岷山尋“仙”
關燈
小
中
大
岷山尋“仙”
唐開元六年,李白年方十八,已出落成翩翩少年郎。
憑借驚世詩才,以及遠超同齡人的氣度、見識與談吐,他在當地家喻戶曉,小小年紀便成了遠近聞名的才子。
年輕人不經世事,被人一誇一捧,難免心態失衡,驕矜浮躁起來。
李客見愛子厭學情緒日甚一日,成天做東請客,與狐朋狗友吃吃喝喝,知道再這樣下去,別說錦繡前程沒有,就連家業遲早也得被他敗光。
性格清高耿直,做事粗枝大葉的十二郎,註定不是做生意的料。李客與夫人月娃一合計,決定因材施教,讓其在外游學,獨自闖蕩。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壯志淩雲,深感蛟龍困於野的李白,早想離開一隅之地,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乎,他淚別雙親,獨自一人踏上漫漫征途。
獲得自由的李十二,來去瀟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什麽才是快意人生。他想走就走,想玩就玩,想吃就吃,想醉就醉。沒有逛過的繁華街市,沒有嘗過的稀奇美食,沒有賞過的風情艷舞,全都一一見識,細細感受。
李白少年不識愁滋味,笑看人間百態,肆意揮霍著從家裏帶來的盤纏,從未考慮過坐吃山空後,以何謀生的大問題。
他漫無目的地四處游歷,這一日,來到梓州縣。
吃喝講究的李家大少爺,挑了當地一家頗有名氣的酒樓打尖。點了兩葷兩素四個菜,外加一壺蜀地老窖酒。
正在大吃大喝之際,他忽聽鄰桌客人談話間提起“蜀中大隱”趙蕤。說“趙處士”尚義任俠,一生鉆研縱橫之術,有鬼谷子經天緯地之才。只可惜生在太平盛世,英雄無用武之地。
李白志存高遠,雖然學富五車,讀了一大堆書,卻一直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苦惱。他渴望得遇當世高人,指點迷津,傳授絕學,好早日建功立業,光耀門楣。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李白萬萬想不到,這麽快就能獲悉眼界高遠隱者的消息。
大喜之餘,他趕緊向鄰桌食客打聽“趙處士”人在何處,得知趙蕤深居簡出,隱於城東三十裏外的岷山之中,頓時丟下一桌好菜,打馬揚鞭,尋“仙”而去。
離開熙來攘往的街衢,馳騁於視野開闊的郊外,但見阡陌田園,春色無邊。李白無心賞景,一路催馬前行,不到半個時辰,就抵達岷山腳下。
不來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此山穿雲插天,巉巖絕壁,連綿百裏有餘。要在這莽莽蒼蒼的崇山峻嶺之中尋覓一人,實在是困難重重,無異於大海撈針。
誠心拜師的李白,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他想起鐵杵磨針的那位婆婆,心志越發堅定起來。
山再高,只要一步步往上攀,總能登頂。有志者,事竟成,大不了幕天席地,渴飲山泉,餓食野果,體驗一回荒野求生。
李白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道騎馬緩行,約摸走了一個時辰,在一處三岔口停了下來。
三條岔路兩寬一窄,分別通往三個未知的方向,究竟該如何選擇,其中一條路會不會直達趙蕤的“仙居”。
就在李白一籌莫展,猶豫不決之時,一名皮膚黝黑,體型壯碩的樵夫恰好上山砍柴。
李才子大呼一聲“天助我也”,趕緊翻身下馬,向送上門的當地向導,打聽“趙處士”的隱身之所。
山野村夫孤陋寡聞,大字不識,對什麽“趙出世”,“趙入世”聞所未聞。說左邊這條路是通往舍身崖的,右邊這條是朝十裏畫屏方向去的,中間這條路最是難走,需要徒步上山,山頂有個老君廟,有位叫東巖子的人在那裏打坐修行。
李白不清楚東巖子是否就是“蜀中大隱”趙蕤,但他相信能遠遁紅塵,在這岷山之巔潛心修煉的人,絕不會是庸碌之輩。
急於拜見高人的李家大少爺,將寶馬良駒贈予樵夫以示感謝,隨即
背上行囊,沿著中間那條羊腸小路快步上山。
有意外收獲的樵夫,百思不得其解,望著棄馬遠去的少年,茫然嘆息:“這麽好的馬都不要,真是個瘋子!”
古道悠悠,松濤陣陣,往山頂去的路,越來越險,越來越陡,遠遠超出青年才俊的想象。
步步荊棘,荒無人煙不說,很多地方都是直上直下的危崖絕壁,連手抓腳蹬的地方都沒有,隨時會有墜崖而亡,粉身碎骨的危險。
在經歷了數次險象環生之後,李白終於走完只容一人通過的長空棧道,成功登頂。
岷山之巔雲霧繚繞,風光無限,一座不知是何年何月建造的老君廟兀立其上。雖然規模算不上宏偉,卻也給人一種洞天福地,修仙之所的感覺。
一路歷經艱險,步步驚心,終於找對了地方。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拾級而上,見廟門大開,便翩然而入。
廟內空地以五行八卦陣栽種著16株羅漢松,從樹幹的粗細推斷,這些古樹只怕得有上百年之久。
李白一邊打量著古意盎然的老君廟,一邊走向正殿。此時一位身著青色道袍的老者,正對著太上老君的神像盤膝打坐。
靜心修行的趙蕤,耳力過人,在訪客距殿門還有三丈遠,就朗聲詢問:“來者何人?”
雖然李白只看到一個挺立如竹的背影,但他確信此人就是自己苦苦尋找的世外高人,當下躬身一禮。
“在下劍南道綿州昌明縣青蓮鄉李白,聽聞‘蜀中大隱’在此深山古剎修行,特來造訪,懇請先生收我為徒,傳我修煉入道之法。”
“我大唐兼收並蓄,儒釋道三教並行,得道高人多如繁星,少俠何必明珠暗投,拜於我這平庸之人門下,貽誤了大好前程,還是早點下山,另投高明吧!”
一上來就碰了軟釘子,李白絕不甘心就此敗興而歸,白跑一趟。年輕人特有的叛逆與執拗,瞬間爆發,令他抱定非拜此人為師不可的決心。
“如果晚輩沒猜錯的話,想必閣下就是博於韜略,長於術數的趙蕤,趙處士吧。能獨身一人,在這與世隔絕,危崖險峰之地,潛心修道多年,足見先生的心智、毅力、道行遠超常人,絕非等閑。實不相瞞,在下年紀雖輕,卻也飽讀詩書,胸懷天下。只可惜受眼界、修為所限,一直庸庸碌碌,茍活於世。此番上山,就是想追隨先生參玄悟道,學習縱橫之術,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一展抱負,青史留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唐開元六年,李白年方十八,已出落成翩翩少年郎。
憑借驚世詩才,以及遠超同齡人的氣度、見識與談吐,他在當地家喻戶曉,小小年紀便成了遠近聞名的才子。
年輕人不經世事,被人一誇一捧,難免心態失衡,驕矜浮躁起來。
李客見愛子厭學情緒日甚一日,成天做東請客,與狐朋狗友吃吃喝喝,知道再這樣下去,別說錦繡前程沒有,就連家業遲早也得被他敗光。
性格清高耿直,做事粗枝大葉的十二郎,註定不是做生意的料。李客與夫人月娃一合計,決定因材施教,讓其在外游學,獨自闖蕩。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壯志淩雲,深感蛟龍困於野的李白,早想離開一隅之地,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乎,他淚別雙親,獨自一人踏上漫漫征途。
獲得自由的李十二,來去瀟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什麽才是快意人生。他想走就走,想玩就玩,想吃就吃,想醉就醉。沒有逛過的繁華街市,沒有嘗過的稀奇美食,沒有賞過的風情艷舞,全都一一見識,細細感受。
李白少年不識愁滋味,笑看人間百態,肆意揮霍著從家裏帶來的盤纏,從未考慮過坐吃山空後,以何謀生的大問題。
他漫無目的地四處游歷,這一日,來到梓州縣。
吃喝講究的李家大少爺,挑了當地一家頗有名氣的酒樓打尖。點了兩葷兩素四個菜,外加一壺蜀地老窖酒。
正在大吃大喝之際,他忽聽鄰桌客人談話間提起“蜀中大隱”趙蕤。說“趙處士”尚義任俠,一生鉆研縱橫之術,有鬼谷子經天緯地之才。只可惜生在太平盛世,英雄無用武之地。
李白志存高遠,雖然學富五車,讀了一大堆書,卻一直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苦惱。他渴望得遇當世高人,指點迷津,傳授絕學,好早日建功立業,光耀門楣。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李白萬萬想不到,這麽快就能獲悉眼界高遠隱者的消息。
大喜之餘,他趕緊向鄰桌食客打聽“趙處士”人在何處,得知趙蕤深居簡出,隱於城東三十裏外的岷山之中,頓時丟下一桌好菜,打馬揚鞭,尋“仙”而去。
離開熙來攘往的街衢,馳騁於視野開闊的郊外,但見阡陌田園,春色無邊。李白無心賞景,一路催馬前行,不到半個時辰,就抵達岷山腳下。
不來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此山穿雲插天,巉巖絕壁,連綿百裏有餘。要在這莽莽蒼蒼的崇山峻嶺之中尋覓一人,實在是困難重重,無異於大海撈針。
誠心拜師的李白,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他想起鐵杵磨針的那位婆婆,心志越發堅定起來。
山再高,只要一步步往上攀,總能登頂。有志者,事竟成,大不了幕天席地,渴飲山泉,餓食野果,體驗一回荒野求生。
李白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道騎馬緩行,約摸走了一個時辰,在一處三岔口停了下來。
三條岔路兩寬一窄,分別通往三個未知的方向,究竟該如何選擇,其中一條路會不會直達趙蕤的“仙居”。
就在李白一籌莫展,猶豫不決之時,一名皮膚黝黑,體型壯碩的樵夫恰好上山砍柴。
李才子大呼一聲“天助我也”,趕緊翻身下馬,向送上門的當地向導,打聽“趙處士”的隱身之所。
山野村夫孤陋寡聞,大字不識,對什麽“趙出世”,“趙入世”聞所未聞。說左邊這條路是通往舍身崖的,右邊這條是朝十裏畫屏方向去的,中間這條路最是難走,需要徒步上山,山頂有個老君廟,有位叫東巖子的人在那裏打坐修行。
李白不清楚東巖子是否就是“蜀中大隱”趙蕤,但他相信能遠遁紅塵,在這岷山之巔潛心修煉的人,絕不會是庸碌之輩。
急於拜見高人的李家大少爺,將寶馬良駒贈予樵夫以示感謝,隨即
背上行囊,沿著中間那條羊腸小路快步上山。
有意外收獲的樵夫,百思不得其解,望著棄馬遠去的少年,茫然嘆息:“這麽好的馬都不要,真是個瘋子!”
古道悠悠,松濤陣陣,往山頂去的路,越來越險,越來越陡,遠遠超出青年才俊的想象。
步步荊棘,荒無人煙不說,很多地方都是直上直下的危崖絕壁,連手抓腳蹬的地方都沒有,隨時會有墜崖而亡,粉身碎骨的危險。
在經歷了數次險象環生之後,李白終於走完只容一人通過的長空棧道,成功登頂。
岷山之巔雲霧繚繞,風光無限,一座不知是何年何月建造的老君廟兀立其上。雖然規模算不上宏偉,卻也給人一種洞天福地,修仙之所的感覺。
一路歷經艱險,步步驚心,終於找對了地方。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拾級而上,見廟門大開,便翩然而入。
廟內空地以五行八卦陣栽種著16株羅漢松,從樹幹的粗細推斷,這些古樹只怕得有上百年之久。
李白一邊打量著古意盎然的老君廟,一邊走向正殿。此時一位身著青色道袍的老者,正對著太上老君的神像盤膝打坐。
靜心修行的趙蕤,耳力過人,在訪客距殿門還有三丈遠,就朗聲詢問:“來者何人?”
雖然李白只看到一個挺立如竹的背影,但他確信此人就是自己苦苦尋找的世外高人,當下躬身一禮。
“在下劍南道綿州昌明縣青蓮鄉李白,聽聞‘蜀中大隱’在此深山古剎修行,特來造訪,懇請先生收我為徒,傳我修煉入道之法。”
“我大唐兼收並蓄,儒釋道三教並行,得道高人多如繁星,少俠何必明珠暗投,拜於我這平庸之人門下,貽誤了大好前程,還是早點下山,另投高明吧!”
一上來就碰了軟釘子,李白絕不甘心就此敗興而歸,白跑一趟。年輕人特有的叛逆與執拗,瞬間爆發,令他抱定非拜此人為師不可的決心。
“如果晚輩沒猜錯的話,想必閣下就是博於韜略,長於術數的趙蕤,趙處士吧。能獨身一人,在這與世隔絕,危崖險峰之地,潛心修道多年,足見先生的心智、毅力、道行遠超常人,絕非等閑。實不相瞞,在下年紀雖輕,卻也飽讀詩書,胸懷天下。只可惜受眼界、修為所限,一直庸庸碌碌,茍活於世。此番上山,就是想追隨先生參玄悟道,學習縱橫之術,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一展抱負,青史留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