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關燈
小
中
大
杜牧
【杜牧面對著已經年老的杜秋,寫下了長篇《杜秋娘詩》,對於這首詩的評價自古褒貶不一,清代文人沈其光的《瓶粟齋詩話》中對其更是直接批評,他認為杜牧寫此詩就是以身寄慨,其中引用了太多的文人典故顯得不倫不類,他甚至指出,若是這首詩讓白居易來寫,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一怔,怎會有人這般評價他人之作的?
但是他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是受用的。
先時他看到《張好好詩》便已經有這樣的感覺了。
不過他相信被幕中女子單獨講解的人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所以他也不能說得太絕對,肯定還是有可以學習之處。
【這倒算不上是對杜牧的貶低和對白居易的推崇,因為白居易的創作水平我們是不用懷疑的,其實還沒看詩,我們通過前面看杜牧的詩句也大概能猜得出來他的問題,不過具體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哈。】
【因為杜牧出名那也不是毫無道理的,我們就來簡單地看看他的這首詩中寫了什麽。】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他的問題,杜牧想了想,大概也明白了女子的話。
這時候的杜牧遭受過許多的挫折,也並不在乎旁人說自己不如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本就不可能是這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這首詩依舊有序言,序言就是我們之前說的杜秋娘一開始是金陵的女子,然後成為李锜妾,又如何入宮、如何受寵、如何起事、如何事敗回鄉,不管真假,這裏倒是寫得有模有樣的,可能這也是後來人們會把這作為正史補充的一個原因吧,最後杜牧說“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
【其實我個人是不太相信他的描寫的,他先前寫“阿房出”也寫得跟真的似的,可能這就是他的一個寫作習慣而已。】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很郁悶,為何這罪名擔下了,宮殿卻沒建成?
不是白折騰了嗎?
這也難怪後世之人會拿此事做文章了。
否管建此宮殿的原因是什麽,他都不打算再建了,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先改變秦二世而亡的命運,以及養好自己的身子。
雖然不太習慣放權後的日子,但身子確實感覺輕松了些。
罷了,且先看看日後之言吧。
他相信幕中女子要說的只會越來越多,不愁聽不到他想要的。
【全詩一共是一百多句,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面一個部分從“京江水清滑”一直到“夜借鄰人機”大概就是寫杜秋的生平,其中暗含一些感慨,但是我們最重要的是看第二個部分,看看他舉的這些例子是怎麽樣,前面部分大家自己下來看看就行了。】
眾人還沒來得及仔細地看前面的內容,幕中女子便揭了過去,叫那些記錄的人好不慌張。
【“我昨金陵過,聞之為歔欷。”我昨日經過金陵,聽說秋娘在哭泣,“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其實啊,自古以來都是世事無常的。說完這話,杜牧就舉了春秋時期陳國的夏姬、越國的西施,漢朝時候的薄姬、竇姬、唐姬以及北朝時北齊的馮小憐和隋朝的蕭皇後等一系列的女子。】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薄姬?
一提到此人,眾人都是一怔。
這薄姬是當初魏豹之妃,後入宮中,如今已有了皇子,這裏竟然提到了她。
更為重要的是,顯然評價還不低。
“織室魏豹俘,作漢太平基。”劉邦怎會不懂此話的意思?
他想起那個被自己忽視的女人,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動作。
這當算是母憑子貴吧?
一定是因為兒子有了出息,她才有什麽“作漢太平基”的吧?
不過這樣的想法也沒影響劉邦太久,因為他突然想起,這杜牧的詩是不能隨意相信的。
【這些女子的出身都不大相同,但是她們的共同點就是都被卷入了各種政治鬥爭中歷盡磨難,最後一個講的是隋朝的蕭皇後,他說:“蕭後去揚州,突厥為閼氏。”這個意思應該是說蕭皇後在揚州被擄走,而後卻嫁給了突厥可汗,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卷入政治鬥爭?
眾人更是驚了。
那樣一個柔弱的女子,卷入朝堂鬥爭,她是想做什麽呢?
幾乎是同時,所有人眼觀鼻,鼻觀心,巴不得什麽都沒聽到才好。
但是其實他們也並不用擔心,畢竟知道的人多了,再隱瞞的事也都算不得什麽了。
【不過這件事情歷史上有沒有還兩說,它出現在野史上,很多傳奇小說還說她和李世民、宇文化及、竇建德等人都有一腿,這到底是沒有依據的,所以杜牧寫的詩,咱們只能去體會其中的感情,還真不能輕易地當成真實的事件來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荒謬,簡直荒謬至極!”李世民怒了。
這是誰,竟敢如此隨意地編排他?
看來這民間的這些人還是得管束著的!
思及此李世民更愁了,他並不想如此束縛百姓,他是很清楚如何才是對大唐是最好的的。
【假如這事情是真的,杜牧想表達的是什麽呢?】
【按理來說,一個國家的皇後被敵人擄走,很有可能就是遭受非人的待遇,最後被淩辱致死,但是蕭皇後不僅沒有遭受那樣可怕的待遇,她反而成了突厥人那邊的皇後,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人的命運就是這樣。而前面杜牧舉的那些例子也全都是此類的,同一類型他舉了很多個例子。】
“此話之意是說例子太多了嗎?”
如今敢於提出質疑的除卻那些幾乎完全不懂的就是這群學子了。
畢竟稍微有點學識的都不想問出什麽問題而後又被打臉。
但這學子的話,眾人心裏也是認同的,杜牧就愛寫得多,先時是描寫,如今又是舉例,一定是這樣的吧。
【然後杜牧就得出了一句感嘆,“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女子的命運不一定,士大夫也同樣如此,寫到此處他又舉男子的例子。】
【這裏是沈其光主要抨擊的地方,杜牧寫周朝的呂望,春秋時期的管仲,戰國時期的孔孟、範雎,秦朝李斯,漢朝周勃、申屠嘉、金日磾、蘇武、鄧通等人,例子舉了一大堆,所占的筆墨確實是有點多的。】
【“蘇武卻生返,鄧通終死饑。”這是他的例子中的最後兩個人,其實從這兩句中,我們就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麽內容了,蘇武牧羊,在匈奴待了十多年,最終順利地回到了漢朝,我相信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只怕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有朝一日還能夠再回到漢朝,更別提其他的人了,所以明天會發生什麽事情,那是真的沒有人能夠預料的。】
【而鄧通,是漢文帝的寵臣,一開始靠著漢文帝富甲天下,卻在漢景帝時失勢,最後落魄而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也是很細綱用典故的。
他覺得雖然杜牧的詩不算簡潔,但典故卻是用得挺到位的。
這裏的杜牧並沒有像之前那般提出很新奇的想法,是符合歷史真相的。
辛棄疾覺得杜牧並不是不清楚歷史,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表達他自己的感情。
【像他前面寫的什麽“無國要孟子,有人毀仲尼。”什麽“秦國逐客令,柄歸丞相斯。”這些不都是講的同一個道理嗎?或許杜牧這裏有點掉書袋的感覺,或者是說水字數,感覺像是為了把這首詩寫長。】
還真有那樣的感覺。
眾人猜對了,心中一喜,覺得自己的學識修養又高了一個層次。
【舉完例子後,他慣常總結,“主張既難測,翻覆亦其宜。”人生確實是萬事難料,反反覆覆也算是能各得其宜,接下來他發出靈魂七問。】
【“地盡有何物?天外覆何之?”這裏感覺是在學《天問》了,地的盡頭是什麽,天的外面又是什麽?“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手指為何可以抓東西,腳又為何可以奔跑,“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耳朵為何可以聽,眼睛又為何可以看?】
這看得眾人一怔,他為何突然又開始問這個了?
尤其是許多百姓根本不懂。
他們平常只顧著自己的生活,哪裏得空去想這些啊?
知道了又怎麽樣呢?
知道手為什麽可以抓東西,還不是要繼續抓東西。
【“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連自己的身體都搞不明白,又何必去關心外界那些有的沒的。看到這兩句我們才發現其實他並不是真的在問這些問題,而是在說不要想那麽多。】
這才對嘛。
百姓們嘖嘖點頭。
做人啊,就是不能想太多。
【“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斟上一壺酒,寫下這首《杜秋詩》,“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貽。”憂愁時獨自吟詠,還可以聊以自娛。】
【這首詩整體來說結構還是很清晰的,那杜牧是想表達什麽呢?表達的就是他對世事滄桑、人生無常的感慨。除了結構,他的思想感情沒有問題,其中的描寫也沒有什麽問題,可能唯一的問題就是不夠簡潔,或許杜牧很適合去寫賦,不過寫作的習慣每個人都不同,他舉那麽多的例子,說明他覺得那個部分是重點,也能讓人更多地產生共鳴,我覺得這也沒什麽問題。】
話是這麽說沒錯。
但是許多人還是覺得杜牧的詩並沒有那麽完美。
他們現在可挑了,雖然自己寫不出來,可有人能寫得出來啊!
杜牧被單獨講解已經令人嫉妒了,他們當然想從其中找出一些對方不如自己的點。
【對於杜牧,還有一點,我覺得是比較進步的一點,而這一點體現在我們認為的古代的那些風流的文人身上會比較多,比如元白、比如柳永、比如杜牧,那就是對女子的關註。】
【雖然說他們對女子肯定不可能像我們如今的男子對女子的尊重,但是那個時候的男人是很少正眼瞧女人的,他們所尊重的女人,可能只是因為那個女人是某某之妻,某某之母,某某之女,而這幾位被我們批判的文人,他們面對女子卻是把女子當成一個個體去看待的。】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扶月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這也叫進步嗎?
對家中妻子不聞不問,出去尋花問柳,這還叫尊重?
她實在不懂,只得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一旁的李清照,可對方似乎並沒有察覺到她的異樣,只是淡淡地看著巨幕。
見她那般淡定,扶月也慢慢冷靜下來。
罷了,人與人哪能想得都一樣呢?
【就拿這首詩來說,杜牧的主題就是圍繞一個女子展開的,這裏要去指摘他風流,那可能有點牽強,畢竟杜秋娘都已經老了,我們也不用把杜牧想得那麽的……奇怪吧,我相信此處他對於杜秋娘肯定是沒有男女方面的那種想法的,從他的詩中也看不出來那方面的心思。】
沒有男女方面的那種想法就值得讚揚了嗎?
扶月有些生氣。
為何女子和男子就那般不同?
幕中女子不是說過生而為人,男女平等的嗎?
若是女子都寫些有關男子的詩句怕是會被人沈塘的吧?
【但是詩中除開對杜秋娘的一大段描寫之外,還有的就是他的例子,他的例子先是舉了女子,然後緊接著說男子,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裏的他是把男子和女子當成了兩個並列的團體來寫的,你可能會說那有什麽了不起的,男子和女子不是本來就是兩個團體嗎?】
這麽一說,好像也是。
這在他們現在來說,委實是比較難得的了。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其實杜牧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不過在他的眼中,男子確實也沒有比女子高貴多少。
但他或許也沒有女子說得那般高尚,因為他此中之意應該是女子尚且如此,何況男子乎?
而且他自己平常對待女子也並沒有多麽地尊重,女子如此誇讚倒是叫他羞愧了。
不過此時他倒是認同了女子之言,男子比女子到底是高貴到了哪呢?
【然而,在古代,男女或許會出現在文人的詩句中,但更多的時候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女子是作為附屬物而出現的,可是這裏女子和男子對於杜牧來說發揮的作用是一樣的。】
【在杜牧其他的詩中也可以看到,杜牧雖然風流,但是他的字裏行間對女子的那種關註是會比較多的,當然了,我們也不能拿現在的道德標準去衡量那個時候的文人,像《悵詩》背景下的杜牧還是比較離譜的,只能說整體來說杜牧的這種男女觀念稍微進步一點。】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扶月終於被說服了。
杜牧只是相對進步一點點而已。
但要說他是個完美的男子,她才不覺得!
【這或許就是來自於他的風流,來自於他對於女子的喜愛,說起來好像有些矛盾,因為在我們看來,喜歡一個女子,那自然是應該想著和她一生一世一雙人,我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而我覺得的杜牧對女子的喜歡並不是單純的愛情,他就是純粹的欣賞喜歡,願意與女子親近,花時間和女子相處,而這樣的喜歡促使他更多地去關註女子,了解女子並非只是相夫教子的一個工具。】
【當然了,或許杜牧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可能是潛藏在他潛意識裏的觀點,但他的意識或許還是恪守著儒家道統的那一套,當意識與潛意識有矛盾的時候,他所展現出來的自然就會有矛盾的一面。】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原來是這樣嗎?
杜牧輕笑,他好像也並不是那麽地了解自己。
其他的許多人也在想自己對女子的態度是如何的?
然後許多人面上都帶了些羞愧之意。
【再比如元稹和柳永,他們風流,但是他們也是最關註女子的,最了解女子的,為什麽柳永可以在離世的時候得到女子們的送行,除卻他的才華,我相信就是他對於女子們的關註。】
【在那些煙花之地,女子們是什麽樣的遭遇,我們或多或少也能想象,我相信柳永與之相處不是把她們當成歡愉的物品,從他的那些詞中是可以看得出來的。那個時代的那些女子,其實她們都是卑微到塵埃中的一群人,若是能有人把她們當正常人,或許她們就已經很高興了,更別提柳永這樣的才子為她們發聲為她們作詞。】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心中多少有些觸動。
歷來他去那煙花之地都是受人詬病的,如今女子倒是誇讚上他了。
他也不禁捫心自問,自己真有幕中女子說的那般為女子著想嗎?
【當然了,我也並不是說像他們這樣風流就是對的像杜甫他們那樣克己覆禮就是錯的,只是說那個時候的女子,不管是哪個階級的女子,她們都應該得到更多的關註,都應該被公平地對待。】
【從主觀上來說,杜牧等人對她們的關註肯定也不是處於很進步的思考,他們這樣的進步的潛意思是無意間產生的,是在親近女子、了解女子後而自然而然產生的。】
【我覺得僅從對女子的態度來說,這首詩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總的來說的話,不算完美,但瑕不掩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杜牧面對著已經年老的杜秋,寫下了長篇《杜秋娘詩》,對於這首詩的評價自古褒貶不一,清代文人沈其光的《瓶粟齋詩話》中對其更是直接批評,他認為杜牧寫此詩就是以身寄慨,其中引用了太多的文人典故顯得不倫不類,他甚至指出,若是這首詩讓白居易來寫,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一怔,怎會有人這般評價他人之作的?
但是他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是受用的。
先時他看到《張好好詩》便已經有這樣的感覺了。
不過他相信被幕中女子單獨講解的人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所以他也不能說得太絕對,肯定還是有可以學習之處。
【這倒算不上是對杜牧的貶低和對白居易的推崇,因為白居易的創作水平我們是不用懷疑的,其實還沒看詩,我們通過前面看杜牧的詩句也大概能猜得出來他的問題,不過具體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哈。】
【因為杜牧出名那也不是毫無道理的,我們就來簡單地看看他的這首詩中寫了什麽。】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他的問題,杜牧想了想,大概也明白了女子的話。
這時候的杜牧遭受過許多的挫折,也並不在乎旁人說自己不如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本就不可能是這世界上最厲害的人。
【這首詩依舊有序言,序言就是我們之前說的杜秋娘一開始是金陵的女子,然後成為李锜妾,又如何入宮、如何受寵、如何起事、如何事敗回鄉,不管真假,這裏倒是寫得有模有樣的,可能這也是後來人們會把這作為正史補充的一個原因吧,最後杜牧說“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
【其實我個人是不太相信他的描寫的,他先前寫“阿房出”也寫得跟真的似的,可能這就是他的一個寫作習慣而已。】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很郁悶,為何這罪名擔下了,宮殿卻沒建成?
不是白折騰了嗎?
這也難怪後世之人會拿此事做文章了。
否管建此宮殿的原因是什麽,他都不打算再建了,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先改變秦二世而亡的命運,以及養好自己的身子。
雖然不太習慣放權後的日子,但身子確實感覺輕松了些。
罷了,且先看看日後之言吧。
他相信幕中女子要說的只會越來越多,不愁聽不到他想要的。
【全詩一共是一百多句,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面一個部分從“京江水清滑”一直到“夜借鄰人機”大概就是寫杜秋的生平,其中暗含一些感慨,但是我們最重要的是看第二個部分,看看他舉的這些例子是怎麽樣,前面部分大家自己下來看看就行了。】
眾人還沒來得及仔細地看前面的內容,幕中女子便揭了過去,叫那些記錄的人好不慌張。
【“我昨金陵過,聞之為歔欷。”我昨日經過金陵,聽說秋娘在哭泣,“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其實啊,自古以來都是世事無常的。說完這話,杜牧就舉了春秋時期陳國的夏姬、越國的西施,漢朝時候的薄姬、竇姬、唐姬以及北朝時北齊的馮小憐和隋朝的蕭皇後等一系列的女子。】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薄姬?
一提到此人,眾人都是一怔。
這薄姬是當初魏豹之妃,後入宮中,如今已有了皇子,這裏竟然提到了她。
更為重要的是,顯然評價還不低。
“織室魏豹俘,作漢太平基。”劉邦怎會不懂此話的意思?
他想起那個被自己忽視的女人,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動作。
這當算是母憑子貴吧?
一定是因為兒子有了出息,她才有什麽“作漢太平基”的吧?
不過這樣的想法也沒影響劉邦太久,因為他突然想起,這杜牧的詩是不能隨意相信的。
【這些女子的出身都不大相同,但是她們的共同點就是都被卷入了各種政治鬥爭中歷盡磨難,最後一個講的是隋朝的蕭皇後,他說:“蕭後去揚州,突厥為閼氏。”這個意思應該是說蕭皇後在揚州被擄走,而後卻嫁給了突厥可汗,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卷入政治鬥爭?
眾人更是驚了。
那樣一個柔弱的女子,卷入朝堂鬥爭,她是想做什麽呢?
幾乎是同時,所有人眼觀鼻,鼻觀心,巴不得什麽都沒聽到才好。
但是其實他們也並不用擔心,畢竟知道的人多了,再隱瞞的事也都算不得什麽了。
【不過這件事情歷史上有沒有還兩說,它出現在野史上,很多傳奇小說還說她和李世民、宇文化及、竇建德等人都有一腿,這到底是沒有依據的,所以杜牧寫的詩,咱們只能去體會其中的感情,還真不能輕易地當成真實的事件來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荒謬,簡直荒謬至極!”李世民怒了。
這是誰,竟敢如此隨意地編排他?
看來這民間的這些人還是得管束著的!
思及此李世民更愁了,他並不想如此束縛百姓,他是很清楚如何才是對大唐是最好的的。
【假如這事情是真的,杜牧想表達的是什麽呢?】
【按理來說,一個國家的皇後被敵人擄走,很有可能就是遭受非人的待遇,最後被淩辱致死,但是蕭皇後不僅沒有遭受那樣可怕的待遇,她反而成了突厥人那邊的皇後,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人的命運就是這樣。而前面杜牧舉的那些例子也全都是此類的,同一類型他舉了很多個例子。】
“此話之意是說例子太多了嗎?”
如今敢於提出質疑的除卻那些幾乎完全不懂的就是這群學子了。
畢竟稍微有點學識的都不想問出什麽問題而後又被打臉。
但這學子的話,眾人心裏也是認同的,杜牧就愛寫得多,先時是描寫,如今又是舉例,一定是這樣的吧。
【然後杜牧就得出了一句感嘆,“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女子的命運不一定,士大夫也同樣如此,寫到此處他又舉男子的例子。】
【這裏是沈其光主要抨擊的地方,杜牧寫周朝的呂望,春秋時期的管仲,戰國時期的孔孟、範雎,秦朝李斯,漢朝周勃、申屠嘉、金日磾、蘇武、鄧通等人,例子舉了一大堆,所占的筆墨確實是有點多的。】
【“蘇武卻生返,鄧通終死饑。”這是他的例子中的最後兩個人,其實從這兩句中,我們就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麽內容了,蘇武牧羊,在匈奴待了十多年,最終順利地回到了漢朝,我相信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只怕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有朝一日還能夠再回到漢朝,更別提其他的人了,所以明天會發生什麽事情,那是真的沒有人能夠預料的。】
【而鄧通,是漢文帝的寵臣,一開始靠著漢文帝富甲天下,卻在漢景帝時失勢,最後落魄而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也是很細綱用典故的。
他覺得雖然杜牧的詩不算簡潔,但典故卻是用得挺到位的。
這裏的杜牧並沒有像之前那般提出很新奇的想法,是符合歷史真相的。
辛棄疾覺得杜牧並不是不清楚歷史,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表達他自己的感情。
【像他前面寫的什麽“無國要孟子,有人毀仲尼。”什麽“秦國逐客令,柄歸丞相斯。”這些不都是講的同一個道理嗎?或許杜牧這裏有點掉書袋的感覺,或者是說水字數,感覺像是為了把這首詩寫長。】
還真有那樣的感覺。
眾人猜對了,心中一喜,覺得自己的學識修養又高了一個層次。
【舉完例子後,他慣常總結,“主張既難測,翻覆亦其宜。”人生確實是萬事難料,反反覆覆也算是能各得其宜,接下來他發出靈魂七問。】
【“地盡有何物?天外覆何之?”這裏感覺是在學《天問》了,地的盡頭是什麽,天的外面又是什麽?“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手指為何可以抓東西,腳又為何可以奔跑,“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耳朵為何可以聽,眼睛又為何可以看?】
這看得眾人一怔,他為何突然又開始問這個了?
尤其是許多百姓根本不懂。
他們平常只顧著自己的生活,哪裏得空去想這些啊?
知道了又怎麽樣呢?
知道手為什麽可以抓東西,還不是要繼續抓東西。
【“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連自己的身體都搞不明白,又何必去關心外界那些有的沒的。看到這兩句我們才發現其實他並不是真的在問這些問題,而是在說不要想那麽多。】
這才對嘛。
百姓們嘖嘖點頭。
做人啊,就是不能想太多。
【“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斟上一壺酒,寫下這首《杜秋詩》,“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貽。”憂愁時獨自吟詠,還可以聊以自娛。】
【這首詩整體來說結構還是很清晰的,那杜牧是想表達什麽呢?表達的就是他對世事滄桑、人生無常的感慨。除了結構,他的思想感情沒有問題,其中的描寫也沒有什麽問題,可能唯一的問題就是不夠簡潔,或許杜牧很適合去寫賦,不過寫作的習慣每個人都不同,他舉那麽多的例子,說明他覺得那個部分是重點,也能讓人更多地產生共鳴,我覺得這也沒什麽問題。】
話是這麽說沒錯。
但是許多人還是覺得杜牧的詩並沒有那麽完美。
他們現在可挑了,雖然自己寫不出來,可有人能寫得出來啊!
杜牧被單獨講解已經令人嫉妒了,他們當然想從其中找出一些對方不如自己的點。
【對於杜牧,還有一點,我覺得是比較進步的一點,而這一點體現在我們認為的古代的那些風流的文人身上會比較多,比如元白、比如柳永、比如杜牧,那就是對女子的關註。】
【雖然說他們對女子肯定不可能像我們如今的男子對女子的尊重,但是那個時候的男人是很少正眼瞧女人的,他們所尊重的女人,可能只是因為那個女人是某某之妻,某某之母,某某之女,而這幾位被我們批判的文人,他們面對女子卻是把女子當成一個個體去看待的。】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扶月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這也叫進步嗎?
對家中妻子不聞不問,出去尋花問柳,這還叫尊重?
她實在不懂,只得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一旁的李清照,可對方似乎並沒有察覺到她的異樣,只是淡淡地看著巨幕。
見她那般淡定,扶月也慢慢冷靜下來。
罷了,人與人哪能想得都一樣呢?
【就拿這首詩來說,杜牧的主題就是圍繞一個女子展開的,這裏要去指摘他風流,那可能有點牽強,畢竟杜秋娘都已經老了,我們也不用把杜牧想得那麽的……奇怪吧,我相信此處他對於杜秋娘肯定是沒有男女方面的那種想法的,從他的詩中也看不出來那方面的心思。】
沒有男女方面的那種想法就值得讚揚了嗎?
扶月有些生氣。
為何女子和男子就那般不同?
幕中女子不是說過生而為人,男女平等的嗎?
若是女子都寫些有關男子的詩句怕是會被人沈塘的吧?
【但是詩中除開對杜秋娘的一大段描寫之外,還有的就是他的例子,他的例子先是舉了女子,然後緊接著說男子,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裏的他是把男子和女子當成了兩個並列的團體來寫的,你可能會說那有什麽了不起的,男子和女子不是本來就是兩個團體嗎?】
這麽一說,好像也是。
這在他們現在來說,委實是比較難得的了。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其實杜牧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不過在他的眼中,男子確實也沒有比女子高貴多少。
但他或許也沒有女子說得那般高尚,因為他此中之意應該是女子尚且如此,何況男子乎?
而且他自己平常對待女子也並沒有多麽地尊重,女子如此誇讚倒是叫他羞愧了。
不過此時他倒是認同了女子之言,男子比女子到底是高貴到了哪呢?
【然而,在古代,男女或許會出現在文人的詩句中,但更多的時候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女子是作為附屬物而出現的,可是這裏女子和男子對於杜牧來說發揮的作用是一樣的。】
【在杜牧其他的詩中也可以看到,杜牧雖然風流,但是他的字裏行間對女子的那種關註是會比較多的,當然了,我們也不能拿現在的道德標準去衡量那個時候的文人,像《悵詩》背景下的杜牧還是比較離譜的,只能說整體來說杜牧的這種男女觀念稍微進步一點。】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扶月終於被說服了。
杜牧只是相對進步一點點而已。
但要說他是個完美的男子,她才不覺得!
【這或許就是來自於他的風流,來自於他對於女子的喜愛,說起來好像有些矛盾,因為在我們看來,喜歡一個女子,那自然是應該想著和她一生一世一雙人,我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而我覺得的杜牧對女子的喜歡並不是單純的愛情,他就是純粹的欣賞喜歡,願意與女子親近,花時間和女子相處,而這樣的喜歡促使他更多地去關註女子,了解女子並非只是相夫教子的一個工具。】
【當然了,或許杜牧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可能是潛藏在他潛意識裏的觀點,但他的意識或許還是恪守著儒家道統的那一套,當意識與潛意識有矛盾的時候,他所展現出來的自然就會有矛盾的一面。】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原來是這樣嗎?
杜牧輕笑,他好像也並不是那麽地了解自己。
其他的許多人也在想自己對女子的態度是如何的?
然後許多人面上都帶了些羞愧之意。
【再比如元稹和柳永,他們風流,但是他們也是最關註女子的,最了解女子的,為什麽柳永可以在離世的時候得到女子們的送行,除卻他的才華,我相信就是他對於女子們的關註。】
【在那些煙花之地,女子們是什麽樣的遭遇,我們或多或少也能想象,我相信柳永與之相處不是把她們當成歡愉的物品,從他的那些詞中是可以看得出來的。那個時代的那些女子,其實她們都是卑微到塵埃中的一群人,若是能有人把她們當正常人,或許她們就已經很高興了,更別提柳永這樣的才子為她們發聲為她們作詞。】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心中多少有些觸動。
歷來他去那煙花之地都是受人詬病的,如今女子倒是誇讚上他了。
他也不禁捫心自問,自己真有幕中女子說的那般為女子著想嗎?
【當然了,我也並不是說像他們這樣風流就是對的像杜甫他們那樣克己覆禮就是錯的,只是說那個時候的女子,不管是哪個階級的女子,她們都應該得到更多的關註,都應該被公平地對待。】
【從主觀上來說,杜牧等人對她們的關註肯定也不是處於很進步的思考,他們這樣的進步的潛意思是無意間產生的,是在親近女子、了解女子後而自然而然產生的。】
【我覺得僅從對女子的態度來說,這首詩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總的來說的話,不算完美,但瑕不掩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