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關燈
小
中
大
杜牧
【hello,大家好,這裏是熱愛古代文化的三月,我又來啦!】
【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出身豪門卻又生不逢時的唐代風流文人杜牧。】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天氣漸漸涼了,杜牧的身子也越來越差了。
前幾日暖和,看著倒還輕松些,可此時瞧著卻又不行了,甚至沒力氣坐起身來,病臥在床。
巨幕一來,家中人忙將之扶起來倚靠床頭。
眾人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一種不知好壞卻讓人心慌的感覺。
【杜牧出生於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那時候元和中興的主力軍正值壯年,韓愈三十六歲、柳宗元三十一歲、白居易三十二歲、元稹二十五歲。】
唐,元和年間。
那如今,這杜牧還是個十多歲的小孩?
可是十多歲也已經不小了,他所處的時代就已經是晚唐。
許多人心中都開始惆悵,唐就這樣走到盡頭了嗎?
但如今還沒到那地步,許多人便認真瞧著,渴望從中找出點機會來,萬一可改變呢?
【在預告中,我們簡單地講解了一下杜牧的出身,我們知道了他和杜甫是同族,但是他可比杜甫出身好多了,他的爺爺是宰相杜佑,算是個正兒八經的官三代。】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二人已經快到長安了。
其實他與李白本想先去拜訪一下王維,如今恐怕沒有他們三人能更有共同話題了。
而過去的種種,那些愉快的不愉快的也都可不在意了。
當然是日後更為重要。
他的出身,確實比杜牧差點。
【杜牧出身在長安萬年縣安仁坊,大家看看這個地圖,這是唐朝時期長安城的地圖,那個時候長安實行裏坊制,這裏是朱雀大街,朱雀大街東邊萬年縣,西邊長安縣,而杜牧他們家就緊鄰著朱雀大街,就這地理位置咱們應該也能看得出來他是豪門了。】
幕中女子說著竟將長安輿圖拿了出來,其中每個地方都清楚地標明了地點名稱。
許多從未到過長安的百姓們都津津有味地瞧著,都想看看長安城到底是何種樣子的。
雖然他們沒有去過,但是只一聽幕中女子說起杜牧的家,都紛紛羨慕起來,那可是離皇宮最近的地方,確實是當之無愧的豪門了。
這些悲情文人中的豪門還挺多的,可一個個的,怎麽就沒把日子過好呢?
若是他們能得那麽多的銀兩,必定比這些人過得好!
【然而,他雖出身豪門,卻沒能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樣享受到真正屬於豪門的榮寵就家道中落了,公元812年,元和七年,杜牧十歲,他的爺爺杜佑離世,短短五年時間,元和十二年,杜牧的父親杜從郁也離世了,杜從郁的官做得不大,所以留下的家產也不算多,就給兄弟倆留了安仁坊的三十間屋子。】
三十間屋子!
許多百姓都睜大了眼睛,那可是三十間屋子啊!
那還叫留下的家產不多?
他們許多人一生待在村裏可能都未曾見過這麽多的屋子!
【若是我們現在,在首都市中心有三十間屋子,老天爺啊,我租二十間出去,不說二十間了,我租個三五間出去也躺著數錢了,杜牧大概也是這麽幹的,但是那個時候的規矩哪有咱們現在的法律法規這麽嚴謹啊?】
此言何意?
許多人開始琢磨這其中的深意,難道杜牧是被什麽人騙了不成?
這後世的法律法規是有多嚴謹啊?
許多人其實早就已經發現了,幕中女子總是愛把他們與後世相比,而且總覺得後世更好。
雖然按理說當是如此,少有那越活越回去的,可至少把證據擺出來,讓他們輸得心服口服啊!
【而且當時的杜牧才十五歲,錦衣玉食長大的十五歲貴公子,帶著一個弟弟,怎麽去管這麽一個家?這其中怎樣的艱辛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中,我們卻能看到當時杜牧的境況。】
眾人恍然大悟。
也是,兩個孩子,家中沒個主持中饋的,被欺辱委實有些正常了。
真是可憐啊,那杜佑除了杜從郁不是很有其他兒子嗎?
都不管管的?
許多人開始腹誹,說不定這杜牧兄弟的屋子就是被自己奪了也說不定。
當然了,畢竟都只是猜測,也沒人敢真的胡說。
【他說這三十間屋子是在開元末年購置的,但是“酬償息錢,為他人有”,然後家中奴仆老弱者死,年富者逃,而後他和弟弟搬到了延福私廟,在我們如今看來頂多也就是從二環遷到三環的區別,但是那個時候富裕那還是小部分人的富裕,而且唐末已經不像開元天寶那麽繁華了。】
【具體的我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杜牧的“某與弟顗食野蒿藿,寒無夜燭”,過得那是相當的淒慘啊。】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說是相當淒慘,倒也不至於,杜牧想。
成大事者,吃那點苦算得了什麽,更何況,他還未能成大事。
不管過去經歷了什麽,於他而言都只是一個經歷罷了。
【後來杜牧還寫過一首《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裏面也提到過他年輕時候的光景“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市中心的房子,還是很有牌面的,“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房子裏東西不多,但是有萬卷書冊,這些說明了什麽,其實說明杜牧的家世是很清白的。】
是啊,官員們跟百姓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都做到宰相了,才這點東西,讓後人連飯都吃不上。
雖見不得為朝中做了多大的貢獻,但至少是沒有以權謀私的。
【怎麽說呢?爺爺、父親一死,他和弟弟便賣房子還債,那他爺爺和父親都應該是個不錯的官員,根據歷史記載應該也是如此,杜佑歷經三朝,最大的貢獻是編了一本書,名為《通典》,要想編史書,那杜佑的學問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史書。
能寫史書的,當是個人物,其實能當宰相就已經很強了。
只怕杜佑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孫子會那般淒慘吧。
【而他的學識自然也影響到了杜牧,也是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這首詩中杜牧提到“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這應該是勸他侄子讀書的詩句,他說,“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推薦了屈原、宋玉、班固和司馬遷,並對他們的詩文進行了簡要的評論,而後又說“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對這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四位的評價也是頗高,並說“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他說得也沒錯,這四個人確實可以和古代的那些文豪們相比了。】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對於這些一再被提及的人,劉徹都沒什麽感覺了。
他確實也覺得這些人的文才不錯。
若是他沒猜錯,或許下次又是說唐朝或者是宋朝的文人,說不定就是這韓柳其中一人,怎麽就不能說說他們大漢文人呢?
他都快把唐宋的事件摸清了,雖說也學到一些,但那與他而言作用肯定不濟提一個大漢文人啊!
【雖然這首詩是杜牧叮囑晚輩的詩,但是也能看得出來,正是因為看了這麽多的書,有了自己的理解,後來的杜牧才能寫出那麽多的膾炙人口的詩句。也正是因為在家道中落之後經歷了那麽多的困苦,杜牧到了後來才更能體會貧苦人的不容易。】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說得沒錯。
蘇軾提筆將這話給記下來。
就像王安石一開始被遠調,就像他自己。
蘇軾覺得他們都是能真正地懂百姓的人。
所以他們考慮起事情來,會比有些空談的人更符合實際。
他如此一說肯定會得罪許多的人,如今委實沒有必要,所以寫下奏折呈上便是了。
【在那個時候,唐憲宗正在討伐藩鎮節度使,而此時距離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唐人都很清楚因為安史之亂,唐朝蛻了一層皮,直到那時都還沒有恢覆過來,而憲宗討伐藩鎮節度使肯定也有吸取前面幾代皇帝的經驗。】
唐,元和年間。
說起這個,白居易也皺了皺眉。
如今藩鎮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可他作為一個文人委實是什麽都做不了。
在這事情上他只要不添亂大抵就是能做的最大的事了。
【因著國家的形勢,以及杜牧跟著爺爺看過許多史書,他便更喜歡研究兵書,在還未科舉考試之前,他寫的《孫子》註解還有一些策論文章就傳了出去,李德裕也為之讚賞,這對後來杜牧中進士肯定也是有幫助的。】
【但是讀再多的兵書,寫再多的策論文章,杜牧也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大廈將傾的唐朝,公元825年,唐敬宗寶歷元年,藩鎮愈發囂張跋扈,各方紛紛入侵,如此一看,國內的環境肯定也不算好,政治腐敗、階級矛盾也十分尖銳,可謂是內憂外患。】
如今正是這個情況。
若是再不改變,大唐遲早是要完的。
可是他們該怎麽做呢?
別說是他們根本不曾讀兵書,就是現在讀了,還有用嗎?
顯然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朝廷啊!
可這樣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最難解決的。
白居易也很煩惱。
【然而,唐敬宗不僅沒有勵精圖治,反而是玩樂無度,在唐朝危亡之際,他還想著去驪山玩,然後當時的拾遺就勸他,說從周幽王開始游驪山的都沒有什麽好下場,秦始皇的陵墓修在驪山,秦國二世而亡,唐玄宗修華清宮,便發生了安史之亂,就連前任皇帝唐穆宗也是從驪山回來後不久就駕崩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瞇了瞇眼,竟是這個原因?
他的陵墓都修了多少年了?
難道要這個時候換地方?
嬴政突然有了一個辦法,他是絕對不要把墓設在驪山了。
但是這陵墓還得繼續修,決不能讓人尋了空子!
不提成仙了,死後連屍首都找不到,那才是真正地令人悲憤。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越發覺得自己把驪山封起來是對的了。
那地方就是個不詳的地方。
【可是都說到這份上了,唐敬宗還是不聽,不聽不聽王八念經,他非得想去打破這個魔咒。】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忍不住輕嗤一聲。
先時女子還說過那什麽華清宮最早是他建的呢,看他不是好好的?
雖是這般說,但李世民也在心中下定了決心,堅決不再修那什麽湯泉宮了。
【不僅如此,他還大興土木,又是造船又是修建行宮,以備游玩,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牧才憤而提筆,寫下著名的《阿房宮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hello,大家好,這裏是熱愛古代文化的三月,我又來啦!】
【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出身豪門卻又生不逢時的唐代風流文人杜牧。】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天氣漸漸涼了,杜牧的身子也越來越差了。
前幾日暖和,看著倒還輕松些,可此時瞧著卻又不行了,甚至沒力氣坐起身來,病臥在床。
巨幕一來,家中人忙將之扶起來倚靠床頭。
眾人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一種不知好壞卻讓人心慌的感覺。
【杜牧出生於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那時候元和中興的主力軍正值壯年,韓愈三十六歲、柳宗元三十一歲、白居易三十二歲、元稹二十五歲。】
唐,元和年間。
那如今,這杜牧還是個十多歲的小孩?
可是十多歲也已經不小了,他所處的時代就已經是晚唐。
許多人心中都開始惆悵,唐就這樣走到盡頭了嗎?
但如今還沒到那地步,許多人便認真瞧著,渴望從中找出點機會來,萬一可改變呢?
【在預告中,我們簡單地講解了一下杜牧的出身,我們知道了他和杜甫是同族,但是他可比杜甫出身好多了,他的爺爺是宰相杜佑,算是個正兒八經的官三代。】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二人已經快到長安了。
其實他與李白本想先去拜訪一下王維,如今恐怕沒有他們三人能更有共同話題了。
而過去的種種,那些愉快的不愉快的也都可不在意了。
當然是日後更為重要。
他的出身,確實比杜牧差點。
【杜牧出身在長安萬年縣安仁坊,大家看看這個地圖,這是唐朝時期長安城的地圖,那個時候長安實行裏坊制,這裏是朱雀大街,朱雀大街東邊萬年縣,西邊長安縣,而杜牧他們家就緊鄰著朱雀大街,就這地理位置咱們應該也能看得出來他是豪門了。】
幕中女子說著竟將長安輿圖拿了出來,其中每個地方都清楚地標明了地點名稱。
許多從未到過長安的百姓們都津津有味地瞧著,都想看看長安城到底是何種樣子的。
雖然他們沒有去過,但是只一聽幕中女子說起杜牧的家,都紛紛羨慕起來,那可是離皇宮最近的地方,確實是當之無愧的豪門了。
這些悲情文人中的豪門還挺多的,可一個個的,怎麽就沒把日子過好呢?
若是他們能得那麽多的銀兩,必定比這些人過得好!
【然而,他雖出身豪門,卻沒能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樣享受到真正屬於豪門的榮寵就家道中落了,公元812年,元和七年,杜牧十歲,他的爺爺杜佑離世,短短五年時間,元和十二年,杜牧的父親杜從郁也離世了,杜從郁的官做得不大,所以留下的家產也不算多,就給兄弟倆留了安仁坊的三十間屋子。】
三十間屋子!
許多百姓都睜大了眼睛,那可是三十間屋子啊!
那還叫留下的家產不多?
他們許多人一生待在村裏可能都未曾見過這麽多的屋子!
【若是我們現在,在首都市中心有三十間屋子,老天爺啊,我租二十間出去,不說二十間了,我租個三五間出去也躺著數錢了,杜牧大概也是這麽幹的,但是那個時候的規矩哪有咱們現在的法律法規這麽嚴謹啊?】
此言何意?
許多人開始琢磨這其中的深意,難道杜牧是被什麽人騙了不成?
這後世的法律法規是有多嚴謹啊?
許多人其實早就已經發現了,幕中女子總是愛把他們與後世相比,而且總覺得後世更好。
雖然按理說當是如此,少有那越活越回去的,可至少把證據擺出來,讓他們輸得心服口服啊!
【而且當時的杜牧才十五歲,錦衣玉食長大的十五歲貴公子,帶著一個弟弟,怎麽去管這麽一個家?這其中怎樣的艱辛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中,我們卻能看到當時杜牧的境況。】
眾人恍然大悟。
也是,兩個孩子,家中沒個主持中饋的,被欺辱委實有些正常了。
真是可憐啊,那杜佑除了杜從郁不是很有其他兒子嗎?
都不管管的?
許多人開始腹誹,說不定這杜牧兄弟的屋子就是被自己奪了也說不定。
當然了,畢竟都只是猜測,也沒人敢真的胡說。
【他說這三十間屋子是在開元末年購置的,但是“酬償息錢,為他人有”,然後家中奴仆老弱者死,年富者逃,而後他和弟弟搬到了延福私廟,在我們如今看來頂多也就是從二環遷到三環的區別,但是那個時候富裕那還是小部分人的富裕,而且唐末已經不像開元天寶那麽繁華了。】
【具體的我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杜牧的“某與弟顗食野蒿藿,寒無夜燭”,過得那是相當的淒慘啊。】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說是相當淒慘,倒也不至於,杜牧想。
成大事者,吃那點苦算得了什麽,更何況,他還未能成大事。
不管過去經歷了什麽,於他而言都只是一個經歷罷了。
【後來杜牧還寫過一首《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裏面也提到過他年輕時候的光景“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市中心的房子,還是很有牌面的,“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房子裏東西不多,但是有萬卷書冊,這些說明了什麽,其實說明杜牧的家世是很清白的。】
是啊,官員們跟百姓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都做到宰相了,才這點東西,讓後人連飯都吃不上。
雖見不得為朝中做了多大的貢獻,但至少是沒有以權謀私的。
【怎麽說呢?爺爺、父親一死,他和弟弟便賣房子還債,那他爺爺和父親都應該是個不錯的官員,根據歷史記載應該也是如此,杜佑歷經三朝,最大的貢獻是編了一本書,名為《通典》,要想編史書,那杜佑的學問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史書。
能寫史書的,當是個人物,其實能當宰相就已經很強了。
只怕杜佑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孫子會那般淒慘吧。
【而他的學識自然也影響到了杜牧,也是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這首詩中杜牧提到“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這應該是勸他侄子讀書的詩句,他說,“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推薦了屈原、宋玉、班固和司馬遷,並對他們的詩文進行了簡要的評論,而後又說“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對這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四位的評價也是頗高,並說“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他說得也沒錯,這四個人確實可以和古代的那些文豪們相比了。】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對於這些一再被提及的人,劉徹都沒什麽感覺了。
他確實也覺得這些人的文才不錯。
若是他沒猜錯,或許下次又是說唐朝或者是宋朝的文人,說不定就是這韓柳其中一人,怎麽就不能說說他們大漢文人呢?
他都快把唐宋的事件摸清了,雖說也學到一些,但那與他而言作用肯定不濟提一個大漢文人啊!
【雖然這首詩是杜牧叮囑晚輩的詩,但是也能看得出來,正是因為看了這麽多的書,有了自己的理解,後來的杜牧才能寫出那麽多的膾炙人口的詩句。也正是因為在家道中落之後經歷了那麽多的困苦,杜牧到了後來才更能體會貧苦人的不容易。】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說得沒錯。
蘇軾提筆將這話給記下來。
就像王安石一開始被遠調,就像他自己。
蘇軾覺得他們都是能真正地懂百姓的人。
所以他們考慮起事情來,會比有些空談的人更符合實際。
他如此一說肯定會得罪許多的人,如今委實沒有必要,所以寫下奏折呈上便是了。
【在那個時候,唐憲宗正在討伐藩鎮節度使,而此時距離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唐人都很清楚因為安史之亂,唐朝蛻了一層皮,直到那時都還沒有恢覆過來,而憲宗討伐藩鎮節度使肯定也有吸取前面幾代皇帝的經驗。】
唐,元和年間。
說起這個,白居易也皺了皺眉。
如今藩鎮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可他作為一個文人委實是什麽都做不了。
在這事情上他只要不添亂大抵就是能做的最大的事了。
【因著國家的形勢,以及杜牧跟著爺爺看過許多史書,他便更喜歡研究兵書,在還未科舉考試之前,他寫的《孫子》註解還有一些策論文章就傳了出去,李德裕也為之讚賞,這對後來杜牧中進士肯定也是有幫助的。】
【但是讀再多的兵書,寫再多的策論文章,杜牧也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大廈將傾的唐朝,公元825年,唐敬宗寶歷元年,藩鎮愈發囂張跋扈,各方紛紛入侵,如此一看,國內的環境肯定也不算好,政治腐敗、階級矛盾也十分尖銳,可謂是內憂外患。】
如今正是這個情況。
若是再不改變,大唐遲早是要完的。
可是他們該怎麽做呢?
別說是他們根本不曾讀兵書,就是現在讀了,還有用嗎?
顯然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朝廷啊!
可這樣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最難解決的。
白居易也很煩惱。
【然而,唐敬宗不僅沒有勵精圖治,反而是玩樂無度,在唐朝危亡之際,他還想著去驪山玩,然後當時的拾遺就勸他,說從周幽王開始游驪山的都沒有什麽好下場,秦始皇的陵墓修在驪山,秦國二世而亡,唐玄宗修華清宮,便發生了安史之亂,就連前任皇帝唐穆宗也是從驪山回來後不久就駕崩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瞇了瞇眼,竟是這個原因?
他的陵墓都修了多少年了?
難道要這個時候換地方?
嬴政突然有了一個辦法,他是絕對不要把墓設在驪山了。
但是這陵墓還得繼續修,決不能讓人尋了空子!
不提成仙了,死後連屍首都找不到,那才是真正地令人悲憤。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越發覺得自己把驪山封起來是對的了。
那地方就是個不詳的地方。
【可是都說到這份上了,唐敬宗還是不聽,不聽不聽王八念經,他非得想去打破這個魔咒。】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忍不住輕嗤一聲。
先時女子還說過那什麽華清宮最早是他建的呢,看他不是好好的?
雖是這般說,但李世民也在心中下定了決心,堅決不再修那什麽湯泉宮了。
【不僅如此,他還大興土木,又是造船又是修建行宮,以備游玩,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牧才憤而提筆,寫下著名的《阿房宮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