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王維(捉蟲)

關燈
王維(捉蟲)

【下期視頻咱們繼續聊一個住別墅的大文人吧。杜牧,字牧之,因為晚年一直住在自家的樊川別墅裏,所以被稱之為杜樊川。他是杜預之孫,和杜甫同宗,其古體詩也受到杜甫的影響。】

眾人記得這個杜牧,他不是唐朝的嗎?

還有沒有完了,為什麽不是唐朝就是宋朝,難道其他時候的文化就真那麽不堪?

明明他們這時也有許多著名的大文人啊。

許多朝代的人都開始不滿了,尤其是那些統治者們。甚至有些人已經把發展文化當成了接下來的第一要務。

【杜牧受到杜甫影響的恐怕不止詩歌,他還與杜甫一樣不屑逢迎。】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聽到這樣的話,杜甫皺了皺眉,跟他一樣,跟他一樣能有什麽好下場?

但是杜甫心中卻又有些自豪,他認為他們杜家的人就該是如此有骨氣的。

所以說幕中女子似乎不喜歡文人自命清高,可他依舊堅持自己是對的。

有些事情可以輕易改變,但有些堅守卻必須堅持。

【他精通兵法,詩負盛名,卻也生性風流,放縱不羈。】

唐,元和年間。

說起風流,白居易和元稹二人不由地挑了挑眉。

這樣一來又要被女子批判了吧。

【早在很年輕的時候杜牧就曾經熟讀兵書,還寫了十三篇《孫子》註解,在唐憲宗時還曾獻計平虜,被李德裕采納,但是這樣一位少年卻並沒有走武將之路,或許是他覺得學武救不了唐朝人?】

幕中女子似乎是在開玩笑,但是卻讓許多的人都大吃一驚。

什麽叫學武救不了唐朝人?

不學武他們能學什麽呢?能靠著文人就阻止藩鎮割據?

若是沒有他們那些武將們,安史之亂能夠平息嗎?

還是其他的什麽原因呢?

有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許多人都將她這話放在了心裏,打算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他在二十三歲便寫出著名的《阿房宮賦》,留下“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這樣的話,借古諷今,直指當朝統治者。】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半瞇著眼思考她的這句話。

這話他可不太認同。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他這個位置。

統一天下誰都想做,可為什麽是他呢?這些後人未曾想過嗎?

嬴政統一天下,那確實是天時地利人和,至少很多後世帝王都是這樣認為的。

不只是秦朝如此,其他朝代亦是如此。

內裏出了問題,滅亡只是遲早的事。

【他二十六歲進士及第便被授予任職要求極高的弘文館校書郎職位,後又被牛僧儒看中,居住在揚州,負責淮南節度使府中的一些工作。】

許多沒有反應過來的人感覺這杜牧還是可以。

年紀輕輕中了進士,又得了個不錯的官職想來,只要不出什麽岔子,未來定是有大的作為。

但是今日既然說到他了,那極有可能就是出岔子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幕中女子立馬轉了話鋒。

【這兒問題就來了,我們之前說李德裕采用了杜牧的平虜之策,李杜兩家還是世交,李德裕誰呢?牛李黨爭李黨領袖,而牛僧儒這個人正是牛黨領袖,杜牧和李商隱一樣,同樣都被困於牛李黨爭難以出頭,這或許也是他們被並稱為小李杜的一個原因吧,苦笑。】

幕中女子說著臉上真就露出笑容來。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也跟著無奈一笑。

這算好還是不好呢?

至少他還有一個同行之人?

其實同行的又何止他二人。

【黨爭一直是封建王朝內部統治中出現的一個很大的問題,許多王朝在黨爭中消耗元氣甚至導致滅亡,像東漢時期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唐朝的牛李黨爭,緊接著北宋的元祐黨爭,後來明代文官與宦官之間的黨爭,帶給王朝的幾乎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真的是越來越看不上這些李家的後輩了。

不是這問題就是那問題,問題就沒有斷過。

可是她嫌棄歸嫌棄,卻也不打算真的就這麽放棄。

安史之亂的事情還算好辦,難的是藩鎮割據。

而這黨派之爭自是不必說,她也是要管的。

【黨派之爭出現的最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利益之爭,其實解決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加強皇權,大家都想爭是吧,那就誰也別想要。但是呢,這時候皇權高度集中的弊端就出現了,辦事效率低下,皇帝專權獨斷,不聽諫言那錯誤決定肯定是會更多的,而且通常皇權集中和黨派之爭還不是非此即彼,還有可能同時存在。】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利益之爭,這也算是千古難題了。

不能皇權高度集中,那要怎麽辦呢?難道要讓皇權旁落嗎?

李世民的神色凝重起來。

要知道現在不只是他,他要求了所有大臣在看巨幕時要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看,最後還要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是幕中女子很多時候所想的與他們的想法有很大差異,所以李世民下這樣的令其實是冒了很大風險的。

這就逼得他不得不再多想一些了。

【明朝的黨派之爭特別嚴重,它本質上就是皇權集中導致的,朱元璋廢丞相設內閣,導致內閣大臣之爭。後來朱棣清君側奪皇位後,他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設立東廠,重用宦官,又扶持了一大勢力。嘉靖皇帝朱厚熜利用張居正等人制衡嚴嵩等人,又利用內閣大臣互相制衡,也是黨爭的重要推手。】

朱元璋的眉頭越皺越緊,越皺越緊。

他們大明的文人是一個不提,但說到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兒,倒是少不了他們。

還有就是朱棣之事,他不知該如何處理。

每次幕中女子提到他,似乎都是在誇讚他。但是,他那可算是謀反。

更為重要的是朱元璋想知道,他想知道朱棣那樣做的原因。

【這三個皇帝已經算是明朝很不錯的皇帝了,而他們實施這些政策的時候確實也是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的,但是隨著社會的變化,管束社會的規矩是要變的,所以為什麽從古至今都逃不開改革二字,當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不匹配的時候,就容易出亂子。】

這一點沒有人能夠反對。

從古至今一切都在變,規矩在變,制度在變,律法也在變。

所以他們不能一成不變。

只是這變確有風險,就看要怎麽變了。

【這其中涉及到的東西可就多了,咱們也不是很懂嘛,反正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可是為什麽古代那麽多變法,最後都那麽慘烈呢?王安石變法還算是好的了,但是依舊付出了許多的代價,而且變法並不徹底。】

【就拿王安石變法來說,北宋的問題是在宋仁宗時期出現的嗎,不是,早在北宋開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宋仁宗時期都過了幾代了。】

認真思考這些的人都是老狐貍了。

不過一點撥,他們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含義。

不是王安石變法不行,而是那些反對變法的人經過幾代的積累太強了。

【一個問題積累幾代後,王安石變法已經是迫在眉睫了,就算沒有王安石,也會有李安石,趙安石,或者說如果沒有王安石變法,北宋依舊會亡於積貧積弱所導致的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如果早在問題出現時就開始微調,哪怕沒辦法完全解決,也能為後面的變法減小阻力或者說是讓王安石等人面臨的局面推遲。】

可是不能徹底的解決,只是推遲又有什麽用呢?

有用的。

如今許多人知道了,長生不老只是一個夢,這不?大家就開始尋找延年益壽的法子了。

能將好日子延長,那還不算有用嗎?

【滴水穿石的道理不只是告訴我們要堅持,他也告訴我們一切看似不重要的力量或許有一天也能形成地崩山摧之勢。】

這下哪怕是普通老百姓們也懂了。

得未雨綢繆。

看著天上開始有烏雲,那就得準備收晾曬的糧食了。

否則等到大雨傾盆,糧食就算不會全壞了也難免潮上一些。

【而唐朝的黨派之爭同樣也不是一夜之間就形成的,黨派之爭很多時候都是一群積怨已久的人和另一群看不慣這群人的人之間的鬥爭。早在唐太宗之時,唐朝的政治還是處在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態下的,哪怕李世民晚期有些問題,但是他這個人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突然被提及,李世民還嚇了一跳。

他還以為唐朝的黨派之爭是從他開始的呢。

還好,只是虛驚一場,而對於這些誇讚他已經無所謂了,現如今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是千古一帝了,他自然得表現得矜持一些。

【李世民的千古一帝體現在各個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善聽諫言,我們還是說魏征吧,魏征本來是他哥哥的人,玄武門之變後不久,他就把魏征納入了自己的隊伍。】

【按理來說,李世民就算是用魏征也該是百般提防的,畢竟人家的救主是自己殺的啊,但是即便李世民不僅信任他,還給了他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我個人相信應該也有提防,但是李世民並沒有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後來魏征還成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有關這一點,跟隨李世民的那些人們都是承認的。

太子待他們,那是極好的。

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真正有著寬廣胸襟的人就該是如此。

這天下就該交到這樣的人手中。

能像魏征這樣侍奉二主還被重用的,歷來都是極少的。

魏征很幸運。

【在李世民執政期間,魏征給了他許多的諫言,即便李世民很煩他,但是只要是對的,李世民還是聽的。別說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就是咱們現在,一天天的有人給你提意見,你怕也不是很樂意,只能說魏征真的生對了時候,想想做了幾天左拾遺就被嫌棄的杜甫,唉。】

幕中女子嘆息一聲,欲言又止。

但是即便他不說,眾人也都懂。

那什麽唐肅宗,自然是比不上唐太宗的。

不只是一處比不上,幾乎是處處都比不上。

帝王們開始緊張起來,他們可不想幕中女子再提到自己時,以這樣一種不懈的態度開口。

其實任用賢臣也並不是那麽難。

能做到他們這個位置,好賴也不是分不出來的,只是有時候不願去細想罷了。

他們總是擔心水至清則無魚,卻忘了汙濁的水是會害死魚的。

【有了魏征的諫言就不可能只有魏征,既然魏征提意見都沒被責怪,那朝臣們自己敢說話的就多了,所以在唐太宗時期,朝堂氛圍還是比較民主的,貞觀之治離不開這群人的集思廣益,李世民自然也功不可沒,雖然這麽說可能跟我們現在的思想不太符合,但是在那個時期,確實得感謝李世民願意聽手底下的人的意見,才能有後來的盛世大唐。】

追隨李世民的大臣們面面相覷。

他們自然相信太子殿下有今日他們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日後他們也定當唯太子殿下馬首是瞻。

但是,太子殿下日後的功績離不開他們,這樣的說法,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

當真是榮幸之至也。

【然而後來到了武則天時期這種情況就有所變化了,不是說武則天不好,相反武則天其實做得比很多男的皇帝都要好,也不說在古代,就是放到現在那她也是很優秀的,開武舉,提拔寒門,打擊貴族門閥,輕徭薄賦,穩定邊疆,她的功績一時半刻都說不完。】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又要說她什麽不是了?

除了寵信幾個男人,武則天覺得自己也沒做什麽不好的事了。

她,比不上太宗的地方……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無完人,武則天也不例外,除卻她晚年的怠政,前期執政時的一些雷霆手段就破壞了李世民時期的那種民主氛圍。其實她打壓那些大臣我們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她作為一個封建男權社會的女子上位,自然頂著巨大的壓力。】

【而她上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鞏固自己的地位,並不是說她多麽貪慕權勢,只是如果她不鞏固自己的位置,很容易就被拉下馬了,那她想做的那些事就根本沒有施展的機會。】

原來是說這個。

其實那些人不知道嗎?

那些反對自己的人都知道,武則天也知道他們知道。

但是大家都是自私的,都要為著自己考慮。

女子說得沒錯,武則天也從不後悔扶持寒門打擊貴族門閥,她要成大事,身邊自然要有忠心不二的幫手。

【後來張易之等人下馬,姚崇、宋璟一派掌握朝政,才慢慢地又好了起來,你看,即便是被稱為唐朝四大賢相的姚崇、宋璟他們也是有派別的,只是說他們這時候的派別是為了抵制惡勢力而產生,並不是結黨營私。】

這就說到點子上了。

這也正是黨派之爭一直無法很好地解決的一個很大原因。

新官上任,不說站隊,那言行舉止怎麽也會有偏向。

有那一身正氣的,自然就有結黨營私的,久而久之愈演愈烈。

能打壓,卻真真是難以根除。

【然而好景不長,唐玄宗時期,先有李林甫獨裁,又有楊國忠為相,這種在朝中的一言堂始終是會遭到反對的,而且是遭到合力反對。】

【為了不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舊臣拉攏新臣,新臣尋找靠山,這都是很正常的事,在這種情況下,牛李黨爭之類的事遲早會發生,除非早在唐玄宗時期察覺到李林甫的不對勁,李隆基就及時止損,恢覆太宗時期的民主朝政,聽正確的言論而不是親信的言論,把黨爭的萌芽掐死在搖籃裏。】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聽得有些激動。

他這算不算是及時止損,算不算是把萌芽掐在了搖籃裏呢?

如今,他要學太宗,要聽取朝臣意見!

【而王安石時期的黨爭同樣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從源頭上不讓舊貴族發展到不可抵抗的地步,那靖康之難只有慘烈與更慘烈的對比。】

【但是咱們現在站在這兒,那都是站在一個先知視角去說的,沒有人能那麽神能預測到幾代之後發生的事情,這就要考驗帝王賢臣的預判能力,盡量讓朝堂清明,減少能夠膨脹的惡性因素。】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趙禎終於明白了女子之前說的王安石註定會失敗的話。

她的意思是困擾大宋的問題不能夠很快地完全解決。

但這並不代表積貧積弱的現狀不能有所好轉。

日積月累,水滴石穿!

這麽簡單的道理,他竟此刻才明白過來!

【咱們再說回到杜牧,杜牧的情況其實比李商隱好那麽一點點,李商隱是被誤認為墻頭草所以遭兩邊排擠,而杜牧則是兩邊都不站,還是遭排擠,說到這裏那就不得不再提一句蘇軾了,我覺得蘇軾就像兩人的結合,既站又不站,哈哈,具體的大家自己下去體會吧。】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覺得自己沒什麽站不站的。

他不過是說了自己想說的話罷了。

如今想來,以往那些事也算不得什麽。

他就是這個性子,就算當時不說,他也總會說的。

所以他生在這個時代,他就遲早會是如今這個下場,他可以壓抑自己一次兩次,卻不可能次次都將自己的性子壓下來。

到今日這一步,他不怪誰,也無後悔。

如此一生,誰說不是最好的呢?

【巧的是,杜牧因此被放逐黃州,我們講蘇軾時說過吧,蘇軾也被貶過黃州,只是杜牧去黃州時候看到的黃州比蘇軾去時看到的還要破爛,“齊安荒僻地,平昔放逐臣。”】

【後來因為這個,杜牧的仕途一直不順,回到京中不久又自請外放,好不容易才得到同意,不過外出一年,又回到長安,他便長住樊川別墅,最後病逝於此。】

這麽快!

眾人驚了。

這杜牧還沒說什麽呢?怎麽就結束了呢?

還好,幕中女子並沒有說結束。

【杜牧的有名程度雖不如李白、杜甫和王維,但是說起他的很多名句,流傳度卻也是極高的。著名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就好似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一樣,每年都能再見。】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微微詫異。

那不過是他幾年前在池州見了秀麗風光隨手而作,竟這般有名嗎?

原以為老了,快走了,就什麽也不在意了。

這時候再聽這些,杜牧發青的臉也染上些紅暈,瞧著倒有點大病初愈的樣子。

他自己看不到,卻感受得到。

他想,自己大概就在等這一刻吧。

【有名的“銅雀春深鎖二喬”,“一騎紅塵妃子笑”,還有那“霜葉紅於二月花”。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都是這位晚唐大詩人的手筆。】

這些句子似乎先時大多都提過啊!

其實許多人根本記不起寫詩的人是誰了。

沒想到竟都是這一人的。

看來又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了!

【甚至很多時候聽到這些著名的句子,你可能都不知道是杜牧的,比如這句“春風十裏揚州路”就是他在與揚州歌姬們告別時的作品。】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其實並不喜歡幕中女子用風流二字形容他們,這詞顯然不是什麽好詞。

但是他卻能理解女子的意思並且也無法反駁。

但是柳永卻希望幕中女子能夠更多地通過他們的這些詩詞去看曾經被人忽視的一些普通人的生活。

不過,這並非柳永的初衷。

只是看這巨幕看得多了,他才懂得這個道理。

人分個高低貴賤本就是錯的!

即便他無法改變他人,他人也別想改變他,他還是要寫這些,誰能管得著?

【除了這些,杜牧還有很多優秀作品,他的人生你要說不暢快,好歹寫了許多優秀作品,結識了許多紅顏知己,你要說暢快,一個人沒有令自己滿意的事業怎麽能暢快呢?】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輕笑。

也沒有很不暢快。

有這巨幕的出現,已經讓人暢快了。

【好了,下次再見,記得一鍵三連哦。】

本來後續也應該今天寫完的,但是大姨媽差點把我鯊死,可惡!只能等明天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