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王維

關燈
王維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近來,長安發生了許多大事。

天空出現巨幕發出一系列的預言,打亂了原本看似平靜的長安城。

許多人活了一輩子都沒這段時間見到過的事情多,能見皇帝發罪己詔,那得當真是只有在史書裏看到過的。

幕中女子講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下子大唐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許多人唯一的遺憾就是這幾人如今不在長安。

先時聽聞下次是講王維,可把眾人給激動壞了。

王大人那可是長安有名的人物,許多自認有頭有臉的人等到預告一結束立馬往輞川別業送拜帖,他們想最好是能去那輞川別業看看,幕中女子可說了,那是有名的園林景觀,若是再能得王大人青眼,人入其詩,可名垂青史也。

然而,拜訪者無論官職地位,拜帖根本沒能進輞川別業的大門。

王維病了,據說病得很嚴重,在上次幕中女子出現後就病了。

即便如此,還是許多人猜測是裝的,然而他們卻也沒有證據,也不敢去多加打擾,只能叫人日夜守著不叫旁人比自己得了先機。

原來,早在王維收到那小琵琶他就在心中猜想,他覺得此事一出福禍難料,於是便閉門謝客,這倒是歪打正著,否則此時他怕是都招呼不過來。

這時,幕中女子活潑的聲音傳來,王維下意識微微擡頭。

【hello,大家好,這裏是熱愛古代文化的三月,我們又見面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詩佛王維。】

幕中女子一如往常,穿著一身鮮艷的服飾坐於桌前,一本正經地講了起來。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山西人,出自河東王氏,一看這樣的名稱就該知道,王維這個人出身不凡,他跟我們之前說過的李杜白居易的出身都不同,這河東王氏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許多王家的人去給王維遞拜帖也都被他給推了回來。

本來他們還有些心中不喜,可在外還是樂得到處宣揚王維就是王家的人。

而這時,幕中女子居然提到了他們王家,以往她可沒有說那些文人的家族,可見他們王家的聲望有多高了。

故而但凡是和王家沾親帶故的這時候都挺直了腰板等待著幕中女子訴說他們家族的功績,他們家族那可是能追溯到周靈王太子姬晉的①。

但也有那成熟的長輩心中隱隱不安,一個家族做強做大,中間不可能不遇上點什麽麻煩,所以能存活到現在,沒有一個大家族能有多幹凈,偏這幕中女子一見便是個直言不諱的,當真叫人難安。

【在隋唐科舉制之前,氏族一直都是一個很強的存在,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晉朝的王謝兩大家,魏晉實行九品中正制,這其實就是一種為氏族量身定制的人才選拔制度,在這種選拔制度下底層人民很難出頭。】

東晉。

謝靈運發現自己被提及的次數還不及謝安,或許他被提及正是因為家族的繁盛。

而自己的文才也是因為家族強盛而被提及。

但世人都想成為氏族大家之人,他們同樣覺得這是自己的榮幸,然而卻沒人知道他們心中頂著怎樣的壓力。

尤其是如今,家族式微,他們謝家不知還能存活幾十。

既然到那唐朝都還有大家族的存在,那他謝家就不該就此消亡。

什麽舊時王謝堂前燕,他要謝家永遠繁盛下去。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北方有個很厲害的集團,叫做關隴集團,這是現代古典文學研究家陳寅恪先生給他們取的名字,他們主要活動在陜西關中和甘肅隴山,這個劃分跟軍事行動息息相關,最早是源自西魏時期受封的八個軍事統帥,被稱為八柱國,包括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於謹、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這是要說他李氏家族了?

沒有一個人不為自己擁有一個強盛的家族而驕傲。

但是隴西李氏在幾大家族中並不算最珍貴的,不過如今也沒有一個李家人會妄自菲薄,因為他們可是至高無上的皇族。

【這裏面李虎是李淵的爺爺,宇文泰是北周奠基人,獨孤信更加厲害,他的長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後,他的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淵的皇後,而他的第七女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後,也就是有名的獨孤伽羅,這就是史無前例的一門三朝皇後。】

【在這時候氏家大族和當時的政治軍事是分不開的,這一門三後中間肯定也有政治聯姻的考慮。】

不知道此事的眾人都驚呆了。

這獨孤家族的運氣也太好了吧。

為了維系家族的榮耀,他們所選擇的方式也通常都是聯姻,然而很多時候政治聯姻就是賭,誰能保證他們送出去的女兒在夫家一定能獲得榮寵呢?

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多將女兒送幾個出去,能有一兩個為家族帶來榮耀已然不錯了。

這獨孤家竟個個這般出息,實在厲害。

【直到隋朝建立,隋文帝設立分科考試代替九品中正制,才終於開始選官不問門第,當然了這也只是理想狀態下的情況,也是需要一步一步地慢慢發展起來。像唐朝時期,為什麽人人都想要被舉薦,這其實是九品中正制後遺癥,雖然唐朝是實行的科舉制,但是也是有門蔭取仕共存的,而且甚至是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

【那為什麽很多大家族的人最後還是要選擇考科舉呢,像王維也是進士出身,我個人認為這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很多有錢人,他們可以不讀書直接繼承家業,但是他們中往往很多人不僅會去讀書,還常常學歷很高,而這個學歷完全不影響他們踏入工作的機會,不過卻會影響到他們工作的經歷,說白了就是說出去好聽,證明自己是真有能力的一種方式,當然了這是我個人認為的,反正在那個時候是可以考科舉,也可以靠家族的。】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這與曹植如今面臨的現狀完全相同。

他主持科舉考試以來遇到的唯一的麻煩就是大家族的反對。

但是他們反對的聲音很小,因為自己從沒有剝奪他們舉薦人才的機會。

而在科舉取士的途中,也有許多大家族的人來參與,當然也是為了證明他們的能力。

【說句題外話,其實隋朝雖然跟秦朝一樣都是二世而亡,但是這兩個朝代都是歷史上不可或缺的兩個很重要的朝代,秦朝咱們就不說了,貢獻實在太多了,而隋朝除了科舉制,其官制也是後世許多朝代沿用的,所以隋文帝其實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公元615年,大業十一年。

楊廣最近將自己關起來,除了蕭皇後誰也不見。

他們在殿內夜夜笙歌,就仿佛只要他們不出大殿,那他們就還是至高無上的帝後,就可以當外面的紛亂不存在。

可是每次巨幕的出現都在提醒著他們那些殘酷的事實。

“二世而亡。”楊廣默默念著,聲音逐漸變小。

【其實不說他,就是隋煬帝這個人也是很厲害的,幾乎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吧,但是或許也恰恰是因為他的才能導致他這個人自大自滿,目中無人,進而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如果他是一個比較平庸或者稍顯懦弱又事事小心的皇帝,說不定隋朝不至於那麽快滅亡,哪怕並不能有一個很好的發展,當然了,這世上沒有如果。】

放屁!

楊廣呸了一聲,“他們知道什麽?”

他覺得根本沒有人懂他!

是天要亡他大隋!

當初若不是楊玄感謀反,他早在二征高句麗時就勝了,何以會有後面這些事情。

一切都是天定的!

如何能怪他?

【他自大自滿,覺得全天下自己最牛,於是四處征伐,而後三敗高句麗,失敗後可能是自暴自棄吧,開始逃避,心中無戰便無戰,主打的一個唯心主義,最後把隋朝給搞死了。】

唯心主義?這提過的。

然而許多人卻覺得這說法不對。

楊廣之所以亡國,是因為他殘忍暴虐,枉顧人命,根本就不是因為不顧戰爭。

他不顧戰爭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無力回天,而戰爭便是他引起的,若不是他的殘暴便不會有農民起義,也就沒有那麽多的戰爭了。

【其實一個國家,尤其是像隋朝這種剛剛經歷紛亂而新成立的國家,最應該做的其實就是休生養息,不管什麽時候,窮兵黷武都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他們都多多少少有點好大喜功,前期確實都是雄才偉略節節勝利,但是打到勞民傷財時需要止損就應該及時止損啊。】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最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是看了巨幕和聽了扶蘇的勸。

然而他聽扶蘇的勸並不代表他就是真的認同扶蘇了。

在他看來,扶蘇雖然比幕中女子所說的胡亥好了許多,但就是那稍顯懦弱又事事小心的,身為帝王沒有魄力,嬴政依舊十分擔心。

但若是百姓被戰爭影響了生活確實不應該繼續進行下去,至少暫時可以停一下。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劉徹沈著臉,定坐在原地一動不動。

在此之前,他還一直堅持要把匈奴趕走,讓這世間再無匈奴王廷。

可是朝中大臣反對也就罷了,幕中女子也如此說。

偏偏他們大多數都是站在百姓的角度來勸說的,難道真的是自己錯了嗎?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臉色也很難看。

他好大喜功?

他從不打無準備的仗,那怎麽能叫好大喜功呢?

難道……

李世民想到一個可能,那就是自己敗了,若自己勝了那便是封狼居胥,絕不會用好大喜功來形容。

那是什麽時候敗了呢?

【雖然楊廣的能力也還行吧,但是跟嬴政、劉徹、李世民肯定是沒法比,而且他後期的昏庸只差能跟胡亥比了,亡國是他應得的,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江山不會就好好地待在那個地方讓人去揮霍,即便是在君權至上的古代,皇室的榮耀還不是來自千千萬萬百姓的支持,他憑什麽霍霍百姓來獲得自己的殊榮呢?】

這問題雖然是問的楊廣,但許多地方同時在心中跳了一下。

道理很簡單,孟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語,但是說實在的,他們中沒有把這話當一回事的是大多數。

已經站到了最高的位置,又有那麽多志士能人為自己做事,有幾人會去真正地在意那些如螻蟻一般的底層百姓呢?只要他們能活下去,能讓整個國家延續下去這不就行了嗎?

可是即便皇家榮耀,也確實是離不開百姓的支持。

其實能得百姓擁護,是他們所有人的願望,卻不是所有人都能輕易實現的,往往遇到沖突之時他們會下意識地忽略百姓,因為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後續產生的麻煩也不比惹惱了大家族。

明明先時他們對此是並不怎麽在意,可是也不知為何,聽幕中女子這樣卻有種震耳欲聾之感。

【咱們言歸正傳,在隋朝建立科舉制後,雖然氏族大家的特權下降,但是那麽久以來的一個制度是不可能瞬間消失的,所以這個時候的氏族還是有很大的話語權的,五姓七望就是那個時期有名的望族,他們大多都是從東漢末年延續而來,其發家基本都是因為在戰亂中立下功勞、積攢資本,這種勢力皇家於情於理都是很難動的,以至於常出現這些望族耀武揚威、任意妄為的一些事情。】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王維不明白女子說這是何意。

說她便說她,何以要說名門望族之過?

難不成日後他會做什麽不好的事?

王維很快否定了自己這個不著邊際的想法。

他自小家教甚嚴,王家對待後輩也一向註意約束,就算出現那任意妄為之事也定會遭受家族處罰,也不該讓幕中女子單拎出來說,除非是很嚴重的事情。

【但是好在這些人自視甚高,通常家教還算比較嚴,所以有好處也有壞處吧,在規範家族內部的同時,外部矛盾難以調和,這就決定了氏族制度只能存在於一定的時代。】

【五姓七望就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就是李唐王室,但其實如果不是他們稱帝都排不上號,這個就不多說了,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下來看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眉心突突地跳了兩下。

這幕中女子若是大唐之人怕是活不到說這麽多的話。

有些話不管是不是事實那都是不能說的,偏偏幕中女子不僅說,她還這般宣揚出去。

好在現在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幕中女子這樣的說話方式了。

只要不是罪大惡極的事情,大家看看也就看看就過去了,誰也不會太過放在心上,可這確實還是有傷皇家顏面的啊!

【而像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這幾個大詩人都是出自太原王氏,由此大家可以看出王維的出身到底有多高了吧。】

【王維的具體出生年月不可考,大概是武則天晚期,我們這裏按公元701年則天順聖皇後長安元年來看,這麽算來的話,他和李白同年生。】

【公元715年,開元三年,王維離開家鄉前往長安追求前程,路過驪山他寫了一首《過秦皇墓》,我個人認為他前期的詩作肯定是不如後期的,但是我們也得看看,通過了解他的詩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變化以及心路歷程。】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心中一震。

又要說他?

他已經不對這些後世之人抱有希望了。

多半不是什麽好話,總不會是為他的死而感到可惜吧。

不過先前幕中女子說過後世許多人覺得他死得太早了,或許還真說不一定。

【“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臺。”秦始皇墓如今已經成了荒涼之景,這說的是表面,而它底下的宮殿卻像是天帝的宮殿,意思很豪華,紫臺就是紫微宮,傳說是天帝的居所。】

【“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那個墓穴頂上鑲嵌著寶石象征日月金木水火土,墓地用水銀澆築成了江河。據說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銀高達100多噸,這些水銀有什麽用呢?王維這裏說的是模擬江河,這應該也是其中一個功能,但其實這水銀可以隔熱還能殺菌可以有效防腐,但是這樣死屍會不會變成“粽子”?哈哈,開個玩笑。另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水銀是汞,是具有毒性的,會散發有毒氣體,所以可以防盜墓賊。】

粽子?

眾人楞住了。

粽子那不是吃的嗎?

不都是糧食和肉做的,怎麽會是那東西變成的呢?多晦氣啊!

而且幕中女子的玩笑還真是讓人看不懂。

這水銀,想來說的是丹砂吧?

【當然了,秦始皇在下令修築的時候具體是為哪些緣故使用水銀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說起盜墓賊,古代的墓穴都很難逃脫這個命運,像清代的慈禧墓、乾隆墓,裏面的絕世珍寶被一盜而空,清代被盜得很慘,像乾隆這種花錢如流水的,我估計他下葬的時候,不知道放了多少寶物下去,然而他的墓穴所在的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家陵墓清東陵只剩了一個孝陵完好,其餘無一幸免。】

清,乾隆年間。

“什麽!”

乾隆眼珠子瞪得溜圓,其餘一幹人等也都傻了眼。

眾人已經顧不得去想什麽乾隆花錢如流水,又或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家陵墓。

只是乾隆的墓穴被一盜而空之事就足以讓眾人花花一段時間來反應。

老天爺啊!那可是皇陵啊!

【另外比較有名的還有曹操盜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後的陵墓,而他稍微好一點,雖然也很不道德,但是是為了籌集軍餉,而不是為了個人私欲,最早摸金校尉這個稱呼就是源自於他,出自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說是摸金校尉是曹操為了盜墓設置的官職,史學家們一般不認同,因為在古代,碰上這種事情應該是會諱莫如深的吧,史學家們認為他不太可能大張旗鼓地去盜墓。】

【但是我個人覺得哈,這事情出現在三國那也不是不能理解,三國時候那離譜事兒多了,主要是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還不如後面的朝代被禁錮得深,再者從曹操的作品中我們約莫能看出他信道教吧,至少是沒有佛教信仰的,而道教不信來生,不在乎因果循環,所以關於這種事,他做了就是做了,他既然後面都沒否認,前面沒有藏著躲著也說得通。】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做了就是做了,他沒什麽好隱瞞的,即便這不是什麽光彩的事。

曹操想得通,他叫人去挖的,那麽多的人都知道這事情,他否認有什麽用,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認,就像幕中女子說的,他是為了籌措軍費,那筆銀子可是養活了他的軍隊好幾年。

不過這事情都已經過了那麽久了還被人翻出來說,他的心情也實在松快不起來。

只盼著對活人好些,讓人忘了這事情吧。

【據說曹操為了不讓自己的墓穴被盜,特地設置了七十二疑冢,就是假的墓穴,不過這只是傳說,尤其是數量上,肯定是個概數,不過有沒有疑冢,我覺得有可能,畢竟他知道墓穴容易被盜又不想被盜,然而他千防萬防,還是沒能幸免,等考古學家發現他的墓穴的時候裏面早就被破壞過了。】

曹操手中拿著緩解尷尬的茶杯哐當掉在地上摔成兩瓣,居……居然被破壞了?

誰敢!

他閉了閉眼,知道自己就算氣死也沒用,那都是後人,他怎麽能找人算賬?

怎麽才能不被盜呢?曹操想。

不只是他,所有人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那皇家的墓都是修得機關重重的,一般人肯定進不去,這都保不住,那他們這些普通人的又如何能保住?

【而這些被盜的墓穴通常屍首也難逃一劫,我覺得這可能是為了防止屍變之類的,總不能這些盜墓賊都有這方面的癖好吧。】

“父親!”

曹丕本不想開口,沒想到就看到曹操往地上栽去。

也是,連屍首都保不住,誰受得了這打擊啊!

【我們接著往下看,“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墓中有海,人怎能渡過,在那無春的地底,只有金銀所鑄的不會飛的大雁。】

【“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松樹被吹得嘩嘩作響,像是那些大夫們的哀悼聲。”】

【我們整首詩,肯定不可能是在誇讚秦始皇,裏面對他的功績只字未提,只說了陵墓以及其陪葬品的豪華,還有“大夫哀”,王維為什麽要這麽寫呢?】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還在為方才幕中女子說的話而感到驚訝,一時沒能反應過來。

幕中女子是怎麽……不對,王維是怎麽知道自己墓穴的內部的呢?

這問題在他腦子一過,他險些一口老血吐了出來。

【懷古傷今?顯然不可能,至少身處於開元年間的他不可能會認為當時的唐朝不如秦朝,那是在斥責秦始皇,斥責他的大興厚葬,窮奢極欲。】

所以……

許多人腦子裏同時閃過一個念頭。

那這是否說明只要不厚葬,陪葬少些就能免受其害呢?

可是……能厚葬的為何要薄待了自己?

【這是當時大多文人對秦始皇的一些看法,我個人覺得是因為那個時候大家見識了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身處於一個盛世,說白了就是那個時候的年輕人已經飄了,我相信那時的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前面的皇帝是不如唐朝皇帝的,而他們所追求的盛世正是需要一些反面例子,秦始皇就不可避免地成了他們的對象。】

【而王維作為那個時候的年輕人,年輕嘛,血氣方剛,考慮事情沒有那麽全面,通常都是嫉惡如仇的,所以他到這地方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是很合理的,但是他這樣的心態隨著閱歷的增多就會慢慢地改變。】

①關於太原王氏,研究者一般認為追溯到東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