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捉蟲)
關燈
小
中
大
李清照(捉蟲)
【李清照的具體逝世時間歷史上並沒有準確記載,大約是在公元1151年至1155年,也就是紹興二十一至二十五年之間,李清照活了七十歲左右,在古代來說已然算是高壽,只是她這一生真正無憂無慮的日子大概就只有出嫁前的二十年以及在青州的那十年,而其他的時間都處於不同程度的憂傷之中。】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人活七十,確實是不錯了,李清照想。
可誰能想到她竟有一多半的時間都處於憂傷之中呢?
以往她從未將悲情二字放到自己的身上,因為在她看來,自己的父親比自己更加悲情。
而自己只是蕓蕓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個。
李清照輕嘆,若是能一直都能平淡地生活在這青州就好了。
沒有戰爭、沒有流浪、沒有疏遠、也沒有分離。
就像此前那般。
【而且可以確定的是,李清照一生無子,她和趙明誠收集的大多金石文物佚失,而她自己的滿腔才華也沒能傳承下去。】
這戳中了兩人心中的痛。
兩人年紀也不小了,結婚幾年,若像他們這般年紀的,多數已當父母。
他們也不是沒在心中想過,只是沒有往深了多加思考。
但是令他二人心痛的也不只是無後。
那些金石文物於他們而言就像是他們的孩子,那些東西於他們的價值遠大於它本身的價值。
趙明誠抿唇,想,李清照的滿腔才華亦是無價之寶。
【根據陸游《夫人孫氏墓志銘》中記載,李清照在晚年的時候曾經想把自己的所學傳於孫氏,這個孫氏並不是陸游的夫人,而是他的親戚,當時孫氏十來歲,她拒絕了李清照,理由竟是“才藻非女子之事也。”】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孫氏?
陸游一驚,是他知道的那個孫氏嗎?
但隨即他又釋然了,他們年紀都大了。
先走後走,遲早都是要走的。
【啊……多麽悲傷的一句話。若是放到古代,孫氏的這話定然能得許多讚美之詞,但是放到現在我們可能根本想不通,讀書可以明理、可以修身養性,而且正所謂技多不壓身,腹有詩書氣自華,怎麽就“才藻非女子之事”了?】
某村莊。
扶月一刻也忍不了了。
她開始悄悄地將自己的一些東西運到村東頭的山洞裏,到時候她若想走,隨時都可離開。
在這個家,她一輩子都不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但她如今還沒有辦法反抗自己的父母,若是反抗,她可能會直接被綁著手腳送到許員外家中去。
她想讀書,想成為像幕中女子那樣的大大方方的,想說什麽便說什麽的姑娘。
【那個時代女子的思想已經被固化,她們自己也認為自己不如男子,認為丈夫就是自己的天,認為自己就該在家相夫教子,這怪不得他們,這是千年來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錯誤思想,她們中間是有像李清照這樣思想稍微進步一點的女子,但是想要真正地改變女子的卑微的地位,我們只能說一句任重而道遠吧。】
李清照有些訝異,就自己的想法已經能稱得上進步了?
她仔細一想自己與他們的區別,大約是更隨意,更加不受束縛一些。
而自己與幕中女子倒是有些不同之處,但她也並非對幕中女子的觀點極力反對,而更多的是覺得可以,但卻不妥。
她原以為是女子的不是,如今看來,後世之人認為她的思想比如今許多女子思想更為進步,而她現在也這般覺得,所以假若幕中女子所說的都是對的,那……
【李清照因為其才能一向為許多文人讚頌,但同時也被許多人批判,他們批判的理由便是李清照二婚,例如朱彧就在《萍洲可談》中說:“本朝女婦之有文者,李易安為首稱……然不終晚節……”】
趙明誠假裝若無其事地看向李清照,卻見對方一臉茫然。
這倒是讓趙明誠不解了。
難道她不知道這問題出在哪兒嗎?
李清照當然知道,但她現在思考的卻並不是別人如何想,而是她自己該如何做。
他人認為她晚節不保,她就晚節不保嗎?
若真是如此,那樣的晚節拿來有何用?
幕中女子說了,不過生前身後名罷了。
女子不是生來便有罪,男子三妻四妾可以,女子卻連改嫁都有錯,何錯之有啊?
【而且更令人驚訝的是,直到如今還有少數人會因為這個理由而看不起李清照,希望這世間再無不平之事,希望所有人都能理性地看待男女之間平等的關系。】
幕中女子說得沒錯,任重而道遠。
但李清照覺得,自己並非最特別的那一個,這世間總還是會再有擁有進步思想的人,甚至比她的思想更加進步。
只要她們能清醒過來,能努力去改變,總會有希望。
她不能妄想就一定可以,即便她打算奉獻。
因為據幕中女子所言,她度過了自己不甘心卻又無能為力的晚年。
即便還有機會,至少現在她還毫無辦法。
【不管怎麽樣,李清照是一個時代的傳奇,她在文學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得整個宋朝的文學內涵更加豐富,如果你也想做一個才子才女,那這本《李清照全集》你一定不能錯過,沒錯,就是這麽粗暴,多讀書,讀好書,你就是下一個李清照、下一個辛棄疾。】
眾人眼看著幕中女子從巨幕外拿出一本書,封面上有著彩色的畫,是巨幕上出現過的李清照的畫像。
而黑色的大小不一卻又十分協調的“李清照全集”五個字就出現在畫像面前。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正在思考幕中女子對李清照的評價,突然被提及他楞了楞。
還未等他想清楚,就聽到了幕中女子的下一句話。
【女詞人李清照的故事我們就暫時講到這裏,感謝大家的支持,多多評論與彈幕,記得一鍵三連哦。那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一期預告,悲情文人之辛棄疾。】
辛棄疾倏地睜眼,此前毫無預兆,竟要說他?
他此生“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有什麽可說的?
莫不是因為他也是愛酒之人?
他可是發現了,這幕中女子就喜愛酒之人。
巨幕中的場景一如往昔。
女子慢慢消失,巨幕變得黑暗。就在眾人以為巨幕中會像先時一樣出現辛棄疾的人生要事時,屏幕中卻出現了一個圓形的長長的框,在框的右邊,一截藍色上面寫著“百度一下”。
就在眾人一臉茫然的時候,巨幕中突然響起噠噠聲,隨即一串亂七八糟的符號跳出又演變成字。
這樣的神跡現得太快,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麽,就把關註點落在了那行字上“眾裏尋她千百度”。
一個小小的箭頭點在右邊的百度一下上,很快,巨幕之中硝煙四起,又是戰爭。
那些人物的裝扮眾人十分熟悉,就是在剛才,他們才看到過,那些人讓他們大宋的帝王裝羊,是金人。
那些金人仿佛殺紅了眼,不放過任何一個中原人,所有人都看得拳頭緊握,眼眶仿佛也跟著巨幕中的鮮血染成了紅色。
這一幕持續了好久好久,終於尖叫痛哭聲變成了強有力的馬蹄廝殺聲。
一個年輕人帶著一支軍隊將鮮血一一償還,以血以祭逝者亡魂。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年輕人舉著敵人頭顱象征著戰爭的勝利,但人們只需稍加註意就能發現頭顱的主人並不是金人,而是漢人。
眨眼間,氣宇軒昂的年輕人,換下戰甲身穿朝服,跟著百官走向朝堂,意氣風發。
可是好景不長,年輕人在朝堂上的風度並沒能維持多久,也不知是發生了何事,朝堂之上,從天子到朝臣,個個都面色凝重,就連那年輕人也是如此。
不停地有官員上奏,帝王臉色越發難看,年輕人幾次上前都被堵了回來,想來落了下風,面紅耳赤無法言語。
自此,年輕人身上的銳氣被磨平,在書房靜坐,在山峰登高,身上總有一股惆悵。
“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場景突換,方才還蕭索的場景轉變為了吵鬧的夜市。
花燈、戲人,被天邊的煙火襯得格外耀眼。
“東風夜放花千樹……寶馬雕車香滿路。”——《青玉案·元夕》
就在眾人以為年輕人要自暴自棄,要從此過上那紙醉金迷的生活之後,事情仿佛有了轉機。
年輕人又穿上戰甲,正在校場練兵。
雖然並不是在戰場,但校場的士兵們卻一個個精神抖擻,給人以所向披靡之感。
眾人都忍不住感嘆,此人轉變可真大。
然而,眼見著清風起,春雷又炸響大地。
“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臺臣王藺
臺臣?
眾人詫異,這是被彈劾了?
果不其然,下一刻,辛棄疾就又脫下戎裝,竟尋了一處山清水秀之地開始蓋房子了。
雖然眾人知道,這預告所表現出來的並不完全與現實重合,但還是不可避免地牽動眾人的心,讓眾人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何事。
“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洞仙歌·飛流萬壑》
又見陶淵明,眾人皆是一楞。
就連身處東晉時期的陶淵明都楞了。
難不成悲情文人的歸宿便是陶淵明嗎?
然而這並非他的結局。
辛棄疾的人生似乎波動極大,他這時候已經長了滿頭銀發,卻又穿上盔甲練兵。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不用任何解釋,所有人都知道,這裏的廉頗,指的並不是真正的廉頗,而是曾經那個馳騁沙場的年輕人。
他已經老了。
但他壯心不已!
然而,老天像是在與他玩笑似的,並沒有允他做出任何成就,就讓他重病臥床。
榻上的老年人雙眼布滿血絲,看著巨幕外的眾人,仿佛在祈求他們讓他練兵,幫他練兵。
他伸出布滿褶皺的雙手,其旁配文:
“殺賊!殺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清照的具體逝世時間歷史上並沒有準確記載,大約是在公元1151年至1155年,也就是紹興二十一至二十五年之間,李清照活了七十歲左右,在古代來說已然算是高壽,只是她這一生真正無憂無慮的日子大概就只有出嫁前的二十年以及在青州的那十年,而其他的時間都處於不同程度的憂傷之中。】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人活七十,確實是不錯了,李清照想。
可誰能想到她竟有一多半的時間都處於憂傷之中呢?
以往她從未將悲情二字放到自己的身上,因為在她看來,自己的父親比自己更加悲情。
而自己只是蕓蕓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個。
李清照輕嘆,若是能一直都能平淡地生活在這青州就好了。
沒有戰爭、沒有流浪、沒有疏遠、也沒有分離。
就像此前那般。
【而且可以確定的是,李清照一生無子,她和趙明誠收集的大多金石文物佚失,而她自己的滿腔才華也沒能傳承下去。】
這戳中了兩人心中的痛。
兩人年紀也不小了,結婚幾年,若像他們這般年紀的,多數已當父母。
他們也不是沒在心中想過,只是沒有往深了多加思考。
但是令他二人心痛的也不只是無後。
那些金石文物於他們而言就像是他們的孩子,那些東西於他們的價值遠大於它本身的價值。
趙明誠抿唇,想,李清照的滿腔才華亦是無價之寶。
【根據陸游《夫人孫氏墓志銘》中記載,李清照在晚年的時候曾經想把自己的所學傳於孫氏,這個孫氏並不是陸游的夫人,而是他的親戚,當時孫氏十來歲,她拒絕了李清照,理由竟是“才藻非女子之事也。”】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孫氏?
陸游一驚,是他知道的那個孫氏嗎?
但隨即他又釋然了,他們年紀都大了。
先走後走,遲早都是要走的。
【啊……多麽悲傷的一句話。若是放到古代,孫氏的這話定然能得許多讚美之詞,但是放到現在我們可能根本想不通,讀書可以明理、可以修身養性,而且正所謂技多不壓身,腹有詩書氣自華,怎麽就“才藻非女子之事”了?】
某村莊。
扶月一刻也忍不了了。
她開始悄悄地將自己的一些東西運到村東頭的山洞裏,到時候她若想走,隨時都可離開。
在這個家,她一輩子都不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但她如今還沒有辦法反抗自己的父母,若是反抗,她可能會直接被綁著手腳送到許員外家中去。
她想讀書,想成為像幕中女子那樣的大大方方的,想說什麽便說什麽的姑娘。
【那個時代女子的思想已經被固化,她們自己也認為自己不如男子,認為丈夫就是自己的天,認為自己就該在家相夫教子,這怪不得他們,這是千年來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錯誤思想,她們中間是有像李清照這樣思想稍微進步一點的女子,但是想要真正地改變女子的卑微的地位,我們只能說一句任重而道遠吧。】
李清照有些訝異,就自己的想法已經能稱得上進步了?
她仔細一想自己與他們的區別,大約是更隨意,更加不受束縛一些。
而自己與幕中女子倒是有些不同之處,但她也並非對幕中女子的觀點極力反對,而更多的是覺得可以,但卻不妥。
她原以為是女子的不是,如今看來,後世之人認為她的思想比如今許多女子思想更為進步,而她現在也這般覺得,所以假若幕中女子所說的都是對的,那……
【李清照因為其才能一向為許多文人讚頌,但同時也被許多人批判,他們批判的理由便是李清照二婚,例如朱彧就在《萍洲可談》中說:“本朝女婦之有文者,李易安為首稱……然不終晚節……”】
趙明誠假裝若無其事地看向李清照,卻見對方一臉茫然。
這倒是讓趙明誠不解了。
難道她不知道這問題出在哪兒嗎?
李清照當然知道,但她現在思考的卻並不是別人如何想,而是她自己該如何做。
他人認為她晚節不保,她就晚節不保嗎?
若真是如此,那樣的晚節拿來有何用?
幕中女子說了,不過生前身後名罷了。
女子不是生來便有罪,男子三妻四妾可以,女子卻連改嫁都有錯,何錯之有啊?
【而且更令人驚訝的是,直到如今還有少數人會因為這個理由而看不起李清照,希望這世間再無不平之事,希望所有人都能理性地看待男女之間平等的關系。】
幕中女子說得沒錯,任重而道遠。
但李清照覺得,自己並非最特別的那一個,這世間總還是會再有擁有進步思想的人,甚至比她的思想更加進步。
只要她們能清醒過來,能努力去改變,總會有希望。
她不能妄想就一定可以,即便她打算奉獻。
因為據幕中女子所言,她度過了自己不甘心卻又無能為力的晚年。
即便還有機會,至少現在她還毫無辦法。
【不管怎麽樣,李清照是一個時代的傳奇,她在文學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得整個宋朝的文學內涵更加豐富,如果你也想做一個才子才女,那這本《李清照全集》你一定不能錯過,沒錯,就是這麽粗暴,多讀書,讀好書,你就是下一個李清照、下一個辛棄疾。】
眾人眼看著幕中女子從巨幕外拿出一本書,封面上有著彩色的畫,是巨幕上出現過的李清照的畫像。
而黑色的大小不一卻又十分協調的“李清照全集”五個字就出現在畫像面前。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正在思考幕中女子對李清照的評價,突然被提及他楞了楞。
還未等他想清楚,就聽到了幕中女子的下一句話。
【女詞人李清照的故事我們就暫時講到這裏,感謝大家的支持,多多評論與彈幕,記得一鍵三連哦。那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一期預告,悲情文人之辛棄疾。】
辛棄疾倏地睜眼,此前毫無預兆,竟要說他?
他此生“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有什麽可說的?
莫不是因為他也是愛酒之人?
他可是發現了,這幕中女子就喜愛酒之人。
巨幕中的場景一如往昔。
女子慢慢消失,巨幕變得黑暗。就在眾人以為巨幕中會像先時一樣出現辛棄疾的人生要事時,屏幕中卻出現了一個圓形的長長的框,在框的右邊,一截藍色上面寫著“百度一下”。
就在眾人一臉茫然的時候,巨幕中突然響起噠噠聲,隨即一串亂七八糟的符號跳出又演變成字。
這樣的神跡現得太快,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麽,就把關註點落在了那行字上“眾裏尋她千百度”。
一個小小的箭頭點在右邊的百度一下上,很快,巨幕之中硝煙四起,又是戰爭。
那些人物的裝扮眾人十分熟悉,就是在剛才,他們才看到過,那些人讓他們大宋的帝王裝羊,是金人。
那些金人仿佛殺紅了眼,不放過任何一個中原人,所有人都看得拳頭緊握,眼眶仿佛也跟著巨幕中的鮮血染成了紅色。
這一幕持續了好久好久,終於尖叫痛哭聲變成了強有力的馬蹄廝殺聲。
一個年輕人帶著一支軍隊將鮮血一一償還,以血以祭逝者亡魂。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年輕人舉著敵人頭顱象征著戰爭的勝利,但人們只需稍加註意就能發現頭顱的主人並不是金人,而是漢人。
眨眼間,氣宇軒昂的年輕人,換下戰甲身穿朝服,跟著百官走向朝堂,意氣風發。
可是好景不長,年輕人在朝堂上的風度並沒能維持多久,也不知是發生了何事,朝堂之上,從天子到朝臣,個個都面色凝重,就連那年輕人也是如此。
不停地有官員上奏,帝王臉色越發難看,年輕人幾次上前都被堵了回來,想來落了下風,面紅耳赤無法言語。
自此,年輕人身上的銳氣被磨平,在書房靜坐,在山峰登高,身上總有一股惆悵。
“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場景突換,方才還蕭索的場景轉變為了吵鬧的夜市。
花燈、戲人,被天邊的煙火襯得格外耀眼。
“東風夜放花千樹……寶馬雕車香滿路。”——《青玉案·元夕》
就在眾人以為年輕人要自暴自棄,要從此過上那紙醉金迷的生活之後,事情仿佛有了轉機。
年輕人又穿上戰甲,正在校場練兵。
雖然並不是在戰場,但校場的士兵們卻一個個精神抖擻,給人以所向披靡之感。
眾人都忍不住感嘆,此人轉變可真大。
然而,眼見著清風起,春雷又炸響大地。
“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臺臣王藺
臺臣?
眾人詫異,這是被彈劾了?
果不其然,下一刻,辛棄疾就又脫下戎裝,竟尋了一處山清水秀之地開始蓋房子了。
雖然眾人知道,這預告所表現出來的並不完全與現實重合,但還是不可避免地牽動眾人的心,讓眾人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何事。
“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洞仙歌·飛流萬壑》
又見陶淵明,眾人皆是一楞。
就連身處東晉時期的陶淵明都楞了。
難不成悲情文人的歸宿便是陶淵明嗎?
然而這並非他的結局。
辛棄疾的人生似乎波動極大,他這時候已經長了滿頭銀發,卻又穿上盔甲練兵。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不用任何解釋,所有人都知道,這裏的廉頗,指的並不是真正的廉頗,而是曾經那個馳騁沙場的年輕人。
他已經老了。
但他壯心不已!
然而,老天像是在與他玩笑似的,並沒有允他做出任何成就,就讓他重病臥床。
榻上的老年人雙眼布滿血絲,看著巨幕外的眾人,仿佛在祈求他們讓他練兵,幫他練兵。
他伸出布滿褶皺的雙手,其旁配文:
“殺賊!殺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