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李清照

關燈
李清照

要向李清照學習……

許多古代的女子都聽得雲裏霧裏,李清照的思想沒有被禁錮,意思是她們的思想被禁錮了嗎?

被誰禁錮了,思想還可以被禁錮嗎?

她們平日裏難道不是想思考什麽就思考什麽嗎?

扶月家中除她父母外,還有兄嫂、幼弟、以及不過半歲的侄子。

廂房內,錢氏嬌滴滴地問自己丈夫扶石,“相公,此言何意?”

扶石不耐地擺擺手,“隨便看看得了,想那麽多作甚?”

錢氏一想也是,他們兩夫妻如今日子過得不錯,又有孩子,她不過是沒讀過書,也無甚大礙,還想那其他的作甚,當樂子看看得了。

【從公元1107年一直到公元1118年,也就是從大觀元年開始,兩人在青州住了十年之久,這段時間兩人雖不富裕,但過得卻是十分悠閑,然而平靜的湖面也終有因風起而水波蕩漾的那一天。】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趙明誠不自在地動了動身子,他心中已經有了一種不詳的預感。

可明明他平日裏待李清照是極好的,當不會負她才是。

再者,男子納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便他納了妾,也不應該怪他。

更可況他本就不是重色重欲之人。

【在公元1118年,重和元年左右,趙明誠起覆,重新有了做官的機會,但他並沒有帶上李清照,於是好幾年的時間裏兩人處於分居狀態,就是在這段時間,趙明誠或有“天臺之遇”,也就是有了外遇。】

果不其然,女子開口說的便是這個。

趙明誠略一側頭視線落在李清照的身上,原本以為會看到李清照失魂落魄的樣子,誰知對方卻連姿勢都沒變一下。

料想中的生氣悲傷都沒有發生,趙明誠卻更心堵了。

他竟一時分不清李清照是否真的不在乎,根據他對對方的了解,她應該是在乎的才對。

但根據他的了解,她在乎便會直言。

一種無法掌控的無力感自趙明誠心中緩慢升起。

【但是這事情並非正史記載,我們也無法真正確定。】

趙明誠舒了一口氣。

這就是沒證據的事情是吧?

思及此,他不禁有些懊惱,他什麽也沒做,而且就算做了也不算錯,所以他到底在慌張什麽?

該不安的是李清照才是。

“夫人不要多想。”趙明誠自認為體貼地安撫了一句。

兩人隔得有些遠,趙明誠想伸手觸碰一下對方的肩膀也不能夠,只是李清照在看過來時扯了扯嘴角說:“你當知我心意的。”

【不過很多猜測都不是空穴來風,古代不納妾的男人確實很少,甚至有學者在探討李清照的詞風時,將她的詞風劃分為了三個階段,趙明誠“天臺之遇”前為第一階段,趙明誠“天臺之遇”後到李清照南渡之前為第二階段,李清照南渡之後為第三階段。】

李清照抿唇微微頷首,立馬又轉回了視線。

她不是不在乎,但是她知道這事情自己不在理,沒有鬧的理由。

至少,至少在大宋,趙明誠想要納妾她沒法攔著。

她一早便想好了,待幕中女子提及時要保持淡然,因為她也想起了女子說起自己再嫁之事惹趙明誠不快時自己的有多難辦。

只是,也笑不出來就是了。

【我們來看看這一段時期李清照的作品有什麽變化。】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是李清照的離愁名篇,正是那個時候的作品,上片從環境渲染開始,“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獅子形的香爐中,香灰已經冷盡了,床上的錦被有些亂,像是翻滾的紅浪,女主人公也已經起來了,正坐在鏡前懶懶地梳著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任憑那太陽升起,梳妝鏡匣布滿灰塵也不在意了。主打的就是一個慵懶。】

其實她平日裏也是如此的,趙明誠想。

因著有侍女伺候,寶奩塵滿是不大可能的。

他也知道有時候作詩寫詞並不會完全將事實寫出來,所以對這樣的詞句他並沒有多在意。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最怕別離的苦痛,想說的話很多,可話到嘴邊卻又不知該怎麽開口了。】

其實很多男子也都懂這樣的苦,他們游歷在外,妻和子不知多久才能見上一面。

每每重逢之時,太多的情緒也只能是欲說還休。

若不是要在外拼搏,他們又怎會忍受回到家中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認識自己的情況。

他們也不想的。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最近人變得更加消瘦了,不是因為飲酒過度,也不是因為悲秋的情緒。“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算了,就這樣吧,擺爛了,就算彈奏千萬遍《陽關》,也很難將他留下來。《陽關》是指古琴名曲《陽關三疊》,是根據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創作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王維已經把這首詩翻來覆去地讀了許多遍,自己也覺不錯,他甚至為這首詩畫了一幅畫,將詩題於旁側,更覺滿意了。

【《送元二使安西》是贈別詩,由此而作的《陽關三疊》也是送別曲,奏之以表達關懷、留戀,可是再怎麽留戀,那人還是沒有留下。】

巨幕中適時地響起有些悲傷的樂聲。

每次都是如此,只要他們心中剛有些波動,巨幕中總能很快有樂聲傳來,而且隨著他們的情緒不同,樂聲也有所變化,當真是神奇。

眾人都很唏噓,一對壁人竟因為區區小妾就鬧成這副樣子。

一時間竟不知該說李清照不懂事,還是該說趙明誠是個忘恩負義之人。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武陵人是指的劉義慶《幽明錄》中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漢明帝時期,劉晨﹑阮肇一起天臺山采藥,兩人在山上遇到兩個仙女,然後與其行男女之事,半年後回家發現親人都不認識了,後來他們再回天臺山就再也找不到仙女了,這裏指的就是遠去的愛人。】

【秦樓就是我們所知的秦樓楚館的秦樓,但秦樓一開始指的並不是煙花之地,而是春秋時期秦穆公為自己的女兒弄玉修的一座吹簫的樓,後來弄玉嫁給一個叫蕭史的人,兩人在這秦樓中吹簫引來了鳳凰,所以這裏又叫做鳳臺,後來兩人在這鳳臺和鳳凰一起飛走了。】

【這句的意思應該是說,念著遠去的愛人,詞人在這原本應該兩人一同作樂的地方傷懷。】

然而聽了這兩個故事,許多女子都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是等待著劉晨、阮肇回家的家人,在腦子裏繞了繞才將這句詞的意思給搞明白。

總之 ,他們看懂了,李清照是感覺自己嫁給一個負心漢了吧。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只有那樓前的流水可能會憐惜“我”,所以“我”整日凝視著它,“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只是看著看著,就又添了一段新愁。自己與愛人相隔兩地,詞人只能枉自凝眸,愁也只能是越來越多。】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自己都有些分不清這詞與先時的詞的風格有什麽不同,都是她寫的,其中都有她自己的味道。

原本她是為自己與趙明誠的事情很傷心的。

可自從看了先時的那些文人的講解,她有些嫌棄在詩詞中過分訴苦的自己。

但這一切都只是她沒有經歷過。

她難以理解屈原在那樣一個戰亂年代,守著那樣一個扶不起的帝王,他為何不先選擇良禽擇木而棲日後再做打算?

她難以理解曹植為何不與自己的兄長和解,向對方低頭,謀定而後動;

她難以理解杜甫明明如此才能可以利用,為何會將自己的兒子活活餓死。

那她,可以改變什麽嗎?

【咱們這裏來淺淺猜測一下,原本情投意合的兩個人,為什麽走到今天這樣的境地呢?】

【首先第一點,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李清照和趙明誠有任何的後代,在古代,人們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本意是說沒有傳宗接代的後人是最不孝的,所以這裏的無後還不是沒有後代子女,而只是單獨的沒有子。因此,在古代人的觀念裏,李清照二人是不合規矩。】

“哦,原來是只不下蛋的母雞啊!”

疑惑的問題得到了答案,許多人便自豪地嚷嚷起來。

但人群中也有清醒些的人,他們不明白,為何要將人比作雞,可又覺得似乎沒什麽毛病。

生不出孩子那就是罪人,也難怪趙明誠要納妾了。

就連趙明誠也是這般想的。

他愛李清照,視她為珍寶,可他不能沒有孩子。

甚至是李清照都卸了力,原來是這原因。

【但是很奇怪的是,古代乃至是現代,許多家庭生不出孩子首先就懷疑女的不行,當然了,這裏我們也不知道是趙明誠不行還是李清照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假如趙明誠納妾的事情是事實,那沒孩子到底是誰的責任就得好好推敲一下了。】

【難道孩子是可以單靠女人就生下來的嗎?】

此句一句,簡直如雷震耳。

許多生不出孩子甚至是生不出兒子就被夫家嫌棄、休棄的女子頓時委屈起來。

這話說得多有道理啊!

她們能一個人生孩子嗎?為何沒有孩子都怪他們呢?

可歷來這種事情都是怪她們的,她們還能去怪男人嗎?

面對家裏男人的怒目瞪視,眾女都不敢有什麽反應,她們若敢反抗,輕則打罵,重則休妻,若她們被休了,她們要怎麽活呢?

誰讓她們弱呢?

【而另一點,就是趙明誠真有了妾,雖是古代男子常有三妻四妾,但李清照是個有著獨立意識的女性,即便她對現實妥協,心中肯定也是不高興的。】

李清照也陷入沈思。

從來沒人跟她說過這樣的話。

雖然她心裏也是這樣想的,夫妻之間有了錯,怎能都怪女子?

以往趙明誠做錯事情,她也會提出來。

可是這樣的想法只存在於她的內心深處,甚至將她自己蒙蔽,連她自己也看不真切。

【第三點,那就是兩人分居,眾所周知,兩個人一旦異地,就有大大小小許多的麻煩事情,原本就是擁抱一下睡一覺的事,他們根本解決不了,而且在古代那麽一個車馬很慢,什麽都很慢的年代,可能下次再見都快認不出對方了。】

【不像這麽現在一個視頻過去,千裏之外你都能跟對方打情罵俏、聯絡感情。】

視頻?

視頻不就是女子展現給他們的一些能動的畫面嗎?

大家還沒能意識到女子其實也不是實時在進行講解,只以為女子視頻中的視頻才是視頻。

但千裏之外都能於對方聯系,這應當是假的吧?

畢竟他們跟幕中女子說話幕中女子都沒反應啊。

許是說大話呢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