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李清照(小修)

關燈
李清照(小修)

【除了這些思人懷人之作,李清照也有表達對現實不滿的作品,比如《多麗·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在前面的詩句中她才說了永晝,這時又道夜長,秋夜漫長,小樓上簾幕低垂卻也感覺到了寒涼,“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只恨那風雨蕭蕭,無情地打傷了那白玉般的菊花花瓣。“】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少喝些。”趙明誠看向李清照,“省得醉了,不知這女子在說什麽了。”

今日李清照沒像往常一樣對幕中女子的話積極地說出自己的評價讓他很不習慣,下意識地就想打破這安靜的氛圍。

誰知道李清照卻微微頷首嗯了一聲,“官人也是。”而後便不再說話了。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貴妃指的是楊貴妃,作為四大美人之一加上其身份上的特殊,楊玉環經常在詩詞中被人提及。詞人說,白菊不似楊貴妃醉酒後那般的嬌媚。】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楊玉環此刻正坐在銅鏡前看著鏡中憔悴的自己。

來到驪山這些日子她已經認清楚了現實,她一輩子也不可能再離開這地方了。

縱是有這副好皮囊又有何用?

她伸手在自己未施粉黛的面頰上輕輕拂過,她還能用這張臉做些什麽嗎?

這後世之人能有為自己說話的人嗎?他們能拯救自己嗎?

楊玉環不是沒讀過書的,自然知道孫壽此人並不是什麽好姑娘。

李清照不是在為她說話。

【而孫壽是東漢時期的大奸臣梁冀的媳婦,《後漢書》記載孫壽“做愁眉、啼妝,墜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魅惑梁冀。這裏說白菊也不像孫壽那樣故作憂愁。】

李隆基瞧著這詞句也覺得李清照是在諷刺自己。

孫壽魅惑梁冀,玉奴魅惑自己。

這李清照,空有一身才華,凈盯著這些事來給他添堵了。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韓令是指西晉時期的官員韓壽,《偷香》是他根據自己的經歷所創作的曲目,寫的是他和自己頂頭上司的女兒調情的故事,當初他去自己領導家裏開會,領導的女兒就看上了他,然後想了好幾日,實在忍不住了讓自己的丫鬟去找韓壽,讓對方翻墻來找自己幽會。又偷了自己父親的好香送給韓壽。】

這典故,大多數人都知道,並對此嗤之以鼻。

他們真的很難想象以前那些人如何能有如此大的膽子,雖然他們心中已經對女子所說的男女平等的觀念產生動搖了,但像幕中女子所說的這些私會的事情他們還是萬萬不會去做的。

無規矩不成方圓,千百年來的規矩可不能破了。

【而徐娘傅粉一句有兩種解釋,有一說是指的何晏,這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說是何晏因為膚白貌美,到了魏明帝曹叡面前,曹叡懷疑他臉上敷了粉,於是賞他熱湯餅吃,正值盛夏,那何晏吃了滾燙的東西那叫一個汗流浹背,用衣服擦了又擦,可是他的臉上不僅沒有花,反而更加紅潤有光澤,曹叡這才相信了他臉上並沒有敷粉。後來“傅粉何郎”這個成語就用來泛指美男子。】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何晏對自己的容貌那也是有自信的。

但他倒是沒想到能用他的事跡來泛指美男子。

不過片刻他又反應過來,或許這事情並不是真的,這《世說新語》不是編的嗎?

然而,他們這群人其實是最在意名聲的,幕中女子這麽說其實是為他造勢了,因此即便知道很有可能不是真的,也無法影響他的好心情,

【說到何晏就忍不住想多說兩句,這個何晏是東漢時期大將軍何進的孫子,因為父親早逝,後來曹操任司空的時候納了何晏的母親為妾,就把何晏也一起帶到了曹家。曹操認他做養子,很喜歡他。但是何晏這個人性格不羈,非常自我,我個人感覺他的性格可能和曹植差不多。他平日裏對於穿著打扮毫不講究,常常穿得跟世子一樣,這讓曹丕十分不喜,稱呼他為假子。】

曹丕:“……”

幾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以後這鄴下該是他曹丕的天下。

就連父親也將大權慢慢落在他的身上,慢慢有了隱退的趨勢。

可是他一向謹慎,心中並沒完全放松下來。

天下未定,現在不是他該放松的時候,除此之外,他和子建的事情也是他心中壓著的一塊石頭。

如今女子這樣一說,那他不睦兄弟的罪名豈不就是坐實了?

可這真能怪到他頭上?

【何晏也因為性格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重用,他心裏應該也不好受,但是作為一個玄學大師,他自然有自己的排解方式,那就是玄學清談和服食五石散,據傳,最早服用五石散的人就是何晏。】

說起這個,何晏更加自豪了。

五石散能讓他整個人都容光煥發,實在是好東西。

“公子可真厲害!”身旁人說道。

何晏莞爾,“雕蟲小技罷了。”

若是說起清談,還少不得能多說他幾句。

【我們時常聽說五石散,那五石散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呢?簡單點說,五石散其實是一種由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組成的一種慢性毒藥,其配方還有爭議,但都是一些燥性礦石成分,服用後使人全身發熱,短期內能迷惑人心。】

【何晏不是曹操親生的,但據傳兩人同樣的風流好色,服用五石散可以增強體力,所以經過他那麽一宣傳,五石散就這麽流行起來了,讓不少人因此而喪命,既然是慢性毒藥,自然對身體不好,而何晏長期服用,臉色蒼白那也就不奇怪了。】

【這有時候話不能亂說,東西也是不能亂吃的。】

何晏面上的笑容一點一點地散去,最後僵在臉上。

“慢性毒藥?”

五石散能讓他神明開朗,怎會是毒藥?

“公子息怒,此女定是得不到五石散,故而刻意貶低罷了。”

平日裏不就有許多人搶著要嗎?

有些人有錢還得不到呢。

“你懂什麽?那是神女!”

另一邊,躺槍的曹操面色一變。

幕中女子又來了。

即便巨幕出現那麽多次了,幕中女子總能找到新的花樣貶低他。

他甚至有時候覺得幕中女子說得已經夠多了,再說多些恐怕會得不償失。

可是面對巨幕,他們所有人卻都束手無策。

【但是我個人傾向於這首詞中的徐娘傅粉指的不是何晏傅粉,而是指的梁元帝蕭繹的妻子的女主人公徐昭佩,這個徐昭佩並不是什麽好人,不僅生性放蕩而且妒忌心很重,甚至還與和尚、侍從私通。】

【她私通的侍衛名叫暨季江,暨季江說她“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來人們就用“徐娘半老”形容中年婦女風韻猶存。】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楊玉環的心更涼了。

她就猜到李清照不是在幫她,將她與這些人相對比。

從此以往,她在世人眼中恐怕更是禍國殃民般的存在了。

【這裏提到的傅粉一事應該是指的徐昭佩和蕭繹是政治聯姻,再加上徐昭佩長得不好看,蕭繹也不怎麽喜歡她,很少去她住的地方,徐昭佩就很生氣,因為蕭繹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所以每次他去的時候徐昭佩就在半邊臉上化妝等著蕭繹來借此羞辱對方。】

【蕭繹對她的行為很是痛恨,後來逼她投井而死,據傳蕭繹還為其寫了一首《蕩婦秋思賦》,但是這只是傳說,並無史實依據。】

“呸!這種女子,死了算是便宜她了,不知廉恥!”

不守婦德,與人私通,這可是大忌,普天之下有誰能受得了這樣的女子。

許多人當街就開始破口大罵。

“那蕭繹又是什麽好東西嗎?若不是他,南梁會亡?還燒了那十四萬的書卷,寒了多少讀書人的心?”

【這幾句的意思應該是,給韓壽偷香,徐娘畫半張臉的妝容都不算什麽新奇事,可別用這些來比擬白菊。】

【她們四個人都不像白菊,誰才像呢?“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細細看來,也就屈原和陶淵明的風度與之相宜了,李清照選擇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中評價最高的兩人之一,說明她認為白菊品行高潔,她自己也不願與腐敗的世俗同流合汙,而是選擇跟隨那些高潔之士的腳步。】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屈原驚訝於這些後世之人。

這些天通過巨幕,他了解了許多以前從未聽說過的事情,有些事情竟比當世發生的事情還要荒謬。

若真論起來,幕中女子盤點過的他們這些人還勉強算是正常人。

可惜他們這些人往往沒有一個好的結局,反而讓那些奸佞小人春風得意。

真是蒼天無眼。

【“微風起,清芬蘊藉,不減酴釄。”微風徐來,帶著淡淡清香,不比荼蘼花差。“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秋漸漸深了,白菊如雪清白,似玉堅瘦,還總對人有著無限的情意。】

東晉。

李清照的詞讀起來讓人挺舒服的,可與延年一般,詞句難掩雕琢痕跡。

但若論起來,那還是李清照的更勝一籌。

若是往常陶淵明也不敢相信,自己能這般去評判一個女子的創作。

可自從巨幕出現了,他也才真正意識到,即便是在這寫詩作文之詩事上,女子也是可以與男子一樣有優秀之作的,李清照的詞甚至能超過許多男子的詩文。

【“似愁凝、漢臯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漢臯解佩”現在是指男女愛慕贈答,不過這裏不是這意思,它出自《太平禦覽》,說的是以前有個渣男鄭交甫,他到漢臯臺這個地方遇到了漢臯女神,兩位神女身上帶著很大的珠子,鄭交甫就上前花言巧語地索要,而那時候這種贈與就是給定情信物的意思,結果神女還真就把那珠子給了他,但是對方可是神女,他當然沒能得逞,詞句中指的應該是神女對鄭交甫失望而含愁凝視對方,白菊就像這時候的神女。】

【而“紈扇題詩”指的是班婕妤寫的《團扇歌》,漢成帝時,當初趙飛燕受寵後,班婕妤失寵,作此詩,現比喻棄婦的遭遇。這裏是說白菊又如題扇時流淚神傷的班婕妤。】

公元前8年,綏和元年。

漢成帝劉驁最近是焦頭爛額。

王莽跑了,一家人跑得無影無蹤,他找了這些日子都沒能找到。

朝臣們每天發了瘋似的上奏折,他是一個也不想看。

為了不讓人覺得他沈迷酒色,他便為了子嗣雨露均沾,卻天天地聽後宮那群人哭鬧,他都快被煩死了。

劉驁在腦子裏過了一下班婕妤和趙飛燕,不禁一聲長嘆。

若是巨幕不曾出現過就好了,一切還沒發生,那他就還是那個無憂無慮、高高在上的皇帝。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有時明月清風,有時濃霧暗雨,上天讓白菊在憔悴中盡顯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縱使加倍愛惜,也不知其姿容能留多久。】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抿了抿唇,詞中寫的不是白菊而是她自己,不管是什麽樣的環境之中,她都要“憔悴度芳姿”,哪怕不知道自己的芳姿能留幾時。

不與同流合汙自是不必說。

李清照雖還年輕,但這幾年她也見識不少。

幾年時光,尋不出幾天能與在青州這段日子一般悠閑,她希望她和官人之間不要出現幕中女子所說的一些變故。

若是能將變故扼殺於此就更好不過。

說起這個,李清照又將憂愁之心放到了整個大宋。

她希望聖人見了巨幕,也能將大宋保住,不要什麽北宋南宋。

大宋,一個就夠了。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只要人情相適,不需要再去追憶屈原行吟於楚澤畔,也不需要追憶陶淵明采菊於東籬邊。】

若是沒有那些憂愁,若是當世有屈原、陶潛之流。他們又何須追憶古人?

東晉。

一時間,陶淵明有一種自己將要被遺忘的感覺。

因為那幕中女子所處的後世年代看起來實在是太美好了。

他們那般美好為何還要來追憶他們呢?

不,似乎也不是追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