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關燈
小
中
大
李白
認識李白和高適的人都對幕中女子所言十分訝異。
因為他們二人都是那種不拘小節之人,而且對待好友也算仗義。
李白落難,高適避而不見,兩人之間得是有多大的過節啊。
兩人心中也對此有了懷疑,他們如今雖不算至交好友,但關系也還不錯,何至於斯呢?
然而正如眾人心中所想,他們二人都是那種不拘小節之人,所以也沒太把這事情放在心上。
能做好友當然好,做不成也不必勉強。
只要自己是問心無愧的,那也就夠了。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彼時的李白已經58歲了,走前,宗氏和其弟宗璟送他,他寫下《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璟》表達自己的心情,其實這詩算是一首訣別詩,因為在古代流放是很重的處罰了,而且古代各方面條件都不怎麽發達,可能他走時都沒想自己還能再回去。】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是最明白這種感受的。
古往今來,像他這樣被貶得這麽遠的人是少之又少。
他也以為自己會老死在這儋州,所以一直在告訴自己儋州便是自己家鄉。
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離開此處。
雖說也沒辦法回到故鄉。
如此說來,他與李白還真是相似啊!
【“君家全盛日……三入鳳凰池。”這幾句寫的是宗家,我們之前說過宗楚客是武則天時的宰相,“君家全盛日,臺鼎何陸離!”想當初宗家全盛時,先人宗楚客身居高位,多好啊!臺鼎就是高位的意思。】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好?
武則天可沒打算讓他繼續好下去。
在她看來不自量力想謀求不屬於自己位置的人都好不了。
這世道本就如此,勝者為王敗者寇,她自己沒坐到這個位置上,下場也不會好。
【“斬鰲翼媧皇,煉石補天維。”根據《淮南子》記載,女媧當年“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這裏的蝸皇指的是武則天,這裏借用女媧補天的功績來比喻宗楚客在武則天時所作的功績,就是誇讚之語。“一回日月顧,三入鳳凰池。”他功績之大,連日月都為之一顧,曾經三次做宰相。】
此言何意?
武則天擰眉,意思宗楚客還有何了不得的功績?
這倒是讓她犯了難了。
想來也有道理,若非有功績,何以罷相兩次還能讓他第三次坐上宰相之位?
看來還不能隨便處置,先看看吧。
【鳳凰池,也稱鳳池,一開始指的就是中書省,到了後來也指朝廷,像柳永《望海潮》中的“歸去鳳池誇”一句就是差不多的意思,若是看到,根據上下文解釋就可以了。】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許久沒被提及,再次被提及,沒想到又是這首詞。
以往也不是不了解李杜二人的事跡。
可總要有人點出來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酸楚。
柳永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他們,可能了解也不能完全體會他們的情感,可是就算不能完全體會,也讓他覺得很難受了。
他一直認為自己身負才能卻懷才不遇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
可與李白杜甫比起來,自己這些痛仿佛算不了什麽。
他真是不敢想象,李杜二人是如何在那樣的情況下還寫出那等傳世詩作的。
難道這就是太史公所言“發憤著書”嗎?
【“失勢青門傍,種瓜覆幾時?”這一句不用多說了,前面說過的邵平賣瓜的典故,表示宗家失勢。雖然已經失勢了,“猶會眾賓客,三千光路岐。”依然會招待賓客,三千是個概數,人太多,把路都磨光了。“皇恩雪憤懣,松柏含榮滋。”自從宗楚客伏誅,皇帝就已經息怒了,他的葬禮也比較隆重,後世之人也沒被牽連。】
東晉。
陶淵明覺得失勢本沒什麽不好。
若是沒了榮寵,那便就順其自然地隱退也挺不錯。
只可惜他們這些人,心中總有些追求。
總有些明明應該很容易實現卻又很難實現的理想。
【前面這麽多的內容都是在寫宗氏的興衰榮辱,說它是一首離別詩這樣寫聽起來好像有點奇怪,但是我們看“皇恩”兩句,再對比他的經歷就明白了他寫這些的用意,算是在訴苦吧,宗楚客伏誅,唐玄宗就不為難他的後人了,可為何永王伏誅,唐肅宗為什麽還要流放他這個什麽都不知道的人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挑眉。
看來李白對自己的評價是不錯的,雖然心中可能對自己不重用他有頗多的怨懟,但常常在詩句中對他還是誇讚居多的。
還真是……
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個人啊!
不過他倒不覺得李亨這事情做得不對,對於逆賊同黨,處罰重些怎麽也挑不出錯來,而且戰亂未歇更是如此了。
【帝王多疑,李亨的做法我們不是不能理解,他這時候剛登基不久,當然是要樹立威信的,輕易地放過可能會讓人覺得他好拿捏,所以李白此時也只能是發發牢騷而已。】
李隆基心中讚同。
李亨還是他比較滿意的兒子,與他也有幾分相似。
其實若是他好生鞭策,李亨也不是不能用。
只是李杜詩中所導致的那些情況還是要有人為之負責,這個人不是他自己,那是他的兒子就再好不過了。
再者,即便讓李亨做了皇帝,以他的壽命他也當不了幾年,只會為俶兒的路添堵罷了。
思及此,李隆基有點愁了,自己也活不了多少年了。
【接下來才是真正地表達離別愁緒,“我非東床人,令姊忝齊眉。”東床人,咱們可以直接理解為東床快婿,這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傳聞在東晉時期,太尉郗鑒尋女婿,因為當時瑯琊王氏很不錯,他就去王家選婿,別的年輕人個個表現自己,偏偏有個人不僅不表現,反而在東廂房內“坦腹臥,如不聞。”這就是東晉名士,大書法家王羲之,恰好是他這隨意灑脫的樣子得了郗鑒的青眼,所以後來“東床快婿”就成了對女婿的美稱。】
東晉。
王獻之沒想到此處還能提到自己的父親。
不過也正常,自己父親的風度那可是許多人艷羨的。
【而這裏李白說自己並非宗家的好女婿,但是宗氏卻還是對自己很好。“齊眉”就是我們常說的舉案齊眉,出自《後漢書·梁鴻傳》,在東漢時期,有一隱士叫梁鴻,他品行高潔,很多人都想嫁給他,但他一直不娶。在他們那個地方有家姓孟的女兒,長得不好看,三十歲了還沒嫁人,她父母問她為何不嫁人,她說她想嫁給梁鴻,梁鴻聽說了就去提了親。】
“這是何意啊?喜歡大姑娘?”
有些東漢以前的人都沒聽過這個典故,有些不讀書的人也沒聽過,都對梁鴻此舉感到十分好奇。
長得不好看,年紀又大,為何要娶她呢?
“這般年紀,萬一無法生育如何是好?”
有人剛嫌棄就被自家媳婦幽幽地瞥了一眼,他家生了一個女子之後就再沒孩子了,孩子就是他們夫妻二人的痛。
“嫁人就是為了生孩子嗎?又不是母豬配種!”
不知是哪個女子在人群中說了一句,然而眾人去尋時卻找不到人影。
【那孟家女自然十分高興,做了一些粗布衣服、籮筐什麽的就嫁了過去。誰知嫁進去之後,梁鴻根本不搭理她,一問之下,梁鴻才說出了原因,原來他想找的是和他一起隱居的夫人,而孟家女打扮得太好看了,額……這古代人的腦回路咱也不懂。】
看著幕中女子一臉嫌惡的表情眾人都不解了。
這不是挺好的嗎?
眾人也終於明白了梁鴻要娶孟家女的原因了,不覺對這梁鴻心生敬意。
隱士講究樸實無華,那不是一件好事嗎?
為何女子不讚同呢?
【什麽“女為悅己者容”在我看來都是虛的,我悅我就容,想美就美,何必看別人的眼光?要是梁鴻這麽對我,我只想對他說一個字,滾!】
許多人皺起眉頭。
這幕中女子看起來像是大家閨秀,說話卻如此粗魯,現在所有人都看到了她這巨幕,日後怎麽嫁人啊?
但是倒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讚同她的話,扶月就很欣賞。
“真是太痛快了!”扶月顧及著隔壁的父母,感嘆十分小聲。
幕中女子說的每句話她都很讚同。
她就是她,她才不要為了男子而活,當然了,若是有男子為了她而活,她也喜歡對方,那也不是不可以。
但男人三妻四妾,還讓她為了男子而活。
“滾!”說完她連忙捂住嘴往門口望了望。
【可孟家女就是為了梁鴻而來啊,人家早做好準備了,精心打扮自己不過是對梁鴻的試探,嘿嘿,沒想到吧,逗你玩呢!梁鴻也是沒想到那孟家女早有準備,當他看到孟家女將早已準備的粗布衣裳換上,高興不已,心道這才是我梁鴻的好老婆啊,當即為她取名光,取字德曜。】
【誤會解除了,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好了不少,孟光對自己的丈夫十分尊敬,經常將食物的托盤舉到眉毛處迎接從外勞作歸來的丈夫,傳說梁鴻也會伸出雙手去接。此後大家就用“舉案齊眉”來指夫妻恩愛,相敬如賓。】
許多女子都很羨慕這樣的感情。
人們總說著舉案齊眉,可真正像梁鴻這般只對孟光好的男子有多少?
有錢人家的夫人得整日敲打著小妾才不至於讓自己的丈夫被搶了去。
而稍微貧困些的,能盼著自家那口子不出去喝花酒就不錯了。
什麽舉案齊眉?
都是話本子裏才有的。
【說到就忍不住拓展一下,這個典故還挺常用的,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會提到,在曹雪芹《紅樓夢》中就提到了好幾次,最出名的就是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時聽到的金陵十二釵曲中《終身誤》的“縱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清,乾隆年間。
自從上次曹雪芹進宮得了皇上的賞賜後,他這裏漸漸地人就多了起來。
眾人都想看他寫的紅樓夢,他就幹脆把自己的稿子放到了書鋪,如今才放到第四回呢,這幕中女子怎就把第五回的內容給放出來了?
【寫的是寶玉最後雖然與自己命定的金玉良緣中的寶釵成了婚,但是他心中念著的還是木石前盟,即便寶姐姐如孟光一樣賢惠,但他心中始終忘不了已死的林妹妹。】
《紅樓夢》一經發出,書鋪都被搶瘋了,根本來不及刊印。
不過大家口耳相傳,至少在京城,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紅樓夢》前四回的內容。
“什麽?林妹妹死了?”
眾人都驚呆了!
他們才開始看就發現了結局,這……
林妹妹那般憐人,如何能死呢?
還有這賈寶玉!
怎麽能忘了絳珠仙草娶了別人呢?
後面到底發生了何事啊!
【第二處也跟寶黛釵三人有關,我們都知道黛玉在賈府寄人籬下,身邊沒個真正完全為自己撐腰的人,所以她自己經常會像刺猬一樣豎起尖刺保護自己,於是許多人就更喜歡性情溫柔大方的寶釵,黛玉清楚自然是不高興的,即便這時候他們年紀還小,但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紀,所以有些情緒根本藏不住,寶玉把黛玉對寶釵的那種不喜看在了眼裏。】
【然而在四十二回寶釵和黛玉談心後,兩人就相當於和好了。寶玉察覺兩人關系改善,十分驚訝啊,他心說,“這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但是曹公並沒有這樣說,曹公怎麽寫的呢?“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明明是梁鴻接孟光的案,此處反寫表示事情的反常,這典故用得好,作品能增色不少呢。】
眾人猝不及防地被幕中女子透露了後面的內容,心裏更癢癢地想看了。
可是書鋪說每七日才發一回呢。
眾人都很不願,只能跑到書鋪去堵著,想讓書鋪老板能早點把後面的內容給放出來,甚至願意多加銀兩。
書鋪老板心中樂開了花卻是無能為力。
這書又不是他寫的,一開始就說好的,他能有什麽法子?
女子這般評價,倒是讓乾隆朝以前的那些人都對這《紅樓夢》產生了點興趣。
可一想這內容左不過是些才子佳人的風花雪月,便又將興趣歇了。
【扯得有點遠了,說回李白這首詩,他說:“浪跡未出世,空名動京師。”自己四處漫游並未有任何成就,只有一身虛名,“適遭雲羅解,翻謫夜郎悲。”這裏說的是他在永王兵敗後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宋若思很看好他,還把他推薦給朝廷,但是也不知道肅宗是怎麽想的終究還是給李白定了罪,在這裏我大膽猜測,可能是以前那些跟李白就不對付的人的推動吧,此猜測沒有任何依據。】
【不過呢,作為領導,最忌諱的事情就是朝令夕改,很難留住人才的。】
這話是所有人都讚同的。
朝令夕改太讓人難做了。
就連那些皇帝也讚同,可有時候做決定哪能完全由他們?
他們看起來手握權柄、高高在上,實則每個決定都被人盯得死死的,但凡出了點岔子就一堆折子呈上來,那不得改嗎?
【李白感謝宗氏對自己的不離不棄,說他們兩人就像是幹將莫邪劍,“拙妻莫邪劍,及此二龍隨。”而你宗璟也不遠萬裏乘風破浪來送“我”,真是讓“我”慚愧。“慚君湍波苦,千裏遠從之。”】
【接下來的幾句他就開始幻想之後的日子,提前表達了自己對兩人的思念,“白帝曉猿斷,黃牛過客遲。遙瞻明月峽,西去益相思。”咱們說得簡單點,這幾句的意思大概就是,“我”之後要路過白帝城、黃牛山、明月峽這些地方,向西而行的這一路上都會想你們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有些慚愧。
宗氏修道,他與宗氏是有很多話可說的。
可是宗氏雖說家室敗落,但到底是名門之後,嫁與自己後對自己不離不棄,自己對她倒是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職責,反讓疼跟著自己吃苦,著實不該。
【詩歌就在這兒結束了,這首詩的層次是很豐富的,從表面上來看,它就是一首離別詩表達自己對不離不棄的親人的不舍。往深了點看,寫出了他自己的無辜,永王謀反不論真假本質上與他是沒有什麽關系的,不過是遭了無妄之災罷了。再往深了想,其實整首詩在很多地方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滿,他們刻薄寡恩、他們朝令夕改、他們讓他“空名動京師”,滿滿的都是激憤與無可奈何。】
李隆基無奈。
一首詩能說這麽多的話嗎?
這李白的能力真是不能小覷的,從前是自己低估他了,沒能給他施展的空間只顧自己快活了。
日後必不會了。
如此才能,糟蹋了也真真是可惜了。
【然而事情不到最後一步,咱們永遠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麽事,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關中大旱,唐肅宗大赦天下,李白在白帝城這個地方得到被赦免的消息,寫下了著名的《早發白帝城》。
【彼時李白五十九歲。】
李白輕嘆。
時間一晃他竟就花甲之年了。
沒實現理想不說,還遭了牢獄之災,還被流放。
當真是天妒英才啊!
按女子先時說過的,自己也快離世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認識李白和高適的人都對幕中女子所言十分訝異。
因為他們二人都是那種不拘小節之人,而且對待好友也算仗義。
李白落難,高適避而不見,兩人之間得是有多大的過節啊。
兩人心中也對此有了懷疑,他們如今雖不算至交好友,但關系也還不錯,何至於斯呢?
然而正如眾人心中所想,他們二人都是那種不拘小節之人,所以也沒太把這事情放在心上。
能做好友當然好,做不成也不必勉強。
只要自己是問心無愧的,那也就夠了。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彼時的李白已經58歲了,走前,宗氏和其弟宗璟送他,他寫下《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璟》表達自己的心情,其實這詩算是一首訣別詩,因為在古代流放是很重的處罰了,而且古代各方面條件都不怎麽發達,可能他走時都沒想自己還能再回去。】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是最明白這種感受的。
古往今來,像他這樣被貶得這麽遠的人是少之又少。
他也以為自己會老死在這儋州,所以一直在告訴自己儋州便是自己家鄉。
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離開此處。
雖說也沒辦法回到故鄉。
如此說來,他與李白還真是相似啊!
【“君家全盛日……三入鳳凰池。”這幾句寫的是宗家,我們之前說過宗楚客是武則天時的宰相,“君家全盛日,臺鼎何陸離!”想當初宗家全盛時,先人宗楚客身居高位,多好啊!臺鼎就是高位的意思。】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好?
武則天可沒打算讓他繼續好下去。
在她看來不自量力想謀求不屬於自己位置的人都好不了。
這世道本就如此,勝者為王敗者寇,她自己沒坐到這個位置上,下場也不會好。
【“斬鰲翼媧皇,煉石補天維。”根據《淮南子》記載,女媧當年“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這裏的蝸皇指的是武則天,這裏借用女媧補天的功績來比喻宗楚客在武則天時所作的功績,就是誇讚之語。“一回日月顧,三入鳳凰池。”他功績之大,連日月都為之一顧,曾經三次做宰相。】
此言何意?
武則天擰眉,意思宗楚客還有何了不得的功績?
這倒是讓她犯了難了。
想來也有道理,若非有功績,何以罷相兩次還能讓他第三次坐上宰相之位?
看來還不能隨便處置,先看看吧。
【鳳凰池,也稱鳳池,一開始指的就是中書省,到了後來也指朝廷,像柳永《望海潮》中的“歸去鳳池誇”一句就是差不多的意思,若是看到,根據上下文解釋就可以了。】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許久沒被提及,再次被提及,沒想到又是這首詞。
以往也不是不了解李杜二人的事跡。
可總要有人點出來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酸楚。
柳永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他們,可能了解也不能完全體會他們的情感,可是就算不能完全體會,也讓他覺得很難受了。
他一直認為自己身負才能卻懷才不遇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
可與李白杜甫比起來,自己這些痛仿佛算不了什麽。
他真是不敢想象,李杜二人是如何在那樣的情況下還寫出那等傳世詩作的。
難道這就是太史公所言“發憤著書”嗎?
【“失勢青門傍,種瓜覆幾時?”這一句不用多說了,前面說過的邵平賣瓜的典故,表示宗家失勢。雖然已經失勢了,“猶會眾賓客,三千光路岐。”依然會招待賓客,三千是個概數,人太多,把路都磨光了。“皇恩雪憤懣,松柏含榮滋。”自從宗楚客伏誅,皇帝就已經息怒了,他的葬禮也比較隆重,後世之人也沒被牽連。】
東晉。
陶淵明覺得失勢本沒什麽不好。
若是沒了榮寵,那便就順其自然地隱退也挺不錯。
只可惜他們這些人,心中總有些追求。
總有些明明應該很容易實現卻又很難實現的理想。
【前面這麽多的內容都是在寫宗氏的興衰榮辱,說它是一首離別詩這樣寫聽起來好像有點奇怪,但是我們看“皇恩”兩句,再對比他的經歷就明白了他寫這些的用意,算是在訴苦吧,宗楚客伏誅,唐玄宗就不為難他的後人了,可為何永王伏誅,唐肅宗為什麽還要流放他這個什麽都不知道的人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挑眉。
看來李白對自己的評價是不錯的,雖然心中可能對自己不重用他有頗多的怨懟,但常常在詩句中對他還是誇讚居多的。
還真是……
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一個人啊!
不過他倒不覺得李亨這事情做得不對,對於逆賊同黨,處罰重些怎麽也挑不出錯來,而且戰亂未歇更是如此了。
【帝王多疑,李亨的做法我們不是不能理解,他這時候剛登基不久,當然是要樹立威信的,輕易地放過可能會讓人覺得他好拿捏,所以李白此時也只能是發發牢騷而已。】
李隆基心中讚同。
李亨還是他比較滿意的兒子,與他也有幾分相似。
其實若是他好生鞭策,李亨也不是不能用。
只是李杜詩中所導致的那些情況還是要有人為之負責,這個人不是他自己,那是他的兒子就再好不過了。
再者,即便讓李亨做了皇帝,以他的壽命他也當不了幾年,只會為俶兒的路添堵罷了。
思及此,李隆基有點愁了,自己也活不了多少年了。
【接下來才是真正地表達離別愁緒,“我非東床人,令姊忝齊眉。”東床人,咱們可以直接理解為東床快婿,這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傳聞在東晉時期,太尉郗鑒尋女婿,因為當時瑯琊王氏很不錯,他就去王家選婿,別的年輕人個個表現自己,偏偏有個人不僅不表現,反而在東廂房內“坦腹臥,如不聞。”這就是東晉名士,大書法家王羲之,恰好是他這隨意灑脫的樣子得了郗鑒的青眼,所以後來“東床快婿”就成了對女婿的美稱。】
東晉。
王獻之沒想到此處還能提到自己的父親。
不過也正常,自己父親的風度那可是許多人艷羨的。
【而這裏李白說自己並非宗家的好女婿,但是宗氏卻還是對自己很好。“齊眉”就是我們常說的舉案齊眉,出自《後漢書·梁鴻傳》,在東漢時期,有一隱士叫梁鴻,他品行高潔,很多人都想嫁給他,但他一直不娶。在他們那個地方有家姓孟的女兒,長得不好看,三十歲了還沒嫁人,她父母問她為何不嫁人,她說她想嫁給梁鴻,梁鴻聽說了就去提了親。】
“這是何意啊?喜歡大姑娘?”
有些東漢以前的人都沒聽過這個典故,有些不讀書的人也沒聽過,都對梁鴻此舉感到十分好奇。
長得不好看,年紀又大,為何要娶她呢?
“這般年紀,萬一無法生育如何是好?”
有人剛嫌棄就被自家媳婦幽幽地瞥了一眼,他家生了一個女子之後就再沒孩子了,孩子就是他們夫妻二人的痛。
“嫁人就是為了生孩子嗎?又不是母豬配種!”
不知是哪個女子在人群中說了一句,然而眾人去尋時卻找不到人影。
【那孟家女自然十分高興,做了一些粗布衣服、籮筐什麽的就嫁了過去。誰知嫁進去之後,梁鴻根本不搭理她,一問之下,梁鴻才說出了原因,原來他想找的是和他一起隱居的夫人,而孟家女打扮得太好看了,額……這古代人的腦回路咱也不懂。】
看著幕中女子一臉嫌惡的表情眾人都不解了。
這不是挺好的嗎?
眾人也終於明白了梁鴻要娶孟家女的原因了,不覺對這梁鴻心生敬意。
隱士講究樸實無華,那不是一件好事嗎?
為何女子不讚同呢?
【什麽“女為悅己者容”在我看來都是虛的,我悅我就容,想美就美,何必看別人的眼光?要是梁鴻這麽對我,我只想對他說一個字,滾!】
許多人皺起眉頭。
這幕中女子看起來像是大家閨秀,說話卻如此粗魯,現在所有人都看到了她這巨幕,日後怎麽嫁人啊?
但是倒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讚同她的話,扶月就很欣賞。
“真是太痛快了!”扶月顧及著隔壁的父母,感嘆十分小聲。
幕中女子說的每句話她都很讚同。
她就是她,她才不要為了男子而活,當然了,若是有男子為了她而活,她也喜歡對方,那也不是不可以。
但男人三妻四妾,還讓她為了男子而活。
“滾!”說完她連忙捂住嘴往門口望了望。
【可孟家女就是為了梁鴻而來啊,人家早做好準備了,精心打扮自己不過是對梁鴻的試探,嘿嘿,沒想到吧,逗你玩呢!梁鴻也是沒想到那孟家女早有準備,當他看到孟家女將早已準備的粗布衣裳換上,高興不已,心道這才是我梁鴻的好老婆啊,當即為她取名光,取字德曜。】
【誤會解除了,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好了不少,孟光對自己的丈夫十分尊敬,經常將食物的托盤舉到眉毛處迎接從外勞作歸來的丈夫,傳說梁鴻也會伸出雙手去接。此後大家就用“舉案齊眉”來指夫妻恩愛,相敬如賓。】
許多女子都很羨慕這樣的感情。
人們總說著舉案齊眉,可真正像梁鴻這般只對孟光好的男子有多少?
有錢人家的夫人得整日敲打著小妾才不至於讓自己的丈夫被搶了去。
而稍微貧困些的,能盼著自家那口子不出去喝花酒就不錯了。
什麽舉案齊眉?
都是話本子裏才有的。
【說到就忍不住拓展一下,這個典故還挺常用的,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會提到,在曹雪芹《紅樓夢》中就提到了好幾次,最出名的就是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時聽到的金陵十二釵曲中《終身誤》的“縱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清,乾隆年間。
自從上次曹雪芹進宮得了皇上的賞賜後,他這裏漸漸地人就多了起來。
眾人都想看他寫的紅樓夢,他就幹脆把自己的稿子放到了書鋪,如今才放到第四回呢,這幕中女子怎就把第五回的內容給放出來了?
【寫的是寶玉最後雖然與自己命定的金玉良緣中的寶釵成了婚,但是他心中念著的還是木石前盟,即便寶姐姐如孟光一樣賢惠,但他心中始終忘不了已死的林妹妹。】
《紅樓夢》一經發出,書鋪都被搶瘋了,根本來不及刊印。
不過大家口耳相傳,至少在京城,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紅樓夢》前四回的內容。
“什麽?林妹妹死了?”
眾人都驚呆了!
他們才開始看就發現了結局,這……
林妹妹那般憐人,如何能死呢?
還有這賈寶玉!
怎麽能忘了絳珠仙草娶了別人呢?
後面到底發生了何事啊!
【第二處也跟寶黛釵三人有關,我們都知道黛玉在賈府寄人籬下,身邊沒個真正完全為自己撐腰的人,所以她自己經常會像刺猬一樣豎起尖刺保護自己,於是許多人就更喜歡性情溫柔大方的寶釵,黛玉清楚自然是不高興的,即便這時候他們年紀還小,但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紀,所以有些情緒根本藏不住,寶玉把黛玉對寶釵的那種不喜看在了眼裏。】
【然而在四十二回寶釵和黛玉談心後,兩人就相當於和好了。寶玉察覺兩人關系改善,十分驚訝啊,他心說,“這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但是曹公並沒有這樣說,曹公怎麽寫的呢?“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明明是梁鴻接孟光的案,此處反寫表示事情的反常,這典故用得好,作品能增色不少呢。】
眾人猝不及防地被幕中女子透露了後面的內容,心裏更癢癢地想看了。
可是書鋪說每七日才發一回呢。
眾人都很不願,只能跑到書鋪去堵著,想讓書鋪老板能早點把後面的內容給放出來,甚至願意多加銀兩。
書鋪老板心中樂開了花卻是無能為力。
這書又不是他寫的,一開始就說好的,他能有什麽法子?
女子這般評價,倒是讓乾隆朝以前的那些人都對這《紅樓夢》產生了點興趣。
可一想這內容左不過是些才子佳人的風花雪月,便又將興趣歇了。
【扯得有點遠了,說回李白這首詩,他說:“浪跡未出世,空名動京師。”自己四處漫游並未有任何成就,只有一身虛名,“適遭雲羅解,翻謫夜郎悲。”這裏說的是他在永王兵敗後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宋若思很看好他,還把他推薦給朝廷,但是也不知道肅宗是怎麽想的終究還是給李白定了罪,在這裏我大膽猜測,可能是以前那些跟李白就不對付的人的推動吧,此猜測沒有任何依據。】
【不過呢,作為領導,最忌諱的事情就是朝令夕改,很難留住人才的。】
這話是所有人都讚同的。
朝令夕改太讓人難做了。
就連那些皇帝也讚同,可有時候做決定哪能完全由他們?
他們看起來手握權柄、高高在上,實則每個決定都被人盯得死死的,但凡出了點岔子就一堆折子呈上來,那不得改嗎?
【李白感謝宗氏對自己的不離不棄,說他們兩人就像是幹將莫邪劍,“拙妻莫邪劍,及此二龍隨。”而你宗璟也不遠萬裏乘風破浪來送“我”,真是讓“我”慚愧。“慚君湍波苦,千裏遠從之。”】
【接下來的幾句他就開始幻想之後的日子,提前表達了自己對兩人的思念,“白帝曉猿斷,黃牛過客遲。遙瞻明月峽,西去益相思。”咱們說得簡單點,這幾句的意思大概就是,“我”之後要路過白帝城、黃牛山、明月峽這些地方,向西而行的這一路上都會想你們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有些慚愧。
宗氏修道,他與宗氏是有很多話可說的。
可是宗氏雖說家室敗落,但到底是名門之後,嫁與自己後對自己不離不棄,自己對她倒是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職責,反讓疼跟著自己吃苦,著實不該。
【詩歌就在這兒結束了,這首詩的層次是很豐富的,從表面上來看,它就是一首離別詩表達自己對不離不棄的親人的不舍。往深了點看,寫出了他自己的無辜,永王謀反不論真假本質上與他是沒有什麽關系的,不過是遭了無妄之災罷了。再往深了想,其實整首詩在很多地方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滿,他們刻薄寡恩、他們朝令夕改、他們讓他“空名動京師”,滿滿的都是激憤與無可奈何。】
李隆基無奈。
一首詩能說這麽多的話嗎?
這李白的能力真是不能小覷的,從前是自己低估他了,沒能給他施展的空間只顧自己快活了。
日後必不會了。
如此才能,糟蹋了也真真是可惜了。
【然而事情不到最後一步,咱們永遠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麽事,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關中大旱,唐肅宗大赦天下,李白在白帝城這個地方得到被赦免的消息,寫下了著名的《早發白帝城》。
【彼時李白五十九歲。】
李白輕嘆。
時間一晃他竟就花甲之年了。
沒實現理想不說,還遭了牢獄之災,還被流放。
當真是天妒英才啊!
按女子先時說過的,自己也快離世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