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關燈
小
中
大
李白
【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岑勳、元丹丘和李白三人相聚嵩山,李白寫出了滿篇金句的豪邁之曲《將進酒》。】
【將進酒讀qiāng進酒,是請飲酒的意思,它是漢樂府舊題,是勸酒詩,知道它是勸酒詩後就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詩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覆回。” 正常來看第一句寫黃河之由來,下句寫黃河之去,黃河從天上來顯然是誇張之語,是來自空間上的誇張。而“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兩句感嘆人生短暫,青絲成雪不過從早到晚的事情,是時間上進行的誇張。】
東晉。
一說到勸酒,陶淵明就懂了。
先時就聽過李白以自己為題材所作的勸酒詩,水平很高。
雖這首詩只看了前幾句,但感覺寫得更好。
時光匆匆,人生苦短,當然得“即時一杯酒”了。
【那它為什麽要突然說黃河說白發呢?】
【其實黃河兩句脫胎於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不會倒流,時光亦是如此,人生苦短啊!要幹嘛呢,接著往下看,“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得意的時候就該盡興,盡興做什麽?當然是要喝酒啊!】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看到這樣愛飲酒的李白又皺了皺眉。
雖說他自己也愛酒,但是飲酒不僅誤事,還浪費糧食。
尤其是子建也喝酒誤事,想起這事情他心中總有點疙瘩,好不容易子建最近安分了不少,若是讓他又學到這些,倒是又飲酒誤事,大事當前,自己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咳。”他輕咳一聲,看向正認真盯著巨幕的曹植。
曹植卻恍若未決,只是微微蹙眉看著巨幕。
其實他確實心中有些動搖。
打心底裏來說,他還是很欣賞李白這份豪情的,並認為自己也應該保持那樣的瀟灑。
可他也真的擔心李白會因為醉酒做出什麽不可挽回的事情來。
幕中女子提到過的那事情帶給曹植的影響真的很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覆來。”現在沒有得到重用有什麽關系,生而為人,自己自然有自己的作用,錢用了也沒有關系,還可以再賺。】
【讓我們喝酒吧,就著牛羊肉,喝上個三百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嘶——”
聽到此話的眾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三百杯,這李白是酒仙嗎?
普天之下,愛酒之人何其多也,但是像李白這般誇張的還真是不多見。
西晉景元年間。
嵇康被關在牢房之中。
對於這牢獄之災他都沒什麽反應。
生於這個世道,他們都是向死而生的,他早已經做好了離開這個世界的準備。
可現在他也不是沒有遺憾。
還想再喝一杯酒,還想再奏一首曲子,方才不負此生啊!
【這會兒才說到正題,“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指名道姓的,快喝啊!可別停啊!“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說到這兒,情到深處還要為二人高歌一曲。】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覆醒。”功名利祿這些東西都沒什麽作用,不如飲酒長醉,“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往今來那些聖賢死後都銷聲匿跡了,只有飲者留下其名啊。所以別在意那些了,暢快地喝個夠吧!】
東晉。
陶淵明忽然懂了李白先時不讚同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齊是何意了。
此處並非指他們真就是說聖賢們寂寞,這個寂寞是指的無人理解無人賞識的他自己。
高志之士總是寂寞的。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像曹植那種愛酒之人,當初擺酒宴,一鬥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暢飲。】
說到此處,曹植頓了一下。
他一時還沒反應過來這個陳王是指的自己。
在後世之人眼中,自己就是個酒徒吧?
同李白一樣,是個文才還算不錯的酒徒,但是在國事之上毫無建樹,自己若是李白的那家庭背景,恐怕比李白還不如呢。
這次他一定不能放棄父親給自己的機會,一定能將科舉之事辦好。
後世之人可以的,他們也可以。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你怎麽說你沒有錢了呢?盡管端酒上來,我們一起喝。“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五花馬、狐皮裘,讓人拿去換美酒,與你們同飲來消融這萬古長愁。】
【這首詩很多人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覺得是李白樂觀的體現,有些人又說是李白消極的象征,能讓人產生完全矛盾的理解,一時給人的感覺就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陳子昂的詩句突然被提及,他怔楞了片刻。
還真是,不管是什麽題材的作品,作品中總能有作者的思想。
雖談不上非黑即白,頂多也只是持中庸觀點。
倒是極少有這樣矛盾的。
但問題是還說不出什麽不對來,確實其中既有樂觀又有消極。
能看到李白頹喪的一面,同時又讓人想要積極奮進。
當真奇怪。
【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講,當時,李白恐怕就是痛並快樂著,他的情感是十分矛盾的,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所以才會有如此張力,有如此力量。】
【有矛盾才有沖突,有沖突才有值得研究的點,像陶淵明,若不是他欲隱欲仕的矛盾,只怕他的作品中的樂趣會少了一半。】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無不讚同。
人的這一生很多時候都充滿著矛盾,很多時候也想從其中脫離出來。
豈不知有矛盾才是有沖突的精彩的人生。
【我們不是很清楚李白第一次去長安經歷了什麽,但是自從這一次去長安之後,他的詩中就常帶有一些消極的詞句,雖然他整體還是向上的,豪放的,昂揚的。】
【比如說這首《將進酒》,明明是和朋友的歡樂相聚,卻在詩句中透露出悲涼的味道,還有這首《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是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所作的序文,那麽多兄弟在一起,本來應該是很歡樂的,但是李白卻發出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樣的感嘆。】
唐,元和年間。
韓愈想,大概這也是他們揚杜抑李的原因之一吧。
他猜到其中原因卻不怎麽認同。
樂觀是人生的一部分,消極也是。
不同的經歷下有不同性格的人,會產生不同的作品,為何厚此薄彼?
但是一方面他又很無奈,如此說來,他也沒有理由去評判別人的評價。
自己心中想得通便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時間的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就像是一場夢,能快樂多長時間呢?要及時行樂啊!晚上也是一樣的,所以古人秉燭夜游也不是沒道理的。“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說到夜游,蘇軾就想起了之前在黃州半夜去尋張懷民的事情。
所謂秉燭夜游,真正歡樂而游的又有幾個呢?
若真是歡樂,那就真正的高枕無憂了,又何須與竹柏、月亮為伴?
不過都是相攜排解憂愁罷了。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更何況春天以美景召喚“我”,大地賜予“我”詩意與靈感,“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現在大家相聚在這花園裏,一起談論兄弟間的快樂往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我”的堂弟們都很有才能,個個都有謝惠連之才,而我的作品卻比不上謝靈運,真是慚愧。】
【謝惠連是謝靈運的族弟,兩人和謝朓一起被稱為“三謝”。】
東晉。
李白的詩句讓謝靈運無比震驚,《離騷》之後幾乎未曾見過如此奔放的詩句。
饒是他讚同文人相輕此類觀點,都無法承認李白這話,李白如何就不如他了?
不過是自謙之語罷!
而說他的兄弟們皆為惠連,謝靈運也是信的。
那可是盛世大唐!
現如今,他們個個都想去那盛世大唐看看,也想與那些文人吟詩作賦。
不過,那只能是白日做夢了。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賞玩還沒結束,高談闊論又變成了清言雅談。“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開席坐在花叢中賞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最後醉倒在月光中。“不有佳詠,何伸雅懷?”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那些高雅的情懷呢?““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規矩來,詠不出詩,便罰酒三杯。】
【“金谷酒數”指的是石崇在《金谷詩序》中寫的“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之句。】
【這首詩圍繞著及時行樂的主題將樂體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李白的寬闊胸襟與他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而他此中的消極是一種於事業上的消極,但其實很多時候也並非真正消極,不過是自丨慰之語罷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消極。
李白從未想過會有人用消極形容自己。
他一向自詡豁達。
原來自己也消極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岑勳、元丹丘和李白三人相聚嵩山,李白寫出了滿篇金句的豪邁之曲《將進酒》。】
【將進酒讀qiāng進酒,是請飲酒的意思,它是漢樂府舊題,是勸酒詩,知道它是勸酒詩後就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詩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覆回。” 正常來看第一句寫黃河之由來,下句寫黃河之去,黃河從天上來顯然是誇張之語,是來自空間上的誇張。而“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兩句感嘆人生短暫,青絲成雪不過從早到晚的事情,是時間上進行的誇張。】
東晉。
一說到勸酒,陶淵明就懂了。
先時就聽過李白以自己為題材所作的勸酒詩,水平很高。
雖這首詩只看了前幾句,但感覺寫得更好。
時光匆匆,人生苦短,當然得“即時一杯酒”了。
【那它為什麽要突然說黃河說白發呢?】
【其實黃河兩句脫胎於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不會倒流,時光亦是如此,人生苦短啊!要幹嘛呢,接著往下看,“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得意的時候就該盡興,盡興做什麽?當然是要喝酒啊!】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看到這樣愛飲酒的李白又皺了皺眉。
雖說他自己也愛酒,但是飲酒不僅誤事,還浪費糧食。
尤其是子建也喝酒誤事,想起這事情他心中總有點疙瘩,好不容易子建最近安分了不少,若是讓他又學到這些,倒是又飲酒誤事,大事當前,自己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咳。”他輕咳一聲,看向正認真盯著巨幕的曹植。
曹植卻恍若未決,只是微微蹙眉看著巨幕。
其實他確實心中有些動搖。
打心底裏來說,他還是很欣賞李白這份豪情的,並認為自己也應該保持那樣的瀟灑。
可他也真的擔心李白會因為醉酒做出什麽不可挽回的事情來。
幕中女子提到過的那事情帶給曹植的影響真的很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覆來。”現在沒有得到重用有什麽關系,生而為人,自己自然有自己的作用,錢用了也沒有關系,還可以再賺。】
【讓我們喝酒吧,就著牛羊肉,喝上個三百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嘶——”
聽到此話的眾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三百杯,這李白是酒仙嗎?
普天之下,愛酒之人何其多也,但是像李白這般誇張的還真是不多見。
西晉景元年間。
嵇康被關在牢房之中。
對於這牢獄之災他都沒什麽反應。
生於這個世道,他們都是向死而生的,他早已經做好了離開這個世界的準備。
可現在他也不是沒有遺憾。
還想再喝一杯酒,還想再奏一首曲子,方才不負此生啊!
【這會兒才說到正題,“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指名道姓的,快喝啊!可別停啊!“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說到這兒,情到深處還要為二人高歌一曲。】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覆醒。”功名利祿這些東西都沒什麽作用,不如飲酒長醉,“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往今來那些聖賢死後都銷聲匿跡了,只有飲者留下其名啊。所以別在意那些了,暢快地喝個夠吧!】
東晉。
陶淵明忽然懂了李白先時不讚同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齊是何意了。
此處並非指他們真就是說聖賢們寂寞,這個寂寞是指的無人理解無人賞識的他自己。
高志之士總是寂寞的。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像曹植那種愛酒之人,當初擺酒宴,一鬥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暢飲。】
說到此處,曹植頓了一下。
他一時還沒反應過來這個陳王是指的自己。
在後世之人眼中,自己就是個酒徒吧?
同李白一樣,是個文才還算不錯的酒徒,但是在國事之上毫無建樹,自己若是李白的那家庭背景,恐怕比李白還不如呢。
這次他一定不能放棄父親給自己的機會,一定能將科舉之事辦好。
後世之人可以的,他們也可以。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你怎麽說你沒有錢了呢?盡管端酒上來,我們一起喝。“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五花馬、狐皮裘,讓人拿去換美酒,與你們同飲來消融這萬古長愁。】
【這首詩很多人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覺得是李白樂觀的體現,有些人又說是李白消極的象征,能讓人產生完全矛盾的理解,一時給人的感覺就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陳子昂的詩句突然被提及,他怔楞了片刻。
還真是,不管是什麽題材的作品,作品中總能有作者的思想。
雖談不上非黑即白,頂多也只是持中庸觀點。
倒是極少有這樣矛盾的。
但問題是還說不出什麽不對來,確實其中既有樂觀又有消極。
能看到李白頹喪的一面,同時又讓人想要積極奮進。
當真奇怪。
【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講,當時,李白恐怕就是痛並快樂著,他的情感是十分矛盾的,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所以才會有如此張力,有如此力量。】
【有矛盾才有沖突,有沖突才有值得研究的點,像陶淵明,若不是他欲隱欲仕的矛盾,只怕他的作品中的樂趣會少了一半。】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無不讚同。
人的這一生很多時候都充滿著矛盾,很多時候也想從其中脫離出來。
豈不知有矛盾才是有沖突的精彩的人生。
【我們不是很清楚李白第一次去長安經歷了什麽,但是自從這一次去長安之後,他的詩中就常帶有一些消極的詞句,雖然他整體還是向上的,豪放的,昂揚的。】
【比如說這首《將進酒》,明明是和朋友的歡樂相聚,卻在詩句中透露出悲涼的味道,還有這首《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是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所作的序文,那麽多兄弟在一起,本來應該是很歡樂的,但是李白卻發出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樣的感嘆。】
唐,元和年間。
韓愈想,大概這也是他們揚杜抑李的原因之一吧。
他猜到其中原因卻不怎麽認同。
樂觀是人生的一部分,消極也是。
不同的經歷下有不同性格的人,會產生不同的作品,為何厚此薄彼?
但是一方面他又很無奈,如此說來,他也沒有理由去評判別人的評價。
自己心中想得通便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時間的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就像是一場夢,能快樂多長時間呢?要及時行樂啊!晚上也是一樣的,所以古人秉燭夜游也不是沒道理的。“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說到夜游,蘇軾就想起了之前在黃州半夜去尋張懷民的事情。
所謂秉燭夜游,真正歡樂而游的又有幾個呢?
若真是歡樂,那就真正的高枕無憂了,又何須與竹柏、月亮為伴?
不過都是相攜排解憂愁罷了。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更何況春天以美景召喚“我”,大地賜予“我”詩意與靈感,“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現在大家相聚在這花園裏,一起談論兄弟間的快樂往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我”的堂弟們都很有才能,個個都有謝惠連之才,而我的作品卻比不上謝靈運,真是慚愧。】
【謝惠連是謝靈運的族弟,兩人和謝朓一起被稱為“三謝”。】
東晉。
李白的詩句讓謝靈運無比震驚,《離騷》之後幾乎未曾見過如此奔放的詩句。
饒是他讚同文人相輕此類觀點,都無法承認李白這話,李白如何就不如他了?
不過是自謙之語罷!
而說他的兄弟們皆為惠連,謝靈運也是信的。
那可是盛世大唐!
現如今,他們個個都想去那盛世大唐看看,也想與那些文人吟詩作賦。
不過,那只能是白日做夢了。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賞玩還沒結束,高談闊論又變成了清言雅談。“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開席坐在花叢中賞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最後醉倒在月光中。“不有佳詠,何伸雅懷?”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那些高雅的情懷呢?““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規矩來,詠不出詩,便罰酒三杯。】
【“金谷酒數”指的是石崇在《金谷詩序》中寫的“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之句。】
【這首詩圍繞著及時行樂的主題將樂體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李白的寬闊胸襟與他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而他此中的消極是一種於事業上的消極,但其實很多時候也並非真正消極,不過是自丨慰之語罷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消極。
李白從未想過會有人用消極形容自己。
他一向自詡豁達。
原來自己也消極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