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杜甫

關燈
杜甫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自從把安祿山和史思明抓起來了之後,李隆基心中依舊不安。

更為重要的是,他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做了。

現在每做一個決定,他都害怕下次幕中女子出現說他做的決定害了大唐。

“聖上,太真娘子身邊的人來了,說是請您一同用膳。”

李隆基頓了一下,他每日憂心,以至於有好幾日都沒去後宮看他的玉奴了。

這幾日不斷地接到將玉奴下獄的折子,一想起這個,李隆基的頭就隱隱作痛。

“跟她說,朕有要事,讓她自己用……你親自去。”

剛一說完,外面又進來一人。

“聖上,李相來了。”

李隆基清了清嗓子,“讓他進來。”

這幾日他都在與李林甫商議這巨幕之事。

他們一邊尋人找破解巨幕之法,另一方面也擔心著安史之亂。

李隆基本可以直接將安祿山二人殺了洩憤,可現在天下人都盯著,他要時刻小心,在幕中女子說清此事之前不敢輕舉妄動,萬一到時候殺錯了又是一項罵名。

自從他坐上這個位置以來勵精圖治,得無數臣子、百姓讚譽,他原以為女子就是故意來貶低他的,可他讓人私下去查,沒想到當真查到不少怨言。

有些雖隱晦,可他也看得出來。

但以往這些東西從未在他眼前出現過。

“朕打算讓李白回來,順便讓那杜甫也回來為朕效力,愛卿以為如何?”

不止是他二人,還有女子提到過的那些文人,能重用的皆可重用。

李林甫行禮道:“稟聖上,臣以為這些文人心氣一向極高,若聖上直接賜予他們官位,恐叫他們以為自己受了侮辱,不若將他們調至地方,既能彰顯大唐愛才,也給了他們為國效力的機會,若他們幹得好,再將他們召回長安。”

如此一來,他便有時間選些聽從自己的人回京了。

但李林甫也有些擔心,巨幕不會說自己的壞話吧,怕就怕那杜甫是個不識時務的,若自己日後會對他做什麽過分之事就不妙了。

他仔細一思量,自己方才的話中應該沒有紕漏。

就算女子說了自己的不是,自己可都是在為了大唐好。

但以往那些事……

“愛卿此言有理,那便依愛卿所言。”

李隆基松了一口氣,有李林甫在,這事情辦起來也順利許多。

李林甫表面不顯,心中卻十分慌張,他得找機會在巨幕出現之前去避避風頭。

“聖上,不若讓老臣親自去請李杜二人,方能彰顯陛下的重視,喬裝前往,也能體察民生。”

李隆基滿意至極,立馬賞了他寶馬黃金,讓他準備出行。

如此隆重,李杜二人當不會拒絕才是。

睢陽郡。

杜甫本打算離開此地,但知道下次幕中女子要講他之後,便陸陸續續有人來拜訪,於是杜甫便打算在此處多待一段時間。

他這打算也並非沒有私心,女子說他官途坎坷,若是能在此時積攢些人脈也是不錯。

若是合適,等下次巨幕出現後他便直接前往長安。

總之當是有希望的。

只盼著預告中的“國破”別再出現才好。

前面三次巨幕的出現都只隔了幾日,然而距離上次巨幕出現已經過了快十日了,女子還未出現。

杜甫心中也有些急,於是他便在無人拜訪之時,尋了時間四處閑逛散心。

這日,又到梁園,他坐在亭中觀其旁綠竹。

詩興突起,卻聽到了熟悉的樂聲。

【hello,大家好,這裏是熱愛古代文化的三月。】

【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知道大家特別期待,因為這一期視頻比較長,所以準備的時間多了一點點,久等啦。】

其實是公司告訴她要搞搞饑餓營銷來著,果然騙來了不少催更。

雖然遠遠不夠,但何三月也知足了。

她其實挺慌,生怕觀眾拋棄了她,只能在視頻上多下功夫。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天知道武則天心中有多著急,這次隔得實在有些久了。

她又派了些人去臨淄,不能讓李隆基有跑的機會。

為了整個天下,即便是自己的孫子也不能縱容。

【在這世界上,有一種人他們生來就與旁人不同,他們繁華滿身,受盡寵愛,見過這世間最美好的樣子,仿佛是被神眷顧的孩子。】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人,被神眷顧卻往往被神所拋棄,像南唐後主李煜,像欠了我們四十回《紅樓夢》的曹雪芹,還有今天我們要講的杜甫。】

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

李煜如今的日子算得上是得過且過,對他而言,唯一還有點趣的便是這巨幕。

沒想到今日巨幕竟還提到了他。

然而提他卻不是什麽好事,徒增了他的悲傷。

被神眷顧,身為皇子,做了皇帝,又被神拋棄,成了如今這副樣子。

他這棄子,當何去何從呢?

清,乾隆年間。

《紅樓夢》?

說的可是這《風月寶鑒》?

他確實還有大概四十回沒寫,自然是要寫的。

被神眷顧。

他兒時無憂無慮,生活在那樣一座大宅院中,確實像是被神所眷顧,他筆下的寶玉、黛玉極其一眾人也似乎都是如此。

他們被眷顧,也終將被拋棄,這就是身處於世的命運。

【要說杜甫呢,咱們還得簡單地說一下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子。公元712年,先天元年,李隆基接受李旦禪讓,在太極宮登基稱帝。】

【但此時太平公主權力很大,甚至想要廢除皇帝,最後被李隆基賜死,自此李隆基掌握了絕對權力。】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李旦?

這麽說來,廢她武周的是李旦?

太平……

她的太平最終還是走上了那樣的道路?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掌權之後,李隆基開始專心致志搞事業,撥亂反正,重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臣,開創了開元盛世。】

【然而在自己創造的繁華盛景之下,李隆基很快迷失其中,他驕奢淫逸、寵信自己兒子的妃子,他好大喜功,頻繁在邊疆發動政變,他任用奸臣,使得李唐江山江河日下。】

【而杜甫、李白、高適、王維、孟浩然等一眾文人都是活躍於這一時期。】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原以為說到唐朝自己能清醒一點,可仔細一聽,還是有些混亂。

沒一個認識的,那是不是說是幾代之後的事,可按照女子紀年方式來看當就是百年之內。

突然,李世民想起一種可怕的可能性。

自己不會早死吧?

禪讓?為何禪讓?身體不行?

還有這什麽太平公主,竟敢幹政,好大的膽子!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氣得全身發抖。

他出生便是皇子,從小到大從未有人敢這樣說他。

上次如此氣憤還是得知姑母要廢掉自己的時候。

此女安敢?

驕奢淫逸、好大喜功、任用奸臣,每一項罪名都足以讓他前半生積累下來的信心轟然崩塌。

【跟李煜和曹雪芹想比,杜甫的家境可能算不得最好,但在當時也算不錯了,比只有錢沒有權的李白好多了。】

李白心中被紮了一刀。

這有什麽可比的?

他若是但凡有點背景,也不至於像如今這般一事無成。

杜二也是,怎麽就不好好利用?

罷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然而他良好的家世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積極影響,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杜甫和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同為魏晉軍事家杜預的後人。杜預歷任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等職務,他學識淵博、文武雙全,在當時被稱之為“杜武庫”。他以及杜甫的那些一代又一代做官的先輩們對於杜甫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們就是杜甫建功立業道路上的催動劑。】

杜甫對此並不否認。

他自小崇敬杜預,他都不奢望文武雙全,只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像杜預那樣一個能夠為國效力的偉人。

這就夠了。

【而杜甫的祖父是我們之前提過的“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審言,杜甫曾在《贈蜀僧閭丘師兄》提到“吾祖詩冠古”,杜審言對杜甫的影響同樣也是巨大的。】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早在第一次女子提及杜審言時,武則天就已經將之遷為著作佐郎。

只要他幹得好了,很快便能平步青雲。

說到杜審言,大抵能說到她的事情了吧。

【杜審言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什麽叫近體詩呢,就是與古體詩相對應的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也稱之為“格律詩”,具體而言,一般認為就是五、七言律詩,還有短點的律詩也就是絕句,加上長點的律詩也就是排律。】

【杜甫的格律詩是寫得特別好的,白居易曾在《與元九書》中說杜甫的詩“覙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意思是說杜甫的詩格律運用得十分純熟,盡善盡美,甚至超過了李白。】

【這在很大程度上算得上是家學淵源了。】

此時,爺憑孫貴的杜審言十分自豪。

雖然自己這個孫子還沒有出生,但此時已經是給他帶來了榮耀。

如今家中都對崔氏關懷備至,都盼著這個爭氣的孫子能夠早日出生。

悲情此類都不重要,他們及時避免即可。

還未出世就有了此番名氣,杜家真是祖宗顯靈了。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蹙眉,這樣說得他似是踩李擡杜似的。

此女話為何只說一半?

分明他前面還寫了“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

委實荒唐!

雖說他欣賞杜甫的“為事而作”,可李白的才華誰又能否定呢?

【然而杜審言對杜甫的影響遠不止作詩這一點。】

【杜審言這個人,主打的就是一個“狂”字,他恃才傲物,遭人嫉妒,據《新唐書》記載,“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意思就是他的文章比之屈原、宋玉還要厲害,書法連王羲之都比不上他。】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難以置信。

她走到今天,見過的高傲狂妄之人不計其數。

但是像杜審言這般狂傲的還是第一次見。

她老早就將杜審言的詩句讀過了,文采雖不錯,可到底沒有這般誇張。

真是狂妄!

【他的這般狂傲對杜甫肯定是有影響的,杜甫困守長安,給當時的丞相韋濟寫了一首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首詩內容豐富,它寫了杜甫的才情、志向、抱負,吐槽了他當時的仕途失意與生活困苦,也抨擊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表面上是寫給韋濟的臨別信,實際上我感覺他還是有求職的意思在裏面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對於女子給自己祖父的評價並不是很滿意,但卻又說不出什麽不是來。

原來這個韋左丞就是韋濟,他竟做了左丞。

求職何意?

難道是覓舉?

意思是他在這詩中寫了很狂的句子?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那些紈絝子弟雖然不學無術但是卻都餓不死,但像我這種讀書人,努力學習卻總也得不到重用。這裏帶了點欲揚先抑的意思,前面的“紈絝”不重要,只是為了凸顯後面的“儒冠”。】

【韋大人,請聽我細細與你說來。】

這兩句話說得沒什麽問題吧?

杜甫在心中暗想。

每個字都是事實,而且面對韋濟時,他用的稱呼也是十分尊敬的。

未曾體現狂字一說。

長安城內。

李隆基眉頭一挑。

又多一個幫手。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我年少的時候就外出游歷見過大世面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的書數不勝數,寫文章時才思泉湧,如有神助。】

【從這幾句開始,杜甫的狂傲之氣逐漸顯現,後兩句直到我們現在都還有很多人將之當成人生格言。】

杜甫仍覺還好。

並不算太過誇張。

而且後兩句,女子已經誇過兩次,她認可,眾人認可,這不也正是“下筆有神”之體現?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我的辭賦跟揚雄不相上下,我的詩篇跟曹植的也差不多,“李邕求識面,王翰願蔔鄰。”李邕想和我碰面,王翰也想成為我的鄰居。】

【世人看過唐詩都會說李白一句狂字,如今看來,杜甫也不遑多讓啊!】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跟自己的詩篇差不多?

曹植微微頷首,目前看來這杜甫的才情還是很不錯的,女子也極力誇讚。

他不得不承認,能得這樣的人欣賞,他心中確實歡欣,想要多看看杜甫的詩。

每次女子說到一人,他都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屈原的忠君愛國、蘇軾的豁達胸襟、陶淵明的不為米折腰,只是不知這杜甫又能教會他些什麽?

看過這些人的人生,仿佛走過一生又一生。

他自己的內心也似乎慢慢平靜了下來,再不像當初那般浮躁。

【揚雄,漢賦四大家之一;曹植,才高八鬥;李邕,當時文豪;王翰,寫下“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就這麽一說,我們就能看出杜甫到底有多狂了。】

曹操大讚,“王翰此詩句,甚好!”

他其實那一刻就想起了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之句,意思雖不同,情卻相似。

曹操歷來信成王敗寇一說。

雖不覺得子建未能成事有何可惜,但他卻也希望他不要就此墮落,或文或武,以子建之才總能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更狂的還在後頭。】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我自以為自己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出眾的人,一定能很快身居要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我要是輔佐君王,那必定能讓君王的功績勝過堯舜,一定能使整個社會更加淳樸。】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此話確實狂了。

但李隆基也有些為杜甫的才情打動了,心中期盼李林甫一定要將這杜甫找來。

不過……

他開創開元盛世,難道比不上堯舜?

是因為自己晚年做的糊塗事?

現在不還沒有到晚年嗎,應當一切還來得及才是。

【前面悲憤起句,而後意氣風發,然而就如同第一句一樣,寫這麽多其實是為了凸顯自己此時的困境。】

【我超牛逼的,可是又有什麽用呢?】

超牛逼?

何意?

這又是女子說出來的新詞。

眾人不懂,但根據後一句發問,當是一句很厲害的話。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那些希望還是通通落空了,“我”常說這些,但是也沒有隱居於世,“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從我第一次參加科舉,如今已過去十三年,在長安城不知度過了多少個春秋。】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早上叩響富人的門,晚上卻依舊只能跟著馬兒沾滿灰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還吃過別人留下的殘羹冷炙,很是淒慘。】

【總之生活不易,杜甫嘆氣。】

杜甫坐在亭中,亭外的風比方才更大了。

竹葉偏偏掉落,打著旋兒落在水面之上,不太好清理的樣子。

他有些疑惑,到底是經歷了什麽,才會讓自己寫下如此頹喪之句?

按女子所言,寫此詩時當還未到那安史之亂之時才對。

【後面繼續深入地解說他的淒慘,機會到了跟前也莫名其妙地悄然溜走了。】

機會,是何機會?

怎會溜走?

沒有人會對自己的未來不感興趣。

杜甫也不例外。

若能提前預知,想必可以避免了。

機會來臨,他必不可能讓其輕易溜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