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捉蟲)
關燈
小
中
大
蘇軾(捉蟲)
【蘇軾“以詩為詞”,最典型的兩個做法就是寫題序和用典故。】
【我們知道很多詞都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比如一說“浣溪沙”,就蘇軾一個人來說就許多首,更別提你也有我也有大家都有,於是為了區分,常用詞中的第一句作為標題,比如《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當然自己定題就能交代得更加清楚,我們提到的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我們一下子就知道了這首詞的內容大抵跟在密州打獵有關。再比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讓我們知道這首詞就是圍繞著元宵節寫的。】
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剛剛被罷官,正是愁悶之際。
近來唯一的樂事就是這突然出現的巨幕。
他看到之前女子說又是文人又是政治家的一些人時就在想女子會不會說又是文人又是將領的人。
雖然他覺得自己的文才不如將才,但也勉勉強強。
沒想到女子就還真提到了自己。
可當他豎起耳朵準備聽女子接下來延伸的話時,女子卻完全沒有解釋自己的那首詞。
【但是那時候的詞大多沒有序言。】
【反觀很多詩都有序言,比如說陳子昂的一首詩《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這首詩序的有名程度大大地超過了詩的本身。】
【他那首詩其實是在看了東方虬的《詠孤桐篇》之後送給東方虬的作品,也就是說詩的正文是禮物,而序就是送這個禮物的前因後果。】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心中生了悔意。
她一開始就不該把陳子昂貶那麽遠去。
他雖然是說話不招人聽,但是確實是個有才之人。
觀這巨幕,女子似乎也很讚賞陳子昂,說不定是他之後還做了什麽驚為天人的壯舉。
聽這女子的意思,她欣賞的都是那些忠志之士,只要陳子昂於唐無害,自己就多忍讓他些。
思及此,武則天不覺冷笑一聲。
還有她忍讓旁人的那一天。
陳子昂最好是有點作用!
【蘇軾在創作詞的時候開始大量寫題序,比如他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序中提到了丙辰年的中秋,他喝酒喝了個通宵,醉得不行寫了這首詞,另外有點想弟弟蘇轍。】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晏殊聽了這些微微嘆息。
他就知道,這不還是傷春悲秋之詞嗎?
念及兄弟與思婦之詩有何不同?
但他轉念想起先前的預告,又隱隱覺得有些不對,或許蘇軾與兄弟的分離是有原因的。
晏殊定定坐著,只是看向巨幕的眼神更加專註。
下一刻,女子說著將整首詞都展示在了巨幕上。
晏殊蹭地從椅子上坐起身來。
他開始懷疑自己。
詞……還可以這樣寫嗎?
【題序在很多時候可以補充正文內容,或者表達作者的感情,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大醉在前,想弟弟在後。】
【那他為什麽要大醉,我們就要從他現在的生活處境開始分析了。】
【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也是在密州,屬於是一個外放的狀態,但他內心深處是想要回到朝廷中去為朝廷效力的,另外也想和弟弟蘇轍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了這樣一首詞。】
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
雷州。
蘇轍看著巨幕,心中更加擔心二哥了。
遙想當年入朝為官之初,這一晃竟已過了幾十年。
他知道二哥身子一向不好,也不知是否仍舊貪杯歡飲?
思及此,他也等不得了。
裁紙研磨,即刻給自己哥哥寫信。
【用典故,也常出現在蘇軾的詞中,讓他的詞充滿了故事性、畫面感和濃烈的感情。】
【典故的作用正是這樣,比如說新聞上出現了一則失蹤案件,媒體們渲染得十分離奇,引得眾人議論紛紛,想出了各種的可能性,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兩位嫌疑人因為想要謀財將受害者囚禁了起來。】
【這兩個嫌疑人是受害者最親密的人,他們一開始報警上新聞表現得十分著急,現如今東窗事發,許多人都為受害者鳴不平。】
【這裏的東窗事發就是一個典故。】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眾人都不大明白女子說的這個是什麽意思。
什麽新聞,什麽媒體,還有什麽典故,眾人也都沒有看出來。
不過他們倒也大概懂了女子講的這個故事的意思。
大抵是遭受親友背叛的故事吧。
但這東窗事發,他們確實聞所未聞。
【這個東窗事發講的是南宋岳飛的一個故事,秦檜和他的夫人王氏在東窗下密謀陷害民族英雄岳飛,把岳飛給害死了。後來秦檜也死了,王氏請道士超度,道士就說,“如今東窗事發了,秦檜正在地獄受苦呢。”人們就用這個典故來說明壞事做不得,事情總會水落石出。】
1130年,建炎四年。
南宋朝堂上正因為秦檜歸朝之事吵吵嚷嚷。
為什麽那麽多人都沒能從金營回來,就他一家好好地回來了?
宰相範宗尹一向和秦檜交好,他不斷地為秦檜說話。
“人有禍兮旦福,他回來還為吾等帶回金營情報,此非好事乎?”
然而眾臣卻仍舊懷疑。
就在這時,幕中女子的話卻像是平地炸響一聲雷。
岳飛最近屢戰告捷,確乃民族英雄是也。
可怎會……
範宗尹一臉茫然地看著巨幕。
“怎……怎會如此?”秦檜是那樣的人嗎?
然而女子卻似乎沒有詳說的意思。
【只要一想起岳飛的故事,就已經很讓人生氣了,岳飛戎馬一生,精忠報國,在抗金時,勇往直前,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卻落得這麽個下場。】
【我們在這裏用上這個典故,他不僅能表明真相被揭示,還能表達眾人知道真相後的氣憤之情。】
【再來看看咱們的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
女子將整首詞放在巨幕之上,又引起了許多文人尤其是詞作家們的震驚。
晏殊還是不敢相信詞可以這樣寫。
總覺得哪裏有些怪。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詞中遣詞造句皆上品也。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和趙明誠又在研究古籍。
看到巨幕上的詞作,她輕輕蹙了蹙眉,說道:“以詩為詞、不協音律,詩不若詩,詞不若詞,有何耀乎?”
趙明誠不置可否。
【上闕用了孫權射虎的典故,表現自己的英勇神武,而下闕用了馮唐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現自己想要得到重用的志向。】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正在安排防禦事項已經很長時間沒去田獵的孫權大為詫異。
他喜歡田獵的事竟也被寫進史書了嗎?
甚至還被如此俊傑用作典故?
善哉!
【他自己形容自己得這首詞的時候就是說的“無柳七郎之風”,“自是一家”,他這個時候的詞風就已經有別於當初溫庭筠、柳永以來形成的傳統詞風了。】
【但是豪放派與婉約派可以算是一個對照組,所以在當時乃至其後是有很多人批判蘇軾這種做法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李清照,她說蘇軾寫的不就是長短不一的詩嗎?且不論他們之間錯綜覆雜的私人恩怨,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咱們的李清照李懟懟說得也有點道理,但是我們完全不能否認蘇軾詞的重要地位和他對於詞的重大貢獻。】
1099年,元符二年,儋州。
蘇軾一怔,私人恩怨?
李清照,他是老糊塗了?
他怎麽不記得有這麽一個人了?
皺著眉頭想了好一會兒,蘇軾腦中一亮,方才想起文叔之女似乎名為李清照,可自己與文叔尚且相安無事與那小女有何恩怨?
可這巨幕的每一句話似乎都不似胡言。
怪哉!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此女何意?”李清照詫異?
這是在說自己因私人恩怨詆毀蘇軾?
趙明誠抿唇,沒做評價,問:“懟懟何意?”
兩人一頭霧水。
遂又將此二字記錄於一旁,於先時新聞、媒體等詞列於一處。
【到了1077年,熙寧七年,蘇軾又調任徐州做知州。】
【他在徐州待了兩年,相關記載不多,上了抗洪一線,治理洪水修築護岸,並沒有因為得不到重用而懈怠。】
【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又去了湖州做知州,他去了就得給皇上寫信感謝皇上,然後他就寫了一篇《湖州謝上表》,從他到杭州開始他已經當了八年的地方官,而且這是第三次調動,對於有著雄心壯志的蘇軾來說他肯定是不高興的,於是他就在感謝信裏面大發牢騷。】
【說什麽我沒有才能,所以只能在這些小地方做點事情,而且自己為人迂腐,幹不了什麽大事,這湖州挺好。】
女子又將《湖州謝上表》放到巨幕上。
眾人看了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此子果然狂傲,竟然這樣跟天子說話。
【本來呢,我們都知道宋神宗是蘇軾的迷弟,他是很認可蘇軾的才能的,甚至曾經說過“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這樣的話。這句話出自宋代學者陳巖肖的《庚溪詩話》,有人說李白和蘇軾的才情差不多,宋神宗就說李白有蘇軾的才能,但卻沒有蘇軾的學問。】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還在睢陽郡。
近日來,他的向道之心愈發強烈,他覺得或許參悟道義才是自己的歸宿。
聽聞齊州紫極宮的高天師道行深厚,寫著去拜訪一番。
他看著巨幕,也覺此蘇軾者才情出眾,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只是君生餘已逝,不然還可結實一二。
【清代王士禎曾經評價,漢魏以來,兩千餘年間,能夠被稱作仙才的人就三個,曹植、李白和蘇軾。可想而知三人是何等才華。】
【然而宋神宗這樣誇讚當然也有誇自己的意思,我大宋那肯定比大唐好啊,我手底下的人肯定比唐玄宗李隆基手底下的人好啊,我肯定比李隆基好啊。】
李隆基:“……”
“這巨幕如何能除?”
簡直豈有此理!
“這這這……”
“三郎息怒。”楊玉環給李隆基餵了一塊點心,說道,“此定乃無稽之談,三郎自是最強的,何苦氣壞了身子,不若讓玉奴為三郎獻舞一曲。”
只見她那媚態,人未靠近,李隆基已是骨頭都酥了半邊。
可他心中還是憋著氣,那些廢物也是,這許久也找不到破解之法,當真沒用!
然楊玉環舞步起,李隆基哪裏還有心思去操心巨幕?
千好萬好就只他的玉奴最好。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氣個半死!
此子簡直囂張!
大宋是嗎?
她就讓這大宋永遠不會出現在這世間。
李隆基……
武則天想起被自己貶為臨淄王的這個孫子陷入了沈思。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已經將自己關在屋中許久了。
他的心中已經慢慢明朗。
不管日後是何位置,自己都要像這蘇軾一般做好當下的事情。
而且這蘇軾怎麽也同自己不知分寸去得罪天子呢?
思及此,曹植心中一陣心酸,若總把心跡藏匿,那自己還是自己嗎?
不過聽到自己和蘇軾還有詩仙李白一起被稱作仙才,他還是十分欣喜的。
【然而雖然宋神宗很欣賞蘇軾,但蘇軾明知道他致力於改革非要跟他作對,他也沒辦法啊。】
【於是在群臣就《湖州謝上表》對蘇軾一陣猛噴之後,宋神宗還是派人將蘇軾抓了起來。】
【而後蘇軾就被關在禦史臺,因為禦史臺外面很多烏鴉,所以又被稱之為烏臺,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想起那段時間,深吸一口氣,當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但他已然渾濁的眼中卻沒有什麽波動。
若是從來一次,他依舊會做同樣的選擇。
或許會用更好的方式。
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烏臺詩案是北宋的一場文字獄。文字獄是什麽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就是在受害者寫的東西裏面挑挑揀揀,以此再編造一些亂七八糟的罪行。】
【說起文字獄咱們自然而然就能想起明清時期,隨著統治者加強中丨央丨集丨權,文字獄也成了加強他們統治的一個手段。】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沈默地看著巨幕,心裏卻有些不滿。
女子鮮少提及大明,如今一提便是說他大明的不是。
這種事情本就是自古有之,為了江山穩固,自是有用,如今竟叫她這樣光明正大地說出來,實叫人不快。
但一想起女子說的那些有用的東西,又因完全參悟不透這女子從何而來,要做何事,他也只能暫且先聽著。
清,乾隆年間。
“氣煞我也!”
乾隆快要被此女給氣死了。
此女莫不是那些反清覆明的餘孽弄出來的?
但隨即他又扶了扶額覺得自己是被氣糊塗了。
她說明清,那就是說明、清都是一樣的,那些餘孽當不會如此蠢笨。
這些事情是可以隨便說出來的嗎?
【在清朝文字獄案件的數量達到了巔峰。整個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文字獄的施行的次數高達一百多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年就會有一次文字獄,這個數字不管放到哪個朝代那都是相當炸裂的。】
乾隆拿著手邊的鎮紙狠狠往巨幕上一摔,結果巨幕紋絲不動,反倒是那上好的白玉鎮紙透過巨幕摔到地上瞬間粉身碎骨,嚇得一旁的太監們紛紛下跪求饒。
“皇上息怒……”
這叫他如何息怒?
兩百多年,簡直妖言惑眾!
乾隆怒從心頭起,這些漢人就是詭計多端,此女也不知是誰派來的,如此詆毀他大清,當真是活膩了!
“傳旨下去,誰能將這巨幕拆了,加官進爵,賞賜黃金萬兩!”
【然而還不止於此,大概是因為乾隆皇帝是中國古代最長壽的皇帝,所以乾隆朝的文字獄案件也最多,他活了八十九歲,在位六十年,就這六十年時間裏,文字獄案件就有一百多件。】
乾隆一頓,楞住了。
最長壽的皇帝,聽起來好像還行。
但是後面說的什麽話?
他捂著自己的胸口,險些說不出話來。
若是那些漢人能夠老實些,不要總想著反清,他何故做到如此?
不止是他,各朝各代的皇帝們都慌了。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第一位稱皇帝的秦始皇嬴政這時才剛剛下令讓徐福等人入海尋找仙藥,誰知就看到了此巨幕。
八十九?
他竟活不到八十九歲嗎?
難道是自己得道成仙不被外人所知?
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如今四十三歲的劉徹手中的筆頓了頓,八十九確實高壽。
既然這什麽乾隆皇帝可以,他為何不行?
於是他放下墨筆又拿了朱筆在竹簡之上寫下“捌玖”二字。
212年,建安十七年。
這事情正好也是曹操和曹丕如今在意的問題。
別人可能沒有在意,但是他們卻是記下了自己所活年歲不長了。
曹操早讓人去找神醫了,可是如今卻毫無消息,他實在有點擔心。
八十九歲,他都未曾想過。
沒人不渴望長命百歲,但他們誰又能奢望呢?
曹丕私底下也在請大夫看自己的身子,如今卻還是沒有找到延年益壽的法子。
公元615年,大業十一年。
隋煬帝楊廣自從上次聽到了自己的謚號是煬之後氣得大病了一場,如今聽聞自己竟不是最高壽的,心下越發急了,一急之下竟是噗地突出一口鮮血來。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也有點慌了,她如今七十三歲,距離八十九歲只剩了十六年。
也就是說她的時間不足十六年了。
她早知自己年歲已高,可如今真直面這問題心中只有不甘,還得想想法子。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趙禎還算年輕,但聽到這樣的話仍舊不悅。
看來還得多加註重太醫局之事宜。
眾大臣們見官家面無表情不說話都不敢有什麽動作,默默地看著巨幕。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皺眉。
太醫讓他多加休息切莫操勞過度,他從不放在心上。
最近確實感覺身子疲乏了許多。
可作為一國之君,怎能松懈?
三月還不知道自己的話讓多少人憂心忡忡,她還在說著烏臺詩案。
【改革變法可以說是宋神宗一生當中最在意的事情之一,所以當禦史們以蘇軾在《湖州謝上表》中藐視新法為由請他治罪的時候,他還是讓人把蘇軾抓了起來。】
【要說蘇軾倒黴吧,他也算運氣好。有野史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曾經立誓言於石碑,不殺士大夫。雖然是野史,但是蘇軾確實留住了小命,如果他生活在明清時期,那就是活不過三集的劇本。】
元符二年,儋州。
三集的劇本?
怎麽又扯上劇本了?
蘇軾自己都不懂了。
想了一會兒沒想明白,但是蘇軾卻覺得此女有句話說得對,他確實是運氣好。
按女子的意思,自己若在那乾隆朝,大概是活不到今日。
此政著實可怖。
乾隆年間的乾隆莫名其妙地打了個噴嚏。
【當時很多變革派是想讓蘇軾死的,所以彈劾的罪名很重,但是因為守舊派的大臣們幫蘇軾求情,甚至連再次罷相的新法支持者王安石都為蘇軾說話。】
眾人都不解。
王安石這是態度不堅定嗎?
被罷相所以不管不顧了?
王安石點了點頭。
覺得未來的自己這做法沒有錯。
蘇軾與他不過政見不合,不應該趕盡殺絕,更何況他罪不至死。
王安石對未來的自己還是挺滿意的,只是他也想知道自己兩度罷相到底因為什麽。
他能不能改變這樣的局面呢?
變法對於大宋而言太過重要了!
勢在必行!
【反正最後蘇軾保住了一條命,他被貶到黃州做一個團練副使。團練副使沒什麽實權,蘇軾為國效力的理想之路就更難走了。】
【然而,團練副使才只是開始,蘇軾的未來遠比他的前半生坎坷。】
元符二年,儋州。
蘇軾勾唇笑了笑。
看似坎坷,可他覺得自己這一生能走那麽多的地方,看那麽多的風景,品嘗那麽多的美食。
還能得後世如此高的評價。
不枉此生!
只可惜……
罷了。
足矣!
謝謝大家的支持。
麽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蘇軾“以詩為詞”,最典型的兩個做法就是寫題序和用典故。】
【我們知道很多詞都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比如一說“浣溪沙”,就蘇軾一個人來說就許多首,更別提你也有我也有大家都有,於是為了區分,常用詞中的第一句作為標題,比如《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當然自己定題就能交代得更加清楚,我們提到的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我們一下子就知道了這首詞的內容大抵跟在密州打獵有關。再比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讓我們知道這首詞就是圍繞著元宵節寫的。】
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剛剛被罷官,正是愁悶之際。
近來唯一的樂事就是這突然出現的巨幕。
他看到之前女子說又是文人又是政治家的一些人時就在想女子會不會說又是文人又是將領的人。
雖然他覺得自己的文才不如將才,但也勉勉強強。
沒想到女子就還真提到了自己。
可當他豎起耳朵準備聽女子接下來延伸的話時,女子卻完全沒有解釋自己的那首詞。
【但是那時候的詞大多沒有序言。】
【反觀很多詩都有序言,比如說陳子昂的一首詩《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這首詩序的有名程度大大地超過了詩的本身。】
【他那首詩其實是在看了東方虬的《詠孤桐篇》之後送給東方虬的作品,也就是說詩的正文是禮物,而序就是送這個禮物的前因後果。】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心中生了悔意。
她一開始就不該把陳子昂貶那麽遠去。
他雖然是說話不招人聽,但是確實是個有才之人。
觀這巨幕,女子似乎也很讚賞陳子昂,說不定是他之後還做了什麽驚為天人的壯舉。
聽這女子的意思,她欣賞的都是那些忠志之士,只要陳子昂於唐無害,自己就多忍讓他些。
思及此,武則天不覺冷笑一聲。
還有她忍讓旁人的那一天。
陳子昂最好是有點作用!
【蘇軾在創作詞的時候開始大量寫題序,比如他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序中提到了丙辰年的中秋,他喝酒喝了個通宵,醉得不行寫了這首詞,另外有點想弟弟蘇轍。】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晏殊聽了這些微微嘆息。
他就知道,這不還是傷春悲秋之詞嗎?
念及兄弟與思婦之詩有何不同?
但他轉念想起先前的預告,又隱隱覺得有些不對,或許蘇軾與兄弟的分離是有原因的。
晏殊定定坐著,只是看向巨幕的眼神更加專註。
下一刻,女子說著將整首詞都展示在了巨幕上。
晏殊蹭地從椅子上坐起身來。
他開始懷疑自己。
詞……還可以這樣寫嗎?
【題序在很多時候可以補充正文內容,或者表達作者的感情,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大醉在前,想弟弟在後。】
【那他為什麽要大醉,我們就要從他現在的生活處境開始分析了。】
【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也是在密州,屬於是一個外放的狀態,但他內心深處是想要回到朝廷中去為朝廷效力的,另外也想和弟弟蘇轍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了這樣一首詞。】
1099年,北宋元符二年。
雷州。
蘇轍看著巨幕,心中更加擔心二哥了。
遙想當年入朝為官之初,這一晃竟已過了幾十年。
他知道二哥身子一向不好,也不知是否仍舊貪杯歡飲?
思及此,他也等不得了。
裁紙研磨,即刻給自己哥哥寫信。
【用典故,也常出現在蘇軾的詞中,讓他的詞充滿了故事性、畫面感和濃烈的感情。】
【典故的作用正是這樣,比如說新聞上出現了一則失蹤案件,媒體們渲染得十分離奇,引得眾人議論紛紛,想出了各種的可能性,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兩位嫌疑人因為想要謀財將受害者囚禁了起來。】
【這兩個嫌疑人是受害者最親密的人,他們一開始報警上新聞表現得十分著急,現如今東窗事發,許多人都為受害者鳴不平。】
【這裏的東窗事發就是一個典故。】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眾人都不大明白女子說的這個是什麽意思。
什麽新聞,什麽媒體,還有什麽典故,眾人也都沒有看出來。
不過他們倒也大概懂了女子講的這個故事的意思。
大抵是遭受親友背叛的故事吧。
但這東窗事發,他們確實聞所未聞。
【這個東窗事發講的是南宋岳飛的一個故事,秦檜和他的夫人王氏在東窗下密謀陷害民族英雄岳飛,把岳飛給害死了。後來秦檜也死了,王氏請道士超度,道士就說,“如今東窗事發了,秦檜正在地獄受苦呢。”人們就用這個典故來說明壞事做不得,事情總會水落石出。】
1130年,建炎四年。
南宋朝堂上正因為秦檜歸朝之事吵吵嚷嚷。
為什麽那麽多人都沒能從金營回來,就他一家好好地回來了?
宰相範宗尹一向和秦檜交好,他不斷地為秦檜說話。
“人有禍兮旦福,他回來還為吾等帶回金營情報,此非好事乎?”
然而眾臣卻仍舊懷疑。
就在這時,幕中女子的話卻像是平地炸響一聲雷。
岳飛最近屢戰告捷,確乃民族英雄是也。
可怎會……
範宗尹一臉茫然地看著巨幕。
“怎……怎會如此?”秦檜是那樣的人嗎?
然而女子卻似乎沒有詳說的意思。
【只要一想起岳飛的故事,就已經很讓人生氣了,岳飛戎馬一生,精忠報國,在抗金時,勇往直前,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卻落得這麽個下場。】
【我們在這裏用上這個典故,他不僅能表明真相被揭示,還能表達眾人知道真相後的氣憤之情。】
【再來看看咱們的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
女子將整首詞放在巨幕之上,又引起了許多文人尤其是詞作家們的震驚。
晏殊還是不敢相信詞可以這樣寫。
總覺得哪裏有些怪。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詞中遣詞造句皆上品也。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和趙明誠又在研究古籍。
看到巨幕上的詞作,她輕輕蹙了蹙眉,說道:“以詩為詞、不協音律,詩不若詩,詞不若詞,有何耀乎?”
趙明誠不置可否。
【上闕用了孫權射虎的典故,表現自己的英勇神武,而下闕用了馮唐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現自己想要得到重用的志向。】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正在安排防禦事項已經很長時間沒去田獵的孫權大為詫異。
他喜歡田獵的事竟也被寫進史書了嗎?
甚至還被如此俊傑用作典故?
善哉!
【他自己形容自己得這首詞的時候就是說的“無柳七郎之風”,“自是一家”,他這個時候的詞風就已經有別於當初溫庭筠、柳永以來形成的傳統詞風了。】
【但是豪放派與婉約派可以算是一個對照組,所以在當時乃至其後是有很多人批判蘇軾這種做法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李清照,她說蘇軾寫的不就是長短不一的詩嗎?且不論他們之間錯綜覆雜的私人恩怨,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咱們的李清照李懟懟說得也有點道理,但是我們完全不能否認蘇軾詞的重要地位和他對於詞的重大貢獻。】
1099年,元符二年,儋州。
蘇軾一怔,私人恩怨?
李清照,他是老糊塗了?
他怎麽不記得有這麽一個人了?
皺著眉頭想了好一會兒,蘇軾腦中一亮,方才想起文叔之女似乎名為李清照,可自己與文叔尚且相安無事與那小女有何恩怨?
可這巨幕的每一句話似乎都不似胡言。
怪哉!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此女何意?”李清照詫異?
這是在說自己因私人恩怨詆毀蘇軾?
趙明誠抿唇,沒做評價,問:“懟懟何意?”
兩人一頭霧水。
遂又將此二字記錄於一旁,於先時新聞、媒體等詞列於一處。
【到了1077年,熙寧七年,蘇軾又調任徐州做知州。】
【他在徐州待了兩年,相關記載不多,上了抗洪一線,治理洪水修築護岸,並沒有因為得不到重用而懈怠。】
【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又去了湖州做知州,他去了就得給皇上寫信感謝皇上,然後他就寫了一篇《湖州謝上表》,從他到杭州開始他已經當了八年的地方官,而且這是第三次調動,對於有著雄心壯志的蘇軾來說他肯定是不高興的,於是他就在感謝信裏面大發牢騷。】
【說什麽我沒有才能,所以只能在這些小地方做點事情,而且自己為人迂腐,幹不了什麽大事,這湖州挺好。】
女子又將《湖州謝上表》放到巨幕上。
眾人看了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此子果然狂傲,竟然這樣跟天子說話。
【本來呢,我們都知道宋神宗是蘇軾的迷弟,他是很認可蘇軾的才能的,甚至曾經說過“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這樣的話。這句話出自宋代學者陳巖肖的《庚溪詩話》,有人說李白和蘇軾的才情差不多,宋神宗就說李白有蘇軾的才能,但卻沒有蘇軾的學問。】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還在睢陽郡。
近日來,他的向道之心愈發強烈,他覺得或許參悟道義才是自己的歸宿。
聽聞齊州紫極宮的高天師道行深厚,寫著去拜訪一番。
他看著巨幕,也覺此蘇軾者才情出眾,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只是君生餘已逝,不然還可結實一二。
【清代王士禎曾經評價,漢魏以來,兩千餘年間,能夠被稱作仙才的人就三個,曹植、李白和蘇軾。可想而知三人是何等才華。】
【然而宋神宗這樣誇讚當然也有誇自己的意思,我大宋那肯定比大唐好啊,我手底下的人肯定比唐玄宗李隆基手底下的人好啊,我肯定比李隆基好啊。】
李隆基:“……”
“這巨幕如何能除?”
簡直豈有此理!
“這這這……”
“三郎息怒。”楊玉環給李隆基餵了一塊點心,說道,“此定乃無稽之談,三郎自是最強的,何苦氣壞了身子,不若讓玉奴為三郎獻舞一曲。”
只見她那媚態,人未靠近,李隆基已是骨頭都酥了半邊。
可他心中還是憋著氣,那些廢物也是,這許久也找不到破解之法,當真沒用!
然楊玉環舞步起,李隆基哪裏還有心思去操心巨幕?
千好萬好就只他的玉奴最好。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氣個半死!
此子簡直囂張!
大宋是嗎?
她就讓這大宋永遠不會出現在這世間。
李隆基……
武則天想起被自己貶為臨淄王的這個孫子陷入了沈思。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已經將自己關在屋中許久了。
他的心中已經慢慢明朗。
不管日後是何位置,自己都要像這蘇軾一般做好當下的事情。
而且這蘇軾怎麽也同自己不知分寸去得罪天子呢?
思及此,曹植心中一陣心酸,若總把心跡藏匿,那自己還是自己嗎?
不過聽到自己和蘇軾還有詩仙李白一起被稱作仙才,他還是十分欣喜的。
【然而雖然宋神宗很欣賞蘇軾,但蘇軾明知道他致力於改革非要跟他作對,他也沒辦法啊。】
【於是在群臣就《湖州謝上表》對蘇軾一陣猛噴之後,宋神宗還是派人將蘇軾抓了起來。】
【而後蘇軾就被關在禦史臺,因為禦史臺外面很多烏鴉,所以又被稱之為烏臺,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想起那段時間,深吸一口氣,當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但他已然渾濁的眼中卻沒有什麽波動。
若是從來一次,他依舊會做同樣的選擇。
或許會用更好的方式。
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烏臺詩案是北宋的一場文字獄。文字獄是什麽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就是在受害者寫的東西裏面挑挑揀揀,以此再編造一些亂七八糟的罪行。】
【說起文字獄咱們自然而然就能想起明清時期,隨著統治者加強中丨央丨集丨權,文字獄也成了加強他們統治的一個手段。】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沈默地看著巨幕,心裏卻有些不滿。
女子鮮少提及大明,如今一提便是說他大明的不是。
這種事情本就是自古有之,為了江山穩固,自是有用,如今竟叫她這樣光明正大地說出來,實叫人不快。
但一想起女子說的那些有用的東西,又因完全參悟不透這女子從何而來,要做何事,他也只能暫且先聽著。
清,乾隆年間。
“氣煞我也!”
乾隆快要被此女給氣死了。
此女莫不是那些反清覆明的餘孽弄出來的?
但隨即他又扶了扶額覺得自己是被氣糊塗了。
她說明清,那就是說明、清都是一樣的,那些餘孽當不會如此蠢笨。
這些事情是可以隨便說出來的嗎?
【在清朝文字獄案件的數量達到了巔峰。整個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文字獄的施行的次數高達一百多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年就會有一次文字獄,這個數字不管放到哪個朝代那都是相當炸裂的。】
乾隆拿著手邊的鎮紙狠狠往巨幕上一摔,結果巨幕紋絲不動,反倒是那上好的白玉鎮紙透過巨幕摔到地上瞬間粉身碎骨,嚇得一旁的太監們紛紛下跪求饒。
“皇上息怒……”
這叫他如何息怒?
兩百多年,簡直妖言惑眾!
乾隆怒從心頭起,這些漢人就是詭計多端,此女也不知是誰派來的,如此詆毀他大清,當真是活膩了!
“傳旨下去,誰能將這巨幕拆了,加官進爵,賞賜黃金萬兩!”
【然而還不止於此,大概是因為乾隆皇帝是中國古代最長壽的皇帝,所以乾隆朝的文字獄案件也最多,他活了八十九歲,在位六十年,就這六十年時間裏,文字獄案件就有一百多件。】
乾隆一頓,楞住了。
最長壽的皇帝,聽起來好像還行。
但是後面說的什麽話?
他捂著自己的胸口,險些說不出話來。
若是那些漢人能夠老實些,不要總想著反清,他何故做到如此?
不止是他,各朝各代的皇帝們都慌了。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第一位稱皇帝的秦始皇嬴政這時才剛剛下令讓徐福等人入海尋找仙藥,誰知就看到了此巨幕。
八十九?
他竟活不到八十九歲嗎?
難道是自己得道成仙不被外人所知?
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如今四十三歲的劉徹手中的筆頓了頓,八十九確實高壽。
既然這什麽乾隆皇帝可以,他為何不行?
於是他放下墨筆又拿了朱筆在竹簡之上寫下“捌玖”二字。
212年,建安十七年。
這事情正好也是曹操和曹丕如今在意的問題。
別人可能沒有在意,但是他們卻是記下了自己所活年歲不長了。
曹操早讓人去找神醫了,可是如今卻毫無消息,他實在有點擔心。
八十九歲,他都未曾想過。
沒人不渴望長命百歲,但他們誰又能奢望呢?
曹丕私底下也在請大夫看自己的身子,如今卻還是沒有找到延年益壽的法子。
公元615年,大業十一年。
隋煬帝楊廣自從上次聽到了自己的謚號是煬之後氣得大病了一場,如今聽聞自己竟不是最高壽的,心下越發急了,一急之下竟是噗地突出一口鮮血來。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也有點慌了,她如今七十三歲,距離八十九歲只剩了十六年。
也就是說她的時間不足十六年了。
她早知自己年歲已高,可如今真直面這問題心中只有不甘,還得想想法子。
公元1042年,慶歷二年。
趙禎還算年輕,但聽到這樣的話仍舊不悅。
看來還得多加註重太醫局之事宜。
眾大臣們見官家面無表情不說話都不敢有什麽動作,默默地看著巨幕。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皺眉。
太醫讓他多加休息切莫操勞過度,他從不放在心上。
最近確實感覺身子疲乏了許多。
可作為一國之君,怎能松懈?
三月還不知道自己的話讓多少人憂心忡忡,她還在說著烏臺詩案。
【改革變法可以說是宋神宗一生當中最在意的事情之一,所以當禦史們以蘇軾在《湖州謝上表》中藐視新法為由請他治罪的時候,他還是讓人把蘇軾抓了起來。】
【要說蘇軾倒黴吧,他也算運氣好。有野史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曾經立誓言於石碑,不殺士大夫。雖然是野史,但是蘇軾確實留住了小命,如果他生活在明清時期,那就是活不過三集的劇本。】
元符二年,儋州。
三集的劇本?
怎麽又扯上劇本了?
蘇軾自己都不懂了。
想了一會兒沒想明白,但是蘇軾卻覺得此女有句話說得對,他確實是運氣好。
按女子的意思,自己若在那乾隆朝,大概是活不到今日。
此政著實可怖。
乾隆年間的乾隆莫名其妙地打了個噴嚏。
【當時很多變革派是想讓蘇軾死的,所以彈劾的罪名很重,但是因為守舊派的大臣們幫蘇軾求情,甚至連再次罷相的新法支持者王安石都為蘇軾說話。】
眾人都不解。
王安石這是態度不堅定嗎?
被罷相所以不管不顧了?
王安石點了點頭。
覺得未來的自己這做法沒有錯。
蘇軾與他不過政見不合,不應該趕盡殺絕,更何況他罪不至死。
王安石對未來的自己還是挺滿意的,只是他也想知道自己兩度罷相到底因為什麽。
他能不能改變這樣的局面呢?
變法對於大宋而言太過重要了!
勢在必行!
【反正最後蘇軾保住了一條命,他被貶到黃州做一個團練副使。團練副使沒什麽實權,蘇軾為國效力的理想之路就更難走了。】
【然而,團練副使才只是開始,蘇軾的未來遠比他的前半生坎坷。】
元符二年,儋州。
蘇軾勾唇笑了笑。
看似坎坷,可他覺得自己這一生能走那麽多的地方,看那麽多的風景,品嘗那麽多的美食。
還能得後世如此高的評價。
不枉此生!
只可惜……
罷了。
足矣!
謝謝大家的支持。
麽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