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
關燈
小
中
大
《天問》
【有疑而問,心存困惑,所以才會不停地追問。】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屈原的另一部作品,《天問》。天問,實則是問天,這裏的天非指具體意義上的天,而是囊括了宇宙萬物的一個意象。】
【我們想要透徹地分析這部作品,最好是結合詩人屈原的生平經歷。其實在分析每一部文學作品時都不應該脫離其背景去談,當然了,不是說“文學本體論”①之類的觀點不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裏只是三月個人的觀點。】
【本詩一共提到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結構非常清晰,全詩上下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部分,每個部分又可以劃分為許多個小節。】
【首先從開頭到“烏焉解羽?”為第一部分,問宇宙天地。後面則是第二部分,問歷史現實。】
【其實《天問》跟《離騷》的思路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一個是從現實到虛幻,一個從“虛幻”,也就是從難以探索的自然到現實社會。我們由此可以猜測作者屈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處於一個迷茫仿徨的狀態之中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吧。】
女子話音剛落,樂聲便響了起來,這次她沒再坐在椅子上,而是站起身來走到了書桌的前面。
如此,女子距離眾人仿佛更近了些。
雖然女子長相可人,穿著打扮也顯得精致貴氣,就是這姿態太過隨意,甚至有點像尋常男子。
這令許多從小受遵守禮教的許多貴族心生嫌棄。
但是此女才華出眾,眾人不得不服,又不知其來歷,故而哪怕心中不喜也不敢說什麽。
【曰:遂古之初,……】
一開始,女子的語氣還比較平緩,可她誦著誦著卻慢慢激動起來,語速變得更快,像是十分氣憤。
“此女為何癲狂?”有人疑惑不解。
“休要胡言,當心禍從口出。”
不管此女是後世仙女還是後世妖女,越是身負權柄之人就更是敬畏她。
有人卻也仿佛懂得三月,試探性地說道:“必是思及屈左徒之郁郁而終也。”
然而楚殿中的眾人看著站在他們面前的屈左徒,並不是很能理解女子的這番激動之情,反倒是那些不解其中意思的鄉野村民聽到女子的朗誦也跟著女子心潮澎湃起來。
他們雖不懂此詩具體含義,可他們明白他們從未見過的屈左徒在為整個楚國而奮鬥,他們也理解屈左徒被奸人所陷的那種痛苦。
他們在心中紛紛祈禱巫神庇佑。
願楚國再沒有奸臣賊子!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待女子話音落下,眾人方才知道她剛才為何定要站立朗誦,如非如此,那定是沒有這個氣勢的。
這首詩裏面真的問了好多好多的問題,有些腦子轉得慢的人甚至完全跟不上思路。
郢都某院內。
一中年男子看了眼自己傻楞楞坐在門檻上的幼子,恨鐵不成鋼地搖了搖頭,“難怪吾兒課業如此不堪,平日裏從未見他提過疑問,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能提出這許多疑問,屈左徒非常人能及也。”
【有點累,容我喝口水。】
樂聲仍在繼續,巨幕中先時還激昂的樂聲現在已經慢慢地緩了下去。
觀看巨幕的眾人也都靜下心來,開始回味剛才的那首詩。
就連屈原也是怔怔,這些疑問確實是自己閑來無事時所考慮過的沒有錯,可用這女子的語氣念出來,他竟也仿佛變成了那個看到過楚國衰敗的自己,心裏跟著惆悵起來。
然而就在眾人還沒緩過來時,卻見女子拿了水杯竟是直接靠坐在了書桌之上。
“這……這成何體統啊!”
一向最是信奉儒家的齊國人首先看不下去了。
齊宣王田辟強看著巨幕眉頭也是越鎖越緊,這樣一個不守禮節的女子所說的話當真能信嗎?
可聽她言語間也不是不知禮,她為何如此這般?
“子曰,‘居處恭!’,此女可當真是,唉……”底下大臣也都紛紛發出譴責之語。
可這巨幕中的女子不知是聽不到他們說話還是不願聽,根本不搭理他們。
無奈,他們總不能蒙了眼睛不去看或堵了耳朵不去聽,故而只能一邊嫌棄一邊又盯著巨幕,生怕錯過什麽緊要的有利於自己的話。
而在公元212年,建安年間的鄴城,有人卻持完全不同的觀點。
曹操假子何晏身著一聲白衣寬袍,快走於院中樹影之間,忽逢巨幕,駐足而觀之。
這時,見到巨幕中的女子隨意靠坐於桌,一派自由灑脫之相。
何晏笑道:“甚好,此女可引為知己也。”
看了片刻,何晏身上愈發燥熱,他以袖扇之,問身旁人道:“瞧那女子,肌膚白皙,可是五石散之效?”
下人連忙附和,“當是如此,否則如何能有這般好?”
何晏不置可否,滿意地提步繼續奔走散熱不提。
【想來大家也發現了,三月在朗讀這首詩的時候是有情緒變化的,從一開始的平靜到後來的爆發,其實這是我自己給自己加的戲,單從本首詩來看是沒有這樣的情緒變化的。】
【可我認為這首詩最後歸根到底它還是一首政治抒情詩,雖然這麽多問題都是屈原心中所疑沒錯,但是他最後的落腳點應該還是在自己的愛國忠君情感上的。】
【我說個不太貼切的形容,個人感覺他此中所表達的感情有點類似於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在《感天動地竇娥冤》裏面的“天耶,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屈原跟竇娥一樣,並不是在怪天,他們是在怪這難平的世道!】
公元1288年,元二十五年。
蘇州某勾欄內,還未來得及除去臉上戲妝的幾人憤憤不平。
這幾年朝廷不斷增加稅收,讓他們這些行商之人苦不堪言。
“漢卿,此女當真吾等知己也!”
這世道如此,他們當如何是好啊?
這問題不止是他們的疑惑,也是千千萬萬元朝百姓們的疑惑,他們當拿這世道如何?
而關漢卿也不過是一個底層醫者,一個窮寫戲曲的,縱使被後世銘記,他也終究改變不了這吃人的世道。
他痛心道:“確乃吾之知己!”
願這知己能說些利國利民之法吧!
【以三月自己的看法就是,屈原此詩看似追問,實則控訴。】
女子說到此處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巨幕上給出了一段《天問》中的詩句。
【從第一句到“角宿未旦,曜靈安藏?”這裏是問天。宇宙、天地、日月,這一小段都是關於宇宙天體方面的問題。世界是從哪裏來的,天地是如何形成的,日月又為何那樣運行?】
女子說著巨幕中出現一個通透的球體。
【從戰國時期開始,人們就認為咱們的宇宙像一個雞蛋,這外面這一層也就是天,是蛋殼。】
女子指著那個圓球,比劃了一下。
而後那球體中突然溢出藍色的液體,中間陸地浮在水面之上。
眾人都十分驚奇,沒想到女子竟能如此輕易地將他們想象中的天地給展現出來。
【這中間就是地,像雞蛋黃一樣漂浮在水上。】
【日月附著在這外殼之上不停轉動,於是便有了晝夜更替。】
【這就是我們中學時期學到過的“渾天說”。】
【雖說跟咱們現在的觀點有些不同,但那可是兩千多年前啊家人們,那個年代能想到這麽多已經相當厲害了!】
【而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還認為天並非宇宙盡頭,還有其他天地,他的觀點是很接近現代科學的。】
女子說話間,巨幕之上出現一個球,球體上有陸地有海洋,還有人走在其上。
令眾人驚奇的是,那球體下方竟還有人倒立行走。
“這……是何神功?”
“為何能夠倒立行走!”
楚殿上,眾人看著那不停走動的人驚得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真乃神人也!”
“這後世之人真能成仙乎?”
沒有人能明白這是為什麽?
就如同他們也同樣不明白這巨幕是如何從天而降的一樣。
【咱們都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根據劉向編訂的《戰國策》記載,《魏策》中有一個勸諫魏王的小故事,從前有個人他要往楚國去,大家都知道,楚國在南方,但那人卻往北走,朋友勸他說你這樣只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
【後來人們就用南轅北轍來比喻行動與目標完全相反。】
【但是我們現在都知道地球是圓的,這個人只要順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總有一天他能夠到達楚國。】
女子邊說邊用手比劃方向,意思再明確不過。
【然而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想要了解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畢竟地球周長四萬多公裏,古代的馬車車速大約十公裏一個小時,不吃不喝不轉彎不發生任何意外的話,半年時間可以繞地球一圈。】
【但若真有人這麽去做,我敬他是條漢子!】
此話一出,在九州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竟身處於一個球體之上。
這怎麽可能呢?
單憑倒立行走這一點,眾人就不可能相信。
然而,即便不信。
但是還是有些人為這四萬多公裏而蠢蠢欲動。
這是一個多麽難得的機會啊!
若真是如那女子所言呢?
那可是解決了困惑他們多年的一大疑惑!
【走水路就稍稍簡單一點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但凡他朝一個方向別回頭,那就沒麥哲倫環球航行什麽事了。】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剛剛頒布了讓鄭和作為正使,率領明朝水師出使西洋,誰知道就突見巨幕。
看到此處,朱棣也不顧朝令夕改之壞名,立刻更改旨意,讓鄭和一路西行,由東而歸。
鄭和自是接旨,不在話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有疑而問,心存困惑,所以才會不停地追問。】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屈原的另一部作品,《天問》。天問,實則是問天,這裏的天非指具體意義上的天,而是囊括了宇宙萬物的一個意象。】
【我們想要透徹地分析這部作品,最好是結合詩人屈原的生平經歷。其實在分析每一部文學作品時都不應該脫離其背景去談,當然了,不是說“文學本體論”①之類的觀點不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裏只是三月個人的觀點。】
【本詩一共提到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結構非常清晰,全詩上下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部分,每個部分又可以劃分為許多個小節。】
【首先從開頭到“烏焉解羽?”為第一部分,問宇宙天地。後面則是第二部分,問歷史現實。】
【其實《天問》跟《離騷》的思路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一個是從現實到虛幻,一個從“虛幻”,也就是從難以探索的自然到現實社會。我們由此可以猜測作者屈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處於一個迷茫仿徨的狀態之中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吧。】
女子話音剛落,樂聲便響了起來,這次她沒再坐在椅子上,而是站起身來走到了書桌的前面。
如此,女子距離眾人仿佛更近了些。
雖然女子長相可人,穿著打扮也顯得精致貴氣,就是這姿態太過隨意,甚至有點像尋常男子。
這令許多從小受遵守禮教的許多貴族心生嫌棄。
但是此女才華出眾,眾人不得不服,又不知其來歷,故而哪怕心中不喜也不敢說什麽。
【曰:遂古之初,……】
一開始,女子的語氣還比較平緩,可她誦著誦著卻慢慢激動起來,語速變得更快,像是十分氣憤。
“此女為何癲狂?”有人疑惑不解。
“休要胡言,當心禍從口出。”
不管此女是後世仙女還是後世妖女,越是身負權柄之人就更是敬畏她。
有人卻也仿佛懂得三月,試探性地說道:“必是思及屈左徒之郁郁而終也。”
然而楚殿中的眾人看著站在他們面前的屈左徒,並不是很能理解女子的這番激動之情,反倒是那些不解其中意思的鄉野村民聽到女子的朗誦也跟著女子心潮澎湃起來。
他們雖不懂此詩具體含義,可他們明白他們從未見過的屈左徒在為整個楚國而奮鬥,他們也理解屈左徒被奸人所陷的那種痛苦。
他們在心中紛紛祈禱巫神庇佑。
願楚國再沒有奸臣賊子!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待女子話音落下,眾人方才知道她剛才為何定要站立朗誦,如非如此,那定是沒有這個氣勢的。
這首詩裏面真的問了好多好多的問題,有些腦子轉得慢的人甚至完全跟不上思路。
郢都某院內。
一中年男子看了眼自己傻楞楞坐在門檻上的幼子,恨鐵不成鋼地搖了搖頭,“難怪吾兒課業如此不堪,平日裏從未見他提過疑問,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能提出這許多疑問,屈左徒非常人能及也。”
【有點累,容我喝口水。】
樂聲仍在繼續,巨幕中先時還激昂的樂聲現在已經慢慢地緩了下去。
觀看巨幕的眾人也都靜下心來,開始回味剛才的那首詩。
就連屈原也是怔怔,這些疑問確實是自己閑來無事時所考慮過的沒有錯,可用這女子的語氣念出來,他竟也仿佛變成了那個看到過楚國衰敗的自己,心裏跟著惆悵起來。
然而就在眾人還沒緩過來時,卻見女子拿了水杯竟是直接靠坐在了書桌之上。
“這……這成何體統啊!”
一向最是信奉儒家的齊國人首先看不下去了。
齊宣王田辟強看著巨幕眉頭也是越鎖越緊,這樣一個不守禮節的女子所說的話當真能信嗎?
可聽她言語間也不是不知禮,她為何如此這般?
“子曰,‘居處恭!’,此女可當真是,唉……”底下大臣也都紛紛發出譴責之語。
可這巨幕中的女子不知是聽不到他們說話還是不願聽,根本不搭理他們。
無奈,他們總不能蒙了眼睛不去看或堵了耳朵不去聽,故而只能一邊嫌棄一邊又盯著巨幕,生怕錯過什麽緊要的有利於自己的話。
而在公元212年,建安年間的鄴城,有人卻持完全不同的觀點。
曹操假子何晏身著一聲白衣寬袍,快走於院中樹影之間,忽逢巨幕,駐足而觀之。
這時,見到巨幕中的女子隨意靠坐於桌,一派自由灑脫之相。
何晏笑道:“甚好,此女可引為知己也。”
看了片刻,何晏身上愈發燥熱,他以袖扇之,問身旁人道:“瞧那女子,肌膚白皙,可是五石散之效?”
下人連忙附和,“當是如此,否則如何能有這般好?”
何晏不置可否,滿意地提步繼續奔走散熱不提。
【想來大家也發現了,三月在朗讀這首詩的時候是有情緒變化的,從一開始的平靜到後來的爆發,其實這是我自己給自己加的戲,單從本首詩來看是沒有這樣的情緒變化的。】
【可我認為這首詩最後歸根到底它還是一首政治抒情詩,雖然這麽多問題都是屈原心中所疑沒錯,但是他最後的落腳點應該還是在自己的愛國忠君情感上的。】
【我說個不太貼切的形容,個人感覺他此中所表達的感情有點類似於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在《感天動地竇娥冤》裏面的“天耶,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屈原跟竇娥一樣,並不是在怪天,他們是在怪這難平的世道!】
公元1288年,元二十五年。
蘇州某勾欄內,還未來得及除去臉上戲妝的幾人憤憤不平。
這幾年朝廷不斷增加稅收,讓他們這些行商之人苦不堪言。
“漢卿,此女當真吾等知己也!”
這世道如此,他們當如何是好啊?
這問題不止是他們的疑惑,也是千千萬萬元朝百姓們的疑惑,他們當拿這世道如何?
而關漢卿也不過是一個底層醫者,一個窮寫戲曲的,縱使被後世銘記,他也終究改變不了這吃人的世道。
他痛心道:“確乃吾之知己!”
願這知己能說些利國利民之法吧!
【以三月自己的看法就是,屈原此詩看似追問,實則控訴。】
女子說到此處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巨幕上給出了一段《天問》中的詩句。
【從第一句到“角宿未旦,曜靈安藏?”這裏是問天。宇宙、天地、日月,這一小段都是關於宇宙天體方面的問題。世界是從哪裏來的,天地是如何形成的,日月又為何那樣運行?】
女子說著巨幕中出現一個通透的球體。
【從戰國時期開始,人們就認為咱們的宇宙像一個雞蛋,這外面這一層也就是天,是蛋殼。】
女子指著那個圓球,比劃了一下。
而後那球體中突然溢出藍色的液體,中間陸地浮在水面之上。
眾人都十分驚奇,沒想到女子竟能如此輕易地將他們想象中的天地給展現出來。
【這中間就是地,像雞蛋黃一樣漂浮在水上。】
【日月附著在這外殼之上不停轉動,於是便有了晝夜更替。】
【這就是我們中學時期學到過的“渾天說”。】
【雖說跟咱們現在的觀點有些不同,但那可是兩千多年前啊家人們,那個年代能想到這麽多已經相當厲害了!】
【而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還認為天並非宇宙盡頭,還有其他天地,他的觀點是很接近現代科學的。】
女子說話間,巨幕之上出現一個球,球體上有陸地有海洋,還有人走在其上。
令眾人驚奇的是,那球體下方竟還有人倒立行走。
“這……是何神功?”
“為何能夠倒立行走!”
楚殿上,眾人看著那不停走動的人驚得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真乃神人也!”
“這後世之人真能成仙乎?”
沒有人能明白這是為什麽?
就如同他們也同樣不明白這巨幕是如何從天而降的一樣。
【咱們都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根據劉向編訂的《戰國策》記載,《魏策》中有一個勸諫魏王的小故事,從前有個人他要往楚國去,大家都知道,楚國在南方,但那人卻往北走,朋友勸他說你這樣只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
【後來人們就用南轅北轍來比喻行動與目標完全相反。】
【但是我們現在都知道地球是圓的,這個人只要順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總有一天他能夠到達楚國。】
女子邊說邊用手比劃方向,意思再明確不過。
【然而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想要了解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畢竟地球周長四萬多公裏,古代的馬車車速大約十公裏一個小時,不吃不喝不轉彎不發生任何意外的話,半年時間可以繞地球一圈。】
【但若真有人這麽去做,我敬他是條漢子!】
此話一出,在九州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竟身處於一個球體之上。
這怎麽可能呢?
單憑倒立行走這一點,眾人就不可能相信。
然而,即便不信。
但是還是有些人為這四萬多公裏而蠢蠢欲動。
這是一個多麽難得的機會啊!
若真是如那女子所言呢?
那可是解決了困惑他們多年的一大疑惑!
【走水路就稍稍簡單一點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但凡他朝一個方向別回頭,那就沒麥哲倫環球航行什麽事了。】
1405年,永樂三年。
朱棣剛剛頒布了讓鄭和作為正使,率領明朝水師出使西洋,誰知道就突見巨幕。
看到此處,朱棣也不顧朝令夕改之壞名,立刻更改旨意,讓鄭和一路西行,由東而歸。
鄭和自是接旨,不在話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