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51 章節

關燈
,蹦蹦跳跳,發出哐啷啷的噪音。宿舍區一帶天天塵土飛揚。很多人從食堂打飯回來,到寢室打開一看,飯菜上都蒙了一層灰,從此打飯的人數劇烈減少。食堂收盤子洗盤子的任務陡然加重,不得不增加勤工儉學的學生。

三年時間裏面,學校先後修建了從19到22共四棟新生宿舍樓、新體育場、體育館、四號綜合教學樓、第五食堂、新學術交流中心、新圖書館、五號綜合教學樓、後勤集團等十幾棟建築物。估計很多人從小學時代到中學時代,虛構那種歌頌家鄉變化的作文,都會不厭其煩地使用一個成語叫“日新月異”。我以前對於這個詞的理解就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如果非要從字面上理解,世上除了時間之外,怎麽還能找到第二樣每分每秒都在變化的東西?天氣這玩意兒已經夠變幻莫測了吧,但是要說“日新月異”那還差得遠呢,沒看見很多時候一連好幾天都晴空萬裏或者陰雨綿綿或者大雪紛飛嗎。但是大學裏面瘋狂的基礎建設讓我對它有了全新的認識,三年時間硬是從一片荒地上拔起來十幾棟高樓,這期間何曾有一天停下過挖土填坑堆石砌磚的步伐。往往前幾天還是一塊被簡陋圍墻圍起來的工地,裏面吊塔高聳鐵棚星布,戴著安全帽滿身泥灰的工人進進出出,乒乒乓乓的聲音不絕於耳。等到有一天敲敲打打的聲響突然停止,圍墻、鐵棚以及建築外面綠色的防護網全部消失無蹤,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一棟嶄新的大樓猶如從地下長出來的一樣器宇軒昂地矗立在所有學生面前。

新樓崛起的速度雖然令人驚訝,但是還不夠恐怖。很多事物的變化如果放在一段期間裏面看,始終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過程再快也無法給人“突變”的震撼。但是,如果把同樣的變化放在兩個時間點比較,就可能給人造成“一日千裏”甚至“滄海桑田”的感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說很多人天天照鏡子都發現不了自己的變化,偶然某一天翻到兩年前的照片才驚覺原來自己胖了許多、瘦了許多、或者衰老了許多、頹廢了許多。再如,從十樓到一樓,如果你是乘電梯,根本不會覺得十樓有多高,仿佛跟平時跨個臺階那麽簡單。但是如果你是直接跳下來的,我敢打賭你一定能刻骨銘心地感覺得那個高度的可怕,因為有時候一旦忽略過程,點與點之間的差異就成了生與死的區別。我把現在的校園直接和剛入校的時候作了一個比較,才發現大學擴張的恐怖。短短三年時間學校的建築數量和面積幾乎翻了一番,也就是說如果拋開什麽辦學歷史和文化沈澱等等方面,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幾乎又創建了一所大學。僅僅從硬件方面說,後來新建的十幾棟大樓,從食宿到上課,從自習到研究,從運動到休閑,所有的功能一應俱全,倘若把它們全部集中放在一片新的區域,然後四周修起圍墻,設置幾個校門,配置幾個保安,儼然就是一所嶄新的大學。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宿舍、食堂、教室、圖書館、運動場地的容量翻了一番,那麽我們每個人所享有的生活學習空間應該越來越大,但是事實恰恰相反,吃飯、上課、自習、打球的擁擠程度較之從前不見絲毫緩解。好像現在的大學生可以像單細胞動物自我繁殖一樣,數量成級數增加,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少大學生。每年夏天一批大四的學生如潮水般悄然退去,同年秋天一大批新生如潮水般湧進來。潮起潮落間,錄取分數線越降越低,學生潮一浪高過一浪,在本來擁擠不堪的校園裏肆意泛濫。

在不遺餘力趕造新樓的同時,學校還陸續把所有年代稍久的舊樓修葺一新。對於此舉,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興致勃勃表示支持,說修整之後內部變得幹凈明亮外部變得清新美觀,有的則不以為然。我對此事頗有微辭。每一棟樓見證的是一個時代,訴說的是一段往事,承載的是一代人的記憶。它暗灰斑駁的墻體令人禁不住感嘆歲月的滄桑,窗戶下面的一道道雨痕仿佛在對人講述這些年的風霜雪雨雲卷雲舒,青黃相疊的苔蘚躲在墻角,靜靜地看著日升日落春去秋來。而經過一番精心打扮之後呢,它改變了原來的色彩,它淡忘了所有的回憶,它變得與其他的教學樓一般無二,從此再也找不回真正的自己。它就像一個臉上被打滿了粉塗滿了胭脂的老人,樣子是那麽的可笑那麽的可悲。透過它光鮮的外表我看見它悲苦的內心,每當我從它旁邊走過仿佛聽見它低聲的哭泣。

有一段時間我暗暗慶幸,幸好北京的領導們沒有看見舊東西就想翻新的癖好,否則,當我們有一天滿懷豪情、千裏迢迢去爬長城的時候,發現長城內外貼滿了金光燦燦的瓷磚。那將是怎樣一副目瞪口呆欲哭無淚的景象。

在大規模發展校園的背景下,兩條主幹道也全部挖掉重修,延長拓寬。據傳新路所用瀝青是從國外進口而來,完工之後,果然今非昔比,兩條路就跟兩匹黑緞子一樣平滑油亮。三五成群的學生腳步輕盈地走在上面,嘖嘖稱嘆。我想到中國大學裏面的路居然用進口的瀝青來修,覺得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別扭。中國人修路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來不會畢其功於一役,總是不厭其煩地修了挖挖了再修,往往一條路要經過幾次浩劫才能塵埃落定,得享幾年安寧。我們宿舍到食堂那條路命運最是坎坷,分別在埋電話線、閉路線和網線的時候被挖三次,因此那條路的名稱也被我們改了三次,第一次挖後斷成兩截,我們稱之“雙截棍”,第二次被挖,我們改成“三節棍”,第三次被挖的時候,我們為了一勞永逸索性叫它“九節鞭”。

火辣校園(中)

學校的眾多建築當中有些可以拿出來聊一聊。作為一個沒有崇高理想沒有政治抱負的學生,我的校園生活相當簡單,基本是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除此之外,常去的地方僅只兩處,超市和籃球場,也就是說,我在大學的幾年幹過的事加起來只有四件:吃飯、睡覺、上課、打球。行政樓,學院辦公室等等身具管理職能的地方,我幾乎沒有涉足。除非是發生補辦學生證、網上無法選課或者路過時尿急進去借廁所等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重大事件,否則你就是找幾個穿旗袍的女學生泡好西湖龍井請我進去喝,我還要先看看那幾個女生長相如何再決定去不去呢。我不像趙顯貴之類的先進分子,每天在行政樓裏抹桌子擦椅子,端茶倒水,傳話跑腿,不怕臟不怕累,因為我根本不需要加綜測,不需要評選優秀學生幹部,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換取未來的工作機會,最重要的是,我不需要讓輔導員來評定我的道德水平。在一個虛偽大行其道、誠信幾成傳說的年代,我的道德讓別人評定,那麽誰又能證明他的道德?

新體育場地方開闊,紅綠相間,非常漂亮。紅色的塑膠跑道畫著白線,操場上鋪著綠盈盈的假草,東面是一排淺黃色器材室,對面是藍黃黑綠紅五色相間的弧形階梯狀看臺,遠遠看過去就跟油彩畫一樣。相比之下,教學樓後邊的老風雨大操場不值一提。跑道是用碎碳渣鋪的,黑不溜秋起伏不平,圍著跑半圈鞋上粘的炭灰都夠燒一壺熱水了。足球場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這裏一坑那裏一土疙瘩,遇上二級風都能刮起沙塵暴,讓你盡情領略西域大漠的風光。正因為新體育場身嬌肉貴,地位不凡,所以學校對它保護周密,平時根本不允許學生進去運動,只作供人參觀之用。每年只有在舉行校運會的那三天才會開放作為比賽場地,但是那時往往只有參賽的學生在跑道上或者沙坑邊殊死比拼,其他人對於這一年一度的體育盛會根本不屑一顧。很多人利用校運會的三天假期睡覺、看碟、打游戲、出外旅游,甚至跑到別的城市去跟女朋友幽會。

大學的校運會說來非常可笑,有選手有裁判有各種工作人員,就是沒有觀眾。比賽過程當中也就算了,雖然賽場上人影攢動,看臺上空空如也,場面確實尷尬,但是場上畢竟沒有什麽重要人物,再尷尬也無所謂,權當選手裁判們自娛自樂幾天。如果是開幕式可就大不一樣了,開幕式的時候有一眾領導亮相講話,宣揚舉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