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枕邊豺狼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4章 枕邊豺狼
陳縑娘確非王家婦,因為論理,王助該是陳家婿才是。
陳氏雖非大族,早年間靠著一手家傳的織錦手藝,也算殷富。
只是數代以來男丁不興,是以織錦秘技只傳女不傳男,門楣全靠家中女郎振興。
女郎長大要出嫁怎麽辦?也好辦,招贅。
陳縑娘的父親就是陳家招的贅婿。
後來其母陳玗應召入洛邑,其父陪同前去,臨行只帶了長女,留下了年歲尚小的縑娘和妹妹由祖親照應。
一家三口最開始還是住在太尉府,不久即入宮做了後妃公主們的專用織娘,再也難得回來。不過她們開在下陳縣城的織作卻因此名揚,那也是陳氏最輝煌的時候。
縑娘和妹妹逐漸長大,兩人都盼著能去繁華的洛邑與父母團聚。
但是她們的阿母並沒有同意,只說讓她二人留在下陳好好侍奉祖親,替父母盡孝跟前、承歡膝下。
及至縑娘到了出嫁年紀,阿母一封信來,家中開始安排給她選婿,縑娘才意識到她是陳氏選定的下一根“棟梁”——她要撐起陳家。
挑來挑去,最後選中的是個靦腆清秀的郎君。
他叫王助,是王家村一個田漢的兒子。
那田漢家中有子六人,又值母親病危、需錢醫治,這才推出樣貌最周正的四子來陳氏應選。
媒者問她:“此子如何?”
縑娘隔簾看了一眼,羞澀地別開了臉。
祖親不甚滿意,她覺得王助此人不夠穩重,可拗不過孫女喜歡,最終還是點了頭。
婚後,小夫妻甚是恩愛,幾如蜜裏調油。
王助事事以妻子為先、處處以妻子為重,對織作的事一不關心二不過問,每日所思所想無非是讓縑娘開懷。
何止是縑娘,陳氏上下,便連守門的仆役和餵馬的小廝,提起這個東床,無不交口誇讚。
縑娘後來常想,一個這樣好的人,為何會突然間變了面目?
又或者,那就是他本來的面目……
宣和之亂,安州也未能幸免。
胡虜攻入城中,燒殺輕掠,放火燒屋。陳氏數輩經營毀於一旦,她們於縣城的大宅也被強占,只能匆匆回到鄉下的老屋避難。
在那場浩劫中,親眷家仆慘死無數,活著的也被流民沖散,祖親不久也撒手西去,只剩下縑娘夫婦和一雙女兒,另外還有兩個家仆。
漫長的東躲西藏就此開始。
縑娘隱隱覺得王助變了,變得沈默寡言、不再愛說笑,也很少抱兩個女兒。
她當時並未多想畢竟經過那樣的磨難,誰還笑得出來呢?
這樣的日子過了足有四五年。
胡虜終於被趕走,動蕩結束,縑娘以為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萬沒想到,暗無天日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王助先是勸她重開織作,這也正是縑娘所願。
可那時他們窮得只能穿破衣爛衫,又哪來東山再起的本錢?
縑娘也不氣餒,她打算一步步來。先輩能夠白手起家,沒道理她不能。
王助卻不信偌大的陳氏沒有留下任何積蓄,任憑縑娘如何解釋都不聽,認定縣城的陳氏大宅下定然埋藏著珍寶。
可那裏早已成了廢墟瓦礫,如今也被新的豪強圈地占去。
王助不甘心,他日思夜想,狀若癲狂,又把目光放到了老屋上——作為陳氏的祖宅,沒準兒下面也有寶藏。
眼看著老屋從內到外被掘地三尺,縑娘頭一回覺得,這個枕邊人竟是如此陌生。
一無所獲的王助氣急敗壞,開始酗酒、游蕩、不歸家。
兩個家仆被他賣了還債,縑娘織布所得也被他拿去揮霍。
有一天,他難得清醒著回來,久違的抱了女兒,久違地沖著她笑。
大抵是失望太多,縑娘已不敢有所希冀,面對這突來的轉變,只有滿心忐忑。
果然,到了夜間,王助就開始套問散花綾的織法。
縑娘的心從那一刻徹底冷了。
她告訴王助,她是陳氏女中最笨拙的一個,她織的錦連尋常繡娘都不如,因此常被祖親訓斥,這個闔家上下有目共睹。
陳太夫人活著時確曾說過二孫女天資平平的話,王助對此也並不懷疑。
不會織,那秘技總該傳下?他不信陳老太婆會把鎮宅絕技帶入棺材。
可無論他怎麽逼問,縑娘的回應只有搖頭。
翌日,縑娘跟著王助進城,見到他與陳家昔日的死對頭碰面,滿腹疑惑這才迎刃而解。
她以為那就是王助的真面目,她又錯了。
寶藏沒有,秘技也無,王助的獠牙真正露出。
他開始毆打縑娘,以縑娘沒給他生個一子半息來羞辱,甚至揚言要賣掉那兩個不跟他姓的女兒。
王助全然忘了,從他入贅陳氏那天起,他也已經改姓了陳。
不,他沒忘。
正因為沒齒難忘,所以他心中對陳氏沒有感激,只有怨恨——盡管當初是他自願入贅,沒有任何人逼迫他。
一個人,能夠為了錢財,“屈尊”入贅、隱忍多年,何其可怕?
當初有多做小伏低,風勢逆轉就有多喪心病狂。
王助將一筆筆的賬全都記在了縑娘頭上。
而沒了靠山和依仗的縑娘,在拳腳相加下漸漸軟弱了、屈服了,於是跟王助回了王家村,一雙女兒也被逼著改回王姓。
王家男丁在戰亂時都被抓了個精光,王老漢也死於病癆,只剩下王婆。
眼看著曾經高高在上的兒婦跪在自己跟前,王婆頗感揚眉吐氣,毫不客氣地使喚起縑娘。
最開始是當奴隸使喚,後來是當牲口使喚。
家裏那麽多張嘴要吃飯,光靠種地怎麽成?縑娘既然會織錦,那就好好織,不許停。
縑娘自此被關進織房,從早織到晚,只給一頓飯。織得少了,不止她要挨打,兩個女兒也要跟著受罪。
靠著對這個兒婦的壓榨,王家人漸漸過上了好日子。
日子雖好轉,王婆卻依舊慳吝,不肯給換個亮堂點的屋室,也不肯給添燈油。
長年累月,縑娘的眼睛便不那麽好使了,織錦的速度大幅下降。
王婆打罵之下也不見成效,看兩個孫女愈發不順眼。
這日,趁著縑娘去集市賣錦,她索性將一雙孫女賣給了下鄉收奴的人儈。
等到縑娘回來,什麽都晚了。
(本章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陳縑娘確非王家婦,因為論理,王助該是陳家婿才是。
陳氏雖非大族,早年間靠著一手家傳的織錦手藝,也算殷富。
只是數代以來男丁不興,是以織錦秘技只傳女不傳男,門楣全靠家中女郎振興。
女郎長大要出嫁怎麽辦?也好辦,招贅。
陳縑娘的父親就是陳家招的贅婿。
後來其母陳玗應召入洛邑,其父陪同前去,臨行只帶了長女,留下了年歲尚小的縑娘和妹妹由祖親照應。
一家三口最開始還是住在太尉府,不久即入宮做了後妃公主們的專用織娘,再也難得回來。不過她們開在下陳縣城的織作卻因此名揚,那也是陳氏最輝煌的時候。
縑娘和妹妹逐漸長大,兩人都盼著能去繁華的洛邑與父母團聚。
但是她們的阿母並沒有同意,只說讓她二人留在下陳好好侍奉祖親,替父母盡孝跟前、承歡膝下。
及至縑娘到了出嫁年紀,阿母一封信來,家中開始安排給她選婿,縑娘才意識到她是陳氏選定的下一根“棟梁”——她要撐起陳家。
挑來挑去,最後選中的是個靦腆清秀的郎君。
他叫王助,是王家村一個田漢的兒子。
那田漢家中有子六人,又值母親病危、需錢醫治,這才推出樣貌最周正的四子來陳氏應選。
媒者問她:“此子如何?”
縑娘隔簾看了一眼,羞澀地別開了臉。
祖親不甚滿意,她覺得王助此人不夠穩重,可拗不過孫女喜歡,最終還是點了頭。
婚後,小夫妻甚是恩愛,幾如蜜裏調油。
王助事事以妻子為先、處處以妻子為重,對織作的事一不關心二不過問,每日所思所想無非是讓縑娘開懷。
何止是縑娘,陳氏上下,便連守門的仆役和餵馬的小廝,提起這個東床,無不交口誇讚。
縑娘後來常想,一個這樣好的人,為何會突然間變了面目?
又或者,那就是他本來的面目……
宣和之亂,安州也未能幸免。
胡虜攻入城中,燒殺輕掠,放火燒屋。陳氏數輩經營毀於一旦,她們於縣城的大宅也被強占,只能匆匆回到鄉下的老屋避難。
在那場浩劫中,親眷家仆慘死無數,活著的也被流民沖散,祖親不久也撒手西去,只剩下縑娘夫婦和一雙女兒,另外還有兩個家仆。
漫長的東躲西藏就此開始。
縑娘隱隱覺得王助變了,變得沈默寡言、不再愛說笑,也很少抱兩個女兒。
她當時並未多想畢竟經過那樣的磨難,誰還笑得出來呢?
這樣的日子過了足有四五年。
胡虜終於被趕走,動蕩結束,縑娘以為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萬沒想到,暗無天日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王助先是勸她重開織作,這也正是縑娘所願。
可那時他們窮得只能穿破衣爛衫,又哪來東山再起的本錢?
縑娘也不氣餒,她打算一步步來。先輩能夠白手起家,沒道理她不能。
王助卻不信偌大的陳氏沒有留下任何積蓄,任憑縑娘如何解釋都不聽,認定縣城的陳氏大宅下定然埋藏著珍寶。
可那裏早已成了廢墟瓦礫,如今也被新的豪強圈地占去。
王助不甘心,他日思夜想,狀若癲狂,又把目光放到了老屋上——作為陳氏的祖宅,沒準兒下面也有寶藏。
眼看著老屋從內到外被掘地三尺,縑娘頭一回覺得,這個枕邊人竟是如此陌生。
一無所獲的王助氣急敗壞,開始酗酒、游蕩、不歸家。
兩個家仆被他賣了還債,縑娘織布所得也被他拿去揮霍。
有一天,他難得清醒著回來,久違的抱了女兒,久違地沖著她笑。
大抵是失望太多,縑娘已不敢有所希冀,面對這突來的轉變,只有滿心忐忑。
果然,到了夜間,王助就開始套問散花綾的織法。
縑娘的心從那一刻徹底冷了。
她告訴王助,她是陳氏女中最笨拙的一個,她織的錦連尋常繡娘都不如,因此常被祖親訓斥,這個闔家上下有目共睹。
陳太夫人活著時確曾說過二孫女天資平平的話,王助對此也並不懷疑。
不會織,那秘技總該傳下?他不信陳老太婆會把鎮宅絕技帶入棺材。
可無論他怎麽逼問,縑娘的回應只有搖頭。
翌日,縑娘跟著王助進城,見到他與陳家昔日的死對頭碰面,滿腹疑惑這才迎刃而解。
她以為那就是王助的真面目,她又錯了。
寶藏沒有,秘技也無,王助的獠牙真正露出。
他開始毆打縑娘,以縑娘沒給他生個一子半息來羞辱,甚至揚言要賣掉那兩個不跟他姓的女兒。
王助全然忘了,從他入贅陳氏那天起,他也已經改姓了陳。
不,他沒忘。
正因為沒齒難忘,所以他心中對陳氏沒有感激,只有怨恨——盡管當初是他自願入贅,沒有任何人逼迫他。
一個人,能夠為了錢財,“屈尊”入贅、隱忍多年,何其可怕?
當初有多做小伏低,風勢逆轉就有多喪心病狂。
王助將一筆筆的賬全都記在了縑娘頭上。
而沒了靠山和依仗的縑娘,在拳腳相加下漸漸軟弱了、屈服了,於是跟王助回了王家村,一雙女兒也被逼著改回王姓。
王家男丁在戰亂時都被抓了個精光,王老漢也死於病癆,只剩下王婆。
眼看著曾經高高在上的兒婦跪在自己跟前,王婆頗感揚眉吐氣,毫不客氣地使喚起縑娘。
最開始是當奴隸使喚,後來是當牲口使喚。
家裏那麽多張嘴要吃飯,光靠種地怎麽成?縑娘既然會織錦,那就好好織,不許停。
縑娘自此被關進織房,從早織到晚,只給一頓飯。織得少了,不止她要挨打,兩個女兒也要跟著受罪。
靠著對這個兒婦的壓榨,王家人漸漸過上了好日子。
日子雖好轉,王婆卻依舊慳吝,不肯給換個亮堂點的屋室,也不肯給添燈油。
長年累月,縑娘的眼睛便不那麽好使了,織錦的速度大幅下降。
王婆打罵之下也不見成效,看兩個孫女愈發不順眼。
這日,趁著縑娘去集市賣錦,她索性將一雙孫女賣給了下鄉收奴的人儈。
等到縑娘回來,什麽都晚了。
(本章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