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英國女王(二)

關燈
英國女王(二)

“她父親娶了六個妻子,婚姻對他來說有這麽重要嗎?而且,他對瑪麗都那麽苛刻,都殺了伊麗莎白的母親,對伊麗莎白能好到哪裏去?伊麗莎白三歲就沒了母親,可能也就瑪麗給了她親情。”

“雖然有弟弟,但是那個弟弟跟她們感情都不好吧。不然,明明亨利說愛德華之後,就是兩個異母姐姐們繼承。愛德華還專門將王位給了表姐。”

“可見,說什麽生個弟弟,作為娘家保障,都是謊言。他們自然傾向於把家產都留給兒子。原本作為獨女,還有可能繼承,等有了弟弟,女兒肯定被嫁人,成為別人家的媳婦。”

“女子需要繼承權,可以自立,保護自己的財產。此外,不管是成為武將,還是成為政治家,都要竭力爭取權力。”

“不然,哪怕再過一千年,女子的地位也升不上去。指望男人就是案板上的魚,祈求菜刀不要砍到自己身上。”

【而伊麗莎白在1558年,繼承了瑪麗的王位,成為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女王。她也有繼承權法作為依據。但是她父母的婚姻是新教下的婚姻。

她登基之後,同樣遇到了阻礙。教皇屬於天主教,不承認亨利八世與安妮·博林的婚姻,否認伊麗莎白的王位繼承權。

因此,教皇、西班牙與法國想要支持別人。蘇格蘭女王及法國皇後瑪麗·斯圖亞特,信奉的就是天主教。

1559年,伊麗莎白拒絕了,剛喪妻的姐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求婚。他想娶的是女王,目的是吞並英格蘭和愛爾蘭。

伊麗莎白從父親那裏已經明白男人對於權力遠勝於對婚姻的重視。就連她們的弟弟愛德華也不願意將王位給異母姐姐們。

甚至於,愛德華王子還稱呼自己的姐姐們為“雜種”。從姐姐瑪麗的婚姻,伊麗莎白也再次感受到男人的秉性。】

唐朝

“這個姐夫也太過分了吧。瑪麗剛死,他就立刻求婚。伊麗莎白幹嘛非要嫁給比自己年紀大的。”

“當初,西班牙女王不也拒絕了年紀是她舅舅輩的葡萄牙國王?還是自己選擇的阿拉貢王子更忠誠。”

“西班牙女王的阿拉貢王夫也不錯。對外可以打仗,但是也不會恃寵而驕,和女王一起共同管理阿拉貢和西班牙。之後,兩個領土也相當於合並了。”

“女王們選取結婚對象都要慎重,情人倒是好辦一些。”

“比如,神聖羅馬帝國女王選取的王夫就非常賢惠。他從不幹涉政治,處理家中的財產,也和孩子們一同游戲。所以,女王在王夫去世之後,根本沒必要再娶。”

“俄羅斯的伊麗莎白女王不也沒結婚?雖然繼承人能力差了一些,但是她給繼承人找的索菲亞公主後來也成為葉卡捷琳娜大帝。”

“那些太後攝政的就更不用說了。反正臨朝之後,她們找些情人們也都沒什麽。”

眾人議論紛紛,討論起王夫選擇的重要性。對於女王們來說,不插手政事的王夫更令人安心。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哪怕不結婚都比結婚要好得多。畢竟,不結婚也有繼承人可以選擇,但是萬一王夫想要篡位,那就太不劃算了。

“如果選擇不了合適的婚姻。那麽不結婚或者喪夫之後,女王們壽命還長的很。不然,伊麗莎白還是瑪麗的妹妹,都能執政45年。”

【1560年瑪麗·斯圖亞特的丈夫法國國王去世,在法國無依無靠的瑪麗·斯圖亞特想要以天主教的身份,和教皇等人聯合謀取英格蘭和愛爾蘭王位。

她和伊麗莎白有過談判,把她作為伊麗莎白死後的繼承人,不然她就找個天主教的丈夫,武力謀取王位。

伊麗莎白曾經考慮讓情人羅伯特達德利,作為瑪麗·斯圖亞特的丈夫。這樣局面尚且在控制之中。

但是幾年後1564年,正式商討婚事的眾人,受到了輿論的壓力,瑪麗·斯圖亞特執意嫁給了表親英格蘭人亨利·斯圖亞特。自己的臣子和表親亨利,卻私自和瑪麗女王成婚,伊麗莎白女王也非常生氣,和瑪麗女王決裂。

瑪麗·斯圖亞特雖然以美貌著稱,但是政治能力一般。蘇格蘭內部的動亂疊起,她被貴族們所迫,1567年退位給不到一歲的兒子詹姆斯一世。

待在蘇格蘭只有死路一條,1568年她本人逃亡至英格蘭。伊麗莎白思考良久,是否將她送回蘇格蘭。最終,瑪麗·斯圖亞特保住了性命,從此在英格蘭的宮殿中被監禁十八年。】

宋朝

“你說,這個瑪麗女王被推翻,背後有沒有伊麗莎白女王的策劃?”

“選擇自己的情人當做瑪麗的丈夫,這肯定是女王的打算了。但是,瑪麗被推翻,我就不知道是不是女王的謀劃。”

“她就這麽被監禁十八年,怎麽說都棋差一籌。不知道她會不會後悔,如果沒有爭奪英格蘭的王位。或許她還能當個安安穩穩的英格蘭女王。”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倒也是,伊麗莎白好歹還留了她的性命。”

“五代十國的時候,多少君王交替,到時候淪為階下囚。”

唐朝

“外國的女王也太多了吧。這個蘇格蘭女王都沒詳細介紹,就已經結束了統治生涯。”

“以執政能力而言,她本身能力應該不怎麽樣。那些貴族們強迫她退位,扶持她一歲的兒子,其實不就是攝政嗎?”

“太後尚且和權臣之間相互制衡,她身為女王,還能直接被逼退位。看來她確實根基不深。”

“所以,最重要還是能夠掌控局面。馮太後能逼自己的兒子退位,其實就有稱王的能力。”

【而面臨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分裂,也是伊麗莎白登基之後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她自然要依靠新教的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推行相關政策。

宗教改革後,新教們和新貴族們,獲得了原來天主教教會大量土地財產。他們和伊麗莎白一樣,不希望天主教覆辟,因而非常擁戴伊麗莎白。王權和資產階級新貴族的聯盟就是伊麗莎白的政治基礎。

但是,伊麗莎白對於天主教徒的手段也不激進。她允許天主教徒在家信仰,但是不允許他們進教堂。

其實,不論天主教、新教,和俄羅斯的東正教,都是基督教的流派。但是,流派之間的分歧很大。

神聖羅馬帝國都曾經因為新教與天主教的矛盾,而開始逐漸演變為諸國之間的混戰,持續三十年。

她在位期間,沒有嚴重流血的情況下,就成功進行了宗教改革。而神聖羅馬帝國的宗教改革引起的戰爭,死了四分之一的人。】

漢朝

“他們雖然沒有貴族、諸侯之爭。但是,這樣的教派也照樣培養出不同的勢力。而這些勢力也都和土地財富有關。”

“他們的戰爭也挺神奇。而且,同一個宗教還能分好幾個教派,因此開戰。”

“派系之間的裂痕沒有這麽容易就能消弭吧?伊麗莎白在內政處理上,政治能力應該是非常強。”

“那可以就按照派系把他們看成兩派的人。之前都已經有戰爭的可能,卻被伊麗莎白女王不動聲色解決。這在國內,也可以封個文的稱號吧。”

【伊麗莎白對於教派的溫和政策,也讓她籠絡了民眾的心。她本人也善於與人交流,獲得臣民的愛戴,成功統一了英格蘭的民眾。

伊麗莎白提出“和睦”的口號,加冕慶典的主題是“團結”。她在位期間的政策,有效地化解了國內的分裂,挽救了戰爭危機下的英國。

曾經有歷史學家評價伊麗莎白,“她把溫和與尊嚴結合在一起,莊嚴地俯身,向最卑微的臣民致意。…她對有的人表示同情,對有的人加以稱讚,對有的人表示感謝…她不責備任何人…”

她贏得了幾乎全體英國人的愛戴。英國人把女王看作了英格蘭的化身。伊麗莎白也是歷朝歷代,征稅最為成功的國王。

她以戰爭、威脅或其他理由說服議會,也要求教士批準她連續幾年征收,卻沒有動搖內政。】

明朝

“征稅這麽容易嗎?”

“我朝財政都要枯竭了。她還能獲得這麽多稅收。”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