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女王們繼承權(七)
關燈
小
中
大
亞洲女王們繼承權(七)
唐朝
想到如今武皇的男寵,眾人也都相視一笑。畢竟當初獻文帝還因男寵和馮太後起爭執,可是如今的武皇有誰敢置喙?
“看來,作為太後有沒有全部掌權,就看她能不能隨意廢立皇上了。”
“這麽一看,其實鄧綏、馮太後和武皇一樣,也有稱帝的能力。只是,她們可能不知道國外之事,所以沒有稱帝。”
鄧綏輔佐的漢殤帝不過嬰兒,而且安帝也是旁系宗室了。兩人都不是她親生孩子,但是朝政交替仍然安穩。
而馮太後直接令獻文帝退位,禪位給兒子,然後直接再次臨朝稱制。
相比之下,胡太後就遜色一些。她立元姑娘為太子,毒殺親生兒子,卻在元姑娘登基之後,又改立宗室。結婚,大將軍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殺害了包括她在內的皇親宗室。
“要不說,有資格稱帝的都是才能卓越之人呢。叛亂需要平定,天災需要救治,還能安穩內政,開拓疆土的人,就是明君,也是當之無愧的女皇!”
【比如,李沖是兩朝都受到重用的名臣。不論是太皇太後在位期間的改革措施,還是後來孝文帝在位,李沖都竭忠奉事,明斷慎密。
而且當時的名士不論是否是拓跋氏,也都得到了委任和重視。當時,有拓跋丕、游明根、高閭等名士入朝,也是成了馮太後臨朝時期的心腹。
此外,馮太後也利用宦官做事,但是賞罰分明,用人得當。很多皇帝用不好宦官,疏密不當。
“(馮)太後性嚴明,對閹官雖假以恩信,待以親寵,決不放縱自流…太後寬豁仁裕,不計前嫌,事後仍待之如初,富貴更盛…正因如此,人人懷於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而且,馮太後培養繼承人上面也非常有遠見,並沒有只讓孝文帝做個掉書袋的天子。
在她全面改革的實踐中,她也一直讓孝文帝全盤參與,使得他得到鍛煉。此後,孝文帝也順利繼承馮太後的改革事業,把“太和改制”推向高峰。
而且,在平日聽政、臨朝外,馮太後還會帶著孝文帝外出巡視。這也給了他機會體察民情,得到磨煉。
此外,馮太後也非常註意節約,取消了鷹師曹和貢鷹。她平日穿戴也很簡樸。
在馮太後的身體力行下,孝文帝也節儉樸素,平日穿浣濯之衣,坐騎的鞍轡也沒有金玉裝配。
她二度臨朝稱制期間,共執掌天下二十五年。她是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
期間,她在政治、經濟方面、文化思想和風俗習慣方面,都進行了全面漢化改革。孝文帝改革也是基於祖母的政策實行。】
明朝
張居正摸了摸胡須,忽然覺得有著不安心。他安排了萬歷的課程,也一直讓他熟讀儒學書籍。
可是,自己的安排真的萬無一失嗎?陛下畢竟長於宮中,從未經歷過什麽歷練。如今,他雖然聽從自己的安排,改革也順利實行。
為明朝後幾十年而計,自己是不是還需要為萬歷加些歷練?對於如今剛剛成長起來的萬歷,這也是個放松的機會吧。
“畢竟,我也是陛下的臣子。”張居正思量半天。
唐朝
杜秋娘想起被宦官殺害的唐憲宗李純,也不由心生思量。她的丈夫李純繼位以來,虛心納諫,“為君推誠。
而如今繼位的唐穆宗也因宦官墜馬,得了風疾。李唐已經連續幾代都栽在宦官手中,也怪不得如今皇威日下。
“如果想要為夫君覆仇,必須除掉宦官。”杜秋娘咬緊牙關:“倘若被他們發現,恐怕如今的陛下也有危險。”
自秦朝以來,宦官都在朝廷大變中扮演重要角色。趙構扶持秦二世,指鹿為馬,滅秦之萬代。
漢朝末年,也有宦官亂朝,乃至於出現十常侍可以操縱朝中大權。但是,他們在宮中又是如此重要,甚至可以危及皇帝性命。
【唐朝時,則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則天。她登基為大周皇帝,690-705年在位。算上攝政期間,她主宰大權達五十年。
自從655年,武則天被立為皇後。兩人已經攜手挫敗世家,鞏固皇權。當時武則天就已經以皇後身份參政。她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
唐朝皇帝常有風疾,加上飲食並未控制,壽命也受到影響。唐高宗雖然壽命不算短,但是年紀輕輕就有風眩。
武則天則健康長壽到八十歲,也中和了李唐壯年風疾的基因,延續了後代們的壽命。以至於又出現李隆基這樣超長待機的君王。
660年,唐高宗因病目不能視,已經正式讓武則天掌管國家大事。對於唐高宗這樣的天才政治家來說,三十二歲願意分享天下大權給武則天。這也說明兩人是權力上最信任的伴侶。
而且武則天處理政事井井有條。她尤為重視農業生產,賞罰分明,對於官員“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加以懲罰。她也組織編寫很多農書,頒行天下。
她用人不拘一格,在舉行殿試外,還專門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積極挖掘人才。
乃至於李隆基登基期間,前期重臣也是武則天選拔而來。而她經濟上采用取薄賦斂、息幹戈、省力役,讓百姓可以收養生息。
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後亦號天後,天下之人謂之‘二聖’”。第二年,唐高宗風眩更加嚴重,本打算禪位給武則天,無奈沒有實現。但是,這也可見唐高宗的態度。】
魏晉南北朝
“你說,我朝為何沒有這樣的皇後?也順便可以彌補下皇帝們的瘋疾。”
在這樣的亂世,能夠有五十年聖君治理,他們還在乎什麽男女?更不用說,當時皇帝們又經常壯年殘暴之事。
“陛下不是剛剛立下太子?”他們提及的是元姑娘被立為太子之事。
“希望這位王太女能夠長命百歲,也一樣是個治世明君。”
想當初,統一北方的北魏君王拓跋燾,建功立業,可稱明君。但是,他晚年脾氣暴躁,誅戮過多,甚至在中常侍宗愛的煽動下,逼死了景穆太子。而他本人也被宦官宗愛所殺。
好在文成帝人還不錯,雖然早逝,卻選了馮太後作為皇後。之後,馮太後在位二十多年,也和平過渡給孫子。中間從未有過晚年暴躁,弒殺之事。
“如果王太女可以安穩天下,那就太好了。”
唐朝
李世民長嘆一聲,也不知道是喜是悲。自從決定不殺武氏女,他也打算接受此事了。
但是,如今看來自己的兒子繼位之後,處理朝政時間並不是很長。可是,他能選擇武皇成功輔政,也並無過錯。
“如若不然,若我兒因風疾去世,也不知道皇位會落在誰的手裏。”
當然,他本人肯定最倚重長孫皇後這樣的賢後。而長孫皇後卻也敏銳地,擔憂起自己兄弟的安危。
她在李世民在位期間,就已經勸說過長孫無忌。而將來自己的兒子繼位,長孫無忌既是前朝重臣,又是長輩。倘若他勸說皇帝,還能全身而退嗎?
王皇後卻只覺得天崩地裂,將來竟然是武皇後嗎?那麽自己下場如何?然而,看到武則天可以掌握大權,攝政五十年。
王皇後長嘆一聲:“此事無法回轉了。”
彼時,李治都未能預料自己會患有風疾,都能堅持立武皇後。那麽如今,他明知自己即將目不能視,更需要有人穩固帝位。
武皇後乃至後來成為女帝之事,又怎麽可能會廢止?如今之計,就算朝中大臣還站在她這邊,可畢竟不是皇帝李治站在她這邊。
“不如,我自請廢後,也免得連累家人。”皇後之位都已經不能守住,那麽退而保護家人也好。
【683年高宗去世,武皇專門為高宗寫下哀冊文、謚議。就算以孝治天下,也沒見哪個皇帝給父親寫文。更何況,武則天的文才足以名垂青史。
正值政權交替之時,武則天為夫君之事費盡心力,其詞令人心傷。“念茲孤幼,哽咽荒襟,腸與肝而共斷…仍徇公而抑己,遂奪情以從眾。悲千罔極之悲,痛萬終天之痛。”
而且,她也專門為丈夫立碑,親自寫下碑文《述聖紀》。並且,她又為李治建大薦福寺,並親自飛白題額。
而唐高宗去世時,臨終遺詔也提到了天後武則天。“太子…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後決定。”
而後武則天以皇太後身份臨朝稱制,期間也多次平定叛亂。690年她正式改國號為周,自號為聖神皇帝,更名武曌。
692年,已經六十八歲的武則天仍然在政治上保持超越眾人的決斷。比起大多四十歲就已經昏庸,沈迷享樂的男帝們,女皇們明顯心性好得多。
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決定對安西四鎮增兵三萬,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安史之亂,情況才出現反覆。】
唐朝
李治怔怔地看著天幕中的祭文,也眼眶微紅。本來自己都想要正式禪讓給妻子,那麽也該堅持到底。
“天後之位,終究不如皇帝名正言順。”
他倘若不願意武則天登基,也不必說什麽禪位之事了。而這後世之事也證明他的決定沒有錯。
有武則天在大唐,是他的幸運,也是大唐的幸運。
五代十國
各個短命的王朝皇帝們,無不羨慕嫉妒恨。如果自己的皇後是武則天這樣的人物,那麽至少保證皇位不會被篡位。
“比起權臣宦官來說,太後攝政乃至登基,又算的了什麽。”
終究,女王也會立自己的孩子為繼承人,那麽天下還是他們家的。可是,權臣宦官篡位,這些皇室宗親死無葬身之地。
而且天幕提及的柴榮已經是天縱英才,但是仍然被趙匡胤篡位成功。不管皇帝多麽聖明,沒有太後輔佐幼帝,王位仍然可能幾代而止。
“五十年攝政,又延續大唐的命脈。後續皇帝們不立皇後,雖免於外戚幹政,後宮卻無可以信任之人,也敗於宦官手中。”
【694年,又有平叛,但是也是攻破吐蕃和突厥的一年。王孝傑、碎葉鎮守使韓思忠、郭虔瓘等人都立下戰功。
次年,王孝傑被派出攻打突厥。突厥的默啜可汗遣使投降並歸附武周。而後,武則天大赦天下。
698年,武則天立下皇嗣,覆立李顯為太子。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對朝廷的掌控力下降。
武則天被逼退位給李旦,但仍尊為“則天大聖皇帝”。李顯覆位後,也還是十天一次,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
李顯對母親也備加尊重。直到唐朝覆滅,歷代皇帝也都是她和唐高宗的子孫後代。
在她去世後,她留下遺願,與高宗合葬於乾陵,並且留下無字碑,將功過留給後人自評。】
漢朝
呂後聽到此處,也不由想起去世的劉邦。武則天最終和唐高宗合葬,卻又留下無字碑。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唐朝
想到如今武皇的男寵,眾人也都相視一笑。畢竟當初獻文帝還因男寵和馮太後起爭執,可是如今的武皇有誰敢置喙?
“看來,作為太後有沒有全部掌權,就看她能不能隨意廢立皇上了。”
“這麽一看,其實鄧綏、馮太後和武皇一樣,也有稱帝的能力。只是,她們可能不知道國外之事,所以沒有稱帝。”
鄧綏輔佐的漢殤帝不過嬰兒,而且安帝也是旁系宗室了。兩人都不是她親生孩子,但是朝政交替仍然安穩。
而馮太後直接令獻文帝退位,禪位給兒子,然後直接再次臨朝稱制。
相比之下,胡太後就遜色一些。她立元姑娘為太子,毒殺親生兒子,卻在元姑娘登基之後,又改立宗室。結婚,大將軍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殺害了包括她在內的皇親宗室。
“要不說,有資格稱帝的都是才能卓越之人呢。叛亂需要平定,天災需要救治,還能安穩內政,開拓疆土的人,就是明君,也是當之無愧的女皇!”
【比如,李沖是兩朝都受到重用的名臣。不論是太皇太後在位期間的改革措施,還是後來孝文帝在位,李沖都竭忠奉事,明斷慎密。
而且當時的名士不論是否是拓跋氏,也都得到了委任和重視。當時,有拓跋丕、游明根、高閭等名士入朝,也是成了馮太後臨朝時期的心腹。
此外,馮太後也利用宦官做事,但是賞罰分明,用人得當。很多皇帝用不好宦官,疏密不當。
“(馮)太後性嚴明,對閹官雖假以恩信,待以親寵,決不放縱自流…太後寬豁仁裕,不計前嫌,事後仍待之如初,富貴更盛…正因如此,人人懷於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而且,馮太後培養繼承人上面也非常有遠見,並沒有只讓孝文帝做個掉書袋的天子。
在她全面改革的實踐中,她也一直讓孝文帝全盤參與,使得他得到鍛煉。此後,孝文帝也順利繼承馮太後的改革事業,把“太和改制”推向高峰。
而且,在平日聽政、臨朝外,馮太後還會帶著孝文帝外出巡視。這也給了他機會體察民情,得到磨煉。
此外,馮太後也非常註意節約,取消了鷹師曹和貢鷹。她平日穿戴也很簡樸。
在馮太後的身體力行下,孝文帝也節儉樸素,平日穿浣濯之衣,坐騎的鞍轡也沒有金玉裝配。
她二度臨朝稱制期間,共執掌天下二十五年。她是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
期間,她在政治、經濟方面、文化思想和風俗習慣方面,都進行了全面漢化改革。孝文帝改革也是基於祖母的政策實行。】
明朝
張居正摸了摸胡須,忽然覺得有著不安心。他安排了萬歷的課程,也一直讓他熟讀儒學書籍。
可是,自己的安排真的萬無一失嗎?陛下畢竟長於宮中,從未經歷過什麽歷練。如今,他雖然聽從自己的安排,改革也順利實行。
為明朝後幾十年而計,自己是不是還需要為萬歷加些歷練?對於如今剛剛成長起來的萬歷,這也是個放松的機會吧。
“畢竟,我也是陛下的臣子。”張居正思量半天。
唐朝
杜秋娘想起被宦官殺害的唐憲宗李純,也不由心生思量。她的丈夫李純繼位以來,虛心納諫,“為君推誠。
而如今繼位的唐穆宗也因宦官墜馬,得了風疾。李唐已經連續幾代都栽在宦官手中,也怪不得如今皇威日下。
“如果想要為夫君覆仇,必須除掉宦官。”杜秋娘咬緊牙關:“倘若被他們發現,恐怕如今的陛下也有危險。”
自秦朝以來,宦官都在朝廷大變中扮演重要角色。趙構扶持秦二世,指鹿為馬,滅秦之萬代。
漢朝末年,也有宦官亂朝,乃至於出現十常侍可以操縱朝中大權。但是,他們在宮中又是如此重要,甚至可以危及皇帝性命。
【唐朝時,則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則天。她登基為大周皇帝,690-705年在位。算上攝政期間,她主宰大權達五十年。
自從655年,武則天被立為皇後。兩人已經攜手挫敗世家,鞏固皇權。當時武則天就已經以皇後身份參政。她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
唐朝皇帝常有風疾,加上飲食並未控制,壽命也受到影響。唐高宗雖然壽命不算短,但是年紀輕輕就有風眩。
武則天則健康長壽到八十歲,也中和了李唐壯年風疾的基因,延續了後代們的壽命。以至於又出現李隆基這樣超長待機的君王。
660年,唐高宗因病目不能視,已經正式讓武則天掌管國家大事。對於唐高宗這樣的天才政治家來說,三十二歲願意分享天下大權給武則天。這也說明兩人是權力上最信任的伴侶。
而且武則天處理政事井井有條。她尤為重視農業生產,賞罰分明,對於官員“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加以懲罰。她也組織編寫很多農書,頒行天下。
她用人不拘一格,在舉行殿試外,還專門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制,積極挖掘人才。
乃至於李隆基登基期間,前期重臣也是武則天選拔而來。而她經濟上采用取薄賦斂、息幹戈、省力役,讓百姓可以收養生息。
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後亦號天後,天下之人謂之‘二聖’”。第二年,唐高宗風眩更加嚴重,本打算禪位給武則天,無奈沒有實現。但是,這也可見唐高宗的態度。】
魏晉南北朝
“你說,我朝為何沒有這樣的皇後?也順便可以彌補下皇帝們的瘋疾。”
在這樣的亂世,能夠有五十年聖君治理,他們還在乎什麽男女?更不用說,當時皇帝們又經常壯年殘暴之事。
“陛下不是剛剛立下太子?”他們提及的是元姑娘被立為太子之事。
“希望這位王太女能夠長命百歲,也一樣是個治世明君。”
想當初,統一北方的北魏君王拓跋燾,建功立業,可稱明君。但是,他晚年脾氣暴躁,誅戮過多,甚至在中常侍宗愛的煽動下,逼死了景穆太子。而他本人也被宦官宗愛所殺。
好在文成帝人還不錯,雖然早逝,卻選了馮太後作為皇後。之後,馮太後在位二十多年,也和平過渡給孫子。中間從未有過晚年暴躁,弒殺之事。
“如果王太女可以安穩天下,那就太好了。”
唐朝
李世民長嘆一聲,也不知道是喜是悲。自從決定不殺武氏女,他也打算接受此事了。
但是,如今看來自己的兒子繼位之後,處理朝政時間並不是很長。可是,他能選擇武皇成功輔政,也並無過錯。
“如若不然,若我兒因風疾去世,也不知道皇位會落在誰的手裏。”
當然,他本人肯定最倚重長孫皇後這樣的賢後。而長孫皇後卻也敏銳地,擔憂起自己兄弟的安危。
她在李世民在位期間,就已經勸說過長孫無忌。而將來自己的兒子繼位,長孫無忌既是前朝重臣,又是長輩。倘若他勸說皇帝,還能全身而退嗎?
王皇後卻只覺得天崩地裂,將來竟然是武皇後嗎?那麽自己下場如何?然而,看到武則天可以掌握大權,攝政五十年。
王皇後長嘆一聲:“此事無法回轉了。”
彼時,李治都未能預料自己會患有風疾,都能堅持立武皇後。那麽如今,他明知自己即將目不能視,更需要有人穩固帝位。
武皇後乃至後來成為女帝之事,又怎麽可能會廢止?如今之計,就算朝中大臣還站在她這邊,可畢竟不是皇帝李治站在她這邊。
“不如,我自請廢後,也免得連累家人。”皇後之位都已經不能守住,那麽退而保護家人也好。
【683年高宗去世,武皇專門為高宗寫下哀冊文、謚議。就算以孝治天下,也沒見哪個皇帝給父親寫文。更何況,武則天的文才足以名垂青史。
正值政權交替之時,武則天為夫君之事費盡心力,其詞令人心傷。“念茲孤幼,哽咽荒襟,腸與肝而共斷…仍徇公而抑己,遂奪情以從眾。悲千罔極之悲,痛萬終天之痛。”
而且,她也專門為丈夫立碑,親自寫下碑文《述聖紀》。並且,她又為李治建大薦福寺,並親自飛白題額。
而唐高宗去世時,臨終遺詔也提到了天後武則天。“太子…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後決定。”
而後武則天以皇太後身份臨朝稱制,期間也多次平定叛亂。690年她正式改國號為周,自號為聖神皇帝,更名武曌。
692年,已經六十八歲的武則天仍然在政治上保持超越眾人的決斷。比起大多四十歲就已經昏庸,沈迷享樂的男帝們,女皇們明顯心性好得多。
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決定對安西四鎮增兵三萬,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安史之亂,情況才出現反覆。】
唐朝
李治怔怔地看著天幕中的祭文,也眼眶微紅。本來自己都想要正式禪讓給妻子,那麽也該堅持到底。
“天後之位,終究不如皇帝名正言順。”
他倘若不願意武則天登基,也不必說什麽禪位之事了。而這後世之事也證明他的決定沒有錯。
有武則天在大唐,是他的幸運,也是大唐的幸運。
五代十國
各個短命的王朝皇帝們,無不羨慕嫉妒恨。如果自己的皇後是武則天這樣的人物,那麽至少保證皇位不會被篡位。
“比起權臣宦官來說,太後攝政乃至登基,又算的了什麽。”
終究,女王也會立自己的孩子為繼承人,那麽天下還是他們家的。可是,權臣宦官篡位,這些皇室宗親死無葬身之地。
而且天幕提及的柴榮已經是天縱英才,但是仍然被趙匡胤篡位成功。不管皇帝多麽聖明,沒有太後輔佐幼帝,王位仍然可能幾代而止。
“五十年攝政,又延續大唐的命脈。後續皇帝們不立皇後,雖免於外戚幹政,後宮卻無可以信任之人,也敗於宦官手中。”
【694年,又有平叛,但是也是攻破吐蕃和突厥的一年。王孝傑、碎葉鎮守使韓思忠、郭虔瓘等人都立下戰功。
次年,王孝傑被派出攻打突厥。突厥的默啜可汗遣使投降並歸附武周。而後,武則天大赦天下。
698年,武則天立下皇嗣,覆立李顯為太子。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對朝廷的掌控力下降。
武則天被逼退位給李旦,但仍尊為“則天大聖皇帝”。李顯覆位後,也還是十天一次,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
李顯對母親也備加尊重。直到唐朝覆滅,歷代皇帝也都是她和唐高宗的子孫後代。
在她去世後,她留下遺願,與高宗合葬於乾陵,並且留下無字碑,將功過留給後人自評。】
漢朝
呂後聽到此處,也不由想起去世的劉邦。武則天最終和唐高宗合葬,卻又留下無字碑。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