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歷史偏差-明、清

關燈
歷史偏差-明、清

“滿清入關前,說是要幫明朝報仇,剿滅李自成。結果,他們打敗李自成之後,自己占據京城。之前,朝廷總想攘外必先安內,可是引來的都是禍水。”

“這幫賊子登基前,還允諾會善待明朝宗室。等他們登基,卻將朱氏宗室屠戮幹凈。”

“李自成當時兵敗於山海關,還將崇禎三個皇子放走,讓他們自謀生路。隆武帝倒是胸懷大志,可惜在福建被韃子殺害。”

“彼時,魯王還想和他爭南明正統,何必呢?還不是一樣被滿清殺了幹凈。連廣州還有鄭成功抵抗,都被滿清屠城。”

隆武帝收編了李自成餘部,多次出兵北伐。他本人也勵精圖治,曾收覆了安徽等失地。

而且由於剃發令,所以江浙一帶又興起反抗。可惜,魯王和隆武帝之間還因正統之事,互相消耗。

而隆武帝依靠的鄭芝龍則只想保住基業,不願意聽隆武帝之令北伐。黃道周高齡自備糧餉,出征北伐,被人出賣而死。隆武帝本打算帶兵前往,卻不料鄭芝龍也投降清朝。

“後來,永歷帝被大西軍迎至貴州。如今,李定國護著永歷帝,在雲南延續南明。”

“說來也是唏噓。當初各地義軍反明。等到韃子來了,反倒是張獻忠的大西軍和李自成的大順軍,轉頭守衛南明。”

“是啊,李定國還是張獻忠養子。也唯有他當時,出兵八萬攻湖南。逼得清軍主帥孔有德自殺。不然,南明早就散了。”

“當初反明的義軍,反的是明末病入膏肓的情況。如今清朝這般殘暴,義軍四起。可惜,孫可望野心甚大,與李定國相爭,白白浪費了李定國打下的好機會。到現在,他自己身死,南明也大不如前。”

而同時,順治得知吳三桂造反,自然也是大怒。如此反覆小人,現在反清又有什麽好處?

不過,孫可望在與李定國的內戰中失敗,已經投降清朝。洪承疇從他手中,得到西南地圖。如今就算雲南在吳三桂手中,仍有轉機。

而原本打算逃亡緬甸的永歷帝也收到吳三桂之信。說實話,吳三桂都已經追殺義軍這麽多年,他自然不敢相信。

李定國當初也被騙過不止一次。只是,吳三桂這次卻承諾,會在雲南抵抗清軍。

“此人背信棄義,是利欲熏心之徒。他的話不可信。”李定國但是也不願意永歷帝逃至緬甸,因此道:“還是臣率軍前往。不管對方虛實,都給陛下留出時間。”

吳三桂卻有自己想法。看到清朝乾隆年間之事,他還有所擔憂。畢竟如今他在清朝的地位,跟多爾袞承諾的不同,靠的是他打義軍打下來的。

義軍被清朝怎麽屠殺,他自然不會感同身受。可是,看到滿清如此收攏權力,他漸漸擔心,將來自己所得或許連個雲南王都不是。

“南明還在,清朝就永不會安寧。至少,如今雲南是我的了。”

既然後世各地仍然在反清,吳三桂也猜想,這股浪潮也不會這麽快平息。倘若多爾袞還活著,自己還要敬一敬順治。如今,滿清能不能延續還未可知!

【說來也令人唏噓。明朝滅亡後,闖王親自統兵,進攻山海關。吳三桂投機不定,寫信給滿清的多爾袞,選擇投降清朝。

闖王李自成和吳三桂戰時,清軍突然殺出,大敗李自成。輾轉之下,李自成兵敗而死,當時大順還有二十餘萬人。

清軍入關,卻又是血腥屠殺,再加上實行剃發令,留辮不留頭。大順義軍開始反清,最終和偏安一隅的南明,聯合起來。

李自成麾下猛將劉宗敏,被清軍俘虜,不降而死。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帶軍聯合南明堅決抗清。

同樣,四川的夔東十三家,堅決抗清,堅持二十年。勢單力孤之下,戰死者不計其數,李來亨堅持到最後,舉家自焚。

當然也有多人選擇投降清朝,不然女真軍士只有十萬,又如何征平全國。不過,張獻忠在李自成兵敗後,也選擇反清。

隆武二年八月,也是清入關登基兩年,張獻忠率大西軍五十萬北上抗清,卻中矢而亡。他死後軍中大亂。

然而大西軍卻又保南明,快二十年壽命。李定國為南明戰到最後,聽聞永歷帝被殺,悲憤之下急病而亡。

自此,明朝政權都滅亡了。可是反抗的義軍仍不停息。還有王聰兒這樣的義軍領袖,可以統領十幾萬大軍反清。】

清朝

鹹豐擔憂太平天國,如今聽到如此言論,天下反清之人更加多。他重用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仍是以漢制漢。

想起最近議論的君主立憲,他心中頗為不快。就算學習洋人的玩意,可是富國強兵,又怎麽能這樣奪走君王之權?

“難道如今內憂外困,就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他心中焦躁不安,想起大臣們暗示明朝朱氏下場。放在以前,他們此言是大不逆之罪。可是,如今這個時候,還講究什麽呢。

本朝追殺所有朱氏宗室,本也是事實。就算入關說的是替崇禎報仇,可是不殺朱氏,就是等著他們覆國。

如果不妥協采取君主立憲制,倘若真的國滅,鹹豐對於滿清皇親的下場也有些膽寒。倘若攘外必先安內,放英國等國進來,或許能保滿清一條命。

皇後見陛下心情不好,也主動玩笑道:“陛下,可吃過宮裏賣的饅頭?大臣們都誇讚,陛下這是仁君之舉。”

鹹豐悚然一驚:“宮裏何時可以賣饅頭了?”

明朝

隆慶看到天幕所說,也不由思索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兒子有張居正輔政,實行了一條鞭法。

而他登基之後,也沒怎麽幹預內閣,大事都依內閣行事。如今,高拱是內閣首輔,而張居正也在內閣一同輔政。

“既然如此,朕命開始實行一條鞭法,應該能給太子省一些時間吧。”隆慶也擔憂自己何時去世。

如今,他已經準備不近女色,修養身體第一。太子現在還沒有出閣讀書,隆慶也在想,要安排誰來教他讀書。

“張居正既然要忙於內閣之事,還是要找個別的人選。”隆慶想著,內閣不僅要忙一條鞭法,還要處理外患:“儒生是一定要安排的。只是,將來多有戰事,是不是要讓太子學習下兵法?”

當然,有朱祁鎮前車之鑒,隆慶肯定不能讓萬歷長大之後禦駕親征。不過,將來兵事不少,總應該是有用的。

“朕還是要多活幾年,至少等太子出閣讀書之後。”他也不由嘆息。

明朝末年,南京這邊的臣子們也傻了眼。他們本是備用的一套班子,卻不料如今崇禎竟然被李自成所圍。那麽建立南明政權,也理所當然。

“倘若李自成真的殺了陛下。那連夷抗賊,這計策也很正常。”

他們也冷汗直出,說不定他們還願意給清軍糧餉,來助他們打敗李自成。那吳三桂自然也是忠心耿耿,為崇禎覆仇之人。

畢竟安史之亂,唐朝政府也借兵回紇,用來抗擊安史叛軍。倘若清朝說為崇禎覆仇,南明為了同樣給崇禎覆仇,自然一起對抗李自成。

“沒想到,抗清使得我們都和這些賊子聯合起來。”

“什麽賊子,這叫義軍。他們可保了南明二十年。”

“張獻忠作亂那麽久,沒想到他竟然還領兵抗清。連李自成的大順軍都這樣,倒讓那些投降的逆臣該自慚形穢。”

“看來,大順沒有抵擋住滿清。倒是給南明爭取了一些時間。”

張獻忠也是瞪大了眼睛。他直到現在,還在和明軍作戰。而李自成當年和他決裂,創建大順。卻不想,兩人的名字竟然被同時提及,而且兩人的軍隊最後都選擇了抗清。

“那個時候,我都選擇抗清了嗎?”張獻忠也深深考慮起來:“李定國這小子倒是不錯,還值得史書上留名。”

此外,他如今還未曾入蜀,自然也談不上屠城。張獻忠占據長沙,也免征三年稅糧,所到之處,義軍紀律嚴明。

京城內,崇禎本欲求死,然而看到這裏,卻不能這樣求死了。他和李自成的第一次談判雖然破裂,然而李自成再次送信而來。

崇禎咬牙:“反正朕已經是亡國之君,可是卻不能讓滿清害我子民。”

而山海關的吳三桂,收到父親和崇禎的親筆信。如今他一家人也都在京城。天幕提起南明之前,他還在猶豫要不要聯清擊李。

不過,如今崇禎未死,倘若他聯合了清朝,就真的坐實投清之名。

“如今看來,投清也未必能和洪承疇一樣。”吳三桂喃喃道。

他原本期望著,和其餘投降清朝之人一樣,仍舊可以高官厚祿。而多爾袞也承諾,入關後黃河南北分治。所以,他十分心動。

然而,軍中見天幕如此,抗清之意更加堅決。軍中嘩變也未可知,畢竟軍中也不止吳三桂一個總兵。不過,他援京城而來,卻半路聽說李自成已經破了城門。

嘉靖看到這裏,卻不知該說什麽。他如今已經知道長生無望,面對即將來到的明朝困境,卻只能長嘆一聲。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