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秦良玉

關燈
秦良玉

漢朝

長安城外,氣氛一片祥和。眾人看完天幕冼夫人之事,都議論紛紛。

“倘若有立功的機會,做個女將,也足以光耀門楣。”

“是啊,成為武將,如衛青和霍去病,豈不榮哉?”

“可惜,他們都已經去世。”

聊天的眾人卻不知,長安城中已經是風煙滾滾。江充構陷太子後,劉據無法聯系上漢武帝,於是起兵殺江充。

漢武帝回想起當年,得知有了第一個兒子的時候。他卻怎麽也回憶不出,當初的喜愛之情。

“時間過得真快。”快到古稀之年的漢武帝仍然頭腦清醒,可是身體已經衰老。

當初,他登基多年沒有孩子,甚至引起國本動蕩。諸侯王們蠢蠢欲動。而衛子夫生下三個公主後,在漢武帝二十九歲時生下第一個皇子。

當時的他欣喜若狂,終於有兒子可以繼承帝位。然而,如今太子已經三十七歲了,身強體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派系。

想起太子登基後,會赦免罪人,改正帝國前進的路線,漢武帝就難以隱忍心中的躁動。權力的更替總是這麽殘酷。

想起劉弗陵,漢武帝臉上露出笑容。這個幼子承載了他的希冀。劉弗陵所生之門被改為堯母門,便是他對百官未曾言說的指示。

劉弗陵從小身體好而且特別聰慧。漢武帝每次看到他,就想起自己幼時。而自己的父親漢景帝當年再立太子。幾年後,前太子劉榮被中尉郅都責訊,自殺於獄中。

“以子反父,不忠不孝。”漢武帝收到太子殺了江充的消息,仍然坐鎮甘泉宮,等待著最終的結局。

劉據殺了江充,心中悲涼,卻明白這遠不是結束。他是得到衛皇後的支持,調動了中宮車馬和長樂宮衛隊。

如今的丞相也不是自己的姨夫公孫賀了。如今他已經召集百官,讓他們親眼看到江充之死。

但是,左丞相劉屈氂和李廣利是親家,與宮中生下皇子的李夫人也有關系。劉據令門下賓客為將,率領衛隊攻入丞相府。

劉屈氂已經逃走,劉據卻明白,他只能去往一個地方。那就是甘泉宮。帶著江充的頭顱,劉據驅百官隨行在後,他帶領大部分衛隊全速前往甘泉宮。

“父皇病重,困居甘泉宮。我懷疑,奸臣們想乘機叛亂。”劉據淡然道:“請百官一同救出父皇。”

也有賓客諫言,如今衛隊人數不多。太子也留下門客數人和少傅石德,負責將關在長安中都官的囚徒赦免放出。此外,劉據又派如侯,持符節征發長水和宣曲兩地的胡人騎兵。

劉據也從未想過自己和父皇會有這麽一天。不過,後世有皇帝因年老禪位,父皇如今花甲之年,也該休息了。

長安城中,正打算釋放司徒的門客小聲道:“你說,陛下在甘泉宮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嗎?”

同行的門客瞪了他一眼:“既然江充構陷太子,陛下不知。那其餘事,陛下也不必知道。你我性命都系於太子一人,倘若事敗,還由得我們擔心?”

【今天要講的女武將,是明朝的忠貞侯秦良玉。在講她之前,先簡單介紹下明朝當時的文武之分。

宋以前,其實官職文武不分家。比如,衛青其實第一個職位是文官,後面卻成為擊敗匈奴的大將軍。

漢朝也多有從武將成為丞相之人。出將入相也是如此,所謂“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宋朝矯枉過正,重文輕武也埋下禍根。當然,宋雖然說是“文武並用”,實際則是“以文禦武”。

明朝建立之初也吸取了教訓。當時,武將的地位還是挺高的。而且,朝廷也十分註重人才培養。

和清朝文弱秀才不同,明朝從童生開始,就對仕途候選人加試射箭,擇優錄取。縣學也是文武兼學,希望培養的官員文武兼備。

而且,明朝還設計了兵備道制度,培養懂基層軍事的文官。這些官員科舉出身,還需要在軍營歷練,有專門晉升路線。

因此,不同於宋朝從趙匡義就開始以文抑武,之後宋朝軍事力量始終不行。明朝一直到中期之後,才開始出現“以文統武”現象。

軍事指揮、糾察之權逐步掌控在文臣手中。武官地位十分卑微,甚至需要在朝中找到文臣依附,才不受屈辱。

而明朝中期的轉折點,就在土木堡之變。本來武將勳貴才是忠心於大明皇帝之人,世襲的地方武將是大明邊關穩定的基石。

土木堡之變中,“叫門天子”朱祁鎮率二十萬大軍,還有朝中一大半的文武重臣和勳貴,禦駕親征。

他將二十萬大軍和大部分朝臣一波送給了瓦剌,自己還跑去城門,讓邊軍給自己這個皇帝以及瓦剌開門。從此,朝局勢力頃刻改變。】

五代後周

柴榮驚訝不已。開始聽到朱祁鎮禦駕親征,他自然以為朱祁鎮是曾經有過領兵經驗。又或者,皇帝前去禦駕親征,是為了鼓舞士氣。

“原來此人不懂軍事相關?”柴榮對這二十萬大軍如此覆滅,十分心痛:“倘若朕再增二十萬大軍,北伐更有把握了。”

他禦駕親征不止一次,而且大部分都戰勝了敵人。但是,他親自出征絕非心血來潮,而是多年經驗歷練。

在後漢時期,柴榮就隨郭威赴鄴都,任指揮使。而後,他也曾治理澶州,為政清肅,盜不犯境。

柴榮也為兒子的培養擔憂起來,若是養出來這樣的兒子,一朝家業中道崩殂。

而他如今孩子還年幼,柴榮也在考慮暫緩北征計劃。若他北伐中途去世,只有幼子被重臣篡位,就算北伐攻打下遼國又有何用?

“弱宋還在南方活了這麽久。朕至少要等幼子長大,可以處理政事,才好繼續北伐。”

唐朝

李世民看到這裏,也是驚訝不語。朝代初立之時,前面幾任皇帝肯定能征善戰,比如劉邦和自己。

可是,既然都是皇朝中期了,怎麽還能讓從未經歷兵事的皇帝禦駕親征?如今,他想帶兵征戰高句麗,都被屢次勸阻。

長孫無忌也搖頭:“此人必定不懂軍事。倘若一朝不慎,或招致滅亡之禍。既然明朝還能維系下去,肯定還有人力挽狂瀾。”

李世民道:“倘若不懂軍事,朝中不是還有武將?軍事是國之大事,怎麽可以這麽胡來。”

朝中大臣也深有擔憂,他們不願意讓李世民以身犯險,也有此憂慮。縱然對內,國事可以由太子監國。

然而皇帝被擒,必定軍心大亂。更何況,明朝此人還連累朝中大部分臣子,一並送了命。

他們心中不約而同道:“幸虧陛下不是此種人。”

宋明時期的文武關系,也讓李世民深思。“唐朝亡於節度使”,這句話讓他夜不能寐。

顯然,不是每個皇帝都能一直賢能,如李隆基前面也說有二十年之功,然而崩壞之後一路下墜。怎麽平衡節度使和朝廷的關系?

明朝

朱元璋算了算這是他第幾代的子孫。他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順序給子孫規定了命名規則。朱標他們這一代是木,下一代就是火。

可是如今這朱祁鎮的命名規則,是四子朱棣一脈。朱標突然去世,自己都已經打算將繼承人改為朱允文,怎麽會是朱棣繼承?

此時因朱標下葬,朱棣也來了南京。朱棣前面還有年長一些的秦王和晉王,朱元璋也想,為什麽是這個四兒子最終繼位呢?

但是怎麽說,他也是父,自然有資格罵兒子:“你的孫子是怎麽培育後輩的?怎麽讓你的重孫就這樣禦駕親征?我朝基業差點就斷送在他手中。他怎麽還敢叫門?這樣的天子真是恥辱。”

朱棣先是十分震驚,竟然是自己繼位,又知道了重孫如此不靠譜,只能道:“爹,我的孫子都沒出生。我又怎麽知道呢?不過,這混小子是不行。我以後一定,讓後代們都不許禦駕親征。”

朱元璋嘆息一聲,後世也曾說明朝也有下西洋,還有火器天下第一之事。至少證明,後續明朝的發展還是不錯。

但是朱元璋心中仍然很不舒服。自己的長子去世已經是意料之外。四子竟然繼承帝位,更是讓他驚訝。

朱元璋又訓斥道:“天幕說明朝下西洋,是好事。讓你後代都把心思放到正經事上,我這一代完不成下西洋,讓他們抓點緊。打仗有將軍,他不懂軍事,白白浪費我滿朝文武還有二十萬大軍性命。”

朱棣連忙應了:“兒臣定當盡心竭力。”

“還有北方始終是隱患。”朱元璋想起至今未能圍剿的蒙古,還有將來顛覆明朝的女真:“朕本想建立朝政制度後,便不用再改,定可維系千秋萬代。沒想到,還是終有滅亡之時。”

一向脾氣不好的父親,竟然也露出落寞之色。朱棣一時間也楞了楞,不過朱元璋立刻轉了臉色。

他打算給子孫後代都安排好將軍當做太傅。此外,還打算將一批勳貴之子,安排給子孫後人當侍衛官。

朱元璋憤憤道:“哪個天子敢這樣禦駕親征。侍衛官就可以奉朕之命,關他一個禁閉。”

奔赴南京一趟,沒想到竟然得知帝位落在自己頭上。朱棣也有些茫然,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竟然也有些接受現狀之意。還不等晉王和秦王有何反應,朱棣也總覺得不真實。

朱瞻基萬萬沒想到,自己兒子登基之後是這個光景。他自己也是從小跟著祖父永樂帝巡幸北征又征討蒙古,又跟著翰林諸臣學習經史、習政務。

但是,考慮到如今都城在北平,朱瞻基更是一頭冷汗:“此子險些斷送明朝命脈。”

倘若瓦剌真的攻入北平,那一路逃亡的明朝不就跟宋朝一個樣?此舉直接讓明朝面臨生死存亡之際。

朱高熾其實並不支持朱棣的遷都計劃,登基後也曾想把朝廷遷回南京。也是朱瞻基繼續將北平為帝都。

被急急忙忙傳召來的朱祁鎮,就看到父親臉色一黑,吼道:“你就是這麽為君的?不懂軍事,為什麽要禦駕親征?”

孫皇後也急忙趕了過來,維護長子道:“陛下,他才八歲,如何能知道後世發生何事?”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