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大善人14
關燈
小
中
大
第432章 大善人14
周家搬家的事,除了左右鄰裏看見了問一聲,周逸芳不曾主動對任何人說過,哪怕朱其成這個大郎的親爹,周逸芳也不曾告訴。
若是他有心,不難打聽;若是他本就對大郎不上心,大郎的消失就像當日被送入傍山寺一樣,對他們來說是解脫,如此,又有何可通知的?
而事實大概和周逸芳想得差不多。
周家最後一次從村子離開,沒有帶多少東西,主要和這些年交好的鄰居、親戚道別。這些人都知道周家是為了大郎搬走的,雖然心裏對大郎的命途有疑慮,卻也理解周家的心情,同情他們的遭遇,並且希望大郎這孩子的確沒問題,一家人能夠和和樂樂地開始新生活。
這一趟道別還算舒心,多年相處,猛地要分開,難免不舍,互相都是說著祝福寬慰的話,沒遇到讓人不快的事情。
和親友道別後,一家人坐牛車離開,周逸芳抱著大郎,大郎蠢蠢欲動想要車夫手裏的牛鞭,周逸芳幾次試著拿旁的事情轉移他的註意力,讓他安靜坐著別搗蛋。
官道上,迎面走來一隊喜氣洋洋的隊伍,與他們正面遇上。
當了多年朱家少夫人,周逸芳一照面就認出都是熟面孔。
大郎也停下了撲騰的手腳看著前方喊了一聲:“二騰叔!”
領頭的人正是朱家管家朱二騰。
朱二騰滿臉尷尬,喊了一聲:“小小少爺。”
周逸芳一看他們一行人就心中有數,和車夫說:“喜事為大,我們讓一讓。”
車夫應了一聲,把牛車趕到路邊,讓朱家的人先行。
朱二騰尷尬地對周逸芳行了個禮,帶著人繼續前行。
等到朱家隊伍離開,官道上的路人看著周家一家低聲討論起來,有那認識的,甚至直接上來搭話。
“周秀才,你們今天去鎮上?”
“聽說朱家少爺定親的事了嗎?”
“巧了不是,今天正好去下定,定的新少奶奶是王家村的地主女兒,今年十八了。”
周父扯起嘴角算是回應。
周母直接讓車夫啟程:“我們不去鎮上,還要趕路,先走了啊。”
牛車咕嚕嚕走遠,身後的討論聲依舊不絕。
朱家慈善又富有,滿雲湖鎮找不到第二家這樣好的人家,周逸芳當初不知道被多少人羨慕,誰知生下一個孽種還不惜福要和離,雖然是和離,但是朱家依舊風風光光,周家卻窮酸,這不像和離,更像是下堂。
世人捧高踩低,這麽一個昔日夫妻迎面對上的熱鬧大場面,他們吃了瓜看了熱鬧,討論之中難免對周逸芳充滿貶低與看不起,對大郎這個身世有異的孩子更是語帶鄙薄。
周家幾人心中都有數,坐在牛車上繼續往前趕路,將這一路的風言風語全都拋在了身後。
汴州城的小院是個兩進的院子,周逸芳將朱家給的銀票都花了,咬牙買下這個“豪宅”。
一家人住在第二進,第一進則設為一家讀書辦公的書房、學堂,還有未來可能招待客人的大廳。
周父給大郎啟蒙綽綽有餘,為了讓大郎有上學的儀式感,周逸芳定下每日課程表,到了時辰,周父便是先生而不是祖父,兩人要準時到外院的學堂裏上課,彼此稱呼先生弟子,直到下課回到內院,身份才轉變回來。
這種儀式與規矩可以限制大郎漫天飛舞的註意力和過分的好動,讓他漸漸生成規則意識。
外院和內院之間有一大片空地,前主人種了許多花花草草,如今早就破敗成了一片雜草地。
搬進來前幾天,一家人先把這片雜草地清理了,大郎也跟著幫忙。周逸芳給他單獨做了一雙護手的小手套,讓他和長輩一起拔草。
草叢裏有很多蚱蜢之類的小蟲子,周逸芳雖然不至於害怕但仍舊覺得有些惡心,大郎這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甚至無師自通,捉到了三四只蛐蛐,把他們裝在一個盒子裏讓他們打架。
周父看了一邊笑一邊搖頭,說:“這孩子的確得好好管教。”
一天下來,小孩除了多少草不得而知,臉上被雜草刮了好幾道紅印子,臉曬得紅紅的,裏衣全都被汗浸濕了,眼睛卻亮閃閃的,快活得不得了。
周逸芳給兒子洗澡,丟了一只會浮起來的木頭鴨子給他玩,嘴裏吐槽:“只要讓你玩,多累你都不嫌累。”
大郎玩著鴨子,嘴裏有口無心地說著:“我也會好好念書的。”
周逸芳笑出聲,點了點他的腦袋:“你說得好聽,娘等著看你怎麽好好念書。”
大郎仰起頭對著她笑出一排小米牙:“那娘要給我請武師傅!”
周逸芳無奈:“知道,娘答應你的事情,一定會做到。”
大郎立刻說:“我答應娘的事也會做到。”
周逸芳開懷,低頭重重在他臉上親了一下:“大郎真乖!”
大郎咯咯笑起來,用力一拍浮水鴨子把它拍進水底,濺起一片水花,濺了周逸芳一臉一身,周逸芳氣得,擰了一下他的光屁股:“熊孩子!”
大郎不怕疼,反而更開心了,哈哈大笑。
周母過來敲門:“娘倆別鬧了,洗個澡洗得水都要涼了,快收拾好過來吃飯!”
周逸芳連忙說:“來了!”瞪了大郎一眼。
大郎也懂,收了笑聲,對著周逸芳雙手捂住嘴巴,大眼睛骨碌碌轉。
花園收拾出來後,周家只劃出一小塊作花圃,剩下的全都開了地種菜。汴州物價高,即便是普通蔬菜也是周家人沒見過的價格,向來吃自家產的菜沒花過錢,周母第一時間就說以後自己種菜,能省一點是一點。
拔草,一家人帶著大郎拔,種菜,也是一家人帶著大郎種。這個經歷帶來的好處是,大郎對著一片沒發芽的田地也有了這是農田的認知,好動愛玩的他,每日小心翼翼跑到田壟邊去看青菜長出來了沒,從沒做過糟踐作物的事情。
花園裏的花草就沒這麽幸運了,花一開,就會被他揪掉一片,以前朱家花草多,他隨便揪,看不出來影響,如今就這麽小小一叢,被他一揪,立刻斑禿。
周母好氣又好笑,說他天生“鐵手”,“辣手摧花”。
家裏整頓好了,周逸芳開始操持她的生意。
他們住的地方在西南方向,周邊鄰裏許多是在府學讀書帶了功名的貧家學子,或者在府衙任職小吏的親戚。
如今官府一片黑,底下的小吏都富得流油,這些拐著彎的親戚雖不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扯著“我家三舅姥爺”的旗子,日子過得倒也安生。
無論讀書人還是官吏親戚,都是普通流氓地痞不會隨意得罪招惹的對象,周逸芳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選擇定居於此。
而這裏靠近南城,南城是底層百姓生活的聚集地,各種低端商貿發展格外成熟繁盛,受這個南城商貿中心的影響,西南這一塊的店鋪就很冷淡雕敝,人流都被再往南一段路的集市吸引走了。
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現代商業中心也會有這種情況,周逸芳在這裏踩點的時候就意識到了。
但安頓宅子的這些日子,他們也註意到了這個現象給這一片居民帶來的不方便。
平時買菜、購物可以往南邊走一走,但是早起吃個早餐、晚上吃個點心,特意走那麽遠就有些累。
家裏廚房還沒收拾好時,周父經常起個大早,特意走到離這邊最近的南城早點鋪買包子,一來一回不是很累但也不方便。
偶爾有推著小攤子的商販過來叫賣,但是送上門的服務,價格比自己去買稍微貴一點點,質量參差不齊,尤其吃食,熱乎乎地出鍋吃最為美味,小攤販叫賣的食物半熱不熱,還比老字號差點味道。
周逸芳和鄰居閑聊,問為什麽沒人來這裏擺攤,鄰居們都一副嫌棄的口吻。
“東西貴又不好吃。”
“當我們西城人是冤大頭了。”
“走幾步就到了,何必吃他們小販賣的不正宗東西。”
“有手藝都去南城開店了,那邊行腳商工人什麽樣的都有,經常下館吃飯,我們都是自家生火做飯,偶爾才出門打打牙祭,生意哪有南城好。”
周逸芳回家和父母合計了一下,討論在這邊擺攤是否可行。
家中現在餘錢還有一部分,雲湖鎮的店鋪每個月有租金入賬,一家人支出很少,只有大郎嘴刁,在朱家吃慣了好東西,周母又心疼他,花費稍微多一些。
資金不緊迫,周父建議周逸芳在家門口試一試,若是可以,不求發家致富,但求能有點進賬,好歹離家近不累,也能隨時看顧孩子,若不然真去了南城甚至跑去東城擺攤開店,以後一天恐怕見不到大郎幾回。
周逸芳畢竟是個女子,世道不安生,獨自外出做生意,不安全又累。
周逸芳覺得有道理,大郎的教育是她這輩子的主要任務,祖父母養孩子,很容易不自覺寵溺,為了生意忽略了大郎,那就本末倒置了。
於是,周家人決定在家附近支個攤子做小生意了。
周逸芳打算做早餐鋪,餛飩啊、面啊等熱乎乎的吃食,大清早出門在巷子口吃一碗,吃完去上學或者上工,胃裏別提多舒服。
雖然大多數人家舍不得日日外出吃早餐,但是她賣的簡單便宜一點,薄利多銷,肯定有客源。
畢竟這裏有不少單身的學子,加上偶爾不願意做飯的人家……如果每日收支能支撐全家生活,短期內足夠了。
周母想自己下廚,讓周逸芳打下手。
“你做了這麽多年少奶奶,和面都忘了吧?”
做早餐辛苦,周逸芳哪裏能讓上了年紀的老人來,她笑著要給全家露一手:“做了少奶奶但也沒忘記打小學會的手藝啊,這幾天咱們家就吃這些面食了,正好讓我來練練手感。”
說幹就幹,周逸芳一邊請人打家夥什,一邊買了面粉等原材料,開始給全家下廚做各色點心。
她有前幾世某些經歷,原主有姑娘時期的做飯記憶,兩者磨合融合,花了兩三天時間,大概做了七八頓後,周逸芳的手藝發生了質的變化。
大郎原本滿臉嫌棄娘親又做面,被周逸芳又哄又勸吃了一口,好半天,咂巴咂巴嘴巴,點點頭:“今天好吃。”
拿兒子那張叼嘴試菜的周逸芳笑了:“再吃一口?”
大郎放下玩具,主動接過筷子:“雖然好吃,但是明天我想吃魚。”
周逸芳:“好,明天我們做飯,不吃面條了。”
大郎滿意了,大口吃面,吃得瞇起了眼睛。
周父和周母都笑了起來:“大郎吃得這麽香,那肯定沒問題了。”
一家人齊齊動筷,果然覺得這面做得比前幾日好吃許多,勁道、入味,湯汁十分鮮美。
周母疑惑:“比你以前手藝更好了,我都做不出這樣好的面條,你在朱家也做過嗎?”
周逸芳笑笑:“哪能呢,最多長輩過壽我做一次長壽面。可能天無絕人之路吧,這幾天練著練著,練出門道了。”
周母沒有多想,畢竟她這幾天親眼看著女兒慢慢熟練廚藝,的確是突然開竅了一般。再細想想,畢竟朱家富裕,家裏請的廚子手藝也好,女兒吃了這麽多年好飯好菜,增長的見識加上本身的手藝,廚藝長進也能理解。
像她,一輩子在村子裏,哪裏知道這麽多花色的菜啊點心啊,更不會做了。
對廚藝信心倍增,周逸芳和周母便忙著準備擺攤的事宜。
周父則出門去打聽,若是想要在巷子口擺攤,有沒有什麽“規矩”,要不要交“保護費”。現在這個世道,做什麽都要疏通方方面面關節。
小老百姓為了安生做營生、過日子,該交出去的錢,都得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周家搬家的事,除了左右鄰裏看見了問一聲,周逸芳不曾主動對任何人說過,哪怕朱其成這個大郎的親爹,周逸芳也不曾告訴。
若是他有心,不難打聽;若是他本就對大郎不上心,大郎的消失就像當日被送入傍山寺一樣,對他們來說是解脫,如此,又有何可通知的?
而事實大概和周逸芳想得差不多。
周家最後一次從村子離開,沒有帶多少東西,主要和這些年交好的鄰居、親戚道別。這些人都知道周家是為了大郎搬走的,雖然心裏對大郎的命途有疑慮,卻也理解周家的心情,同情他們的遭遇,並且希望大郎這孩子的確沒問題,一家人能夠和和樂樂地開始新生活。
這一趟道別還算舒心,多年相處,猛地要分開,難免不舍,互相都是說著祝福寬慰的話,沒遇到讓人不快的事情。
和親友道別後,一家人坐牛車離開,周逸芳抱著大郎,大郎蠢蠢欲動想要車夫手裏的牛鞭,周逸芳幾次試著拿旁的事情轉移他的註意力,讓他安靜坐著別搗蛋。
官道上,迎面走來一隊喜氣洋洋的隊伍,與他們正面遇上。
當了多年朱家少夫人,周逸芳一照面就認出都是熟面孔。
大郎也停下了撲騰的手腳看著前方喊了一聲:“二騰叔!”
領頭的人正是朱家管家朱二騰。
朱二騰滿臉尷尬,喊了一聲:“小小少爺。”
周逸芳一看他們一行人就心中有數,和車夫說:“喜事為大,我們讓一讓。”
車夫應了一聲,把牛車趕到路邊,讓朱家的人先行。
朱二騰尷尬地對周逸芳行了個禮,帶著人繼續前行。
等到朱家隊伍離開,官道上的路人看著周家一家低聲討論起來,有那認識的,甚至直接上來搭話。
“周秀才,你們今天去鎮上?”
“聽說朱家少爺定親的事了嗎?”
“巧了不是,今天正好去下定,定的新少奶奶是王家村的地主女兒,今年十八了。”
周父扯起嘴角算是回應。
周母直接讓車夫啟程:“我們不去鎮上,還要趕路,先走了啊。”
牛車咕嚕嚕走遠,身後的討論聲依舊不絕。
朱家慈善又富有,滿雲湖鎮找不到第二家這樣好的人家,周逸芳當初不知道被多少人羨慕,誰知生下一個孽種還不惜福要和離,雖然是和離,但是朱家依舊風風光光,周家卻窮酸,這不像和離,更像是下堂。
世人捧高踩低,這麽一個昔日夫妻迎面對上的熱鬧大場面,他們吃了瓜看了熱鬧,討論之中難免對周逸芳充滿貶低與看不起,對大郎這個身世有異的孩子更是語帶鄙薄。
周家幾人心中都有數,坐在牛車上繼續往前趕路,將這一路的風言風語全都拋在了身後。
汴州城的小院是個兩進的院子,周逸芳將朱家給的銀票都花了,咬牙買下這個“豪宅”。
一家人住在第二進,第一進則設為一家讀書辦公的書房、學堂,還有未來可能招待客人的大廳。
周父給大郎啟蒙綽綽有餘,為了讓大郎有上學的儀式感,周逸芳定下每日課程表,到了時辰,周父便是先生而不是祖父,兩人要準時到外院的學堂裏上課,彼此稱呼先生弟子,直到下課回到內院,身份才轉變回來。
這種儀式與規矩可以限制大郎漫天飛舞的註意力和過分的好動,讓他漸漸生成規則意識。
外院和內院之間有一大片空地,前主人種了許多花花草草,如今早就破敗成了一片雜草地。
搬進來前幾天,一家人先把這片雜草地清理了,大郎也跟著幫忙。周逸芳給他單獨做了一雙護手的小手套,讓他和長輩一起拔草。
草叢裏有很多蚱蜢之類的小蟲子,周逸芳雖然不至於害怕但仍舊覺得有些惡心,大郎這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甚至無師自通,捉到了三四只蛐蛐,把他們裝在一個盒子裏讓他們打架。
周父看了一邊笑一邊搖頭,說:“這孩子的確得好好管教。”
一天下來,小孩除了多少草不得而知,臉上被雜草刮了好幾道紅印子,臉曬得紅紅的,裏衣全都被汗浸濕了,眼睛卻亮閃閃的,快活得不得了。
周逸芳給兒子洗澡,丟了一只會浮起來的木頭鴨子給他玩,嘴裏吐槽:“只要讓你玩,多累你都不嫌累。”
大郎玩著鴨子,嘴裏有口無心地說著:“我也會好好念書的。”
周逸芳笑出聲,點了點他的腦袋:“你說得好聽,娘等著看你怎麽好好念書。”
大郎仰起頭對著她笑出一排小米牙:“那娘要給我請武師傅!”
周逸芳無奈:“知道,娘答應你的事情,一定會做到。”
大郎立刻說:“我答應娘的事也會做到。”
周逸芳開懷,低頭重重在他臉上親了一下:“大郎真乖!”
大郎咯咯笑起來,用力一拍浮水鴨子把它拍進水底,濺起一片水花,濺了周逸芳一臉一身,周逸芳氣得,擰了一下他的光屁股:“熊孩子!”
大郎不怕疼,反而更開心了,哈哈大笑。
周母過來敲門:“娘倆別鬧了,洗個澡洗得水都要涼了,快收拾好過來吃飯!”
周逸芳連忙說:“來了!”瞪了大郎一眼。
大郎也懂,收了笑聲,對著周逸芳雙手捂住嘴巴,大眼睛骨碌碌轉。
花園收拾出來後,周家只劃出一小塊作花圃,剩下的全都開了地種菜。汴州物價高,即便是普通蔬菜也是周家人沒見過的價格,向來吃自家產的菜沒花過錢,周母第一時間就說以後自己種菜,能省一點是一點。
拔草,一家人帶著大郎拔,種菜,也是一家人帶著大郎種。這個經歷帶來的好處是,大郎對著一片沒發芽的田地也有了這是農田的認知,好動愛玩的他,每日小心翼翼跑到田壟邊去看青菜長出來了沒,從沒做過糟踐作物的事情。
花園裏的花草就沒這麽幸運了,花一開,就會被他揪掉一片,以前朱家花草多,他隨便揪,看不出來影響,如今就這麽小小一叢,被他一揪,立刻斑禿。
周母好氣又好笑,說他天生“鐵手”,“辣手摧花”。
家裏整頓好了,周逸芳開始操持她的生意。
他們住的地方在西南方向,周邊鄰裏許多是在府學讀書帶了功名的貧家學子,或者在府衙任職小吏的親戚。
如今官府一片黑,底下的小吏都富得流油,這些拐著彎的親戚雖不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扯著“我家三舅姥爺”的旗子,日子過得倒也安生。
無論讀書人還是官吏親戚,都是普通流氓地痞不會隨意得罪招惹的對象,周逸芳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選擇定居於此。
而這裏靠近南城,南城是底層百姓生活的聚集地,各種低端商貿發展格外成熟繁盛,受這個南城商貿中心的影響,西南這一塊的店鋪就很冷淡雕敝,人流都被再往南一段路的集市吸引走了。
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現代商業中心也會有這種情況,周逸芳在這裏踩點的時候就意識到了。
但安頓宅子的這些日子,他們也註意到了這個現象給這一片居民帶來的不方便。
平時買菜、購物可以往南邊走一走,但是早起吃個早餐、晚上吃個點心,特意走那麽遠就有些累。
家裏廚房還沒收拾好時,周父經常起個大早,特意走到離這邊最近的南城早點鋪買包子,一來一回不是很累但也不方便。
偶爾有推著小攤子的商販過來叫賣,但是送上門的服務,價格比自己去買稍微貴一點點,質量參差不齊,尤其吃食,熱乎乎地出鍋吃最為美味,小攤販叫賣的食物半熱不熱,還比老字號差點味道。
周逸芳和鄰居閑聊,問為什麽沒人來這裏擺攤,鄰居們都一副嫌棄的口吻。
“東西貴又不好吃。”
“當我們西城人是冤大頭了。”
“走幾步就到了,何必吃他們小販賣的不正宗東西。”
“有手藝都去南城開店了,那邊行腳商工人什麽樣的都有,經常下館吃飯,我們都是自家生火做飯,偶爾才出門打打牙祭,生意哪有南城好。”
周逸芳回家和父母合計了一下,討論在這邊擺攤是否可行。
家中現在餘錢還有一部分,雲湖鎮的店鋪每個月有租金入賬,一家人支出很少,只有大郎嘴刁,在朱家吃慣了好東西,周母又心疼他,花費稍微多一些。
資金不緊迫,周父建議周逸芳在家門口試一試,若是可以,不求發家致富,但求能有點進賬,好歹離家近不累,也能隨時看顧孩子,若不然真去了南城甚至跑去東城擺攤開店,以後一天恐怕見不到大郎幾回。
周逸芳畢竟是個女子,世道不安生,獨自外出做生意,不安全又累。
周逸芳覺得有道理,大郎的教育是她這輩子的主要任務,祖父母養孩子,很容易不自覺寵溺,為了生意忽略了大郎,那就本末倒置了。
於是,周家人決定在家附近支個攤子做小生意了。
周逸芳打算做早餐鋪,餛飩啊、面啊等熱乎乎的吃食,大清早出門在巷子口吃一碗,吃完去上學或者上工,胃裏別提多舒服。
雖然大多數人家舍不得日日外出吃早餐,但是她賣的簡單便宜一點,薄利多銷,肯定有客源。
畢竟這裏有不少單身的學子,加上偶爾不願意做飯的人家……如果每日收支能支撐全家生活,短期內足夠了。
周母想自己下廚,讓周逸芳打下手。
“你做了這麽多年少奶奶,和面都忘了吧?”
做早餐辛苦,周逸芳哪裏能讓上了年紀的老人來,她笑著要給全家露一手:“做了少奶奶但也沒忘記打小學會的手藝啊,這幾天咱們家就吃這些面食了,正好讓我來練練手感。”
說幹就幹,周逸芳一邊請人打家夥什,一邊買了面粉等原材料,開始給全家下廚做各色點心。
她有前幾世某些經歷,原主有姑娘時期的做飯記憶,兩者磨合融合,花了兩三天時間,大概做了七八頓後,周逸芳的手藝發生了質的變化。
大郎原本滿臉嫌棄娘親又做面,被周逸芳又哄又勸吃了一口,好半天,咂巴咂巴嘴巴,點點頭:“今天好吃。”
拿兒子那張叼嘴試菜的周逸芳笑了:“再吃一口?”
大郎放下玩具,主動接過筷子:“雖然好吃,但是明天我想吃魚。”
周逸芳:“好,明天我們做飯,不吃面條了。”
大郎滿意了,大口吃面,吃得瞇起了眼睛。
周父和周母都笑了起來:“大郎吃得這麽香,那肯定沒問題了。”
一家人齊齊動筷,果然覺得這面做得比前幾日好吃許多,勁道、入味,湯汁十分鮮美。
周母疑惑:“比你以前手藝更好了,我都做不出這樣好的面條,你在朱家也做過嗎?”
周逸芳笑笑:“哪能呢,最多長輩過壽我做一次長壽面。可能天無絕人之路吧,這幾天練著練著,練出門道了。”
周母沒有多想,畢竟她這幾天親眼看著女兒慢慢熟練廚藝,的確是突然開竅了一般。再細想想,畢竟朱家富裕,家裏請的廚子手藝也好,女兒吃了這麽多年好飯好菜,增長的見識加上本身的手藝,廚藝長進也能理解。
像她,一輩子在村子裏,哪裏知道這麽多花色的菜啊點心啊,更不會做了。
對廚藝信心倍增,周逸芳和周母便忙著準備擺攤的事宜。
周父則出門去打聽,若是想要在巷子口擺攤,有沒有什麽“規矩”,要不要交“保護費”。現在這個世道,做什麽都要疏通方方面面關節。
小老百姓為了安生做營生、過日子,該交出去的錢,都得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