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七夕
關燈
小
中
大
衛善生辰這一日的熱鬧堪比過年, 晉城才進了七月就已經懸燈結彩, 門樓茶館鋪子處處都鬧烘烘的, 各家還要鬥燈,鬥誰家的彩燈紮得顯眼, 紮得最好的燈便能得著劉刺史的彩頭, 雖不過是兩壇子酒兩匹夏布, 那也算是得了彩, 討個好意頭。
劉刺史為了討好衛善,把七夕只停一天的宵禁改成了三日,各處增派人手,怕有聽見三夜不宵禁便作奸犯科的,衛所裏也調出一隊人來,防著小偷小摸的, 拍花子的,還有趁亂占婦人便宜的。
一入夜滿城都是燈火, 家家門口都掛著福壽燈,彩帛鋪子前有織錦燈, 點心果子鋪子外頭有彩果燈, 水裏漂著荷花燈,鋪子樓頭掛了明月燈,到了正日子, 街口各種的書場戲臺連日不停,比年節裏還更熱鬧上幾分。
常潘聶三家連著三日獻戲,聶家還是從南邊請來的歌班, 唱的是吳語,倒是秦昭在清江時聽過的,吳地多水多舟,采菱采蓮都甚多,漁家女兒個個能開口唱上兩句,藏在藕花深處,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郢城外的大小水巷子也有百來條,窄船通行其間,歌聲便在這其中流傳,漸漸有人拿這個歌調來編戲,唱的多是些江南情致,只這一班是江州一帶來的,歌聲還更甜些,倒把衛善給聽住了。
常家潘家一個是請了京城的班子,一個請了本地的班子,京城的班子還罷了,本地風土人情衛善也算見識過,這唱腔聽不習慣,反是吳地的歌班一出來,她瞧上兩眼,不論扮相還是曲詞兒都更了雅致些。
曹夫人坐在她身邊,見她有興致,輕聲道:“說是這歌班裏頭都是女子,跑江湖不易,若不是聶家請是怎麽也不肯離開家鄉的。”
衛善一聽便知道聶家人登過曹夫人的門了,怪道她頭上兩枝金荷葉托翡翠青蛙的對簪,一看就是南邊式樣,含笑看了她一眼,又把目光收回來,原來臺上都是女子,描上戲妝這才男俊女俏。
幾家連日獻戲便是因著劉刺史送來的那一隊兒樂工歌姬都被秦昭零零散散的賞了人,賞給手底下的武將,還有衛所裏立了功的兵丁。
這些個歌舞姬,呆在王府裏除了獻藝之外,有瓦遮頭有衣禦寒,不論原來是怎麽進來了,這幾個月裏都老老實實,王長史派人看得那麽嚴實,剛來時這些女子還想著有一日能得王爺的青睞,從此不再幹這營生,連月下來也都熄了這心思。
打小練舞,難免身上便有些舊傷,再有幾年就是還能跳舞,也有更年輕晚鮮嫩的,能夠嫁人都來給衛善磕頭,衛善便給她們安排一份妝奩,嫁人過日子去。
臺上那歌女一開口,衛善便是一怔,她聽過這樣的小調兒,在禦花園的雲臺上,是楊雲翹唱的,衛善一聽便笑起來:“這曲調倒很別致,京城裏還從未聽過。”
曹夫人是問明白了才來的,立時說道:“說是南邊才剛興起的,原來也沒有,倒是托了王妃的福,叫咱們都先享一享耳福。”
“這調兒新鮮,該叫京城人都聽一聽。”江寧王牢牢守著吳地,這些便少有流傳的,衛善這麽說,餘下的人就湊了趣兒,一地有一地的風俗,別的調子在本地傳唱不開,多也是捧捧王妃的場,並不當真。
衛善卻是真的這麽打算的,把這一班歌女送進京城去,京裏的富戶也許多貪圖新鮮的,玲瓏坊裏各色的女人都有,城中唯一能看波斯舞的地方就是玲瓏坊中,這些小調兒沿街唱也成,在茶樓裏頭唱也成,只要調子傳得廣,總有一天會傳到正元帝的耳朵裏。
正出神間,這出戲已經唱完了,衛善不耐久坐,說了一聲賞,沈香便吩咐了小廝僮兒捧著竹籮走到按歌臺前,一把一把的撒銅錢到臺上。
夜色一深,王府各處都掛起彩燈來,花炮棚裏造的各色煙火齊飛上天,衛善撇下席間的客人,往王府最高處的淩宵樓上去。
她身子沈了,走動便慢,還沒登樓,就聽見秦昭的聲音,他已經到了樓上,大開著樓閣四面的窗戶,從這兒能看見晉州城處處騰起的煙花。
十丈菊、火梨花、線穿牡丹、金盤落月,城裏四角都是煙火,在天邊炸開,煙花躥到天上,仿佛水簾映著碧星天,滿眼都是光華,讓衛善突然想去前兩年在青州時秦昭給她放的一夜煙火來,含笑望他一眼:“二哥那一年,想沒想過,和我一起看煙火?”
天上躥出幾匹閃光寶馬,七八匹馬一匹連著一匹奔騰,跟著又有小鬼鬧城隍,金鯉吐蓮花,煙火的光把衛善的臉映得紅紅白白,天下落珠似的下著花火,秦昭伸手握住她的手,知道她一直都以為是她先訂下這門婚事的,秦昭輕笑一聲,從後頭抱著她,兩只手搭在她的肚子上:“想過的。”
心裏偷偷想過,不敢對人言,頭一個發現的不是別人,是秦顯,衛平沒看出來,母親也沒看出來,是秦顯先拍了他的肩膀說善兒嫁給誰都不如嫁給他。
此時想來,是偷偷在心裏想過許多回了,太隱晦,連自己都不明白,稍稍一冒頭又趕緊壓下去,自己覺得自己配不起,已經有的夠多,再想伸手攬月入懷那便是所求太多。
想到月亮當真入他懷中,肚裏還懷了他的孩子,兩人就在淩宵閣上呆了許久,到底下宴散了,車馬從巷口出去,也還依偎在一起,隔日他就又要走了。
下回再見得是中秋,衛善想想便嘆一口氣,難得又撅起嘴撒嬌,小福子和沈香幾個都在閣上等著,擡頭就能見到漫天的煙火,偶爾四下一靜,便能聽見樓閣上傳下來的輕笑聲。
兩人分離時各有事忙,到相聚才有一刻安閑,便顯得這相聚的時刻尤為珍貴了,衛善越是不說留戀他,想讓他留下的話,秦昭就越是覺得愧疚。
可看著軍戶越來越多,秦昭又覺得心中安定,撫著她細絨絨的鬢邊,和耳垂上掛的一對兒小葫蘆,輕聲道:“林先生寫信來問我,問我如此作為,可是有意天下。”
秦昭幽暗的眼睛裏映了一天一地的星火,遠處街市燈火未熄,游人提著燈籠在街上走,那一點點燈,好像一只只螻蟻,他還迷惑,到底手裏要握著多少東西,才能保住王府,保住家。
衛善身子一怔,擡頭去看他,此時才方回神,自己做的每一步,既可以說是在保全秦昭,也可以說是在積蓄力量,上輩子不知秦昭是怎麽走到那一步的,可這輩子自己會不會就是推手。
草場馬匹美名金錢,日益壯大的勢力總有一天會讓朝廷無法坐視,到時候又要怎麽辦呢?衛善嚅嚅開口:“二哥想過嗎?”
秦昭搖頭,誠實地告訴她:“沒有,從過去到此刻,我都沒想過,善兒呢?想過嗎?”
衛善答不上來,她知道是秦昭當了皇帝的,那是上輩子事,這輩子時移事易,早已經跟上輩子不同,可她伸手去做的這些,卻依舊是因為心裏知道他有一天能入主紫宸殿。
衛善擡起頭,眼睛盯著星辰:“我不知道。”不是沒想過,而是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
七夕的煙火亮了一整夜,兩人沒論出什麽來,第二日該辦的事還是要辦,衛善讓人把這那班吳地女人送進京城去,一路走一路唱,總有唱到京城的一天。
初步辦完了在晉地要辦的事,衛善便只等著孩子降生,忙的時候不覺得懷著身子難受,閑下來反而不舒服了,心頭日日反覆想著林先生的話,找來了葉姨,問她道:“林先生是什麽意思?”
葉凝笑了:“他的意思從來只有一個,何不爭天下。”
衛善一時答不上來,帝位上是正元帝,若是往後換成承吉且還罷了,若是換了秦昰呢?
葉凝一雙眼眸望著她:“三五年間確不至於到那一步,可等到三五年後再想這些就已經晚了,這話他問過衛王,衛王不願,結果如何?”
衛善心頭一凜,此時決斷,面前站著的就是秦昱承吉承佑,甚至還會有秦昰秦晏,所有正元帝的血脈,和所有可能登上大位的人,衛善輕輕搖頭:“還遠遠沒到那一步。”
葉凝看著她,輕描淡寫:“總會到那一步的,會比你想的,更快。”一面說一面笑,自覺這天下大半的烏鴉嘴,怕都是先知先覺的人,說中了人不願意想,不願意信的事,這才被人不喜。
衛善遲遲沒不能定奪,她其實比秦昭更能想像,因為曾經見過;可她也比秦昭更難決斷,因為覆得不易。
還沒等衛善想明白,中秋節之前,北狄散部再攻永寧縣,欲在草黃糧盡之前,搶上一波牛羊鹽浪,才剛建立的永寧衛把首戰便把北狄打退。
北狄散部不過百來人,只當耕田收糧的都是百姓,誰知個個能戰,將近秋收,每到此時,總有外族來搶糧搶羊,甲衣兵刃就擺田地隴頭,村中鑼聲一響,人人披甲抵禦,反搶下馬匹來。
這事便當作軍戶首戰捷報送進了京城,正元帝立時嘉賞,又讓各地邊所都按永寧衛軍戶為榜樣,建立軍戶,跟著又派下一位禦史,前往永寧,督察軍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刺史為了討好衛善,把七夕只停一天的宵禁改成了三日,各處增派人手,怕有聽見三夜不宵禁便作奸犯科的,衛所裏也調出一隊人來,防著小偷小摸的, 拍花子的,還有趁亂占婦人便宜的。
一入夜滿城都是燈火, 家家門口都掛著福壽燈,彩帛鋪子前有織錦燈, 點心果子鋪子外頭有彩果燈, 水裏漂著荷花燈,鋪子樓頭掛了明月燈,到了正日子, 街口各種的書場戲臺連日不停,比年節裏還更熱鬧上幾分。
常潘聶三家連著三日獻戲,聶家還是從南邊請來的歌班, 唱的是吳語,倒是秦昭在清江時聽過的,吳地多水多舟,采菱采蓮都甚多,漁家女兒個個能開口唱上兩句,藏在藕花深處,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郢城外的大小水巷子也有百來條,窄船通行其間,歌聲便在這其中流傳,漸漸有人拿這個歌調來編戲,唱的多是些江南情致,只這一班是江州一帶來的,歌聲還更甜些,倒把衛善給聽住了。
常家潘家一個是請了京城的班子,一個請了本地的班子,京城的班子還罷了,本地風土人情衛善也算見識過,這唱腔聽不習慣,反是吳地的歌班一出來,她瞧上兩眼,不論扮相還是曲詞兒都更了雅致些。
曹夫人坐在她身邊,見她有興致,輕聲道:“說是這歌班裏頭都是女子,跑江湖不易,若不是聶家請是怎麽也不肯離開家鄉的。”
衛善一聽便知道聶家人登過曹夫人的門了,怪道她頭上兩枝金荷葉托翡翠青蛙的對簪,一看就是南邊式樣,含笑看了她一眼,又把目光收回來,原來臺上都是女子,描上戲妝這才男俊女俏。
幾家連日獻戲便是因著劉刺史送來的那一隊兒樂工歌姬都被秦昭零零散散的賞了人,賞給手底下的武將,還有衛所裏立了功的兵丁。
這些個歌舞姬,呆在王府裏除了獻藝之外,有瓦遮頭有衣禦寒,不論原來是怎麽進來了,這幾個月裏都老老實實,王長史派人看得那麽嚴實,剛來時這些女子還想著有一日能得王爺的青睞,從此不再幹這營生,連月下來也都熄了這心思。
打小練舞,難免身上便有些舊傷,再有幾年就是還能跳舞,也有更年輕晚鮮嫩的,能夠嫁人都來給衛善磕頭,衛善便給她們安排一份妝奩,嫁人過日子去。
臺上那歌女一開口,衛善便是一怔,她聽過這樣的小調兒,在禦花園的雲臺上,是楊雲翹唱的,衛善一聽便笑起來:“這曲調倒很別致,京城裏還從未聽過。”
曹夫人是問明白了才來的,立時說道:“說是南邊才剛興起的,原來也沒有,倒是托了王妃的福,叫咱們都先享一享耳福。”
“這調兒新鮮,該叫京城人都聽一聽。”江寧王牢牢守著吳地,這些便少有流傳的,衛善這麽說,餘下的人就湊了趣兒,一地有一地的風俗,別的調子在本地傳唱不開,多也是捧捧王妃的場,並不當真。
衛善卻是真的這麽打算的,把這一班歌女送進京城去,京裏的富戶也許多貪圖新鮮的,玲瓏坊裏各色的女人都有,城中唯一能看波斯舞的地方就是玲瓏坊中,這些小調兒沿街唱也成,在茶樓裏頭唱也成,只要調子傳得廣,總有一天會傳到正元帝的耳朵裏。
正出神間,這出戲已經唱完了,衛善不耐久坐,說了一聲賞,沈香便吩咐了小廝僮兒捧著竹籮走到按歌臺前,一把一把的撒銅錢到臺上。
夜色一深,王府各處都掛起彩燈來,花炮棚裏造的各色煙火齊飛上天,衛善撇下席間的客人,往王府最高處的淩宵樓上去。
她身子沈了,走動便慢,還沒登樓,就聽見秦昭的聲音,他已經到了樓上,大開著樓閣四面的窗戶,從這兒能看見晉州城處處騰起的煙花。
十丈菊、火梨花、線穿牡丹、金盤落月,城裏四角都是煙火,在天邊炸開,煙花躥到天上,仿佛水簾映著碧星天,滿眼都是光華,讓衛善突然想去前兩年在青州時秦昭給她放的一夜煙火來,含笑望他一眼:“二哥那一年,想沒想過,和我一起看煙火?”
天上躥出幾匹閃光寶馬,七八匹馬一匹連著一匹奔騰,跟著又有小鬼鬧城隍,金鯉吐蓮花,煙火的光把衛善的臉映得紅紅白白,天下落珠似的下著花火,秦昭伸手握住她的手,知道她一直都以為是她先訂下這門婚事的,秦昭輕笑一聲,從後頭抱著她,兩只手搭在她的肚子上:“想過的。”
心裏偷偷想過,不敢對人言,頭一個發現的不是別人,是秦顯,衛平沒看出來,母親也沒看出來,是秦顯先拍了他的肩膀說善兒嫁給誰都不如嫁給他。
此時想來,是偷偷在心裏想過許多回了,太隱晦,連自己都不明白,稍稍一冒頭又趕緊壓下去,自己覺得自己配不起,已經有的夠多,再想伸手攬月入懷那便是所求太多。
想到月亮當真入他懷中,肚裏還懷了他的孩子,兩人就在淩宵閣上呆了許久,到底下宴散了,車馬從巷口出去,也還依偎在一起,隔日他就又要走了。
下回再見得是中秋,衛善想想便嘆一口氣,難得又撅起嘴撒嬌,小福子和沈香幾個都在閣上等著,擡頭就能見到漫天的煙火,偶爾四下一靜,便能聽見樓閣上傳下來的輕笑聲。
兩人分離時各有事忙,到相聚才有一刻安閑,便顯得這相聚的時刻尤為珍貴了,衛善越是不說留戀他,想讓他留下的話,秦昭就越是覺得愧疚。
可看著軍戶越來越多,秦昭又覺得心中安定,撫著她細絨絨的鬢邊,和耳垂上掛的一對兒小葫蘆,輕聲道:“林先生寫信來問我,問我如此作為,可是有意天下。”
秦昭幽暗的眼睛裏映了一天一地的星火,遠處街市燈火未熄,游人提著燈籠在街上走,那一點點燈,好像一只只螻蟻,他還迷惑,到底手裏要握著多少東西,才能保住王府,保住家。
衛善身子一怔,擡頭去看他,此時才方回神,自己做的每一步,既可以說是在保全秦昭,也可以說是在積蓄力量,上輩子不知秦昭是怎麽走到那一步的,可這輩子自己會不會就是推手。
草場馬匹美名金錢,日益壯大的勢力總有一天會讓朝廷無法坐視,到時候又要怎麽辦呢?衛善嚅嚅開口:“二哥想過嗎?”
秦昭搖頭,誠實地告訴她:“沒有,從過去到此刻,我都沒想過,善兒呢?想過嗎?”
衛善答不上來,她知道是秦昭當了皇帝的,那是上輩子事,這輩子時移事易,早已經跟上輩子不同,可她伸手去做的這些,卻依舊是因為心裏知道他有一天能入主紫宸殿。
衛善擡起頭,眼睛盯著星辰:“我不知道。”不是沒想過,而是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
七夕的煙火亮了一整夜,兩人沒論出什麽來,第二日該辦的事還是要辦,衛善讓人把這那班吳地女人送進京城去,一路走一路唱,總有唱到京城的一天。
初步辦完了在晉地要辦的事,衛善便只等著孩子降生,忙的時候不覺得懷著身子難受,閑下來反而不舒服了,心頭日日反覆想著林先生的話,找來了葉姨,問她道:“林先生是什麽意思?”
葉凝笑了:“他的意思從來只有一個,何不爭天下。”
衛善一時答不上來,帝位上是正元帝,若是往後換成承吉且還罷了,若是換了秦昰呢?
葉凝一雙眼眸望著她:“三五年間確不至於到那一步,可等到三五年後再想這些就已經晚了,這話他問過衛王,衛王不願,結果如何?”
衛善心頭一凜,此時決斷,面前站著的就是秦昱承吉承佑,甚至還會有秦昰秦晏,所有正元帝的血脈,和所有可能登上大位的人,衛善輕輕搖頭:“還遠遠沒到那一步。”
葉凝看著她,輕描淡寫:“總會到那一步的,會比你想的,更快。”一面說一面笑,自覺這天下大半的烏鴉嘴,怕都是先知先覺的人,說中了人不願意想,不願意信的事,這才被人不喜。
衛善遲遲沒不能定奪,她其實比秦昭更能想像,因為曾經見過;可她也比秦昭更難決斷,因為覆得不易。
還沒等衛善想明白,中秋節之前,北狄散部再攻永寧縣,欲在草黃糧盡之前,搶上一波牛羊鹽浪,才剛建立的永寧衛把首戰便把北狄打退。
北狄散部不過百來人,只當耕田收糧的都是百姓,誰知個個能戰,將近秋收,每到此時,總有外族來搶糧搶羊,甲衣兵刃就擺田地隴頭,村中鑼聲一響,人人披甲抵禦,反搶下馬匹來。
這事便當作軍戶首戰捷報送進了京城,正元帝立時嘉賞,又讓各地邊所都按永寧衛軍戶為榜樣,建立軍戶,跟著又派下一位禦史,前往永寧,督察軍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