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前應對
關燈
小
中
大
禦前應對
等那位戰戰兢兢的執金吾,終於跟著劉晞清繳完張讓、趙忠等人的府邸後,那弦月早已徹底隱入寰宇之中,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輪燦爛的朝陽。
一夜過去,這位在宦海沈浮數年的人精也大概想清楚了昨日深夜的事情——像這樣的事情,哪個真正的平頭百姓敢輕易摻和進來?
更別提,昨晚來報案那人還有意把他的思緒引到游俠的方向……恐怕那人就是長公主故意派來的。
既然是奉皇帝旨意誅殺奸宦,又是在他所管轄的京都舉事,為什麽不提前通知他這個執金吾呢?
……難道是怕他告密?
想到這裏,執金吾擦了擦額上的冷汗,訕笑著看向那位聲勢赫奕的長公主。
“報——”
前方忽有一騎疾馳而來,在劉晞身前勒了馬,單膝跪地道:“啟稟公主,王中郎將令卑職來向您通稟一聲,宮中的奸佞同黨已全部伏誅。”
“好!”劉晞收了長劍,笑道:“煩你轉告父皇與王師,宮外之事也已經處置妥當了,稍後我便進宮覆命。”
“唯。”那騎兵立刻領了命令,再次騎上馬飛奔離開。
而劉晞則不知從哪兒掏出一方巾帕,慢條斯理地擦幹凈臉上沾染的汙血後,言笑晏晏地看向身旁若有所思的執金吾,道:
“平亂除奸,多賴君之助力。還請隨劉晞一同入宮。”
執金吾連道不敢,卻並沒拒絕這個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亦步亦趨地跟在劉晞後邊兒入了宮。
晴朗的天空忽然紛紛揚揚地落起雪來。
潔白無瑕的雪花飄落在地面之後,層層疊疊地堆在了一起,好似要將昨夜的喧囂與鮮血盡數掩去,然後將這方世界徹底變成雪的天堂。
但昨夜那場驚變的痕跡,到底是掩蓋不了的——富麗堂皇的漢宮空中還殘存著血腥氣,過往宮人的臉上驚悸未消。
當劉晞穿著那身猶自染血的銀甲入宮時,皇帝正滿臉興奮地拉著王越的手,親切地說著些風馬牛不相及的閑話。
見到劉晞進入德陽殿後,劉宏臉上的神情更加激動,高聲笑道:“我就知道白澤不會辜負朕的期望!”
但被他極力稱讚的劉晞,此時臉上並沒有什麽喜色,反而滿臉莊重。
劉宏疑惑地望向自己這位女兒,剛想出言詢問,便見她忽而跪了下來。
“兒臣有罪,願自致雒陽獄。”她不顧身上的笨重的甲胄,一臉肅然地伏地叩首,如是說道。
劉宏臉上的笑意一滯,百思不得其解地問道:“吾兒除邪懲惡,滌瑕蕩垢,於國於家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何罪之有?到底是發生了何事,竟要讓你自請下獄?”
“兒臣假傳父皇旨意,並以此脅迫虎賁中郎將隨我一同舉兵。”
皇帝多疑,如今欣喜於劉晞帶著王越舉事,除了他的心腹大患。焉知來日會不會又心思一轉,認為她與王越相互勾結,心懷不軌。
畢竟,無論哪朝哪代的皇帝,大抵都不願意看到——除了自己之外,竟還有人能調動護衛宮廷的禁軍!
王越在聽到劉晞的話後,作勢也要跪下來請罪,卻被劉晞以眼神制止,便只好皺著眉立在遠處。
皇帝並沒註意到兩人的眉眼官司,他在明白劉晞的意思後,當即喝道:“誰敢說白澤假傳旨意?”
他嚴厲地將殿中人掃視了一圈,而後道:“這本就是朕的意思,只是礙於張逆在旁,不好發下明旨,才以口諭相傳。誰敢憑此中傷白澤?”
劉晞聞言謝了恩,順著皇帝的心意起身,又含笑與他說起昨夜的事情,“多虧執金吾及時率兵趕來相助,兒才能順利誅殺一眾奸佞。”
那位一直在殿中當隱形人的執金吾終於找到機會,趕忙出列拱手道:“不敢不敢,是長公主過譽了。”
皇帝這才註意到這位執金吾,不鹹不淡地褒揚了幾句後,迅速將目光轉回到劉晞身上。
他是了解劉晞秉性的:不僅不愛邀功,甚至還經常將功勞推到其他人身上。想到這裏,劉宏忽然對這女兒生出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這樣與世無爭的性子,可不適合在京都這樣的虎狼之地生活……
皇帝沈思了好一會兒,才緩緩拉回自己的思緒,不動聲色地賜下給眾人的獎賞,安排後續的諸般事宜。
大概晌午時分,劉晞便辭別皇帝,回到了自己的公主府。
等在府中的戲志才連忙迎了上來,上下將她打量一番後,終於確定自家主公確實安然無恙。
便又將目光放到她後邊兒跟著的人身上,疑惑道:“這是……”
劉晞不以為意地往後掃了一眼,當下便明白了戲志才想問什麽,淡淡道:“他們搬的東西是天子賜下的一些古玩玉器,還有些從蘭臺運出來的古籍珍本。”
她已是位比諸侯王的長公主,正常來說,再沒什麽晉升的空間。封無可封之下,劉宏也只能賜下這些珍玩古籍之類的東西了。
“志才若感興趣,可自去挑些喜歡的,無需與我客氣。”
戲志才笑著說了句恭敬不如從命,俄而玩笑道:“古籍珍本可不多得,主公竟半點兒不心疼?”
劉晞輕描淡寫地覷他一眼,莞爾道:“蘭臺中的那些書,我十一歲那年便讀完了。”
但讀書人大抵都是愛書的,想起這點後,劉晞便笑道:“我書房中也藏了不少好書,志才可自行取閱。”
這年頭的書籍確實珍貴,然而對劉晞而言,也不過是些無關緊要的身外之物。
她一邊領著人往裏走,一邊輕聲道:“昨晚隨我作戰的八百部曲,有四十五人陣亡,二十七人重傷,難以再上戰場。”
戲志才立時會意,斂了玩笑之色回道:“某會做好撫恤,以安眾人之心。”
“有志才為我籌謀,我無憂矣。”
兩人正交談間,門房卻忽然來報,“公主,盧尚書求見。”
劉晞手上的動作一頓,又若無其事地撫了撫額頭,對門房道:“我昨晚率部曲圍攻張讓、趙忠府邸,不幸為流矢所傷,現在正在接受醫官的醫治。可懂了?”
“唯,仆必如實向盧尚書稟報。”門房躬身,趨退離開。
戲志才並沒置喙她的決定,但在門房離開後,微微皺緊眉頭,問道:“主公為何不見盧尚書?”
“我知他來意。”
盧植作為清流士人的代表,對宦官自然談不上什麽好感,秉持著“除惡務盡”的原則來勸她,也在劉晞意料之中。
她去了身上的甲胄,不緊不慢地看向眉眼鋒利的青年,道:“老師欲盡除宦官。”
而她不僅沒殺盡宦官,還剛剛從牢裏撈了個叫呂強的宦官出來。
此時相見必然要生分歧,還不如暫時示弱,過幾日再去信去說明原委。
“宦官啊……”劉晞喟然而嘆,道:
“五侯[1]死,有侯覽荼毒天下;侯覽死,有曹節、王甫作亂;曹節及王甫死,又有張讓、趙忠擅權。如今就算把宮中的宦官都屠盡,焉知以後不會有新的蠹蟲?”
“治水不治其源,徒增其廣耳。”
況且張讓之事後,皇帝雖對宦官生了警惕之心,可卻不代表他願意舍棄這把用慣了的刀。
劉宏不再全心信任宦官,可更不放心讓士人侍奉在禁中。與根深蒂固的士族相比,依附皇帝而生的宦官顯然更易於掌控。
於是,宦官終究不可除盡。
“盧尚書深明大義,當會理解主公的苦衷。”青年似乎從這番話裏讀出了些許悵惘,便寬慰道:
“盡小者大,積微者著。某相信,主公來日必能還天下一個海晏河清。”
劉晞彎眉而笑,小小一揖道:“願與君共勉。”
*
皇帝吸取了前番張讓的教訓,已不敢再將政事全數托付給身邊的人,而整日逍遙於美酒美人之間。
那交給盧植那幫人?盧子幹倒還算得用……可尚書臺的權勢已經夠大了。皇帝打心底裏不願再助長士人的力量。
在這時候,劉宏忽然想起一個極為合適的人——劉晞。
不攬權奪利,有理政才能,與自己親近,又不會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這不是非白澤莫屬嗎?
於是,劉宏越來越喜歡在遇事不決時,召劉晞進宮問策。
而朝中的公卿大臣則慢慢發現——那位萬年長公主對當今陛下、對國之政事的影響力,正在一步步擴大。
某些人瞬間繃緊了心中那根弦,接二連三地上書皇帝:牝雞司晨、女主幹政,乃禍國之兆也。
皇帝對此置若罔聞,甚至還將朝中鬧騰得最歡的那幾人發落到了偏遠之地。
彈劾萬年長公主的聲音便逐漸小了下來。
這種不和諧的聲音,又在劉晞向皇帝提出征召賢良、廣舉孝廉的諫言後,徹底在朝中消弭。
那些朝臣即便不像侍禦史劉陶、尚書令盧植一樣公然支持劉晞,也不會再刻意唱反調,而開始對那位長公主抱起觀望的態度——因為他們看到了實打實的利益。
對於朝中這些人的心思,劉晞自然是洞若明鏡的。
但她從沒將這些放在心上,在得知那幾位公卿的反應後,也只是輕輕一嗤,又將心思花在了鴻都門學的事上。
經過幾番努力,遠走江南的蔡邕終於接受了她的征召,答應到鴻都門學任教。
*
光和六年,因主持大射禮有方,晉位長公主。
昭武洞幽察微,有遠見卓識。昔鉅鹿張角以妖術授民,號為“太平道”。從者遍布八州之地,逾數十萬之眾。
然靈帝及百官未察其不軌之心,言角振民育德、勸善規過,有士之奇節。獨昭武及故太尉楊賜、侍禦史劉陶剖玄析微,以為太平道陰懷叛逆。數上疏於帝,不報。
旋獲角大弟子唐周,獻於德陽殿,終見信於君。帝大怒,疾令有司糾察奸邪,以衛乾坤綱紀。
後角果聚眾叛亂,流離失所之民竟相響應。蜂屯蟻聚,叛者雲集,郡縣不能制焉。
靈帝乃納昭武之議,解黨錮以安諸士,設八關以衛京都。又從昭武,以尚書令盧植、議郎皇甫嵩、諫議大夫朱俊為將,率眾各往廣宗、潁川之地平叛。
昭武憂國奉公,弘毅寬厚,以為有志之士當仗劍報國,不可茍安於雒陽之地。遂自請纓為監軍。帝以疆場兇險,阻之。
乃對曰:“人主之子,豈可受無功之奉,享無勞之尊?唯願以身事國,九死不悔。”帝竟亦不能阻之,乃準焉。
先至潁陰,後援長社,俄而北上廣宗,以助皇甫嵩。數月之間,昭武連斬波才、張角等一十七黃巾渠帥。聞者莫不額手稱慶,上喜而拜其為蕩寇將軍。
及黃巾之亂平,帝改元中平。
時中常侍張讓趙忠等把持內外,流毒千裏,上至公卿、下至吏民,無不飽受其害。然以其勢大,帝亦不能攖其鋒芒,乃以晉趙鞅故事暗語昭武。
昭武領而受之,與虎賁中郎將王越相約舉事,共清君側。張讓、趙忠之輩盡皆伏誅,吏治為之一清。
——《續漢書·昭武帝紀》
[1]五侯,指漢桓帝時期參與鏟除外戚梁冀勢力集團的五名宦官,分別是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因協助桓帝鏟除梁冀立功,五人在同一天被封侯,故世人稱之為“五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等那位戰戰兢兢的執金吾,終於跟著劉晞清繳完張讓、趙忠等人的府邸後,那弦月早已徹底隱入寰宇之中,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輪燦爛的朝陽。
一夜過去,這位在宦海沈浮數年的人精也大概想清楚了昨日深夜的事情——像這樣的事情,哪個真正的平頭百姓敢輕易摻和進來?
更別提,昨晚來報案那人還有意把他的思緒引到游俠的方向……恐怕那人就是長公主故意派來的。
既然是奉皇帝旨意誅殺奸宦,又是在他所管轄的京都舉事,為什麽不提前通知他這個執金吾呢?
……難道是怕他告密?
想到這裏,執金吾擦了擦額上的冷汗,訕笑著看向那位聲勢赫奕的長公主。
“報——”
前方忽有一騎疾馳而來,在劉晞身前勒了馬,單膝跪地道:“啟稟公主,王中郎將令卑職來向您通稟一聲,宮中的奸佞同黨已全部伏誅。”
“好!”劉晞收了長劍,笑道:“煩你轉告父皇與王師,宮外之事也已經處置妥當了,稍後我便進宮覆命。”
“唯。”那騎兵立刻領了命令,再次騎上馬飛奔離開。
而劉晞則不知從哪兒掏出一方巾帕,慢條斯理地擦幹凈臉上沾染的汙血後,言笑晏晏地看向身旁若有所思的執金吾,道:
“平亂除奸,多賴君之助力。還請隨劉晞一同入宮。”
執金吾連道不敢,卻並沒拒絕這個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亦步亦趨地跟在劉晞後邊兒入了宮。
晴朗的天空忽然紛紛揚揚地落起雪來。
潔白無瑕的雪花飄落在地面之後,層層疊疊地堆在了一起,好似要將昨夜的喧囂與鮮血盡數掩去,然後將這方世界徹底變成雪的天堂。
但昨夜那場驚變的痕跡,到底是掩蓋不了的——富麗堂皇的漢宮空中還殘存著血腥氣,過往宮人的臉上驚悸未消。
當劉晞穿著那身猶自染血的銀甲入宮時,皇帝正滿臉興奮地拉著王越的手,親切地說著些風馬牛不相及的閑話。
見到劉晞進入德陽殿後,劉宏臉上的神情更加激動,高聲笑道:“我就知道白澤不會辜負朕的期望!”
但被他極力稱讚的劉晞,此時臉上並沒有什麽喜色,反而滿臉莊重。
劉宏疑惑地望向自己這位女兒,剛想出言詢問,便見她忽而跪了下來。
“兒臣有罪,願自致雒陽獄。”她不顧身上的笨重的甲胄,一臉肅然地伏地叩首,如是說道。
劉宏臉上的笑意一滯,百思不得其解地問道:“吾兒除邪懲惡,滌瑕蕩垢,於國於家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何罪之有?到底是發生了何事,竟要讓你自請下獄?”
“兒臣假傳父皇旨意,並以此脅迫虎賁中郎將隨我一同舉兵。”
皇帝多疑,如今欣喜於劉晞帶著王越舉事,除了他的心腹大患。焉知來日會不會又心思一轉,認為她與王越相互勾結,心懷不軌。
畢竟,無論哪朝哪代的皇帝,大抵都不願意看到——除了自己之外,竟還有人能調動護衛宮廷的禁軍!
王越在聽到劉晞的話後,作勢也要跪下來請罪,卻被劉晞以眼神制止,便只好皺著眉立在遠處。
皇帝並沒註意到兩人的眉眼官司,他在明白劉晞的意思後,當即喝道:“誰敢說白澤假傳旨意?”
他嚴厲地將殿中人掃視了一圈,而後道:“這本就是朕的意思,只是礙於張逆在旁,不好發下明旨,才以口諭相傳。誰敢憑此中傷白澤?”
劉晞聞言謝了恩,順著皇帝的心意起身,又含笑與他說起昨夜的事情,“多虧執金吾及時率兵趕來相助,兒才能順利誅殺一眾奸佞。”
那位一直在殿中當隱形人的執金吾終於找到機會,趕忙出列拱手道:“不敢不敢,是長公主過譽了。”
皇帝這才註意到這位執金吾,不鹹不淡地褒揚了幾句後,迅速將目光轉回到劉晞身上。
他是了解劉晞秉性的:不僅不愛邀功,甚至還經常將功勞推到其他人身上。想到這裏,劉宏忽然對這女兒生出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這樣與世無爭的性子,可不適合在京都這樣的虎狼之地生活……
皇帝沈思了好一會兒,才緩緩拉回自己的思緒,不動聲色地賜下給眾人的獎賞,安排後續的諸般事宜。
大概晌午時分,劉晞便辭別皇帝,回到了自己的公主府。
等在府中的戲志才連忙迎了上來,上下將她打量一番後,終於確定自家主公確實安然無恙。
便又將目光放到她後邊兒跟著的人身上,疑惑道:“這是……”
劉晞不以為意地往後掃了一眼,當下便明白了戲志才想問什麽,淡淡道:“他們搬的東西是天子賜下的一些古玩玉器,還有些從蘭臺運出來的古籍珍本。”
她已是位比諸侯王的長公主,正常來說,再沒什麽晉升的空間。封無可封之下,劉宏也只能賜下這些珍玩古籍之類的東西了。
“志才若感興趣,可自去挑些喜歡的,無需與我客氣。”
戲志才笑著說了句恭敬不如從命,俄而玩笑道:“古籍珍本可不多得,主公竟半點兒不心疼?”
劉晞輕描淡寫地覷他一眼,莞爾道:“蘭臺中的那些書,我十一歲那年便讀完了。”
但讀書人大抵都是愛書的,想起這點後,劉晞便笑道:“我書房中也藏了不少好書,志才可自行取閱。”
這年頭的書籍確實珍貴,然而對劉晞而言,也不過是些無關緊要的身外之物。
她一邊領著人往裏走,一邊輕聲道:“昨晚隨我作戰的八百部曲,有四十五人陣亡,二十七人重傷,難以再上戰場。”
戲志才立時會意,斂了玩笑之色回道:“某會做好撫恤,以安眾人之心。”
“有志才為我籌謀,我無憂矣。”
兩人正交談間,門房卻忽然來報,“公主,盧尚書求見。”
劉晞手上的動作一頓,又若無其事地撫了撫額頭,對門房道:“我昨晚率部曲圍攻張讓、趙忠府邸,不幸為流矢所傷,現在正在接受醫官的醫治。可懂了?”
“唯,仆必如實向盧尚書稟報。”門房躬身,趨退離開。
戲志才並沒置喙她的決定,但在門房離開後,微微皺緊眉頭,問道:“主公為何不見盧尚書?”
“我知他來意。”
盧植作為清流士人的代表,對宦官自然談不上什麽好感,秉持著“除惡務盡”的原則來勸她,也在劉晞意料之中。
她去了身上的甲胄,不緊不慢地看向眉眼鋒利的青年,道:“老師欲盡除宦官。”
而她不僅沒殺盡宦官,還剛剛從牢裏撈了個叫呂強的宦官出來。
此時相見必然要生分歧,還不如暫時示弱,過幾日再去信去說明原委。
“宦官啊……”劉晞喟然而嘆,道:
“五侯[1]死,有侯覽荼毒天下;侯覽死,有曹節、王甫作亂;曹節及王甫死,又有張讓、趙忠擅權。如今就算把宮中的宦官都屠盡,焉知以後不會有新的蠹蟲?”
“治水不治其源,徒增其廣耳。”
況且張讓之事後,皇帝雖對宦官生了警惕之心,可卻不代表他願意舍棄這把用慣了的刀。
劉宏不再全心信任宦官,可更不放心讓士人侍奉在禁中。與根深蒂固的士族相比,依附皇帝而生的宦官顯然更易於掌控。
於是,宦官終究不可除盡。
“盧尚書深明大義,當會理解主公的苦衷。”青年似乎從這番話裏讀出了些許悵惘,便寬慰道:
“盡小者大,積微者著。某相信,主公來日必能還天下一個海晏河清。”
劉晞彎眉而笑,小小一揖道:“願與君共勉。”
*
皇帝吸取了前番張讓的教訓,已不敢再將政事全數托付給身邊的人,而整日逍遙於美酒美人之間。
那交給盧植那幫人?盧子幹倒還算得用……可尚書臺的權勢已經夠大了。皇帝打心底裏不願再助長士人的力量。
在這時候,劉宏忽然想起一個極為合適的人——劉晞。
不攬權奪利,有理政才能,與自己親近,又不會威脅自己的統治地位……這不是非白澤莫屬嗎?
於是,劉宏越來越喜歡在遇事不決時,召劉晞進宮問策。
而朝中的公卿大臣則慢慢發現——那位萬年長公主對當今陛下、對國之政事的影響力,正在一步步擴大。
某些人瞬間繃緊了心中那根弦,接二連三地上書皇帝:牝雞司晨、女主幹政,乃禍國之兆也。
皇帝對此置若罔聞,甚至還將朝中鬧騰得最歡的那幾人發落到了偏遠之地。
彈劾萬年長公主的聲音便逐漸小了下來。
這種不和諧的聲音,又在劉晞向皇帝提出征召賢良、廣舉孝廉的諫言後,徹底在朝中消弭。
那些朝臣即便不像侍禦史劉陶、尚書令盧植一樣公然支持劉晞,也不會再刻意唱反調,而開始對那位長公主抱起觀望的態度——因為他們看到了實打實的利益。
對於朝中這些人的心思,劉晞自然是洞若明鏡的。
但她從沒將這些放在心上,在得知那幾位公卿的反應後,也只是輕輕一嗤,又將心思花在了鴻都門學的事上。
經過幾番努力,遠走江南的蔡邕終於接受了她的征召,答應到鴻都門學任教。
*
光和六年,因主持大射禮有方,晉位長公主。
昭武洞幽察微,有遠見卓識。昔鉅鹿張角以妖術授民,號為“太平道”。從者遍布八州之地,逾數十萬之眾。
然靈帝及百官未察其不軌之心,言角振民育德、勸善規過,有士之奇節。獨昭武及故太尉楊賜、侍禦史劉陶剖玄析微,以為太平道陰懷叛逆。數上疏於帝,不報。
旋獲角大弟子唐周,獻於德陽殿,終見信於君。帝大怒,疾令有司糾察奸邪,以衛乾坤綱紀。
後角果聚眾叛亂,流離失所之民竟相響應。蜂屯蟻聚,叛者雲集,郡縣不能制焉。
靈帝乃納昭武之議,解黨錮以安諸士,設八關以衛京都。又從昭武,以尚書令盧植、議郎皇甫嵩、諫議大夫朱俊為將,率眾各往廣宗、潁川之地平叛。
昭武憂國奉公,弘毅寬厚,以為有志之士當仗劍報國,不可茍安於雒陽之地。遂自請纓為監軍。帝以疆場兇險,阻之。
乃對曰:“人主之子,豈可受無功之奉,享無勞之尊?唯願以身事國,九死不悔。”帝竟亦不能阻之,乃準焉。
先至潁陰,後援長社,俄而北上廣宗,以助皇甫嵩。數月之間,昭武連斬波才、張角等一十七黃巾渠帥。聞者莫不額手稱慶,上喜而拜其為蕩寇將軍。
及黃巾之亂平,帝改元中平。
時中常侍張讓趙忠等把持內外,流毒千裏,上至公卿、下至吏民,無不飽受其害。然以其勢大,帝亦不能攖其鋒芒,乃以晉趙鞅故事暗語昭武。
昭武領而受之,與虎賁中郎將王越相約舉事,共清君側。張讓、趙忠之輩盡皆伏誅,吏治為之一清。
——《續漢書·昭武帝紀》
[1]五侯,指漢桓帝時期參與鏟除外戚梁冀勢力集團的五名宦官,分別是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因協助桓帝鏟除梁冀立功,五人在同一天被封侯,故世人稱之為“五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