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學太學(已補全)
關燈
小
中
大
游學太學(已補全)
當第一朵迎春花開始綻放的時候,萬年公主就曾委婉地表露出到太學學習的想法。當時皇帝雖沒立馬拒絕,可也沒給予肯定的答覆,態度頗有些模棱兩可。
但在劉曦的巧妙斡旋,皇帝終究還是同意了她的要求。
太學——這是世家子弟的聚集地,是寒門循吏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也是雒陽乃至大漢輿論的中心。
簡而言之,這是天下最大的名利場。
它能帶給劉曦最迫切需要的東西——名望和人脈。
誠然,無論是她出生時的祥瑞之兆,還是作為盧植高徒的身份,都為她帶來了不錯的名聲。
但這遠遠不夠,她若想名正言順地獲取王朝的權力,那麽萬年公主的美名就不能只在宮墻之內傳播。
她需要煊赫的聲望,需要無雙的美名,還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如此,才能補足她天生的弱勢——身為女子的身份。
……
馬車緩緩行駛在道路上,馬車前掛著的鸞鈴像是真應了它的名字,發出清脆而悅耳的鈴聲,仿佛山間鸞鳥於百花間歌唱。
忽然,路旁傳來孩童稚嫩的呼聲,“公主,公主!”
巷間的小路人聲鼎沸,故而駕車的禦者並沒註意到這道稚嫩的童音。
但劉曦向來敏銳,自然沒忽視這道聲音,她微微側頭,淡聲問道:“外面怎麽了?”
禦者這才發現車後跟了個五六歲光景的小女孩,如實將情況稟報給車廂內的萬年公主。
她輕輕拉開車窗的帷幕,道:“那便暫且停下吧。”
“是。”禦者恭謹領命。
後面跟著跑的小女孩看到馬車停後,臉上掛著的笑容愈發燦爛,三步並兩步地追了上去,乖巧地站在車窗旁,眉開眼笑地喚道:“公主!”
隨侍在旁的蒹葭有些不悅地壓低眉峰——這孩子委實有些失禮了。也許,她該早點下車勸走這莽撞的孩子。
劉曦淺笑著擡手,止住了蒹葭起身的動作。
她對這孩子有幾分印象。前幾日,這孩子的母親恰好倒在了劉曦往返太學的路上,蒙劉曦所救,才保住了性命。
她稍稍低頭,溫和地看向窗外的孩子,問道:“你阿母的病好了嗎?”
眼前的小女孩頗有些受寵若驚,既羞怯又訝異地瞪大了秋水般的眸子。
像仙人一樣的公主,竟然還記得自己!
她緊張地揪著自己的粗布衣裳。這時候,小女孩終於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的行為有些冒昧。
“公主,謝謝您的恩情。”因為緊張,她說話都變得有些結巴,“我……我沒有什麽能報答您的東西、但,但我想將這株花送……送給您。”
小女孩拿的是一株藍紫色的鳶尾花,花開得很漂亮,參差交錯的花瓣相互映襯,就像展翅欲飛的藍蝴蝶一樣。
但小女孩已經抱著花在這等了很久,所以鳶尾花已經因為脫水有些蔫了。
小女孩也註意到了這點。
於是她的頭越來越低,臉也漲紅了起來,囁喏著不敢再說話。
身旁忽然傳來一道溫柔的笑聲,她聞聲擡頭,便見那姣姣若九天玄女的公主接過了花束,說道:“謝謝你的花,我很喜歡。”
小女孩歡喜得不知說什麽好,只記得呆呆地點頭,直到劉曦與她告了別,她才如夢初醒地反應過來,戀戀不舍地回了家。
“這花一點也不好。”系統冷不丁地出聲。
劉曦已經習慣了系統009時不時的說話聲,半點兒沒露出異樣,回道:“怎麽不好了?鳶尾不僅生得好看,還能入藥治病。”
這樣純真而不摻雜任何利益與算計的禮物,她這一輩子也不知道能遇上幾回。
系統避而不答,只是悶悶道:“總歸我不喜歡。”
劉曦再不與它搭話,低頭擺弄起手中的花,因為她心中十分清楚:每到這種時候,一向不太聰明的系統就好像短暫地擁有了腦子,怎麽也套不出話。
她剛想讓禦者繼續駕車,就聽到外邊兒傳來一道喑啞難聽的聲音,“公主受教於太傅門下,卻不知禮乎?若是知禮,何以乘車不恭,立身不肅?”
《禮記·曲禮》曰:車上不廣欬,不妄指。立視五雟,式視馬尾,顧不過轂。
意思是說當人們乘車時,眼睛要直視前方,手要放在車軾,不能高聲咳嗽,不能隨意指摘窗外的景物,非必要時不能回頭……
按照漢代這套乘車的繁瑣禮儀來看,劉曦從窗口與人交談的行為的確有些失禮。
然而,上面這一套大多適用於僅有華蓋的安車,是用來規範乘安車的士子官吏們的禮儀。
而劉曦所乘的車四面皆有遮擋,乃是時下貴婦人最喜歡的軿車。最重要的是,這車本就可坐可臥……沒那麽多煩人的規定。
所以外邊兒那人的行為屬實是雞蛋裏挑骨頭,多半是來找茬的。
以如今的情境,她若以公主之尊去和外邊兒那人爭辯,無論是輸是贏,都顯得有些掉價了。
“此人怎敢如此狂妄?公主,請令衛士將這豎子押下去!”蒹葭的聲音難掩憤懣。
“稍安勿躁。”劉曦神色不變,“你且附耳過來。”
此處離太學不遠,沒一會兒,周圍就聚集起好些太學裏的學生。他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低聲議論起來。
攔在馬車前發難的李賢沒管周圍這些議論,兀自沈浸在自己的情緒中——公主確實素有美名,可那又有什麽關系呢?
她愈是美名遠揚,愈是地位崇高,就愈能顯現出自己的不畏權貴,就愈能提高自己的名望!
如此完美的一塊墊腳石,一定能讓他在來年時成功被舉為孝廉。
想到這裏,李賢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青雲直上的未來。他心中激蕩不已,喜悅之情簡直要透過膚表流露出來!可又惦記著眾人在場,只能刻意地掛上氣憤的神情。
兩種情緒扭曲地交織在一起,讓他原本還算清秀的面容,頓時變得可怖起來。
車前的簾子終於被掀開,下來的卻不是眾人翹首以盼的公主,而是她身邊的侍女。
李賢臉上的神情一滯,緊接著便是大怒。
竟讓個小小的侍女出來傳話!
但憤怒很快就被他壓了下去——此舉豈不是更能顯示出萬年公主的跋扈無禮!
只要他將話說的漂亮些,再多花些錢財請人傳揚,說不定還能將此事變成個人盡皆知的“典故”呢。
他猶在喜不自勝地設想著將來種種,那邊的蒹葭卻已然開了口,道:
“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我家公主拜在盧太傅門下,學的乃是先賢的仁禮之道。卻不知足下師從何處,竟悖聖賢教誨,出此不遜之言?”
李賢頓時橫眉怒目,口不擇言地罵道:“無知婦人!安出此顛倒黑白之言?分明是萬年公主無坐車之容,我才出言指責。”
“竊聞衣飾行止不過是禮之末節,仁義才是禮的根本所在。孺子天真爛漫,若一昧堅守俗禮,反令其拘謹惶恐,公主所為,乃是基於仁義之舉,有何不可?”
蒹葭言笑晏晏地反問:“我不過一無知婦人,尚知其中道理。足下既讀聖賢書,怎的卻本末不分、輕重倒置?”
李賢這才有了些不妙的預感,不願再與這伶牙俐齒的侍女爭辯,梗著脖子道:“公主若非心虛膽怯,為何對大家避而不見?”
蒹葭又笑道:“公主不見足下的原因,當與孔子不見孺悲的原因相同。”
孔子不見孺悲,這便是《論語》中的一則典故了。
孺悲受魯國國君之命,往孔子處學習士喪禮,但這人在初次拜見孔子時,既沒有國君的薦書,也沒有自己的拜帖。
孔子不喜他的無禮,以生病為托辭拒絕了他的求見,卻又在派人傳話後立刻彈起了瑟,有意讓孺悲知道自己裝病。
——孔聖人雖拒絕了孺悲的求教,可此舉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教導呢?
蒹葭這話不但巧妙地斥責了李賢的無禮,還在無形中將萬年公主比作了老師,把李賢當成了前來求教之人。
李賢好歹在太學讀了這許多年的書,自然知道其中的意思,當下便有些氣急敗壞,差點連面上的風度也沒穩住。
遠處忽然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在場的太學生循聲望去,然後不約而同地躬身拱手,行禮拜見。
來人頭戴梁冠,身穿鴉青袍服,看著頗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他拱手回了一禮後,又看向李賢,道:
“夫禮者,君子立身之器也。私以為,禮儀之功用,在於正身立己,而非約束他人。李生有些偏頗了。”
李賢倒也還算聰明,他知道今日所謀必不可能成功,繼續糾纏反倒會淪為笑柄。便當機立斷地表示受教,又往劉曦的方向深施一禮,狀若誠懇地道歉後,灰溜溜地逃離了此地。
劉曦適時下了馬車,朝著那位來客見禮,“見過先生。”
她來太學前便調查過諸位經學博士,自然知道眼前人的身份。
此人正是在太學教授《春秋》的博士劉陶,乃西漢淮南厲王之後。說起來,也能勉強算作本宗長輩。
劉陶拱手還禮,笑道:“久聞公主令名。”
“不敢,是先生過譽了。”
“某從前雖聽說康成公家中的婢女精通詩三百,卻覺其中頗有幾分誇大之辭。今日見到公主身邊之人,才知道是某見識短淺了。”
說完,又小小地朝蒹葭做了一揖。他生性不拘小節,平素也不修威儀,並不覺得向侍女行禮有失身份,反而打心底裏覺得這女子有靈性。
如此寒暄幾句,劉陶又道:“某與公主似乎頗有幾分緣分,不知可有有幸請公主移步寒舍,詳談一番?”
劉曦臉上的形容始終得體,溫和回道:“先生所言,正是我心中所願。您請——”
“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第一朵迎春花開始綻放的時候,萬年公主就曾委婉地表露出到太學學習的想法。當時皇帝雖沒立馬拒絕,可也沒給予肯定的答覆,態度頗有些模棱兩可。
但在劉曦的巧妙斡旋,皇帝終究還是同意了她的要求。
太學——這是世家子弟的聚集地,是寒門循吏夢寐以求的最高學府,也是雒陽乃至大漢輿論的中心。
簡而言之,這是天下最大的名利場。
它能帶給劉曦最迫切需要的東西——名望和人脈。
誠然,無論是她出生時的祥瑞之兆,還是作為盧植高徒的身份,都為她帶來了不錯的名聲。
但這遠遠不夠,她若想名正言順地獲取王朝的權力,那麽萬年公主的美名就不能只在宮墻之內傳播。
她需要煊赫的聲望,需要無雙的美名,還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如此,才能補足她天生的弱勢——身為女子的身份。
……
馬車緩緩行駛在道路上,馬車前掛著的鸞鈴像是真應了它的名字,發出清脆而悅耳的鈴聲,仿佛山間鸞鳥於百花間歌唱。
忽然,路旁傳來孩童稚嫩的呼聲,“公主,公主!”
巷間的小路人聲鼎沸,故而駕車的禦者並沒註意到這道稚嫩的童音。
但劉曦向來敏銳,自然沒忽視這道聲音,她微微側頭,淡聲問道:“外面怎麽了?”
禦者這才發現車後跟了個五六歲光景的小女孩,如實將情況稟報給車廂內的萬年公主。
她輕輕拉開車窗的帷幕,道:“那便暫且停下吧。”
“是。”禦者恭謹領命。
後面跟著跑的小女孩看到馬車停後,臉上掛著的笑容愈發燦爛,三步並兩步地追了上去,乖巧地站在車窗旁,眉開眼笑地喚道:“公主!”
隨侍在旁的蒹葭有些不悅地壓低眉峰——這孩子委實有些失禮了。也許,她該早點下車勸走這莽撞的孩子。
劉曦淺笑著擡手,止住了蒹葭起身的動作。
她對這孩子有幾分印象。前幾日,這孩子的母親恰好倒在了劉曦往返太學的路上,蒙劉曦所救,才保住了性命。
她稍稍低頭,溫和地看向窗外的孩子,問道:“你阿母的病好了嗎?”
眼前的小女孩頗有些受寵若驚,既羞怯又訝異地瞪大了秋水般的眸子。
像仙人一樣的公主,竟然還記得自己!
她緊張地揪著自己的粗布衣裳。這時候,小女孩終於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的行為有些冒昧。
“公主,謝謝您的恩情。”因為緊張,她說話都變得有些結巴,“我……我沒有什麽能報答您的東西、但,但我想將這株花送……送給您。”
小女孩拿的是一株藍紫色的鳶尾花,花開得很漂亮,參差交錯的花瓣相互映襯,就像展翅欲飛的藍蝴蝶一樣。
但小女孩已經抱著花在這等了很久,所以鳶尾花已經因為脫水有些蔫了。
小女孩也註意到了這點。
於是她的頭越來越低,臉也漲紅了起來,囁喏著不敢再說話。
身旁忽然傳來一道溫柔的笑聲,她聞聲擡頭,便見那姣姣若九天玄女的公主接過了花束,說道:“謝謝你的花,我很喜歡。”
小女孩歡喜得不知說什麽好,只記得呆呆地點頭,直到劉曦與她告了別,她才如夢初醒地反應過來,戀戀不舍地回了家。
“這花一點也不好。”系統冷不丁地出聲。
劉曦已經習慣了系統009時不時的說話聲,半點兒沒露出異樣,回道:“怎麽不好了?鳶尾不僅生得好看,還能入藥治病。”
這樣純真而不摻雜任何利益與算計的禮物,她這一輩子也不知道能遇上幾回。
系統避而不答,只是悶悶道:“總歸我不喜歡。”
劉曦再不與它搭話,低頭擺弄起手中的花,因為她心中十分清楚:每到這種時候,一向不太聰明的系統就好像短暫地擁有了腦子,怎麽也套不出話。
她剛想讓禦者繼續駕車,就聽到外邊兒傳來一道喑啞難聽的聲音,“公主受教於太傅門下,卻不知禮乎?若是知禮,何以乘車不恭,立身不肅?”
《禮記·曲禮》曰:車上不廣欬,不妄指。立視五雟,式視馬尾,顧不過轂。
意思是說當人們乘車時,眼睛要直視前方,手要放在車軾,不能高聲咳嗽,不能隨意指摘窗外的景物,非必要時不能回頭……
按照漢代這套乘車的繁瑣禮儀來看,劉曦從窗口與人交談的行為的確有些失禮。
然而,上面這一套大多適用於僅有華蓋的安車,是用來規範乘安車的士子官吏們的禮儀。
而劉曦所乘的車四面皆有遮擋,乃是時下貴婦人最喜歡的軿車。最重要的是,這車本就可坐可臥……沒那麽多煩人的規定。
所以外邊兒那人的行為屬實是雞蛋裏挑骨頭,多半是來找茬的。
以如今的情境,她若以公主之尊去和外邊兒那人爭辯,無論是輸是贏,都顯得有些掉價了。
“此人怎敢如此狂妄?公主,請令衛士將這豎子押下去!”蒹葭的聲音難掩憤懣。
“稍安勿躁。”劉曦神色不變,“你且附耳過來。”
此處離太學不遠,沒一會兒,周圍就聚集起好些太學裏的學生。他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低聲議論起來。
攔在馬車前發難的李賢沒管周圍這些議論,兀自沈浸在自己的情緒中——公主確實素有美名,可那又有什麽關系呢?
她愈是美名遠揚,愈是地位崇高,就愈能顯現出自己的不畏權貴,就愈能提高自己的名望!
如此完美的一塊墊腳石,一定能讓他在來年時成功被舉為孝廉。
想到這裏,李賢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青雲直上的未來。他心中激蕩不已,喜悅之情簡直要透過膚表流露出來!可又惦記著眾人在場,只能刻意地掛上氣憤的神情。
兩種情緒扭曲地交織在一起,讓他原本還算清秀的面容,頓時變得可怖起來。
車前的簾子終於被掀開,下來的卻不是眾人翹首以盼的公主,而是她身邊的侍女。
李賢臉上的神情一滯,緊接著便是大怒。
竟讓個小小的侍女出來傳話!
但憤怒很快就被他壓了下去——此舉豈不是更能顯示出萬年公主的跋扈無禮!
只要他將話說的漂亮些,再多花些錢財請人傳揚,說不定還能將此事變成個人盡皆知的“典故”呢。
他猶在喜不自勝地設想著將來種種,那邊的蒹葭卻已然開了口,道:
“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我家公主拜在盧太傅門下,學的乃是先賢的仁禮之道。卻不知足下師從何處,竟悖聖賢教誨,出此不遜之言?”
李賢頓時橫眉怒目,口不擇言地罵道:“無知婦人!安出此顛倒黑白之言?分明是萬年公主無坐車之容,我才出言指責。”
“竊聞衣飾行止不過是禮之末節,仁義才是禮的根本所在。孺子天真爛漫,若一昧堅守俗禮,反令其拘謹惶恐,公主所為,乃是基於仁義之舉,有何不可?”
蒹葭言笑晏晏地反問:“我不過一無知婦人,尚知其中道理。足下既讀聖賢書,怎的卻本末不分、輕重倒置?”
李賢這才有了些不妙的預感,不願再與這伶牙俐齒的侍女爭辯,梗著脖子道:“公主若非心虛膽怯,為何對大家避而不見?”
蒹葭又笑道:“公主不見足下的原因,當與孔子不見孺悲的原因相同。”
孔子不見孺悲,這便是《論語》中的一則典故了。
孺悲受魯國國君之命,往孔子處學習士喪禮,但這人在初次拜見孔子時,既沒有國君的薦書,也沒有自己的拜帖。
孔子不喜他的無禮,以生病為托辭拒絕了他的求見,卻又在派人傳話後立刻彈起了瑟,有意讓孺悲知道自己裝病。
——孔聖人雖拒絕了孺悲的求教,可此舉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教導呢?
蒹葭這話不但巧妙地斥責了李賢的無禮,還在無形中將萬年公主比作了老師,把李賢當成了前來求教之人。
李賢好歹在太學讀了這許多年的書,自然知道其中的意思,當下便有些氣急敗壞,差點連面上的風度也沒穩住。
遠處忽然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在場的太學生循聲望去,然後不約而同地躬身拱手,行禮拜見。
來人頭戴梁冠,身穿鴉青袍服,看著頗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他拱手回了一禮後,又看向李賢,道:
“夫禮者,君子立身之器也。私以為,禮儀之功用,在於正身立己,而非約束他人。李生有些偏頗了。”
李賢倒也還算聰明,他知道今日所謀必不可能成功,繼續糾纏反倒會淪為笑柄。便當機立斷地表示受教,又往劉曦的方向深施一禮,狀若誠懇地道歉後,灰溜溜地逃離了此地。
劉曦適時下了馬車,朝著那位來客見禮,“見過先生。”
她來太學前便調查過諸位經學博士,自然知道眼前人的身份。
此人正是在太學教授《春秋》的博士劉陶,乃西漢淮南厲王之後。說起來,也能勉強算作本宗長輩。
劉陶拱手還禮,笑道:“久聞公主令名。”
“不敢,是先生過譽了。”
“某從前雖聽說康成公家中的婢女精通詩三百,卻覺其中頗有幾分誇大之辭。今日見到公主身邊之人,才知道是某見識短淺了。”
說完,又小小地朝蒹葭做了一揖。他生性不拘小節,平素也不修威儀,並不覺得向侍女行禮有失身份,反而打心底裏覺得這女子有靈性。
如此寒暄幾句,劉陶又道:“某與公主似乎頗有幾分緣分,不知可有有幸請公主移步寒舍,詳談一番?”
劉曦臉上的形容始終得體,溫和回道:“先生所言,正是我心中所願。您請——”
“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