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9章 一百二十九 就這?

關燈
第129章 一百二十九 就這?

【趙淩舒答應配合開封府查清狄青通敵叛國案, 作為交換條件,展昭要教會她輕功。

在輕功的誘惑下,趙淩舒查案比之前積極了許多, 很快就將目標鎖定在城北一個技藝精湛的刺青師身上。

經常看推理破案劇的都知道, 一般這種

要找到證人的時候,證人就會被滅口。

小說裏也是如此, 他們剛查出開封府裏會這種針法的刺青師是誰後,那個刺青師就吊死在家裏了。

線索再一次斷了。

可是哪有這麽巧合的事,他們才剛查到這個刺青師身上,刺青師就吊死了。

擺明著是殺人滅口。

包拯怒不可遏:天子腳下, 居然做出殺人滅口這樣的事, 還有沒有王法!

趙淩舒心裏嘆道:王法是統治者規定的,有沒有還不是看他的意思。

但看著包拯氣得臉更黑了,沒敢說, 她清了清嗓子安慰包拯:包大人何必動怒呢?雖然刺青師的線索斷了, 但他的死也產生了一條新的線索。

包拯依舊皺著眉頭:可是現場並未留下痕跡。

刺青師住的偏僻又獨居, 連個證人都沒有, 家中幹凈整潔連個腳印都沒有, 哪有什麽線索?

趙淩舒:有!刺青師指甲縫裏除了有木屑、墻灰、麻繩組織之外, 還有一些皮屑, 但死者的身上並沒有抓傷。

說明他死前在劇烈的掙紮,甚至抓傷了兇手的皮膚。

包拯搖頭嘆息:只憑抓傷就想捉兇手,談何容易。

趙淩舒也覺得有點難, 但誰讓古代沒有DNA檢驗技術和指紋識別等技術呢。要是有這些, 分分鐘就能找到兇手。

案子越來越覆雜,水也越來越渾。

不過也不是全無收獲,趙淩舒:包大人, 狄青如今還在獄中,殺人滅口的事肯定與他無關,再加上其他線索已經能證明狄青是清白的了。

包拯遲疑道:可是真兇……

趙淩舒:我們剛查出刺青師這條線索,刺青師就死了,很明顯背後之人不想讓我們繼續查下去。包大人不如先把狄青救出來,暫時了結此案,讓幕後之人放松警惕,再徐徐圖之。】

宋仁宗時期

趙禎:“??”就這?查了這麽久就這?

到底是誰通敵叛國啊!!!

趙禎目光從眾人臉上掠過,臉色愈發陰沈,有種吊著一口氣不上不下的感覺。

是不是龐太師做的給句準話啊?

如果是龐太師做的,那就是假的,畢竟無論是龐籍還是張堯佐都不會做出這種事,史書上也沒這方面的記載,不然天幕早就說了。

如果不是龐太師,而是另有其人,那就要好好掂量了。

趙禎想知道書裏真正通敵叛國的人是誰,大臣們也想知道啊,這種事言語不詳,只會徒生猜忌啊!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他們認為自己一定是清白的。

大秦

秦始皇疑惑:“為何會找不到兇手?既然能推斷出死者的死亡時間,以及死者抓傷了兇手,那全城搜查就是,這有何難?”

而且都沒有黔首舉報可疑人物嗎?

秦始皇很不理解,明明知道了這麽多為何還是查不出真兇,把可疑人物都捉起來審問啊!這可是通敵叛國的大罪,自然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要不是涉案的是狄青這種得力幹將,一開始就應該直接處死好吧!

這要是他早就破案了,哪裏會等到現在。

出身法家的李斯,對法相當敏[gǎn],通過天幕說的幾條宋刑統,他已然猜到後世刑法遠比大秦律法寬容。

而且書中的包拯是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從他審案從不用刑就能看出,李斯雖不認可這種法子,但也不得不敬佩這種人。

在他看來,只要能達到目的,嚴刑逼供又如何。況且大部分人本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指望他們在不用刑的情況下認罪,無異於天方夜譚。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聽得直皺眉:“就這樣?”

雖然他對輕功更感興趣,但這是通敵叛國耶!不查清楚,大宋的皇帝晚上不會睡不著嗎?

通敵叛國這種事有什麽好說的,該夷三族的夷三族,誅九族的誅九族,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

磨磨唧唧什麽,直接把可疑的人全部捉起來,大刑伺候,還怕他們不招?

這般輕拿輕放能鎮得住誰?

幕後之人只會變本加厲而不會就此收手。

劉徹心裏極其無語,最後化作一句:“這大宋可真無能。”

大臣們:“??”

汲黯不解:“陛下這是何意?”

劉徹指著地圖集上的北宋疆域圖,“瞧瞧,這宋朝北有大遼,西有西夏、回鶻、吐蕃、黑汗,南有大理,強敵環繞卻不思進取,怪不得朝中大臣會通敵叛國呢。”

“若是把周邊強敵都消滅了,大宋不就是最強的嗎?還用得著擔心朝中大臣通敵叛國?”

就像大漢如今的情況一樣,會有人想不開去投匈奴或者西域那些小國嗎?

汲黯:“……”說得好有道理,但總覺得哪裏不對的樣子。

唐太宗時期

唐朝這時候的律法還不是《唐律疏議》而是《武德律》。

《武德律》以《開皇律》為基礎,增加“五十三條新格”,其他的也就對流刑和居作的刑法做出了一些修改,其他的與《開皇律》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隋文帝頒布的《開皇律》雖廢除了前代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罪一千餘條,死刑種類也只留斬、絞兩種,但刑法種類依舊不少。

李世民沒上位前就覺得《武德律》還是過於嚴苛,不適合百廢待興的初唐,他想重修律法。

可是《武德律》才修了沒幾年,短時間內肯定不能頒發新法,否則底下執行律法的官吏亂,百姓也亂,就像當年的王莽新朝一樣,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不過重修律法一事他一直沒忘,尤其是從天幕上得知《唐律疏議》是集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至隋以來法律遞邅變化之大成者後,李世民更上心了。

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後世的朝代都是在《唐律疏議》上刪刪減減,難不成《唐律疏議》裏對謀反也這般寬松?輔機,這可不行!謀反一定要查清楚。”

長孫無忌:“……”雖然《唐律疏議》是他編撰的,可他現在還沒編撰啊!

長孫無忌默默地從懷裏掏出一個小本子,在上面寫寫畫畫。

李世民見狀點了點頭。

【包拯鐵面無私,秉公處理,從不屈打成招,更不會牽連無辜,聞言思慮了一陣便同意了。

就在包拯帶著查到的證據進宮時,有一個蒙面黑衣人想要行刺包拯。

被展昭拿下後發現此人手臂上有抓傷,胸口有猛虎刺青。

包拯忙吩咐張龍趙虎等人比對刺青師和刺客手臂上的傷。

最終發現刺客手臂上的抓痕果然是刺青師抓的。

包拯:得來全不費功夫。

升堂!

在包拯的審問下,刺客招了,刺客說他和死者都是西夏士兵,兩人的家人都是死於戰亂,是狄青帶人破城殺了他們的家人,他們偽造信就是想找狄青報仇。

他們本來想找龐太師幫忙,可是卻連龐太師的面都沒見到。

後來兩人沒辦法,只好想了這個辦法,死者跟蹤狄青,出現在狄青出現的場合,給人營造一種和狄青見面的錯覺。

然後再由他殺了死者,拋屍開封城中人流最大的湖。

一切本來天衣無縫,可是卻被包拯發現了刺青師,刺青師見過他和死者,他不得已只能殺了刺青師。

包拯聽了都無語,漏洞重重,一看就是編的。

但刺客堅決不改口,就咬定了這份供詞。

包拯今日大張旗鼓要進宮,進到一半人不見了,皇上派人來宣包拯入宮。

包拯只好帶著所有的人證、物證進宮。

刺客在金鑾殿上依舊是這套說法,他狠狠罵了一通仁宗和狄青,然後咬破藏在牙齒裏的毒藥,服毒自盡。

包拯想阻止,但已經晚了。

這個人分明就是幕後之人推出的替死鬼。

可是滿朝文武都相信了這番措辭,不想包拯繼續查下去,紛紛上奏讓仁宗釋放狄青,了結此案。

狄青出獄後,非常感謝包拯。

特地備了禮物前去拜訪包拯,但是包拯並不開心,這個案子根本沒有破,幕後主使者至今未曾出現。

他氣得直拍桌。Θ

還是趙淩舒提醒他:包大人莫非忘了還有另一樁案子等著你為民請命?

包拯:豈敢忘記,本府已經派出王朝馬漢前去陳州捉拿龐昱。

狄青來的時候,正好聽到這句話:龐昱?龐太師的獨子,他犯了什麽罪,包大人要千裏迢迢把他捉回來?

二人寒暄一陣,狄青拿出謝禮道謝,包拯推辭:將軍得以洗刷冤屈,全賴公主,要謝應該謝公主才是,本府只是做了分內之事。

狄青楞了一下,公主?哪個公主?

狄青年少充軍,十幾年來一直在邊境,直到上個月才被召回京,對於京中有幾位公主他是一概不知。

他順著包拯的話轉頭,只見一位穿著華服的姑娘正歪著頭打量他,狄青連忙低頭:臣狄青見過公主。

趙淩舒:將軍不必多禮。久聞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狄青:……不敢。

趙淩舒目光灼灼,內心:這就是狄青啊!

誰小時候還沒看過那部《大英雄狄青》的動畫片呢,沒想到有一天能見到真人。

激動JPG。

雖然“黃沙漫漫,黑霧濃濃”比不上哪咤的“是他是他是他”洗腦,但也是童年經典回憶。

而且!狄青好帥!

怪不得要戴面具,這要是沒有刺青,那不就跟蘭陵王一樣嘛!

趙淩舒看的時間有點久,包拯都看不下去了,一陣咳嗽:咳咳咳。

趙淩舒回過神,轉頭:包大人你不舒服?

包拯:……

趙淩舒移看視線後,狄青松了口氣,說:之前不知公主為臣奔波,沒有備下謝禮,稍後再補上,還望公主見諒。

趙淩舒連連擺手:沒事沒事,謝禮什麽的不重要,將軍沒事就好。

展昭內心無語道:……不重要你之前還討謝禮?

包拯聞言心中一動,仔細打量了一番狄青的相貌,心中暗道:果然!

隨後目光在三人身上來回轉動,一副看熱鬧的神情。】

宋仁宗時期

狄青眉心突突直跳,身形一僵,該不會是他想的那樣吧?

察覺到眾人投過來的視線,狄青更是如芒在背。

為什麽繼鋃鐺入獄之後,他還有這樣的劇情啊!!!

趙禎完全沒註意到底下臣子們吃瓜看熱鬧的心,他滿腦子都是:??還能再離譜一點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