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 發展的重要性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 發展的重要性
【朱酒酒:漢時, 漢武帝曾遣宦官出海市易,抵達馬來半島、印度東海岸馬德拉斯附近以及印度河流域;
王莽也曾派人前往孟加拉找犀牛;
東晉時,法顯和尚乘錫蘭山的獨桅三角帆獅子舶從印度自海路返回中原;
唐朝時, 各式番舶往來於中原於亞丁灣、南印度與珠江口、泉州灣之間;兩宋時更是建造了能載五六百人的大型海舶, 每日來往的海船不計其數[1]。
漢也好, 唐宋也罷,來往的都不過是海圖上這一角罷了,從未去過更遠的地方。
若是不知道大西洋對岸還有那麽廣闊的地方也就罷了, 既然知道為何不去看看呢?
重覆前朝的軌跡終究不如開創自己的軌跡好不是嗎?
鄭和確實心動了,但還是有些糾結:憑一張不知道真假的海圖就改變航行, 這是否太過冒險?
朱酒酒:難道我這段時間的表現還不足夠讓你信任?
鄭和想到這段時間朱酒酒預測的天氣都對了,說下雨就下雨、說刮風就刮風, 而且連風向都能預測。欽天監的官員都甘拜下風,
求著學藝。
若是一直都這麽準, 也不是不可以,鄭和想。
淘寶跨業做的天氣預報還是很可靠的, 比起專業的天氣預報來也不遜色。畢竟這可是能提醒你未來十幾天該買什麽衣服的吞金軟件。
像普通天氣預報該有的攝氏度、體感溫度、小時變化圖, 未來十四天天氣預報、風向、濕度、能見度等, 淘寶也都有。
憑著這些,成功給朱酒酒立了一個精通天象,近乎神棍的形象。
在古代還是很能唬人的。
靠著這一手,朱酒酒最終說動了鄭和調轉方向。】
永樂年間
鄭和此刻覺得自己應該解釋兩句:“陛下臣——”
朱棣擡手打斷了鄭和的話, “不必說了, 朕分得清現實與小說。再說了,後世人花樣那麽多,要是真被說動了也不稀奇。”
那什麽天氣預報他就挺感興趣的。
後世真的能做到預測未來半個月的天氣嗎?如果可以,又是怎麽做到的?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鄭和:“……”好像並沒有被安慰到。
而此時的朱棣已經丟下鄭和, 轉頭和姚廣孝說起天氣預報的事了。
大秦
海上發展又沒有大秦?一向走在世界前沿的秦始皇聞言皺了皺眉頭。
不就是海上貿易嗎?大秦也可以!
回頭得再催促墨家趕緊造船,人手不夠就多收弟子啊,總這樣拖著,他何時才能看到能載五六百人的大船。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遣宦官出海市貿?
“是哪個宦官?”他要立刻、馬上知道那個宦官的所有信息。
原來派宦官出海這種事是他首創的啊!
不愧是他,果然有遠見。
千年之後還有人學他。
劉徹滿意地笑了。
唐太宗時期
“天氣預報?”後世連這都會?李世民眼底流露出羨慕地眼神,他要是有這些東西,現在就能組建一支水軍出海。
這鄭和未免太不識好歹了,還有朱棣,識人之明不行啊!
要擱他女兒有這等語言天氣的本事,他肯定願意賭一把。
可惜女兒不是他的。
李世民遺憾地收回目光,轉而提起另一件事,“天幕說海外的番船時常來往於大唐和各海域之間,而大唐的船隊卻甚少出去,這可不妥。”
海外這麽多金子,這些番商低價在大唐的進貨,然後通過海路高價賣到別的國家,一來一回能賺不少。
他們賺了,不就顯得大唐虧了嗎?
海關稅收少了,絕對收少了。
【成功說服鄭和後,朱酒酒露出了計謀得逞的笑容。
美洲!她來了!
近代西方國家最早占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占領的休達,而15世紀時,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此後葡萄牙、西班牙開始殖民掠奪之路,推動了海外殖民的擴張[2]。
歐亞非三洲互通貿易已久,並不知道在西半球還有美洲的存在。新大陸的發現讓葡萄牙和西班牙欣喜若狂,他們將獨占西半球的美洲視為案板上的魚肉,陸續向美洲移民進行殖民統治。
之後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國崛起,打敗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爭奪到了中美洲及北美洲的殖民權。
可以說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方開始發育,直至19世紀全面壓到東方。
西方發育的時候,中國正處於明朝中期,國富民安,還是世界第一大國。
100多年後,西方出現了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
牛頓的出現為西方開啟了科學智慧的大門,而中國這邊正在改朝換代。
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大明王朝亡國(雖然明朝亡於1644年,牛頓才1歲,但還有南明啊,清朝入關的時候南明還是占據了半壁江山的),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加自大的王朝。
這個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時代異族統治中,最為強大的王朝,沒有之一。其創造的大帝國從某種程度上說,遠邁漢唐,是封建王朝的巔峰[3]。】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不屑一笑,“遠邁漢唐?他也配?”
雖然天幕至今沒有說過以清朝為背景的小說,但從偶爾提到的事,比如異族、馬背上的民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什麽的,劉徹還是能猜到個七七八八。
就是猜到才更厭惡,當然這和他把清代入成匈奴也有關系。
前邊這麽多王朝,可沒有哪一個能被西方蠻荒之民碾壓的,就這還好意思說王朝的巔峰。
怕不是封建巔峰吧?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一頭問號,遠邁漢唐?還是異族?
他們李家祖上有鮮卑血脈都被山東那群自詡儒門正統的儒家瞧不上,後世不僅異族入侵中原,還成了中原的皇帝,還能有“遠邁漢唐”的名聲?
怎麽說他的大唐也是結束了隋末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重新統一了天下。又有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還有開元盛世。
而且天幕還說開元盛世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盛世。
也就是說在這方面,大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清憑什麽遠邁漢唐?
再說了,兩漢四百年,先後出過這麽多明君,漢高祖、文景兩帝、漢武帝、漢宣帝,後又有漢光武帝,帝星雲集,後世再也沒有一個朝代能超過。
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大唐在這點上比不得大漢,畢竟晚唐那幫廢物實在太廢了。
大唐前期多好,要是沒有安史之亂就好了。
“所以,它是怎麽遠邁漢唐的?”就很不能理解。
洪武時期
因為清就在明朝後面,聽到這個話題,朱元璋瞬間豎起耳朵,不放過任何一個字,還吩咐起居郎一字不落記下。
他還以為會聽到點關於清朝如何入關奪取大明江山的事,結果就一句輕飄飄的“中國正在改朝換代,大明亡國。”
朱元璋:??
你說清楚點,大明怎麽亡國的?
然而天幕並不搭理他,仍在繼續說著那亡了大明的清朝如何厲害。
朱元璋:“……”
朱元璋氣得拍桌,“說海外那些西方國家都比說大明多,你到底記不記得這是大明背景的話本!”
氣死他了。
被遠邁的漢唐皇帝和被清取而代之的皇帝紛紛破防,只有秦始皇的關註點在殖民地上。
葡萄牙和西班牙和美洲隔著大西洋呢,是怎麽統治美洲的?
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丁點大的地盤,又是怎麽拿下比他們大了數十倍的美洲?
這符合常理嗎?
莫非美洲是一片荒地?不對,既然是殖民,那美洲定是有人的。
秦始皇仔細想了想,覺得應該是美洲太落後了,無力抵抗入侵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千年之後都這般落後,那千年之前豈不是更加……不行?
秦始皇心中一動。
【然而封建註定是腐朽的,當西方列國都在忙著發展,從封建社會往資本主義國家過度的時候,大清在鞏固政權,排斥漢人、提防漢人。
他們陶醉於過往的驕傲成就,目空一切;鄙夷漢人的開化,排斥上進,他們不是不知道西方的情況,但他們選擇把門關上。◢
因為西方的思想對他們來說太過離經叛道,一旦在國內傳開,好不容易被壓制下去的漢人肯定會反抗他們,因為清朝的統治者規定天下人都是他們的奴才。
可是誰生來就想當奴才呢?
前有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有朱元璋“驅除韃虜,恢覆中華”。清朝統治者怎麽能不怕呢?畢竟天下漢人何其多,而滿人在其中不過滄海一粟。
所以他們要打壓漢人的脊梁骨,磨滅漢人的精神氣,遏制漢人開化,控制漢人的思想。
清朝統治中國二百多年,鴉片戰爭時火器水平遠不及明朝,甚至連清初都比不上。
中國千年火器的發展,不如西方百年的追趕,鴉片戰爭之後,清朝開始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據不完全統計,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上百條(百度的不準再改)。
在清王朝統治下,一直位列世界第一大國的中國被拖入腐朽的深淵,最終萬劫不覆,歷經百年國恥。
半個世紀以來我們奮起直追,直至今天我們仍在民族覆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可能是這條路追得太艱辛,所以誕生了不少類似“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鉆”的話。
穿明雖然沒那麽激烈,但是不發展怎麽對得起當年背的不平等條約?
背了那麽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及近現代的苦難史,怎麽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
與其讓自己落後挨打,不如讓別人落後挨打。】
永樂時期
朱棣聽前面的內容已經很氣了,聽到清朝火器水平不如明朝,直接氣笑了,“清朝的火器連大明都不如,大明是怎麽亡國的?”
是哪個廢物在位?
而且漢人比滿人多那麽多,到底是怎麽亡國的?
快氣炸的朱棣一拳捶在茶幾上,“滿人到底是從哪裏冒出來的?查!給朕查!我倒要看看他們的祖先是何許人也。”
永樂時期的朱棣還能撒氣,洪武時期的朱棣可就慘了。
洪武時期
朱元璋火冒三丈:“朱棣!”
他可算是知道為什麽後世人說他誤華夏六百年了,呸!他分明是背了清朝的鍋。清朝不發展憑什麽也賴他,是他讓清朝不發展的嗎?
朱元璋:;%¥*;
朱棣也很生氣,但這和他關系不大啊,總不能不知道多少代的子孫不爭氣也怪在他頭上吧?
“父皇,您消消氣,這事也不是不能解決。”
朱樉一聽這個來勁了,“老四你打算怎麽解決?你當皇帝是不錯,但你兒子不行啊,才當了十個月皇帝就駕崩,龍椅都沒坐熱呢。還有你孫子,居然把你辛辛苦苦打回來的疆土棄了。
對了,還有那個叫門天子朱祁鎮,亡了大明江山的皇帝也是你的後代,你這些後代不行啊。”
他一邊說還一邊搖頭,表情十分欠揍,“不如你以後當了皇帝就別讓朱高熾做太子了,在咋們兄弟的兒子裏選個好的,還能再續你創造的輝煌。”
朱棣都無語了,他只不過是想說可以立下祖訓,規訓子孫後代,老二可真敢想。
“二哥,父皇在氣頭上,你就別搗亂了。”
朱樉:“這怎麽能是搗亂呢,我這是在為父皇排憂解難,”他說完,還轉頭問朱元璋,“您說對吧,父皇?”
朱元璋一看他那個蠢樣就來氣,“都給我閉嘴,你聽聽你說的什麽話,不會說話就別說。”
還不選兒子選侄子,選兒子造反都一堆,選侄子你是嫌朱家子孫太興旺了是吧?
蠢貨!
不過被朱樉這麽一氣,朱元璋心如刀割的感覺緩解了不少,大明是他一手建立的,感情豈止是一個深厚能形容的。
在他心裏,大明江山可比兒子重要多了,兒子可以有很多個,大明只有一個。
聽到大明亡國他的心都在滴血,一直在等天幕說亡國原因,想辦法補救呢,同時滿清也在他心中掛了號。
可惜天幕就是不說。
朱元璋只好自己猜測,他猜了無數種可能都是滿清太強大,明朝無力抵抗。
然而現實狠狠甩了他一記耳光,滿清的火器不如大明!
靠火器打了那麽多勝仗的朱元璋怎麽可能不知道火器的重要性,他不予餘力發展火器就是因為這個。
火器比清強,人比清多,到底怎麽亡國的?
難道後代子孫又改了他的政策?
想到這裏,朱元璋怒氣沖沖地瞪向朱棣,該改的不改,不該改的瞎改。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冷笑:“就這也配稱遠邁漢唐,我大漢羞與為伍。”
說完,好像想起什麽,“不對啊,大漢的脊梁骨不是朕打出來的嗎?”
感覺更氣了。
“仲卿、去病。”
衛青/霍去病出列:“臣在。”
劉徹:“匈奴人會不會就是滿清的祖先?”
這麽重要的事地圖集上居然沒寫。
不過唐朝的突厥就在匈奴的地盤上,宋朝的遼國也是,雖然叫法不一樣,但在的位置都差不多,估計就是一脈承襲。
衛青:“……”相差了一千多年,漢朝都亡了又亡,還經歷了那麽多朝代,匈奴能傳承這麽久?
不太可能吧?
霍去病就很了解劉徹的心思,“陛下想加速滅匈奴?”
劉徹:“你們也看到了,非我族類,必有異心。異族不安分已久,不打怕他們,用不了多少年,又能卷土重來。”
漢人的王朝亡了能建新的,匈奴人自然也可以。
但他不想給匈奴人這個機會。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眉頭緊皺,“這明朝的火器這麽厲害,是怎麽亡國的?”
火器做出來後,他們都看過,雖然不能和在天幕上看到的比,但總比刀槍劍這種冷兵器好吧!
而且清朝是騎兵,火器不是專門克制騎兵的嗎?
就算清朝也有火器,可明朝火器比他們厲害,人也比他們多。
這還能亡?
李世民無奈嘆氣:“唉,每個王朝末期都有一些不爭氣的子孫後代。”
【女主秉持這個原則,登陸美洲後對美洲的原住民使勁散發善意。
言語不通沒有關系,以物易物面前,交流不重要,會點頭就行。在朱酒酒的友好款待下,美洲的原住民漸漸放下戒備心。
美洲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屬於黃種人。
據說他們的祖先是2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關於美洲原住民的起源有不少說法,這只是其中之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朱酒酒:漢時, 漢武帝曾遣宦官出海市易,抵達馬來半島、印度東海岸馬德拉斯附近以及印度河流域;
王莽也曾派人前往孟加拉找犀牛;
東晉時,法顯和尚乘錫蘭山的獨桅三角帆獅子舶從印度自海路返回中原;
唐朝時, 各式番舶往來於中原於亞丁灣、南印度與珠江口、泉州灣之間;兩宋時更是建造了能載五六百人的大型海舶, 每日來往的海船不計其數[1]。
漢也好, 唐宋也罷,來往的都不過是海圖上這一角罷了,從未去過更遠的地方。
若是不知道大西洋對岸還有那麽廣闊的地方也就罷了, 既然知道為何不去看看呢?
重覆前朝的軌跡終究不如開創自己的軌跡好不是嗎?
鄭和確實心動了,但還是有些糾結:憑一張不知道真假的海圖就改變航行, 這是否太過冒險?
朱酒酒:難道我這段時間的表現還不足夠讓你信任?
鄭和想到這段時間朱酒酒預測的天氣都對了,說下雨就下雨、說刮風就刮風, 而且連風向都能預測。欽天監的官員都甘拜下風,
求著學藝。
若是一直都這麽準, 也不是不可以,鄭和想。
淘寶跨業做的天氣預報還是很可靠的, 比起專業的天氣預報來也不遜色。畢竟這可是能提醒你未來十幾天該買什麽衣服的吞金軟件。
像普通天氣預報該有的攝氏度、體感溫度、小時變化圖, 未來十四天天氣預報、風向、濕度、能見度等, 淘寶也都有。
憑著這些,成功給朱酒酒立了一個精通天象,近乎神棍的形象。
在古代還是很能唬人的。
靠著這一手,朱酒酒最終說動了鄭和調轉方向。】
永樂年間
鄭和此刻覺得自己應該解釋兩句:“陛下臣——”
朱棣擡手打斷了鄭和的話, “不必說了, 朕分得清現實與小說。再說了,後世人花樣那麽多,要是真被說動了也不稀奇。”
那什麽天氣預報他就挺感興趣的。
後世真的能做到預測未來半個月的天氣嗎?如果可以,又是怎麽做到的?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鄭和:“……”好像並沒有被安慰到。
而此時的朱棣已經丟下鄭和, 轉頭和姚廣孝說起天氣預報的事了。
大秦
海上發展又沒有大秦?一向走在世界前沿的秦始皇聞言皺了皺眉頭。
不就是海上貿易嗎?大秦也可以!
回頭得再催促墨家趕緊造船,人手不夠就多收弟子啊,總這樣拖著,他何時才能看到能載五六百人的大船。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遣宦官出海市貿?
“是哪個宦官?”他要立刻、馬上知道那個宦官的所有信息。
原來派宦官出海這種事是他首創的啊!
不愧是他,果然有遠見。
千年之後還有人學他。
劉徹滿意地笑了。
唐太宗時期
“天氣預報?”後世連這都會?李世民眼底流露出羨慕地眼神,他要是有這些東西,現在就能組建一支水軍出海。
這鄭和未免太不識好歹了,還有朱棣,識人之明不行啊!
要擱他女兒有這等語言天氣的本事,他肯定願意賭一把。
可惜女兒不是他的。
李世民遺憾地收回目光,轉而提起另一件事,“天幕說海外的番船時常來往於大唐和各海域之間,而大唐的船隊卻甚少出去,這可不妥。”
海外這麽多金子,這些番商低價在大唐的進貨,然後通過海路高價賣到別的國家,一來一回能賺不少。
他們賺了,不就顯得大唐虧了嗎?
海關稅收少了,絕對收少了。
【成功說服鄭和後,朱酒酒露出了計謀得逞的笑容。
美洲!她來了!
近代西方國家最早占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占領的休達,而15世紀時,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此後葡萄牙、西班牙開始殖民掠奪之路,推動了海外殖民的擴張[2]。
歐亞非三洲互通貿易已久,並不知道在西半球還有美洲的存在。新大陸的發現讓葡萄牙和西班牙欣喜若狂,他們將獨占西半球的美洲視為案板上的魚肉,陸續向美洲移民進行殖民統治。
之後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國崛起,打敗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爭奪到了中美洲及北美洲的殖民權。
可以說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方開始發育,直至19世紀全面壓到東方。
西方發育的時候,中國正處於明朝中期,國富民安,還是世界第一大國。
100多年後,西方出現了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
牛頓的出現為西方開啟了科學智慧的大門,而中國這邊正在改朝換代。
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大明王朝亡國(雖然明朝亡於1644年,牛頓才1歲,但還有南明啊,清朝入關的時候南明還是占據了半壁江山的),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加自大的王朝。
這個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時代異族統治中,最為強大的王朝,沒有之一。其創造的大帝國從某種程度上說,遠邁漢唐,是封建王朝的巔峰[3]。】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不屑一笑,“遠邁漢唐?他也配?”
雖然天幕至今沒有說過以清朝為背景的小說,但從偶爾提到的事,比如異族、馬背上的民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什麽的,劉徹還是能猜到個七七八八。
就是猜到才更厭惡,當然這和他把清代入成匈奴也有關系。
前邊這麽多王朝,可沒有哪一個能被西方蠻荒之民碾壓的,就這還好意思說王朝的巔峰。
怕不是封建巔峰吧?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一頭問號,遠邁漢唐?還是異族?
他們李家祖上有鮮卑血脈都被山東那群自詡儒門正統的儒家瞧不上,後世不僅異族入侵中原,還成了中原的皇帝,還能有“遠邁漢唐”的名聲?
怎麽說他的大唐也是結束了隋末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重新統一了天下。又有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還有開元盛世。
而且天幕還說開元盛世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盛世。
也就是說在這方面,大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清憑什麽遠邁漢唐?
再說了,兩漢四百年,先後出過這麽多明君,漢高祖、文景兩帝、漢武帝、漢宣帝,後又有漢光武帝,帝星雲集,後世再也沒有一個朝代能超過。
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承認大唐在這點上比不得大漢,畢竟晚唐那幫廢物實在太廢了。
大唐前期多好,要是沒有安史之亂就好了。
“所以,它是怎麽遠邁漢唐的?”就很不能理解。
洪武時期
因為清就在明朝後面,聽到這個話題,朱元璋瞬間豎起耳朵,不放過任何一個字,還吩咐起居郎一字不落記下。
他還以為會聽到點關於清朝如何入關奪取大明江山的事,結果就一句輕飄飄的“中國正在改朝換代,大明亡國。”
朱元璋:??
你說清楚點,大明怎麽亡國的?
然而天幕並不搭理他,仍在繼續說著那亡了大明的清朝如何厲害。
朱元璋:“……”
朱元璋氣得拍桌,“說海外那些西方國家都比說大明多,你到底記不記得這是大明背景的話本!”
氣死他了。
被遠邁的漢唐皇帝和被清取而代之的皇帝紛紛破防,只有秦始皇的關註點在殖民地上。
葡萄牙和西班牙和美洲隔著大西洋呢,是怎麽統治美洲的?
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丁點大的地盤,又是怎麽拿下比他們大了數十倍的美洲?
這符合常理嗎?
莫非美洲是一片荒地?不對,既然是殖民,那美洲定是有人的。
秦始皇仔細想了想,覺得應該是美洲太落後了,無力抵抗入侵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千年之後都這般落後,那千年之前豈不是更加……不行?
秦始皇心中一動。
【然而封建註定是腐朽的,當西方列國都在忙著發展,從封建社會往資本主義國家過度的時候,大清在鞏固政權,排斥漢人、提防漢人。
他們陶醉於過往的驕傲成就,目空一切;鄙夷漢人的開化,排斥上進,他們不是不知道西方的情況,但他們選擇把門關上。◢
因為西方的思想對他們來說太過離經叛道,一旦在國內傳開,好不容易被壓制下去的漢人肯定會反抗他們,因為清朝的統治者規定天下人都是他們的奴才。
可是誰生來就想當奴才呢?
前有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有朱元璋“驅除韃虜,恢覆中華”。清朝統治者怎麽能不怕呢?畢竟天下漢人何其多,而滿人在其中不過滄海一粟。
所以他們要打壓漢人的脊梁骨,磨滅漢人的精神氣,遏制漢人開化,控制漢人的思想。
清朝統治中國二百多年,鴉片戰爭時火器水平遠不及明朝,甚至連清初都比不上。
中國千年火器的發展,不如西方百年的追趕,鴉片戰爭之後,清朝開始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據不完全統計,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上百條(百度的不準再改)。
在清王朝統治下,一直位列世界第一大國的中國被拖入腐朽的深淵,最終萬劫不覆,歷經百年國恥。
半個世紀以來我們奮起直追,直至今天我們仍在民族覆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可能是這條路追得太艱辛,所以誕生了不少類似“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鉆”的話。
穿明雖然沒那麽激烈,但是不發展怎麽對得起當年背的不平等條約?
背了那麽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及近現代的苦難史,怎麽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
與其讓自己落後挨打,不如讓別人落後挨打。】
永樂時期
朱棣聽前面的內容已經很氣了,聽到清朝火器水平不如明朝,直接氣笑了,“清朝的火器連大明都不如,大明是怎麽亡國的?”
是哪個廢物在位?
而且漢人比滿人多那麽多,到底是怎麽亡國的?
快氣炸的朱棣一拳捶在茶幾上,“滿人到底是從哪裏冒出來的?查!給朕查!我倒要看看他們的祖先是何許人也。”
永樂時期的朱棣還能撒氣,洪武時期的朱棣可就慘了。
洪武時期
朱元璋火冒三丈:“朱棣!”
他可算是知道為什麽後世人說他誤華夏六百年了,呸!他分明是背了清朝的鍋。清朝不發展憑什麽也賴他,是他讓清朝不發展的嗎?
朱元璋:;%¥*;
朱棣也很生氣,但這和他關系不大啊,總不能不知道多少代的子孫不爭氣也怪在他頭上吧?
“父皇,您消消氣,這事也不是不能解決。”
朱樉一聽這個來勁了,“老四你打算怎麽解決?你當皇帝是不錯,但你兒子不行啊,才當了十個月皇帝就駕崩,龍椅都沒坐熱呢。還有你孫子,居然把你辛辛苦苦打回來的疆土棄了。
對了,還有那個叫門天子朱祁鎮,亡了大明江山的皇帝也是你的後代,你這些後代不行啊。”
他一邊說還一邊搖頭,表情十分欠揍,“不如你以後當了皇帝就別讓朱高熾做太子了,在咋們兄弟的兒子裏選個好的,還能再續你創造的輝煌。”
朱棣都無語了,他只不過是想說可以立下祖訓,規訓子孫後代,老二可真敢想。
“二哥,父皇在氣頭上,你就別搗亂了。”
朱樉:“這怎麽能是搗亂呢,我這是在為父皇排憂解難,”他說完,還轉頭問朱元璋,“您說對吧,父皇?”
朱元璋一看他那個蠢樣就來氣,“都給我閉嘴,你聽聽你說的什麽話,不會說話就別說。”
還不選兒子選侄子,選兒子造反都一堆,選侄子你是嫌朱家子孫太興旺了是吧?
蠢貨!
不過被朱樉這麽一氣,朱元璋心如刀割的感覺緩解了不少,大明是他一手建立的,感情豈止是一個深厚能形容的。
在他心裏,大明江山可比兒子重要多了,兒子可以有很多個,大明只有一個。
聽到大明亡國他的心都在滴血,一直在等天幕說亡國原因,想辦法補救呢,同時滿清也在他心中掛了號。
可惜天幕就是不說。
朱元璋只好自己猜測,他猜了無數種可能都是滿清太強大,明朝無力抵抗。
然而現實狠狠甩了他一記耳光,滿清的火器不如大明!
靠火器打了那麽多勝仗的朱元璋怎麽可能不知道火器的重要性,他不予餘力發展火器就是因為這個。
火器比清強,人比清多,到底怎麽亡國的?
難道後代子孫又改了他的政策?
想到這裏,朱元璋怒氣沖沖地瞪向朱棣,該改的不改,不該改的瞎改。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冷笑:“就這也配稱遠邁漢唐,我大漢羞與為伍。”
說完,好像想起什麽,“不對啊,大漢的脊梁骨不是朕打出來的嗎?”
感覺更氣了。
“仲卿、去病。”
衛青/霍去病出列:“臣在。”
劉徹:“匈奴人會不會就是滿清的祖先?”
這麽重要的事地圖集上居然沒寫。
不過唐朝的突厥就在匈奴的地盤上,宋朝的遼國也是,雖然叫法不一樣,但在的位置都差不多,估計就是一脈承襲。
衛青:“……”相差了一千多年,漢朝都亡了又亡,還經歷了那麽多朝代,匈奴能傳承這麽久?
不太可能吧?
霍去病就很了解劉徹的心思,“陛下想加速滅匈奴?”
劉徹:“你們也看到了,非我族類,必有異心。異族不安分已久,不打怕他們,用不了多少年,又能卷土重來。”
漢人的王朝亡了能建新的,匈奴人自然也可以。
但他不想給匈奴人這個機會。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眉頭緊皺,“這明朝的火器這麽厲害,是怎麽亡國的?”
火器做出來後,他們都看過,雖然不能和在天幕上看到的比,但總比刀槍劍這種冷兵器好吧!
而且清朝是騎兵,火器不是專門克制騎兵的嗎?
就算清朝也有火器,可明朝火器比他們厲害,人也比他們多。
這還能亡?
李世民無奈嘆氣:“唉,每個王朝末期都有一些不爭氣的子孫後代。”
【女主秉持這個原則,登陸美洲後對美洲的原住民使勁散發善意。
言語不通沒有關系,以物易物面前,交流不重要,會點頭就行。在朱酒酒的友好款待下,美洲的原住民漸漸放下戒備心。
美洲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屬於黃種人。
據說他們的祖先是2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關於美洲原住民的起源有不少說法,這只是其中之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