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六十三 司馬光活該
關燈
小
中
大
第63章 六十三 司馬光活該
宋仁宗時期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劉娥挑了挑眉,“範仲淹當真有如此志向?”
第一次聽到天幕說起範仲淹等人是宋仁宗時期的人時,劉娥就對這些人上了心, 本著查一查也無妨的心態, 劉娥查閱了歷年取士的名單和記錄在檔的官吏名冊。
這一看可了不得,範仲淹不正是真宗在位時錄取的進士嗎?當時他還不叫範仲淹,而是叫朱說。
天禧元年才歸宗覆姓,恢覆範仲淹這個名字。
劉娥發現範仲淹後便猜到了宋仁宗就是她的養子趙禎,當時還感慨了一把她這養子幹得不錯。
現在嘛……
太.祖之後的皇帝是被後世蓋棺定論的不行, 有這樣的機會不抓住豈不可惜?
劉娥目光幽深地望著天幕,嘴角勾起一抹笑若有若無的笑意。
同時心裏默默記下範仲淹可試著一用, 至於還沒出現的司馬光……待定吧。
【很多人對司馬光的印象都停留在一年級課本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或者《資治通鑒》的作者。
但如果了解過宋朝歷史,你看到司馬光被罰時一定會拍手稱好, 直呼“活該!”
司馬光都做過什麽呢?
宋神宗時期新舊黨爭激烈,司馬光作為保守派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 開始還好些,發展到最後,就成了意氣之爭。凡是王安石讚成的, 司馬光就反對,王安石提拔的人, 司馬光就要踩幾腳。
司馬光責備王安石看人眼光差,自己也不見得有多好,宋徽宗時的赫赫有名奸相蔡京就是司馬光提拔上來的。
宋神宗死後,十歲的哲宗登基,由高太後攝政,高太後啟用司馬光。
司馬光上位後一次又一次的呼籲對貧苦農民不能再加重負擔, 請求廢除新法;又在《請更新新法劄子》中,把新法比之為毒藥,請求立即廢除。
蘇軾站出來和說他有些政策還是利國利民的,不能廢。
但沒用,司馬光就不聽。
廢除了保甲法,又廢除了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馬法後,因為帶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將官法還未廢除,司馬光無限感傷地說:“吾死不瞑目矣!”[1]
他向呂公著說:“光自病以來,悉以身付醫,家事付康(司馬康),國事未有所付。”切望呂公著能夠完成他的宿願[2]。
同時,上表請求辭位。高太後對他那麽倚重,當然不準他辭位,反下詔除授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正式拜為宰相。
緊接著很快就廢除了免役法、青苗法。司馬光終於完成了自己廢除免役法的夙願,實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但新法真的是毒藥嗎?
王安石在基層多年,提出的變法本意是好的,就像免役法規定:
原本百姓需要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主戶按戶等分擔,稱“免役錢”,原本免役的官戶,僧道戶等,也繳納同樣的錢,稱“助役錢”。
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使很多農民免除勞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3]】
其他新法也是如此,怎麽看都是對百姓有益而無害。但因為操之過急、急於求成;政策執行不當、用人不當、“斂財”實質等因素,變法失敗了。
更失敗的是,司馬光上位後,因為不滿王安石,執意將新法全部廢除。
這是司馬光不受待見的原因之一。】
宋神宗時期,熙寧年(公元1070年)
王安石拜相,主持變法。
剛變法就得知變法失敗,還被好友司馬光將新法全部廢除,王安石如遭雷劈,整個人都不好了:“……”
政見不同罷了,何至於如此?
卻不知更讓他震驚的還在後面:
【還有就是他上位後把神宗朝十萬將士用生命奪取的土地,無償送還西夏。
美其名曰怕西夏來犯,避免大動幹戈,不如直接歸還。】
身體本來就不好的宋神宗趙頊直接氣暈了過去。
醒來後趙頊破口大罵,“司馬光!!你個*;amp;;amp;……”
罵了好一會兒,趙頊終於冷靜下來了,哲宗十歲登基,他前兩個兒子都早夭,現在還沒兒子呢。
也就是說他至少還有十餘年時間。
“來人,傳王安石入宮。”
聽天幕的意思,變法可行,只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等原因才失敗。
若是放緩腳步,徐徐圖之呢?
【以及公報私仇阿雲案。
阿雲是一個很普通的鄉下姑娘,她的命途坎坷,父親很早就去世了。
她十來歲時母親也病亡了,正在這時,她的叔父明面上答應收養她,暗地裏卻把他“賣”給了當地一個老光棍韋大。
韋大有個特點,一是窮,二是長得醜,是年齡大,阿雲被迫嫁給這樣的人當然不願意,因此,當韋**她圓房時,她先是想辦法用酒灌醉了他,然後用刀連砍他十多刀。
然而,阿雲一介小女子,力氣本來就小,再加心急之下,自然沒有把韋大砍死。
事後,阿雲選擇了投案自首。
以當時宋朝的刑法,阿雲謀殺親夫是要被處死的。
但登州知州許遵是正直的清官,他認為,阿雲還在母喪的期間,被迫嫁老漢,這個婚姻不是合法的。這起案子屬於殺人未遂案件,只能犯刑事責任,不能判死刑。
韋大的家人不服,把案件往上面告發了。大理寺給出的結果是:駁回許遵的決定,判處阿雲死刑。
許遵也不服,再度上訴,結果這個案子引起了朝廷的註意,甚至連宋神宗也知道了。他就馬上召集最寵信的王安石和司馬光等人商議這個案子[4]。
王安石支持許遵,司馬光覺得判輕了。兩人又開始爭了,弄得宋神宗都不知道聽誰的。
案子拖了一年多,神宗決定聽從王安石的建議,按照一開始的判。
司馬光不樂意了,且一記就是十五年。
十五年後,司馬光上位,重審阿雲案。
雖然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阿雲最後的結果,但以司馬光堅持謀殺案不能減刑的決心,以及野史記載,後世學者猜測阿雲難逃一死。
司馬光在這件事上為人詬病,甚至所不齒。
但史書上記載他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君王、取信於人,又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孟子),評價極高。
只能說有才的人不一定適合當官,所以書中罰他去“體驗”生活,非常合適。
照我說,當官的不知百姓疾苦,還要成天嚷嚷為民請命,不如直接讓他們體驗一下百姓是如何疾苦的。】
宋仁宗時期
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
二十歲的司馬光高中進士,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
天幕的話像是狠狠地打了他一記耳光。
司馬光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天幕說的人
真的是他嗎?
**
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
劉娥聽完,果斷將紙上司馬光的名字劃掉,同時在紙上記下“有才之人不一定適合做官”這句話。
科舉考核的內容確實應該改一改了。
光有才有什麽用,若人人都如司馬光這樣,朝廷遲早要完。
宋太.祖時期
立下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之人的趙匡胤大怒,氣憤地直拍桌,他好像明白為何大宋被後世罵重文抑武了。
將士們辛辛苦苦,用人命打下來的地盤,被文臣說送還就送還。
這誰能忍?
趙匡胤攥緊拳頭,重重打在桌子上,這樣的士大夫不要也罷。
【扯遠了,我們繼續說回書中的內容。想必大家已經猜到被趙蓁瑜留下的兩個後生是誰了,沒錯!就是蘇軾和蘇轍。
北宋真的出了好多天才,像寇準、範仲淹、王安石、晏殊、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等人都是年紀輕輕中進士。
宋朝雖然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確實可以稱作文人的天堂。在宋朝之前,世家獨大,幾乎壟斷了所有上升渠道,直到黃巢起義把世家全端了,世家才退出歷史舞臺。
加上北宋重視文人,以及活字印刷術的出現等,才使得北宋的天才井噴式出現。
歷史上的宋朝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在趙蓁瑜大量使用高科技產物下的大宋了。七十年間,趙蓁瑜為百姓修建了從嶺南到開封的鐵路,嶺南被徹底開發出來,不再是那個瘴氣滿滿的貶謫之地。
當然開發目的是為了吃水果什麽的,就不必說了。
除了鐵路還有很多利於民生的工程,而且工程招人的時候還是包吃吃住,有錢發,真正做到了不勞民傷財,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百姓為了紀念趙蓁瑜善舉,自發掏錢為她立廟。趙蓁瑜聽說後讓各地官員阻止百姓,已經建好的廟退錢,沒建好的不要再建了。
無神論者要什麽廟啊。
朝中大臣們除了催婚還催修陵寢,一般來說帝王登基後的第二年就開始修陵墓了,一直修到帝王去世為止。
但趙蓁瑜沒修,國庫給她撥款修陵墓的錢都被她拿去養兵和修工程了。
這可愁壞大臣們了,他們也想陪葬帝陵啊,你不修帝陵,他們死後怎麽葬進去?
還有配享太廟的事,大臣們發現人數超得有點厲害,女皇太能活了,太廟位置不夠啊。
好了,以上就是《我在大宋二百年》上冊的基本內容,中冊主要說的朝臣們為了擠進太廟,各顯神通的事。
下冊有你們想看的岳飛和辛棄疾哦,想知道沒有南宋,這些抗金名將會如何出現在歷史上,又會有怎樣精彩經歷嗎?
小黃車裏有你們想要的答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宋仁宗時期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劉娥挑了挑眉,“範仲淹當真有如此志向?”
第一次聽到天幕說起範仲淹等人是宋仁宗時期的人時,劉娥就對這些人上了心, 本著查一查也無妨的心態, 劉娥查閱了歷年取士的名單和記錄在檔的官吏名冊。
這一看可了不得,範仲淹不正是真宗在位時錄取的進士嗎?當時他還不叫範仲淹,而是叫朱說。
天禧元年才歸宗覆姓,恢覆範仲淹這個名字。
劉娥發現範仲淹後便猜到了宋仁宗就是她的養子趙禎,當時還感慨了一把她這養子幹得不錯。
現在嘛……
太.祖之後的皇帝是被後世蓋棺定論的不行, 有這樣的機會不抓住豈不可惜?
劉娥目光幽深地望著天幕,嘴角勾起一抹笑若有若無的笑意。
同時心裏默默記下範仲淹可試著一用, 至於還沒出現的司馬光……待定吧。
【很多人對司馬光的印象都停留在一年級課本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或者《資治通鑒》的作者。
但如果了解過宋朝歷史,你看到司馬光被罰時一定會拍手稱好, 直呼“活該!”
司馬光都做過什麽呢?
宋神宗時期新舊黨爭激烈,司馬光作為保守派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 開始還好些,發展到最後,就成了意氣之爭。凡是王安石讚成的, 司馬光就反對,王安石提拔的人, 司馬光就要踩幾腳。
司馬光責備王安石看人眼光差,自己也不見得有多好,宋徽宗時的赫赫有名奸相蔡京就是司馬光提拔上來的。
宋神宗死後,十歲的哲宗登基,由高太後攝政,高太後啟用司馬光。
司馬光上位後一次又一次的呼籲對貧苦農民不能再加重負擔, 請求廢除新法;又在《請更新新法劄子》中,把新法比之為毒藥,請求立即廢除。
蘇軾站出來和說他有些政策還是利國利民的,不能廢。
但沒用,司馬光就不聽。
廢除了保甲法,又廢除了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馬法後,因為帶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將官法還未廢除,司馬光無限感傷地說:“吾死不瞑目矣!”[1]
他向呂公著說:“光自病以來,悉以身付醫,家事付康(司馬康),國事未有所付。”切望呂公著能夠完成他的宿願[2]。
同時,上表請求辭位。高太後對他那麽倚重,當然不準他辭位,反下詔除授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正式拜為宰相。
緊接著很快就廢除了免役法、青苗法。司馬光終於完成了自己廢除免役法的夙願,實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但新法真的是毒藥嗎?
王安石在基層多年,提出的變法本意是好的,就像免役法規定:
原本百姓需要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主戶按戶等分擔,稱“免役錢”,原本免役的官戶,僧道戶等,也繳納同樣的錢,稱“助役錢”。
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使很多農民免除勞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3]】
其他新法也是如此,怎麽看都是對百姓有益而無害。但因為操之過急、急於求成;政策執行不當、用人不當、“斂財”實質等因素,變法失敗了。
更失敗的是,司馬光上位後,因為不滿王安石,執意將新法全部廢除。
這是司馬光不受待見的原因之一。】
宋神宗時期,熙寧年(公元1070年)
王安石拜相,主持變法。
剛變法就得知變法失敗,還被好友司馬光將新法全部廢除,王安石如遭雷劈,整個人都不好了:“……”
政見不同罷了,何至於如此?
卻不知更讓他震驚的還在後面:
【還有就是他上位後把神宗朝十萬將士用生命奪取的土地,無償送還西夏。
美其名曰怕西夏來犯,避免大動幹戈,不如直接歸還。】
身體本來就不好的宋神宗趙頊直接氣暈了過去。
醒來後趙頊破口大罵,“司馬光!!你個*;amp;;amp;……”
罵了好一會兒,趙頊終於冷靜下來了,哲宗十歲登基,他前兩個兒子都早夭,現在還沒兒子呢。
也就是說他至少還有十餘年時間。
“來人,傳王安石入宮。”
聽天幕的意思,變法可行,只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等原因才失敗。
若是放緩腳步,徐徐圖之呢?
【以及公報私仇阿雲案。
阿雲是一個很普通的鄉下姑娘,她的命途坎坷,父親很早就去世了。
她十來歲時母親也病亡了,正在這時,她的叔父明面上答應收養她,暗地裏卻把他“賣”給了當地一個老光棍韋大。
韋大有個特點,一是窮,二是長得醜,是年齡大,阿雲被迫嫁給這樣的人當然不願意,因此,當韋**她圓房時,她先是想辦法用酒灌醉了他,然後用刀連砍他十多刀。
然而,阿雲一介小女子,力氣本來就小,再加心急之下,自然沒有把韋大砍死。
事後,阿雲選擇了投案自首。
以當時宋朝的刑法,阿雲謀殺親夫是要被處死的。
但登州知州許遵是正直的清官,他認為,阿雲還在母喪的期間,被迫嫁老漢,這個婚姻不是合法的。這起案子屬於殺人未遂案件,只能犯刑事責任,不能判死刑。
韋大的家人不服,把案件往上面告發了。大理寺給出的結果是:駁回許遵的決定,判處阿雲死刑。
許遵也不服,再度上訴,結果這個案子引起了朝廷的註意,甚至連宋神宗也知道了。他就馬上召集最寵信的王安石和司馬光等人商議這個案子[4]。
王安石支持許遵,司馬光覺得判輕了。兩人又開始爭了,弄得宋神宗都不知道聽誰的。
案子拖了一年多,神宗決定聽從王安石的建議,按照一開始的判。
司馬光不樂意了,且一記就是十五年。
十五年後,司馬光上位,重審阿雲案。
雖然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阿雲最後的結果,但以司馬光堅持謀殺案不能減刑的決心,以及野史記載,後世學者猜測阿雲難逃一死。
司馬光在這件事上為人詬病,甚至所不齒。
但史書上記載他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君王、取信於人,又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孟子),評價極高。
只能說有才的人不一定適合當官,所以書中罰他去“體驗”生活,非常合適。
照我說,當官的不知百姓疾苦,還要成天嚷嚷為民請命,不如直接讓他們體驗一下百姓是如何疾苦的。】
宋仁宗時期
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
二十歲的司馬光高中進士,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
天幕的話像是狠狠地打了他一記耳光。
司馬光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天幕說的人
真的是他嗎?
**
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
劉娥聽完,果斷將紙上司馬光的名字劃掉,同時在紙上記下“有才之人不一定適合做官”這句話。
科舉考核的內容確實應該改一改了。
光有才有什麽用,若人人都如司馬光這樣,朝廷遲早要完。
宋太.祖時期
立下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之人的趙匡胤大怒,氣憤地直拍桌,他好像明白為何大宋被後世罵重文抑武了。
將士們辛辛苦苦,用人命打下來的地盤,被文臣說送還就送還。
這誰能忍?
趙匡胤攥緊拳頭,重重打在桌子上,這樣的士大夫不要也罷。
【扯遠了,我們繼續說回書中的內容。想必大家已經猜到被趙蓁瑜留下的兩個後生是誰了,沒錯!就是蘇軾和蘇轍。
北宋真的出了好多天才,像寇準、範仲淹、王安石、晏殊、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等人都是年紀輕輕中進士。
宋朝雖然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確實可以稱作文人的天堂。在宋朝之前,世家獨大,幾乎壟斷了所有上升渠道,直到黃巢起義把世家全端了,世家才退出歷史舞臺。
加上北宋重視文人,以及活字印刷術的出現等,才使得北宋的天才井噴式出現。
歷史上的宋朝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在趙蓁瑜大量使用高科技產物下的大宋了。七十年間,趙蓁瑜為百姓修建了從嶺南到開封的鐵路,嶺南被徹底開發出來,不再是那個瘴氣滿滿的貶謫之地。
當然開發目的是為了吃水果什麽的,就不必說了。
除了鐵路還有很多利於民生的工程,而且工程招人的時候還是包吃吃住,有錢發,真正做到了不勞民傷財,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百姓為了紀念趙蓁瑜善舉,自發掏錢為她立廟。趙蓁瑜聽說後讓各地官員阻止百姓,已經建好的廟退錢,沒建好的不要再建了。
無神論者要什麽廟啊。
朝中大臣們除了催婚還催修陵寢,一般來說帝王登基後的第二年就開始修陵墓了,一直修到帝王去世為止。
但趙蓁瑜沒修,國庫給她撥款修陵墓的錢都被她拿去養兵和修工程了。
這可愁壞大臣們了,他們也想陪葬帝陵啊,你不修帝陵,他們死後怎麽葬進去?
還有配享太廟的事,大臣們發現人數超得有點厲害,女皇太能活了,太廟位置不夠啊。
好了,以上就是《我在大宋二百年》上冊的基本內容,中冊主要說的朝臣們為了擠進太廟,各顯神通的事。
下冊有你們想看的岳飛和辛棄疾哦,想知道沒有南宋,這些抗金名將會如何出現在歷史上,又會有怎樣精彩經歷嗎?
小黃車裏有你們想要的答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