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販水匪考成法
關燈
小
中
大
鹽販水匪考成法
回京的路比出發時要容易許多,大軍行至延安府後速度更甚。
兩月後,開封府。
“太師,您稍等片刻,我們府尹馬上就到。”
“無礙。”
一刻鐘後,滕府尹匆匆而至。
“下官見過太師。”
“滕府尹不必客氣,匆忙來擾還勿見怪。”
“太師哪裏的話。”
說起來,高俅和滕府尹的關系有些微妙,一開始因為林沖的緣故滕府尹對他非常有敵意,後來林沖升官後滕府尹不再針對他,但他倆之間的關系也沒好到哪裏去。
再後來兩人因王黼和童貫的事開始合作,發展到現在,兩人已經可以和和氣氣的論政。當然,僅限論政,高俅想和他像陳顯一般談論私事肯定是不可能的。
“滕府尹似乎很忙。”
滕府尹譏諷一笑:“自青白鹽流入市井後,我就沒睡過一頓安穩覺。”
高俅聞言幹笑兩聲,滕府尹這才想起青白鹽乃眼前之人運回,他輕咳一聲:“太師見諒,本府並無他意。”
“我知曉的。”
高俅被趙佶急召回京正是因為此事,青白鹽質純味美,自流入汴京後便受到達官富戶青睞。當然,在鹽鐵司的運作下,青白鹽帶來的沖擊不至於擾亂市場,真正讓滕府尹如此焦頭爛額的還是鹽法鹽稅的改革。
其實大宋自建立以來就不斷完善鹽法。宋初時因產地不同有官賣和通商之別;慶歷八年,範祥始創鈔法;崇寧後,蔡京更定鈔鹽法。
時至今日,我朝已經制定了更為完善的食鹽專賣制度,大體上來說就是官制和民制官收。當然,無論何種制度都是為了加強中央對鹽的壟斷。
表面上,朝廷的制度為其帶來巨大利益,這點從每年鹽的商稅和盈利可以看出。但私下裏,我朝的私鹽販子達到了歷史之最。
前朝也有私鹽販子,但前朝對此的態度是置之不理。王安石也主張不將私鹽販打盡,因為私鹽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經濟發展,比如他們能將鹽送到商隊不願意去的偏遠地區,又或是他們制作出來的鹽通常比官鹽還好。
可販鹽的利潤太大了,若是私鹽販只是像前朝一樣小打小鬧便罷了,可我朝的鹽販真是什麽都敢幹。
不止是沿海地區,包括某些內陸,那些私鹽販子通常都是幾十甚至上百人聚在一起,膽子小點的與鹽官勾結從中牟利,膽子大點的甚至敢打劫商船,就連官船他們也敢動。
毫不誇張的說,有很多村落裏一村子都是私鹽販子。朝廷當然不會放任此舉,可這種事也不能整天盯著,只待風頭一過,他們又會卷土重來。
不過現在不同了,以前朝廷北防遼軍,西戰夏軍,算是沒功夫搭理他們,現在朝廷緩過勁來了,自然要開始收拾他們。
而高俅也趁此機會想要優化鹽法。
私鹽為何如此猖獗?因為貴!私鹽販和人販子不同,不講究買賣同罪,畢竟老百姓要活就只能買私鹽,所以這事只能從官鹽上想辦法。
若是貿然提出降價肯定行不通,朝廷每年的鹽產量其實不低,但因為產地比較集中所以運輸成本大,還有一點則是因為此時提煉鹽的技術遠沒有後世發達,價格自然不低。
但這難不倒高俅,隨著水泥路遍布商道以及漕運的健全,運輸成本已大大降低。至於練鹽技術高俅則準備多時,他雖然是文科生,但練鹽這種基礎理論他還是知道的,比如在過濾礦鹽時加入木炭能除掉大部分有害雜質,當然,這鹽自是無法與後世相比,但卻比之前的粗鹽好上太多。
他當初讓林沖交給趙楷和趙構的便是細鹽與青白鹽。趙構這家夥在太學裏弄了一個研究團隊,他們整天在研究如何飛天入海,在趙佶眼裏這算是不務正業,但高俅覺得這團隊很有發展前景!
咳!話說回來,高俅讓趙構獻此技術並不顯突兀,畢竟他們已經搗鼓出不少稀奇古怪的玩意兒了,更何況沿海一帶的百姓也經常無意間就優化了練鹽技術。
至於實施此事則是由朝中支持趙楷的大臣提出。有貧民自然也有富戶,有吃不起鹽的自然也有想吃更好的鹽的。
高俅利用青白鹽和細鹽的高價流入來降低普通鹽的價格,尤其這普通鹽的味道比從前更甚。百姓不買私鹽了,私鹽販子自然也就發展不起來了。
在這套體系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點,那便是商鹽。若把鹽鐵司比作國企,那這些商販便是經銷商,官售畢竟不如這些商人靈活,官府向這些商販發放鹽引,這些商人便能將鹽運往大江南北。
可商販也要掙錢的,再往前便不提了,就說蔡京,蔡京極力推廣鹽鈔法,鹽鈔法本身沒什麽大問題,可蔡京為了牟利增加鈔券取鹽過程中的種種費用,又將鹽引分為長引短引,這套流程下來,商人沒賺錢,百姓也買不起鹽。
高俅決定采用趙開提出的鹽鈔法,商人納錢買鈔和交了稅錢後,直接向井戶買鹽出售,此法廢除了官府統購民鹽後再轉賣給商人的中介環節。
只有商人掙錢了他們才會更加賣力,百姓也能吃上更便宜的鹽。
在計劃好一切後,高俅本以為最大的阻力會是趙佶,可沒想道趙佶說了句令他震驚的話!
“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有愁嘆抑配之苦,至棄產流徙,遂轉而為盜,莫之能禁,甚可憫也。”
沒錯,這是趙佶的原話!
彼時他還在西夏境內和李乾順互懟,高俅聽到這話後含淚多攻了兩州。
其實從頭到尾高俅都沒有直接參與此事,這是他刻意為之的結果。還是那句話,鹽鐵茶瓷的事,他不會碰一下的。
總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是我大宋百姓最幸福的一段時間。因為鹽價降了,不僅鹽價降了,味道還更好了!不提海鹽和井鹽,就是礦鹽也不見苦澀!
百姓們幸福了,對朝廷的不滿也就減少了,趙佶看著報紙上百姓們對他的讚揚之詞越發自得,他深感自己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其實這件事的順利推行還要感謝朝中大臣,滿朝文武也不全是蔡京之流。不過聰明的人也能看出就算鹽價降了稅收也不見少,薄利多銷的好處會隨著時間顯現出來。
如今海陸絲綢之路盡在大宋,我朝不僅與大理、吐蕃、回鶻通商,還將茶鹽鐵瓷等物遠銷海外,再加上原遼地的稅收日益穩定增長……總之一個字,富!這也是趙佶能如此“大方”的原因。不過高俅不敢松懈,畢竟養軍隊花錢,各地還時不時發次大水。
高俅此次回京也跟這有點關系。
自朝廷加大力度處置私鹽販子之後,他們的日子自是不好過,小商小販還好,那些規模龐大的私鹽販皆遭到官兵圍剿,朝廷對與鹽販勾結的鹽官也未姑息,這就是滕府尹如此焦頭爛額的原因。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趙佶急召高俅回京是因為山東境內爆發匪亂。山東幾路直至今日才升四府,那裏大大小小的湖泊眾多,是水匪與鹽販的聚集地帶。
曾經宋江領了一部分人招安,但絕對不是全部。此次朝廷的一系列舉措顯然將他們逼急了,再加上山東幾路水患齊發,那些水匪鹽販竟膽大包天的勾結起來擊毀官船,如今可沒外患,趙佶自是不能忍,他當即決定讓高俅領兵剿匪,高俅回京後也顧不得其他事宜,當即投入此事。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已經不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時候了,他們不願做回百姓,高俅也不會再手下留情。
此次來開封府便是調取一些東西,不過滕府尹好似抓到宣洩可一般對他訴苦。
“太尉,你知道那些商販為了逃鹽稅都是怎麽做的嗎?他們以鹹魚做餌,還有做成醬的,總之方法是千奇百怪!”
高俅輕笑:“這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啊!”
“什麽?”
“咳…沒什麽。滕府尹,那些鹽販只要不形成規模,也不必一網打盡,畢竟總有些地方商隊和商船無法顧及。”
滕府尹沈默了一瞬:“下官明白了。”
“那本官就先告辭了。”
“太師慢走。”
滕府尹送別高俅之際似是不經意間埋怨:“哎,若是人人都能像太師一般勤勉便好,有些官表面上忙碌,實際上什麽也沒做。”
高俅聞言莞爾:“滕府尹此言有理,我這就面見官家。”
滕府尹望著高俅離去的背影沈思,剛剛太師的笑好可怕!他好像在不經意幹了見不得了的大事!
皇宮
“長安,你回京沒多久就要出兵剿匪,辛苦你了。”
“為官家分憂乃臣份內之事,何談辛苦。”
“還是高卿為我著想,那些水匪竟如此膽大包天,我豈能饒之!”
“官家聖明。”
“官家,臣此次來另有要是稟報。”
“高卿直言即可。”
“官家,滕府尹言我朝中官員有陽奉陰違之舉,臣想了一個辦法遏制此舉。”
“哦?高卿有何妙計?”
“官家,不如讓文武百官及各級官員準備一本“考成簿”,在一年之初讓他們寫下當年的行政籌劃,在年中和年終考驗其績,官員間互相監督,最終完成的獎,未完的罰。如此一來可防地方官員謊報其績,長此以往必吏治清明。”
“好,此計甚妙!”趙佶覺得此舉還算有意思:“高卿,明日上朝你就提出此法。”
高俅努力揚起笑臉:“稟官家,臣要見之人已經至京,臣還是盡早出發為妙,水匪一日不除臣一日難安。”
想起那群水匪趙佶拉下臉色:“也對,你即刻出發吧。”
“臣告退。”
高俅回府的路上心下難安,工作計劃,述職報告,績效考核什麽的……咳,得趕緊走,不然得被唾沫淹死。
“太尉,你回來了。”
“人到了嗎?”
吳用點頭:“阮氏三雄、童威李俊、張橫張順已經全部到了。”
“好,傳令下去,大軍即刻出發,許道東平府。”
“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有愁嘆抑配之苦,至棄產流徙,遂轉而為盜,莫之能禁,甚可憫也。”引用趙佶原話。
考成法是明朝宰輔張居正提出的。就是那個以一己之力替大明朝續命六十年的那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回京的路比出發時要容易許多,大軍行至延安府後速度更甚。
兩月後,開封府。
“太師,您稍等片刻,我們府尹馬上就到。”
“無礙。”
一刻鐘後,滕府尹匆匆而至。
“下官見過太師。”
“滕府尹不必客氣,匆忙來擾還勿見怪。”
“太師哪裏的話。”
說起來,高俅和滕府尹的關系有些微妙,一開始因為林沖的緣故滕府尹對他非常有敵意,後來林沖升官後滕府尹不再針對他,但他倆之間的關系也沒好到哪裏去。
再後來兩人因王黼和童貫的事開始合作,發展到現在,兩人已經可以和和氣氣的論政。當然,僅限論政,高俅想和他像陳顯一般談論私事肯定是不可能的。
“滕府尹似乎很忙。”
滕府尹譏諷一笑:“自青白鹽流入市井後,我就沒睡過一頓安穩覺。”
高俅聞言幹笑兩聲,滕府尹這才想起青白鹽乃眼前之人運回,他輕咳一聲:“太師見諒,本府並無他意。”
“我知曉的。”
高俅被趙佶急召回京正是因為此事,青白鹽質純味美,自流入汴京後便受到達官富戶青睞。當然,在鹽鐵司的運作下,青白鹽帶來的沖擊不至於擾亂市場,真正讓滕府尹如此焦頭爛額的還是鹽法鹽稅的改革。
其實大宋自建立以來就不斷完善鹽法。宋初時因產地不同有官賣和通商之別;慶歷八年,範祥始創鈔法;崇寧後,蔡京更定鈔鹽法。
時至今日,我朝已經制定了更為完善的食鹽專賣制度,大體上來說就是官制和民制官收。當然,無論何種制度都是為了加強中央對鹽的壟斷。
表面上,朝廷的制度為其帶來巨大利益,這點從每年鹽的商稅和盈利可以看出。但私下裏,我朝的私鹽販子達到了歷史之最。
前朝也有私鹽販子,但前朝對此的態度是置之不理。王安石也主張不將私鹽販打盡,因為私鹽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經濟發展,比如他們能將鹽送到商隊不願意去的偏遠地區,又或是他們制作出來的鹽通常比官鹽還好。
可販鹽的利潤太大了,若是私鹽販只是像前朝一樣小打小鬧便罷了,可我朝的鹽販真是什麽都敢幹。
不止是沿海地區,包括某些內陸,那些私鹽販子通常都是幾十甚至上百人聚在一起,膽子小點的與鹽官勾結從中牟利,膽子大點的甚至敢打劫商船,就連官船他們也敢動。
毫不誇張的說,有很多村落裏一村子都是私鹽販子。朝廷當然不會放任此舉,可這種事也不能整天盯著,只待風頭一過,他們又會卷土重來。
不過現在不同了,以前朝廷北防遼軍,西戰夏軍,算是沒功夫搭理他們,現在朝廷緩過勁來了,自然要開始收拾他們。
而高俅也趁此機會想要優化鹽法。
私鹽為何如此猖獗?因為貴!私鹽販和人販子不同,不講究買賣同罪,畢竟老百姓要活就只能買私鹽,所以這事只能從官鹽上想辦法。
若是貿然提出降價肯定行不通,朝廷每年的鹽產量其實不低,但因為產地比較集中所以運輸成本大,還有一點則是因為此時提煉鹽的技術遠沒有後世發達,價格自然不低。
但這難不倒高俅,隨著水泥路遍布商道以及漕運的健全,運輸成本已大大降低。至於練鹽技術高俅則準備多時,他雖然是文科生,但練鹽這種基礎理論他還是知道的,比如在過濾礦鹽時加入木炭能除掉大部分有害雜質,當然,這鹽自是無法與後世相比,但卻比之前的粗鹽好上太多。
他當初讓林沖交給趙楷和趙構的便是細鹽與青白鹽。趙構這家夥在太學裏弄了一個研究團隊,他們整天在研究如何飛天入海,在趙佶眼裏這算是不務正業,但高俅覺得這團隊很有發展前景!
咳!話說回來,高俅讓趙構獻此技術並不顯突兀,畢竟他們已經搗鼓出不少稀奇古怪的玩意兒了,更何況沿海一帶的百姓也經常無意間就優化了練鹽技術。
至於實施此事則是由朝中支持趙楷的大臣提出。有貧民自然也有富戶,有吃不起鹽的自然也有想吃更好的鹽的。
高俅利用青白鹽和細鹽的高價流入來降低普通鹽的價格,尤其這普通鹽的味道比從前更甚。百姓不買私鹽了,私鹽販子自然也就發展不起來了。
在這套體系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點,那便是商鹽。若把鹽鐵司比作國企,那這些商販便是經銷商,官售畢竟不如這些商人靈活,官府向這些商販發放鹽引,這些商人便能將鹽運往大江南北。
可商販也要掙錢的,再往前便不提了,就說蔡京,蔡京極力推廣鹽鈔法,鹽鈔法本身沒什麽大問題,可蔡京為了牟利增加鈔券取鹽過程中的種種費用,又將鹽引分為長引短引,這套流程下來,商人沒賺錢,百姓也買不起鹽。
高俅決定采用趙開提出的鹽鈔法,商人納錢買鈔和交了稅錢後,直接向井戶買鹽出售,此法廢除了官府統購民鹽後再轉賣給商人的中介環節。
只有商人掙錢了他們才會更加賣力,百姓也能吃上更便宜的鹽。
在計劃好一切後,高俅本以為最大的阻力會是趙佶,可沒想道趙佶說了句令他震驚的話!
“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有愁嘆抑配之苦,至棄產流徙,遂轉而為盜,莫之能禁,甚可憫也。”
沒錯,這是趙佶的原話!
彼時他還在西夏境內和李乾順互懟,高俅聽到這話後含淚多攻了兩州。
其實從頭到尾高俅都沒有直接參與此事,這是他刻意為之的結果。還是那句話,鹽鐵茶瓷的事,他不會碰一下的。
總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是我大宋百姓最幸福的一段時間。因為鹽價降了,不僅鹽價降了,味道還更好了!不提海鹽和井鹽,就是礦鹽也不見苦澀!
百姓們幸福了,對朝廷的不滿也就減少了,趙佶看著報紙上百姓們對他的讚揚之詞越發自得,他深感自己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其實這件事的順利推行還要感謝朝中大臣,滿朝文武也不全是蔡京之流。不過聰明的人也能看出就算鹽價降了稅收也不見少,薄利多銷的好處會隨著時間顯現出來。
如今海陸絲綢之路盡在大宋,我朝不僅與大理、吐蕃、回鶻通商,還將茶鹽鐵瓷等物遠銷海外,再加上原遼地的稅收日益穩定增長……總之一個字,富!這也是趙佶能如此“大方”的原因。不過高俅不敢松懈,畢竟養軍隊花錢,各地還時不時發次大水。
高俅此次回京也跟這有點關系。
自朝廷加大力度處置私鹽販子之後,他們的日子自是不好過,小商小販還好,那些規模龐大的私鹽販皆遭到官兵圍剿,朝廷對與鹽販勾結的鹽官也未姑息,這就是滕府尹如此焦頭爛額的原因。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趙佶急召高俅回京是因為山東境內爆發匪亂。山東幾路直至今日才升四府,那裏大大小小的湖泊眾多,是水匪與鹽販的聚集地帶。
曾經宋江領了一部分人招安,但絕對不是全部。此次朝廷的一系列舉措顯然將他們逼急了,再加上山東幾路水患齊發,那些水匪鹽販竟膽大包天的勾結起來擊毀官船,如今可沒外患,趙佶自是不能忍,他當即決定讓高俅領兵剿匪,高俅回京後也顧不得其他事宜,當即投入此事。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已經不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時候了,他們不願做回百姓,高俅也不會再手下留情。
此次來開封府便是調取一些東西,不過滕府尹好似抓到宣洩可一般對他訴苦。
“太尉,你知道那些商販為了逃鹽稅都是怎麽做的嗎?他們以鹹魚做餌,還有做成醬的,總之方法是千奇百怪!”
高俅輕笑:“這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啊!”
“什麽?”
“咳…沒什麽。滕府尹,那些鹽販只要不形成規模,也不必一網打盡,畢竟總有些地方商隊和商船無法顧及。”
滕府尹沈默了一瞬:“下官明白了。”
“那本官就先告辭了。”
“太師慢走。”
滕府尹送別高俅之際似是不經意間埋怨:“哎,若是人人都能像太師一般勤勉便好,有些官表面上忙碌,實際上什麽也沒做。”
高俅聞言莞爾:“滕府尹此言有理,我這就面見官家。”
滕府尹望著高俅離去的背影沈思,剛剛太師的笑好可怕!他好像在不經意幹了見不得了的大事!
皇宮
“長安,你回京沒多久就要出兵剿匪,辛苦你了。”
“為官家分憂乃臣份內之事,何談辛苦。”
“還是高卿為我著想,那些水匪竟如此膽大包天,我豈能饒之!”
“官家聖明。”
“官家,臣此次來另有要是稟報。”
“高卿直言即可。”
“官家,滕府尹言我朝中官員有陽奉陰違之舉,臣想了一個辦法遏制此舉。”
“哦?高卿有何妙計?”
“官家,不如讓文武百官及各級官員準備一本“考成簿”,在一年之初讓他們寫下當年的行政籌劃,在年中和年終考驗其績,官員間互相監督,最終完成的獎,未完的罰。如此一來可防地方官員謊報其績,長此以往必吏治清明。”
“好,此計甚妙!”趙佶覺得此舉還算有意思:“高卿,明日上朝你就提出此法。”
高俅努力揚起笑臉:“稟官家,臣要見之人已經至京,臣還是盡早出發為妙,水匪一日不除臣一日難安。”
想起那群水匪趙佶拉下臉色:“也對,你即刻出發吧。”
“臣告退。”
高俅回府的路上心下難安,工作計劃,述職報告,績效考核什麽的……咳,得趕緊走,不然得被唾沫淹死。
“太尉,你回來了。”
“人到了嗎?”
吳用點頭:“阮氏三雄、童威李俊、張橫張順已經全部到了。”
“好,傳令下去,大軍即刻出發,許道東平府。”
“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有愁嘆抑配之苦,至棄產流徙,遂轉而為盜,莫之能禁,甚可憫也。”引用趙佶原話。
考成法是明朝宰輔張居正提出的。就是那個以一己之力替大明朝續命六十年的那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