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00章
聽聞她應承了此事, 願意隨他去冀北祭母,溫廷舜的心中,塌陷得愈發厲害, 原是冷卻下去的血液, 逐漸變得滾熱, 血液像是春汛時期的江河,奔湧於心腔四壁,撞擊在五臟六腑之中,最後燒融成了一灘悱惻纏綿的雪水。
此一延請, 在溫廷舜心中窖藏得許久了,自大半年前伊始,當兩人身份相互坦露、並且為世人所知的時刻, 他就有了這個心念, 想要帶溫廷安去見他母親的這個心念,隨著時間流逝, 而逐漸變得強烈。它儼似濕濘雨色之中,投灑於息壤當中的一枚春種, 隨著雨水的浸裹,逐漸萌芽,抽枝,變得茁壯, 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但那一時候, 時值春闈結束,兩人的學生時代,行將告近尾聲, 各自皆有官差分配,擱放於前世的語境當中, 便是意味著:『畢了業,需要各奔東西,分道揚鑣』。
她被認命為大理寺少卿,有成堆連篇的案牘,一徑地候著她。而,則是被調遣去兵部,成為兵部主事,沒幾日外遣至漠北之地,負責鎮守邊疆。
兩人各有截然不同的前程,溫廷舜顯然沒有問這番話的契機,甚至連合適的時機也沒有,這一個請求,便是置放於內心最深處的地方,窖藏了近大半年,他沒料到時機就這般快的來臨了,兩人會因嶺南借糧一事,重聚於廣州府。
這一回,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而有之,溫廷舜可以適當地提出自己的請求了。
他原以為,溫廷安需要躑躅好一會兒,才會答應這件事,但他顯然沒有料知到,她這般就答應了。
青年原是岑寂的心河之中,一時之間,春潮活泛的湧動著,江間風浪兼天湧,一浪接一浪的江水,裹挾在濃郁大霧當中,不斷地拍打心壁兩岸。
他的身體快於意識,等自己真正反應過來時,他已經將溫廷安攬入懷中,勁韌結實的胳膊,緊緊地摟住她,力道之緊,意欲將她整個人嵌入自己的懷中。
溫廷安被迫攬在溫廷舜的懷中,因是沒有反應過來,她有些拘謹地屈著雙臂,抵於他的胸.膛之上,隔著數層襟袍的面料,青年的皮膚,滾燙沸熾如巖漿,這般襯得她皮膚溫涼,一冷一熱的交疊,繼而在她的肌膚上掀起了一層綿延的顫栗。
她能切身地覺知到,近前這一具男性軀體,體內所潛藏著的、奔湧著的揄揚情緒,這般的溫廷舜,其實是有些陌生的,至少是她此前很少見到過的,他素來情緒持靜深篤的人,慣常而言,情緒庶幾是淡到毫無起伏,溫廷安與他相處時,亦是極少見識到他情緒外露。
但在現今的這一刻,她目睹了他諸多不同的側面,脆弱的,易碎的,感性的,以及雀躍的,揄揚的,像是一個純粹的赤子,甚至是一個孩子氣的少年。
溫廷安心中有些觸動,徐緩地拂袖抻腕,伸出一截皓白如雪的細腕,修直勻膩如蔥根的指節,如一枝細膩的工筆,細致地描摹他的五官輪廓,從他的眉骨,途經他的眼瞼,臥蠶,鼻峰,顴骨,唇渦,下頷,指尖所及之處,像是投落下一簇微火,頃刻之間,掀起了燎原般的漫天熱焰。
她安撫性質的行止,看在溫廷舜的眸子當中,更像是一種勾誘,他目色黯得發沈,沈得可以擰出水來,大掌儼似裹擁著一團熱霧,一路游弋直下,箍住她那不堪盈盈一握的腰肢,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意緒,行將深邃地頂出來,但又礙於當下的情境,溫廷舜只能克制且隱抑地深吸一口氣,最終松開了溫廷安。
傍夕洶湧的光,是磅礴的鎏金色,以跌跌撞撞的姿態,接踵而至地穿過毛竹質地的窗扃,剝離了兩人的實質,繼而清晰地描勒出了彼此的輪廓線,空氣的肌理之間,彌散著萬千翻飛的、絨毛狀光塵,縱觀上去,儼似是深海底下躁動的魚群,游移於內屋的邊邊隅隅,以及各處角落。
空氣裏,彌漫有一陣好聞的日光氣息,並及雨水洗濯簟竹的辛澀氣息。
溫廷安揉撫著他的面容,眸色悠然上眄,眸梢輕然地瞇起來,盈盈而笑,薄唇微啟,溫聲道:“將這三萬斤糧米運呈入漠北之地,賑濟糧災以後,我便是陪你去冀北。”
溫廷舜薄唇輕抿起來,唇角牽動出一絲極淺的笑弧,有一抹笑意,若有似無地頂出來,覆又被他勉力地鎮壓下去,須臾,他牽握住了她的手,柔韌勁實的指根,岔開她的指節,深入她的指縫,潛入他的掌心腹地,同他掌心緊偎相扣。
他的小拇指,很輕很輕地勾住她的,指關節微微攏緊,勾纏住她的,晃了一晃,這就類似於一種『勾指起誓』的儀式,意味著,兩個人勾了指頭,這一生一世,便是決不能反悔。
溫廷安感受到了一種莫能言喻的情感,在冥冥之中擊中自己。
明明僅是去冀北見他的母親,這一樁事體,在她眼中,是尋常的事,既然她帶他回溫家,逐一謁見長輩,同理,她自然也會隨他去見他的長輩,去見傾覆在亡朝當中的謝氏一族。
只不過,帶她謁見故去的驪氏,在溫廷舜看來,意義極其重大。這背後所潛藏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是真真正正地意味著她是融入謝家,是謝家的人了。
當下,聽及溫廷安應承了自己,溫廷舜的心野之上,仿佛剛落下了一場濕漉漉的雨,雨水嚴絲合縫地滲入心野之中,繼而掀起了一陣綿密亙久的顫栗,他唇畔上的笑意,愈發明晰,他偏了偏眸,在她烏絨絨的發頂上,輕輕地撫了撫,道:“好。”
-
溫家溫老太爺的葬禮,舉辦長達五日,溫家上下眾人,皆是披麻戴孝,循照舊例,溫廷安原本是要守孝半個月的,但因北地糧災告急,她不得不提前率著大理寺官差,取道珠江下游北岸,運糧北上。
宣武軍亦是侍護在大理寺官船身後。
真正離開廣州府以前,溫廷安還有一些事情的尾巴要拾掇。
首先,她去了一趟廣府公廨,見了豐忠全與楊佑。
因為此前辦案的過程當中,兩人庇護望鶴、阿夕與阿繭,掩飾他們的罪咎,知情不報,給大理寺辦案增加了不少難度與阻礙,本來,溫廷安是要將他們逐一革職論處,但沒等她真正去找他們時,他們已經率先遞交辭呈文牘,揭下自己的烏紗帽,換上了尋常平民的素裳,佇立在公廨的銅匭下方,雙雙靜候著她了。
溫廷安心情其實是有些覆雜。
豐忠全對望鶴的親厚,她是能夠理解的,畢竟豐忠全是看望鶴從小長到大的,兩人之間,存在著這樣一種類似於父女的感情,望鶴遇著什麽事,他都會親力親為,並施以襄助。
溫廷安對豐忠全的行為,表示理解,但並不支持與姑息。
因夕食庵被抄封,罌.粟一事流傳到了民間,在不足三日的光景,廣州的黎民百姓,皆是知曉了此間種種真相,所有食客,甚或是乃至於整個廣府百姓,民憤極為沸騰。
他們不僅被欺瞞了這麽多年,食下的珍饌居然還是致幻的毒物,甚至是,服食了過量,還可能喪掉性命,他們還浪費了巨額的財資。
簡言之,他們活在了一個毫無瑕疵的謊言之中,這個謊言,包藏著巨大的禍心,以堂堂皇皇的姿態,盤踞在廣州府每位食客的胃囊之中,一待,便是十餘年。
民憤委實難以鎮壓,首當其沖地,便是豐忠全與楊佑。
現在兩人已經被褫奪了官差,行將押京候審。
其次,民憤的矛頭,指向了望鶴和她的孩子望鵲,所有人都寫了狀紙,認為望鶴是一位『罪不可赦,人人得而誅之』的人,她所誕下的孩子望鵲,更是罪不容誅。
這也是溫廷安亟需解決的第二樁事體,關於望鶴的罪情定奪。
阿夕是兇犯,阿繭是幫兇,本來,大理寺推鞫案情的重心,應當是著重放置在這兩個人身上的,但天有不測之風雲,阿夕為了能夠保住母子倆,不惜一切代價,縱火焚身,在滂沱夜雨之中,不斷澆灑的官船上,選擇與阿夕同歸於盡。
真兇與幫兇,兩人皆是死了,只剩下一對孤苦無依的母子倆。
這對於案情的定奪,就顯得非常棘手了,望鶴並不是一個完全知道真相的人,阿夕弒害了郝容、賀先、唐氏和郝崢,對於這一樁事體,望鶴是全然不知情的,阿夕隱瞞得非常好。
另一方面,望鶴是沒有味覺的人,她並不知曉罌粟有致幻的效用,縱任發現阿夕烹制珍饌之時,投放了花籽粉,但她也不一定能夠覺察到『罌粟是對人有害的』這一樁事體。
既然她對很多事不知情,這是否能夠替她蠲免一些審判呢?
溫廷安是這樣想的,但哪怕她將案樁的真相,對廣府百姓以及死者家屬講述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但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與共情。
尤其是唐氏的家屬,針對女兒被弒害一事,她們極是憤慨,覺得女兒的命,一定要讓望鶴母女倆有個具體的、等價的交代。
溫廷安去廣府公廨的時候,除了解決豐忠全、楊佑的革職一事,還要著重安撫死者家屬的情緒。
針對望鶴罪情的定奪,以及如何協調死者家屬與望鶴之間的矛盾、能否替望鶴母女爭取到家屬的諒解,這成為了溫廷安當下解決的棘手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聽聞她應承了此事, 願意隨他去冀北祭母,溫廷舜的心中,塌陷得愈發厲害, 原是冷卻下去的血液, 逐漸變得滾熱, 血液像是春汛時期的江河,奔湧於心腔四壁,撞擊在五臟六腑之中,最後燒融成了一灘悱惻纏綿的雪水。
此一延請, 在溫廷舜心中窖藏得許久了,自大半年前伊始,當兩人身份相互坦露、並且為世人所知的時刻, 他就有了這個心念, 想要帶溫廷安去見他母親的這個心念,隨著時間流逝, 而逐漸變得強烈。它儼似濕濘雨色之中,投灑於息壤當中的一枚春種, 隨著雨水的浸裹,逐漸萌芽,抽枝,變得茁壯, 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但那一時候, 時值春闈結束,兩人的學生時代,行將告近尾聲, 各自皆有官差分配,擱放於前世的語境當中, 便是意味著:『畢了業,需要各奔東西,分道揚鑣』。
她被認命為大理寺少卿,有成堆連篇的案牘,一徑地候著她。而,則是被調遣去兵部,成為兵部主事,沒幾日外遣至漠北之地,負責鎮守邊疆。
兩人各有截然不同的前程,溫廷舜顯然沒有問這番話的契機,甚至連合適的時機也沒有,這一個請求,便是置放於內心最深處的地方,窖藏了近大半年,他沒料到時機就這般快的來臨了,兩人會因嶺南借糧一事,重聚於廣州府。
這一回,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而有之,溫廷舜可以適當地提出自己的請求了。
他原以為,溫廷安需要躑躅好一會兒,才會答應這件事,但他顯然沒有料知到,她這般就答應了。
青年原是岑寂的心河之中,一時之間,春潮活泛的湧動著,江間風浪兼天湧,一浪接一浪的江水,裹挾在濃郁大霧當中,不斷地拍打心壁兩岸。
他的身體快於意識,等自己真正反應過來時,他已經將溫廷安攬入懷中,勁韌結實的胳膊,緊緊地摟住她,力道之緊,意欲將她整個人嵌入自己的懷中。
溫廷安被迫攬在溫廷舜的懷中,因是沒有反應過來,她有些拘謹地屈著雙臂,抵於他的胸.膛之上,隔著數層襟袍的面料,青年的皮膚,滾燙沸熾如巖漿,這般襯得她皮膚溫涼,一冷一熱的交疊,繼而在她的肌膚上掀起了一層綿延的顫栗。
她能切身地覺知到,近前這一具男性軀體,體內所潛藏著的、奔湧著的揄揚情緒,這般的溫廷舜,其實是有些陌生的,至少是她此前很少見到過的,他素來情緒持靜深篤的人,慣常而言,情緒庶幾是淡到毫無起伏,溫廷安與他相處時,亦是極少見識到他情緒外露。
但在現今的這一刻,她目睹了他諸多不同的側面,脆弱的,易碎的,感性的,以及雀躍的,揄揚的,像是一個純粹的赤子,甚至是一個孩子氣的少年。
溫廷安心中有些觸動,徐緩地拂袖抻腕,伸出一截皓白如雪的細腕,修直勻膩如蔥根的指節,如一枝細膩的工筆,細致地描摹他的五官輪廓,從他的眉骨,途經他的眼瞼,臥蠶,鼻峰,顴骨,唇渦,下頷,指尖所及之處,像是投落下一簇微火,頃刻之間,掀起了燎原般的漫天熱焰。
她安撫性質的行止,看在溫廷舜的眸子當中,更像是一種勾誘,他目色黯得發沈,沈得可以擰出水來,大掌儼似裹擁著一團熱霧,一路游弋直下,箍住她那不堪盈盈一握的腰肢,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意緒,行將深邃地頂出來,但又礙於當下的情境,溫廷舜只能克制且隱抑地深吸一口氣,最終松開了溫廷安。
傍夕洶湧的光,是磅礴的鎏金色,以跌跌撞撞的姿態,接踵而至地穿過毛竹質地的窗扃,剝離了兩人的實質,繼而清晰地描勒出了彼此的輪廓線,空氣的肌理之間,彌散著萬千翻飛的、絨毛狀光塵,縱觀上去,儼似是深海底下躁動的魚群,游移於內屋的邊邊隅隅,以及各處角落。
空氣裏,彌漫有一陣好聞的日光氣息,並及雨水洗濯簟竹的辛澀氣息。
溫廷安揉撫著他的面容,眸色悠然上眄,眸梢輕然地瞇起來,盈盈而笑,薄唇微啟,溫聲道:“將這三萬斤糧米運呈入漠北之地,賑濟糧災以後,我便是陪你去冀北。”
溫廷舜薄唇輕抿起來,唇角牽動出一絲極淺的笑弧,有一抹笑意,若有似無地頂出來,覆又被他勉力地鎮壓下去,須臾,他牽握住了她的手,柔韌勁實的指根,岔開她的指節,深入她的指縫,潛入他的掌心腹地,同他掌心緊偎相扣。
他的小拇指,很輕很輕地勾住她的,指關節微微攏緊,勾纏住她的,晃了一晃,這就類似於一種『勾指起誓』的儀式,意味著,兩個人勾了指頭,這一生一世,便是決不能反悔。
溫廷安感受到了一種莫能言喻的情感,在冥冥之中擊中自己。
明明僅是去冀北見他的母親,這一樁事體,在她眼中,是尋常的事,既然她帶他回溫家,逐一謁見長輩,同理,她自然也會隨他去見他的長輩,去見傾覆在亡朝當中的謝氏一族。
只不過,帶她謁見故去的驪氏,在溫廷舜看來,意義極其重大。這背後所潛藏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是真真正正地意味著她是融入謝家,是謝家的人了。
當下,聽及溫廷安應承了自己,溫廷舜的心野之上,仿佛剛落下了一場濕漉漉的雨,雨水嚴絲合縫地滲入心野之中,繼而掀起了一陣綿密亙久的顫栗,他唇畔上的笑意,愈發明晰,他偏了偏眸,在她烏絨絨的發頂上,輕輕地撫了撫,道:“好。”
-
溫家溫老太爺的葬禮,舉辦長達五日,溫家上下眾人,皆是披麻戴孝,循照舊例,溫廷安原本是要守孝半個月的,但因北地糧災告急,她不得不提前率著大理寺官差,取道珠江下游北岸,運糧北上。
宣武軍亦是侍護在大理寺官船身後。
真正離開廣州府以前,溫廷安還有一些事情的尾巴要拾掇。
首先,她去了一趟廣府公廨,見了豐忠全與楊佑。
因為此前辦案的過程當中,兩人庇護望鶴、阿夕與阿繭,掩飾他們的罪咎,知情不報,給大理寺辦案增加了不少難度與阻礙,本來,溫廷安是要將他們逐一革職論處,但沒等她真正去找他們時,他們已經率先遞交辭呈文牘,揭下自己的烏紗帽,換上了尋常平民的素裳,佇立在公廨的銅匭下方,雙雙靜候著她了。
溫廷安心情其實是有些覆雜。
豐忠全對望鶴的親厚,她是能夠理解的,畢竟豐忠全是看望鶴從小長到大的,兩人之間,存在著這樣一種類似於父女的感情,望鶴遇著什麽事,他都會親力親為,並施以襄助。
溫廷安對豐忠全的行為,表示理解,但並不支持與姑息。
因夕食庵被抄封,罌.粟一事流傳到了民間,在不足三日的光景,廣州的黎民百姓,皆是知曉了此間種種真相,所有食客,甚或是乃至於整個廣府百姓,民憤極為沸騰。
他們不僅被欺瞞了這麽多年,食下的珍饌居然還是致幻的毒物,甚至是,服食了過量,還可能喪掉性命,他們還浪費了巨額的財資。
簡言之,他們活在了一個毫無瑕疵的謊言之中,這個謊言,包藏著巨大的禍心,以堂堂皇皇的姿態,盤踞在廣州府每位食客的胃囊之中,一待,便是十餘年。
民憤委實難以鎮壓,首當其沖地,便是豐忠全與楊佑。
現在兩人已經被褫奪了官差,行將押京候審。
其次,民憤的矛頭,指向了望鶴和她的孩子望鵲,所有人都寫了狀紙,認為望鶴是一位『罪不可赦,人人得而誅之』的人,她所誕下的孩子望鵲,更是罪不容誅。
這也是溫廷安亟需解決的第二樁事體,關於望鶴的罪情定奪。
阿夕是兇犯,阿繭是幫兇,本來,大理寺推鞫案情的重心,應當是著重放置在這兩個人身上的,但天有不測之風雲,阿夕為了能夠保住母子倆,不惜一切代價,縱火焚身,在滂沱夜雨之中,不斷澆灑的官船上,選擇與阿夕同歸於盡。
真兇與幫兇,兩人皆是死了,只剩下一對孤苦無依的母子倆。
這對於案情的定奪,就顯得非常棘手了,望鶴並不是一個完全知道真相的人,阿夕弒害了郝容、賀先、唐氏和郝崢,對於這一樁事體,望鶴是全然不知情的,阿夕隱瞞得非常好。
另一方面,望鶴是沒有味覺的人,她並不知曉罌粟有致幻的效用,縱任發現阿夕烹制珍饌之時,投放了花籽粉,但她也不一定能夠覺察到『罌粟是對人有害的』這一樁事體。
既然她對很多事不知情,這是否能夠替她蠲免一些審判呢?
溫廷安是這樣想的,但哪怕她將案樁的真相,對廣府百姓以及死者家屬講述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但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與共情。
尤其是唐氏的家屬,針對女兒被弒害一事,她們極是憤慨,覺得女兒的命,一定要讓望鶴母女倆有個具體的、等價的交代。
溫廷安去廣府公廨的時候,除了解決豐忠全、楊佑的革職一事,還要著重安撫死者家屬的情緒。
針對望鶴罪情的定奪,以及如何協調死者家屬與望鶴之間的矛盾、能否替望鶴母女爭取到家屬的諒解,這成為了溫廷安當下解決的棘手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