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課,李文秀就聽到教室外面有人喊他。 (14)
關燈
小
中
大
確聽說了李文秀的名字。
原本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接觸到李文秀這種小人物的,不過上一次去市臺視察工作之後,楊青在他跟前提了一句。
這才知道這個年輕人竟然已經創辦成功了一家年銷售額將近千萬規模的私營企業。
在98年,年銷售額能超過千萬的私營小企業還是不多的,尤其是在海州市這種內陸城市。
作為分管招商引資的副市長,汪明自然留了一個心眼,這會兒又看到李文秀的時候,自然比上一次在電視臺的時候越發親熱多了。
把汪明等人帶進店裏,李文秀嘴上也沒閑著,把店裏的一些情況都介紹了一遍。
袖珍格子鋪發展到現在,他作為創始人,對這種小問題自然是信手拈來。
“怎麽樣?我聽小楊說你們現在已經註冊公司了?”
“是的,月初的時候已經拿到牌照了,不過目前我們的經營範圍還存在局限性,主要還是集中在零售這一塊。
現在旗下主要就是這家袖珍格子鋪,目前加上直營店,我們已經在海州市下面的幾個縣裏有12家加盟店。”
按照李文秀的計劃,在98年年底,加盟店的數量肯定會超過30家。
但是現在隨著海州市這邊的直營店馬上就要開業,李文秀打算盡快在省內打開市場。
最快的做法自然就是改變之前先占領縣城市場的做法,轉而在省內的各個城市市中心開直營店,然後組建新的業務團隊去下面的縣城拓展市場。
原本李文秀是有些踟躕的。
但是汪明的突然出現卻讓他有了些新的想法。
目前限制格子鋪發展最大的兩個問題,一個是資金,一個是人手,這兩個問題如果是靠金和實業本身的發展來解決,那速度無疑是很緩慢的。
但是如果有市裏支持的話,那就不難了,98年的貸款雖然很少,但是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數額的,能不能拿到很重要。
“你們這個問題很突出,當然,作為一家本土的企業,能做到你們這一步,已經很了不起了,市裏也希望你能夠把企業做大做強,成為我們的招牌……”
李文秀笑著點了點頭但是沒說話。
不過他基本上已經肯定了,汪明的確有意扶持本土企業的發展。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金和實業未必沒有機會。
------------
142 新模式
汪明一行也沒有在店裏待太長的時間,畢竟此行並非來參加開業典禮,但是對於李文秀來說已經足夠。
由於汪明突然出現的緣故,店裏開業的時間也推遲到了上午10點整。
隨著第一顆橘紅色的煙花在半空中炸開,格子鋪海州直營店才算是正式開張。
由於是暑假期間,開業當天,店裏的情形並沒有之前一中跟二中那麽火爆。
但是由於地處市中心的緣故,客流量仍然不差。
再加上久雨後晴的緣故,出來散黴見光的人也是成群結隊的往街上擠,恰好又逢周末,連難得抽空出門逛個街的市民也比往日要多。
1元商店雖然在東南沿海那一帶已經不算是什麽新東西,但是在98年的海州市,還是一個新事物。
李文秀也沒有刻意吆喝攬客,就連搬過來的煙花也就放了十來桶的樣子,其他的原封不動地又送了回去。
好在雜貨鋪的店老板折騰了一回也沒說什麽就原價給他退了回去。
不過頭一天的營業額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到晚上9點之後,店裏的客人才慢慢都散了。
李紅梅跟劉艷她們幾個已經算了有一會兒。
王有來也閑不住,一直在旁邊報賬。
幾個人忙活到晚上將近12點鐘,才把當天的賬全部都理清楚,剩下的就是統計最後的營業額。
一直到李紅梅把最後一筆賬加進去,李文秀才謔地站起來。
“紅梅姐,多少了?”
李文秀其實並不是很擔心。
畢竟已經有了前幾次的經驗。
之前在松平,一中跟二中的店裏開業當天,營業都突破了萬元大關。
海州這邊雖然沒鬧出太大的動靜,但是想來也不會太差,畢竟白天的客流量擺在那裏。
在98年,要說大把花錢的人不會太多,但是1元商店這種銷售模式,在剛出來的那會兒其實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在國內,小市民的那種貪小便宜的心態其實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太明顯的變化,價格低往往會吸引相當多的一批人掏腰包。
“去掉零頭,總共是21000塊錢。”
雖然心裏有底氣,但是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李文秀還是松了口氣。
2萬出頭,著實不低了。
雖然沒有出現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數字,不過在這個時候,開業當天能夠突破2萬塊錢,的確還算過得去。
這其實也是李文秀的一次嘗試。
畢竟袖珍格子鋪不可能一直沿著1元店這種模式發展下去。
小商品雖然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但是畢竟很難做成那種潛力巨大的品牌。
而且一直把客戶群體定位在學生身上,這種市場策略也多半是很難持久的。
所以在海州這邊的直營裏,李文秀已經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一樓的四間店面,其中的兩間仍然是按照之前格子鋪的經營方式,采用統一價格銷售小商品,不過價格已經提到了1塊錢。
剩下的兩間,李文秀極為大膽地嘗試了24小時便利店的經營模式。
作為一種本世紀前期就起源於美國,但是在日本成熟和發展起來的零售模式。
24小時便利店在1998年並不算一個新事物。
但是在國內,1998年便利店的發展卻是一個黃金時期。
在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國內經濟的計劃性和封閉性,24小時便利店雖然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但是在國內仍然是一片空白。
一直到前兩年才開始出現這種模式,可以說在98年仍然是處於起步的初期。
甚至連起步都算不上,畢竟不管是從經營管理模式,還是從發展的思想上,都跟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便利店品牌有著天壤之別。
李文秀之所以敢賣出這一步,完全是因為他具備了超越這個時代20多年的眼光決定的。
毫無疑問。
隨著十年後線上零售業務的高速發展,傳統的零售業務,尤其是即將大為興盛的大型超市業務很快就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反而是24小時便利店這種零售模式,因為其便利性和時間上的全天候服務意識。
在互聯網銷售大行其道的年代,不僅僅沒有萎縮,反而越發的繁榮起來。
既然有了這樣的判斷,李文秀自然不會放過這麽好的發展機會。
不過對於這樣的嘗試,王有來跟楊彪他們卻並不是全都理解的。
“小老板,咱們這麽做不會虧本吧?哪有商店大晚上還營業的,而且咱們也忙不過來啊,晚上還要上班,不睡覺啦?”
抿著嘴。
劉艷抱著手裏的賬本,臉上可不怎麽樂意。
來市裏上班,那自然是極好的,但是一想到要經常熬夜,來市裏的那點興奮老早就沒了。
這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天天都要這麽幹,別說兩個小姑娘了,是個人也吃不消。
而且店裏加上王文輝,攏共也就4個人,兩班倒,那也得兩個人換一班。
人手的確是個大問題。
“紅梅姐,店裏的招聘啟事你貼出去沒有?”
“還沒貼。”
“那你盡快貼出去,抓緊時間招兩個人進來早點培訓,格子鋪這邊的話,兩個人就夠了,但是便利店那邊肯定要換班。”
李文秀也沒花心思去想點名,既然是24小時便利店,那就直接叫24hour好了,中文名就叫24小時便利店,也算是占了一個便宜。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和發展,總是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的。
李文秀之所以沒有在一開始就直接上馬這種模式,其實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畢竟萬一行不通的話,還有格子鋪積累的資金和市場,即使是進行第二次創業的話,相對來說也會簡單很多。
但是從第一天開業的情況來看,目前的狀況還算不錯。
攏共21000塊錢的營業額裏面,有將近一半是便利店裏面產生的。
畢竟格子鋪主要面向的群體還是海州一中的學生,這個時候又是暑假期間,銷售額比不上便利店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過之所以能獲得這種效果,也是跟便利店銷售的東西有關的。
跟格子鋪不同。
李文秀在一開始就把便利店的消費群體定位到了普通市民身上。
店裏賣的東西也是以日用品,尤其是食品為主,恰好迎合了普通市民的消費心態。
接下來幾天的營業情況也證實了李文秀的判斷。
不過在經過開業幾天火爆的情形之後,店裏的日營業額很快就慢慢穩定下來。
格子鋪的營業額在假期很快就穩定在一個偏向於低位的水平,每天也就是在2000塊錢左右。
而便利店的日營業額,則出乎意料地穩定在4000上下。
一直到這個時候,王有來和李紅梅等人才算是徹底打消了心裏的疑慮。
與此同時,隨著上一期廣告結束的時間日益臨近,眾人對即將播出的格子鋪廣告也多了一絲期待。
------------
143 效果
時間過得很快,在海州市呆了將近大半個月後已然到了8月份。
一大早。
李文秀吃完早飯就給家裏去了個電話。
早先沒回去,是因為劉金蘭打了招呼,天晴之後又是小半個月的時間。
這回李文秀也實在是沒轍了,只好找幾個理由塘塞過去。
但是劉金蘭哪裏是那麽好騙的人。
果然。
電話剛一接通,李文秀才說了半句話,話筒裏立馬就傳來劉金蘭咆哮的聲音。
過了好半晌,他才總算是把自個兒老娘的脾氣給安穩下來,見他一臉吃癟的樣子,上樓來拿東西的劉艷悶著嘴不說話,但是剛一轉背立馬就笑噴了。
她們什麽時候見過李文秀被人熊成狗的這幅樣子。
“媽,我保證再過幾天就回去,你看成不成,我是真有事,不騙你!”
“有事就遲了,現在本事大了,家都不回了,我跟你爸已經打算好了,明天就去縣裏把你揪回來。”
李文秀也是頭疼得不行,不過也是暗罵自己蠢得可以,這一忙起來竟然忘了這一茬。
說到底還是他把自己現在的處境給忽略了,不管在外面怎麽成熟老道,但是畢竟還是個17歲的孩子,消失了個把月,劉金蘭不急才怪。
要不是前段時間洪水滔天的,估計劉金蘭還真是老早就去縣裏找人了。
“媽,我現在在同學家呢,你跟我爸去縣裏能找著我嗎?我過幾天就回去了。”
好說歹說,總算是把劉金蘭給說服了,不過這海州肯定是待不下去了。
李文秀也知道自家老娘的性子,這要是再過幾天沒回家,他們一準兒要去縣裏找人。
索性也就不遲疑了,趁著還有幾天功夫,把店裏的事情裏裏外外都安排了一下。
前幾天上夜班的人已經找著了,李紅梅這次沒專門挑女孩子,而是找了一對跟她和王文輝差不多的夫妻倆,幾個人輪著值夜班,工資也提了一個檔次。
現在店裏的營業額幾乎每天都在上漲,幅度雖然不大,但是畢竟是在上升期。
最讓李文秀以外的反而不是店裏的生意,而是楊彪那邊加盟店的業務發展得飛快。
如果不是李文秀擔心資金不足,而且管理上也跟不上去,說不準他還真的想一口氣把攤子鋪到全省去。
但是即使是有意壓制,整個七月份還是迅速增加了5個加盟店的業務,海州市有兩家,另外三江是市外的。
可以說這已經真正是算得上喜報頻傳了,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到年底,30個加盟店基本上不在話下。
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廣告的效果。
前段時間市臺的廣告播出來之後,一開始反響確實不大,但是等過了那段沈寂期之後,效果一下子就出來了,幾乎每天都有人打電話到店裏咨詢加盟的事情。
李文秀也不含糊,一口氣把邊上一套兩間三層的店面直接盤了下來,經過簡單的裝修之後,就成了金和實業在海州市的分部。
現在條件所限,李文秀也沒打算搞一個正兒八經的公司分部,先湊合著用,說到底還是口袋裏的錢太少了。
別看他攤子鋪得越來越大,實際上能留在手裏的錢真不多,三家直營店一個月能上交將近30萬的利潤,還有下面的加盟店,每個月交上來的利潤也是數以十萬計。
但是耐不住擴張需要的資金量大,盤店面,打通銷售渠道,人員培訓,還有工資,一算下來又是一大筆開銷。
王有來上個禮拜就已經離開海州去了浙江那邊,李文秀打算讓他去那邊先探探底。
現在金和實業的規模已經上來了,自然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用臨時的進貨渠道,必須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了。
搞供應鏈這東西也不覆雜,無非就是那麽幾種手段。
要麽自己入股生產的企業,要麽直接買下來,後者肯定是不行的,只能通過合作或者入股的方式去建立供應鏈條。
王有來這一次過去,主要的任務就是摸清楚一些主要的商品生產企業的情況,然後看看能不能聯合起來。
李文秀也已經想好了。
如果實在是不行的話,那就只能一步步來,自己另外搞一套了,不過這樣成本太大,而且目前他主要還是想在零售這一塊上進行拓展,至於搞生產加工的實體企業還是比較不靠譜。
目前國內的經濟條件擺在這裏,看似供大於求,實際上是因為銷售鏈條太狹窄,對應不了生產鏈條。
他現在最應該做的其實還是擴大銷售鏈條,把零售端控制在自己手裏。
這樣才有足夠的本錢去把生產鏈給凝聚起來。
“紅梅姐,店裏的事情以後還是你負主要的責任,有什麽事情你就打電話到娟娟那裏。”
“嗯,我知道!”
車站上。
李紅梅跟王文輝都來送李文秀回去。
楊彪這家夥這一次也是打算跟他一起回去,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李文秀有任務交給他。
這一次回松平,李文秀已經想好了,要趁著市臺的這一波廣告效果剛起來的時候,徹底把松平的局面給定下來。
分店起碼還要再搞個兩家,一中跟二中這邊肯定是不用繼續擴張了,不過便利店起碼還要弄兩家,不管效益起不起得來,至少攤子先給弄起來。
這不僅僅是因為利潤的原因,松平的市場就那麽大,潛力有限,真要賺多少錢肯定不如在海州搞擴張。
但是如果李文秀還想繼續在松平的一畝三分地上搞自己的經營管理培育實驗的話,那就需要在松平把攤子先給鋪起來才行。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管怎麽說,松平畢竟還是自己發家的地方,即使將來金和的總部真的不在松平的話,那也要留下一個比較強的基礎在這裏。
這裏畢竟是自個兒的地盤,要是後院都起火了,那臉上也看不過去不是。
但是說白了,就是在松平鍛煉人才,積累經驗。
“那我們就回去了,年底的時候咱們再見面談,你們要是手裏有餘錢了,先在市裏買套房子把家安定下來。”
李文秀琢磨著還是叮囑了李紅梅一句。
這年頭,做生意不一定賺錢,但是買房子,那肯定是死賺。
“行,回頭我去看看。”
李紅梅倒也不是自信,而是現在海州這邊的放假的確不是很貴。
憑她現在的收入水平,買房子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一次來海州,李文秀可不光是開了家分店那麽簡單,也琢磨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其中工資待遇就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確定下來之後,李紅梅作為金和實業第一家市級直營店的店長,工資自然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一個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這個方面,李文秀是真的不會吝嗇。
更何況李紅梅還是最早就跟著他一起創業的人之一。
“那我們就先走了,你跟輝哥也回去吧!”
招了招手,李文秀就帶著楊彪上了車,一路向西。
身後,除了車站們,王文輝也是感慨不已。
他老早就知道李文秀才是格子鋪的老板,但是真的到了現在這會,他還是有些雲裏霧裏,跟做夢似的。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身所經歷,誰能想得到,這麽大一個生意,老板竟然是一個只有17歲的高中生。
鄉下的老話說得好。
有志不在年高。
有些人,生來就是要做個大人物的。
“別楞著了,咱們回去吧,回頭去看看房子。”見自個男人不吭聲有些發呆的模樣。
李紅梅大概也知道是什麽原因,實際上她又何嘗不是如同在夢裏。
人生真的說不定,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於她而言,李文秀就是生命裏的貴人。
“你真要去買房子?”
“肯定要買,我跟你講,王文輝,別人的話不一定準,但是小老板的話,要是不聽,那一準兒要吃虧。”
王文輝頓時就不說話了,心裏也說不上是什麽滋味。
好歹他也是個男人,沒道理自個兒媳婦信任的反倒是其他“男人”,不過王文輝也起不來氣。
他還不至於吃一個高中生的醋!
只是這歌高中生也太不一般了,一想到今後自個兒也是城裏人,王文輝心底的那團火也越發地燒的旺了。
這活,他還真的賣力地幹才行,總不能指望著老婆過日子,這斷然不是他一個大男人肯放得下身段的。
沒道理要做那靠老婆過日子的沒卵子的男人。
但是心裏轉即又是一想,這老婆也才老子找得到,其他人行嗎。
------------
144 回家
車子出了車站,98年海州市的城區面積還不如後世那麽大,一轉眼沒半個小時的功夫就出了城區。
路邊上的建築也慢慢少了,一眼望過去,盡是滿目的農田和樹林。
這樣的場景,投影到腦子裏,熟悉的場景自然也是歷歷在目,李文秀斷然不是不念舊的人。
重來一世,很多東西都變得物是人非,但是有些東西是怎麽也改變不了的。
有些人也會一直活在記憶裏。
李文秀靠著窗迷了一會。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已經離松平沒多遠了。
稀疏的建築慢慢變得多起來。
這個時代的確是貧瘠的,但是貧瘠的時代背後,是一顆顆躁動的心臟。
隨著時代的步伐即將邁入新世紀裏,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很開就會迸發出令世人矚目的光彩。
作為重生者,李文秀並不希冀自己能一飛沖天,走到一個極盡榮耀和光芒四溢的位置。
但是他斷然也不會甘於平凡,就這麽庸庸碌碌地過完這嶄新的人生。
格子鋪的發展現在已經算得上是真的步入了正軌,接下來就是不斷去完善它,修正它的發展方向。
經歷過經濟繁華和經濟衰敗的那段時期,李文秀自然懂得只有基礎打得牢固,將來才能走的遠的道理。
在98年,後世記憶中的那些大佬裏面,有些人在這個時候已經走到了一個人生的巔峰。
但是更多的是還在泥濘中步履蹣跚地掙紮,不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回憶,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奮鬥史。
亂世出英雄。
在98年這樣一個比鄰改革開放剛剛二十年的時期,國內很多的行業都已經開始恢覆它應有的崢嶸之勢。
新興的幾乎和行業也是日新月異,真正的博弈其實才剛剛起步或者正在醞釀的過程之中。
能夠走到現在這一步,其實他已經算是有了最可靠的本錢和底氣。
盡管在1999年之前,非公經濟在中國仍然沒有被列入根本**的框架之內。
甚至連“首富”這樣的字眼,也只能出現在寫並非太正式的說辭之中。
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被證實也是被媒體渲染和報道的首富,榮氏家族還是頂著“紅色資本家”的帽子。
但是李文秀很清楚,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明年國家將非公經濟正式列入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框架,一個嶄新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
而一個個走在時代浪潮最前列的嬌子們,也很快就會出現在各種媒體的報道之中。
不管是阿裏也好,還是小企鵝也好,以及五年後或者十年內紛紛登上各大財富榜的後起之秀們,在這個時候還處於摸索的階段。
所以李文秀斷然也沒有妄自菲薄的理由。
既然命運巧合地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那他就要用這一次不經意的玩笑,走出不一樣的人生,重新經歷一些事情,也重新去認識一些人。
看到李文秀醒過來。
楊彪也有些意動。
其實說到底還是心潮難平。
要說感觸。
楊彪自然是最大。
不過半年的功夫,他已經完成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實現不了的蛻變。
現在回來,未免也有點富貴還鄉的快感。
只不過在李文秀面前,楊彪越發地感覺得到,這個比他還小了快一輪的家夥,身上的氣息越來越讓人容易喘不過氣來了。
“小老板,我…”
“彪子哥,私下裏你叫我文秀就可以了。”
李文秀的確沒道理在楊彪面前計較身份。
說白了,整個金和實業,只有楊彪才是在地理位置上距離他最近的人。
將來如果走到高處的時候,楊彪極有可能也是最後一個具有這種身份的人。
李文秀雖然在有些地方對楊彪很嚴格,甚至有些苛刻,但是私下裏他的確不用拿老板的身份來壓著他。
“嗯,文秀,我今天就先不回去了!”
楊彪掙紮了一下,還是說道。
李文秀立馬就皺了皺眉。
“不回去也好,你盡快在縣裏物色幾個店面,回頭盤下來咱們再開兩家便利店。”
“行!我都聽你的,不過王哥那邊…”
“他的事情你少管,顧好自己的就行了,將來怎麽樣我不敢保證,但是如果你能把身上那點痞氣收起來,說不定將來也會是個人物。”
李文秀一句話說的斬釘截鐵,楊彪半個不字都沒有。
他倒是沒有認為李文秀是在誇大海口,憑李文秀的能力,的確可以說這句話。
等車子到了松平,李文秀也沒去店裏看看就直接上了回梅子嶺的車。
跟楊彪交代了幾件事情之後就直接走了。
等到了梅子嶺,正好遇見在鎮上修車的李向前,搭了個順風車回了李灣。
劉金蘭跟李日和自然也是好一陣嘮叨。
一連在家裏住了三天,李文秀也沒閑著,一回去就去村頭梅子河那邊轉了兩圈。
已經是8月中旬了,洪水慢慢退下去。
但是從泥濘的河灘上還是看得出來這裏遭了可怕的洪水,下面十幾家人家的房子都淹了,連自個家裏的老房子都被水浸透,沒挨過來直接倒掉。
李文秀覺著也沒什麽好心痛的,索性就由它去了,只不過李日和總還是心心念著在老房子上面重新蓋兩間小屋子。
“你錢多的燒吧?還去那裏蓋什麽屋子,咱家又不卻地方住,反正我不同意。”
吃飯的時候李日和果然提了這事,隨著兒子的年齡越來越大,個子也竄的老高,李日和現在說話越來越尊重李文秀的意見了。
“爸,我媽說得對,老屋倒了也就倒了,咱家不差那點錢,但是屋子蓋了沒人住的話,遲早還是要倒。”
屋子沒了人氣,自然挨不了歲月的侵蝕。
見自家媳婦和兒子都不同意,李日和也就熄了那點心思。
吃過飯。
李文秀還是跟往常那樣去樓上睡了一覺,頭頂上的吊扇呼呼地吵個不停,他心一直都靜不下來,翻來覆去的楞是沒睡著。
一直到下面傳來說話的聲音,這才爬起來下了樓。
一進堂屋裏就看到李日老二日立和老三日新竟然在家裏跟他老子說話,老娘劉金蘭坐邊上黑著臉啥話也不說。
看到侄子下來,老二跟老三一下子就緊張巴巴地站起來了,臉上的表情有些尷尬。
------------
145 現世報來得快
“秀伢回來啦?”
“馬上開學了吧!”
在李文秀這個大侄子面前,老二跟老三竟然有些拘束,連李文秀都沒想到還會有這麽一出。
不過轉即一想。
立馬就知道這兩個叔叔是來幹什麽了。
7月的那場洪水,雖然沒有鬧出什麽人命的大事,加上縣裏救災的措施得力,倒是損失不大。
但是天災面前,誰敢說一定躲得過去。
不說別的,就說老二跟老三,先前硬著脖子要搞水產養殖,現在算是徹底賠的連褲子都沒了。
魚沒撈著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少說也要賠上好幾萬的債。
此時最得意的莫過於李向前家的那媳婦和江水夫妻倆了,先前兩人跟老二和老三鬧矛盾的時候。
徐的妹跟楊愛蓮這一對妯娌可是沒什麽好話,現在臉上恐怕比死了爹媽還難看。
真是現世報來得快。
“二叔三叔!”
李文秀也沒做的太過分,橫豎自己自個兒的叔叔,他老子的親兄弟,有怨恨也不能這個時候踩人一腳。
李日立跟李日新心裏的確不是滋味。
兩人厚著臉皮上老大家的門,那是真的給逼到了山窮水盡的份上。
眼看著田裏地裏肯定是顆粒無收,加上梅子河裏承包的魚蝦半點也沒剩下,往後幾年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就是有天大的仇恨現在也得這下身段來求人了,求自個兒的親兄弟總比求人強。
只是侄子這一關,那是真的不好過,就跟不說大嫂劉金蘭這裏。
“媽,晚上你整點好的。”
劉金蘭一看兒子的臉色,原本肚子裏憋著的火氣也沒發作,只好點了點頭就去竈屋裏拾掇,都快五點多了。
農村裏晚上都是七八點才吃飯,但是最近這一段時間下雨下得田裏地裏都沒什麽活可幹的,吃飯的時間也提前了。
不一會兒的功夫,竈屋裏就傳來一陣陣的肉香,這都是李文秀上午從鎮上買回來的豬肉。
坐堂屋裏。
老二老三一個勁兒地抽悶煙,雖然肚子裏有話但是就是開不了口。
李日和跟兄弟倆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了幾句話,李文秀見著也不是什麽事,就直接開口了。
“二叔,你們今天來是要借錢的吧?”
點了點頭。
李日新還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而且心裏早就對自家這個侄子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自然不藏著掖著。
倒是老三,嘴裏還吱吱嗚嗚地不吭聲,硬是抹不開臉面。
“錢可以借給你們,畢竟是一家人,但是有句不好聽的話我說在前頭,往日裏我爸我媽沒少受你們的氣。
所以這錢我也不白借給你們,一分錢一分利,借多少怎麽借都有我爸媽說了算,其他的我也就不管了。”
李文秀現在雖然還是個高中生,但是不管是眼界還是實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沒有心思繼續去跟他們兩個在那裏膩歪。
有這時間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在生意上面,現在格子鋪已經徹底是放開了手腳要大幹一場。
就連他老娘和老子,估計也瞞不了多久了,總是要跟他們交代一下的,要不然也說不過去。
李文秀這一次回來,其實就存了這個心思。
不過主要的還是想李日和和劉金蘭夫妻倆都搬到縣裏去住,畢竟在農村的條件還是差了不少。
“有你這句話就行了!”
老二跟老三終究還是抹不開臉面,沒有多說什麽,但是也沒拒絕李文秀的說法。
李日和心裏也籲了口氣。
兒子開口了,那他也不用在中間為難。
麻溜地熟了錢,兄弟倆一人借3萬,利息也不高,李文秀也沒想著靠這點利息過日子,他要的,無非就是一個姿態而已。
等老二和老三拿了錢走人。
吃飯的時候,劉金蘭顯然有些不大高興。
“媽,這事就這麽過去了,你也別放在心上,我爸也不容易。”
“就你能,幾萬塊錢說借了就借了,將來你跟二丫頭又要上學又要結婚,哪裏不要錢。”
把手裏的筷子也擱,劉金蘭的脾氣還是沒忍住。
李文秀也不頂她,只是扒拉著碗裏的飯。
說實話。
跟李紅梅相比,劉金蘭炒菜的水平那是真的不高,但是這個味道就是吃上一輩子李文秀也不覺著膩歪。
沒辦法。
自個老娘燒的,勝似山珍海味啊!
“媽,你燒的菜真好吃,水平長進了!”
“就你能!”
劉金蘭畢竟還是心軟的。
經不住兒子一句好話,肚子裏頓時就什麽脾氣都該消了。
看的李日和一頭的冷汗。
這人啊,還真是一物降一物,自家這個媳婦,還真的只有兒子才降得住,要是他,搞不好早就已經吵開了。
“媽,我想跟你和我爸說件事!”
吃過飯。
李文秀趁著睡意還沒上來,忍不住就跟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原本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接觸到李文秀這種小人物的,不過上一次去市臺視察工作之後,楊青在他跟前提了一句。
這才知道這個年輕人竟然已經創辦成功了一家年銷售額將近千萬規模的私營企業。
在98年,年銷售額能超過千萬的私營小企業還是不多的,尤其是在海州市這種內陸城市。
作為分管招商引資的副市長,汪明自然留了一個心眼,這會兒又看到李文秀的時候,自然比上一次在電視臺的時候越發親熱多了。
把汪明等人帶進店裏,李文秀嘴上也沒閑著,把店裏的一些情況都介紹了一遍。
袖珍格子鋪發展到現在,他作為創始人,對這種小問題自然是信手拈來。
“怎麽樣?我聽小楊說你們現在已經註冊公司了?”
“是的,月初的時候已經拿到牌照了,不過目前我們的經營範圍還存在局限性,主要還是集中在零售這一塊。
現在旗下主要就是這家袖珍格子鋪,目前加上直營店,我們已經在海州市下面的幾個縣裏有12家加盟店。”
按照李文秀的計劃,在98年年底,加盟店的數量肯定會超過30家。
但是現在隨著海州市這邊的直營店馬上就要開業,李文秀打算盡快在省內打開市場。
最快的做法自然就是改變之前先占領縣城市場的做法,轉而在省內的各個城市市中心開直營店,然後組建新的業務團隊去下面的縣城拓展市場。
原本李文秀是有些踟躕的。
但是汪明的突然出現卻讓他有了些新的想法。
目前限制格子鋪發展最大的兩個問題,一個是資金,一個是人手,這兩個問題如果是靠金和實業本身的發展來解決,那速度無疑是很緩慢的。
但是如果有市裏支持的話,那就不難了,98年的貸款雖然很少,但是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數額的,能不能拿到很重要。
“你們這個問題很突出,當然,作為一家本土的企業,能做到你們這一步,已經很了不起了,市裏也希望你能夠把企業做大做強,成為我們的招牌……”
李文秀笑著點了點頭但是沒說話。
不過他基本上已經肯定了,汪明的確有意扶持本土企業的發展。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金和實業未必沒有機會。
------------
142 新模式
汪明一行也沒有在店裏待太長的時間,畢竟此行並非來參加開業典禮,但是對於李文秀來說已經足夠。
由於汪明突然出現的緣故,店裏開業的時間也推遲到了上午10點整。
隨著第一顆橘紅色的煙花在半空中炸開,格子鋪海州直營店才算是正式開張。
由於是暑假期間,開業當天,店裏的情形並沒有之前一中跟二中那麽火爆。
但是由於地處市中心的緣故,客流量仍然不差。
再加上久雨後晴的緣故,出來散黴見光的人也是成群結隊的往街上擠,恰好又逢周末,連難得抽空出門逛個街的市民也比往日要多。
1元商店雖然在東南沿海那一帶已經不算是什麽新東西,但是在98年的海州市,還是一個新事物。
李文秀也沒有刻意吆喝攬客,就連搬過來的煙花也就放了十來桶的樣子,其他的原封不動地又送了回去。
好在雜貨鋪的店老板折騰了一回也沒說什麽就原價給他退了回去。
不過頭一天的營業額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到晚上9點之後,店裏的客人才慢慢都散了。
李紅梅跟劉艷她們幾個已經算了有一會兒。
王有來也閑不住,一直在旁邊報賬。
幾個人忙活到晚上將近12點鐘,才把當天的賬全部都理清楚,剩下的就是統計最後的營業額。
一直到李紅梅把最後一筆賬加進去,李文秀才謔地站起來。
“紅梅姐,多少了?”
李文秀其實並不是很擔心。
畢竟已經有了前幾次的經驗。
之前在松平,一中跟二中的店裏開業當天,營業都突破了萬元大關。
海州這邊雖然沒鬧出太大的動靜,但是想來也不會太差,畢竟白天的客流量擺在那裏。
在98年,要說大把花錢的人不會太多,但是1元商店這種銷售模式,在剛出來的那會兒其實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在國內,小市民的那種貪小便宜的心態其實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太明顯的變化,價格低往往會吸引相當多的一批人掏腰包。
“去掉零頭,總共是21000塊錢。”
雖然心裏有底氣,但是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李文秀還是松了口氣。
2萬出頭,著實不低了。
雖然沒有出現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數字,不過在這個時候,開業當天能夠突破2萬塊錢,的確還算過得去。
這其實也是李文秀的一次嘗試。
畢竟袖珍格子鋪不可能一直沿著1元店這種模式發展下去。
小商品雖然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但是畢竟很難做成那種潛力巨大的品牌。
而且一直把客戶群體定位在學生身上,這種市場策略也多半是很難持久的。
所以在海州這邊的直營裏,李文秀已經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一樓的四間店面,其中的兩間仍然是按照之前格子鋪的經營方式,采用統一價格銷售小商品,不過價格已經提到了1塊錢。
剩下的兩間,李文秀極為大膽地嘗試了24小時便利店的經營模式。
作為一種本世紀前期就起源於美國,但是在日本成熟和發展起來的零售模式。
24小時便利店在1998年並不算一個新事物。
但是在國內,1998年便利店的發展卻是一個黃金時期。
在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國內經濟的計劃性和封閉性,24小時便利店雖然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但是在國內仍然是一片空白。
一直到前兩年才開始出現這種模式,可以說在98年仍然是處於起步的初期。
甚至連起步都算不上,畢竟不管是從經營管理模式,還是從發展的思想上,都跟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便利店品牌有著天壤之別。
李文秀之所以敢賣出這一步,完全是因為他具備了超越這個時代20多年的眼光決定的。
毫無疑問。
隨著十年後線上零售業務的高速發展,傳統的零售業務,尤其是即將大為興盛的大型超市業務很快就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反而是24小時便利店這種零售模式,因為其便利性和時間上的全天候服務意識。
在互聯網銷售大行其道的年代,不僅僅沒有萎縮,反而越發的繁榮起來。
既然有了這樣的判斷,李文秀自然不會放過這麽好的發展機會。
不過對於這樣的嘗試,王有來跟楊彪他們卻並不是全都理解的。
“小老板,咱們這麽做不會虧本吧?哪有商店大晚上還營業的,而且咱們也忙不過來啊,晚上還要上班,不睡覺啦?”
抿著嘴。
劉艷抱著手裏的賬本,臉上可不怎麽樂意。
來市裏上班,那自然是極好的,但是一想到要經常熬夜,來市裏的那點興奮老早就沒了。
這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天天都要這麽幹,別說兩個小姑娘了,是個人也吃不消。
而且店裏加上王文輝,攏共也就4個人,兩班倒,那也得兩個人換一班。
人手的確是個大問題。
“紅梅姐,店裏的招聘啟事你貼出去沒有?”
“還沒貼。”
“那你盡快貼出去,抓緊時間招兩個人進來早點培訓,格子鋪這邊的話,兩個人就夠了,但是便利店那邊肯定要換班。”
李文秀也沒花心思去想點名,既然是24小時便利店,那就直接叫24hour好了,中文名就叫24小時便利店,也算是占了一個便宜。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和發展,總是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的。
李文秀之所以沒有在一開始就直接上馬這種模式,其實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畢竟萬一行不通的話,還有格子鋪積累的資金和市場,即使是進行第二次創業的話,相對來說也會簡單很多。
但是從第一天開業的情況來看,目前的狀況還算不錯。
攏共21000塊錢的營業額裏面,有將近一半是便利店裏面產生的。
畢竟格子鋪主要面向的群體還是海州一中的學生,這個時候又是暑假期間,銷售額比不上便利店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過之所以能獲得這種效果,也是跟便利店銷售的東西有關的。
跟格子鋪不同。
李文秀在一開始就把便利店的消費群體定位到了普通市民身上。
店裏賣的東西也是以日用品,尤其是食品為主,恰好迎合了普通市民的消費心態。
接下來幾天的營業情況也證實了李文秀的判斷。
不過在經過開業幾天火爆的情形之後,店裏的日營業額很快就慢慢穩定下來。
格子鋪的營業額在假期很快就穩定在一個偏向於低位的水平,每天也就是在2000塊錢左右。
而便利店的日營業額,則出乎意料地穩定在4000上下。
一直到這個時候,王有來和李紅梅等人才算是徹底打消了心裏的疑慮。
與此同時,隨著上一期廣告結束的時間日益臨近,眾人對即將播出的格子鋪廣告也多了一絲期待。
------------
143 效果
時間過得很快,在海州市呆了將近大半個月後已然到了8月份。
一大早。
李文秀吃完早飯就給家裏去了個電話。
早先沒回去,是因為劉金蘭打了招呼,天晴之後又是小半個月的時間。
這回李文秀也實在是沒轍了,只好找幾個理由塘塞過去。
但是劉金蘭哪裏是那麽好騙的人。
果然。
電話剛一接通,李文秀才說了半句話,話筒裏立馬就傳來劉金蘭咆哮的聲音。
過了好半晌,他才總算是把自個兒老娘的脾氣給安穩下來,見他一臉吃癟的樣子,上樓來拿東西的劉艷悶著嘴不說話,但是剛一轉背立馬就笑噴了。
她們什麽時候見過李文秀被人熊成狗的這幅樣子。
“媽,我保證再過幾天就回去,你看成不成,我是真有事,不騙你!”
“有事就遲了,現在本事大了,家都不回了,我跟你爸已經打算好了,明天就去縣裏把你揪回來。”
李文秀也是頭疼得不行,不過也是暗罵自己蠢得可以,這一忙起來竟然忘了這一茬。
說到底還是他把自己現在的處境給忽略了,不管在外面怎麽成熟老道,但是畢竟還是個17歲的孩子,消失了個把月,劉金蘭不急才怪。
要不是前段時間洪水滔天的,估計劉金蘭還真是老早就去縣裏找人了。
“媽,我現在在同學家呢,你跟我爸去縣裏能找著我嗎?我過幾天就回去了。”
好說歹說,總算是把劉金蘭給說服了,不過這海州肯定是待不下去了。
李文秀也知道自家老娘的性子,這要是再過幾天沒回家,他們一準兒要去縣裏找人。
索性也就不遲疑了,趁著還有幾天功夫,把店裏的事情裏裏外外都安排了一下。
前幾天上夜班的人已經找著了,李紅梅這次沒專門挑女孩子,而是找了一對跟她和王文輝差不多的夫妻倆,幾個人輪著值夜班,工資也提了一個檔次。
現在店裏的營業額幾乎每天都在上漲,幅度雖然不大,但是畢竟是在上升期。
最讓李文秀以外的反而不是店裏的生意,而是楊彪那邊加盟店的業務發展得飛快。
如果不是李文秀擔心資金不足,而且管理上也跟不上去,說不準他還真的想一口氣把攤子鋪到全省去。
但是即使是有意壓制,整個七月份還是迅速增加了5個加盟店的業務,海州市有兩家,另外三江是市外的。
可以說這已經真正是算得上喜報頻傳了,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到年底,30個加盟店基本上不在話下。
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廣告的效果。
前段時間市臺的廣告播出來之後,一開始反響確實不大,但是等過了那段沈寂期之後,效果一下子就出來了,幾乎每天都有人打電話到店裏咨詢加盟的事情。
李文秀也不含糊,一口氣把邊上一套兩間三層的店面直接盤了下來,經過簡單的裝修之後,就成了金和實業在海州市的分部。
現在條件所限,李文秀也沒打算搞一個正兒八經的公司分部,先湊合著用,說到底還是口袋裏的錢太少了。
別看他攤子鋪得越來越大,實際上能留在手裏的錢真不多,三家直營店一個月能上交將近30萬的利潤,還有下面的加盟店,每個月交上來的利潤也是數以十萬計。
但是耐不住擴張需要的資金量大,盤店面,打通銷售渠道,人員培訓,還有工資,一算下來又是一大筆開銷。
王有來上個禮拜就已經離開海州去了浙江那邊,李文秀打算讓他去那邊先探探底。
現在金和實業的規模已經上來了,自然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用臨時的進貨渠道,必須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了。
搞供應鏈這東西也不覆雜,無非就是那麽幾種手段。
要麽自己入股生產的企業,要麽直接買下來,後者肯定是不行的,只能通過合作或者入股的方式去建立供應鏈條。
王有來這一次過去,主要的任務就是摸清楚一些主要的商品生產企業的情況,然後看看能不能聯合起來。
李文秀也已經想好了。
如果實在是不行的話,那就只能一步步來,自己另外搞一套了,不過這樣成本太大,而且目前他主要還是想在零售這一塊上進行拓展,至於搞生產加工的實體企業還是比較不靠譜。
目前國內的經濟條件擺在這裏,看似供大於求,實際上是因為銷售鏈條太狹窄,對應不了生產鏈條。
他現在最應該做的其實還是擴大銷售鏈條,把零售端控制在自己手裏。
這樣才有足夠的本錢去把生產鏈給凝聚起來。
“紅梅姐,店裏的事情以後還是你負主要的責任,有什麽事情你就打電話到娟娟那裏。”
“嗯,我知道!”
車站上。
李紅梅跟王文輝都來送李文秀回去。
楊彪這家夥這一次也是打算跟他一起回去,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李文秀有任務交給他。
這一次回松平,李文秀已經想好了,要趁著市臺的這一波廣告效果剛起來的時候,徹底把松平的局面給定下來。
分店起碼還要再搞個兩家,一中跟二中這邊肯定是不用繼續擴張了,不過便利店起碼還要弄兩家,不管效益起不起得來,至少攤子先給弄起來。
這不僅僅是因為利潤的原因,松平的市場就那麽大,潛力有限,真要賺多少錢肯定不如在海州搞擴張。
但是如果李文秀還想繼續在松平的一畝三分地上搞自己的經營管理培育實驗的話,那就需要在松平把攤子先給鋪起來才行。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管怎麽說,松平畢竟還是自己發家的地方,即使將來金和的總部真的不在松平的話,那也要留下一個比較強的基礎在這裏。
這裏畢竟是自個兒的地盤,要是後院都起火了,那臉上也看不過去不是。
但是說白了,就是在松平鍛煉人才,積累經驗。
“那我們就回去了,年底的時候咱們再見面談,你們要是手裏有餘錢了,先在市裏買套房子把家安定下來。”
李文秀琢磨著還是叮囑了李紅梅一句。
這年頭,做生意不一定賺錢,但是買房子,那肯定是死賺。
“行,回頭我去看看。”
李紅梅倒也不是自信,而是現在海州這邊的放假的確不是很貴。
憑她現在的收入水平,買房子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一次來海州,李文秀可不光是開了家分店那麽簡單,也琢磨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其中工資待遇就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確定下來之後,李紅梅作為金和實業第一家市級直營店的店長,工資自然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一個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這個方面,李文秀是真的不會吝嗇。
更何況李紅梅還是最早就跟著他一起創業的人之一。
“那我們就先走了,你跟輝哥也回去吧!”
招了招手,李文秀就帶著楊彪上了車,一路向西。
身後,除了車站們,王文輝也是感慨不已。
他老早就知道李文秀才是格子鋪的老板,但是真的到了現在這會,他還是有些雲裏霧裏,跟做夢似的。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身所經歷,誰能想得到,這麽大一個生意,老板竟然是一個只有17歲的高中生。
鄉下的老話說得好。
有志不在年高。
有些人,生來就是要做個大人物的。
“別楞著了,咱們回去吧,回頭去看看房子。”見自個男人不吭聲有些發呆的模樣。
李紅梅大概也知道是什麽原因,實際上她又何嘗不是如同在夢裏。
人生真的說不定,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於她而言,李文秀就是生命裏的貴人。
“你真要去買房子?”
“肯定要買,我跟你講,王文輝,別人的話不一定準,但是小老板的話,要是不聽,那一準兒要吃虧。”
王文輝頓時就不說話了,心裏也說不上是什麽滋味。
好歹他也是個男人,沒道理自個兒媳婦信任的反倒是其他“男人”,不過王文輝也起不來氣。
他還不至於吃一個高中生的醋!
只是這歌高中生也太不一般了,一想到今後自個兒也是城裏人,王文輝心底的那團火也越發地燒的旺了。
這活,他還真的賣力地幹才行,總不能指望著老婆過日子,這斷然不是他一個大男人肯放得下身段的。
沒道理要做那靠老婆過日子的沒卵子的男人。
但是心裏轉即又是一想,這老婆也才老子找得到,其他人行嗎。
------------
144 回家
車子出了車站,98年海州市的城區面積還不如後世那麽大,一轉眼沒半個小時的功夫就出了城區。
路邊上的建築也慢慢少了,一眼望過去,盡是滿目的農田和樹林。
這樣的場景,投影到腦子裏,熟悉的場景自然也是歷歷在目,李文秀斷然不是不念舊的人。
重來一世,很多東西都變得物是人非,但是有些東西是怎麽也改變不了的。
有些人也會一直活在記憶裏。
李文秀靠著窗迷了一會。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已經離松平沒多遠了。
稀疏的建築慢慢變得多起來。
這個時代的確是貧瘠的,但是貧瘠的時代背後,是一顆顆躁動的心臟。
隨著時代的步伐即將邁入新世紀裏,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很開就會迸發出令世人矚目的光彩。
作為重生者,李文秀並不希冀自己能一飛沖天,走到一個極盡榮耀和光芒四溢的位置。
但是他斷然也不會甘於平凡,就這麽庸庸碌碌地過完這嶄新的人生。
格子鋪的發展現在已經算得上是真的步入了正軌,接下來就是不斷去完善它,修正它的發展方向。
經歷過經濟繁華和經濟衰敗的那段時期,李文秀自然懂得只有基礎打得牢固,將來才能走的遠的道理。
在98年,後世記憶中的那些大佬裏面,有些人在這個時候已經走到了一個人生的巔峰。
但是更多的是還在泥濘中步履蹣跚地掙紮,不過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回憶,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奮鬥史。
亂世出英雄。
在98年這樣一個比鄰改革開放剛剛二十年的時期,國內很多的行業都已經開始恢覆它應有的崢嶸之勢。
新興的幾乎和行業也是日新月異,真正的博弈其實才剛剛起步或者正在醞釀的過程之中。
能夠走到現在這一步,其實他已經算是有了最可靠的本錢和底氣。
盡管在1999年之前,非公經濟在中國仍然沒有被列入根本**的框架之內。
甚至連“首富”這樣的字眼,也只能出現在寫並非太正式的說辭之中。
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被證實也是被媒體渲染和報道的首富,榮氏家族還是頂著“紅色資本家”的帽子。
但是李文秀很清楚,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明年國家將非公經濟正式列入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框架,一個嶄新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
而一個個走在時代浪潮最前列的嬌子們,也很快就會出現在各種媒體的報道之中。
不管是阿裏也好,還是小企鵝也好,以及五年後或者十年內紛紛登上各大財富榜的後起之秀們,在這個時候還處於摸索的階段。
所以李文秀斷然也沒有妄自菲薄的理由。
既然命運巧合地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那他就要用這一次不經意的玩笑,走出不一樣的人生,重新經歷一些事情,也重新去認識一些人。
看到李文秀醒過來。
楊彪也有些意動。
其實說到底還是心潮難平。
要說感觸。
楊彪自然是最大。
不過半年的功夫,他已經完成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實現不了的蛻變。
現在回來,未免也有點富貴還鄉的快感。
只不過在李文秀面前,楊彪越發地感覺得到,這個比他還小了快一輪的家夥,身上的氣息越來越讓人容易喘不過氣來了。
“小老板,我…”
“彪子哥,私下裏你叫我文秀就可以了。”
李文秀的確沒道理在楊彪面前計較身份。
說白了,整個金和實業,只有楊彪才是在地理位置上距離他最近的人。
將來如果走到高處的時候,楊彪極有可能也是最後一個具有這種身份的人。
李文秀雖然在有些地方對楊彪很嚴格,甚至有些苛刻,但是私下裏他的確不用拿老板的身份來壓著他。
“嗯,文秀,我今天就先不回去了!”
楊彪掙紮了一下,還是說道。
李文秀立馬就皺了皺眉。
“不回去也好,你盡快在縣裏物色幾個店面,回頭盤下來咱們再開兩家便利店。”
“行!我都聽你的,不過王哥那邊…”
“他的事情你少管,顧好自己的就行了,將來怎麽樣我不敢保證,但是如果你能把身上那點痞氣收起來,說不定將來也會是個人物。”
李文秀一句話說的斬釘截鐵,楊彪半個不字都沒有。
他倒是沒有認為李文秀是在誇大海口,憑李文秀的能力,的確可以說這句話。
等車子到了松平,李文秀也沒去店裏看看就直接上了回梅子嶺的車。
跟楊彪交代了幾件事情之後就直接走了。
等到了梅子嶺,正好遇見在鎮上修車的李向前,搭了個順風車回了李灣。
劉金蘭跟李日和自然也是好一陣嘮叨。
一連在家裏住了三天,李文秀也沒閑著,一回去就去村頭梅子河那邊轉了兩圈。
已經是8月中旬了,洪水慢慢退下去。
但是從泥濘的河灘上還是看得出來這裏遭了可怕的洪水,下面十幾家人家的房子都淹了,連自個家裏的老房子都被水浸透,沒挨過來直接倒掉。
李文秀覺著也沒什麽好心痛的,索性就由它去了,只不過李日和總還是心心念著在老房子上面重新蓋兩間小屋子。
“你錢多的燒吧?還去那裏蓋什麽屋子,咱家又不卻地方住,反正我不同意。”
吃飯的時候李日和果然提了這事,隨著兒子的年齡越來越大,個子也竄的老高,李日和現在說話越來越尊重李文秀的意見了。
“爸,我媽說得對,老屋倒了也就倒了,咱家不差那點錢,但是屋子蓋了沒人住的話,遲早還是要倒。”
屋子沒了人氣,自然挨不了歲月的侵蝕。
見自家媳婦和兒子都不同意,李日和也就熄了那點心思。
吃過飯。
李文秀還是跟往常那樣去樓上睡了一覺,頭頂上的吊扇呼呼地吵個不停,他心一直都靜不下來,翻來覆去的楞是沒睡著。
一直到下面傳來說話的聲音,這才爬起來下了樓。
一進堂屋裏就看到李日老二日立和老三日新竟然在家裏跟他老子說話,老娘劉金蘭坐邊上黑著臉啥話也不說。
看到侄子下來,老二跟老三一下子就緊張巴巴地站起來了,臉上的表情有些尷尬。
------------
145 現世報來得快
“秀伢回來啦?”
“馬上開學了吧!”
在李文秀這個大侄子面前,老二跟老三竟然有些拘束,連李文秀都沒想到還會有這麽一出。
不過轉即一想。
立馬就知道這兩個叔叔是來幹什麽了。
7月的那場洪水,雖然沒有鬧出什麽人命的大事,加上縣裏救災的措施得力,倒是損失不大。
但是天災面前,誰敢說一定躲得過去。
不說別的,就說老二跟老三,先前硬著脖子要搞水產養殖,現在算是徹底賠的連褲子都沒了。
魚沒撈著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少說也要賠上好幾萬的債。
此時最得意的莫過於李向前家的那媳婦和江水夫妻倆了,先前兩人跟老二和老三鬧矛盾的時候。
徐的妹跟楊愛蓮這一對妯娌可是沒什麽好話,現在臉上恐怕比死了爹媽還難看。
真是現世報來得快。
“二叔三叔!”
李文秀也沒做的太過分,橫豎自己自個兒的叔叔,他老子的親兄弟,有怨恨也不能這個時候踩人一腳。
李日立跟李日新心裏的確不是滋味。
兩人厚著臉皮上老大家的門,那是真的給逼到了山窮水盡的份上。
眼看著田裏地裏肯定是顆粒無收,加上梅子河裏承包的魚蝦半點也沒剩下,往後幾年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就是有天大的仇恨現在也得這下身段來求人了,求自個兒的親兄弟總比求人強。
只是侄子這一關,那是真的不好過,就跟不說大嫂劉金蘭這裏。
“媽,晚上你整點好的。”
劉金蘭一看兒子的臉色,原本肚子裏憋著的火氣也沒發作,只好點了點頭就去竈屋裏拾掇,都快五點多了。
農村裏晚上都是七八點才吃飯,但是最近這一段時間下雨下得田裏地裏都沒什麽活可幹的,吃飯的時間也提前了。
不一會兒的功夫,竈屋裏就傳來一陣陣的肉香,這都是李文秀上午從鎮上買回來的豬肉。
坐堂屋裏。
老二老三一個勁兒地抽悶煙,雖然肚子裏有話但是就是開不了口。
李日和跟兄弟倆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了幾句話,李文秀見著也不是什麽事,就直接開口了。
“二叔,你們今天來是要借錢的吧?”
點了點頭。
李日新還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而且心裏早就對自家這個侄子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自然不藏著掖著。
倒是老三,嘴裏還吱吱嗚嗚地不吭聲,硬是抹不開臉面。
“錢可以借給你們,畢竟是一家人,但是有句不好聽的話我說在前頭,往日裏我爸我媽沒少受你們的氣。
所以這錢我也不白借給你們,一分錢一分利,借多少怎麽借都有我爸媽說了算,其他的我也就不管了。”
李文秀現在雖然還是個高中生,但是不管是眼界還是實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沒有心思繼續去跟他們兩個在那裏膩歪。
有這時間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在生意上面,現在格子鋪已經徹底是放開了手腳要大幹一場。
就連他老娘和老子,估計也瞞不了多久了,總是要跟他們交代一下的,要不然也說不過去。
李文秀這一次回來,其實就存了這個心思。
不過主要的還是想李日和和劉金蘭夫妻倆都搬到縣裏去住,畢竟在農村的條件還是差了不少。
“有你這句話就行了!”
老二跟老三終究還是抹不開臉面,沒有多說什麽,但是也沒拒絕李文秀的說法。
李日和心裏也籲了口氣。
兒子開口了,那他也不用在中間為難。
麻溜地熟了錢,兄弟倆一人借3萬,利息也不高,李文秀也沒想著靠這點利息過日子,他要的,無非就是一個姿態而已。
等老二和老三拿了錢走人。
吃飯的時候,劉金蘭顯然有些不大高興。
“媽,這事就這麽過去了,你也別放在心上,我爸也不容易。”
“就你能,幾萬塊錢說借了就借了,將來你跟二丫頭又要上學又要結婚,哪裏不要錢。”
把手裏的筷子也擱,劉金蘭的脾氣還是沒忍住。
李文秀也不頂她,只是扒拉著碗裏的飯。
說實話。
跟李紅梅相比,劉金蘭炒菜的水平那是真的不高,但是這個味道就是吃上一輩子李文秀也不覺著膩歪。
沒辦法。
自個老娘燒的,勝似山珍海味啊!
“媽,你燒的菜真好吃,水平長進了!”
“就你能!”
劉金蘭畢竟還是心軟的。
經不住兒子一句好話,肚子裏頓時就什麽脾氣都該消了。
看的李日和一頭的冷汗。
這人啊,還真是一物降一物,自家這個媳婦,還真的只有兒子才降得住,要是他,搞不好早就已經吵開了。
“媽,我想跟你和我爸說件事!”
吃過飯。
李文秀趁著睡意還沒上來,忍不住就跟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