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龍湊之戰,公孫敗北
關燈
小
中
大
平原龍湊,袁紹與公孫瓚第二次大規模交戰結束,鏖戰近月,公孫軍不敵,袁軍再勝。
自去歲界橋之戰後,雙方罷兵,進入休戰期。公孫瓚後方不穩,渤海、河間,郡內有亂起,無奈北撤彈壓,安定後方。袁紹繼續於內積蓄實力,整合州郡,趁機北進,將安平國納入掌控,其後,中山、常山國相繼靠攏歸治,公孫瓚在冀州的勢力大範圍縮水。
春來,在劉淵謀算黑山之時,面對袁紹愈發夯實的勢力,公孫瓚坐不住了,再次動兵南下。此次其不走安平,徑直從渤海出兵南下,過青州平原,沿大河西進。
就算公孫瓚不動,袁紹也有動兵的意思了,公孫瓚此舉,正中袁紹下懷。果斷統軍三萬餘東向,在平原郡內截住公孫瓚。雙方於圍繞著龍湊渡口,大戰近一月。
公孫軍之長,在於碾壓袁軍的騎兵,也是他底氣所在。鑒於界橋之戰的教訓,再不敢用騎軍貿然沖陣,不輕易使用白馬義從。在龍湊的戰鬥中,公孫瓚顯得“愚魯”了許多,空擁強軍,卻吝惜傷亡,不敢投入戰鬥。
僅靠麾下步軍,與袁紹扳手腕,公孫瓚麾下謀臣將領,就那麽大貓小貓兩三只,哪裏如袁軍這邊人傑鼎盛。
慢慢地公孫軍感受到偌大的壓力,在不久前,公孫瓚派其子公孫續,統領白馬義從出平原,向西,妄圖擾袁軍後路,截其糧草。只是為時已晚,早早地,袁紹遣麯義領軍迂回兩百餘裏,繞到公孫軍後方。
公孫續領軍脫離後,袁紹找準機會,加緊猛攻公孫瓚,配合著從後突襲的鞠義,一舉擊潰公孫瓚。龍湊之戰,以公孫瓚慘敗收尾。
若說界橋之戰,公孫瓚不得勝,還能“從容”撤退。在龍湊,公孫瓚昏招疊出,結局則是潰敗。此戰,公孫瓚是傷筋動骨了。
龍湊渡口,硝煙未盡,戰爭的痕跡比比皆是。袁紹在許攸、田豐、郭圖的陪伴下,步上渡頭,望著東流河水,浩浩湯湯。心生感慨:“公孫瓚大敗,不枉將士們苦戰這麽長時間!”
“恭喜主公!”幾名謀士一齊賀道。
“傳令麯義、顏良、文醜、張郃,給吾領軍北上銜尾追擊公孫瓚敗軍,這一次,吾要將公孫瓚徹底趕回幽州,將冀州諸郡徹底掌控在手!”收起感嘆,袁紹直接下令道。
“諾!”
根本不變向,一路從平原向北逃亡,在渤海郡的西南角的修縣暫歇。此時,公孫瓚已經有些草木皆兵了,灰頭土臉,不及入城,就在城外暫駐紮。
南下時足有大軍三萬餘大軍,此時還僅僅跟著他的不過萬人。臨絳水,席地而坐,公孫瓚嘆了口氣問道:“袁軍,還在追擊嗎?”
“主公!大軍敗退,袁紹麾下麯義等將窮追不舍,殿後軍隊幾番為其所破,一直緊咬著我們。此地仍舊不安全,還需繼續北撤!”關靖回稟,猶豫了會兒,向公孫瓚道:“主公,龍湊大敗,我軍只怕難以守住冀北了,得早做打算啊!”
公孫瓚聞言臉色沈了下來,咬咬牙命令道:“飛騎傳訊公孫續,讓他撤退,直接向北撤。我們去南皮,整頓後回幽州去!”
“主公,就這樣放棄冀州了嗎?”田楷在下激動道。
公孫瓚自是不甘,但也心知,袁紹勢大,冀州已不可守衛。眉頭緊皺片刻,而後道:“田楷,如今焦和病卒,青州無主混亂,本將表你為青州刺史,與你三千軍,前往青州發展,結好徐州陶謙。本將自歸幽州整兵,他日你我南北兩面夾擊,再攻袁紹!”
“諾!”田楷聞言,忍不住面色一喜,當即應道,公孫瓚這是讓他獨領一方啊。
“伯珪將軍,田將軍兵少,在下對青州倒是熟悉,願領麾下協助,經營青州!”這個時候,一直默不作聲的劉備突然出聲請命。
公孫瓚聞言,看向劉備,眼中猜忌之色一閃。前番此人投奔,他顧念“同窗之誼”收納之,表其為校尉,但其一直未向自己效忠。其中麾下關張二將,猛士將才也,看著眼饞,有心納入麾下,卻一直為劉備滑溜地左顧言他,避過。
如今劉備突提此議,公孫瓚便心存疑慮。還未想好怎麽拒絕,便見有斥候飛奔而來:“主公,袁軍追兵,已至二十裏外!”
“來得怎生如此之快!”這個時候公孫瓚也無心想太多了,直接對劉備道:“玄德,那就由你與田楷,兵進青州!”
說完便喚起大軍,繼續北撤。而劉備則帶著自己的部眾,與田楷轉向東進。
“主公,這是要脫離公孫將軍了嗎?”行軍路上,簡雍問劉備道。
“憲和知我!去歲投公孫伯珪,原以為其中兵強勢大,縱橫北州,誰料其竟虛有其表。此番兵敗,其再不是袁紹對手,冀州將全為袁紹所有。而公孫伯珪,後方與劉使君交惡,又剛愎自用,再跟著他,是沒有好結果的。如今青州正亂,數十萬黃巾就糧於兗州,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吾要尋一根基之地,以圖發展!”
“主公英明!”
……
袁軍一路追亡逐北,硬生生將公孫瓚往幽州趕,袁紹北上暫駐信都,喜報源源不斷從前線傳來,令其喜不自禁。
“主公,用不了多久,整個冀州,都將歸附於主公治下,大業可期啊!”許攸在旁撫須嘆道。
“哈哈!”袁紹爽朗一笑:“皆奈諸君盡心輔佐,吾方有今日之勢!”
“主公,鄴城來報!”這時,荀諶表情嚴肅入內,向袁紹稟道。
接過手書一覽,袁紹心中喜意淡去,這是來自高幹的求援信。傳視諸人,袁紹問道:“高幹請援,對夏軍,吾該如何應對?”
搖了搖頭,許攸嘆道:“鞭長莫及,況我們率主力東奪冀州,就幾乎放棄了上黨。夏國兵強馬壯,從北而攻,幾乎無險可守。主公,上黨那邊,還是讓元才將軍保存實力撤吧,如今安定冀州才是首要!”
“上黨一失,我軍退出並州,失之與夏軍,再想西進,群山阻隔,怕是難了呀!”袁紹明顯不想就這麽放棄上黨,存著以其為基,他日西攻的心思。
荀諶也附和許攸道:“主公,與公孫瓚鏖戰許久,冀州破壞嚴重,亟待恢覆,若想再與夏軍較量,還需積累實力。此時,夏軍在太原,隨時可南下上黨,我們實難顧及得到啊。且若再貿然與夏軍開啟戰端,非明智之舉啊!”
見麾下謀士都建議棄了上黨,袁紹臉色難看,終還是下了令:“傳訊高幹,讓他撤吧!”
“主公!”田豐突然起身道:“在我軍撤前,請高幹將軍,破城焚田清野,盡量將郡內百姓向東遷移到冀州安置,讓夏軍得一個廢墟上黨!”
田豐獻上一條狠計。
袁紹幾乎沒怎麽考慮:“就從元皓之言!”
------------
關於一些書評的回覆
最近有不少書友發帖說匈奴想在漢末,八王之亂之前入主中原是不可能的,若以既存歷史結果導向,這點沒什麽問題。
但我這是,是YY歷史,如果非要較真,那我也沒辦法。
三國確實是被寫爛了的,那麽多穿越者的身份,皇帝、皇子、世家、士族、豪強、名將、寒門,連穿越成黃巾、山賊,一統天下的都有,匈奴為什麽就不可以,反正都是YY,都是幻想。
至於選擇匈奴的身份,倒不是屁股歪不歪的問題,只是想換個視角寫一下自己幻想的漢末故事。在書中,我可沒有貶低過皇漢,反而在盡可能地將異族的實力寫得弱些。不然我大可直接在統一漠南之後,來個二三十萬鐵騎南侵,推平大漢。
有讀者說金手指要足夠大才行,這點我自認為已經夠大了。第一,穿越了兩世,第一世以豪族嫡子的身份,待了十多年,形成了在漢末的世界觀,這是基礎。第二,虛構了幾個帥才、將才。第三,降低了漢末士人對異族入侵的抵抗程度,像文中的王柔、王澤、趙息、崔烈、常林、郭缊、閔純、李歷這些人,若在真是的漢末,我相信他們只怕也會誓死抵抗異族的入侵,哪兒能那麽輕易地就投降。
有這三點,我認為金手指已經夠大了,穿越這種東西,Bug夠大了。如果非要搞出些什麽特殊的東西,像系統啊這些的,我不感興趣,也寫不出來。
有書友說,騎兵三寶不該早點拿出來,是敗筆。我的想法是,不要將這看得太重。這東西技術含量是不高,大漢諸侯確實可以輕易地就打造出來,然後大肆訓練出騎軍來。然後呢,就可以籍此與匈奴扳手腕了,吊打匈奴了?騎兵也不是一拍腦袋,數萬精騎就冒出來了。
戰馬從哪兒來,幽並之北,多為主角所控制。公孫瓚可以近水樓臺,從烏桓,從薊北異族,甚至主角那兒搶,袁紹、曹操、孫堅、劉備呢?另外一處,就是涼州了,但此時有董卓勢力在西邊,想要從涼州得到戰馬,這得費多少功夫?
所以真正能獲得騎兵三寶這個福利的,還得屬大漢邊郡諸侯,像劉虞、公孫瓚、董卓,涼州馬、韓等軍閥,加上羌人吧,但這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主角勢力。
有讀者建議轉向向西,不要南下找“虐”,但現在寫到這個地步,想改那就得推倒重來,或者直接太監,重新寫?
還有,我也清楚,寫這書,百分百挨罵,不過,罵就罵吧。只要不封,我還是慢慢寫下去,斷更、少更什麽的,還望支持的書友見諒。
------------
......
最近有不少書友發帖說匈奴想在漢末,八王之亂之前入主中原是不可能的,若以既存歷史結果導向,這點沒什麽問題。
但我這是,是YY歷史,如果非要較真,那我也沒辦法。
三國確實是被寫爛了的,那麽多穿越者的身份,皇帝、皇子、世家、士族、豪強、名將、寒門,連穿越成黃巾、山賊,一統天下的都有,匈奴為什麽就不可以,反正都是YY,都是幻想。
至於選擇匈奴的身份,倒不是屁股歪不歪的問題,只是想換個視角寫一下自己幻想的漢末故事。在書中,我可沒有貶低過皇漢,反而在盡可能地將異族的實力寫得弱些。不然我大可直接在統一漠南之後,來個二三十萬鐵騎南侵,推平大漢。
有讀者說金手指要足夠大才行,這點我自認為已經夠大了。第一,穿越了兩世,第一世以豪族嫡子的身份,待了十多年,形成了在漢末的世界觀,這是基礎。第二,虛構了幾個帥才、將才。第三,降低了漢末士人對異族入侵的抵抗程度,像文中的王柔、王澤、趙息、崔烈、常林、郭缊、閔純、李歷這些人,若在真是的漢末,我相信他們只怕也會誓死抵抗異族的入侵,哪兒能那麽輕易地就投降。
有這三點,我認為金手指已經夠大了,穿越這種東西,Bug夠大了。如果非要搞出些什麽特殊的東西,像系統啊這些的,我不感興趣,也寫不出來。
有書友說,騎兵三寶不該早點拿出來,是敗筆。我的想法是,不要將這看得太重。這東西技術含量是不高,大漢諸侯確實可以輕易地就打造出來,然後大肆訓練出騎軍來。然後呢,就可以籍此與匈奴扳手腕了,吊打匈奴了?騎兵也不是一拍腦袋,數萬精騎就冒出來了。
戰馬從哪兒來,幽並之北,多為主角所控制。公孫瓚可以近水樓臺,從烏桓,從薊北異族,甚至主角那兒搶,袁紹、曹操、孫堅、劉備呢?另外一處,就是涼州了,但此時有董卓勢力在西邊,想要從涼州得到戰馬,這得費多少功夫?
所以真正能獲得騎兵三寶這個福利的,還得屬大漢邊郡諸侯,像劉虞、公孫瓚、董卓,涼州馬、韓等軍閥,加上羌人吧,但這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主角勢力。
有讀者建議轉向向西,不要南下找“虐”,但現在寫到這個地步,想改那就得推倒重來,或者直接太監,重新寫?
還有,我也清楚,寫這書,百分百挨罵,不過,罵就罵吧。只要不封,我還是慢慢寫下去,斷更、少更什麽的,還望支持的書友見諒。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自去歲界橋之戰後,雙方罷兵,進入休戰期。公孫瓚後方不穩,渤海、河間,郡內有亂起,無奈北撤彈壓,安定後方。袁紹繼續於內積蓄實力,整合州郡,趁機北進,將安平國納入掌控,其後,中山、常山國相繼靠攏歸治,公孫瓚在冀州的勢力大範圍縮水。
春來,在劉淵謀算黑山之時,面對袁紹愈發夯實的勢力,公孫瓚坐不住了,再次動兵南下。此次其不走安平,徑直從渤海出兵南下,過青州平原,沿大河西進。
就算公孫瓚不動,袁紹也有動兵的意思了,公孫瓚此舉,正中袁紹下懷。果斷統軍三萬餘東向,在平原郡內截住公孫瓚。雙方於圍繞著龍湊渡口,大戰近一月。
公孫軍之長,在於碾壓袁軍的騎兵,也是他底氣所在。鑒於界橋之戰的教訓,再不敢用騎軍貿然沖陣,不輕易使用白馬義從。在龍湊的戰鬥中,公孫瓚顯得“愚魯”了許多,空擁強軍,卻吝惜傷亡,不敢投入戰鬥。
僅靠麾下步軍,與袁紹扳手腕,公孫瓚麾下謀臣將領,就那麽大貓小貓兩三只,哪裏如袁軍這邊人傑鼎盛。
慢慢地公孫軍感受到偌大的壓力,在不久前,公孫瓚派其子公孫續,統領白馬義從出平原,向西,妄圖擾袁軍後路,截其糧草。只是為時已晚,早早地,袁紹遣麯義領軍迂回兩百餘裏,繞到公孫軍後方。
公孫續領軍脫離後,袁紹找準機會,加緊猛攻公孫瓚,配合著從後突襲的鞠義,一舉擊潰公孫瓚。龍湊之戰,以公孫瓚慘敗收尾。
若說界橋之戰,公孫瓚不得勝,還能“從容”撤退。在龍湊,公孫瓚昏招疊出,結局則是潰敗。此戰,公孫瓚是傷筋動骨了。
龍湊渡口,硝煙未盡,戰爭的痕跡比比皆是。袁紹在許攸、田豐、郭圖的陪伴下,步上渡頭,望著東流河水,浩浩湯湯。心生感慨:“公孫瓚大敗,不枉將士們苦戰這麽長時間!”
“恭喜主公!”幾名謀士一齊賀道。
“傳令麯義、顏良、文醜、張郃,給吾領軍北上銜尾追擊公孫瓚敗軍,這一次,吾要將公孫瓚徹底趕回幽州,將冀州諸郡徹底掌控在手!”收起感嘆,袁紹直接下令道。
“諾!”
根本不變向,一路從平原向北逃亡,在渤海郡的西南角的修縣暫歇。此時,公孫瓚已經有些草木皆兵了,灰頭土臉,不及入城,就在城外暫駐紮。
南下時足有大軍三萬餘大軍,此時還僅僅跟著他的不過萬人。臨絳水,席地而坐,公孫瓚嘆了口氣問道:“袁軍,還在追擊嗎?”
“主公!大軍敗退,袁紹麾下麯義等將窮追不舍,殿後軍隊幾番為其所破,一直緊咬著我們。此地仍舊不安全,還需繼續北撤!”關靖回稟,猶豫了會兒,向公孫瓚道:“主公,龍湊大敗,我軍只怕難以守住冀北了,得早做打算啊!”
公孫瓚聞言臉色沈了下來,咬咬牙命令道:“飛騎傳訊公孫續,讓他撤退,直接向北撤。我們去南皮,整頓後回幽州去!”
“主公,就這樣放棄冀州了嗎?”田楷在下激動道。
公孫瓚自是不甘,但也心知,袁紹勢大,冀州已不可守衛。眉頭緊皺片刻,而後道:“田楷,如今焦和病卒,青州無主混亂,本將表你為青州刺史,與你三千軍,前往青州發展,結好徐州陶謙。本將自歸幽州整兵,他日你我南北兩面夾擊,再攻袁紹!”
“諾!”田楷聞言,忍不住面色一喜,當即應道,公孫瓚這是讓他獨領一方啊。
“伯珪將軍,田將軍兵少,在下對青州倒是熟悉,願領麾下協助,經營青州!”這個時候,一直默不作聲的劉備突然出聲請命。
公孫瓚聞言,看向劉備,眼中猜忌之色一閃。前番此人投奔,他顧念“同窗之誼”收納之,表其為校尉,但其一直未向自己效忠。其中麾下關張二將,猛士將才也,看著眼饞,有心納入麾下,卻一直為劉備滑溜地左顧言他,避過。
如今劉備突提此議,公孫瓚便心存疑慮。還未想好怎麽拒絕,便見有斥候飛奔而來:“主公,袁軍追兵,已至二十裏外!”
“來得怎生如此之快!”這個時候公孫瓚也無心想太多了,直接對劉備道:“玄德,那就由你與田楷,兵進青州!”
說完便喚起大軍,繼續北撤。而劉備則帶著自己的部眾,與田楷轉向東進。
“主公,這是要脫離公孫將軍了嗎?”行軍路上,簡雍問劉備道。
“憲和知我!去歲投公孫伯珪,原以為其中兵強勢大,縱橫北州,誰料其竟虛有其表。此番兵敗,其再不是袁紹對手,冀州將全為袁紹所有。而公孫伯珪,後方與劉使君交惡,又剛愎自用,再跟著他,是沒有好結果的。如今青州正亂,數十萬黃巾就糧於兗州,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吾要尋一根基之地,以圖發展!”
“主公英明!”
……
袁軍一路追亡逐北,硬生生將公孫瓚往幽州趕,袁紹北上暫駐信都,喜報源源不斷從前線傳來,令其喜不自禁。
“主公,用不了多久,整個冀州,都將歸附於主公治下,大業可期啊!”許攸在旁撫須嘆道。
“哈哈!”袁紹爽朗一笑:“皆奈諸君盡心輔佐,吾方有今日之勢!”
“主公,鄴城來報!”這時,荀諶表情嚴肅入內,向袁紹稟道。
接過手書一覽,袁紹心中喜意淡去,這是來自高幹的求援信。傳視諸人,袁紹問道:“高幹請援,對夏軍,吾該如何應對?”
搖了搖頭,許攸嘆道:“鞭長莫及,況我們率主力東奪冀州,就幾乎放棄了上黨。夏國兵強馬壯,從北而攻,幾乎無險可守。主公,上黨那邊,還是讓元才將軍保存實力撤吧,如今安定冀州才是首要!”
“上黨一失,我軍退出並州,失之與夏軍,再想西進,群山阻隔,怕是難了呀!”袁紹明顯不想就這麽放棄上黨,存著以其為基,他日西攻的心思。
荀諶也附和許攸道:“主公,與公孫瓚鏖戰許久,冀州破壞嚴重,亟待恢覆,若想再與夏軍較量,還需積累實力。此時,夏軍在太原,隨時可南下上黨,我們實難顧及得到啊。且若再貿然與夏軍開啟戰端,非明智之舉啊!”
見麾下謀士都建議棄了上黨,袁紹臉色難看,終還是下了令:“傳訊高幹,讓他撤吧!”
“主公!”田豐突然起身道:“在我軍撤前,請高幹將軍,破城焚田清野,盡量將郡內百姓向東遷移到冀州安置,讓夏軍得一個廢墟上黨!”
田豐獻上一條狠計。
袁紹幾乎沒怎麽考慮:“就從元皓之言!”
------------
關於一些書評的回覆
最近有不少書友發帖說匈奴想在漢末,八王之亂之前入主中原是不可能的,若以既存歷史結果導向,這點沒什麽問題。
但我這是,是YY歷史,如果非要較真,那我也沒辦法。
三國確實是被寫爛了的,那麽多穿越者的身份,皇帝、皇子、世家、士族、豪強、名將、寒門,連穿越成黃巾、山賊,一統天下的都有,匈奴為什麽就不可以,反正都是YY,都是幻想。
至於選擇匈奴的身份,倒不是屁股歪不歪的問題,只是想換個視角寫一下自己幻想的漢末故事。在書中,我可沒有貶低過皇漢,反而在盡可能地將異族的實力寫得弱些。不然我大可直接在統一漠南之後,來個二三十萬鐵騎南侵,推平大漢。
有讀者說金手指要足夠大才行,這點我自認為已經夠大了。第一,穿越了兩世,第一世以豪族嫡子的身份,待了十多年,形成了在漢末的世界觀,這是基礎。第二,虛構了幾個帥才、將才。第三,降低了漢末士人對異族入侵的抵抗程度,像文中的王柔、王澤、趙息、崔烈、常林、郭缊、閔純、李歷這些人,若在真是的漢末,我相信他們只怕也會誓死抵抗異族的入侵,哪兒能那麽輕易地就投降。
有這三點,我認為金手指已經夠大了,穿越這種東西,Bug夠大了。如果非要搞出些什麽特殊的東西,像系統啊這些的,我不感興趣,也寫不出來。
有書友說,騎兵三寶不該早點拿出來,是敗筆。我的想法是,不要將這看得太重。這東西技術含量是不高,大漢諸侯確實可以輕易地就打造出來,然後大肆訓練出騎軍來。然後呢,就可以籍此與匈奴扳手腕了,吊打匈奴了?騎兵也不是一拍腦袋,數萬精騎就冒出來了。
戰馬從哪兒來,幽並之北,多為主角所控制。公孫瓚可以近水樓臺,從烏桓,從薊北異族,甚至主角那兒搶,袁紹、曹操、孫堅、劉備呢?另外一處,就是涼州了,但此時有董卓勢力在西邊,想要從涼州得到戰馬,這得費多少功夫?
所以真正能獲得騎兵三寶這個福利的,還得屬大漢邊郡諸侯,像劉虞、公孫瓚、董卓,涼州馬、韓等軍閥,加上羌人吧,但這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主角勢力。
有讀者建議轉向向西,不要南下找“虐”,但現在寫到這個地步,想改那就得推倒重來,或者直接太監,重新寫?
還有,我也清楚,寫這書,百分百挨罵,不過,罵就罵吧。只要不封,我還是慢慢寫下去,斷更、少更什麽的,還望支持的書友見諒。
------------
......
最近有不少書友發帖說匈奴想在漢末,八王之亂之前入主中原是不可能的,若以既存歷史結果導向,這點沒什麽問題。
但我這是,是YY歷史,如果非要較真,那我也沒辦法。
三國確實是被寫爛了的,那麽多穿越者的身份,皇帝、皇子、世家、士族、豪強、名將、寒門,連穿越成黃巾、山賊,一統天下的都有,匈奴為什麽就不可以,反正都是YY,都是幻想。
至於選擇匈奴的身份,倒不是屁股歪不歪的問題,只是想換個視角寫一下自己幻想的漢末故事。在書中,我可沒有貶低過皇漢,反而在盡可能地將異族的實力寫得弱些。不然我大可直接在統一漠南之後,來個二三十萬鐵騎南侵,推平大漢。
有讀者說金手指要足夠大才行,這點我自認為已經夠大了。第一,穿越了兩世,第一世以豪族嫡子的身份,待了十多年,形成了在漢末的世界觀,這是基礎。第二,虛構了幾個帥才、將才。第三,降低了漢末士人對異族入侵的抵抗程度,像文中的王柔、王澤、趙息、崔烈、常林、郭缊、閔純、李歷這些人,若在真是的漢末,我相信他們只怕也會誓死抵抗異族的入侵,哪兒能那麽輕易地就投降。
有這三點,我認為金手指已經夠大了,穿越這種東西,Bug夠大了。如果非要搞出些什麽特殊的東西,像系統啊這些的,我不感興趣,也寫不出來。
有書友說,騎兵三寶不該早點拿出來,是敗筆。我的想法是,不要將這看得太重。這東西技術含量是不高,大漢諸侯確實可以輕易地就打造出來,然後大肆訓練出騎軍來。然後呢,就可以籍此與匈奴扳手腕了,吊打匈奴了?騎兵也不是一拍腦袋,數萬精騎就冒出來了。
戰馬從哪兒來,幽並之北,多為主角所控制。公孫瓚可以近水樓臺,從烏桓,從薊北異族,甚至主角那兒搶,袁紹、曹操、孫堅、劉備呢?另外一處,就是涼州了,但此時有董卓勢力在西邊,想要從涼州得到戰馬,這得費多少功夫?
所以真正能獲得騎兵三寶這個福利的,還得屬大漢邊郡諸侯,像劉虞、公孫瓚、董卓,涼州馬、韓等軍閥,加上羌人吧,但這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主角勢力。
有讀者建議轉向向西,不要南下找“虐”,但現在寫到這個地步,想改那就得推倒重來,或者直接太監,重新寫?
還有,我也清楚,寫這書,百分百挨罵,不過,罵就罵吧。只要不封,我還是慢慢寫下去,斷更、少更什麽的,還望支持的書友見諒。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