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後堂妹
關燈
小
中
大
我的天後堂妹
昨天下午,太醫已經選好天皇服餌的宮殿。宮殿的門窗緊閉,又用厚布將宮殿層層包裹,透不透風。
在天色未亮的時候,李治已經被轉移到布置好的宮殿內,裏面僅僅跟了隨侍的內監和太醫等幾人。
武媚娘率領太子、宰臣和相王等人相送。武婧兒作為宮廷事務的掌管者也跟著一起去送李治了。
李治坐在步輦之上,晨曦潑灑在他憔悴的臉上,仿佛籠罩著一層清清冷冷的灰藍薄紗。武婧兒看著武媚娘走到李治步輦邊說著讓李治安心養病的話。
武媚娘的臉紅潤而富有光澤,與李治形成鮮明的對比。若有不認識的人看到現在的這兩人,一定會認為武媚娘要比李治年輕,但實際上李治比武媚娘小了四歲。
微弱的月亮還未落下,一股寒意襲來,武婧兒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昨日武媚娘在她的自白中有演戲的成分,但若演得真,恐怕裏面至少有六七分的真情實意。她與李治之間的感情,怕是自己也說不清楚,更何況武婧兒這個外人。
李治又吩咐了宰臣和太子幾句,每說兩句,都緩一會兒,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虛弱來。
李治被眾人簇擁著來到殿門前,辭別眾人,和隨侍的內監和太醫一起進了宮殿。其他人都留在外面,仿佛要透過重重帷帳和門窗一窺殿內情形。
武媚娘在外面站了一會兒,待裏面一個內監出來傳話說天皇一切都好後,武媚娘才帶著眾人離開。
這時天邊燃起了璀璨的雲霞,濃烈的雲霞給眾人和宮殿沾染上綺麗的顏色。武婧兒看到這副美景,仿佛覺得剛才的淒涼清冷之景被一掃而空,蒙上陰翳的心田也跟著明媚起來。
太子、相王和宰臣去了政事堂,武媚娘則回到紫宸殿。武婧兒心中一動,料想服餌危險,想必武媚娘心中也不太好受,就跟上她想著陪陪她。
武媚娘在前面一面出神,一面走,直到進了紫宸殿坐下才發現武婧兒也跟來了。
武媚娘一臉平靜,也不見尷尬,仿佛昨日的事情沒有發生一般。
“你怎麽也來了?”
“我來……我來看看。”武婧兒想說陪陪她,但她覺得武媚娘這樣堅韌果毅的人不一定需要人安慰,於是胡亂敷衍了一句。
武媚娘擡頭瞧見武婧兒掛著兩個大黑眼圈,問道:“你昨晚沒休息好?”
武婧兒一頓,心道,還不是因為你嗎?
“昨晚做了個夢,半夜沒睡著。”武婧兒道。
“什麽夢?”武媚娘繼續問。
武婧兒心思一轉,繪聲繪色描述道:“我昨天夢見一只燦爛輝煌的鳳鳥,雙翼一展不見天日,我想追著她一起走。鳳鳥聽了,轉頭就把我的心啄出了血。然後我就醒了,再也沒有睡著。”
武媚娘聽了,擡起眼睛,凝視著武婧兒。
武婧兒佯裝露出疑惑的神色,繼續道:“娘娘,你說這鳳鳥為什麽好端端地啄我的心?”
武媚娘回道:“許是這鳳鳥先看看你是不是琉璃心肝。”
武婧兒停了一下,目光幽幽地看著武媚娘說道:“你說真的?”
武媚娘點頭,氣定神閑道:“當然是真的,畢竟我素多智計,兼涉文史。”
武婧兒額頭上的冷汗直冒,剛才光顧著內涵武媚娘,結果忘了自己昨天下午確實說了不少出格的話語。
啊這……
“娘娘,言之有理,果然學富五車,才智過人,令人佩服佩服。”武婧兒的話風轉得極快,滿口稱讚,仿佛對武媚娘十分仰慕一樣。
武媚娘輕哼一聲,朗聲叫道:“婉兒。”
“來了,天後。”上官婉兒從殿外走進來。
武媚娘吩咐道:“你去取一套《金剛經》來,永豐公主說要抄寫經書為天皇祈福。”
“是。”上官婉兒應道。
武婧兒:……
行吧,若抄寫經書真能為李治祈福,武婧兒心甘情願。李治算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除了男女之事有點問題,但其他的真找不出什麽大問題來,而且李治對武婧兒一家很寵信。
秦夢年年紀輕輕就能手握一方大軍,武婧兒封公主任女官管宮務,哪一件若沒有李治的默認和支持,單憑武媚娘一人根本不能辦到。
武婧兒接過《金剛經》就坐在武媚娘的下手,真心誠意地抄寫起來,仿佛忘卻了時間的流逝。
武媚娘在上首處理軍國政事。殿內悄然無聲,只有紙頁翻動的沙沙聲和輕微的書寫聲。
不知過了多久,有宮人小聲過來稟告,請天後和永豐公主殿下用膳。武婧兒陪著武媚娘用完膳,見武媚娘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沒有什麽異樣,就將心稍稍放下,告辭回去處理宮務。
第二日,武婧兒在武媚娘接見過大臣之後又過去抄寫《金剛經》,像第一日一樣陪武媚娘用完飯就回到綾綺殿。
如此直到李治服餌出來。
據太醫所言,李治這次服餌非常成功。李治歷經五天餌湯不斷的折騰後,終於感到頭腦一輕,竟然是十多年未有的暢快,心中大悅,厚賞諸人。
武婧兒心中松了一口氣,看了一眼這幾日跟著熬夜且提高精神戒備的六宮和內侍省,大手一揮,皇宮不論主子奴婢每人多發一個月月例,慶賀天皇康覆。
如此一來,皇宮上下縈繞著快樂的氣息。李治出來見狀,心情也莫名其妙地跟著好起來。
“三姨做事一向有章法,賞信罰必,諸人敬服。”李治對武媚娘讚嘆道。
李治頭疼減輕之後,臉上漸漸有了血色,胃口也恢覆了,身子不再像之前那樣瘦骨嶙峋,平日裏天氣涼爽的時候還能出來走幾步路。
武媚娘笑著道:“她一向如此,手頭松,幸好她能掙錢,不然不知道要填進去多少錢帛。”
宮中自從建了織造局後,就沒缺過錢。武婧兒掌管宮務之後,先從衣食等方面提高了宮女和寺人的待遇,又從宮女中選拔女官源源不斷地輸入到更廣闊的天地。宮中遇到什麽喜事大事也不吝嗇賞賜。
宮中上下各得其樂,出現一片祥和之相,這讓武媚娘和李治省了不少心。
武媚娘見李治在跟前轉來轉去,擡起眼睛道:“你去其他的地方轉,別在我跟前轉悠,省得你又擔憂國事。”
李治頓了一下,道:“朕沒那麽脆弱。”
武媚娘聞言,翻了個白眼,將奏章蓋上,對他道:“我看你上一次就是累病的,太醫說了你的身體只能服餌一次,再來一次恐怕就要出現危險。”
雖然武媚娘沒有言明,但兩人都知道可能就是因為太平公主出嫁一事,李治忙上忙下恨不得親力親為才累病了。
但李治即使在病痛之時也沒什麽後悔的,太平是他最疼愛的女兒,當父親的自然要給她最好的。
大唐公主的封邑最多不能超過三百五十戶,太平公主出嫁之時,這對帝後就把她的封邑加到了頂格。
李治嘆息了一聲,決定聽從武媚娘的意見,出去散步,如今秋節將近,早晚的氣候宜人適合出去散步。
臨走之前,李治叮囑道:“有什麽重大的事情記得和我商量。”
武媚娘連連擺手:“知道了,你趕緊走吧,有什麽突發大事一定找你商量。哎呀,你可是素多智計的天皇陛下,古往今來的第一位天皇呢。”
李治聞言,眉頭微微一擰,轉頭看向武媚娘,道:“我怎麽聽著這話有些陰陽怪氣呢。”
“哦,那肯定是你聽錯了,這是純純的讚美之言。”武媚娘一本正經道。
李治將信將疑,回想往昔展望未來,發現自己確實配得上素多智計的稱讚,而天皇這個稱呼說不定在後代能取代秦始皇取的“皇帝”呢。
李治走後,武媚娘將奏章展露出來,這裏面確實出現了兩件棘手的事情。
河南、河北又發了大水,百姓流離所失。武媚娘揉揉額頭,提筆寫下處理意見。一方面令人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另一方面允許百姓前往江淮地區就食,鼓勵百姓往流求遷移。
這幾年,武徽音一直上書朝廷,請求朝廷允許移民開發流求。她還呈上流求的輿圖,言明地廣人稀,土地肥沃、港口優良、資源充足就差人口了。
但大唐的人口也不多,而且人口多少和政績掛鉤,沒有哪個官員願意將治下的百姓移民。再說百姓安土重遷,若非實在活不下去就不會選擇遷移。因此,移民的契機往往是天災。
另外一件事,則是對被俘的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溫傅的處置。朝廷為平這兩人的叛亂耗費居多,且一直進展不順,直到換了裴行儉才形勢一轉。裴行儉擅長計謀,沒過多久和程務挺平定了叛亂,俘虜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溫傅,率軍凱旋歸來。
按照大唐一貫的政策,“叛則討之,降之撫之”,裴行儉承諾不殺阿史那伏念誘他抓住阿史那德溫傅過來投降。
如今,大軍凱旋歸來,本來是喜事一樁。
但朝廷之中出現了異議,裴炎裴相上書請朝廷斬殺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溫傅震懾突厥,以明朝廷綱紀。
武媚娘現在十分難以決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昨天下午,太醫已經選好天皇服餌的宮殿。宮殿的門窗緊閉,又用厚布將宮殿層層包裹,透不透風。
在天色未亮的時候,李治已經被轉移到布置好的宮殿內,裏面僅僅跟了隨侍的內監和太醫等幾人。
武媚娘率領太子、宰臣和相王等人相送。武婧兒作為宮廷事務的掌管者也跟著一起去送李治了。
李治坐在步輦之上,晨曦潑灑在他憔悴的臉上,仿佛籠罩著一層清清冷冷的灰藍薄紗。武婧兒看著武媚娘走到李治步輦邊說著讓李治安心養病的話。
武媚娘的臉紅潤而富有光澤,與李治形成鮮明的對比。若有不認識的人看到現在的這兩人,一定會認為武媚娘要比李治年輕,但實際上李治比武媚娘小了四歲。
微弱的月亮還未落下,一股寒意襲來,武婧兒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昨日武媚娘在她的自白中有演戲的成分,但若演得真,恐怕裏面至少有六七分的真情實意。她與李治之間的感情,怕是自己也說不清楚,更何況武婧兒這個外人。
李治又吩咐了宰臣和太子幾句,每說兩句,都緩一會兒,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虛弱來。
李治被眾人簇擁著來到殿門前,辭別眾人,和隨侍的內監和太醫一起進了宮殿。其他人都留在外面,仿佛要透過重重帷帳和門窗一窺殿內情形。
武媚娘在外面站了一會兒,待裏面一個內監出來傳話說天皇一切都好後,武媚娘才帶著眾人離開。
這時天邊燃起了璀璨的雲霞,濃烈的雲霞給眾人和宮殿沾染上綺麗的顏色。武婧兒看到這副美景,仿佛覺得剛才的淒涼清冷之景被一掃而空,蒙上陰翳的心田也跟著明媚起來。
太子、相王和宰臣去了政事堂,武媚娘則回到紫宸殿。武婧兒心中一動,料想服餌危險,想必武媚娘心中也不太好受,就跟上她想著陪陪她。
武媚娘在前面一面出神,一面走,直到進了紫宸殿坐下才發現武婧兒也跟來了。
武媚娘一臉平靜,也不見尷尬,仿佛昨日的事情沒有發生一般。
“你怎麽也來了?”
“我來……我來看看。”武婧兒想說陪陪她,但她覺得武媚娘這樣堅韌果毅的人不一定需要人安慰,於是胡亂敷衍了一句。
武媚娘擡頭瞧見武婧兒掛著兩個大黑眼圈,問道:“你昨晚沒休息好?”
武婧兒一頓,心道,還不是因為你嗎?
“昨晚做了個夢,半夜沒睡著。”武婧兒道。
“什麽夢?”武媚娘繼續問。
武婧兒心思一轉,繪聲繪色描述道:“我昨天夢見一只燦爛輝煌的鳳鳥,雙翼一展不見天日,我想追著她一起走。鳳鳥聽了,轉頭就把我的心啄出了血。然後我就醒了,再也沒有睡著。”
武媚娘聽了,擡起眼睛,凝視著武婧兒。
武婧兒佯裝露出疑惑的神色,繼續道:“娘娘,你說這鳳鳥為什麽好端端地啄我的心?”
武媚娘回道:“許是這鳳鳥先看看你是不是琉璃心肝。”
武婧兒停了一下,目光幽幽地看著武媚娘說道:“你說真的?”
武媚娘點頭,氣定神閑道:“當然是真的,畢竟我素多智計,兼涉文史。”
武婧兒額頭上的冷汗直冒,剛才光顧著內涵武媚娘,結果忘了自己昨天下午確實說了不少出格的話語。
啊這……
“娘娘,言之有理,果然學富五車,才智過人,令人佩服佩服。”武婧兒的話風轉得極快,滿口稱讚,仿佛對武媚娘十分仰慕一樣。
武媚娘輕哼一聲,朗聲叫道:“婉兒。”
“來了,天後。”上官婉兒從殿外走進來。
武媚娘吩咐道:“你去取一套《金剛經》來,永豐公主說要抄寫經書為天皇祈福。”
“是。”上官婉兒應道。
武婧兒:……
行吧,若抄寫經書真能為李治祈福,武婧兒心甘情願。李治算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除了男女之事有點問題,但其他的真找不出什麽大問題來,而且李治對武婧兒一家很寵信。
秦夢年年紀輕輕就能手握一方大軍,武婧兒封公主任女官管宮務,哪一件若沒有李治的默認和支持,單憑武媚娘一人根本不能辦到。
武婧兒接過《金剛經》就坐在武媚娘的下手,真心誠意地抄寫起來,仿佛忘卻了時間的流逝。
武媚娘在上首處理軍國政事。殿內悄然無聲,只有紙頁翻動的沙沙聲和輕微的書寫聲。
不知過了多久,有宮人小聲過來稟告,請天後和永豐公主殿下用膳。武婧兒陪著武媚娘用完膳,見武媚娘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沒有什麽異樣,就將心稍稍放下,告辭回去處理宮務。
第二日,武婧兒在武媚娘接見過大臣之後又過去抄寫《金剛經》,像第一日一樣陪武媚娘用完飯就回到綾綺殿。
如此直到李治服餌出來。
據太醫所言,李治這次服餌非常成功。李治歷經五天餌湯不斷的折騰後,終於感到頭腦一輕,竟然是十多年未有的暢快,心中大悅,厚賞諸人。
武婧兒心中松了一口氣,看了一眼這幾日跟著熬夜且提高精神戒備的六宮和內侍省,大手一揮,皇宮不論主子奴婢每人多發一個月月例,慶賀天皇康覆。
如此一來,皇宮上下縈繞著快樂的氣息。李治出來見狀,心情也莫名其妙地跟著好起來。
“三姨做事一向有章法,賞信罰必,諸人敬服。”李治對武媚娘讚嘆道。
李治頭疼減輕之後,臉上漸漸有了血色,胃口也恢覆了,身子不再像之前那樣瘦骨嶙峋,平日裏天氣涼爽的時候還能出來走幾步路。
武媚娘笑著道:“她一向如此,手頭松,幸好她能掙錢,不然不知道要填進去多少錢帛。”
宮中自從建了織造局後,就沒缺過錢。武婧兒掌管宮務之後,先從衣食等方面提高了宮女和寺人的待遇,又從宮女中選拔女官源源不斷地輸入到更廣闊的天地。宮中遇到什麽喜事大事也不吝嗇賞賜。
宮中上下各得其樂,出現一片祥和之相,這讓武媚娘和李治省了不少心。
武媚娘見李治在跟前轉來轉去,擡起眼睛道:“你去其他的地方轉,別在我跟前轉悠,省得你又擔憂國事。”
李治頓了一下,道:“朕沒那麽脆弱。”
武媚娘聞言,翻了個白眼,將奏章蓋上,對他道:“我看你上一次就是累病的,太醫說了你的身體只能服餌一次,再來一次恐怕就要出現危險。”
雖然武媚娘沒有言明,但兩人都知道可能就是因為太平公主出嫁一事,李治忙上忙下恨不得親力親為才累病了。
但李治即使在病痛之時也沒什麽後悔的,太平是他最疼愛的女兒,當父親的自然要給她最好的。
大唐公主的封邑最多不能超過三百五十戶,太平公主出嫁之時,這對帝後就把她的封邑加到了頂格。
李治嘆息了一聲,決定聽從武媚娘的意見,出去散步,如今秋節將近,早晚的氣候宜人適合出去散步。
臨走之前,李治叮囑道:“有什麽重大的事情記得和我商量。”
武媚娘連連擺手:“知道了,你趕緊走吧,有什麽突發大事一定找你商量。哎呀,你可是素多智計的天皇陛下,古往今來的第一位天皇呢。”
李治聞言,眉頭微微一擰,轉頭看向武媚娘,道:“我怎麽聽著這話有些陰陽怪氣呢。”
“哦,那肯定是你聽錯了,這是純純的讚美之言。”武媚娘一本正經道。
李治將信將疑,回想往昔展望未來,發現自己確實配得上素多智計的稱讚,而天皇這個稱呼說不定在後代能取代秦始皇取的“皇帝”呢。
李治走後,武媚娘將奏章展露出來,這裏面確實出現了兩件棘手的事情。
河南、河北又發了大水,百姓流離所失。武媚娘揉揉額頭,提筆寫下處理意見。一方面令人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另一方面允許百姓前往江淮地區就食,鼓勵百姓往流求遷移。
這幾年,武徽音一直上書朝廷,請求朝廷允許移民開發流求。她還呈上流求的輿圖,言明地廣人稀,土地肥沃、港口優良、資源充足就差人口了。
但大唐的人口也不多,而且人口多少和政績掛鉤,沒有哪個官員願意將治下的百姓移民。再說百姓安土重遷,若非實在活不下去就不會選擇遷移。因此,移民的契機往往是天災。
另外一件事,則是對被俘的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溫傅的處置。朝廷為平這兩人的叛亂耗費居多,且一直進展不順,直到換了裴行儉才形勢一轉。裴行儉擅長計謀,沒過多久和程務挺平定了叛亂,俘虜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溫傅,率軍凱旋歸來。
按照大唐一貫的政策,“叛則討之,降之撫之”,裴行儉承諾不殺阿史那伏念誘他抓住阿史那德溫傅過來投降。
如今,大軍凱旋歸來,本來是喜事一樁。
但朝廷之中出現了異議,裴炎裴相上書請朝廷斬殺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德溫傅震懾突厥,以明朝廷綱紀。
武媚娘現在十分難以決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