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寸步難行
關燈
小
中
大
塔兒夜訪李仕明,請他幫助自己尋找四海萬神圖的下落。李仕明道:“我會找出那圖的秘密,但不是現在。在那之前我還有幾件重要的事情要辦。”
塔兒道:“好,我可以等。只要有希望,我就可以等。”她站起身,雖然眼睛還是紅腫的,但眼神中卻有了一絲光彩。
李仕明嘆道:“另外莫要再這樣跑來了,有事的話我會去找你。”塔兒點了點頭,再次用鬥篷遮住面容,打開房門走進了夜色之中。
李仕明站在窗前,看著塔兒漸行漸遠,臉上露出一絲苦澀又無奈的笑。
他不是笑塔兒,他是笑自己,因為他何嘗不也是被禁錮在一廂情願的牢籠中。
不過李仕明並沒有說謊,現在擺在他眼前的事情當中,找出四海萬神圖的秘密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第一是雲小魚,第二是王二,而第三則是他馬上就要面對的一個麻煩。
對李仕明來說,在朝廷立足的過程就好比是栽一棵樹,等待時機慢慢生根發芽。但有句俗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有時候越是只想踏踏實實做些事,越是有人要吹旁風。
在蒼漣的眼裏,袁長志和李仕明是劫後重生、為東陵效命的兩員幹將,但在東陵的其他朝臣眼裏卻並不是。
西陵敗了,西陵的敗將被帶回了東陵,不僅沒有問斬,反而在朝堂上平步青雲,一舉坐上了許多人熬了多少年也沒能坐上的位置,這是不尋常的。
因此任職不過數月,李仕明已然感覺到朝中眾人對待自己的微妙態度。但他知道,無論文官這邊的局面如何,都要比武官那邊好得多。
清流最多動動嘴皮子,李仕明要面對的無非是些流言毀謗,他可以就當踩了狗屎。況且自古至今,智者從賢,足智多謀者因國亡而效命於不同君主、建言納策甚至後來還大有所為的並不在少數。畢竟這些文人在意的是普惠天下蒼生 — 而人們對這樣的文人墨客總是要寬容些。
然而袁長志要面對的情況卻棘手得多。
武官那邊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風平浪靜,但李仕明知道實際上袁長志近乎於四面楚歌。
在軍隊中兵權就是一切,一旦攥在手裏任誰都絕不肯輕易撒手。而一切又仿佛回到了當年,袁長志這個鎮東將軍無異於被架空了。
但李仕明知道當初在西陵的情況不可能覆轍,他和袁長志在西陵的一路高升是各種機緣巧合的結果:首先西陵百年來重文輕武,導致邊地戰事在即卻無人可用,這讓國師西硯倍感憂心;其次李仕明力推改制、建立督軍府,依仗的是西硯的默許,這是最後成事的關鍵,最後西硯雖然一攬大權卻畢竟只是個出家人,到後來只能將兵權下放給袁長志……這些都是西陵當時特有的情況。
可是東陵不同。
東陵有比西陵強百倍的軍備、編制還有國力,在職的軍中將士均是百煉沙場的精兵強將。而國師東魂自己就是鎮國大將軍,東陵的軍隊上上下下就像一張鐵網無懈可擊,無人能撼動,在這樣一個堅不可摧的體系中,要想立足只能擁有力量 — 強於所有人的力量。
李仕明相信袁長志是有這種力量的,但他現在被困住了手腳。
“衛寒林是什麽態度?”有一次在一塊喝酒,李仕明問袁長志。
袁長志嘆道:“他雖然受陛下所托,對我照顧有加,但也有他自己無奈之處。東陵軍隊都是鐵了心跟隨東魂的,東魂在的時候上下齊心,看不出來什麽。如今東魂不在,讓他的將士對衛寒林死心塌地其實很勉強,但衛寒林又不願跟陛下承認這一點,所以指望衛寒林也不大行。”
李仕明沈吟道:“若是一直沒有出兵機會,只怕很難打破現狀。”
袁長志頷首道:“不錯,但現在天下太平沒有戰事,這對老百姓是好事,對我而言,怕就要在軍中一直這樣下去了。”他嘆了口氣,端起酒碗,但似乎忽然想到了什麽,又放了下來:“不過,我最近倒是聽說有一個出兵的機會。”
“哦?是什麽樣的機會?”
“最近靈州府尹澤文善的奏折幾日一報,說靈州地界民間動亂四起。說來也是蹊蹺,東陵雨水多,偏偏靈州這兩年大旱,一滴雨也不下。不過往年若遇天災,百姓鬧事也是常有之事,只要督查各地、按時按量賑災派糧,穩定民心,最後都能平息。但今年不同往年,陛下的意思是靈州離皇城太近,若再有反民鬧事,就要出兵鎮壓。”
李仕明聽了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心中暗道:“民怨已經積攢得如此之深,這應該不光是天災那麽簡單。”他看了看袁長志,又想:“但鎮壓災民和抵禦外侵不同,長志不去或許也好。” 想到這裏,他問袁長志道:“袁將軍想去?”
袁長志苦笑道:“這種仗,打的是老百姓,不去也罷。”
李仕明聽了不置可否,沒有言語。
當晚送走袁長志,李仕明跟淮勝說了聲“今晚在謹言閣”,便急匆匆地披了件衣服離開了聽雨齋。
謹言閣位於太和殿西,是東陵的養才儲望之所。李仕明看中了其中大量的藏書和史籍,因此上任不久便向蒼漣請旨,準他進出此地,蒼漣即刻便準了。
李仕明離開聽雨齋,來到謹言閣,直奔存放內史“賦稅和田制”卷冊的地方,找出一摞相關文卷翻看起來。
他不知自己看了多久,直看得眼睛發花,擡起眼來才發現東窗已經發白 — 原來已經過了一夜。燈油已經耗盡,他卻並不覺得疲憊,反而是這一夜所看的東西讓他收獲頗豐。
他一路趕回聽雨齋,簡單洗了洗,飯也來不及吃一口就又出了門,這回他是直奔同僚右內史賈淵的家。
李仕明趕到賈府之時,賈淵正要出門,這位聖祖520年的兩榜進士已經花白胡子一大把,走路一顛一晃,頗有官氣。
李仕明見他剛踏出門還沒上轎子,急忙上前攔住:“賈大人,我正找你,還請借一步說話。”沒等賈淵反應過來,李仕明已經將他拉到一邊,作揖道:“陛下讓你我負責賦稅及田制之事,有件事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思前想後這難題朝野上下只有賈大人能解,特來請教。”
賈淵聽得很是受用,擡手道:“李大人請講。”
李仕明道:“聖祖519年乾王平定內亂後,曾令內史清丈過全國公田的數量,時隔多年,當年的數字若是均攤到現在在編的農戶人丁頭上,每四個人分得半畝還不到,這事賈大人怎麽看?”
賈淵聽了,臉色頓時一沈:“李大人問這作甚?”
“我是怕我若不問問賈大人,陛下哪天問到我,該如何答呢?”
賈淵黑著臉道:“咱們管的是租稅錢谷,你管什麽清丈土地,多管閑事!”一甩袖子,掉臉就走了。
李仕明看著賈淵的轎子搖搖晃晃地走遠,對先前一些疑惑已經心中有數。
九月初他遞了本奏折給蒼漣,第二日上朝蒼漣對他奏請之事只字未提,接連幾日,李仕明終於按捺不住,這一日來到太和殿外求見蒼漣。
蒼漣偏偏頗為忙碌,從卯時開始,一撥又一撥的人在太和殿進進出出,李仕明等了整快一天,傍晚才被叫進去。
李仕明進了大殿俯首跪在地上,蒼漣卻道:“餓了,咱們吃點東西。這是禦膳房做的棗泥糕,寡人很喜歡,你也嘗嘗。”說著叫人送了一盤熱騰騰香噴噴的棗泥糕到李仕明面前。
李仕明謝了恩賜,心不在焉地吃著,反覆琢磨著該如何跟蒼漣開口,棗泥糕吃到嘴裏也沒吃出什麽滋味,蒼漣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蒼漣吃完將盤子放在一邊,對李仕明說道:“寡人知道你為何而來,但你的奏折上來之前,賈淵先參了你一本。”
李仕明微怔:“賈大人參臣什麽?”
“他參你不顧本職、玩忽職守,放著該做的不做,去管別人衙門的閑事。”
李仕明苦笑。蒼漣目視李仕明,問道:“你去問他清丈土地的事了?”
“不錯,臣是問了他清丈土地之事。陛下,聖祖519年先王平定內亂後,百姓流離失所、戶口遷移,東部田地大量荒蕪,無人耕種。戰後國庫空虛,先王下令將各地官員、地主、官紳擁有的私田以外的荒地全部充公為公田,分配給百姓耕種,農戶向朝廷交納租稅,以充盈國庫。如今37年過去了,朝廷可控制的公田越來越少,幾乎都被官員和地主大戶巧取豪奪轉為私田。外加人丁增長,當年的數字若是均攤到現在在編的人丁頭上,每四個人分得半畝還不到,朝廷實則無田可授!老百姓沒有田,如何交稅納糧、如何吃飽肚子呢?”
李仕明觀察蒼漣,見並他無打斷的意思,繼續說道:“沒有土地,農戶只好依附當地大戶變成佃戶,每年交的租子比課稅還要重十幾倍。最讓人憂心的是前年朝廷下旨擴充軍費,各地地方官府打著這個旗號,卻私下用各種名目攤派,雜稅林立,導致民間賦稅的征收極其混亂。外加現在不許私市買賣,陛下,百姓鬧事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長此以往,國庫充盈但人心皆失,減少賦稅、緩解民怨才是當務之急!”
李仕明最後一個字剛說完,蒼漣抓起面前茶碗就沖他砸了過去,青花瓷的茶碗在李仕明跟前的地上被摔得粉碎。
“不是天災是人禍,你這是說寡人昏庸無道、治國無方?”蒼漣臉色鐵青:“你以為這朝堂之上就你明白?自作聰明、危言聳聽、攪亂人心就是你!寡人告訴你,稅一錢都不能減!”他拿起禦案上一本奏折,摔在了李仕明身上:“你寫的東西自己拿回去,好好看看,想清楚了再來回寡人!”
李仕明一聲不響拿起自己的奏折,緩緩起身:“是。”他正要往出走,蒼漣又道:“賈淵參你參得沒錯,罰你三個月俸祿,接下來你手頭上的事交給賈淵來辦。從明天開始你就去謹言閣,跟著那裏的學士編撰《史稿全庫》去!”
李仕明走出太和殿,微涼的夜風吹來,吹開了他心中的疑慮:蒼漣的態度讓他明白了一件事,無論蒼漣心中作何想法,但他暫時是不會動那些人的了 — 那些握有大量私田、掌握著國家命運的重臣、官紳和地主大戶。
連賈淵這樣的文人都抵制清丈土地,那麽在他名下到底有多少在冊、不在冊的田產在收租,那就無人知道了。
而像賈淵這樣的人又何止數千計,不重新清丈全國的土地,這裏裏外外上上下下就是一本爛賬,而這本爛賬下那些中飽私囊的人帶給這個國家的將是無窮的隱患。
但蒼漣現在選擇視而不見,這是李仕明看得清楚明白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塔兒道:“好,我可以等。只要有希望,我就可以等。”她站起身,雖然眼睛還是紅腫的,但眼神中卻有了一絲光彩。
李仕明嘆道:“另外莫要再這樣跑來了,有事的話我會去找你。”塔兒點了點頭,再次用鬥篷遮住面容,打開房門走進了夜色之中。
李仕明站在窗前,看著塔兒漸行漸遠,臉上露出一絲苦澀又無奈的笑。
他不是笑塔兒,他是笑自己,因為他何嘗不也是被禁錮在一廂情願的牢籠中。
不過李仕明並沒有說謊,現在擺在他眼前的事情當中,找出四海萬神圖的秘密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第一是雲小魚,第二是王二,而第三則是他馬上就要面對的一個麻煩。
對李仕明來說,在朝廷立足的過程就好比是栽一棵樹,等待時機慢慢生根發芽。但有句俗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有時候越是只想踏踏實實做些事,越是有人要吹旁風。
在蒼漣的眼裏,袁長志和李仕明是劫後重生、為東陵效命的兩員幹將,但在東陵的其他朝臣眼裏卻並不是。
西陵敗了,西陵的敗將被帶回了東陵,不僅沒有問斬,反而在朝堂上平步青雲,一舉坐上了許多人熬了多少年也沒能坐上的位置,這是不尋常的。
因此任職不過數月,李仕明已然感覺到朝中眾人對待自己的微妙態度。但他知道,無論文官這邊的局面如何,都要比武官那邊好得多。
清流最多動動嘴皮子,李仕明要面對的無非是些流言毀謗,他可以就當踩了狗屎。況且自古至今,智者從賢,足智多謀者因國亡而效命於不同君主、建言納策甚至後來還大有所為的並不在少數。畢竟這些文人在意的是普惠天下蒼生 — 而人們對這樣的文人墨客總是要寬容些。
然而袁長志要面對的情況卻棘手得多。
武官那邊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風平浪靜,但李仕明知道實際上袁長志近乎於四面楚歌。
在軍隊中兵權就是一切,一旦攥在手裏任誰都絕不肯輕易撒手。而一切又仿佛回到了當年,袁長志這個鎮東將軍無異於被架空了。
但李仕明知道當初在西陵的情況不可能覆轍,他和袁長志在西陵的一路高升是各種機緣巧合的結果:首先西陵百年來重文輕武,導致邊地戰事在即卻無人可用,這讓國師西硯倍感憂心;其次李仕明力推改制、建立督軍府,依仗的是西硯的默許,這是最後成事的關鍵,最後西硯雖然一攬大權卻畢竟只是個出家人,到後來只能將兵權下放給袁長志……這些都是西陵當時特有的情況。
可是東陵不同。
東陵有比西陵強百倍的軍備、編制還有國力,在職的軍中將士均是百煉沙場的精兵強將。而國師東魂自己就是鎮國大將軍,東陵的軍隊上上下下就像一張鐵網無懈可擊,無人能撼動,在這樣一個堅不可摧的體系中,要想立足只能擁有力量 — 強於所有人的力量。
李仕明相信袁長志是有這種力量的,但他現在被困住了手腳。
“衛寒林是什麽態度?”有一次在一塊喝酒,李仕明問袁長志。
袁長志嘆道:“他雖然受陛下所托,對我照顧有加,但也有他自己無奈之處。東陵軍隊都是鐵了心跟隨東魂的,東魂在的時候上下齊心,看不出來什麽。如今東魂不在,讓他的將士對衛寒林死心塌地其實很勉強,但衛寒林又不願跟陛下承認這一點,所以指望衛寒林也不大行。”
李仕明沈吟道:“若是一直沒有出兵機會,只怕很難打破現狀。”
袁長志頷首道:“不錯,但現在天下太平沒有戰事,這對老百姓是好事,對我而言,怕就要在軍中一直這樣下去了。”他嘆了口氣,端起酒碗,但似乎忽然想到了什麽,又放了下來:“不過,我最近倒是聽說有一個出兵的機會。”
“哦?是什麽樣的機會?”
“最近靈州府尹澤文善的奏折幾日一報,說靈州地界民間動亂四起。說來也是蹊蹺,東陵雨水多,偏偏靈州這兩年大旱,一滴雨也不下。不過往年若遇天災,百姓鬧事也是常有之事,只要督查各地、按時按量賑災派糧,穩定民心,最後都能平息。但今年不同往年,陛下的意思是靈州離皇城太近,若再有反民鬧事,就要出兵鎮壓。”
李仕明聽了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心中暗道:“民怨已經積攢得如此之深,這應該不光是天災那麽簡單。”他看了看袁長志,又想:“但鎮壓災民和抵禦外侵不同,長志不去或許也好。” 想到這裏,他問袁長志道:“袁將軍想去?”
袁長志苦笑道:“這種仗,打的是老百姓,不去也罷。”
李仕明聽了不置可否,沒有言語。
當晚送走袁長志,李仕明跟淮勝說了聲“今晚在謹言閣”,便急匆匆地披了件衣服離開了聽雨齋。
謹言閣位於太和殿西,是東陵的養才儲望之所。李仕明看中了其中大量的藏書和史籍,因此上任不久便向蒼漣請旨,準他進出此地,蒼漣即刻便準了。
李仕明離開聽雨齋,來到謹言閣,直奔存放內史“賦稅和田制”卷冊的地方,找出一摞相關文卷翻看起來。
他不知自己看了多久,直看得眼睛發花,擡起眼來才發現東窗已經發白 — 原來已經過了一夜。燈油已經耗盡,他卻並不覺得疲憊,反而是這一夜所看的東西讓他收獲頗豐。
他一路趕回聽雨齋,簡單洗了洗,飯也來不及吃一口就又出了門,這回他是直奔同僚右內史賈淵的家。
李仕明趕到賈府之時,賈淵正要出門,這位聖祖520年的兩榜進士已經花白胡子一大把,走路一顛一晃,頗有官氣。
李仕明見他剛踏出門還沒上轎子,急忙上前攔住:“賈大人,我正找你,還請借一步說話。”沒等賈淵反應過來,李仕明已經將他拉到一邊,作揖道:“陛下讓你我負責賦稅及田制之事,有件事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思前想後這難題朝野上下只有賈大人能解,特來請教。”
賈淵聽得很是受用,擡手道:“李大人請講。”
李仕明道:“聖祖519年乾王平定內亂後,曾令內史清丈過全國公田的數量,時隔多年,當年的數字若是均攤到現在在編的農戶人丁頭上,每四個人分得半畝還不到,這事賈大人怎麽看?”
賈淵聽了,臉色頓時一沈:“李大人問這作甚?”
“我是怕我若不問問賈大人,陛下哪天問到我,該如何答呢?”
賈淵黑著臉道:“咱們管的是租稅錢谷,你管什麽清丈土地,多管閑事!”一甩袖子,掉臉就走了。
李仕明看著賈淵的轎子搖搖晃晃地走遠,對先前一些疑惑已經心中有數。
九月初他遞了本奏折給蒼漣,第二日上朝蒼漣對他奏請之事只字未提,接連幾日,李仕明終於按捺不住,這一日來到太和殿外求見蒼漣。
蒼漣偏偏頗為忙碌,從卯時開始,一撥又一撥的人在太和殿進進出出,李仕明等了整快一天,傍晚才被叫進去。
李仕明進了大殿俯首跪在地上,蒼漣卻道:“餓了,咱們吃點東西。這是禦膳房做的棗泥糕,寡人很喜歡,你也嘗嘗。”說著叫人送了一盤熱騰騰香噴噴的棗泥糕到李仕明面前。
李仕明謝了恩賜,心不在焉地吃著,反覆琢磨著該如何跟蒼漣開口,棗泥糕吃到嘴裏也沒吃出什麽滋味,蒼漣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蒼漣吃完將盤子放在一邊,對李仕明說道:“寡人知道你為何而來,但你的奏折上來之前,賈淵先參了你一本。”
李仕明微怔:“賈大人參臣什麽?”
“他參你不顧本職、玩忽職守,放著該做的不做,去管別人衙門的閑事。”
李仕明苦笑。蒼漣目視李仕明,問道:“你去問他清丈土地的事了?”
“不錯,臣是問了他清丈土地之事。陛下,聖祖519年先王平定內亂後,百姓流離失所、戶口遷移,東部田地大量荒蕪,無人耕種。戰後國庫空虛,先王下令將各地官員、地主、官紳擁有的私田以外的荒地全部充公為公田,分配給百姓耕種,農戶向朝廷交納租稅,以充盈國庫。如今37年過去了,朝廷可控制的公田越來越少,幾乎都被官員和地主大戶巧取豪奪轉為私田。外加人丁增長,當年的數字若是均攤到現在在編的人丁頭上,每四個人分得半畝還不到,朝廷實則無田可授!老百姓沒有田,如何交稅納糧、如何吃飽肚子呢?”
李仕明觀察蒼漣,見並他無打斷的意思,繼續說道:“沒有土地,農戶只好依附當地大戶變成佃戶,每年交的租子比課稅還要重十幾倍。最讓人憂心的是前年朝廷下旨擴充軍費,各地地方官府打著這個旗號,卻私下用各種名目攤派,雜稅林立,導致民間賦稅的征收極其混亂。外加現在不許私市買賣,陛下,百姓鬧事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長此以往,國庫充盈但人心皆失,減少賦稅、緩解民怨才是當務之急!”
李仕明最後一個字剛說完,蒼漣抓起面前茶碗就沖他砸了過去,青花瓷的茶碗在李仕明跟前的地上被摔得粉碎。
“不是天災是人禍,你這是說寡人昏庸無道、治國無方?”蒼漣臉色鐵青:“你以為這朝堂之上就你明白?自作聰明、危言聳聽、攪亂人心就是你!寡人告訴你,稅一錢都不能減!”他拿起禦案上一本奏折,摔在了李仕明身上:“你寫的東西自己拿回去,好好看看,想清楚了再來回寡人!”
李仕明一聲不響拿起自己的奏折,緩緩起身:“是。”他正要往出走,蒼漣又道:“賈淵參你參得沒錯,罰你三個月俸祿,接下來你手頭上的事交給賈淵來辦。從明天開始你就去謹言閣,跟著那裏的學士編撰《史稿全庫》去!”
李仕明走出太和殿,微涼的夜風吹來,吹開了他心中的疑慮:蒼漣的態度讓他明白了一件事,無論蒼漣心中作何想法,但他暫時是不會動那些人的了 — 那些握有大量私田、掌握著國家命運的重臣、官紳和地主大戶。
連賈淵這樣的文人都抵制清丈土地,那麽在他名下到底有多少在冊、不在冊的田產在收租,那就無人知道了。
而像賈淵這樣的人又何止數千計,不重新清丈全國的土地,這裏裏外外上上下下就是一本爛賬,而這本爛賬下那些中飽私囊的人帶給這個國家的將是無窮的隱患。
但蒼漣現在選擇視而不見,這是李仕明看得清楚明白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