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知己識我◎
京城之下, 三市五坊,其中尤屬臨街的一條魚巷最叫人望而生畏,時人稱楚之烏衣巷。
傳聞楚先祖揭竿而起時,曾在此處當街賣魚, 所以楚成後此地在京城地價才水漲船高。
如今已是王公貴族宅邸專屬。
李家的馬車就在這巷前一停, 李若的婢女本就覺秦府在魚巷有府邸, 卻不肯在此地居住是裝模作樣,吃了閉門羹後更為小姐不平:
“小姐。”
“京城閨秀不知凡幾, 您與她又算不得什麽交情, 怎麽旁的千金您不請,偏偏親自來......”等瞧見李若一眼, 才兀自噤聲。
李若放下車簾,神情淡淡:“我借婚事攀了高枝,她不想見我也是尋常。”
那婢女更瞠目,馬車好端端地卻被人敲了敲窗, 打開才見一仆役早知她會來似的, 拱手道:
“問貴人安。小姐知道貴人婚期將近,必然忙碌,特囑咐奴婢, 若是貴人來了,讓小人敬告貴人,婚儀上小姐必定到場,小姐如今也是為貴人排憂解難, 才走不開身, 還望貴人莫要介懷。”
“為貴人排憂解難?”李若輕聲念著這幾個字, 再看那仆役時顯見地態度沒什麽變化, 只是道:“我知道了, 你去吧。”
“小姐。”婢女又靠過來。
李若靠在馬車內軟墊上,沒有理會。
閉上眼睛,忽然想起那日在雲臺寺,她問秦疏有沒有見到那亡魂,又想起她在風中清減輕咳,目光中,沒有一絲被二皇子退去婚事的羞憤憂愁。
讓她覺得,秦疏去雲臺寺,只是因為她想去罷了。而不是京城中人人傳聞的,在想盡辦法挽回這段婚事。
“回府吧。”
婢女:“小姐,夫人特地叮囑過您出府,拜見謝老夫人才正當.....”
李若自顧自地讓車夫掉頭,又拉開車簾看街上熙熙攘攘:“既然還沒過府,又算哪門子的長輩?”
即便過了府,她也不是邁出門檻便要去尋婆母告假的人,身子是她自己的,這皇天後土,難道又是他們謝家的人不成?
婢女不敢再說了,她們小姐雖然不虐待婢使,也是京城中聲名頂頂好的閨秀,她卻也還是怕的。
進了獄中的方若廷卻是時刻手指緊繃,不敢擡頭去看。
等到燈全都滅了,周遭再無別的響動,他才死處逢生一般,大口喘著氣清醒過來。
下一瞬,又是微僵,然後瞳孔微縮——怎、怎麽會!明明都無人了.......!
地牢卻還是起風了。
墊在身下的柴草堆,不撲簌撲簌響了,風聲卻那樣清晰。昏暗燭火裏,一抹紅裙刺破天光一般,幾乎將整個地牢都照亮。
然而此刻這地牢中卻沒有別人,只有方若廷,和她。
方若廷立刻朝向魂魄磕頭,手在發抖。
虞宋只是看他一眼:“他在哪裏。”紅纓槍上的紅穗垂落下來,就在方若廷面前,慢慢地變淡:“帶我去找他。”
楚帝說方士對澹臺衡用了邪術,不是沒有緣由。
大雄寶殿乃至旁的偏殿兩座,不用於處理政務乃至閑置的平侖殿等,光潔的地板上如今都鋪滿了大大小小的海燈,足有數萬盞。
若不是楚帝說話艱難,魏駱知道陛下想卻深覺不妥,勸了又勸,連勤政殿這種議事的地方都要鋪滿。
但楚帝仍覺不夠,抓著侍從的手,氣急地喉嚨吐字艱難,加之太醫也不敢用猛藥,堂堂陛下只能一字一頓:“沒有。”
“沒有!”
他沒有回來!
魏駱也著急,甚至於他也擔心,也焦灼澹臺公子若是真聽了虞將軍挑撥,此間民輿又過於奸惡的話,公子真有可能一去不回。
可他能怎麽辦呢?
正如楚帝想表現自己的仁愛寬和,最終也不過是能勸澹臺衡多添幾盞燈幾件寒衣般,一個亡魂,哪怕此朝再興盛,他能得到的裨益也不過寥寥。
別說魏駱留不住他,楚帝也留不住他。
張銘卻蹣跚來見,跪下拱手陳明長生祠的建造完畢,陛下幾乎甩開魏駱,踉蹌向前雙手抓住張銘,自己這位首輔的雙手,目光熱切。
隨後而來的何躬行卻只叩首不語,聽聞老師說長生祠建了一百多座,還是沒有一個能亮起燈的。
楚帝用力閉眼,而後怒而將端過來的禦膳全部掀翻!
還是周雲兵行險招,說沒跟上虞宋,卻發現獄內的方若廷不見後,立刻來稟。
“......臣懷疑,”周雲將所見說完,垂首,“這方士可能知道公子的蹤跡。”
方若廷被拽到了鳳凰臺。
拉著他走的並非虞宋,而是讓他面色煞白,聞所未聞的一陣邪風。
這風暴卷走殘雲,掃空落葉,落在鳳凰臺前時卻罕見地安靜了。
虞宋立在高高的臺階前,餘光中她看到了楚帝,楚帝也看到了她,但她沒有理會,只是收回長纓槍,然後一步步,踏上這高臺。
楚帝等這幾日,早已等得五臟六腑皆是煎熬難安,未見虞宋時,他還以為自己晚了一步,澹臺衡已被虞宋帶走了,卻沒想到她足足忍到今日,才來尋他!
楚帝立刻不顧內侍阻攔堅定向前踏去!
可還沒走幾步,就覺風雪遮目,刮過眼前瞳孔的每一粒雪,都是刺目一般的紅。
他心中一咯噔,擡頭看去。
高聳的城墻,血跡斑斑。大軍壓陣前,他立在風雪前。然後刀光一閃。
澹臺亡君,被押向行刑臺。
虞宋本是紅衣,紅纓槍,束發帶腕,行伍的簡略打扮,英氣逼人,在這狂風細雪中,身後卻逐漸有了一身染血的,深黑的披風。
鐵甲一層層鎖住足以將女將致命的脆弱部位,卻沒能抵擋住風霜刀劍的穿刺傷害。
她就立在那城墻前。
立在行刑臺幾步不遠,望著澹臺衡。那個因身死而身形淡了的澹臺衡。
史曾言淩遲之刑,為刺刀剮骨,人猶不死為最。
楚記錄的文書也有言,前朝有劊子手擅淩遲,當盡之時,其人身餘寡骨,脈絡皆斷,但仍有一息尚存,幾乎是清醒全程地看著自己肌膚被剝離。
澹臺衡沒有受這樣的苦楚。
刀落一千三百下,他便死了。但劊子手還是謹慎周全地毀了他的全部屍身,才浴血起立,深紅的血滴從刀鋒墜落,是渾圓的一顆。
有兵士舉起雙手歡呼。
大帳內,視線沒有移開的軍師卻雙手緊握,呼吸從未像這樣急促,直到劊子手下臺,他緊緊閉眼。
眼前仍是刺目的血。
剛下令將他千刀萬剮的叛軍將領卻是志得意滿,拿著酒碗,斜睨軍師笑:
“軍師怎麽不喝?”
軍師喉間微滾,烈酒灼喉,燙得他幾乎咳嗽。
那將領大笑,揚眉放碗:“叛君身死,亡秦來降,這天下,已經是我盧萬達的天下!此等好事,自該連飲上三年三月才算值當!”
明明自己才是揭竿而起,叛軍之首,卻稱那臺上之人為叛君。再說,他明知此人未及弱冠,驚才絕艷,絕非他們聲討的秦君......
卻還是因個人私怨怒剮了他。
這樣的魯莽之徒,粗野之輩......軍師不用去看澹臺衡最後的那個眼神也知道,盧萬達再難服眾了。
只要殺了他,叛軍戰果,唾手可得。
軍師腳步沈重地走出大營。
風雪太大了,幾乎將他走過去的腳步掩埋住,可是很奇怪的是,那雪卻沒有蓋住行刑臺上流下來的血。
他的眼睛也還是清明的,可以不懼風雪遮擋,清楚地看見。
被血變重的白布。
明明是隆冬,是三月,這白布在從天而降的鵝毛大雪裏,卻像是墓碑一樣顯眼。軍師喉嚨滾動,沒向前幾步,就腿軟,幾乎跪下。
是有人將他攙扶住。
軍師側眸,瞧見是個新入軍的少年,嘴角微微一扯。少年細聲細氣:“軍師小心。”
不用再多說什麽,軍師便知他對自己的感激與尊敬。往日軍師只覺慚愧,覺得天下萬民的希望,加在他身,他恐怕接受不來。
所以他退居盧萬達後,他不敢對上百姓期待的目光。這一日他們終於破敵北上,軍師挪動嘴唇,感受到的卻不只有慚愧。
他視線下移,感到膽寒。
少年順著軍師視線去看,發現手腕上還有城內用於區分難民發放白粥的白條,臉一白,下意識向後退然後跪下,實在餓得厲害,連辯解都不知道怎麽辯解。
軍師面容模糊,表情更模糊,但楚帝卻能通過這靜默的雪,看出他在想什麽。看出那軍師為何突然愕然悲痛,緊握雙手。
他以為打下京城的是他大軍,是民心,可是
若真是無力抵抗,少年怎會衣著幾凈?
若真是無力抵抗,貧民怎有機會逃出城?
若真是無力抵抗......他又為何要給這些貧民賑濟食糧呢。
螻蟻一般的百姓,在盧萬達那樣的人眼中是牲畜,他想屠便屠。可澹臺衡卻肯為他們開糧倉,掩城門。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尚可突破重重關卡,奔赴自己心心念念的安民軍!
一個驚才絕艷,憂國憂民,自幼良善,甚至是文韜武略的儲君,卻只能受淩遲之刑,令暴戾的叛軍再不能活命,自己卻一聲一息都不能發出。
楚帝不敢往回看,軍師不敢往回看,可這漫天的融雪,都是他的血,他是親手造就了自己的死,百姓的生啊!
楚帝更覺齒冷,想邁前一步,卻邁不出去。但他心中知道。所以秦的國破不在於安民軍多麽神勇。
而在於澹臺衡深知秦的百姓。
他不忍他們再被君父壓迫,也不忍他們再受戰火□□之苦了。若幹年後史書會寫安民軍入城,百姓擊鼓相迎,安民軍不戰而屈人之兵。
誰會料到亡君竟有這樣一顆仁心?這眼前少年便是最好證明。
可那少年只滿心崇敬叛軍。瞧見有人繞過行刑臺,啐上一口,還拉著軍師往旁走,看得魏駱都眉間喉舌發顫,說不出話來。
月落泥濘血染玄衣,這便是公子衡的結局嗎?這便是他想要的結局?
若不是內侍阻攔,楚帝更想快步上前,咬牙質問:你們對安民軍如此信賴愛戴,可知又是誰默許你們前來投奔,沒有叫你們九族被牽連!
他早知亡國的苦果啊!
可腳底的血卻令楚帝渾身冰冷僵硬,也令軍師顫抖著回到帳內,坐默良久,最後卻掩面大哭。
他哭時運不濟,他等草芥只能靠起義搏命,他也哭世道不公,哭盧萬達此人不堪大用,性戾屠城,他更哭自己踩著那少年屍骨去成就大業。
他,安民軍,這天下千千萬萬人都知他不是澹臺岳,都知該死的不是他而是那個昏君,都知那個身中三千六百刀的人只十九歲,可他還是眼睜睜看著他被行刑!
因為天下需要一個交代。安民軍需要一個交代。他更需要一個交代。
沒過多久,軍師便以盧萬達暴戾殘酷,虐殺亡君為由將他逼退了位,名義上是退位,實則軍師親手手刃了他。
可再見那行刑臺,雪卻已經停了,軍師臉上被濺上那盧萬達的血跡,他卻只提劍空茫地站在那裏。
良久,他似有所感。
空茫一片,四下寂靜的軍營裏,澹臺衡站在那裏。
玄衣被刀劍割破,大氅灰毛染成深色,清冷眉眼被血色模糊,連蒼白慘淡的唇色都在大雪裏破碎黯淡了。
但他仍然靜靜立在那裏,在看什麽。軍師渾身僵硬地走過去,看見扶他的那個少年。
他在為家人燒紙,撕了為那亡君遮蔽遺體的白布,焚燒給家人報信做喜。
驀地,軍師咬牙悲泣出聲。
淒聲問:“你為何要代他受死?又為何要幫我?”
他不是被淩遲的那一個,卻仿佛比被淩遲了的澹臺衡還痛苦:“你知不知道,我殺了人,如果不是百姓裏有人識得你,如果不是他們不想你死,我沒辦法這麽輕易嘩變。”
盧萬達好歹是一軍主將,他若是不死,踏進京城便可登基稱王啊!
可澹臺衡只是安靜地看著那個少年。
等那少年又祭拜第二位親屬,他的身影才凝實幾分,向前一步。
軍師的怒吼便又陡然被扼住,他恨澹臺衡,看見他卻說不出來。半晌,他擠出一個苦笑,這樣做是為什麽,他也不知道:
“你死了。我會叫他們給你立碑。你死在叛軍將領手裏,是為秦,也算光明正大,他們不會讓你與那昏君齊名!”
在史書上,你好歹也是生不逢時,不得已而死的公子衡。
但澹臺衡僅僅是立在那少年身邊,玄衣吹落額,混在雪汙裏,竟成了被烈火吞噬湮滅的白。
少年瞧不見澹臺衡,只是燒著白布。
風將澹臺衡的影子送進火焰中。
他背後,澹臺衡墨發散下來。在潔白晶瑩的雪色裏,他的玄衣大氅那樣華貴高潔。
卻像是不慎墜入人間的一輪月,跌進了祭拜亡魂的火裏。而後百年,沒有人祭拜他。
軍師更覺悲涼,他卻說:“問君西征何時還。”澹臺衡緩聲:“尤見夕月滿空山。”
軍師喉嚨滾動。
這是某朝某臣為抨擊戰亂下百姓流離失所,朝堂卻無所作為的一首酸腐詩。傳聞此詩出時,因文字獄被牽連入刑的,不計其數。
但澹臺衡知道。
“小石頭祭拜的,沒有一位不是因戰而死的親人。”少年還在趴著試圖把經紙點燃,雪卻撲簌撲簌落下來,將紙都埋了。
他於是一擡手,滿天的香火重新興盛。
澹臺衡竟還知道他的名姓。
軍師的諦聽凝望裏,澹臺衡的身影像是一棵樹。是的,樹,並非竹。
竹給人的感覺太清弱了,澹臺衡雖然病弱清臒,可他始終是塊美玉,是個完人。
他不因毀譽死,不因詆斥亡。
他也不要這萬千香火,不要這軍師為他洗名。他自己不在意自己的昭雪。
他們不知這是因為小石頭學著的那一啐,還是因為給他蔽體,卻被焚毀的白布。
又或是因為,即便是千秋萬歲,楚也不能還他聲名。
他只是安靜片刻,說:
“作此詩者隨公子文回濱時怎會想到,他之所以會在多年後為亡命將士如此痛陳,是因當初他也不願為君者,非公子文。”
軍師瞳孔一顫,心中猛縮,悍然擡首,隨後哆哆嗦嗦,幾乎不敢靠近,像看鬼怪一樣看著被淩遲而死的人。
澹臺衡:“公可不必為子嘉書史,洗名。”
澹臺衡的眼神那樣靜,像是看穿軍師的膽怯與卑劣,看穿他初登大寶,肯定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看穿他若是強逼軍師,受苦的只會是百姓。
然而天下哪來這樣的道理呢?身死之人要為此間萬萬生民無數次籌謀,活著的人那麽多,肯為他昭雪的卻沒有一個。
哪怕他已經身死,他也不要百年後有人打著秦該是公子衡即位的名義,挑起戰火。
“子嘉不做公子文。”
軍師牙關發顫,楚帝卻推開軍師,咬牙厲聲喊:“可子嘉你從未想過覆國,想過再起戰亂不是嗎!他們,不,你,是你,你怎可因為這種緣由邊如此輕忽你的性命!”
還有這之後百年的聲名。
這實在是太荒謬、太不符合楚帝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心志,可是他如此激憤不平,為眼前這幾幕嘔心泣血。
澹臺衡只是瞳眸一轉,眼裏映出霜雪。楚帝甚至不知澹臺衡這是否是在報覆。
只聽到他說:
“縱我不往,知己識之。”
為他覆體的白布還在烈火中痛苦地焚燒著,幾乎蜷曲,被他記住姓名放出城的少年也不知亡君的姓名。
可他本就不在乎。
他那一日所說真正所在乎的,也不過是他的君父,大楚的君主。這世上少有的,他於此世遇見,手談,相得的帝王,能不能像他的知己、至交一樣,懂他未竟之言,值他投身而死。
可天下人唾他辱他,公子衡難道就沒有殉國嗎?他依然走了此亡身毀名之路。
虞宋就在他身後安靜地註視著他,一直到大雪狂風卷起未燒盡的白布,她才伸手,抓住那被焚毀的布。
只不過他走的路太寂靜。
澹臺衡轉身,遙望漫天風雪。只是可惜。
他們全都斃命他前。
秦的社稷無人匡扶,澹臺衡的聲名也從此散去。世上再無知己識我。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3-07-31 16:06:15~2023-08-01 14:01:0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X 4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非物質研究、山雪無錄 5瓶;溫蘇 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知己識我◎
京城之下, 三市五坊,其中尤屬臨街的一條魚巷最叫人望而生畏,時人稱楚之烏衣巷。
傳聞楚先祖揭竿而起時,曾在此處當街賣魚, 所以楚成後此地在京城地價才水漲船高。
如今已是王公貴族宅邸專屬。
李家的馬車就在這巷前一停, 李若的婢女本就覺秦府在魚巷有府邸, 卻不肯在此地居住是裝模作樣,吃了閉門羹後更為小姐不平:
“小姐。”
“京城閨秀不知凡幾, 您與她又算不得什麽交情, 怎麽旁的千金您不請,偏偏親自來......”等瞧見李若一眼, 才兀自噤聲。
李若放下車簾,神情淡淡:“我借婚事攀了高枝,她不想見我也是尋常。”
那婢女更瞠目,馬車好端端地卻被人敲了敲窗, 打開才見一仆役早知她會來似的, 拱手道:
“問貴人安。小姐知道貴人婚期將近,必然忙碌,特囑咐奴婢, 若是貴人來了,讓小人敬告貴人,婚儀上小姐必定到場,小姐如今也是為貴人排憂解難, 才走不開身, 還望貴人莫要介懷。”
“為貴人排憂解難?”李若輕聲念著這幾個字, 再看那仆役時顯見地態度沒什麽變化, 只是道:“我知道了, 你去吧。”
“小姐。”婢女又靠過來。
李若靠在馬車內軟墊上,沒有理會。
閉上眼睛,忽然想起那日在雲臺寺,她問秦疏有沒有見到那亡魂,又想起她在風中清減輕咳,目光中,沒有一絲被二皇子退去婚事的羞憤憂愁。
讓她覺得,秦疏去雲臺寺,只是因為她想去罷了。而不是京城中人人傳聞的,在想盡辦法挽回這段婚事。
“回府吧。”
婢女:“小姐,夫人特地叮囑過您出府,拜見謝老夫人才正當.....”
李若自顧自地讓車夫掉頭,又拉開車簾看街上熙熙攘攘:“既然還沒過府,又算哪門子的長輩?”
即便過了府,她也不是邁出門檻便要去尋婆母告假的人,身子是她自己的,這皇天後土,難道又是他們謝家的人不成?
婢女不敢再說了,她們小姐雖然不虐待婢使,也是京城中聲名頂頂好的閨秀,她卻也還是怕的。
進了獄中的方若廷卻是時刻手指緊繃,不敢擡頭去看。
等到燈全都滅了,周遭再無別的響動,他才死處逢生一般,大口喘著氣清醒過來。
下一瞬,又是微僵,然後瞳孔微縮——怎、怎麽會!明明都無人了.......!
地牢卻還是起風了。
墊在身下的柴草堆,不撲簌撲簌響了,風聲卻那樣清晰。昏暗燭火裏,一抹紅裙刺破天光一般,幾乎將整個地牢都照亮。
然而此刻這地牢中卻沒有別人,只有方若廷,和她。
方若廷立刻朝向魂魄磕頭,手在發抖。
虞宋只是看他一眼:“他在哪裏。”紅纓槍上的紅穗垂落下來,就在方若廷面前,慢慢地變淡:“帶我去找他。”
楚帝說方士對澹臺衡用了邪術,不是沒有緣由。
大雄寶殿乃至旁的偏殿兩座,不用於處理政務乃至閑置的平侖殿等,光潔的地板上如今都鋪滿了大大小小的海燈,足有數萬盞。
若不是楚帝說話艱難,魏駱知道陛下想卻深覺不妥,勸了又勸,連勤政殿這種議事的地方都要鋪滿。
但楚帝仍覺不夠,抓著侍從的手,氣急地喉嚨吐字艱難,加之太醫也不敢用猛藥,堂堂陛下只能一字一頓:“沒有。”
“沒有!”
他沒有回來!
魏駱也著急,甚至於他也擔心,也焦灼澹臺公子若是真聽了虞將軍挑撥,此間民輿又過於奸惡的話,公子真有可能一去不回。
可他能怎麽辦呢?
正如楚帝想表現自己的仁愛寬和,最終也不過是能勸澹臺衡多添幾盞燈幾件寒衣般,一個亡魂,哪怕此朝再興盛,他能得到的裨益也不過寥寥。
別說魏駱留不住他,楚帝也留不住他。
張銘卻蹣跚來見,跪下拱手陳明長生祠的建造完畢,陛下幾乎甩開魏駱,踉蹌向前雙手抓住張銘,自己這位首輔的雙手,目光熱切。
隨後而來的何躬行卻只叩首不語,聽聞老師說長生祠建了一百多座,還是沒有一個能亮起燈的。
楚帝用力閉眼,而後怒而將端過來的禦膳全部掀翻!
還是周雲兵行險招,說沒跟上虞宋,卻發現獄內的方若廷不見後,立刻來稟。
“......臣懷疑,”周雲將所見說完,垂首,“這方士可能知道公子的蹤跡。”
方若廷被拽到了鳳凰臺。
拉著他走的並非虞宋,而是讓他面色煞白,聞所未聞的一陣邪風。
這風暴卷走殘雲,掃空落葉,落在鳳凰臺前時卻罕見地安靜了。
虞宋立在高高的臺階前,餘光中她看到了楚帝,楚帝也看到了她,但她沒有理會,只是收回長纓槍,然後一步步,踏上這高臺。
楚帝等這幾日,早已等得五臟六腑皆是煎熬難安,未見虞宋時,他還以為自己晚了一步,澹臺衡已被虞宋帶走了,卻沒想到她足足忍到今日,才來尋他!
楚帝立刻不顧內侍阻攔堅定向前踏去!
可還沒走幾步,就覺風雪遮目,刮過眼前瞳孔的每一粒雪,都是刺目一般的紅。
他心中一咯噔,擡頭看去。
高聳的城墻,血跡斑斑。大軍壓陣前,他立在風雪前。然後刀光一閃。
澹臺亡君,被押向行刑臺。
虞宋本是紅衣,紅纓槍,束發帶腕,行伍的簡略打扮,英氣逼人,在這狂風細雪中,身後卻逐漸有了一身染血的,深黑的披風。
鐵甲一層層鎖住足以將女將致命的脆弱部位,卻沒能抵擋住風霜刀劍的穿刺傷害。
她就立在那城墻前。
立在行刑臺幾步不遠,望著澹臺衡。那個因身死而身形淡了的澹臺衡。
史曾言淩遲之刑,為刺刀剮骨,人猶不死為最。
楚記錄的文書也有言,前朝有劊子手擅淩遲,當盡之時,其人身餘寡骨,脈絡皆斷,但仍有一息尚存,幾乎是清醒全程地看著自己肌膚被剝離。
澹臺衡沒有受這樣的苦楚。
刀落一千三百下,他便死了。但劊子手還是謹慎周全地毀了他的全部屍身,才浴血起立,深紅的血滴從刀鋒墜落,是渾圓的一顆。
有兵士舉起雙手歡呼。
大帳內,視線沒有移開的軍師卻雙手緊握,呼吸從未像這樣急促,直到劊子手下臺,他緊緊閉眼。
眼前仍是刺目的血。
剛下令將他千刀萬剮的叛軍將領卻是志得意滿,拿著酒碗,斜睨軍師笑:
“軍師怎麽不喝?”
軍師喉間微滾,烈酒灼喉,燙得他幾乎咳嗽。
那將領大笑,揚眉放碗:“叛君身死,亡秦來降,這天下,已經是我盧萬達的天下!此等好事,自該連飲上三年三月才算值當!”
明明自己才是揭竿而起,叛軍之首,卻稱那臺上之人為叛君。再說,他明知此人未及弱冠,驚才絕艷,絕非他們聲討的秦君......
卻還是因個人私怨怒剮了他。
這樣的魯莽之徒,粗野之輩......軍師不用去看澹臺衡最後的那個眼神也知道,盧萬達再難服眾了。
只要殺了他,叛軍戰果,唾手可得。
軍師腳步沈重地走出大營。
風雪太大了,幾乎將他走過去的腳步掩埋住,可是很奇怪的是,那雪卻沒有蓋住行刑臺上流下來的血。
他的眼睛也還是清明的,可以不懼風雪遮擋,清楚地看見。
被血變重的白布。
明明是隆冬,是三月,這白布在從天而降的鵝毛大雪裏,卻像是墓碑一樣顯眼。軍師喉嚨滾動,沒向前幾步,就腿軟,幾乎跪下。
是有人將他攙扶住。
軍師側眸,瞧見是個新入軍的少年,嘴角微微一扯。少年細聲細氣:“軍師小心。”
不用再多說什麽,軍師便知他對自己的感激與尊敬。往日軍師只覺慚愧,覺得天下萬民的希望,加在他身,他恐怕接受不來。
所以他退居盧萬達後,他不敢對上百姓期待的目光。這一日他們終於破敵北上,軍師挪動嘴唇,感受到的卻不只有慚愧。
他視線下移,感到膽寒。
少年順著軍師視線去看,發現手腕上還有城內用於區分難民發放白粥的白條,臉一白,下意識向後退然後跪下,實在餓得厲害,連辯解都不知道怎麽辯解。
軍師面容模糊,表情更模糊,但楚帝卻能通過這靜默的雪,看出他在想什麽。看出那軍師為何突然愕然悲痛,緊握雙手。
他以為打下京城的是他大軍,是民心,可是
若真是無力抵抗,少年怎會衣著幾凈?
若真是無力抵抗,貧民怎有機會逃出城?
若真是無力抵抗......他又為何要給這些貧民賑濟食糧呢。
螻蟻一般的百姓,在盧萬達那樣的人眼中是牲畜,他想屠便屠。可澹臺衡卻肯為他們開糧倉,掩城門。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尚可突破重重關卡,奔赴自己心心念念的安民軍!
一個驚才絕艷,憂國憂民,自幼良善,甚至是文韜武略的儲君,卻只能受淩遲之刑,令暴戾的叛軍再不能活命,自己卻一聲一息都不能發出。
楚帝不敢往回看,軍師不敢往回看,可這漫天的融雪,都是他的血,他是親手造就了自己的死,百姓的生啊!
楚帝更覺齒冷,想邁前一步,卻邁不出去。但他心中知道。所以秦的國破不在於安民軍多麽神勇。
而在於澹臺衡深知秦的百姓。
他不忍他們再被君父壓迫,也不忍他們再受戰火□□之苦了。若幹年後史書會寫安民軍入城,百姓擊鼓相迎,安民軍不戰而屈人之兵。
誰會料到亡君竟有這樣一顆仁心?這眼前少年便是最好證明。
可那少年只滿心崇敬叛軍。瞧見有人繞過行刑臺,啐上一口,還拉著軍師往旁走,看得魏駱都眉間喉舌發顫,說不出話來。
月落泥濘血染玄衣,這便是公子衡的結局嗎?這便是他想要的結局?
若不是內侍阻攔,楚帝更想快步上前,咬牙質問:你們對安民軍如此信賴愛戴,可知又是誰默許你們前來投奔,沒有叫你們九族被牽連!
他早知亡國的苦果啊!
可腳底的血卻令楚帝渾身冰冷僵硬,也令軍師顫抖著回到帳內,坐默良久,最後卻掩面大哭。
他哭時運不濟,他等草芥只能靠起義搏命,他也哭世道不公,哭盧萬達此人不堪大用,性戾屠城,他更哭自己踩著那少年屍骨去成就大業。
他,安民軍,這天下千千萬萬人都知他不是澹臺岳,都知該死的不是他而是那個昏君,都知那個身中三千六百刀的人只十九歲,可他還是眼睜睜看著他被行刑!
因為天下需要一個交代。安民軍需要一個交代。他更需要一個交代。
沒過多久,軍師便以盧萬達暴戾殘酷,虐殺亡君為由將他逼退了位,名義上是退位,實則軍師親手手刃了他。
可再見那行刑臺,雪卻已經停了,軍師臉上被濺上那盧萬達的血跡,他卻只提劍空茫地站在那裏。
良久,他似有所感。
空茫一片,四下寂靜的軍營裏,澹臺衡站在那裏。
玄衣被刀劍割破,大氅灰毛染成深色,清冷眉眼被血色模糊,連蒼白慘淡的唇色都在大雪裏破碎黯淡了。
但他仍然靜靜立在那裏,在看什麽。軍師渾身僵硬地走過去,看見扶他的那個少年。
他在為家人燒紙,撕了為那亡君遮蔽遺體的白布,焚燒給家人報信做喜。
驀地,軍師咬牙悲泣出聲。
淒聲問:“你為何要代他受死?又為何要幫我?”
他不是被淩遲的那一個,卻仿佛比被淩遲了的澹臺衡還痛苦:“你知不知道,我殺了人,如果不是百姓裏有人識得你,如果不是他們不想你死,我沒辦法這麽輕易嘩變。”
盧萬達好歹是一軍主將,他若是不死,踏進京城便可登基稱王啊!
可澹臺衡只是安靜地看著那個少年。
等那少年又祭拜第二位親屬,他的身影才凝實幾分,向前一步。
軍師的怒吼便又陡然被扼住,他恨澹臺衡,看見他卻說不出來。半晌,他擠出一個苦笑,這樣做是為什麽,他也不知道:
“你死了。我會叫他們給你立碑。你死在叛軍將領手裏,是為秦,也算光明正大,他們不會讓你與那昏君齊名!”
在史書上,你好歹也是生不逢時,不得已而死的公子衡。
但澹臺衡僅僅是立在那少年身邊,玄衣吹落額,混在雪汙裏,竟成了被烈火吞噬湮滅的白。
少年瞧不見澹臺衡,只是燒著白布。
風將澹臺衡的影子送進火焰中。
他背後,澹臺衡墨發散下來。在潔白晶瑩的雪色裏,他的玄衣大氅那樣華貴高潔。
卻像是不慎墜入人間的一輪月,跌進了祭拜亡魂的火裏。而後百年,沒有人祭拜他。
軍師更覺悲涼,他卻說:“問君西征何時還。”澹臺衡緩聲:“尤見夕月滿空山。”
軍師喉嚨滾動。
這是某朝某臣為抨擊戰亂下百姓流離失所,朝堂卻無所作為的一首酸腐詩。傳聞此詩出時,因文字獄被牽連入刑的,不計其數。
但澹臺衡知道。
“小石頭祭拜的,沒有一位不是因戰而死的親人。”少年還在趴著試圖把經紙點燃,雪卻撲簌撲簌落下來,將紙都埋了。
他於是一擡手,滿天的香火重新興盛。
澹臺衡竟還知道他的名姓。
軍師的諦聽凝望裏,澹臺衡的身影像是一棵樹。是的,樹,並非竹。
竹給人的感覺太清弱了,澹臺衡雖然病弱清臒,可他始終是塊美玉,是個完人。
他不因毀譽死,不因詆斥亡。
他也不要這萬千香火,不要這軍師為他洗名。他自己不在意自己的昭雪。
他們不知這是因為小石頭學著的那一啐,還是因為給他蔽體,卻被焚毀的白布。
又或是因為,即便是千秋萬歲,楚也不能還他聲名。
他只是安靜片刻,說:
“作此詩者隨公子文回濱時怎會想到,他之所以會在多年後為亡命將士如此痛陳,是因當初他也不願為君者,非公子文。”
軍師瞳孔一顫,心中猛縮,悍然擡首,隨後哆哆嗦嗦,幾乎不敢靠近,像看鬼怪一樣看著被淩遲而死的人。
澹臺衡:“公可不必為子嘉書史,洗名。”
澹臺衡的眼神那樣靜,像是看穿軍師的膽怯與卑劣,看穿他初登大寶,肯定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看穿他若是強逼軍師,受苦的只會是百姓。
然而天下哪來這樣的道理呢?身死之人要為此間萬萬生民無數次籌謀,活著的人那麽多,肯為他昭雪的卻沒有一個。
哪怕他已經身死,他也不要百年後有人打著秦該是公子衡即位的名義,挑起戰火。
“子嘉不做公子文。”
軍師牙關發顫,楚帝卻推開軍師,咬牙厲聲喊:“可子嘉你從未想過覆國,想過再起戰亂不是嗎!他們,不,你,是你,你怎可因為這種緣由邊如此輕忽你的性命!”
還有這之後百年的聲名。
這實在是太荒謬、太不符合楚帝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心志,可是他如此激憤不平,為眼前這幾幕嘔心泣血。
澹臺衡只是瞳眸一轉,眼裏映出霜雪。楚帝甚至不知澹臺衡這是否是在報覆。
只聽到他說:
“縱我不往,知己識之。”
為他覆體的白布還在烈火中痛苦地焚燒著,幾乎蜷曲,被他記住姓名放出城的少年也不知亡君的姓名。
可他本就不在乎。
他那一日所說真正所在乎的,也不過是他的君父,大楚的君主。這世上少有的,他於此世遇見,手談,相得的帝王,能不能像他的知己、至交一樣,懂他未竟之言,值他投身而死。
可天下人唾他辱他,公子衡難道就沒有殉國嗎?他依然走了此亡身毀名之路。
虞宋就在他身後安靜地註視著他,一直到大雪狂風卷起未燒盡的白布,她才伸手,抓住那被焚毀的布。
只不過他走的路太寂靜。
澹臺衡轉身,遙望漫天風雪。只是可惜。
他們全都斃命他前。
秦的社稷無人匡扶,澹臺衡的聲名也從此散去。世上再無知己識我。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3-07-31 16:06:15~2023-08-01 14:01:0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X 4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非物質研究、山雪無錄 5瓶;溫蘇 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