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日暮與新生
關燈
小
中
大
第347章 日暮與新生
次日。
鎮國公主府。
晉陽公主也提起了武承嗣——
其實原本對此人,她跟姜握的態度是一致的。
從華原回來,聽說京中多了個跳梁小醜後,晉陽公主秉持著眼不見為凈的心態,並不理會。
只是忙於帶著醫學院的師生,一起整理從華原帶回來的醫學典籍。
直到這兩日,‘新鮮事兒’都是武承嗣搞出來的,真是不聽也不行了。
*
先給曜初細致檢查過,確定她進入孕晚期身體狀態依舊很不錯後,三人才在側廳坐下來喝茶。
奉茶先奉客,曜初第一杯茶是給了晉陽姑姑。
晉陽公主接過,之後不由轉頭問姜握:“盧司馬無事吧?”
而姜握此時也接過曜初遞過來的茶盅:“無事。”
盧照鄰在城門口就被人逮走,也是很莫名其妙了。
不過他並沒沒有慌張:只要上頭沒換皇帝,他就沒什麽可慌的,等大司徒的人來放他走就是。
唯一的擔心,就是他那些孤本古籍了!
生恐被人盜竊或是不甚損毀。
好在,他在金吾衛的押房內,也就坐了半個時辰,就連人帶物一起被接走。
而聽晉陽公主問起盧照鄰,姜握忽頗有感慨——
她想起了初見盧照鄰。
當時一眼望過去,她便想起論語裏那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然而一晃,是真真正正四十餘載過去了。
人如天光,已入暮色。
*
而盧照鄰昨日一見姜握,其實也有怔楞。
牢房昏暗,宰相所著的紫袍金帶在昏暗中,倒是顯得光澤愈亮。
盧照鄰就見她進門後,還擡手揉了揉眼,大約是開關門時震下來的灰塵迷了眼。
等她放下手,盧照鄰便見一張,與數年前分別時,並無甚區別的面容。
朝中許多人都說,大司徒師承兩位仙師,從前還研究出過火藥,那麽必擅長煉丹保養之術。
而且朝臣們還學會了多重舉證:還有證據就是,陛下也依舊不見暮態。
甚至還有人篤定,大司徒必是有什麽不傳秘藥,亦或是道家延年益壽的修煉方術。
姜握自然也聽過這些流言蜚語,心中為陛下不平:我是開掛,陛下那是天賦異稟,怎麽好混為一談。
人人都道大司徒頗擅岐黃方術,故而經年容采不變——然而在盧照鄰心裏,並不認同這些話。
經年未變?不,還是變了的。
他記得……
她從前,尤其是詩會上初見之時,其實有幾分體弱之態。
以至於他最初請孫思邈孫神醫回長安的時候,還請孫神醫替姜太史丞診脈,開個保養的方子。
然而等孫神醫見到姜沃後,跟他傳達的意思就是:她身體很好。
還是管好你自己的體弱多病吧!
當時就給盧照鄰整迷惑了。之後他留意姜握的身體狀況,則更多驚惑。
姜握並不知盧照鄰所想,若知必要感慨,他的感覺實在敏銳,也完全沒錯。
畢竟兩人初見的詩會上,正是系統在停擺更新中。她那時,連六脈調和的健康狀態都沒有。
後來,盧照鄰每次見她,都不免琢磨。
然而在這日金吾衛昏暗的牢獄中,盧照鄰見她依舊雙目熠熠如星,經年無改,忽然就釋然,不再去想那些自少年時就讓他困惑的,關於她的種種謎團了。
時至今日,自然是故友康健安好便夠了。
何問緣由。
*
盧照鄰離開金吾衛衙署的時候,依舊問起他的幾車古籍孤本。
姜握寬慰其憂心道:“無人動過。”
然後又問起盧照鄰此番歸神都住在哪裏,是收拾盧家舊宅常住還是暫住官舍,也好直接把他這些心愛珍貴的書籍護送過去。
然而卻見盧照鄰搖頭:“書還在就好,但不必送到我的住處,大司徒直接帶走吧。”
他特意回了一趟長安,把盧氏中屬於他的,他能夠帶走的書籍故典都帶走了——
範陽盧氏,族中世代為官。
盧照鄰道:“這些歷代先人手記,就送與大司徒的歷史學院和朝廷的史館。”
雖非正史,但當時在朝為官之人所記載的朝野佚聞,雜史筆記,自然也是一份無比珍貴的原始史料,可作為史官參照。
“至於那些珍本古籍,就也交給朝廷的集賢殿書院,以豐經籍傳於後世。”
姜握聽完並代朝廷向他致謝後,才以友人的身份問道:“那你,要去哪裏呢?”
把諸多身外之物安排過後,要如何?
盧照鄰先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笑了笑道:“我此番回長安,還去長安城外的少陵原,盧氏族墓祭拜灑掃了一番。”
他想起此番自己是為什麽被武承嗣抓起來的,因為出身世家。
然而世家……
他望著眼前,這數十年來,與世家的衰落可以說是‘息息相關’的宰相。
“大司徒想來也知道,如今崔盧鄭王在朝為官者日少。”
統計學才是最直觀的。
自一十七八年前吏部資考授官開始,這些年,姜握一直有在做統計表。
當然,後來教會了婉兒後,姜握就可以愉快把原始數據給婉兒,由弟子去做各種統計學報表。
不但崔盧鄭王,包括關隴士族,如京兆韋氏、弘農楊氏,甚至出了‘一門朱紫’的河東裴氏,其世家內出任五品以上官的人數都呈下降趨勢。[1]
“不但如此,許多支房,家中人口逝故在兩京後,都不再歸於本鄉,而是就在長安或是洛陽外安葬,形成了新的家族墓地。”
盧照鄰深有感觸:曾經還替他去向李仙師提過親事的伯父,雖大半生在京中為官,但病逝後,還是歸葬於範陽盧氏的墓地。
然而到了下一輩,比如他的同輩,甚至於有些英年早逝的同族晚輩,就都葬在了兩京附近,甚至形成了家族墓地。
因他們中很多人父祖輩在兩京做官,故而他們出生地就在兩京,十來年甚至數十年不回一趟範陽祖籍也是有的。
而之所以久留京城,自然是有緣故的:因為要貢舉,尤其是貢舉後還要待在京中守選。
多年來潛移默化,世家便被‘中央化’了。
何為門閥士族,本就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比如他們盧氏,前面還有前綴:範陽盧氏。
然而現在,世家子弟卻有許多是生於兩京,最後葬於兩京。
與故土的聯系日漸稀薄。
那又是什麽世家呢?與尋常朝臣漸無分別。
這些年,作為游離於朝堂之外的世家人,盧照鄰反而看得更清楚——
世家,已經走到了無可挽回的餘暉。
而當今聖神皇帝,又是開辟天地般,前所未有的女帝。
那些守舊世家,還沈浸在輝煌舊夢中,實在是……
盧照鄰搖了搖頭。
與他也無關了。
*
“這些年我隨著孫神醫,早些年是治病,後來我身體好了許多,先生卻日益老邁,我自不好遠離先生而去。”
因此他雖然走遍了這天下十道的不少地方。
其實並不是以游覽名勝古跡山川為主,而主要是跟著孫神醫的步調,去些人口稠密的城鎮。
“如今到了這個歲數,已無有長輩需奉養。”
“我便想著去雲游各地。”
他已有安排,姜握自無旁話,只道:“那你離開洛陽時,我去送你。
**
鎮國公主府,晉陽公主聽姜握說過盧照鄰無事後,也就放心。
轉頭又來囑咐曜初——
“昨日竟然有洛陽城內許多市井之徒、輕薄惡少,為武承嗣請封,實在是不知所謂。”
不過陛下大怒,除了當場杖刑鬧事之人,更以武承嗣有‘妄行作亂的謀逆之心’,令大理寺和刑部嚴審處置。
大理寺和刑部:……
陛下,您這都定下謀逆了,還有啥可審的喲。
晉陽公主雖不知武承嗣之事,聖神皇帝和鎮國公主母女兩人是有默契的,但她自明白,有了這個罪名,武承嗣自是無生還之禮。
同時,武氏宗親也就廢掉了:畢竟,與陛下血緣關系最近的兩個武家侄子,俱已不存,其餘武家人又算什麽?
晉陽都猜的到,估計今歲祭祀,陛下會再彰洛水聖圖,大祭天姓女武之廟。
這才是她的武氏!
如今若說公主想要做皇儲,還有什麽阻礙……
晉陽看向曜初,以及她明顯的身孕。
“曜初,這孩子,總不會是隨駙馬的姓氏吧?”
晉陽公主問過,果見曜初搖頭,自然而然道:“當然不會。”
她端著小小的茶盞道:“我也在等人提出這件事。”
*
天授一年。
七月中旬。
刑部與大理寺同審武承嗣一案後,很快按照律法得出了結論:謀逆當斬。
因恐有傷天和,故而歷朝歷代都是按照四時節氣,‘涼風至,始行戮’。凡有犯死罪者,皆是秋後問斬。
聖神皇帝拿到這份奏表,卻不甚滿意。
秋後處斬——
算來,曜初的產期,基本就是秋後。
皇帝早預備了,一旦鎮國公主誕下女兒,便大赦天下,哪怕罪在不赦的,也停一年秋決。
難道,還讓武承嗣多活一年,亦或是為了他單獨秋決。
皇帝蹙眉:真是,不管活著或者去死,他們都如蟑螂般,只會給人添亂。
聖神皇帝又不免想起年幼時,將她們趕出家門的異母兄長,到如今,如蜱蟲般來回蹦跶,甚至妄圖往自家宰相身上沾的武承嗣武三思。
果然,這一脈都只會讓她糟心。
於是皇帝很快決定,既然秋決不方便,那便讓他‘自覺’吧。
聖神皇帝召殿中省刑室的管事,令他們好生配幾副藥。
*
而武承嗣一案後,聖神皇帝立儲之心已昭然若揭。
然,還是有官員想要努力一把,想說服皇帝立太子而非太女。
譬如禮部侍郎魏元禮便道:“若陛下立公主為皇太女,將來駙馬又該如何安置稱呼?豈非令天下怪甚?”
“再有,公主之子女隨駙馬而姓,陛下豈非還是持國於外人。”
而很快,鎮國公主府上唐駙馬便上書請旨(雖不能上朝,但駙馬都尉還是可以上奏表):公主子嗣自姓武,再無旁姓。
禮部啞然。
也是經過多年錘煉和煮青蛙,他們已經不會再說出什麽‘不合舊例’的話來了——畢竟,如今朝上,還有什麽符合舊例的事兒嗎?
**
這一年中秋後,姜握於洛陽城外,為盧照鄰送行。
路上,盧照鄰還提起:“長安大明宮,吏部你當年的庭院中,那一株山茶愈發亭亭異秀。”
只是,他語氣略微惋惜:“時節不對,並非冬日,也就未見山茶花開,亦未能再見春雪覆山茶。”
洛陽外無長安城的灞橋垂柳送別之地,姜握只是把故友送出了東城門。
作別之際,姜握心中有一種了然預感:此生,自是相會無期矣。
彼此相贈之言,唯餘保重。
秋景明瑟。
姜握坐在車上,望出卷簾,見友人的馬車遠行而去。在她準備放下竹簾之時,忽的有一片落葉,從窗口掉落在她懷中。
她再次擡頭時,因地勢起伏,已經望不見盧照鄰的馬車了。
或許並不合適,但姜握此時就是想到了那一句——
“回頭萬裏,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2]
**
而這一年深秋,鎮國安定公主誕下女兒。
帝大悅,所賜佳宴、賞禮皆逾制——
其實這不是聖神皇帝第一個孫輩了,周王李顯,殷王李旦,膝下都是有兒女的,還不只一個。
但鎮國公主之女誕生之慶賀典儀,與從前諸孫輩皆不同。
若是朝臣們非要去對比來看,那規制倒是更符合從前太子嫡長子之誕辰禮。
*
而這一夜,聖神皇帝與姜握在燈下商議孩子的名字。
說是商議,皇帝只將筆遞給她:“朕知道,你早在想這孩子的名字了。從前不肯說,今日總能告訴朕了。”
姜握接過筆,寫下一字。
赪。
武赪。
聖神皇帝見到這個字,略加琢磨出處典故,便不由笑道:“給孩子起名,你竟也惦記著魚嗎?”
這當然是玩笑話。
《左傳》與《說文》中都有記:赪,赤也。*
此字,為‘紅色’之意。
而聖神皇帝方才那句‘惦記魚’,其實是出自《詩經》:魴魚赪尾。再有,則是有傳說魚勞則尾赤。*
故而皇帝笑她給孩子起名,亦不忘魚。
姜握望著這個字——
其實對她而言,此字來源於此時還未出生的詩人李賀的一句詩。
“誰揭赪玉盤,東方發紅照。”*
赪玉盤,即為太陽之意。
赪赪,是她另一種思念和寄托。
倒是聖神皇帝因那句玩笑,忽而動意:“既如此,朕給赪兒想了個小名。”
“阿鯉。如何?”
姜握笑道:“好名字。”
一尾小小的紅色鯉魚,但終有一日,會越過龍門,化作飛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次日。
鎮國公主府。
晉陽公主也提起了武承嗣——
其實原本對此人,她跟姜握的態度是一致的。
從華原回來,聽說京中多了個跳梁小醜後,晉陽公主秉持著眼不見為凈的心態,並不理會。
只是忙於帶著醫學院的師生,一起整理從華原帶回來的醫學典籍。
直到這兩日,‘新鮮事兒’都是武承嗣搞出來的,真是不聽也不行了。
*
先給曜初細致檢查過,確定她進入孕晚期身體狀態依舊很不錯後,三人才在側廳坐下來喝茶。
奉茶先奉客,曜初第一杯茶是給了晉陽姑姑。
晉陽公主接過,之後不由轉頭問姜握:“盧司馬無事吧?”
而姜握此時也接過曜初遞過來的茶盅:“無事。”
盧照鄰在城門口就被人逮走,也是很莫名其妙了。
不過他並沒沒有慌張:只要上頭沒換皇帝,他就沒什麽可慌的,等大司徒的人來放他走就是。
唯一的擔心,就是他那些孤本古籍了!
生恐被人盜竊或是不甚損毀。
好在,他在金吾衛的押房內,也就坐了半個時辰,就連人帶物一起被接走。
而聽晉陽公主問起盧照鄰,姜握忽頗有感慨——
她想起了初見盧照鄰。
當時一眼望過去,她便想起論語裏那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然而一晃,是真真正正四十餘載過去了。
人如天光,已入暮色。
*
而盧照鄰昨日一見姜握,其實也有怔楞。
牢房昏暗,宰相所著的紫袍金帶在昏暗中,倒是顯得光澤愈亮。
盧照鄰就見她進門後,還擡手揉了揉眼,大約是開關門時震下來的灰塵迷了眼。
等她放下手,盧照鄰便見一張,與數年前分別時,並無甚區別的面容。
朝中許多人都說,大司徒師承兩位仙師,從前還研究出過火藥,那麽必擅長煉丹保養之術。
而且朝臣們還學會了多重舉證:還有證據就是,陛下也依舊不見暮態。
甚至還有人篤定,大司徒必是有什麽不傳秘藥,亦或是道家延年益壽的修煉方術。
姜握自然也聽過這些流言蜚語,心中為陛下不平:我是開掛,陛下那是天賦異稟,怎麽好混為一談。
人人都道大司徒頗擅岐黃方術,故而經年容采不變——然而在盧照鄰心裏,並不認同這些話。
經年未變?不,還是變了的。
他記得……
她從前,尤其是詩會上初見之時,其實有幾分體弱之態。
以至於他最初請孫思邈孫神醫回長安的時候,還請孫神醫替姜太史丞診脈,開個保養的方子。
然而等孫神醫見到姜沃後,跟他傳達的意思就是:她身體很好。
還是管好你自己的體弱多病吧!
當時就給盧照鄰整迷惑了。之後他留意姜握的身體狀況,則更多驚惑。
姜握並不知盧照鄰所想,若知必要感慨,他的感覺實在敏銳,也完全沒錯。
畢竟兩人初見的詩會上,正是系統在停擺更新中。她那時,連六脈調和的健康狀態都沒有。
後來,盧照鄰每次見她,都不免琢磨。
然而在這日金吾衛昏暗的牢獄中,盧照鄰見她依舊雙目熠熠如星,經年無改,忽然就釋然,不再去想那些自少年時就讓他困惑的,關於她的種種謎團了。
時至今日,自然是故友康健安好便夠了。
何問緣由。
*
盧照鄰離開金吾衛衙署的時候,依舊問起他的幾車古籍孤本。
姜握寬慰其憂心道:“無人動過。”
然後又問起盧照鄰此番歸神都住在哪裏,是收拾盧家舊宅常住還是暫住官舍,也好直接把他這些心愛珍貴的書籍護送過去。
然而卻見盧照鄰搖頭:“書還在就好,但不必送到我的住處,大司徒直接帶走吧。”
他特意回了一趟長安,把盧氏中屬於他的,他能夠帶走的書籍故典都帶走了——
範陽盧氏,族中世代為官。
盧照鄰道:“這些歷代先人手記,就送與大司徒的歷史學院和朝廷的史館。”
雖非正史,但當時在朝為官之人所記載的朝野佚聞,雜史筆記,自然也是一份無比珍貴的原始史料,可作為史官參照。
“至於那些珍本古籍,就也交給朝廷的集賢殿書院,以豐經籍傳於後世。”
姜握聽完並代朝廷向他致謝後,才以友人的身份問道:“那你,要去哪裏呢?”
把諸多身外之物安排過後,要如何?
盧照鄰先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笑了笑道:“我此番回長安,還去長安城外的少陵原,盧氏族墓祭拜灑掃了一番。”
他想起此番自己是為什麽被武承嗣抓起來的,因為出身世家。
然而世家……
他望著眼前,這數十年來,與世家的衰落可以說是‘息息相關’的宰相。
“大司徒想來也知道,如今崔盧鄭王在朝為官者日少。”
統計學才是最直觀的。
自一十七八年前吏部資考授官開始,這些年,姜握一直有在做統計表。
當然,後來教會了婉兒後,姜握就可以愉快把原始數據給婉兒,由弟子去做各種統計學報表。
不但崔盧鄭王,包括關隴士族,如京兆韋氏、弘農楊氏,甚至出了‘一門朱紫’的河東裴氏,其世家內出任五品以上官的人數都呈下降趨勢。[1]
“不但如此,許多支房,家中人口逝故在兩京後,都不再歸於本鄉,而是就在長安或是洛陽外安葬,形成了新的家族墓地。”
盧照鄰深有感觸:曾經還替他去向李仙師提過親事的伯父,雖大半生在京中為官,但病逝後,還是歸葬於範陽盧氏的墓地。
然而到了下一輩,比如他的同輩,甚至於有些英年早逝的同族晚輩,就都葬在了兩京附近,甚至形成了家族墓地。
因他們中很多人父祖輩在兩京做官,故而他們出生地就在兩京,十來年甚至數十年不回一趟範陽祖籍也是有的。
而之所以久留京城,自然是有緣故的:因為要貢舉,尤其是貢舉後還要待在京中守選。
多年來潛移默化,世家便被‘中央化’了。
何為門閥士族,本就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比如他們盧氏,前面還有前綴:範陽盧氏。
然而現在,世家子弟卻有許多是生於兩京,最後葬於兩京。
與故土的聯系日漸稀薄。
那又是什麽世家呢?與尋常朝臣漸無分別。
這些年,作為游離於朝堂之外的世家人,盧照鄰反而看得更清楚——
世家,已經走到了無可挽回的餘暉。
而當今聖神皇帝,又是開辟天地般,前所未有的女帝。
那些守舊世家,還沈浸在輝煌舊夢中,實在是……
盧照鄰搖了搖頭。
與他也無關了。
*
“這些年我隨著孫神醫,早些年是治病,後來我身體好了許多,先生卻日益老邁,我自不好遠離先生而去。”
因此他雖然走遍了這天下十道的不少地方。
其實並不是以游覽名勝古跡山川為主,而主要是跟著孫神醫的步調,去些人口稠密的城鎮。
“如今到了這個歲數,已無有長輩需奉養。”
“我便想著去雲游各地。”
他已有安排,姜握自無旁話,只道:“那你離開洛陽時,我去送你。
**
鎮國公主府,晉陽公主聽姜握說過盧照鄰無事後,也就放心。
轉頭又來囑咐曜初——
“昨日竟然有洛陽城內許多市井之徒、輕薄惡少,為武承嗣請封,實在是不知所謂。”
不過陛下大怒,除了當場杖刑鬧事之人,更以武承嗣有‘妄行作亂的謀逆之心’,令大理寺和刑部嚴審處置。
大理寺和刑部:……
陛下,您這都定下謀逆了,還有啥可審的喲。
晉陽公主雖不知武承嗣之事,聖神皇帝和鎮國公主母女兩人是有默契的,但她自明白,有了這個罪名,武承嗣自是無生還之禮。
同時,武氏宗親也就廢掉了:畢竟,與陛下血緣關系最近的兩個武家侄子,俱已不存,其餘武家人又算什麽?
晉陽都猜的到,估計今歲祭祀,陛下會再彰洛水聖圖,大祭天姓女武之廟。
這才是她的武氏!
如今若說公主想要做皇儲,還有什麽阻礙……
晉陽看向曜初,以及她明顯的身孕。
“曜初,這孩子,總不會是隨駙馬的姓氏吧?”
晉陽公主問過,果見曜初搖頭,自然而然道:“當然不會。”
她端著小小的茶盞道:“我也在等人提出這件事。”
*
天授一年。
七月中旬。
刑部與大理寺同審武承嗣一案後,很快按照律法得出了結論:謀逆當斬。
因恐有傷天和,故而歷朝歷代都是按照四時節氣,‘涼風至,始行戮’。凡有犯死罪者,皆是秋後問斬。
聖神皇帝拿到這份奏表,卻不甚滿意。
秋後處斬——
算來,曜初的產期,基本就是秋後。
皇帝早預備了,一旦鎮國公主誕下女兒,便大赦天下,哪怕罪在不赦的,也停一年秋決。
難道,還讓武承嗣多活一年,亦或是為了他單獨秋決。
皇帝蹙眉:真是,不管活著或者去死,他們都如蟑螂般,只會給人添亂。
聖神皇帝又不免想起年幼時,將她們趕出家門的異母兄長,到如今,如蜱蟲般來回蹦跶,甚至妄圖往自家宰相身上沾的武承嗣武三思。
果然,這一脈都只會讓她糟心。
於是皇帝很快決定,既然秋決不方便,那便讓他‘自覺’吧。
聖神皇帝召殿中省刑室的管事,令他們好生配幾副藥。
*
而武承嗣一案後,聖神皇帝立儲之心已昭然若揭。
然,還是有官員想要努力一把,想說服皇帝立太子而非太女。
譬如禮部侍郎魏元禮便道:“若陛下立公主為皇太女,將來駙馬又該如何安置稱呼?豈非令天下怪甚?”
“再有,公主之子女隨駙馬而姓,陛下豈非還是持國於外人。”
而很快,鎮國公主府上唐駙馬便上書請旨(雖不能上朝,但駙馬都尉還是可以上奏表):公主子嗣自姓武,再無旁姓。
禮部啞然。
也是經過多年錘煉和煮青蛙,他們已經不會再說出什麽‘不合舊例’的話來了——畢竟,如今朝上,還有什麽符合舊例的事兒嗎?
**
這一年中秋後,姜握於洛陽城外,為盧照鄰送行。
路上,盧照鄰還提起:“長安大明宮,吏部你當年的庭院中,那一株山茶愈發亭亭異秀。”
只是,他語氣略微惋惜:“時節不對,並非冬日,也就未見山茶花開,亦未能再見春雪覆山茶。”
洛陽外無長安城的灞橋垂柳送別之地,姜握只是把故友送出了東城門。
作別之際,姜握心中有一種了然預感:此生,自是相會無期矣。
彼此相贈之言,唯餘保重。
秋景明瑟。
姜握坐在車上,望出卷簾,見友人的馬車遠行而去。在她準備放下竹簾之時,忽的有一片落葉,從窗口掉落在她懷中。
她再次擡頭時,因地勢起伏,已經望不見盧照鄰的馬車了。
或許並不合適,但姜握此時就是想到了那一句——
“回頭萬裏,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2]
**
而這一年深秋,鎮國安定公主誕下女兒。
帝大悅,所賜佳宴、賞禮皆逾制——
其實這不是聖神皇帝第一個孫輩了,周王李顯,殷王李旦,膝下都是有兒女的,還不只一個。
但鎮國公主之女誕生之慶賀典儀,與從前諸孫輩皆不同。
若是朝臣們非要去對比來看,那規制倒是更符合從前太子嫡長子之誕辰禮。
*
而這一夜,聖神皇帝與姜握在燈下商議孩子的名字。
說是商議,皇帝只將筆遞給她:“朕知道,你早在想這孩子的名字了。從前不肯說,今日總能告訴朕了。”
姜握接過筆,寫下一字。
赪。
武赪。
聖神皇帝見到這個字,略加琢磨出處典故,便不由笑道:“給孩子起名,你竟也惦記著魚嗎?”
這當然是玩笑話。
《左傳》與《說文》中都有記:赪,赤也。*
此字,為‘紅色’之意。
而聖神皇帝方才那句‘惦記魚’,其實是出自《詩經》:魴魚赪尾。再有,則是有傳說魚勞則尾赤。*
故而皇帝笑她給孩子起名,亦不忘魚。
姜握望著這個字——
其實對她而言,此字來源於此時還未出生的詩人李賀的一句詩。
“誰揭赪玉盤,東方發紅照。”*
赪玉盤,即為太陽之意。
赪赪,是她另一種思念和寄托。
倒是聖神皇帝因那句玩笑,忽而動意:“既如此,朕給赪兒想了個小名。”
“阿鯉。如何?”
姜握笑道:“好名字。”
一尾小小的紅色鯉魚,但終有一日,會越過龍門,化作飛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