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登基前夕
關燈
小
中
大
第291章 登基前夕
朝堂之上,明眼人多矣。
其實在光宅元年臘月,洛河‘天授聖圖’出世之時,還有許多朝臣沒有反應過來——
比如忙瘋了的許圉師許尚書,在此事後,還跟其餘四位宰相建議道:“這等大瑞之事,是否需諫言陛下改年號?”
然而其餘四位宰相,以姜相為首,笑瞇瞇拿出了一份已經寫好的奏疏,請他簽字附議即可:不是請天後改年號,而是請天後改尊號。
許圉師:……我悟了,怪不得人家姜相從年紀輕輕就是囫圇個的宰相,而我到現在才是半個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不服不行!
然而,雖則光宅的年號沒有改,但次年各諸署衙的公文還是要大改。
因自聖圖出,陛下之名改為‘武曌’,已然天下鹹知。為尊者諱,從此後所有詔書,為避諱‘曌’的讀音,都要改為‘制書’。
詔書改名,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中書省(鳳閣)。
當時還有心情悠然琢磨,陛下居然連自己名字都改的王神玉:……又是好大的一個驚喜(創傷)。
百官:啊這,唉,反正都要改所有公文,陛下您要不連年號一塊改了?也不差這一哆嗦了。
朝臣們的心態,姜握一直很關註,這一年來,她就像個泡實驗室的數據員一樣,密切觀察著一切細微的動態改變。
旁觀者清。
終於,走到了這。姜握算是滿意地合上自己的數據本:嗯,這種心理就差不多到位了——
蛙蛙們從不情不願被摁在鍋裏煮,一點溫度變化就滋兒哇亂叫的嬌氣蛙,終於煮成了擁有熟練自我管理意識的聽話蛙,甚至開始準備自己撿柴火燒水了。
*
不過,真正讓許尚書,以及三省六部九寺等許多中樞之臣徹底真正明白過來的,還是‘元武神皇’這個尊號。
原來,不是天後陛下,甚至不是神皇陛下……如今丹陛之上的人,是要做皇帝!
那句“天姓女武,臨昌帝業”,昌的也是自己的帝業!
事行至此。
都不能說是大勢所趨,甚至該稱為——水到渠成。
甚至早在大半年前就領悟到此事的幾位宰相,都已經疲沓了,尤其是王神玉,私下甚至跟姜握道:陛下改夠了嗎?能登基了吧?
王相真的想說:既然結局都是一樣的,就讓我們少加點過程班吧!
姜握拿出哄神皇的話,再來哄王中書令繼續加班:“下次一定。”
**
說來,這朝堂之上,從來不缺明眼人,聰明人。
更不缺野心勃勃、獻於權勢、想要爭取從龍之功進而一步登天的人。
政治生態下的倒戈和附庸,其變臉速度之快,有時會超出人的想象。
光宅二年,在天後上尊號為神皇的第二日,就已經有朝臣私下請見神皇,向神皇建言——
當時姜握正好在同明殿,聽聞禦史中丞(正五品)傅游藝有密事要單獨請奏神皇時,姜握就起身準備先回中書省。
“正事還未議完,又是寒冬臘月,你何苦來回折騰?”神皇頭也不擡用朱筆隨手指了指簾子後面。
姜握就轉去簾後等著,還順便給自己搬了個小方凳坐著。
畢竟來請見的是禦史,估計要長篇大論,站著等太累了。
而這位禦史中丞,不出姜握所料,正是來搶‘從龍之功’的。
禦史中丞的官職不微,卻也不如何高,上面還有禦史大夫等上峰。因而傅禦史面聖的機會都不太多,單獨入陛下書房更是頭一次。
因此入內後,傅游藝見到殿內懸掛的十二幅通天徹地的金色帷帳,再見到擺著七枚玉璽的寬大禦案,以及端嚴坐於案後的神皇,整個人就緊張的有些僵直起來。
這一慌,就將自己背了一整夜的那些精妙辭藻都忘的差不多了。
只是跪俯於地,很快交代了來意:表示陛下既然是‘天姓女武,臨昌帝業’,理應為天下萬民考量,勿違天意,登基為帝!
而且表示他願意去組織神都中百姓請命,代表萬民恭請神皇登基。
姜握抱著手爐坐在一道帷帳之後:誒,是一只機靈的見風使舵蛙!
雖說請命之事,她已然帶著曜初安排過了。但這種請命事,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而這位姓傅的禦史,能在陛下改神皇尊號的第二日,就來提出此事,可見政治嗅覺很靈敏出眾。
這種官員,只要放在對的地方,就是很有用處的。
姜握都開始思考傅禦史下一步的職業生涯了,卻聽傅禦史又開口了。
大約是方才他提出‘請陛下登基’以及‘他願率百姓請命’兩件他精心琢磨出的大事後,神皇的反應不如他預期中的喜悅讚揚,只是如常道:“傅卿有心了。”
這讓傅游藝有些失望。
不過還好,他還準備了另外一道建言。
“臣還有一事請奏神皇。”
“陛下設若要做天子,自當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立陛下父、祖為皇帝,方為正統。”
帷帳後,姜握垂眸,同時在腦海裏劃掉傅禦史的名字:果然,觀念不是一天能改變的。
沒關系,一次不成就兩次,一年不成就十年!
橫豎她們還有很長的時間,也還有很多‘新廟’可以立。
而傅禦史大約面聖實在緊張,甚至把心裏話都禿嚕出來了:“如今朝上無有臣子主動提出此事,陛下自不好先提,臣願為陛下分憂!”
不但如此,為了顯得自己最忠誠,還加了幾句:“誠如陛下從前訓誡之言:‘諸卿富貴,皆陛下與之’。”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傅禦史痛心疾首道:“然如今滿朝文武,尤其是有些宰輔重臣,受陛下恩典良多,卻只字不提為陛下生父立廟之事,可見,心尤自向著李氏!”
姜握:??感覺在內涵我。
傅禦史其實算是平等地掃到每一位比他官高的人:陛下,那些位高重臣(當然,尤其是宰相們)受陛下大恩,卻都還是雙面人,唯有臣是最忠心的!
言下之意,臣更適合做高官。
至於神皇其實本就不準備立‘武氏七廟’這件事,傅游藝根本就沒想過!怎麽會有人,不願意追封自己親爹,親祖父為皇帝呢?
因而……
神皇接下來的反應,就讓傅禦史完全懵掉了。
當神皇以他‘沖撞聖駕,傾陷宰輔’之罪名,革去官職流放邊境之時,他都忘記了求饒。
**
元月大朝會。
在神皇敕令朝堂,要再立三座帝王廟時,文武百官再次被震驚了——
每次他們以為陛下已經改到頭了,很快就又會被新的改法狠狠創到。這次陛下要立的三座帝王廟,皆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
姜握深知,困住武皇的,不單單是以男性為主的宗廟制度,還有‘宗廟’中這個‘宗’自本身。
血統,祖宗祭祀。
說來,姜握作為後世人,對‘宗廟’等制度研究起來,常常頭疼的要命。但沒辦法,系統裏只有她自己,只有她去啃這些書本子。
終於讓她薅到了一只新的羊。
嘉靖帝曾建過‘歷代帝王廟’,把古往今來的皇帝的牌位都放了進去一起祭祀供奉。真別說,嘉靖道長不愧是搞大禮儀出身的。
而姜握就以此給神皇提供了一點新的思路。
而神皇,也很快做到了真·舉一反三。
神皇要建的三座帝王廟如下——
歷代帝王廟,將古往今來的帝王牌位都供奉一二。這是無需‘選拔’的,只要正史上有記載的帝王,包括跟帝王一樣有本紀的呂後,都一起供奉,四時按天子祭祀。
而剩下的兩座帝王廟,則是供奉史冊上的聖主賢君,一廟內只供奉七尊牌位:
社稷廟,供奉堯舜禹夏商周等古朝的聖明君王。
華夏廟,則是供奉自始皇帝起的聖明皇帝。
不但主打一個廟多多。而且‘社稷廟’和‘華夏廟’正是故意以賢名功績為帝王立廟,而不以血統立廟祭祀!
此乃前所未有之禮制。
果然,哪怕這半年已經快被煮化了的青蛙們,也有垂死病中驚坐起的。尤其是華夏廟中的七位‘聖明皇帝’的牌位,大唐的皇帝,居然只有太宗皇帝的牌位進去了!
雖說,朝臣們也心知肚明,從秦始皇至今的諸多皇帝裏,論功績算前七名擡進華夏廟,是該太宗皇帝進去。
但,但這不是咱們大唐自己的廟嗎?就不能把大唐的皇帝都放進去?
便有禦史當朝上奏:“若有廟堂有子無父,有太宗陛下而無高祖陛下,豈不亂了禮法綱常?太宗陛下若英魂有知,只怕也不肯應允此事。”
神皇頷首道:“既如此,不如你替朕去見一見太宗陛下,若太宗真不允,你再說。”
禦史:……再說?怎麽再說,托夢?還是等七月十五鬼門開看看能不能沖出來?
於是禦史很快躺回到了鍋裏:“臣愚鈍,一應由陛下聖裁。”
**
光宅二年,二月甲寅。
洛陽城內,百僚、勳貴、遠近百姓、四夷酋領、僧侶道士等數萬人俱上表請奏——
恭請元武神皇登基為帝。[1]
作者有話要說完全不負責任小劇場:
昭陵轉播間。
聽聞陽間欲立華夏廟,昭陵眾人先錯愕:還能這樣??不立一家一姓的宗廟?
後又聽聞,在自秦始皇起至今的帝王裏,華夏廟只選七位‘聖明君主’,昭陵諸臣就這七個名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但,無論怎麽爭辯,太宗是一定入榜,而高祖都不在……
聽聞此信的李淵:要不是鬼魂,我現在就心梗發作給你們看!
*
二鳳皇帝(在昭陵面對群臣):雖然但是,這種帝王廟我在,我敬重的老父親不在,多不好啊。
(在獻陵面對親爹李淵):都是後人不懂事(完全是:哎?誰把龍袍披朕身上了,快拿走)
(轉頭去乾陵面對兒子荔枝):真會娶媳婦!
[1]見於《資治通鑒》【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合六萬餘人,俱上表……】
PS:關於文中華夏廟裏有哪七個人,除了大家公認的三位,其餘的名字,不會寫明噠。因為歷史的魅力,便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歷史的角度。
我只是一個單獨的人,我有我的觀點,大家肯定也有大家噠,就不寫出來,避免腥風血雨啦。請大家就在自己心裏排排名,各有己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朝堂之上,明眼人多矣。
其實在光宅元年臘月,洛河‘天授聖圖’出世之時,還有許多朝臣沒有反應過來——
比如忙瘋了的許圉師許尚書,在此事後,還跟其餘四位宰相建議道:“這等大瑞之事,是否需諫言陛下改年號?”
然而其餘四位宰相,以姜相為首,笑瞇瞇拿出了一份已經寫好的奏疏,請他簽字附議即可:不是請天後改年號,而是請天後改尊號。
許圉師:……我悟了,怪不得人家姜相從年紀輕輕就是囫圇個的宰相,而我到現在才是半個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不服不行!
然而,雖則光宅的年號沒有改,但次年各諸署衙的公文還是要大改。
因自聖圖出,陛下之名改為‘武曌’,已然天下鹹知。為尊者諱,從此後所有詔書,為避諱‘曌’的讀音,都要改為‘制書’。
詔書改名,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中書省(鳳閣)。
當時還有心情悠然琢磨,陛下居然連自己名字都改的王神玉:……又是好大的一個驚喜(創傷)。
百官:啊這,唉,反正都要改所有公文,陛下您要不連年號一塊改了?也不差這一哆嗦了。
朝臣們的心態,姜握一直很關註,這一年來,她就像個泡實驗室的數據員一樣,密切觀察著一切細微的動態改變。
旁觀者清。
終於,走到了這。姜握算是滿意地合上自己的數據本:嗯,這種心理就差不多到位了——
蛙蛙們從不情不願被摁在鍋裏煮,一點溫度變化就滋兒哇亂叫的嬌氣蛙,終於煮成了擁有熟練自我管理意識的聽話蛙,甚至開始準備自己撿柴火燒水了。
*
不過,真正讓許尚書,以及三省六部九寺等許多中樞之臣徹底真正明白過來的,還是‘元武神皇’這個尊號。
原來,不是天後陛下,甚至不是神皇陛下……如今丹陛之上的人,是要做皇帝!
那句“天姓女武,臨昌帝業”,昌的也是自己的帝業!
事行至此。
都不能說是大勢所趨,甚至該稱為——水到渠成。
甚至早在大半年前就領悟到此事的幾位宰相,都已經疲沓了,尤其是王神玉,私下甚至跟姜握道:陛下改夠了嗎?能登基了吧?
王相真的想說:既然結局都是一樣的,就讓我們少加點過程班吧!
姜握拿出哄神皇的話,再來哄王中書令繼續加班:“下次一定。”
**
說來,這朝堂之上,從來不缺明眼人,聰明人。
更不缺野心勃勃、獻於權勢、想要爭取從龍之功進而一步登天的人。
政治生態下的倒戈和附庸,其變臉速度之快,有時會超出人的想象。
光宅二年,在天後上尊號為神皇的第二日,就已經有朝臣私下請見神皇,向神皇建言——
當時姜握正好在同明殿,聽聞禦史中丞(正五品)傅游藝有密事要單獨請奏神皇時,姜握就起身準備先回中書省。
“正事還未議完,又是寒冬臘月,你何苦來回折騰?”神皇頭也不擡用朱筆隨手指了指簾子後面。
姜握就轉去簾後等著,還順便給自己搬了個小方凳坐著。
畢竟來請見的是禦史,估計要長篇大論,站著等太累了。
而這位禦史中丞,不出姜握所料,正是來搶‘從龍之功’的。
禦史中丞的官職不微,卻也不如何高,上面還有禦史大夫等上峰。因而傅禦史面聖的機會都不太多,單獨入陛下書房更是頭一次。
因此入內後,傅游藝見到殿內懸掛的十二幅通天徹地的金色帷帳,再見到擺著七枚玉璽的寬大禦案,以及端嚴坐於案後的神皇,整個人就緊張的有些僵直起來。
這一慌,就將自己背了一整夜的那些精妙辭藻都忘的差不多了。
只是跪俯於地,很快交代了來意:表示陛下既然是‘天姓女武,臨昌帝業’,理應為天下萬民考量,勿違天意,登基為帝!
而且表示他願意去組織神都中百姓請命,代表萬民恭請神皇登基。
姜握抱著手爐坐在一道帷帳之後:誒,是一只機靈的見風使舵蛙!
雖說請命之事,她已然帶著曜初安排過了。但這種請命事,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而這位姓傅的禦史,能在陛下改神皇尊號的第二日,就來提出此事,可見政治嗅覺很靈敏出眾。
這種官員,只要放在對的地方,就是很有用處的。
姜握都開始思考傅禦史下一步的職業生涯了,卻聽傅禦史又開口了。
大約是方才他提出‘請陛下登基’以及‘他願率百姓請命’兩件他精心琢磨出的大事後,神皇的反應不如他預期中的喜悅讚揚,只是如常道:“傅卿有心了。”
這讓傅游藝有些失望。
不過還好,他還準備了另外一道建言。
“臣還有一事請奏神皇。”
“陛下設若要做天子,自當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立陛下父、祖為皇帝,方為正統。”
帷帳後,姜握垂眸,同時在腦海裏劃掉傅禦史的名字:果然,觀念不是一天能改變的。
沒關系,一次不成就兩次,一年不成就十年!
橫豎她們還有很長的時間,也還有很多‘新廟’可以立。
而傅禦史大約面聖實在緊張,甚至把心裏話都禿嚕出來了:“如今朝上無有臣子主動提出此事,陛下自不好先提,臣願為陛下分憂!”
不但如此,為了顯得自己最忠誠,還加了幾句:“誠如陛下從前訓誡之言:‘諸卿富貴,皆陛下與之’。”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傅禦史痛心疾首道:“然如今滿朝文武,尤其是有些宰輔重臣,受陛下恩典良多,卻只字不提為陛下生父立廟之事,可見,心尤自向著李氏!”
姜握:??感覺在內涵我。
傅禦史其實算是平等地掃到每一位比他官高的人:陛下,那些位高重臣(當然,尤其是宰相們)受陛下大恩,卻都還是雙面人,唯有臣是最忠心的!
言下之意,臣更適合做高官。
至於神皇其實本就不準備立‘武氏七廟’這件事,傅游藝根本就沒想過!怎麽會有人,不願意追封自己親爹,親祖父為皇帝呢?
因而……
神皇接下來的反應,就讓傅禦史完全懵掉了。
當神皇以他‘沖撞聖駕,傾陷宰輔’之罪名,革去官職流放邊境之時,他都忘記了求饒。
**
元月大朝會。
在神皇敕令朝堂,要再立三座帝王廟時,文武百官再次被震驚了——
每次他們以為陛下已經改到頭了,很快就又會被新的改法狠狠創到。這次陛下要立的三座帝王廟,皆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
姜握深知,困住武皇的,不單單是以男性為主的宗廟制度,還有‘宗廟’中這個‘宗’自本身。
血統,祖宗祭祀。
說來,姜握作為後世人,對‘宗廟’等制度研究起來,常常頭疼的要命。但沒辦法,系統裏只有她自己,只有她去啃這些書本子。
終於讓她薅到了一只新的羊。
嘉靖帝曾建過‘歷代帝王廟’,把古往今來的皇帝的牌位都放了進去一起祭祀供奉。真別說,嘉靖道長不愧是搞大禮儀出身的。
而姜握就以此給神皇提供了一點新的思路。
而神皇,也很快做到了真·舉一反三。
神皇要建的三座帝王廟如下——
歷代帝王廟,將古往今來的帝王牌位都供奉一二。這是無需‘選拔’的,只要正史上有記載的帝王,包括跟帝王一樣有本紀的呂後,都一起供奉,四時按天子祭祀。
而剩下的兩座帝王廟,則是供奉史冊上的聖主賢君,一廟內只供奉七尊牌位:
社稷廟,供奉堯舜禹夏商周等古朝的聖明君王。
華夏廟,則是供奉自始皇帝起的聖明皇帝。
不但主打一個廟多多。而且‘社稷廟’和‘華夏廟’正是故意以賢名功績為帝王立廟,而不以血統立廟祭祀!
此乃前所未有之禮制。
果然,哪怕這半年已經快被煮化了的青蛙們,也有垂死病中驚坐起的。尤其是華夏廟中的七位‘聖明皇帝’的牌位,大唐的皇帝,居然只有太宗皇帝的牌位進去了!
雖說,朝臣們也心知肚明,從秦始皇至今的諸多皇帝裏,論功績算前七名擡進華夏廟,是該太宗皇帝進去。
但,但這不是咱們大唐自己的廟嗎?就不能把大唐的皇帝都放進去?
便有禦史當朝上奏:“若有廟堂有子無父,有太宗陛下而無高祖陛下,豈不亂了禮法綱常?太宗陛下若英魂有知,只怕也不肯應允此事。”
神皇頷首道:“既如此,不如你替朕去見一見太宗陛下,若太宗真不允,你再說。”
禦史:……再說?怎麽再說,托夢?還是等七月十五鬼門開看看能不能沖出來?
於是禦史很快躺回到了鍋裏:“臣愚鈍,一應由陛下聖裁。”
**
光宅二年,二月甲寅。
洛陽城內,百僚、勳貴、遠近百姓、四夷酋領、僧侶道士等數萬人俱上表請奏——
恭請元武神皇登基為帝。[1]
作者有話要說完全不負責任小劇場:
昭陵轉播間。
聽聞陽間欲立華夏廟,昭陵眾人先錯愕:還能這樣??不立一家一姓的宗廟?
後又聽聞,在自秦始皇起至今的帝王裏,華夏廟只選七位‘聖明君主’,昭陵諸臣就這七個名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但,無論怎麽爭辯,太宗是一定入榜,而高祖都不在……
聽聞此信的李淵:要不是鬼魂,我現在就心梗發作給你們看!
*
二鳳皇帝(在昭陵面對群臣):雖然但是,這種帝王廟我在,我敬重的老父親不在,多不好啊。
(在獻陵面對親爹李淵):都是後人不懂事(完全是:哎?誰把龍袍披朕身上了,快拿走)
(轉頭去乾陵面對兒子荔枝):真會娶媳婦!
[1]見於《資治通鑒》【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合六萬餘人,俱上表……】
PS:關於文中華夏廟裏有哪七個人,除了大家公認的三位,其餘的名字,不會寫明噠。因為歷史的魅力,便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歷史的角度。
我只是一個單獨的人,我有我的觀點,大家肯定也有大家噠,就不寫出來,避免腥風血雨啦。請大家就在自己心裏排排名,各有己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