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傾談
關燈
小
中
大
第141章 傾談
山谷之中晝夜溫差大。
才不過八月秋日,李治卻是直接裹了一件雪天穿的大氅,才能與兄長坐在院中傾談。
他忽然想起,之前聽崔朝說過,西域許多國度的葡萄都甜如蜜,便與當地的氣候有關。
想了想自己今日吃到的葡萄,李治覺得,這大概是一種謠傳。
*
李治很快向兄長說起了困擾自己的教育問題以及太子的性情。
還提起了當年的自己。
他八九歲的時候,父皇有一回也問他:“雉奴已然通讀背誦過《九經》,覺得其中何言最要緊?”
李承乾頷首接過話來:“我記得這件事。”
那時李承乾正隨父皇身旁理政,就聽雉奴答《孝經》裏的一句:“兒子覺得,經義中最要緊的一句無外乎‘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1]
“忠孝兩全,方為孝道,才得以立身。”
李承乾就見父皇神色大悅,還轉身對自己道:“雉奴才八歲,便有如此見識品行,將來為王,以事父兄,足為大唐賢王賢臣。”
彼時李承乾亦是頷首讚許。
李治道:“大哥,當年我真是如此想的。”
第一回 見到海,就多看一會兒吧。
*
姜沃望著海出神,方才師父說她是第一次看見海——其實不是的。
此生她自然是第一回 到海邊,但前世,在她病得還沒有那麽重的時候。父母是帶她和妹妹去海邊看過海的。
她目光中帶著懷戀看著這片海。
多麽巧。
當時父母帶她和妹妹去的,就是煙臺蓬萊島,如今,她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被稱為登州的地方。
看到了同一片海。
姜沃只覺得潮濕海風撲面而來,凝於睫上。
時隔太多年,當年游玩的細節已經模糊起來。
她與師父說了一聲,就回船艙拿了個油紙包出來,準備吃點甜點心舒緩下心情。
打開油紙包,剛拿出一個巴掌大小的棗泥扇面酥,就覺得眼前一花,手裏一空,同時伴隨著耳畔陰風劃過——
一只海鳥迅速叼走了她的點心。
啊,記憶一下子就清晰起來了!
當年她在煙臺海邊,就是被海鷗無情地叼走了她手裏的雞腿狀面包。
這怎麽回事啊!
合著你們海鳥搶劫,是有千年傳統的是吧!
姜沃幽幽轉頭:“師父也不提醒我。”這兩年總在海上飄著的李淳風,肯定知道她拿出點心來會被無情打劫。
李淳風在旁笑道:“你難得到海邊來,該經歷的都要經歷一番。”
兩人這才順著樓梯下船,來到李淳風的書房——
有樓梯有書房不算什麽。姜沃現在登上的這艘大海船,長二十丈,上載六七百人。上下分為三層,設有不同的屋舍數百間。甚至還有人在船上種菜。[2]
姜沃看到特意運上船的土壤和菜圃後,深深感慨:看,種菜是刻在我們中華民族基因裏的。
而唐時的海船技術,已然是出乎姜沃意料的水準。
根據她買的那本《向著星辰大海出發——順應時代的造船與航海》裏所記,大唐的大船已然普遍用了水密隔艙,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內陸運輸船只自不必說,只說可涉海作戰的戰艦,從‘船上三層似堡,能載上千士兵’的樓船戰艦,到靈活機動的海鶻船,甚至是專門哨探和沖鋒用的走舸……大唐已經具備了十數種戰船,都能自由組合形成不同海戰體系了。
可以說,大唐的造船技術,幾乎已經達到了這個時代生產力的巔峰。
再想有大的提升,就不是造船技術的問題,而是需要鐵器冶煉等各方面工業水準的提升了。
因此,姜沃拿到指南後,便只好先從航海導航術上入手。
至於造船業的發展,估計要以十年來計量——或許有生之年,她能夠看到大唐造出鄭和下西洋那般遠涉大洋的寶船。
她的遐思被師父打斷。
李淳風關切問起:“西突厥那個叛臣,被抓回長安了嗎?”
去歲六月,他剛離開長安,還未到登州,路上就聽聞了西突厥攻打庭州事。
對李淳風來說,深受先帝恩典,結果先帝一過世,就反大唐甚至還屠戮大唐子民的阿史那賀魯是十惡不赦。
於是這一年多來,李淳風一直很關註京中邸報上,關於西突厥戰事的消息——
去歲六月,西突厥攻庭州,
八月聖人調兵,分南北兩路攻西突厥。說是分南北兩路,實則主要是北路,南路是皇帝在朝臣建議下派出的‘招撫’路,屬於面子工程,以示大唐‘非不教而誅,還是給過阿史那賀魯悔過機會的’。
北路由伊麗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帶精兵萬餘出發,皇帝又就近調燕然都護府兵力、屬國回紇騎兵萬餘,均交由蘇定方統帥。
十月,大軍過金山。破西突厥處木昆部落,收降兵。
十二月,阿史那賀魯率兵十萬與蘇定方率領的萬餘唐軍相遇。
之後……
之後李淳風再接到邸報,就是蘇定方大破敵軍,滅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賀魯的捷報了。
再有就是蘇大將軍留在西突厥繼續安頓其餘諸部,燕然都護府長史蕭嗣業將阿史那賀魯綁回長安,去給先帝和陛下謝罪。
李淳風:??
十二月西突厥的戰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麽啊!
為何戰事結束的這麽快?!
此時見姜沃到了,李淳風自然要問。
姜沃聽師父問起,也不由坐直了身子道:“師父,這一戰特別精彩……”
**
長安城。
姜宅。
已經快要三歲半的安安,不要乳娘抱著,而是自己穿過回廊,一路來到了書房。乳母也只在背後跟著。
看到熟悉身影的時候,安安的小臉兒上就有笑容:“姨父!我想聽故事。”
她也知姨母不在家,出遠門去了。
乳娘講的故事不如姨母講的,還好姨父在家!
休沐日,正在書房裏整理國子監今年新生名單的崔朝,聞言擱下手裏的筆。
走過來蹲下身子與安安平視:“好,安安想聽什麽故事?”
“想聽蘇大將軍雪夜破敵的故事!”
這個故事,安安已經聽了好幾遍了,但今日還想聽。
“好。”
一大一小兩人隔著炕桌對坐,崔朝面前放了一杯茶,安安面前放了一杯煮過的牛乳。
哪怕姜沃不在家,崔朝也是按她要求的來帶孩子。
試著把孩子當成同等的朋友,跟她交流的時候,多聽一聽孩子的意見。
但此刻,見小小的安安坐在對面,崔朝還是忍不住含笑:這樣隔桌對坐的場景,他與皇帝有過許多次。
女兒面容肖父,如今他與安安對坐,簡直像是見到一個稚子版的陛下坐在對面似的。
頗為有趣。
“姨父。”
安安小手抱著自己的杯子,邊喝牛乳邊等著聽故事。
崔朝開始講起來。
從蘇定方過金山開始,一直講到蘇定方與阿史那賀魯的一戰。
“……蘇大將軍原是親率精騎在追趕餘部,然就在曳咥河叛,遇到了阿史那賀魯的十萬大軍。”
“阿史那賀魯見蘇將軍身邊只帶了萬餘人,就覺得……”
安安忽然冒出了一句:“優勢在我!”
崔朝笑了:以往都是姜沃給安安講故事,這不,安安都記住了許多姜沃的譏諷玩笑話。
他點頭按照姜沃的語氣繼續講下去:“是,阿史那賀魯一看,十萬對一萬,優勢在我。”
“立刻就令十萬大軍把蘇將軍的精騎團團圍住,開始進攻。”
“蘇將軍令大軍成方陣,長矛在外,於高地據守。阿史那賀魯數次沖擊,皆不能破,反倒累的自家將士死傷累累。”
“蘇大將軍趁此下令反擊,以一萬精騎追的阿史那賀魯十萬大軍潰散,四面奔逃而去。”
“阿史那賀魯逃至金牙山下,時值隆冬,天降大雪。積雪平地二尺,兼有雰晦風冽,人馬難行。”
“阿史那賀魯便覺這是上天庇佑他。如此大雪,唐軍再不能趕來了。”
“於是阿史那賀魯便在金牙山下安營紮寨,更率眾出門雪中射獵去了。”[3]
崔朝講到這,也覺得阿史那賀魯神奇——剛被蘇定方大將軍攆的兔子似的,跑出去三百裏地,死傷數萬手下,結果安營後,竟然還有心思冒雪打獵去。
“阿史那賀魯以為唐軍必不能至,然而蘇定方大將軍反其道行之,頂風雪晝夜兼程,奔襲數百裏,奇襲金牙山,一舉破敵。”
“阿史那賀魯再次慌忙逃竄,後至石國,終為蘇大將軍生擒。”
之後便是追擊逃部,收攏殘部。
西突厥遂滅。
“此戰,大唐收西突厥馬匹、牲畜四十餘萬。”
他講完後,有點歉然望著安安:“是不是姨父講的太幹巴巴了。”換她來講,每回總有些新鮮話,逗的安安前仰後合的。
安安聞言捧場:“姨父講的也好聽。”
崔朝被安慰到了。
安安又仰著臉問道:“姨父,那個阿史那賀魯是不是快到京了?”
崔朝點頭:“是,到時候獻俘的時候,安安也可以去看。”他頓了頓,露出個笑容來:“正好,安安也可以去拜見祖父祖母了。”
陛下啊,真是個很記仇的性子——向來‘軍凱還則飲至於廟’獻俘虜都是在太廟進行的。
但這次,皇帝偏定在了昭陵獻俘。
所以崔朝才對安安道,不但能去看獻俘儀式,還能就在昭陵拜先帝與文德皇後。
崔朝還記得西突厥捷報送入京的那一天。
那日他正好在禦前,陛下給他看了公文,口中冷笑道:“阿史那賀魯請罪,道他深悔背父皇厚恩,才有此滅國天罰。不敢求活,只願面昭陵而死——”
皇帝的手指一下下叩在戰報上:“從前叛唐時不悔,屠戮我大唐子民時不悔,如今一被生擒,就悔上來了?”
“還想死在昭陵?”皇帝再次冷笑。
“父皇當年懷德四夷,未殺頡利可汗,朕也不會殺他阿史那賀魯的,就讓他在長安城‘好好’住著吧。”
用餘生來做俘虜。
**
登州海船上。
李淳風聽姜沃講完蘇定方破敵,也不由擊案道:“竟是雪夜奔襲破金牙!好!”
姜沃到了初唐,若說有什麽遺憾事,便是許多詩詞只能在她心頭激蕩,她卻不能說出口。
她初聞蘇定方大將軍,此雪夜突襲金牙的奇戰,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那首‘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3]
何等豪邁英武、煥爾觸目!
李淳風聞此激昂戰事,忍不住起身,在屋中走來走去。
忽然想起一事,感慨道:“
蘇定方大將軍,曾是李靖大將軍的副將!當年……”
姜沃頷首接過:“貞觀四年,李靖大將軍亦是如此,於寒冬大雪夜,只率三千騎兵,晝夜奔襲三百裏,直取東突厥王庭定襄城!一戰破敵,活捉頡利可汗,滅東突厥!”
二十餘年後,他帶出來的副將,再次於雪夜破金牙,擒阿史那賀魯,滅西突厥!
姜沃想,蘇定方大將軍,在決定雪夜奔襲金牙的那一刻,一定也記起了曾經的李靖大將軍吧。
亦主將亦師父。
這便是大唐武魂不滅的傳承!
這一日,姜沃與李淳風就在這艘大唐東境的海船之上,說著大唐西境的戰事。
相距萬餘裏,盡是大唐疆土。
**
長安城。
立政殿。
媚娘正在與皇帝一起看輿圖。
西突厥滅後,大唐西邊疆域大大擴了出去,自然要加設羈縻府州,原先的‘安西四鎮’布置,就不再夠用了。
皇帝看著眼前嶄新的西域輿圖:“媚娘,咱們今日不做別的,就把西境州府重設一遍!”
媚娘在旁執朱筆,預備與皇帝邊說邊記。
“改,安西都護府為安西大都護府。”
“增設濛池、昆陵兩都護府。”
“增設大宛都督府。”
“增設……”
*
後來,姜沃曾特意找了半日空閑,對著皇帝新制定的‘安西大都護府’的大唐邊境,來對應看她的現代地圖。
越對應越感慨:
唐大宛都督府——烏茲別克斯坦。
唐拔州都督府——阿富汗。
唐波斯都督府——伊朗。
……
“此去安西萬裏疆啊。”彼時姜沃放下了輿圖,想起了白居易的詩。
但除了自豪與感慨,更生慎然警惕,因白居易這首詩的全作,寫的並不是大唐的繁榮,而是安史之亂五十年後,大唐失去了這些疆土後的痛心——
“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裏。平時安西萬裏疆,今日邊防在鳳翔。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溫衣閑過日。”[4]
前路漫漫,還遠未盡。
吾輩自當警鐘長鳴。
**
登州。
姜沃交給師父李淳風的,不只有司農寺的育種田農與將作監的匠人。
還有兩個姑娘——
一個是當年媚娘回宮後,從掖庭罪籍中帶走,一直跟著她的嘉禾。
另一個亦是掖庭宮女出身,是跟在姜沃身邊最久的女親衛長吳英。
自當年,她與媚娘商議定,在掖庭設內教坊,教導宮女讀書,選拔體格擅武藝者以來——
這兩人,是走的最快,也算是最早符合姜沃心中‘女官’標準的。
於是這一次,姜沃將活點地圖上標註的地點,交給了她們二人,讓她們隨師父出海,真正的去歷練一二。
辭別前夜。
吳英和嘉禾,還是忍不住來尋姜沃。
嘉禾是擔心在宮裏的媚娘:這些年皇後身邊的衣食住行,她都萬般上心,她走後,皇後會不會不慣?
而吳英則記掛姜沃:若是她這個領頭的女親衛長不在,其餘人護衛姜侍郎不夠上心怎麽辦?
嘉禾是偏沈默的性子,但吳英一向是爽快的有一說一,於是她忍不住眼圈紅紅道:“我還是想跟著侍郎回長安!我不是怕此去海上和到愛州吃苦。只是怕我不在,您沒有用著順手的人。”
她話音剛落,就見一向待她親近柔和的姜侍郎肅容起來。
“吳英。”
“這幾年你跟在我旁邊,我讓你讀的那些書,遇到朝廷事時告訴你的那些道理,我一日日帶著教導你——不是為了讓你一生跟在我的馬車旁邊護衛我的。”
“嘉禾,你亦如此。皇後令你去內教坊讀書,後來甚至親自教你,難道是為了讓你一輩子在立政殿端茶倒水,看守庫房?”
姜沃擡手,指向窗外無垠大海:“是為了讓你們,走出去。”
走向獨當一面。
去向星辰大海。!
序齒他為嫡幼子,父皇很疼愛,做太子的是同胞兄長。在很多年裏,他只需要做一個孝順溫厚的賢王。
只是後來,一切都變了。
“人人都說弘兒像我年少之時。可我年少時是晉王,弘兒卻已經做了多年的太子。”
有些話對著媚娘,李治都不能說——因弘兒是他們兩人的嫡長子,若是對著媚娘說太多弘兒不足,只怕媚娘會不安多心。
對朝臣則更不能說了,畢竟他還有一位作為太子的庶長子李忠,若是表露出對太子的不滿,朝野必要震蕩。
也只有對著大哥說一說:“若是弘兒通學《左傳》,再駁其中悖逆綱常之事,也就罷了。可這孩子看也不肯看,我……其實是有些失望的。”
旁的不說,若是把弘兒放在永徽元年,老臣遍地走,說的都是‘無違先帝之道乃孝敬’。以弘兒的性格,怕不是真就被這句話框住了。
李承乾一一聽著雉奴的苦惱。
忽然想起了父皇:是否每一個皇帝,都會有一樣的苦惱,太子不類己?
**
遙遠的蜀地黔州,皇帝與兄長說起的是太子事。
洛陽九洲湖上,媚娘與姜沃論起的則是朝臣更疊。
“代代新人換舊人。”姜沃說這句話自是感慨十足:她第一次參加大朝會,亦是貞觀十七年。
她連日子都記得:七月初一。
自她上朝十八年,已經見過朝上換了代宰輔了。
先帝年間的房相、魏相、岑相;當今永徽年間的長孫太尉、褚遂良、來濟韓瑗等人;再到如今朝上的杜正倫、許敬宗等人。
至今屹立不倒的,就是李勣大將軍了。
可見做官的智慧和長壽缺一不可——比李勣會做官的,沒他活得久,比他活得久的,沒他會做官。
可謂是姜沃學習的好榜樣。
在朝堂待久了,姜沃也想起那句話:真個是,不會有人永遠掌權,但永遠有人正在掌權中。
媚娘聽她感慨一番,莞爾道:“下一代宰輔中,便有你了。”
船上備了酒饌,姜沃聞言就舉杯:“借姐姐吉言。”
媚娘與她碰了碰杯,搖頭道:“不是我的吉言,你這二十多年走來,我都是親眼見到的。”
姜沃是從自己上朝開始算,媚娘卻是連她在太史局那幾年都替她記著。
*
媚娘從船艙的窗中望著一輪明月:“外頭月色好,咱們去船頭坐著賞月吧。”
姜沃欣然點頭:“好。”
她喝了兩杯葡萄酒,覺得有些上頭,也想吹吹風。於是媚娘拿起酒壺,姜沃拿了兩只杯子,兩人走到船頭來坐下。
四周寂靜無人。
夜色中水天渺渺,星沈月落。
蘭舟正停在一株桂樹下,風吹過,便有細細碎碎的桂花落下來。
不知是秋夜微寒,還是桂花本身就冷如春雪,總之,姜沃覺得落在自己面上的桂花涼涼的。
真是夜色溫柔,讓人不忍走出這一夜。
姜沃吹了一會兒風,起初還覺得清醒,後來卻覺得有些‘見風醉’,擡手揉了揉眼睛。
媚娘見她神色惺忪,就展了展身上朱錦裙:“躺一會兒吧。”
之前姜沃喝醉了,也不是沒有醉臥過她膝上睡過去的時候。
姜沃依言躺下來,覺得月光太亮,就閉上了眼。
媚娘忽然問道:“這些年,是不是很累?”
姜沃閉著眼搖頭:“累嗎?總不會有姐姐累。”她的醉有幾個階段,在睡過去前還要經歷話多的階段。
此時絮絮道:“這些年姐姐要照顧陛下。俗話說了,病人心嬌,久病之人更是如此。”她自己前世就經過的——被病痛折磨的人,哪怕平時控制著,心底也總壓著一種被痛苦折磨的委屈和不甘,有時候這種情緒就會發洩給身邊最親近的人。
雖然媚娘與皇帝感情深厚,但皇帝的身份和身體狀況如此,這些年媚娘陪在身側,應當也不是恣意隨己,而是她照顧皇帝心緒更多。
“還要料理庶務、批覆奏疏。”這是日覆一日停不下來的工作。
“又得照顧孩子。”哪怕太子在東宮,衣食住行她這個做母親的也不能不問,何況還有安安和顯兒。
李顯就好似媚娘百忙之中,還得抽空生個孩子。
有時候姜沃替媚娘算算,都覺得一天十二個時辰不夠用的,怎麽不得二十四個時辰啊。
姜沃說到這兒,睜開了眼,細細打量媚娘的臉龐:“還好姐姐從前就精力很好。”
哪怕每日這樣勞累,多年過去,也未見媚娘臉上有什麽顯而易見的憔悴之色。
算來,她們都已然是十六七歲的人了。
歲月無聲,悄然逼近不惑之年。
姜沃是有體質點‘六脈調和’的加持,但媚娘,就是天生的體質精力過於常人了。
說來這些年,媚娘已然習慣了人前人後,永遠做個保持冷靜,有決斷的皇後,不令人發現自己也會有脆弱或是苦惱的一面。
但此夜此時,也不免想起過去幾年一些辛酸勞累,咬牙支撐的時刻。
她低頭對姜沃道:“你說起照顧孩子,有些事才‘有趣’。”
有趣兩個字,媚娘咬的很重。
這些年,東宮太子或是皇子凡有病痛,朝臣們便有明裏暗裏上奏疏或是諫言,請皇後以東宮安康為重。
好似只要東宮病了,就是皇後忙於政事只顧攬權,而疏於照顧的原因。
“難不成只要我不碰奏疏,每日不錯眼地看著孩子們就好了?”
姜沃自然也知道這些事,所以她才覺得媚娘的勞苦:若是媚娘只做皇後,做八分說不定就夠了,但正因為還要理政,那皇後的位置也得做到十分不出錯才行。
“這些人的心思一望可知,最好姐姐生出自責內疚來,回到後宮中再也不見人。”
媚娘道:“這些話只有你能體會了。”
她與自己一樣,承受著女子在朝的壓力和流言。
旁人或許能懂幾分媚娘的難處,但身不至此,就無法感同身受。唯有姜沃,她是真的懂,也是與自己身處同樣的境地。
有時候在朝上,媚娘聽到她的聲音,就覺得安然。
她正這樣想著,就聽伏在膝上閉目要睡去的人含糊道:“我在朝上,見到姐姐身影,就覺得沒什麽累的了。”
媚娘莞爾。
擡頭看著天際一輪明月道:“這兩年,我也選了些趁手的朝臣自用。他們官位倒是都不高——原也只是為了兼聽朝堂事。”比如這次,長安城朝臣中有想要皇後歸政事,就是媚娘自用的人,傳遞過來的消息。
“但等回長安後,我就要給他們加加分量了。”
媚娘低頭道:“不過這些人,你一定不要看在我的面子上多加照拂,免得陛下多心。”
姜沃點頭:“姐姐放心,我知道分寸。我在考功屬一日,便要做到銓衡人物,公平可稱。”
與姜沃酒後漸漸迷蒙不同,媚娘也喝了兩杯,此時吹過秋風,反而雙眼越來越亮。
對將來朝局的思緒,也越來越清晰。
半晌後,她覺膝上人睡了過去,媚娘就也不再說、不再想朝堂事。
畢竟這般秋夜對酒聽風,蘭舟持杯臥月的夜晚,對媚娘如今來說,也彌足珍貴。
於是媚娘也在這溫柔夜色中,閉上了眼睛,暫時什麽都不去想,好好歇一歇。
**
黔州。
李治把內心的煩惱都與兄長說了一遍,然後甚至開始憂慮起完全沒邊兒的事兒:“大哥,弘兒是這樣溫厚性情。你說顯兒會不會完全不一樣?若是他格外出色又性情不讓人可怎麽辦?”
李承乾原本一直在靜靜聽著,此時終於開口打斷了弟弟:“雉奴,你別再想這些了。”
李治一怔:“大哥,這是儲君事,怎麽能不想,不提早安排?”
李承乾望著他,目光與語氣一樣直白,已然可以毫無介懷地拿自己舉例子:“設想的再好也不一定有用,就像父皇當年對儲君十數年來的安排,皆是落空。”
李治霎時無言。
李承乾繼續道:“且誰又能想到,房相等人都在父皇之前接連過世。”以至於先帝想留給年輕太子的班底也未能成型。
“雉奴,哪怕是皇帝,這天下許多事,也是不以你的意志和安排去走的。”
“人這一世,就像是與天下棋。”
“你永遠不知道世事下一步,會給你落下怎麽樣的一步棋。”
“只能根據當前的棋局,去做最恰當的安排。”
李治望著蜀中夜色,覺得心頭縈繞的煩惱,漸漸消散了些:是啊,誰又能料定天意如何。只能按照當年的局勢,走好當前的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山谷之中晝夜溫差大。
才不過八月秋日,李治卻是直接裹了一件雪天穿的大氅,才能與兄長坐在院中傾談。
他忽然想起,之前聽崔朝說過,西域許多國度的葡萄都甜如蜜,便與當地的氣候有關。
想了想自己今日吃到的葡萄,李治覺得,這大概是一種謠傳。
*
李治很快向兄長說起了困擾自己的教育問題以及太子的性情。
還提起了當年的自己。
他八九歲的時候,父皇有一回也問他:“雉奴已然通讀背誦過《九經》,覺得其中何言最要緊?”
李承乾頷首接過話來:“我記得這件事。”
那時李承乾正隨父皇身旁理政,就聽雉奴答《孝經》裏的一句:“兒子覺得,經義中最要緊的一句無外乎‘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1]
“忠孝兩全,方為孝道,才得以立身。”
李承乾就見父皇神色大悅,還轉身對自己道:“雉奴才八歲,便有如此見識品行,將來為王,以事父兄,足為大唐賢王賢臣。”
彼時李承乾亦是頷首讚許。
李治道:“大哥,當年我真是如此想的。”
第一回 見到海,就多看一會兒吧。
*
姜沃望著海出神,方才師父說她是第一次看見海——其實不是的。
此生她自然是第一回 到海邊,但前世,在她病得還沒有那麽重的時候。父母是帶她和妹妹去海邊看過海的。
她目光中帶著懷戀看著這片海。
多麽巧。
當時父母帶她和妹妹去的,就是煙臺蓬萊島,如今,她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被稱為登州的地方。
看到了同一片海。
姜沃只覺得潮濕海風撲面而來,凝於睫上。
時隔太多年,當年游玩的細節已經模糊起來。
她與師父說了一聲,就回船艙拿了個油紙包出來,準備吃點甜點心舒緩下心情。
打開油紙包,剛拿出一個巴掌大小的棗泥扇面酥,就覺得眼前一花,手裏一空,同時伴隨著耳畔陰風劃過——
一只海鳥迅速叼走了她的點心。
啊,記憶一下子就清晰起來了!
當年她在煙臺海邊,就是被海鷗無情地叼走了她手裏的雞腿狀面包。
這怎麽回事啊!
合著你們海鳥搶劫,是有千年傳統的是吧!
姜沃幽幽轉頭:“師父也不提醒我。”這兩年總在海上飄著的李淳風,肯定知道她拿出點心來會被無情打劫。
李淳風在旁笑道:“你難得到海邊來,該經歷的都要經歷一番。”
兩人這才順著樓梯下船,來到李淳風的書房——
有樓梯有書房不算什麽。姜沃現在登上的這艘大海船,長二十丈,上載六七百人。上下分為三層,設有不同的屋舍數百間。甚至還有人在船上種菜。[2]
姜沃看到特意運上船的土壤和菜圃後,深深感慨:看,種菜是刻在我們中華民族基因裏的。
而唐時的海船技術,已然是出乎姜沃意料的水準。
根據她買的那本《向著星辰大海出發——順應時代的造船與航海》裏所記,大唐的大船已然普遍用了水密隔艙,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內陸運輸船只自不必說,只說可涉海作戰的戰艦,從‘船上三層似堡,能載上千士兵’的樓船戰艦,到靈活機動的海鶻船,甚至是專門哨探和沖鋒用的走舸……大唐已經具備了十數種戰船,都能自由組合形成不同海戰體系了。
可以說,大唐的造船技術,幾乎已經達到了這個時代生產力的巔峰。
再想有大的提升,就不是造船技術的問題,而是需要鐵器冶煉等各方面工業水準的提升了。
因此,姜沃拿到指南後,便只好先從航海導航術上入手。
至於造船業的發展,估計要以十年來計量——或許有生之年,她能夠看到大唐造出鄭和下西洋那般遠涉大洋的寶船。
她的遐思被師父打斷。
李淳風關切問起:“西突厥那個叛臣,被抓回長安了嗎?”
去歲六月,他剛離開長安,還未到登州,路上就聽聞了西突厥攻打庭州事。
對李淳風來說,深受先帝恩典,結果先帝一過世,就反大唐甚至還屠戮大唐子民的阿史那賀魯是十惡不赦。
於是這一年多來,李淳風一直很關註京中邸報上,關於西突厥戰事的消息——
去歲六月,西突厥攻庭州,
八月聖人調兵,分南北兩路攻西突厥。說是分南北兩路,實則主要是北路,南路是皇帝在朝臣建議下派出的‘招撫’路,屬於面子工程,以示大唐‘非不教而誅,還是給過阿史那賀魯悔過機會的’。
北路由伊麗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帶精兵萬餘出發,皇帝又就近調燕然都護府兵力、屬國回紇騎兵萬餘,均交由蘇定方統帥。
十月,大軍過金山。破西突厥處木昆部落,收降兵。
十二月,阿史那賀魯率兵十萬與蘇定方率領的萬餘唐軍相遇。
之後……
之後李淳風再接到邸報,就是蘇定方大破敵軍,滅西突厥,生擒阿史那賀魯的捷報了。
再有就是蘇大將軍留在西突厥繼續安頓其餘諸部,燕然都護府長史蕭嗣業將阿史那賀魯綁回長安,去給先帝和陛下謝罪。
李淳風:??
十二月西突厥的戰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麽啊!
為何戰事結束的這麽快?!
此時見姜沃到了,李淳風自然要問。
姜沃聽師父問起,也不由坐直了身子道:“師父,這一戰特別精彩……”
**
長安城。
姜宅。
已經快要三歲半的安安,不要乳娘抱著,而是自己穿過回廊,一路來到了書房。乳母也只在背後跟著。
看到熟悉身影的時候,安安的小臉兒上就有笑容:“姨父!我想聽故事。”
她也知姨母不在家,出遠門去了。
乳娘講的故事不如姨母講的,還好姨父在家!
休沐日,正在書房裏整理國子監今年新生名單的崔朝,聞言擱下手裏的筆。
走過來蹲下身子與安安平視:“好,安安想聽什麽故事?”
“想聽蘇大將軍雪夜破敵的故事!”
這個故事,安安已經聽了好幾遍了,但今日還想聽。
“好。”
一大一小兩人隔著炕桌對坐,崔朝面前放了一杯茶,安安面前放了一杯煮過的牛乳。
哪怕姜沃不在家,崔朝也是按她要求的來帶孩子。
試著把孩子當成同等的朋友,跟她交流的時候,多聽一聽孩子的意見。
但此刻,見小小的安安坐在對面,崔朝還是忍不住含笑:這樣隔桌對坐的場景,他與皇帝有過許多次。
女兒面容肖父,如今他與安安對坐,簡直像是見到一個稚子版的陛下坐在對面似的。
頗為有趣。
“姨父。”
安安小手抱著自己的杯子,邊喝牛乳邊等著聽故事。
崔朝開始講起來。
從蘇定方過金山開始,一直講到蘇定方與阿史那賀魯的一戰。
“……蘇大將軍原是親率精騎在追趕餘部,然就在曳咥河叛,遇到了阿史那賀魯的十萬大軍。”
“阿史那賀魯見蘇將軍身邊只帶了萬餘人,就覺得……”
安安忽然冒出了一句:“優勢在我!”
崔朝笑了:以往都是姜沃給安安講故事,這不,安安都記住了許多姜沃的譏諷玩笑話。
他點頭按照姜沃的語氣繼續講下去:“是,阿史那賀魯一看,十萬對一萬,優勢在我。”
“立刻就令十萬大軍把蘇將軍的精騎團團圍住,開始進攻。”
“蘇將軍令大軍成方陣,長矛在外,於高地據守。阿史那賀魯數次沖擊,皆不能破,反倒累的自家將士死傷累累。”
“蘇大將軍趁此下令反擊,以一萬精騎追的阿史那賀魯十萬大軍潰散,四面奔逃而去。”
“阿史那賀魯逃至金牙山下,時值隆冬,天降大雪。積雪平地二尺,兼有雰晦風冽,人馬難行。”
“阿史那賀魯便覺這是上天庇佑他。如此大雪,唐軍再不能趕來了。”
“於是阿史那賀魯便在金牙山下安營紮寨,更率眾出門雪中射獵去了。”[3]
崔朝講到這,也覺得阿史那賀魯神奇——剛被蘇定方大將軍攆的兔子似的,跑出去三百裏地,死傷數萬手下,結果安營後,竟然還有心思冒雪打獵去。
“阿史那賀魯以為唐軍必不能至,然而蘇定方大將軍反其道行之,頂風雪晝夜兼程,奔襲數百裏,奇襲金牙山,一舉破敵。”
“阿史那賀魯再次慌忙逃竄,後至石國,終為蘇大將軍生擒。”
之後便是追擊逃部,收攏殘部。
西突厥遂滅。
“此戰,大唐收西突厥馬匹、牲畜四十餘萬。”
他講完後,有點歉然望著安安:“是不是姨父講的太幹巴巴了。”換她來講,每回總有些新鮮話,逗的安安前仰後合的。
安安聞言捧場:“姨父講的也好聽。”
崔朝被安慰到了。
安安又仰著臉問道:“姨父,那個阿史那賀魯是不是快到京了?”
崔朝點頭:“是,到時候獻俘的時候,安安也可以去看。”他頓了頓,露出個笑容來:“正好,安安也可以去拜見祖父祖母了。”
陛下啊,真是個很記仇的性子——向來‘軍凱還則飲至於廟’獻俘虜都是在太廟進行的。
但這次,皇帝偏定在了昭陵獻俘。
所以崔朝才對安安道,不但能去看獻俘儀式,還能就在昭陵拜先帝與文德皇後。
崔朝還記得西突厥捷報送入京的那一天。
那日他正好在禦前,陛下給他看了公文,口中冷笑道:“阿史那賀魯請罪,道他深悔背父皇厚恩,才有此滅國天罰。不敢求活,只願面昭陵而死——”
皇帝的手指一下下叩在戰報上:“從前叛唐時不悔,屠戮我大唐子民時不悔,如今一被生擒,就悔上來了?”
“還想死在昭陵?”皇帝再次冷笑。
“父皇當年懷德四夷,未殺頡利可汗,朕也不會殺他阿史那賀魯的,就讓他在長安城‘好好’住著吧。”
用餘生來做俘虜。
**
登州海船上。
李淳風聽姜沃講完蘇定方破敵,也不由擊案道:“竟是雪夜奔襲破金牙!好!”
姜沃到了初唐,若說有什麽遺憾事,便是許多詩詞只能在她心頭激蕩,她卻不能說出口。
她初聞蘇定方大將軍,此雪夜突襲金牙的奇戰,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那首‘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3]
何等豪邁英武、煥爾觸目!
李淳風聞此激昂戰事,忍不住起身,在屋中走來走去。
忽然想起一事,感慨道:“
蘇定方大將軍,曾是李靖大將軍的副將!當年……”
姜沃頷首接過:“貞觀四年,李靖大將軍亦是如此,於寒冬大雪夜,只率三千騎兵,晝夜奔襲三百裏,直取東突厥王庭定襄城!一戰破敵,活捉頡利可汗,滅東突厥!”
二十餘年後,他帶出來的副將,再次於雪夜破金牙,擒阿史那賀魯,滅西突厥!
姜沃想,蘇定方大將軍,在決定雪夜奔襲金牙的那一刻,一定也記起了曾經的李靖大將軍吧。
亦主將亦師父。
這便是大唐武魂不滅的傳承!
這一日,姜沃與李淳風就在這艘大唐東境的海船之上,說著大唐西境的戰事。
相距萬餘裏,盡是大唐疆土。
**
長安城。
立政殿。
媚娘正在與皇帝一起看輿圖。
西突厥滅後,大唐西邊疆域大大擴了出去,自然要加設羈縻府州,原先的‘安西四鎮’布置,就不再夠用了。
皇帝看著眼前嶄新的西域輿圖:“媚娘,咱們今日不做別的,就把西境州府重設一遍!”
媚娘在旁執朱筆,預備與皇帝邊說邊記。
“改,安西都護府為安西大都護府。”
“增設濛池、昆陵兩都護府。”
“增設大宛都督府。”
“增設……”
*
後來,姜沃曾特意找了半日空閑,對著皇帝新制定的‘安西大都護府’的大唐邊境,來對應看她的現代地圖。
越對應越感慨:
唐大宛都督府——烏茲別克斯坦。
唐拔州都督府——阿富汗。
唐波斯都督府——伊朗。
……
“此去安西萬裏疆啊。”彼時姜沃放下了輿圖,想起了白居易的詩。
但除了自豪與感慨,更生慎然警惕,因白居易這首詩的全作,寫的並不是大唐的繁榮,而是安史之亂五十年後,大唐失去了這些疆土後的痛心——
“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裏。平時安西萬裏疆,今日邊防在鳳翔。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溫衣閑過日。”[4]
前路漫漫,還遠未盡。
吾輩自當警鐘長鳴。
**
登州。
姜沃交給師父李淳風的,不只有司農寺的育種田農與將作監的匠人。
還有兩個姑娘——
一個是當年媚娘回宮後,從掖庭罪籍中帶走,一直跟著她的嘉禾。
另一個亦是掖庭宮女出身,是跟在姜沃身邊最久的女親衛長吳英。
自當年,她與媚娘商議定,在掖庭設內教坊,教導宮女讀書,選拔體格擅武藝者以來——
這兩人,是走的最快,也算是最早符合姜沃心中‘女官’標準的。
於是這一次,姜沃將活點地圖上標註的地點,交給了她們二人,讓她們隨師父出海,真正的去歷練一二。
辭別前夜。
吳英和嘉禾,還是忍不住來尋姜沃。
嘉禾是擔心在宮裏的媚娘:這些年皇後身邊的衣食住行,她都萬般上心,她走後,皇後會不會不慣?
而吳英則記掛姜沃:若是她這個領頭的女親衛長不在,其餘人護衛姜侍郎不夠上心怎麽辦?
嘉禾是偏沈默的性子,但吳英一向是爽快的有一說一,於是她忍不住眼圈紅紅道:“我還是想跟著侍郎回長安!我不是怕此去海上和到愛州吃苦。只是怕我不在,您沒有用著順手的人。”
她話音剛落,就見一向待她親近柔和的姜侍郎肅容起來。
“吳英。”
“這幾年你跟在我旁邊,我讓你讀的那些書,遇到朝廷事時告訴你的那些道理,我一日日帶著教導你——不是為了讓你一生跟在我的馬車旁邊護衛我的。”
“嘉禾,你亦如此。皇後令你去內教坊讀書,後來甚至親自教你,難道是為了讓你一輩子在立政殿端茶倒水,看守庫房?”
姜沃擡手,指向窗外無垠大海:“是為了讓你們,走出去。”
走向獨當一面。
去向星辰大海。!
序齒他為嫡幼子,父皇很疼愛,做太子的是同胞兄長。在很多年裏,他只需要做一個孝順溫厚的賢王。
只是後來,一切都變了。
“人人都說弘兒像我年少之時。可我年少時是晉王,弘兒卻已經做了多年的太子。”
有些話對著媚娘,李治都不能說——因弘兒是他們兩人的嫡長子,若是對著媚娘說太多弘兒不足,只怕媚娘會不安多心。
對朝臣則更不能說了,畢竟他還有一位作為太子的庶長子李忠,若是表露出對太子的不滿,朝野必要震蕩。
也只有對著大哥說一說:“若是弘兒通學《左傳》,再駁其中悖逆綱常之事,也就罷了。可這孩子看也不肯看,我……其實是有些失望的。”
旁的不說,若是把弘兒放在永徽元年,老臣遍地走,說的都是‘無違先帝之道乃孝敬’。以弘兒的性格,怕不是真就被這句話框住了。
李承乾一一聽著雉奴的苦惱。
忽然想起了父皇:是否每一個皇帝,都會有一樣的苦惱,太子不類己?
**
遙遠的蜀地黔州,皇帝與兄長說起的是太子事。
洛陽九洲湖上,媚娘與姜沃論起的則是朝臣更疊。
“代代新人換舊人。”姜沃說這句話自是感慨十足:她第一次參加大朝會,亦是貞觀十七年。
她連日子都記得:七月初一。
自她上朝十八年,已經見過朝上換了代宰輔了。
先帝年間的房相、魏相、岑相;當今永徽年間的長孫太尉、褚遂良、來濟韓瑗等人;再到如今朝上的杜正倫、許敬宗等人。
至今屹立不倒的,就是李勣大將軍了。
可見做官的智慧和長壽缺一不可——比李勣會做官的,沒他活得久,比他活得久的,沒他會做官。
可謂是姜沃學習的好榜樣。
在朝堂待久了,姜沃也想起那句話:真個是,不會有人永遠掌權,但永遠有人正在掌權中。
媚娘聽她感慨一番,莞爾道:“下一代宰輔中,便有你了。”
船上備了酒饌,姜沃聞言就舉杯:“借姐姐吉言。”
媚娘與她碰了碰杯,搖頭道:“不是我的吉言,你這二十多年走來,我都是親眼見到的。”
姜沃是從自己上朝開始算,媚娘卻是連她在太史局那幾年都替她記著。
*
媚娘從船艙的窗中望著一輪明月:“外頭月色好,咱們去船頭坐著賞月吧。”
姜沃欣然點頭:“好。”
她喝了兩杯葡萄酒,覺得有些上頭,也想吹吹風。於是媚娘拿起酒壺,姜沃拿了兩只杯子,兩人走到船頭來坐下。
四周寂靜無人。
夜色中水天渺渺,星沈月落。
蘭舟正停在一株桂樹下,風吹過,便有細細碎碎的桂花落下來。
不知是秋夜微寒,還是桂花本身就冷如春雪,總之,姜沃覺得落在自己面上的桂花涼涼的。
真是夜色溫柔,讓人不忍走出這一夜。
姜沃吹了一會兒風,起初還覺得清醒,後來卻覺得有些‘見風醉’,擡手揉了揉眼睛。
媚娘見她神色惺忪,就展了展身上朱錦裙:“躺一會兒吧。”
之前姜沃喝醉了,也不是沒有醉臥過她膝上睡過去的時候。
姜沃依言躺下來,覺得月光太亮,就閉上了眼。
媚娘忽然問道:“這些年,是不是很累?”
姜沃閉著眼搖頭:“累嗎?總不會有姐姐累。”她的醉有幾個階段,在睡過去前還要經歷話多的階段。
此時絮絮道:“這些年姐姐要照顧陛下。俗話說了,病人心嬌,久病之人更是如此。”她自己前世就經過的——被病痛折磨的人,哪怕平時控制著,心底也總壓著一種被痛苦折磨的委屈和不甘,有時候這種情緒就會發洩給身邊最親近的人。
雖然媚娘與皇帝感情深厚,但皇帝的身份和身體狀況如此,這些年媚娘陪在身側,應當也不是恣意隨己,而是她照顧皇帝心緒更多。
“還要料理庶務、批覆奏疏。”這是日覆一日停不下來的工作。
“又得照顧孩子。”哪怕太子在東宮,衣食住行她這個做母親的也不能不問,何況還有安安和顯兒。
李顯就好似媚娘百忙之中,還得抽空生個孩子。
有時候姜沃替媚娘算算,都覺得一天十二個時辰不夠用的,怎麽不得二十四個時辰啊。
姜沃說到這兒,睜開了眼,細細打量媚娘的臉龐:“還好姐姐從前就精力很好。”
哪怕每日這樣勞累,多年過去,也未見媚娘臉上有什麽顯而易見的憔悴之色。
算來,她們都已然是十六七歲的人了。
歲月無聲,悄然逼近不惑之年。
姜沃是有體質點‘六脈調和’的加持,但媚娘,就是天生的體質精力過於常人了。
說來這些年,媚娘已然習慣了人前人後,永遠做個保持冷靜,有決斷的皇後,不令人發現自己也會有脆弱或是苦惱的一面。
但此夜此時,也不免想起過去幾年一些辛酸勞累,咬牙支撐的時刻。
她低頭對姜沃道:“你說起照顧孩子,有些事才‘有趣’。”
有趣兩個字,媚娘咬的很重。
這些年,東宮太子或是皇子凡有病痛,朝臣們便有明裏暗裏上奏疏或是諫言,請皇後以東宮安康為重。
好似只要東宮病了,就是皇後忙於政事只顧攬權,而疏於照顧的原因。
“難不成只要我不碰奏疏,每日不錯眼地看著孩子們就好了?”
姜沃自然也知道這些事,所以她才覺得媚娘的勞苦:若是媚娘只做皇後,做八分說不定就夠了,但正因為還要理政,那皇後的位置也得做到十分不出錯才行。
“這些人的心思一望可知,最好姐姐生出自責內疚來,回到後宮中再也不見人。”
媚娘道:“這些話只有你能體會了。”
她與自己一樣,承受著女子在朝的壓力和流言。
旁人或許能懂幾分媚娘的難處,但身不至此,就無法感同身受。唯有姜沃,她是真的懂,也是與自己身處同樣的境地。
有時候在朝上,媚娘聽到她的聲音,就覺得安然。
她正這樣想著,就聽伏在膝上閉目要睡去的人含糊道:“我在朝上,見到姐姐身影,就覺得沒什麽累的了。”
媚娘莞爾。
擡頭看著天際一輪明月道:“這兩年,我也選了些趁手的朝臣自用。他們官位倒是都不高——原也只是為了兼聽朝堂事。”比如這次,長安城朝臣中有想要皇後歸政事,就是媚娘自用的人,傳遞過來的消息。
“但等回長安後,我就要給他們加加分量了。”
媚娘低頭道:“不過這些人,你一定不要看在我的面子上多加照拂,免得陛下多心。”
姜沃點頭:“姐姐放心,我知道分寸。我在考功屬一日,便要做到銓衡人物,公平可稱。”
與姜沃酒後漸漸迷蒙不同,媚娘也喝了兩杯,此時吹過秋風,反而雙眼越來越亮。
對將來朝局的思緒,也越來越清晰。
半晌後,她覺膝上人睡了過去,媚娘就也不再說、不再想朝堂事。
畢竟這般秋夜對酒聽風,蘭舟持杯臥月的夜晚,對媚娘如今來說,也彌足珍貴。
於是媚娘也在這溫柔夜色中,閉上了眼睛,暫時什麽都不去想,好好歇一歇。
**
黔州。
李治把內心的煩惱都與兄長說了一遍,然後甚至開始憂慮起完全沒邊兒的事兒:“大哥,弘兒是這樣溫厚性情。你說顯兒會不會完全不一樣?若是他格外出色又性情不讓人可怎麽辦?”
李承乾原本一直在靜靜聽著,此時終於開口打斷了弟弟:“雉奴,你別再想這些了。”
李治一怔:“大哥,這是儲君事,怎麽能不想,不提早安排?”
李承乾望著他,目光與語氣一樣直白,已然可以毫無介懷地拿自己舉例子:“設想的再好也不一定有用,就像父皇當年對儲君十數年來的安排,皆是落空。”
李治霎時無言。
李承乾繼續道:“且誰又能想到,房相等人都在父皇之前接連過世。”以至於先帝想留給年輕太子的班底也未能成型。
“雉奴,哪怕是皇帝,這天下許多事,也是不以你的意志和安排去走的。”
“人這一世,就像是與天下棋。”
“你永遠不知道世事下一步,會給你落下怎麽樣的一步棋。”
“只能根據當前的棋局,去做最恰當的安排。”
李治望著蜀中夜色,覺得心頭縈繞的煩惱,漸漸消散了些:是啊,誰又能料定天意如何。只能按照當年的局勢,走好當前的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