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歸朝
關燈
小
中
大
第85章 歸朝
高原之上,星辰近的像是能伸手摘到。
姜沃披大氅出門,仰頭望星。
因使團有上千人的軍伍隨行,自然不能駐紮在吐蕃都城邏些,而是在城外二十裏安營紮寨。
已定於明日再入城,去見吐蕃新讚普。當然,明日主角不是幼童年紀的新讚普,而是吐蕃大相祿東讚。
姜沃才信步走了一會兒,便遇到了親巡營地後的薛仁貴。
“太史令出來觀星?”
說到玄學薛仁貴似乎立刻就精神了。
姜沃笑道:“薛將軍好些了?”
薛仁貴點頭:“果如太史令所說,等翻過‘大頭痛山’就好多了。如今又修整了兩日,已然無事了。”
到高原地界後,薛仁貴也有些高原反應,好在比較輕,就是有些頭疼兼萎靡不振。因精神萎靡,譯語人翻譯的吐蕃山名都很類似,他根本記不住,直接管幾座高山叫頭痛山。
“今日營中出現高反的兵士少多了吧。”
“是,較之趕路時,已然少了一多半。”薛仁貴報了數值,姜沃直接在腦海中點開系統,將這些一手資料做成表格保存起來。
進入高原後,每一日姜沃都在記大約的海拔、士兵高反的人數、輕重程度。
凡有手指和嘴唇青紫呼吸困難,已經不只是頭疼胸悶的士兵,則令其返回低海拔處——有的人天生就是適應不了高原的體質。
“保暖、保持體力、勿染風寒……”姜沃與薛仁貴討論著能夠盡量避免高反的要點,以及士兵對高反的適應性。
已經恢覆了精神的薛仁貴點頭道:“誠如太史令所說,最要緊的是——這不是之前以為的瘴氣毒氣,令士兵們都聽之生畏,生怕一旦吸入哪怕不死也總有損傷。”
“既然知道這是人到了高山的反應,能夠有法子緩解,甚至許多人在這裏待久了也能漸漸適應。那就大不相同了!”起碼心理上好過多了,不至於一難受就先把自己嚇得要命。
薛仁貴想起今日吐蕃朝臣阻攔吊祭的那一幕,以及一路所見,不由深皺眉:“吐蕃如此國俗民風,我從前實不知。如今見其尚武尚勇至此,不免擔憂將來吐蕃為朝廷大患。”
薛仁貴回望星光下的巍峨雪山,頭頂似乎近在咫尺的星空。
“偏生吐蕃又占盡地利——他們自己也深知此利。”
“吐蕃人有句俗語:漢人永遠越不過烏海。”
姜沃也想起吐蕃朝臣之言,說與薛仁貴聽:“是,有此地利,吐蕃覺得大唐是很難威脅到他們的——今吐蕃獨在,非漢不貪我之土地,而在於風土疫癘。漢縱有謀夫猛將,亦不能為蕃患矣。”[1]
薛仁貴的高原反應消失後,連著那種激烈性子也回來了。當年他在高句麗之戰中,敢單人勇猛沖鋒,猛到二鳳皇帝都特意把他找出來嘉許,自是猛將。此時聽吐蕃這話,不能心服:“如今既知緣故,這疫癘瘴氣可不是他們的護身符了!”
“既然在高原之地緩行許多兵士能漸漸適應,那便可在邊境高地,專練其兵,以備西域之戰,遏吐蕃之野心。”
姜沃看著眼前的薛仁貴,這位大唐名將,一生慘敗便在與吐蕃的大非川之戰,唐軍十萬全軍覆滅。
自然,一場戰敗,並不會只有高原反應這一種地緣因素,薛仁貴之敗,還有豬隊友運輜重不到的人禍。
而這一回,大唐當再無大非川之敗。不,若是準備的早,應當能再無大非川之戰。
*
與薛將軍聊了良久的高反與軍備,姜沃也並沒有回到自己營帳,而是去了崔朝處。
崔朝正在整理這一路行來,所記錄的吐蕃諸事。
見她進門就起身迎上來道:“你還沒睡?”
姜沃拉了他回去坐下:“你繼續寫就行,我只是有些事情要想——看著你感覺腦子轉的效率高一點。”
崔朝莞爾,當真回去坐下來,依舊去整理自己所記。
姜沃就托腮看著他,想明日見祿東讚之事。
面對大唐要迎公主回國的詔書,這位吐蕃權臣會有什麽反應呢?
只怕不情願。
**
姜沃上一回見到祿東讚,還是在閻立本的《步輦圖》上。
此時見到他真人,便頗有種畫中人跳出來的不真實感。
比起祭堂裏的吐蕃朝臣,祿東讚才顯出一國之相的水準。讓姜沃不由想起與祿東讚打交道最多的江夏王,曾道祿東讚此人‘性情明毅,又雅有節制’。
是有野心也能控制野心的人。
正如此刻,因先讚普松讚幹布剛過世,祿東讚忙於扶立幼主把持局面,對於大唐使節便十分客氣。
甚至就昨日祭堂事連聲稱歉,道實沒想到,大唐派來的會是一位女使節,連稱前去接引的朝臣實在失禮,還好未耽誤唐使吊祭。
祿東讚曾代表吐蕃出使大唐,漢語說的便頗為純熟,完全不需要譯語人就能與姜沃等人交流,甚至有時還能引經據典。
言談間態度也甚佳,絲毫看不出幾年後會有什麽反心。
而在姜沃提出要迎公主回大唐時,祿東讚則如她所料,沒有一口應下來。
當年吐蕃折騰了一番松州之戰,才向大唐要來的公主,哪怕讚普病逝,也依舊想留下公主。
他顯然也早有準備,從容道:“自先王向先帝求娶大唐公主後,吐蕃深慕華風,曾派使團往大唐去學《詩》《書》。到了長安城後,才發現上國何止詩書華服令人心慕,更有禮儀。”
“我頗知中原禮法——丈夫過世,其妻需三年行服。”
“如今我先王才過世不足年。既如此,不如等公主在吐蕃行服三年後,再派使節將公主送回如何?”
姜沃昨夜已想過許多祿東讚可能會有的回應。
‘拖’字決自然想到過。
但祿東讚突然用起了大唐禮法來拖,倒是讓姜沃耳目一新,頗有種‘拿魔法打敗魔法’的感覺。
她端正而坐,肅然道:“大相既知大唐禮法,何不知天地君親師,君於親前。”
“方才大相提起先帝,倒也令我想到一件舊事。”
“當年先帝親征高句麗後,先讚普曾送上一只金鵝為賀。並上書道:‘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並臣治之。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2]
祿東讚笑容微斂,他當然記得,當時這封書還是他代先讚普擬的。
這女官此時提起這事來,無非是提醒他——
吐蕃王對大唐是稱臣的!
這還不算完,又聽這女使節不緊不慢道:“待當今登基,又擢先讚普西海郡王,先讚普亦受此封,可見君臣和睦。”
姜沃拿出吊祭的感傷來嘆道:“可惜先讚普天不假年,吐蕃失一明主,陛下失一賢王重臣。”
“如今新王已繼位,大相佐之,不知大相肯承先讚普之言否?”
祿東讚:……
先王剛去,他扶立幼主,這會子怎麽能說出不承繼先主之言的話來!
何況,眼前這位大唐使節的話,讓他想起了他親眼見過、親耳聽著的大唐。
貞觀十五年,他自大唐回來,那之後耳朵裏就沒停下大唐征服四夷的事跡,真可謂是‘弗率者皆犁其庭而後已’。
他正在沈思,就聽沈靜的女聲並不等他太久,直接繼續道:“若大相肯依先讚普之意,還請亦按臣子禮,接天子詔書。”
祿東讚擡頭,對上一張帶著無可挑剔淺笑的面容。
而在她身後,還有其餘唐使,有銀甲肅立的將軍,有護送使團的精兵……和那個大唐!
*
“臣接旨。”
姜沃看著以臣子禮接旨的祿東讚,心中並沒有什麽喜悅,只有警惕和沈重。
她想起了自己在系統中看到的文字——
畢竟在曾經的歷史上,此時的祿東讚也是對大唐俯首稱臣的。但就在三十一年後,在文成公主薨逝的那一年,大唐再派出使節去吊祭文成公主,使臣別說沒得到什麽禮遇,反而便被祿東讚的兒子,彼時的大相欽陵,以武力兵刃逼迫著行跪拜禮!
大唐使節寧死不從,欽陵便真的關了大唐的使節十年,然後將屍體送還了大唐。[3]
姜沃看著眼前接旨的祿東讚,想起他方才的懷柔態度,想以‘禮法’留下公主的委婉。
看,能保住‘和平交流禮法’的前提,從不是女子的裙擺。
而是太宗皇帝戰無不勝的刀鋒。
文成公主若知自己過世後,故國來吊祭她的使節竟受此辱且最終命喪吐蕃,不知是否會後悔這三十一載。
然而,或許從頭到尾,她只是沒得選擇罷了。
**
臨行日。
文成走出祭堂,登上馬車,回望一片深深淺淺的黑色。
“我已經在這個祭堂住了數月了。”自松讚幹布過世,她就直接被‘護送’到了這裏。
之後這吐蕃誰繼位,誰主政,都不會有人告訴她這個先王遺孀。還是她自己留心去打聽才知道,祿東讚把持了國事。
她原以為,她的餘生,就像是一件光鮮的祭品。
唯一被需要之處,就是被擺在這裏,或許也會受人跪拜,受人供奉。
但終究是一件祭品,一面牌位。
可現在,她要走了。
她再也不會回到這樣一片黑色中來。
*
“你閉上眼睛,別讓臟水進了眼睛。”
有聲音打斷了文成公主的回望和思緒。
姜沃坐在她旁邊笑道:“咱們不看了——這有什麽好看的。咱們的長安城才好看呢!你之前也沒在京中呆多久,還基本上都在九成宮裏跟人學這吐蕃語了。其實沒怎麽看過長安城是不是?”
文成點頭。
姜沃再次道:“閉眼。”
文成這才看清,姜沃手裏拿著沾著白色細沫的帕子:“我替你將面上這些黛粉擦掉。”
文成閉上眼,當柔軟帕子落在臉上時,又不由睜開一點眼問道:“這不是細麻布嗎?”
她方才看出這帕子不是綢緞,還以為是細麻,然而落在臉上,觸感卻不同,異常柔軟。
“是棉布。”
姜沃邊一點點替她擦拭臉龐,邊隨口與她講起這些年自己的事兒,也沒什麽條理,就是散漫的說著。
直到將文成臉上的黛粉都擦掉。
重新露出熟悉的面容。
這才是真的再次相見了啊,文成。
*
文成看著銅鏡裏的自己。
此時臉上的黛粉雖然擦去了,但因這數月來每日都要重新塗黛粉,那種黑色的痕跡不免沁入肌膚,哪怕每日清洗,估計也要一段時間才能徹底褪去。
“唉,不知道這個黑色的印子要留多久。”
見文成對著銅鏡開始嘆氣,姜沃反而笑了。
比起在吐蕃祭堂時,文成那種為自己砌起一座堡壘石墻一般的堅強,倒是這個開始嘆氣開始擔憂面上烏痕的文成,更像是活過來了。
“沒關系,等咱們到長安時,保管就好了。”
其實也未用吐蕃到長安那樣久。
不過十數日,文成面容上的烏痕已然盡消,再不見黛面數月的痕跡。
當使團的車隊能遙遙看到長安城的時候,文成原本被齊耳剪斷的發,已經及肩。
*
史載:
永徽二年六月癸巳,文成公主自吐蕃還。
帝詔百官迎於永安門。[4]!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高原之上,星辰近的像是能伸手摘到。
姜沃披大氅出門,仰頭望星。
因使團有上千人的軍伍隨行,自然不能駐紮在吐蕃都城邏些,而是在城外二十裏安營紮寨。
已定於明日再入城,去見吐蕃新讚普。當然,明日主角不是幼童年紀的新讚普,而是吐蕃大相祿東讚。
姜沃才信步走了一會兒,便遇到了親巡營地後的薛仁貴。
“太史令出來觀星?”
說到玄學薛仁貴似乎立刻就精神了。
姜沃笑道:“薛將軍好些了?”
薛仁貴點頭:“果如太史令所說,等翻過‘大頭痛山’就好多了。如今又修整了兩日,已然無事了。”
到高原地界後,薛仁貴也有些高原反應,好在比較輕,就是有些頭疼兼萎靡不振。因精神萎靡,譯語人翻譯的吐蕃山名都很類似,他根本記不住,直接管幾座高山叫頭痛山。
“今日營中出現高反的兵士少多了吧。”
“是,較之趕路時,已然少了一多半。”薛仁貴報了數值,姜沃直接在腦海中點開系統,將這些一手資料做成表格保存起來。
進入高原後,每一日姜沃都在記大約的海拔、士兵高反的人數、輕重程度。
凡有手指和嘴唇青紫呼吸困難,已經不只是頭疼胸悶的士兵,則令其返回低海拔處——有的人天生就是適應不了高原的體質。
“保暖、保持體力、勿染風寒……”姜沃與薛仁貴討論著能夠盡量避免高反的要點,以及士兵對高反的適應性。
已經恢覆了精神的薛仁貴點頭道:“誠如太史令所說,最要緊的是——這不是之前以為的瘴氣毒氣,令士兵們都聽之生畏,生怕一旦吸入哪怕不死也總有損傷。”
“既然知道這是人到了高山的反應,能夠有法子緩解,甚至許多人在這裏待久了也能漸漸適應。那就大不相同了!”起碼心理上好過多了,不至於一難受就先把自己嚇得要命。
薛仁貴想起今日吐蕃朝臣阻攔吊祭的那一幕,以及一路所見,不由深皺眉:“吐蕃如此國俗民風,我從前實不知。如今見其尚武尚勇至此,不免擔憂將來吐蕃為朝廷大患。”
薛仁貴回望星光下的巍峨雪山,頭頂似乎近在咫尺的星空。
“偏生吐蕃又占盡地利——他們自己也深知此利。”
“吐蕃人有句俗語:漢人永遠越不過烏海。”
姜沃也想起吐蕃朝臣之言,說與薛仁貴聽:“是,有此地利,吐蕃覺得大唐是很難威脅到他們的——今吐蕃獨在,非漢不貪我之土地,而在於風土疫癘。漢縱有謀夫猛將,亦不能為蕃患矣。”[1]
薛仁貴的高原反應消失後,連著那種激烈性子也回來了。當年他在高句麗之戰中,敢單人勇猛沖鋒,猛到二鳳皇帝都特意把他找出來嘉許,自是猛將。此時聽吐蕃這話,不能心服:“如今既知緣故,這疫癘瘴氣可不是他們的護身符了!”
“既然在高原之地緩行許多兵士能漸漸適應,那便可在邊境高地,專練其兵,以備西域之戰,遏吐蕃之野心。”
姜沃看著眼前的薛仁貴,這位大唐名將,一生慘敗便在與吐蕃的大非川之戰,唐軍十萬全軍覆滅。
自然,一場戰敗,並不會只有高原反應這一種地緣因素,薛仁貴之敗,還有豬隊友運輜重不到的人禍。
而這一回,大唐當再無大非川之敗。不,若是準備的早,應當能再無大非川之戰。
*
與薛將軍聊了良久的高反與軍備,姜沃也並沒有回到自己營帳,而是去了崔朝處。
崔朝正在整理這一路行來,所記錄的吐蕃諸事。
見她進門就起身迎上來道:“你還沒睡?”
姜沃拉了他回去坐下:“你繼續寫就行,我只是有些事情要想——看著你感覺腦子轉的效率高一點。”
崔朝莞爾,當真回去坐下來,依舊去整理自己所記。
姜沃就托腮看著他,想明日見祿東讚之事。
面對大唐要迎公主回國的詔書,這位吐蕃權臣會有什麽反應呢?
只怕不情願。
**
姜沃上一回見到祿東讚,還是在閻立本的《步輦圖》上。
此時見到他真人,便頗有種畫中人跳出來的不真實感。
比起祭堂裏的吐蕃朝臣,祿東讚才顯出一國之相的水準。讓姜沃不由想起與祿東讚打交道最多的江夏王,曾道祿東讚此人‘性情明毅,又雅有節制’。
是有野心也能控制野心的人。
正如此刻,因先讚普松讚幹布剛過世,祿東讚忙於扶立幼主把持局面,對於大唐使節便十分客氣。
甚至就昨日祭堂事連聲稱歉,道實沒想到,大唐派來的會是一位女使節,連稱前去接引的朝臣實在失禮,還好未耽誤唐使吊祭。
祿東讚曾代表吐蕃出使大唐,漢語說的便頗為純熟,完全不需要譯語人就能與姜沃等人交流,甚至有時還能引經據典。
言談間態度也甚佳,絲毫看不出幾年後會有什麽反心。
而在姜沃提出要迎公主回大唐時,祿東讚則如她所料,沒有一口應下來。
當年吐蕃折騰了一番松州之戰,才向大唐要來的公主,哪怕讚普病逝,也依舊想留下公主。
他顯然也早有準備,從容道:“自先王向先帝求娶大唐公主後,吐蕃深慕華風,曾派使團往大唐去學《詩》《書》。到了長安城後,才發現上國何止詩書華服令人心慕,更有禮儀。”
“我頗知中原禮法——丈夫過世,其妻需三年行服。”
“如今我先王才過世不足年。既如此,不如等公主在吐蕃行服三年後,再派使節將公主送回如何?”
姜沃昨夜已想過許多祿東讚可能會有的回應。
‘拖’字決自然想到過。
但祿東讚突然用起了大唐禮法來拖,倒是讓姜沃耳目一新,頗有種‘拿魔法打敗魔法’的感覺。
她端正而坐,肅然道:“大相既知大唐禮法,何不知天地君親師,君於親前。”
“方才大相提起先帝,倒也令我想到一件舊事。”
“當年先帝親征高句麗後,先讚普曾送上一只金鵝為賀。並上書道:‘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並臣治之。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2]
祿東讚笑容微斂,他當然記得,當時這封書還是他代先讚普擬的。
這女官此時提起這事來,無非是提醒他——
吐蕃王對大唐是稱臣的!
這還不算完,又聽這女使節不緊不慢道:“待當今登基,又擢先讚普西海郡王,先讚普亦受此封,可見君臣和睦。”
姜沃拿出吊祭的感傷來嘆道:“可惜先讚普天不假年,吐蕃失一明主,陛下失一賢王重臣。”
“如今新王已繼位,大相佐之,不知大相肯承先讚普之言否?”
祿東讚:……
先王剛去,他扶立幼主,這會子怎麽能說出不承繼先主之言的話來!
何況,眼前這位大唐使節的話,讓他想起了他親眼見過、親耳聽著的大唐。
貞觀十五年,他自大唐回來,那之後耳朵裏就沒停下大唐征服四夷的事跡,真可謂是‘弗率者皆犁其庭而後已’。
他正在沈思,就聽沈靜的女聲並不等他太久,直接繼續道:“若大相肯依先讚普之意,還請亦按臣子禮,接天子詔書。”
祿東讚擡頭,對上一張帶著無可挑剔淺笑的面容。
而在她身後,還有其餘唐使,有銀甲肅立的將軍,有護送使團的精兵……和那個大唐!
*
“臣接旨。”
姜沃看著以臣子禮接旨的祿東讚,心中並沒有什麽喜悅,只有警惕和沈重。
她想起了自己在系統中看到的文字——
畢竟在曾經的歷史上,此時的祿東讚也是對大唐俯首稱臣的。但就在三十一年後,在文成公主薨逝的那一年,大唐再派出使節去吊祭文成公主,使臣別說沒得到什麽禮遇,反而便被祿東讚的兒子,彼時的大相欽陵,以武力兵刃逼迫著行跪拜禮!
大唐使節寧死不從,欽陵便真的關了大唐的使節十年,然後將屍體送還了大唐。[3]
姜沃看著眼前接旨的祿東讚,想起他方才的懷柔態度,想以‘禮法’留下公主的委婉。
看,能保住‘和平交流禮法’的前提,從不是女子的裙擺。
而是太宗皇帝戰無不勝的刀鋒。
文成公主若知自己過世後,故國來吊祭她的使節竟受此辱且最終命喪吐蕃,不知是否會後悔這三十一載。
然而,或許從頭到尾,她只是沒得選擇罷了。
**
臨行日。
文成走出祭堂,登上馬車,回望一片深深淺淺的黑色。
“我已經在這個祭堂住了數月了。”自松讚幹布過世,她就直接被‘護送’到了這裏。
之後這吐蕃誰繼位,誰主政,都不會有人告訴她這個先王遺孀。還是她自己留心去打聽才知道,祿東讚把持了國事。
她原以為,她的餘生,就像是一件光鮮的祭品。
唯一被需要之處,就是被擺在這裏,或許也會受人跪拜,受人供奉。
但終究是一件祭品,一面牌位。
可現在,她要走了。
她再也不會回到這樣一片黑色中來。
*
“你閉上眼睛,別讓臟水進了眼睛。”
有聲音打斷了文成公主的回望和思緒。
姜沃坐在她旁邊笑道:“咱們不看了——這有什麽好看的。咱們的長安城才好看呢!你之前也沒在京中呆多久,還基本上都在九成宮裏跟人學這吐蕃語了。其實沒怎麽看過長安城是不是?”
文成點頭。
姜沃再次道:“閉眼。”
文成這才看清,姜沃手裏拿著沾著白色細沫的帕子:“我替你將面上這些黛粉擦掉。”
文成閉上眼,當柔軟帕子落在臉上時,又不由睜開一點眼問道:“這不是細麻布嗎?”
她方才看出這帕子不是綢緞,還以為是細麻,然而落在臉上,觸感卻不同,異常柔軟。
“是棉布。”
姜沃邊一點點替她擦拭臉龐,邊隨口與她講起這些年自己的事兒,也沒什麽條理,就是散漫的說著。
直到將文成臉上的黛粉都擦掉。
重新露出熟悉的面容。
這才是真的再次相見了啊,文成。
*
文成看著銅鏡裏的自己。
此時臉上的黛粉雖然擦去了,但因這數月來每日都要重新塗黛粉,那種黑色的痕跡不免沁入肌膚,哪怕每日清洗,估計也要一段時間才能徹底褪去。
“唉,不知道這個黑色的印子要留多久。”
見文成對著銅鏡開始嘆氣,姜沃反而笑了。
比起在吐蕃祭堂時,文成那種為自己砌起一座堡壘石墻一般的堅強,倒是這個開始嘆氣開始擔憂面上烏痕的文成,更像是活過來了。
“沒關系,等咱們到長安時,保管就好了。”
其實也未用吐蕃到長安那樣久。
不過十數日,文成面容上的烏痕已然盡消,再不見黛面數月的痕跡。
當使團的車隊能遙遙看到長安城的時候,文成原本被齊耳剪斷的發,已經及肩。
*
史載:
永徽二年六月癸巳,文成公主自吐蕃還。
帝詔百官迎於永安門。[4]!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