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武皇的首創制度
關燈
小
中
大
第67章 武皇的首創制度
姜沃剛拿起卦盤,原代兵部尚書,現兵部侍郎兼光祿大夫崔敦禮,就先一步起身站出來了。
“陛下,殿下,臣治家不嚴,請陛下治罪。”
太子聞言一臉好奇:“誒?這還未卦,崔侍郎何以先行請罪?”
崔敦禮則是一臉慚愧,直接道:“哪裏能令太史局為這等荒謬事起卦呢——臣早知此信是假的。崔現敬原是個最糊塗的人,叫刁奴哄了就拿了封假信上京來尋是非,臣已在族內查明詳情。”
“只是崔現敬到底是臣的同族,又是崔朝的長輩。臣慮著家族顏面與崔朝的名聲,不想鬧得人盡皆知,所以想著關起門來慢慢解決此事。”
說到這兒崔敦禮的口吻轉成痛恨:“誰料崔現敬這個蠢人,竟不思反省己過,竟然還敢去大理寺誣告朝廷官員,實有罪行!請三司只管審理,按律法或是流放或是杖刑,都是他應得的!”
後一句話說的是情真意切。
崔現敬這什麽蠢貨啊,怎麽配跟他一起姓崔!
好好的事兒全讓他搞砸了。
崔敦禮忍著胸口氣血翻湧之感,再次俯首認錯:“此事原是家族小事,拖延至今全由臣一時私心,顧及族中名聲而起。今日才知擾動了朝廷署衙外,竟然還驚動了陛下與殿下。”
“請陛下治臣管家不嚴之罪。”
崔敦禮把話說到這份上,直接光棍的承認了信件是偽造,崔現敬是誣告,自己是管家不嚴三重罪——倒是讓李治和姜沃同時遺憾起來:啊,怎麽這樣識時務啊。
甚至兩人還不約而同想到了杜楚客:那位從前魏王的死忠黨,在聽說魏王爆出‘殺子傳位給弟’這樣的驚悚言論後,情知魏王已完,就壯士斷腕,立刻去皇帝跟前請罪,連夜也沒過就跑路了。
能果斷放棄沈沒成本,直面失敗的人,都是拎得清有決斷的人。
殊不知崔敦禮這識時務的決心,下的也甚為艱難。
整個認罪流程走下來當真是滿腔苦澀,只覺得整個人都是麻的。
作為崔氏執掌者,他多少年沒受過這樣的屈辱了?從來都是他居高臨下看旁人,天下間除了他們幾家誰不是族微聲弱,這回居然要當著一眾同僚認錯,自陳管家不嚴。
他餘光還看到大理寺卿盧家人看的津津有味,眼睛發亮。
氣的他簡直要手抖:看看,五姓七望世家內部都這樣不團結,怎麽跟皇帝抗衡,怎麽跟勳貴們爭啊!
*
其實崔敦禮在今日奉東宮之命而來,聽說了整個審案流程後,就知道敗局已定——
太子素有仁厚之名,崔家又是簪纓名門,所以太子不會一開始就提出讓三司去提審加嚴審崔家族人。
而是劍走偏鋒,提出了‘蔔卦斷案’。
與他們逼崔朝回歸家族的陽謀一樣,太子讓太史局起卦,也是明晃晃的陽謀:太子在警告崔家,我知道你們在幹什麽——
我不怕深挖細查下去,你們怕嗎?
這是最後給你的一點顏面了。
你要不要?
*
崔敦禮心知肚明,太史局起卦的結果,必然是手信為假(當然本來也是假的。)
就如他給了崔朝兩條路一般,太子也只給了他兩個選擇。
第一種選擇:承認太史令的卦象,這封書信是假的——既然承認了,當然要回去查怎麽是假的?怎麽做的假?依舊要來給太子一個交代,給三司一個交代。
第二種選擇:直接否認太史令的卦象,道這種起卦斷案,只見於古籍,根本不靠譜,即繼續頭鐵下去。
那除了太子外,可就要多得罪一個太史局了。要知道這位太史令後面還牽扯著袁仙師,李淳風,想想就讓人頭疼。
而且崔敦禮也想得到,若是他一味頭鐵嘴硬否認卦象斷案事,太子正好可以接著說:“既然崔侍郎不肯信太史局的卦象,只好命刑部緝拿查問,還崔家一個清白了。”
太子真令人去查,給崔現敬送信的那位老仆也是禁不住查的——本來他們也不是按刑事案件的縝密度來安排的啊,這,這本該是個心照不宣的送溫暖活動才是。
怎麽就變成了‘不孝’大案了呢。
崔敦禮請完罪,再看在場諸三司朝臣,心道:就算有人狀告‘官員不孝’是大案,也真用不著這麽大陣仗吧。
越想越慪的吐血:他覺得今天這些人齊聚在這裏,根本不是為了什麽‘孝道大案’三司會審,根本是為了集體在這裏聚會看崔家丟臉!
既然丟臉不可避免,那與其選擇被人擡手抽一耳光,不如自罰三杯。
而崔現敬,是在族長請完罪後,才反應過來他這是被家族放棄了!剛要在禦前嚎啕現場鬧起來,就聽崔敦禮帶著警告的聲音響起:“還請太子殿下放心,這等誣告官員之人,受了國法後,臣必以家規再重重處置!”
“若是他不知認罪悔改,臣便將他逐出崔氏,從族譜上抹去!”
崔現敬立刻就萎靡不振了:說到底,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所有的底氣,不過來自於他姓崔罷了。
*
二鳳皇帝近來將庶政皆交給太子處理,自己只每日斷一斷軍國大事,輕松不少,因而養的氣色不錯,比剛從高句麗回來時強遠了。
此事皇帝也是全權交給太子去處置的。
皇帝本人就一直坐在禦座上,手指有一搭沒一搭地敲著桌緣,不發一言,只由著太子去與崔敦禮問答。
直到崔敦禮站出來認罪,太子轉頭向他請示,二鳳皇帝才道:“既是崔卿的一時私心治家有失,又有崔氏族人誣告朝廷官員——俱已認罪,就按律處置吧。”
語氣似乎還有點遺憾。
崔敦禮:嗯,聽出來了,陛下您是遺憾我們沒有更丟人。
與世人的推崇敬慕不同,當今聖人一向不給他們山東士族顏面,還曾經當朝問過:“自本朝來,士族已漸衰,冠蓋雕零,世人何重之?”
崔敦禮當時在朝上站著,都就覺得像是被人抽了一巴掌。
這要是別人說這話,不,這要是往前幾朝,這樣說話的皇帝,第二天也得被世家給拉下龍椅來!
但換了當今皇帝來說,崔敦禮當時只能低著頭,沈默地聽聖人在上頭很疑惑很真誠地發問。
甚至心裏還有點苦澀的慶幸:皇帝還是給他們這些世家們留臉面了的,起碼這個問題是對著自己人發問的,沒有單獨點名,比如說讓他這個崔氏族長來回答一下。
那崔敦禮就更難做人了,若是附和了皇帝您說的對,估計就得一頭撞死以謝祖宗,但要是否認皇帝,他,他也不太敢。
總之,世家與皇帝,這些年,就像是一對彼此離又離不了,又看不太上對方的怨偶一般過下來了。
此案已料理清楚,皇帝擺手,與姜沃一般意猶未盡的官員們,就各自散了。
按照官位,崔朝是跟在最後走出來的。
出門就見崔敦禮還在等著他。
“好,當真是清者自清。”崔現敬為什麽犯這個蠢,崔敦禮就算一時沒想到,但經過今日這一場,也就全分明了——崔朝竟然寧肯自己沾上被長輩狀告‘不孝’這種陰影,寧願走到三司會審這一步,也不肯接下家族的示好,而是將與家族的疏離鬧到了明面上。
他是不會回去的了。
與崔敦禮的冷臉不同,崔朝面容上盡是誠懇:“還未謝過崔侍郎稟公直言,主持公道。”
崔敦禮叫他謝的更慪了,他看了崔朝半晌:“不管這次律法怎麽審,崔現敬犯了這樣的事,我都會將他清出家族。”
“但你……”
“崔朝,你始終是崔家人,你的父祖姓崔,將來你的子子孫孫,也會在崔氏的譜牒之上。”
**
群臣離開後,皇帝帶著太子來到書房。
皇帝還親手給兒子拿了塊點心,見他吃完了喝過水才道:“稚奴不是個急性子,朕也就放心了。”
身份不同,能做的事就不同。
所以皇帝可以直接下旨修《氏族志》打壓世家,但剛剛開始監國的太子卻不能,他紮的根還不夠深。
權力交接之時,最要緊的就是一個‘穩’字。
要先從一棵小樹苗,努力紮根,成為一株穩穩地大樹。
若是現在就起風雨,可能小樹苗自己都受不住。
在皇帝這個孩子控看來:稚奴這回既借事敲打了世家,又沒有鬧出亂子來,處置的很好。
皇帝拍了拍龍榻旁的空處,示意兒子坐過來,然後問道:“昨兒你與朕說在看《吳失》?看的如何?”
《吳失》是《抱樸子》裏的一篇,寫的是吳國滅亡之事,裏頭多有提及世家門閥之失。
李治聽父皇問起,就道:“當時世家之盛可見一斑——勢利傾於邦君,儲積富乎公室……僮仆成軍,閉門為市。”[1]
尤其是僮仆成軍這一句,作為太子看來,這句是細思極恐的。這就是說明,當時的世家還有很強的武力值,或許一家一姓的仆從跟京城真正的軍隊比起來不如,但在一州、一縣,一鎮之地,有這樣的兵力,只怕當地朝廷任命的官員難以抗衡,說話根本就不好使。
估計不管朝廷有什麽政律,只要當地望族不同意,就是廢紙。
而世家屯沃野千裏,還占據大量的人口做自己的奴仆和佃戶,吸的就是朝廷的血了。
**
“偏生,還不能不用他們做官。”夜裏,姜沃與媚娘也在看《吳失篇》。
這倒不是巧合,而是這本書本就是姜沃推薦給太子的。
因為《抱樸子》並不是太子功課裏要讀的正統經史,反而是一本煉丹人常備的玄學教材——這本書出自晉代道人葛洪,主要篇幅在講道教神仙主義,以及怎麽煉制金丹以求長生。
沒錯,就是後世仙俠小說裏常提起的‘一顆金丹吞入腹,修煉得道,不老不死’的那種金丹。
好在這些書都是成卷的,姜沃就沒給太子前頭這些修煉金丹的文卷。只拿了幾卷涉及世家的給太子。
一個玄學煉丹人,都對世家有這樣的認識,可見晉時世家之盛。
“是,最麻煩的就是,還不能不用他們做官。”
姜沃指著裏頭一句‘不辯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道:“別說不能不用他們做官,連選擇官員的權力都在他們手上。”[1]
當時不依附於世家,也是根本沒法做官的。
夜色漸深,媚娘就將看完的書冊收起來,便隨口道:“所以才有了科舉制吧。”
不過,世家自有其底蘊,哪怕有科舉制,世家也較寒門出身更為優秀,依舊在朝堂上占據著大量的高位。
再加上,此時幹謁之風盛行。
許多學子不走科舉路,依舊走幹謁投卷路,將自己的詩文送給當朝宰輔看,以謀出身。
世家則再次重操舊業,可以通過幹謁事舉薦官員。
通過世家舉薦做官的官員,無形中,又會變成世家勢力的一份子。
*
媚娘把書放到架子上,然後坐在妝鏡前頭開始散發,邊解開頭發邊依舊在思索此事。
在昏暗的銅鏡中看著自己,忽然就有個想法在媚娘腦海中閃過。
她一想到,便也知道這是個瘋狂奇異的想法,若是在別人跟前,肯定不會說這話,但既然此時只有她們兩個,媚娘就直接說了。
“小沃,你說,要是不通過幹謁,也不通過官員的舉薦,皇帝直接選需要的人才如何呢?”
“具體怎麽做……我想想。是,天下太大了,皇帝是不可能每個人都見到的。”
“那就像擊鼓告禦狀一樣,也設一‘自薦鼓’,只要覺得自己有才,都可以主動來皇帝跟前自薦?”媚娘散頭發到一半,因想到入迷,手都停了。
姜沃就接過來給她慢慢拆開頭發,拿起梳子輕輕梳理,也不說話,只等著媚娘琢磨清楚此事。
“不,設置一個鼓不好。只怕很多寒門人並不敢去敲這個鼓。”
“可以設一個銅匭,想要自舉為官的人,就可以將詩文、書函直接投到這個鎖住的銅箱裏去。”
“讓皇帝直接看到,省下世家把持這一步!”
“小沃,你覺得……”
媚娘本來想問姜沃覺得如何,然而,如何兩個字還沒說完,就覺得身上一沈,身上掛了一個人體掛件。
轉頭就見姜沃正伏在她肩上,哪怕燭火昏昏,也能看到她眼睛特別亮地看著自己,毫不掩飾地誇讚道:“武姐姐好厲害。”
媚娘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發頂,覺得掌心毛茸茸,就笑道:“我只是突發奇想,還顛三倒四的就隨口說出來的,倒是叫你誇的臉紅。”
姜沃雙眼發亮望著的是此時的媚娘,崇敬的又何嘗不是歷史上那個首創了【匭檢制度】的武皇。
匭檢制,便是設立直接由皇帝掌握的銅箱,凡天下自認有才有能為之人,都可以自行投信自薦。使得寒門甚至是平民,可以不依賴世家門閥的路子,直達天聽。
且武皇的銅箱分為四面,除了讓天下人自薦外,還可以直接對著皇帝‘申冤’‘獻策’‘上諫’,廣開言路。
有這樣開拓創新的想法是一回事,最要緊的是,女皇還有這樣的魄力和權柄,就這樣硬生生推行了下去!
哪怕是一向對女皇多有貶低的《資治通鑒》裏,提起這個制度,除了照例要貶低一句‘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外,其餘的評價也只有認同了,認同此制能做到‘駕禦天下,政由己出,當時應賢竟為之用’![2]
當然,此時的媚娘想法還很初步,跟後來設了完整‘四面匭檢制度’的武皇還有些距離。
但姜沃親眼看著她產生了這個想法,眼前忽然浮現出卦盤上‘見龍在田’的卦象。
龍已升於田野之上!
*
媚娘的聲音把姜沃喚醒:“這不過是突發奇想,其實要是再細想究竟如何做,就覺得難得很了:如何保證這銅箱不被旁人控制,如何保證想要投自舉文的人不被攔截,而皇帝日理萬機,又如何能看完天下百姓許許多多的信函——只怕需要專門設立一個署衙來行此事。”
“且裏頭的人,還不能是牽扯過多的世家勳貴子,都得是皇帝的心腹——否則,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由世家控制官員選拔,換成了這個署衙控制官員選拔。”
姜沃伏在她肩上用力點頭。
她這一點頭,媚娘的臉頰倒是被她發絲蹭的有些癢,就再次伸手揉了揉她的發頂笑道:“好了,你昨夜不是跟著李仙師去觀星了嗎?今日又沒能歇著,去忙崔郎事去了。快歇著吧。”
*
姜沃很快睡著了,倒是媚娘不知怎的,心裏一直想著這個‘自薦制度’,總覺得自己似乎忽略了什麽很重要的事情一樣。
到了三更天,才朦朦朧朧睡著了一點,結果又做起了噩夢。
媚娘再次夢到了上京路上,灰色的沈重的雲。
夢見母親凝重的臉色,抱著她小聲道:“媚娘,咱們要去投奔你舅父家。你性子自幼要強有主見,但借住在親戚家中靠人庇佑,就要收一收性子。”
母親的臉逐漸模糊,倒是聲音很清楚很憂心地傳來:“媚娘,要先好好保住自己啊。”
媚娘忽然就從夢中驚醒,只覺得渾身都被冷汗濕透:“保住自己!”
她驟然坐起身來。
這回換姜沃被媚娘驚醒了,她迷迷糊糊睜開眼睛:“武姐姐怎麽了?你是又做噩夢了嗎?我在茶爐上留了熱水,你喝點吧。”
媚娘正有話要囑咐她,實在等不到次日早晨,於是索性推她道:“既然你也沒睡著,咱們就起來聊聊天吧。”
姜沃:
……
姜沃只好也揉著眼睛坐起來——實在是不坐起來,就要昏睡過去:“武姐姐你說。”
她也知道,媚娘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才會半夜把她搖起來。
“小沃,今晚咱們說的話,關於皇帝如何自己選臣子的話,一句也不要告訴太子。起碼現在不能告訴太子。”
姜沃徹底醒過來。
在黑暗中她看不清媚娘的表情,但能聽到媚娘聲音裏的嚴肅。
“不要變成晁錯。”
漢時諸侯王勢力過大,漢景帝感到了掣肘。禦史大夫晁錯上書提出了《削藩策》。漢景帝聞之大喜。
這削藩策錯了嗎?沒有,很正確。
但提的太早了,且又是臣子所提。
以至於後來諸侯七國之亂,不好直接劍指皇帝,就道晁錯逆言惑君,晁錯身死以平諸侯怒火。
“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將來他若是自己想要這樣選拔人才。你作為臣子,可以去幫著做。但一定不能你來提出這件事,否則世家、勳貴都會恨死你的。”他們不一定能拿皇帝怎麽樣,卻有可能劍指‘前鋒’。
“除非你真的確定了這個君王不會推你出去做替罪羊,不會用你做擋箭牌,你才能全心為之出謀劃策。”
媚娘聲音很冷靜:“我亦敬仰古之忠臣,願意士為知己者死,臣為國而死,明知不可為而願為君主為之。”
“但,我不想你做這樣的臣子。”
“比起太子將來的皇位能不能做的更穩,比起能不能幫帝王壓制世家,我更在乎,你要先保住自己!”而不是像史書上那些提出變法,有利於君王而不得好死的臣子一樣。
或許削弱世家、勳貴,皇帝的權力會更集中。
然而……媚娘此刻只想:那該是皇帝自己的事。
別的臣子願不願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媚娘不管。但她不能接受,姜沃提出一個有利於君王的決定,卻因得罪人太多,而被君王推出去當作棄子。
想到自己今日這番話,說不定會讓眼前人被各方勢力撕扯成碎片,媚娘忽然深深打了個寒戰。
偏生又聽到姜沃笑道:“姐姐,其實我願意做個為我心中君王擋在前面的臣子。”
媚娘心忽然就沈了下去,偏生在黑暗中又看不清姜沃的神情眼神,不確定她究竟是認真的還是玩笑話,於是一把攥住她的手腕:“小沃!”
姜沃連忙道:“我說了,是我心目中的君王。”
再次重覆了一遍:“我是願意的。”
媚娘無語沈默片刻:“那,你先答應我,如今日這樣要緊的,觸及旁人根基令人生恨的諫言,你說與聖人前,一定要跟我說一聲。”
姜沃用空著的一只手,覆在媚娘手上,很認真保證:“好。”
媚娘這才松開手,卻還是長嘆一口氣。
“唉,你這樣我如何放心啊。也就是將來應當還能再時時看著你,否則只怕我在宮外要天天擔驚受怕。”
媚娘心道:明明兩人在一起呆了十年了,朝夕相處心思相通,怎麽自己原來沒發現,這孩子在最重要的地方認死理呢!
媚娘愁的要命。
倒是姜沃重新躺下後,一夜無夢,踏踏實實到天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姜沃剛拿起卦盤,原代兵部尚書,現兵部侍郎兼光祿大夫崔敦禮,就先一步起身站出來了。
“陛下,殿下,臣治家不嚴,請陛下治罪。”
太子聞言一臉好奇:“誒?這還未卦,崔侍郎何以先行請罪?”
崔敦禮則是一臉慚愧,直接道:“哪裏能令太史局為這等荒謬事起卦呢——臣早知此信是假的。崔現敬原是個最糊塗的人,叫刁奴哄了就拿了封假信上京來尋是非,臣已在族內查明詳情。”
“只是崔現敬到底是臣的同族,又是崔朝的長輩。臣慮著家族顏面與崔朝的名聲,不想鬧得人盡皆知,所以想著關起門來慢慢解決此事。”
說到這兒崔敦禮的口吻轉成痛恨:“誰料崔現敬這個蠢人,竟不思反省己過,竟然還敢去大理寺誣告朝廷官員,實有罪行!請三司只管審理,按律法或是流放或是杖刑,都是他應得的!”
後一句話說的是情真意切。
崔現敬這什麽蠢貨啊,怎麽配跟他一起姓崔!
好好的事兒全讓他搞砸了。
崔敦禮忍著胸口氣血翻湧之感,再次俯首認錯:“此事原是家族小事,拖延至今全由臣一時私心,顧及族中名聲而起。今日才知擾動了朝廷署衙外,竟然還驚動了陛下與殿下。”
“請陛下治臣管家不嚴之罪。”
崔敦禮把話說到這份上,直接光棍的承認了信件是偽造,崔現敬是誣告,自己是管家不嚴三重罪——倒是讓李治和姜沃同時遺憾起來:啊,怎麽這樣識時務啊。
甚至兩人還不約而同想到了杜楚客:那位從前魏王的死忠黨,在聽說魏王爆出‘殺子傳位給弟’這樣的驚悚言論後,情知魏王已完,就壯士斷腕,立刻去皇帝跟前請罪,連夜也沒過就跑路了。
能果斷放棄沈沒成本,直面失敗的人,都是拎得清有決斷的人。
殊不知崔敦禮這識時務的決心,下的也甚為艱難。
整個認罪流程走下來當真是滿腔苦澀,只覺得整個人都是麻的。
作為崔氏執掌者,他多少年沒受過這樣的屈辱了?從來都是他居高臨下看旁人,天下間除了他們幾家誰不是族微聲弱,這回居然要當著一眾同僚認錯,自陳管家不嚴。
他餘光還看到大理寺卿盧家人看的津津有味,眼睛發亮。
氣的他簡直要手抖:看看,五姓七望世家內部都這樣不團結,怎麽跟皇帝抗衡,怎麽跟勳貴們爭啊!
*
其實崔敦禮在今日奉東宮之命而來,聽說了整個審案流程後,就知道敗局已定——
太子素有仁厚之名,崔家又是簪纓名門,所以太子不會一開始就提出讓三司去提審加嚴審崔家族人。
而是劍走偏鋒,提出了‘蔔卦斷案’。
與他們逼崔朝回歸家族的陽謀一樣,太子讓太史局起卦,也是明晃晃的陽謀:太子在警告崔家,我知道你們在幹什麽——
我不怕深挖細查下去,你們怕嗎?
這是最後給你的一點顏面了。
你要不要?
*
崔敦禮心知肚明,太史局起卦的結果,必然是手信為假(當然本來也是假的。)
就如他給了崔朝兩條路一般,太子也只給了他兩個選擇。
第一種選擇:承認太史令的卦象,這封書信是假的——既然承認了,當然要回去查怎麽是假的?怎麽做的假?依舊要來給太子一個交代,給三司一個交代。
第二種選擇:直接否認太史令的卦象,道這種起卦斷案,只見於古籍,根本不靠譜,即繼續頭鐵下去。
那除了太子外,可就要多得罪一個太史局了。要知道這位太史令後面還牽扯著袁仙師,李淳風,想想就讓人頭疼。
而且崔敦禮也想得到,若是他一味頭鐵嘴硬否認卦象斷案事,太子正好可以接著說:“既然崔侍郎不肯信太史局的卦象,只好命刑部緝拿查問,還崔家一個清白了。”
太子真令人去查,給崔現敬送信的那位老仆也是禁不住查的——本來他們也不是按刑事案件的縝密度來安排的啊,這,這本該是個心照不宣的送溫暖活動才是。
怎麽就變成了‘不孝’大案了呢。
崔敦禮請完罪,再看在場諸三司朝臣,心道:就算有人狀告‘官員不孝’是大案,也真用不著這麽大陣仗吧。
越想越慪的吐血:他覺得今天這些人齊聚在這裏,根本不是為了什麽‘孝道大案’三司會審,根本是為了集體在這裏聚會看崔家丟臉!
既然丟臉不可避免,那與其選擇被人擡手抽一耳光,不如自罰三杯。
而崔現敬,是在族長請完罪後,才反應過來他這是被家族放棄了!剛要在禦前嚎啕現場鬧起來,就聽崔敦禮帶著警告的聲音響起:“還請太子殿下放心,這等誣告官員之人,受了國法後,臣必以家規再重重處置!”
“若是他不知認罪悔改,臣便將他逐出崔氏,從族譜上抹去!”
崔現敬立刻就萎靡不振了:說到底,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所有的底氣,不過來自於他姓崔罷了。
*
二鳳皇帝近來將庶政皆交給太子處理,自己只每日斷一斷軍國大事,輕松不少,因而養的氣色不錯,比剛從高句麗回來時強遠了。
此事皇帝也是全權交給太子去處置的。
皇帝本人就一直坐在禦座上,手指有一搭沒一搭地敲著桌緣,不發一言,只由著太子去與崔敦禮問答。
直到崔敦禮站出來認罪,太子轉頭向他請示,二鳳皇帝才道:“既是崔卿的一時私心治家有失,又有崔氏族人誣告朝廷官員——俱已認罪,就按律處置吧。”
語氣似乎還有點遺憾。
崔敦禮:嗯,聽出來了,陛下您是遺憾我們沒有更丟人。
與世人的推崇敬慕不同,當今聖人一向不給他們山東士族顏面,還曾經當朝問過:“自本朝來,士族已漸衰,冠蓋雕零,世人何重之?”
崔敦禮當時在朝上站著,都就覺得像是被人抽了一巴掌。
這要是別人說這話,不,這要是往前幾朝,這樣說話的皇帝,第二天也得被世家給拉下龍椅來!
但換了當今皇帝來說,崔敦禮當時只能低著頭,沈默地聽聖人在上頭很疑惑很真誠地發問。
甚至心裏還有點苦澀的慶幸:皇帝還是給他們這些世家們留臉面了的,起碼這個問題是對著自己人發問的,沒有單獨點名,比如說讓他這個崔氏族長來回答一下。
那崔敦禮就更難做人了,若是附和了皇帝您說的對,估計就得一頭撞死以謝祖宗,但要是否認皇帝,他,他也不太敢。
總之,世家與皇帝,這些年,就像是一對彼此離又離不了,又看不太上對方的怨偶一般過下來了。
此案已料理清楚,皇帝擺手,與姜沃一般意猶未盡的官員們,就各自散了。
按照官位,崔朝是跟在最後走出來的。
出門就見崔敦禮還在等著他。
“好,當真是清者自清。”崔現敬為什麽犯這個蠢,崔敦禮就算一時沒想到,但經過今日這一場,也就全分明了——崔朝竟然寧肯自己沾上被長輩狀告‘不孝’這種陰影,寧願走到三司會審這一步,也不肯接下家族的示好,而是將與家族的疏離鬧到了明面上。
他是不會回去的了。
與崔敦禮的冷臉不同,崔朝面容上盡是誠懇:“還未謝過崔侍郎稟公直言,主持公道。”
崔敦禮叫他謝的更慪了,他看了崔朝半晌:“不管這次律法怎麽審,崔現敬犯了這樣的事,我都會將他清出家族。”
“但你……”
“崔朝,你始終是崔家人,你的父祖姓崔,將來你的子子孫孫,也會在崔氏的譜牒之上。”
**
群臣離開後,皇帝帶著太子來到書房。
皇帝還親手給兒子拿了塊點心,見他吃完了喝過水才道:“稚奴不是個急性子,朕也就放心了。”
身份不同,能做的事就不同。
所以皇帝可以直接下旨修《氏族志》打壓世家,但剛剛開始監國的太子卻不能,他紮的根還不夠深。
權力交接之時,最要緊的就是一個‘穩’字。
要先從一棵小樹苗,努力紮根,成為一株穩穩地大樹。
若是現在就起風雨,可能小樹苗自己都受不住。
在皇帝這個孩子控看來:稚奴這回既借事敲打了世家,又沒有鬧出亂子來,處置的很好。
皇帝拍了拍龍榻旁的空處,示意兒子坐過來,然後問道:“昨兒你與朕說在看《吳失》?看的如何?”
《吳失》是《抱樸子》裏的一篇,寫的是吳國滅亡之事,裏頭多有提及世家門閥之失。
李治聽父皇問起,就道:“當時世家之盛可見一斑——勢利傾於邦君,儲積富乎公室……僮仆成軍,閉門為市。”[1]
尤其是僮仆成軍這一句,作為太子看來,這句是細思極恐的。這就是說明,當時的世家還有很強的武力值,或許一家一姓的仆從跟京城真正的軍隊比起來不如,但在一州、一縣,一鎮之地,有這樣的兵力,只怕當地朝廷任命的官員難以抗衡,說話根本就不好使。
估計不管朝廷有什麽政律,只要當地望族不同意,就是廢紙。
而世家屯沃野千裏,還占據大量的人口做自己的奴仆和佃戶,吸的就是朝廷的血了。
**
“偏生,還不能不用他們做官。”夜裏,姜沃與媚娘也在看《吳失篇》。
這倒不是巧合,而是這本書本就是姜沃推薦給太子的。
因為《抱樸子》並不是太子功課裏要讀的正統經史,反而是一本煉丹人常備的玄學教材——這本書出自晉代道人葛洪,主要篇幅在講道教神仙主義,以及怎麽煉制金丹以求長生。
沒錯,就是後世仙俠小說裏常提起的‘一顆金丹吞入腹,修煉得道,不老不死’的那種金丹。
好在這些書都是成卷的,姜沃就沒給太子前頭這些修煉金丹的文卷。只拿了幾卷涉及世家的給太子。
一個玄學煉丹人,都對世家有這樣的認識,可見晉時世家之盛。
“是,最麻煩的就是,還不能不用他們做官。”
姜沃指著裏頭一句‘不辯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道:“別說不能不用他們做官,連選擇官員的權力都在他們手上。”[1]
當時不依附於世家,也是根本沒法做官的。
夜色漸深,媚娘就將看完的書冊收起來,便隨口道:“所以才有了科舉制吧。”
不過,世家自有其底蘊,哪怕有科舉制,世家也較寒門出身更為優秀,依舊在朝堂上占據著大量的高位。
再加上,此時幹謁之風盛行。
許多學子不走科舉路,依舊走幹謁投卷路,將自己的詩文送給當朝宰輔看,以謀出身。
世家則再次重操舊業,可以通過幹謁事舉薦官員。
通過世家舉薦做官的官員,無形中,又會變成世家勢力的一份子。
*
媚娘把書放到架子上,然後坐在妝鏡前頭開始散發,邊解開頭發邊依舊在思索此事。
在昏暗的銅鏡中看著自己,忽然就有個想法在媚娘腦海中閃過。
她一想到,便也知道這是個瘋狂奇異的想法,若是在別人跟前,肯定不會說這話,但既然此時只有她們兩個,媚娘就直接說了。
“小沃,你說,要是不通過幹謁,也不通過官員的舉薦,皇帝直接選需要的人才如何呢?”
“具體怎麽做……我想想。是,天下太大了,皇帝是不可能每個人都見到的。”
“那就像擊鼓告禦狀一樣,也設一‘自薦鼓’,只要覺得自己有才,都可以主動來皇帝跟前自薦?”媚娘散頭發到一半,因想到入迷,手都停了。
姜沃就接過來給她慢慢拆開頭發,拿起梳子輕輕梳理,也不說話,只等著媚娘琢磨清楚此事。
“不,設置一個鼓不好。只怕很多寒門人並不敢去敲這個鼓。”
“可以設一個銅匭,想要自舉為官的人,就可以將詩文、書函直接投到這個鎖住的銅箱裏去。”
“讓皇帝直接看到,省下世家把持這一步!”
“小沃,你覺得……”
媚娘本來想問姜沃覺得如何,然而,如何兩個字還沒說完,就覺得身上一沈,身上掛了一個人體掛件。
轉頭就見姜沃正伏在她肩上,哪怕燭火昏昏,也能看到她眼睛特別亮地看著自己,毫不掩飾地誇讚道:“武姐姐好厲害。”
媚娘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發頂,覺得掌心毛茸茸,就笑道:“我只是突發奇想,還顛三倒四的就隨口說出來的,倒是叫你誇的臉紅。”
姜沃雙眼發亮望著的是此時的媚娘,崇敬的又何嘗不是歷史上那個首創了【匭檢制度】的武皇。
匭檢制,便是設立直接由皇帝掌握的銅箱,凡天下自認有才有能為之人,都可以自行投信自薦。使得寒門甚至是平民,可以不依賴世家門閥的路子,直達天聽。
且武皇的銅箱分為四面,除了讓天下人自薦外,還可以直接對著皇帝‘申冤’‘獻策’‘上諫’,廣開言路。
有這樣開拓創新的想法是一回事,最要緊的是,女皇還有這樣的魄力和權柄,就這樣硬生生推行了下去!
哪怕是一向對女皇多有貶低的《資治通鑒》裏,提起這個制度,除了照例要貶低一句‘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外,其餘的評價也只有認同了,認同此制能做到‘駕禦天下,政由己出,當時應賢竟為之用’![2]
當然,此時的媚娘想法還很初步,跟後來設了完整‘四面匭檢制度’的武皇還有些距離。
但姜沃親眼看著她產生了這個想法,眼前忽然浮現出卦盤上‘見龍在田’的卦象。
龍已升於田野之上!
*
媚娘的聲音把姜沃喚醒:“這不過是突發奇想,其實要是再細想究竟如何做,就覺得難得很了:如何保證這銅箱不被旁人控制,如何保證想要投自舉文的人不被攔截,而皇帝日理萬機,又如何能看完天下百姓許許多多的信函——只怕需要專門設立一個署衙來行此事。”
“且裏頭的人,還不能是牽扯過多的世家勳貴子,都得是皇帝的心腹——否則,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由世家控制官員選拔,換成了這個署衙控制官員選拔。”
姜沃伏在她肩上用力點頭。
她這一點頭,媚娘的臉頰倒是被她發絲蹭的有些癢,就再次伸手揉了揉她的發頂笑道:“好了,你昨夜不是跟著李仙師去觀星了嗎?今日又沒能歇著,去忙崔郎事去了。快歇著吧。”
*
姜沃很快睡著了,倒是媚娘不知怎的,心裏一直想著這個‘自薦制度’,總覺得自己似乎忽略了什麽很重要的事情一樣。
到了三更天,才朦朦朧朧睡著了一點,結果又做起了噩夢。
媚娘再次夢到了上京路上,灰色的沈重的雲。
夢見母親凝重的臉色,抱著她小聲道:“媚娘,咱們要去投奔你舅父家。你性子自幼要強有主見,但借住在親戚家中靠人庇佑,就要收一收性子。”
母親的臉逐漸模糊,倒是聲音很清楚很憂心地傳來:“媚娘,要先好好保住自己啊。”
媚娘忽然就從夢中驚醒,只覺得渾身都被冷汗濕透:“保住自己!”
她驟然坐起身來。
這回換姜沃被媚娘驚醒了,她迷迷糊糊睜開眼睛:“武姐姐怎麽了?你是又做噩夢了嗎?我在茶爐上留了熱水,你喝點吧。”
媚娘正有話要囑咐她,實在等不到次日早晨,於是索性推她道:“既然你也沒睡著,咱們就起來聊聊天吧。”
姜沃:
……
姜沃只好也揉著眼睛坐起來——實在是不坐起來,就要昏睡過去:“武姐姐你說。”
她也知道,媚娘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才會半夜把她搖起來。
“小沃,今晚咱們說的話,關於皇帝如何自己選臣子的話,一句也不要告訴太子。起碼現在不能告訴太子。”
姜沃徹底醒過來。
在黑暗中她看不清媚娘的表情,但能聽到媚娘聲音裏的嚴肅。
“不要變成晁錯。”
漢時諸侯王勢力過大,漢景帝感到了掣肘。禦史大夫晁錯上書提出了《削藩策》。漢景帝聞之大喜。
這削藩策錯了嗎?沒有,很正確。
但提的太早了,且又是臣子所提。
以至於後來諸侯七國之亂,不好直接劍指皇帝,就道晁錯逆言惑君,晁錯身死以平諸侯怒火。
“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將來他若是自己想要這樣選拔人才。你作為臣子,可以去幫著做。但一定不能你來提出這件事,否則世家、勳貴都會恨死你的。”他們不一定能拿皇帝怎麽樣,卻有可能劍指‘前鋒’。
“除非你真的確定了這個君王不會推你出去做替罪羊,不會用你做擋箭牌,你才能全心為之出謀劃策。”
媚娘聲音很冷靜:“我亦敬仰古之忠臣,願意士為知己者死,臣為國而死,明知不可為而願為君主為之。”
“但,我不想你做這樣的臣子。”
“比起太子將來的皇位能不能做的更穩,比起能不能幫帝王壓制世家,我更在乎,你要先保住自己!”而不是像史書上那些提出變法,有利於君王而不得好死的臣子一樣。
或許削弱世家、勳貴,皇帝的權力會更集中。
然而……媚娘此刻只想:那該是皇帝自己的事。
別的臣子願不願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媚娘不管。但她不能接受,姜沃提出一個有利於君王的決定,卻因得罪人太多,而被君王推出去當作棄子。
想到自己今日這番話,說不定會讓眼前人被各方勢力撕扯成碎片,媚娘忽然深深打了個寒戰。
偏生又聽到姜沃笑道:“姐姐,其實我願意做個為我心中君王擋在前面的臣子。”
媚娘心忽然就沈了下去,偏生在黑暗中又看不清姜沃的神情眼神,不確定她究竟是認真的還是玩笑話,於是一把攥住她的手腕:“小沃!”
姜沃連忙道:“我說了,是我心目中的君王。”
再次重覆了一遍:“我是願意的。”
媚娘無語沈默片刻:“那,你先答應我,如今日這樣要緊的,觸及旁人根基令人生恨的諫言,你說與聖人前,一定要跟我說一聲。”
姜沃用空著的一只手,覆在媚娘手上,很認真保證:“好。”
媚娘這才松開手,卻還是長嘆一口氣。
“唉,你這樣我如何放心啊。也就是將來應當還能再時時看著你,否則只怕我在宮外要天天擔驚受怕。”
媚娘心道:明明兩人在一起呆了十年了,朝夕相處心思相通,怎麽自己原來沒發現,這孩子在最重要的地方認死理呢!
媚娘愁的要命。
倒是姜沃重新躺下後,一夜無夢,踏踏實實到天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