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慈恩寺
關燈
小
中
大
第68章 大慈恩寺
中秋方過。
長孫無忌一路行來,依舊能聞到鼻尖幽幽的桂子香氣。
他在立政殿門前停了一下,仰頭看了一會兒這三個字。
九成宮的皇帝的寢殿原本另有其名,還是這幾年皇帝常來,就將名字改成與長安皇城中一般的立政殿。
但看到這個殿名,長孫無忌總是不免想起妹妹——貞觀十年,長孫皇後仙逝於立政殿。
轉眼也已經這麽多年了。
*
長孫無忌進殿,就見皇帝正坐在窗下,面前攤著一份碑文拓本。
“過來陪朕一起看看吧。”
長孫無忌走過去,一眼認出褚遂良的字跡,也就知道皇帝在看什麽了——這是貞觀十五年,岑文本擬作,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碑》。
此碑文記述的正是長孫皇後的聖名功德。
二鳳皇帝的聲音很輕柔:“道高軒曜,德配坤儀……”碑文的字一向刻的大而清晰,他邊念邊伸手在拓本上一字字撫過去:“朕昨夜又夢到她了。”
長孫無忌聲音也低落下來:“臣也時常想起妹妹。”
皇帝擡眼,君臣兩人對視,皆是有些傷感。
不過,如果說皇帝的傷感是全然的傷感,長孫無忌此時的傷感中,還帶著不少警惕——
要知道,這份碑文可是……
他還未想完,就聽皇帝又道:“唉,你說青雀現在過的好不好。”
果然!長孫無忌內心很崩潰:還有完沒完!讓不讓人活了!
這份《伊闕佛龕碑》正是十五年時,還是魏王的李泰請旨為母親長孫皇後所立。當時他氣焰已盛,跟太子都旗鼓相當,特意請旨刻這塊碑文,除了懷念母親,更多該是討皇帝的歡心以及為了自己揚名。
這還真不是長孫無忌不喜這個外甥,所以惡意揣測他的行為,而是有明證的——
長孫無忌一肚子火氣,直接上前,把皇帝手下的碑文扯了扯,露出下面半段,指著道:“魏王體明德以居宗……”這篇記述長孫皇後功德的碑文,後面還有一大段是李泰讓岑文本做了誇自己的文字。
當時太子可還是儲君,李泰給先皇後立碑就完全不帶太子,只誇自己。
“承乾是嫡長子,東萊郡王心中尚無長兄!”長孫無忌說完這句話停頓了一下,準備調整下語氣,到底是跟皇帝說話,他的語氣也不好太生硬了。
然而他這一停頓,就聽皇帝見縫插針道:“這都是過去的事兒了,朕聽說他在萊州長日悔恨,已經知道錯了。”
聽了這話,長孫無忌確實調整了語氣,但調整的更生硬了:“陛下一言九鼎,當日與臣和房相道‘若將來再心軟欲召東萊郡王回京,你們便上諫阻’。之後還與臣寫了親筆禦書為證……”
說著去摸袖子,萬般悔恨沒有把皇帝的‘保證書’隨身攜帶。
很想轉身就走:你等著,等我回去拿來。
皇帝顯然也想起了此事,因而目光回避道:“朕從前國事繁忙,總無暇管教孩子們,她又不在了,孩子們才鬧成這樣。如今政務皆由稚奴料理,朕就想著……”
聲音都漸漸低了。
長孫無忌見到皇帝這副形容倒是放心了:太好了,陛下露出了被魏征‘諫住’後的‘底氣不足’臉。
於是長孫無忌第一次找到了做魏征的感覺:“陛下!太子年輕,監國不過料理庶政,軍國大事還是一應由陛下做主——不日陛下還要起駕去靈州,召見北漠諸部首領。再者,高句麗又派了使臣前來求和,陛下不允。直接下了《絕高句麗朝貢詔》,可見高句麗自是還要打的,再有西突厥……”
長孫無忌把朝上大事挨個數過去,然後看著皇帝,眼神已經說明了一切。
皇帝沒有得到支持,徹底變得蔫巴巴起來。
在長孫無忌的註目禮下,只好把碑文拓片疊了起來:“朕知道了,先不提了。”$
長孫無忌從立政殿出來便往東宮去了。
李治也知他為何而來,起身相迎,聽長孫無忌說暫時打消了皇帝的念頭,就情真意切道:“多謝舅舅。”
長孫無忌在來的路上就想著一事,此時就道:“玄奘法師自西域歸來,帶回許多珍貴的貝葉經文,至今還住在弘福寺。你不如上書聖人,也在京中修一寺,既是懷緬追念先皇後,又可請玄奘法師入內主持寺務,傳講佛法。”
“也好讓天下人看到太子的孝心。”
李治沈默半晌,忽然擡頭苦笑道:“舅舅,母後都成為我們爭太子位的……”
長孫無忌蹙眉打斷道:“稚奴,你總在沒要緊的事情上計較心亂!”他像從前教律法一樣,直接將李治帶到桌前,遞上一支筆:“寫吧。”
李治擡頭看了看他道:“不如等父皇從靈州回來再上書。今日父皇才與舅舅說了此事,我接著就上書也要修建寺廟……”
長孫無忌想了想:“也好。”
**
十月底,太子上書請監‘大慈恩寺’追念生母文德皇後。
皇帝允準並極讚太子孝心,將此事全權交於太子。
要建大慈恩寺,如當年淩煙閣之事一般,姜沃接了測算地點以及修繕吉時的公務。
為此,太子還先給她批了三日的假期:“畢竟是在整個長安城內選一處佳址。不比當年在皇城中起淩煙閣——太史令若是覺得三日不夠,再多也是可以的。”
姜沃愉快奉命出門去了。
宮門外,早停好了太子為她準備的馬車。
馬車旁還站著一人,見她從宮門走出,面上帶笑道:“太子殿下安排我來為太史令引路。”
姜沃只覺賞心悅目:“那就勞煩崔郎了。”
*
姜沃前世旅游很少,也聽說過西安市的名勝之一:大慈恩寺內大雁塔。
不過,大慈恩寺建成後數年,才有了大雁塔,這回是根本沒有塔的事兒,先要建寺廟。
崔朝手裏拿了一張長安城的坊市圖,上面已經勾好了有司普查過的京城中原本各處寺廟舊址,以及能夠建造一座大寺廟的空地。
姜沃頷首:“崔郎有心了,那咱們就對著一個個看過去吧。”
崔朝伸手叩了叩馬車的車壁,馬車就緩緩行駛起來。而他則開口道:“我與太史令相熟已久,依舊以‘崔郎’為稱,似乎也太生疏了些。”
姜沃擡頭,以目光相詢:不叫崔郎,那叫什麽?總不能叫‘小朝’吧,不過,崔朝這種性情,倒是真讓她想起那個‘小昭’。
因預備著姜沃要寫算定址。馬車裏早支好了桌子備好了筆墨。
崔朝就取過來,邊寫邊道:“太史令可稱我的‘字’。”
男子年過二十或是入仕便取字,只是‘字’多半是家族長輩所起,崔朝這……
崔朝似乎知道她在想什麽,接著就道:“不是崔氏給我定的字。是父母生前就想好了,留了書信,讓我到二十歲那天再拆。”
他寫好了遞給姜沃。
“我是清晨出生,彼時父親手邊正放著
一本《離騷》。便以其中‘朝發軔於蒼梧兮’為我取了名字,取朝陽之意。”
“字也出自這一句。”
朝發軔於蒼梧兮。名朝,字子梧。
**
姜沃出門的第一天就選好了大慈恩寺的建址。
不光崔朝提前做了準備,她也早在心裏圈定了七八個備選地,並且規劃好了馬車路線圖。
於是這一日下晌,姜沃就選定了‘凈覺故伽藍寺’的舊址。
不過,領導既然給了三天假期,姜沃就準備再出來轉悠兩日,說來,她這些年過的一直太充實,現在既然有公務之名,又有美人在側,她就想放開心裏的各種事,徹底放縱兩天,好好去看一看這個她待了十年的長安城。
她總覺得崔朝看出了她的想法——因為第二日兩人宮門口再見,崔朝沒帶昨日的‘寺廟舊址圖’,而是帶了另一份長安圖,上面標註了城內城外各種游玩勝地,還有一份專門的東西市的細圖,將各種食坊酒肆都寫的分明。
“太史令想先去哪兒呢?”
姜沃心中感嘆:美人難得,善解人意的美人更難得啊。
*
她先去看了楊家的宅子,那是媚娘在京中住過幾年的地方。
姜沃也沒有遞上名刺拜見的意思,只是站在墻外,仰頭看著一株高大的黃皮柳,雖是冬日看不到柳枝如綠絳,但也能想象到,春日時,女孩子們折下垂柳嬉戲玩鬧,編成小柳枝籃的樣子。
媚娘提到過這是入宮前常跟姊妹們玩的游戲。
姜沃只看著這株媚娘提過的老柳樹,就面露笑意。
這些年,每年春日,媚娘也都會給她編一個柳枝籃。
她看了片刻,就轉身上了馬車。崔朝與楊家許多人是認識的,因此方才就沒下車,只在車上守著小火爐。見她回來,遞上換過炭的手爐問道:“快到用午膳的時辰了,太史令有什麽想吃的嗎?”
姜沃把手放在小火爐上烤火:“有點冷,不如去能飲一杯熱酒的酒肆,去去寒氣。”
崔朝點頭:“好。有一家酒肆是聖人都誇過的,其中翠濤酒最好,只是翠濤是烈酒……不知太史令的酒量如何。”
姜沃點頭:“挺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中秋方過。
長孫無忌一路行來,依舊能聞到鼻尖幽幽的桂子香氣。
他在立政殿門前停了一下,仰頭看了一會兒這三個字。
九成宮的皇帝的寢殿原本另有其名,還是這幾年皇帝常來,就將名字改成與長安皇城中一般的立政殿。
但看到這個殿名,長孫無忌總是不免想起妹妹——貞觀十年,長孫皇後仙逝於立政殿。
轉眼也已經這麽多年了。
*
長孫無忌進殿,就見皇帝正坐在窗下,面前攤著一份碑文拓本。
“過來陪朕一起看看吧。”
長孫無忌走過去,一眼認出褚遂良的字跡,也就知道皇帝在看什麽了——這是貞觀十五年,岑文本擬作,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碑》。
此碑文記述的正是長孫皇後的聖名功德。
二鳳皇帝的聲音很輕柔:“道高軒曜,德配坤儀……”碑文的字一向刻的大而清晰,他邊念邊伸手在拓本上一字字撫過去:“朕昨夜又夢到她了。”
長孫無忌聲音也低落下來:“臣也時常想起妹妹。”
皇帝擡眼,君臣兩人對視,皆是有些傷感。
不過,如果說皇帝的傷感是全然的傷感,長孫無忌此時的傷感中,還帶著不少警惕——
要知道,這份碑文可是……
他還未想完,就聽皇帝又道:“唉,你說青雀現在過的好不好。”
果然!長孫無忌內心很崩潰:還有完沒完!讓不讓人活了!
這份《伊闕佛龕碑》正是十五年時,還是魏王的李泰請旨為母親長孫皇後所立。當時他氣焰已盛,跟太子都旗鼓相當,特意請旨刻這塊碑文,除了懷念母親,更多該是討皇帝的歡心以及為了自己揚名。
這還真不是長孫無忌不喜這個外甥,所以惡意揣測他的行為,而是有明證的——
長孫無忌一肚子火氣,直接上前,把皇帝手下的碑文扯了扯,露出下面半段,指著道:“魏王體明德以居宗……”這篇記述長孫皇後功德的碑文,後面還有一大段是李泰讓岑文本做了誇自己的文字。
當時太子可還是儲君,李泰給先皇後立碑就完全不帶太子,只誇自己。
“承乾是嫡長子,東萊郡王心中尚無長兄!”長孫無忌說完這句話停頓了一下,準備調整下語氣,到底是跟皇帝說話,他的語氣也不好太生硬了。
然而他這一停頓,就聽皇帝見縫插針道:“這都是過去的事兒了,朕聽說他在萊州長日悔恨,已經知道錯了。”
聽了這話,長孫無忌確實調整了語氣,但調整的更生硬了:“陛下一言九鼎,當日與臣和房相道‘若將來再心軟欲召東萊郡王回京,你們便上諫阻’。之後還與臣寫了親筆禦書為證……”
說著去摸袖子,萬般悔恨沒有把皇帝的‘保證書’隨身攜帶。
很想轉身就走:你等著,等我回去拿來。
皇帝顯然也想起了此事,因而目光回避道:“朕從前國事繁忙,總無暇管教孩子們,她又不在了,孩子們才鬧成這樣。如今政務皆由稚奴料理,朕就想著……”
聲音都漸漸低了。
長孫無忌見到皇帝這副形容倒是放心了:太好了,陛下露出了被魏征‘諫住’後的‘底氣不足’臉。
於是長孫無忌第一次找到了做魏征的感覺:“陛下!太子年輕,監國不過料理庶政,軍國大事還是一應由陛下做主——不日陛下還要起駕去靈州,召見北漠諸部首領。再者,高句麗又派了使臣前來求和,陛下不允。直接下了《絕高句麗朝貢詔》,可見高句麗自是還要打的,再有西突厥……”
長孫無忌把朝上大事挨個數過去,然後看著皇帝,眼神已經說明了一切。
皇帝沒有得到支持,徹底變得蔫巴巴起來。
在長孫無忌的註目禮下,只好把碑文拓片疊了起來:“朕知道了,先不提了。”$
長孫無忌從立政殿出來便往東宮去了。
李治也知他為何而來,起身相迎,聽長孫無忌說暫時打消了皇帝的念頭,就情真意切道:“多謝舅舅。”
長孫無忌在來的路上就想著一事,此時就道:“玄奘法師自西域歸來,帶回許多珍貴的貝葉經文,至今還住在弘福寺。你不如上書聖人,也在京中修一寺,既是懷緬追念先皇後,又可請玄奘法師入內主持寺務,傳講佛法。”
“也好讓天下人看到太子的孝心。”
李治沈默半晌,忽然擡頭苦笑道:“舅舅,母後都成為我們爭太子位的……”
長孫無忌蹙眉打斷道:“稚奴,你總在沒要緊的事情上計較心亂!”他像從前教律法一樣,直接將李治帶到桌前,遞上一支筆:“寫吧。”
李治擡頭看了看他道:“不如等父皇從靈州回來再上書。今日父皇才與舅舅說了此事,我接著就上書也要修建寺廟……”
長孫無忌想了想:“也好。”
**
十月底,太子上書請監‘大慈恩寺’追念生母文德皇後。
皇帝允準並極讚太子孝心,將此事全權交於太子。
要建大慈恩寺,如當年淩煙閣之事一般,姜沃接了測算地點以及修繕吉時的公務。
為此,太子還先給她批了三日的假期:“畢竟是在整個長安城內選一處佳址。不比當年在皇城中起淩煙閣——太史令若是覺得三日不夠,再多也是可以的。”
姜沃愉快奉命出門去了。
宮門外,早停好了太子為她準備的馬車。
馬車旁還站著一人,見她從宮門走出,面上帶笑道:“太子殿下安排我來為太史令引路。”
姜沃只覺賞心悅目:“那就勞煩崔郎了。”
*
姜沃前世旅游很少,也聽說過西安市的名勝之一:大慈恩寺內大雁塔。
不過,大慈恩寺建成後數年,才有了大雁塔,這回是根本沒有塔的事兒,先要建寺廟。
崔朝手裏拿了一張長安城的坊市圖,上面已經勾好了有司普查過的京城中原本各處寺廟舊址,以及能夠建造一座大寺廟的空地。
姜沃頷首:“崔郎有心了,那咱們就對著一個個看過去吧。”
崔朝伸手叩了叩馬車的車壁,馬車就緩緩行駛起來。而他則開口道:“我與太史令相熟已久,依舊以‘崔郎’為稱,似乎也太生疏了些。”
姜沃擡頭,以目光相詢:不叫崔郎,那叫什麽?總不能叫‘小朝’吧,不過,崔朝這種性情,倒是真讓她想起那個‘小昭’。
因預備著姜沃要寫算定址。馬車裏早支好了桌子備好了筆墨。
崔朝就取過來,邊寫邊道:“太史令可稱我的‘字’。”
男子年過二十或是入仕便取字,只是‘字’多半是家族長輩所起,崔朝這……
崔朝似乎知道她在想什麽,接著就道:“不是崔氏給我定的字。是父母生前就想好了,留了書信,讓我到二十歲那天再拆。”
他寫好了遞給姜沃。
“我是清晨出生,彼時父親手邊正放著
一本《離騷》。便以其中‘朝發軔於蒼梧兮’為我取了名字,取朝陽之意。”
“字也出自這一句。”
朝發軔於蒼梧兮。名朝,字子梧。
**
姜沃出門的第一天就選好了大慈恩寺的建址。
不光崔朝提前做了準備,她也早在心裏圈定了七八個備選地,並且規劃好了馬車路線圖。
於是這一日下晌,姜沃就選定了‘凈覺故伽藍寺’的舊址。
不過,領導既然給了三天假期,姜沃就準備再出來轉悠兩日,說來,她這些年過的一直太充實,現在既然有公務之名,又有美人在側,她就想放開心裏的各種事,徹底放縱兩天,好好去看一看這個她待了十年的長安城。
她總覺得崔朝看出了她的想法——因為第二日兩人宮門口再見,崔朝沒帶昨日的‘寺廟舊址圖’,而是帶了另一份長安圖,上面標註了城內城外各種游玩勝地,還有一份專門的東西市的細圖,將各種食坊酒肆都寫的分明。
“太史令想先去哪兒呢?”
姜沃心中感嘆:美人難得,善解人意的美人更難得啊。
*
她先去看了楊家的宅子,那是媚娘在京中住過幾年的地方。
姜沃也沒有遞上名刺拜見的意思,只是站在墻外,仰頭看著一株高大的黃皮柳,雖是冬日看不到柳枝如綠絳,但也能想象到,春日時,女孩子們折下垂柳嬉戲玩鬧,編成小柳枝籃的樣子。
媚娘提到過這是入宮前常跟姊妹們玩的游戲。
姜沃只看著這株媚娘提過的老柳樹,就面露笑意。
這些年,每年春日,媚娘也都會給她編一個柳枝籃。
她看了片刻,就轉身上了馬車。崔朝與楊家許多人是認識的,因此方才就沒下車,只在車上守著小火爐。見她回來,遞上換過炭的手爐問道:“快到用午膳的時辰了,太史令有什麽想吃的嗎?”
姜沃把手放在小火爐上烤火:“有點冷,不如去能飲一杯熱酒的酒肆,去去寒氣。”
崔朝點頭:“好。有一家酒肆是聖人都誇過的,其中翠濤酒最好,只是翠濤是烈酒……不知太史令的酒量如何。”
姜沃點頭:“挺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