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一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兩百一十四章
史家班要舉行“跨年場”的消息一出,瓦子售票處的門檻都快被踩扁了,整條街上排起了長龍。
大梁的習俗是晚間先吃團圓飯,守歲到晚上,再吃餃子和年糕。史家班特意避開了吃團圓飯的時辰,將大戲開演的時間定在了戌時和亥時交接,也就是晚上九點整。
每日新聞的消息出得最快,搶先一步將故事的大概內容傳遍街頭巷尾,引發了更為熱烈的討論。
人人都想包一張桌,帶著家人一起去看。史家班如今的規模遠非從前可比,容納的觀眾數量也是翻著跟頭向上漲。
史家班的瓦子內場地很多。風花雪月四組各有一個場地,用於演出那些常規的組內劇目。而最中央,也是最豪華氣派的主場,則是給每一季當家劇目演出的地方。唯有每組中最出色的團隊,才能在這裏登臺,上映的劇目也全是史家班的頂梁柱。
不過,為了應對新年場的特殊情況,排場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中央的主場的包廂開出高價,由風組的核心班底登臺演出。其他四個子場地的價格要低廉很多了,演出的是仍在培訓中的替補團隊。
座位剛剛放出一個上午,票就已經被搶購一空。許多人來晚一步,猶自不甘心地等在售票處,希望能有退票的情況出現。
這樣大規模的搶票行動,卻沒有黃牛的出現,傅驚梅一度百思不得其解。
“這有什麽奇怪的,能來這裏看戲的人,都重臉面。來不了大多是將票轉送於人,誰肯埋雷自降身價?” 裴柔之不以為然。
也是,能來史家班看戲的人家,大多非富即貴,家中人口覆雜。真有事的話,大不了就是給家裏的小輩,或是送給同僚好友。萬萬不會為這些“小錢”傷了臉面的。
不過,史家班也不是個見錢眼開的地方。偶爾的義演之外,史家班還有個傳統,那就是新戲的頭三場,必定要在主場正中的雅座中留出一間來,專門邀請那些有德行,有名望的清廉官員前來觀賞品評。
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三國演義.隆中對》上映時,史家班請來了朝中四位官員。
他們年齡不一,官職不同,各自所在的陣營也不盡相同。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曾護佑一方百姓,公正廉明,家中不甚寬裕。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最受追捧的娛樂方式裏都少有不燒錢的。就連士人中的標配琴棋書畫,也非真正的貧家子弟能夠支付得起。這四位官員雖然有老有少,卻都是清貧自守,別說是來史家班這種銷金窟了,就是日常叫府戲或養戲子,都是想也別想的事情。
不過他們也清高,對這類“靡靡之音”向來看不慣,怎麽請都不肯來。
後來還是裴柔之祭出心理戰術,讓“每日新聞”四處宣揚《隆中對》的故事,渲染諸葛武侯的形象,再寫上一封情真意切的請帖,這才完美擊中了文人情懷,將他們請了過來。
一回生,二回熟。在史家班的殷勤招待下,四人終究還是多少摒除了些對戲班子的偏見,沈浸在了故事裏。
不看還好,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到了《星落秋風五丈原》一回,諸葛亮咳血寫就《出師表》,配上催淚的BGM《滿江紅》,幾人都沒忍住落下淚來。謝幕後更是難掩心中激蕩,揮毫潑墨寫下詩句,被史家班裱好,掛在了雅間墻上。
其中那位年僅古稀的老禦史,更是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小作文抒發感想。傅驚梅順著桿子往上爬,將這篇文章作為劇評,加入《三國演義》書後,捧了對方又宣傳戲班,堪稱雙贏。
自此,朝中清流再不談史家班色變,甚至隱隱以接到這份特別的請帖為榮。
賀歲檔延續了這種傳統,邀請了聲望最好的幾位官員免費觀賞,書寫劇評。至於那些年事已高的官員,不方便來也沒事,史家班會送上還未開售的特別版本《三俠五義》原書。
在一日熱鬧過一日的氣氛中,新年夜終於到了。
不管過去的一年有多少辛苦多少不愉快,人們都在這一刻短暫地忘卻,仿佛只要跨過短短幾天,生活又會重新有盼頭起來。
別院裏的廚娘們蒸了雜糧饅頭,煮了雞蛋,送給莊中的佃農。傅驚梅讓他們拿著銅錢,給附近莊子裏老實本分,但卻食不果腹的家庭送去,讓他們能過個好年。
普通人最看不得的,就是普通人的苦難。但是她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太微薄了,不可能見人就幫。救急不救窮,傅驚梅可以偶爾幫扶一下那些走投無路的人,卻無法做更多。
“那幾個女孩,給他們十兩買下來吧。” 裴柔之明白她的心思,轉頭囑咐,“比起被賣去下作地方強,至少養在別院裏,能活得像個人。”
“給她們父母一人二十文,讓她們過了年再來吧。” 傅驚梅換上外衣,補充道。
大虎慢悠悠地跳上椅子,打量著兩人的穿著:“你們倆穿成這樣很肉麻哎!”
裴柔之穿著玫瑰紫的長裙,全套的紅寶石首飾,傅驚梅則是楓葉紅滾金邊的袍子,葛巾紫的褲子。
“這叫閨蜜裝,來給你戴個帽子。” 傅驚梅拿出個紅色的虎頭小帽子套在橘貓頭上
她其實也想穿小裙子,但今天去劇院人多眼雜,還是男子裝束更保險些。
“你們還要多久啊?” 霍伯彥不耐煩的聲音傳來。
他今天穿不慣中原男子的長袍,總覺得阻礙行動。可大過年的,總不能也那麽不講究,傅驚梅提前準備了套棗紅翻毛的獵裝,此時已經穿在了他身上。
這套獵裝吸納了胡服的設計,束腰長擺,掐邊精致,有種不羈的貴氣。加上霍伯彥披著那件毛鋒極長的狼皮披風,更襯得他細腰長腿,不可逼視。
傅驚梅不敢多看,連手中無意識摩挲著的沈香簪都燙手起來。
霍伯彥的目光落在她紮好的頭發上:“簪子呢?”
盯得真緊啊,傅驚梅收起了蒙混過關的心:“今天人多,還是不戴了吧,怕丟。”
“我在,丟不了。”
傅驚梅無話可說,頂著大虎和裴柔之玩味的眼神戴好簪子:“趕緊走吧!”
眾人在一家中等價位的酒樓包了場,算算時間也該過去吃晚飯了。
夜幕四合,街道卻被滿城的燈火照得比白天還亮上幾分,到處能見到火紅的對聯,飄揚的彩絳和玩鬧的小孩。
吵嚷聲、笑鬧聲、行酒令的聲音混合在一起,夾雜在若有若無的戲曲鑼鼓之中,平添濃重的年味。
史家班門口挑起一串九百九十九響的鞭炮,這炮竹十分古怪,點燃後不會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而是“撲撲”地悶響過後,飄出陣陣極為宜人的焚香氣息。
“這是什麽炮仗?一點兒響也沒有,怕不是潮了。”躲在周圍看熱鬧的閑漢酸溜溜地撇嘴。
“不懂了吧?那史家班接待的都是貴人!用鞭炮,驚了馬怎麽辦?” 旁邊是個老戲迷,很不屑對方的無知,指了指排成長龍的馬車。
史家班的門大敞四開,門口兩男兩女,都穿得喜氣幹凈。馬車上跳下仆役,先是踩了踩地上的積雪,確定不滑後,才在地上放好腳蹬。
簾子撩開,先是靴履颯沓之聲,繼而傳來彼此見面的寒暄問好。隨後一雙雙錦繡輝煌的繡鞋踩下,金玉搖曳之聲不絕於耳,香風陣陣,燕語聲聲。
又有各家仆役,捧著自家主人慣用的暖爐茶具,並一色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漱盂等,魚貫而入。
史家班主場的裝潢並不如何奢華,但大氣考究。每席旁必設有小幾,上置古雅爐瓶,皆插有時令花卉。又有特制的果脯點心,香茶美酒,皆有佳趣。除此之外,昂貴的雅間內陳設竟然並不多,甚至還比不上子場地內的雅座。
畢竟真正的豪富之家,出行無不前呼後擁,自備家常慣用的器具。連一應細致周到的玩意兒也有專人負責,來此只為了聽曲兒,實在不必多此一舉。
比起主場,幾個子場地中觀眾的入場速度就要迅速很多,不多時便各自到了座位安頓好。
瓦子內平素不提供飯食,只有些零食酒水,今夜卻是破了例,請了京師中幾個小有名氣的大廚掌勺,為子場地的賓客們提供夜宵。
至於主場的人,飲食皆自理。畢竟豪門是非多,飲食這上頭又是說不清的。傅驚梅可不想無緣無故被卷到什麽麻煩事裏面去。
她懶散地靠在搖椅上,左邊是坐姿端莊的裴柔之。霍伯彥大馬金刀地坐在她右側,端著盤梅花糕吃得認真。
大虎在傅驚梅懷裏挪動幾下,找到了個舒適的位置,熟練地掏出了酥脆的小魚幹。
“咣——”
戲開場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史家班要舉行“跨年場”的消息一出,瓦子售票處的門檻都快被踩扁了,整條街上排起了長龍。
大梁的習俗是晚間先吃團圓飯,守歲到晚上,再吃餃子和年糕。史家班特意避開了吃團圓飯的時辰,將大戲開演的時間定在了戌時和亥時交接,也就是晚上九點整。
每日新聞的消息出得最快,搶先一步將故事的大概內容傳遍街頭巷尾,引發了更為熱烈的討論。
人人都想包一張桌,帶著家人一起去看。史家班如今的規模遠非從前可比,容納的觀眾數量也是翻著跟頭向上漲。
史家班的瓦子內場地很多。風花雪月四組各有一個場地,用於演出那些常規的組內劇目。而最中央,也是最豪華氣派的主場,則是給每一季當家劇目演出的地方。唯有每組中最出色的團隊,才能在這裏登臺,上映的劇目也全是史家班的頂梁柱。
不過,為了應對新年場的特殊情況,排場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中央的主場的包廂開出高價,由風組的核心班底登臺演出。其他四個子場地的價格要低廉很多了,演出的是仍在培訓中的替補團隊。
座位剛剛放出一個上午,票就已經被搶購一空。許多人來晚一步,猶自不甘心地等在售票處,希望能有退票的情況出現。
這樣大規模的搶票行動,卻沒有黃牛的出現,傅驚梅一度百思不得其解。
“這有什麽奇怪的,能來這裏看戲的人,都重臉面。來不了大多是將票轉送於人,誰肯埋雷自降身價?” 裴柔之不以為然。
也是,能來史家班看戲的人家,大多非富即貴,家中人口覆雜。真有事的話,大不了就是給家裏的小輩,或是送給同僚好友。萬萬不會為這些“小錢”傷了臉面的。
不過,史家班也不是個見錢眼開的地方。偶爾的義演之外,史家班還有個傳統,那就是新戲的頭三場,必定要在主場正中的雅座中留出一間來,專門邀請那些有德行,有名望的清廉官員前來觀賞品評。
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三國演義.隆中對》上映時,史家班請來了朝中四位官員。
他們年齡不一,官職不同,各自所在的陣營也不盡相同。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曾護佑一方百姓,公正廉明,家中不甚寬裕。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最受追捧的娛樂方式裏都少有不燒錢的。就連士人中的標配琴棋書畫,也非真正的貧家子弟能夠支付得起。這四位官員雖然有老有少,卻都是清貧自守,別說是來史家班這種銷金窟了,就是日常叫府戲或養戲子,都是想也別想的事情。
不過他們也清高,對這類“靡靡之音”向來看不慣,怎麽請都不肯來。
後來還是裴柔之祭出心理戰術,讓“每日新聞”四處宣揚《隆中對》的故事,渲染諸葛武侯的形象,再寫上一封情真意切的請帖,這才完美擊中了文人情懷,將他們請了過來。
一回生,二回熟。在史家班的殷勤招待下,四人終究還是多少摒除了些對戲班子的偏見,沈浸在了故事裏。
不看還好,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到了《星落秋風五丈原》一回,諸葛亮咳血寫就《出師表》,配上催淚的BGM《滿江紅》,幾人都沒忍住落下淚來。謝幕後更是難掩心中激蕩,揮毫潑墨寫下詩句,被史家班裱好,掛在了雅間墻上。
其中那位年僅古稀的老禦史,更是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小作文抒發感想。傅驚梅順著桿子往上爬,將這篇文章作為劇評,加入《三國演義》書後,捧了對方又宣傳戲班,堪稱雙贏。
自此,朝中清流再不談史家班色變,甚至隱隱以接到這份特別的請帖為榮。
賀歲檔延續了這種傳統,邀請了聲望最好的幾位官員免費觀賞,書寫劇評。至於那些年事已高的官員,不方便來也沒事,史家班會送上還未開售的特別版本《三俠五義》原書。
在一日熱鬧過一日的氣氛中,新年夜終於到了。
不管過去的一年有多少辛苦多少不愉快,人們都在這一刻短暫地忘卻,仿佛只要跨過短短幾天,生活又會重新有盼頭起來。
別院裏的廚娘們蒸了雜糧饅頭,煮了雞蛋,送給莊中的佃農。傅驚梅讓他們拿著銅錢,給附近莊子裏老實本分,但卻食不果腹的家庭送去,讓他們能過個好年。
普通人最看不得的,就是普通人的苦難。但是她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太微薄了,不可能見人就幫。救急不救窮,傅驚梅可以偶爾幫扶一下那些走投無路的人,卻無法做更多。
“那幾個女孩,給他們十兩買下來吧。” 裴柔之明白她的心思,轉頭囑咐,“比起被賣去下作地方強,至少養在別院裏,能活得像個人。”
“給她們父母一人二十文,讓她們過了年再來吧。” 傅驚梅換上外衣,補充道。
大虎慢悠悠地跳上椅子,打量著兩人的穿著:“你們倆穿成這樣很肉麻哎!”
裴柔之穿著玫瑰紫的長裙,全套的紅寶石首飾,傅驚梅則是楓葉紅滾金邊的袍子,葛巾紫的褲子。
“這叫閨蜜裝,來給你戴個帽子。” 傅驚梅拿出個紅色的虎頭小帽子套在橘貓頭上
她其實也想穿小裙子,但今天去劇院人多眼雜,還是男子裝束更保險些。
“你們還要多久啊?” 霍伯彥不耐煩的聲音傳來。
他今天穿不慣中原男子的長袍,總覺得阻礙行動。可大過年的,總不能也那麽不講究,傅驚梅提前準備了套棗紅翻毛的獵裝,此時已經穿在了他身上。
這套獵裝吸納了胡服的設計,束腰長擺,掐邊精致,有種不羈的貴氣。加上霍伯彥披著那件毛鋒極長的狼皮披風,更襯得他細腰長腿,不可逼視。
傅驚梅不敢多看,連手中無意識摩挲著的沈香簪都燙手起來。
霍伯彥的目光落在她紮好的頭發上:“簪子呢?”
盯得真緊啊,傅驚梅收起了蒙混過關的心:“今天人多,還是不戴了吧,怕丟。”
“我在,丟不了。”
傅驚梅無話可說,頂著大虎和裴柔之玩味的眼神戴好簪子:“趕緊走吧!”
眾人在一家中等價位的酒樓包了場,算算時間也該過去吃晚飯了。
夜幕四合,街道卻被滿城的燈火照得比白天還亮上幾分,到處能見到火紅的對聯,飄揚的彩絳和玩鬧的小孩。
吵嚷聲、笑鬧聲、行酒令的聲音混合在一起,夾雜在若有若無的戲曲鑼鼓之中,平添濃重的年味。
史家班門口挑起一串九百九十九響的鞭炮,這炮竹十分古怪,點燃後不會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而是“撲撲”地悶響過後,飄出陣陣極為宜人的焚香氣息。
“這是什麽炮仗?一點兒響也沒有,怕不是潮了。”躲在周圍看熱鬧的閑漢酸溜溜地撇嘴。
“不懂了吧?那史家班接待的都是貴人!用鞭炮,驚了馬怎麽辦?” 旁邊是個老戲迷,很不屑對方的無知,指了指排成長龍的馬車。
史家班的門大敞四開,門口兩男兩女,都穿得喜氣幹凈。馬車上跳下仆役,先是踩了踩地上的積雪,確定不滑後,才在地上放好腳蹬。
簾子撩開,先是靴履颯沓之聲,繼而傳來彼此見面的寒暄問好。隨後一雙雙錦繡輝煌的繡鞋踩下,金玉搖曳之聲不絕於耳,香風陣陣,燕語聲聲。
又有各家仆役,捧著自家主人慣用的暖爐茶具,並一色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漱盂等,魚貫而入。
史家班主場的裝潢並不如何奢華,但大氣考究。每席旁必設有小幾,上置古雅爐瓶,皆插有時令花卉。又有特制的果脯點心,香茶美酒,皆有佳趣。除此之外,昂貴的雅間內陳設竟然並不多,甚至還比不上子場地內的雅座。
畢竟真正的豪富之家,出行無不前呼後擁,自備家常慣用的器具。連一應細致周到的玩意兒也有專人負責,來此只為了聽曲兒,實在不必多此一舉。
比起主場,幾個子場地中觀眾的入場速度就要迅速很多,不多時便各自到了座位安頓好。
瓦子內平素不提供飯食,只有些零食酒水,今夜卻是破了例,請了京師中幾個小有名氣的大廚掌勺,為子場地的賓客們提供夜宵。
至於主場的人,飲食皆自理。畢竟豪門是非多,飲食這上頭又是說不清的。傅驚梅可不想無緣無故被卷到什麽麻煩事裏面去。
她懶散地靠在搖椅上,左邊是坐姿端莊的裴柔之。霍伯彥大馬金刀地坐在她右側,端著盤梅花糕吃得認真。
大虎在傅驚梅懷裏挪動幾下,找到了個舒適的位置,熟練地掏出了酥脆的小魚幹。
“咣——”
戲開場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