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Nature的一角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五章 Nature的一角
**沂州叛亂,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1079)正月,沂州 (今山東臨沂)盜賊何九郎謀劃打劫利國監,與此同時,闞溫、秦平等奸猾之人與何九郎遙相呼應,轉戰於沂、兗(今山東曲阜東南)二州之間。官軍對此無可奈何,徐州(今江蘇徐州)知州蘇軾大膽起用犯人家屬程棐。原來,程棐的弟弟程岳豪俠勇健,精通武藝,因與李逢一道謀反,被配隸桂州(今廣西桂林)牢城。程棐極願立功受獎,以使程岳早日被釋放。蘇軾了解這一情況後,迅速派人將程棐接來,告訴他為國效力;並許願說如果捕獲了何九郎、郭進等人,其弟程岳即可釋放。七月,程朵派人給蘇軾報信說捕獲妖賊郭進等人,為此蘇軾專門給宋神宗上了兩道奏折,建議獎勵程棐,釋放其弟程岳。蘇軾以為在徐、沂等地,象程棐、程岳這樣勇敢善戰的人頗多,官府如果不安撫他們,讓他們去捕捉盜賊,恐怕這些人會鋌而走險,起來反抗官府的統治,同時建議宋神宗將京東路地區的土豪組織起來,防禦盜賊等等。宋神宗采納了蘇軾的建議,提拔沂州承縣(今山東棗莊東南)縣尉師諤為左班殿直,賞錢一千貫,沂州民程棐、傅暉為右班殿直,其他一些人也給了不同程度的獎賞。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初,梅司回到杭州錢塘。三月,在曾子固的推薦下,出任湖州文字從議郎(這是我編的,有時間修訂的時候再改吧)。同年,蘇軾由徐州知州調任湖州知州,四月二十日到任。時官員到任地方,都要給皇帝上表表示感謝。
按慣例都要寫一篇到任謝表給皇帝。蘇軾的謝表到達朝廷後一個月,權監察禦史裏行何正臣首先發難,上書謂蘇軾謝表中有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之辭,並聲稱蘇軾的這些文字已在全國傳閱,自己是從已刊印後在市上賣的蘇軾文稿中摘錄遞呈宋神宗的。其後禦史舒亶也上書攻擊蘇軾,謂蘇軾的謝表是譏諷時政之作,士大夫爭相傳誦,並進一步指出蘇軾在謝表中誹謗宋神宗,牽強附會將蘇軾的謝表加以修改,於是蘇軾誹謗君主便是人贓俱在了,從而激怒了宋神宗,達到了陷害蘇軾,“大不敬”的罪名的目的,緊接著權禦史中丞李定上書蓋棺定論,攻擊蘇軾不學無術,浪得虛名,其實是一個陰險的家夥,他還列出應該罷黜蘇軾的四條理由。於是宋神宗下令將這些人的意見下達禦吏臺,審理後迅速上報皇帝。
於是宋神宗委派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捉拿蘇軾歸案。皇甫遵雖然日夜兼程,但由於兒子生病,仍被耽誤了半天。此時駙馬都都尉、蘇轍的好友得到消息,寫信交給蘇轍。蘇轍從南京任上快馬加鞭,先到達了湖州傳信。蘇軾告假不許,一時之間,一州知州,被驅如同雞犬。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被押到開封。負責審理此案的禦史臺首先是搜集整理蘇軾的文稿,然後加以驗證。但蘇軾認為自己的所有文稿都不涉及時政。蘇軾在杭州(浙江杭州市)任職期間觀錢塘潮時寫過一首詩“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忘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禦史臺官員認為蘇軾是在譏諷農田水利法。審理近兩個月,禦史臺將審案記錄上呈宋神宗批示。
蘇軾下獄後,他的弟弟蘇轍首先上書宋神宗救援其兄,範鎮,張方平等上書力救蘇軾,王安禮、宰相吳充也曾委婉勸諫宋神宗不能因文字而殺士大夫,宋神宗的祖母太皇太後曹氏對宋神宗說:“以詩系獄,得非受了小人中傷”。為蘇軾說情。
大理寺依律給蘇軾判處了二年徒刑,但因曹太後患病,因而被赦免無罪。由於李定等人的竭力反對,宋神宗重新委派馮宗道前往禦史臺覆審此案。
經判決,蘇軾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附馬都尉王詵追奪二官、勒停,蘇轍貶監筠州(今江西高安)鹽酒稅,王鞏貶賓州(今廣西賓陽)鹽酒務,其他與此案有關的官員被判處以罰銅的處分,其中張方平、李清臣三十斤,司馬光、範縝、錢藻、陳襄、劉邠、李常、孫覺、王汾、劉摯、黃庭堅、王安上、吳琯、戚秉道、周邠、盛僑、杜子方、顏覆、錢世雄各二十斤。
******
經歷了此案,蘇軾的文風和人格追求漸漸轉變。才華橫溢又嫉惡如仇的詩人,他原來的生活態度,是見到不平之事“如蠅在臺,不吐不快”,他滿含熱情地為牢獄中的犯人□□,為衣食無著的老人哽咽;他譏誚地看著煊赫鼎沸的官場:“我本麋鹿性,諒非優轅姿。”;他描寫春光村釀的美好,也寫出鹽鐵專賣對百姓生活造成的不便“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率真的天性和語言的天賦,讓詩句像月光那樣自然地流淌出來,他的歌詩成就成為個時代的一座高峰,前人和後人都很難企及和追上。
——可是這次人生的遭遇讓他的態度徹底轉變了。
他開始受困於人生苦厄的來源。
他縱然率真,但未必就像世人給他的那個評價一樣“豁達”,他有著和市井小民一樣對死亡共同的畏懼之心。詩案給他的不僅是□□的折磨,精神上的打擊更是不容小視,他在牢獄之中也隨時懼怕著死亡,因為消息的誤傳還寫下絕命之詩。
總是有歌頌苦難的後人說,苦難使他的靈魂得到了沈澱和升華,他後期的思想開始向著“更寬廣的人生苦難”轉向,向“儒釋道”思想深挖。——其實他並沒有完全解脫,他只是,也只能向“命運”低頭。
因為他並不明白,即使是這樣充滿靈性和才華的上天的寵兒,即使經歷了如此大風波還活下來,被家人(弟弟)太後全力憐惜和保護能夠全身而退的人類社會中的寵兒,也還是不明白。
人性。Nature。
因言獲罪。他的言論有罪嗎?僅僅是因為冒犯了君主的權威?怕不是吧。禦史臺的那些非要治他於死地的,掌握了“發言權”的人,為什麽非要將沸反的輿論炒揚到天上呢?畢竟,即使他真的在等級制度的社會結構下,犯了“犯上”的罪名,按照法律機構大理寺的判決,也只不過是“徒二年”的刑期。是什麽,讓一個輿論監察機構,可以把一個原本三年有期徒刑的罪,非要推到“死刑立即執行”的程度呢?
這就是覆雜的Nature。當平常沒有撕破臉,處於利維坦彈壓的暫時的“和平”時期之時,人為了維持損失最小,保持和平。可是和平的狀態一旦打破,進入“仇恨”的狀態,那就是非要置對方於死地不可了,因為仇恨的種子一旦播下,就很難消弭,你無法將安全的希望押在對方熱愛和平而“主動放棄”覆仇,人會更傾向與選擇讓對手“無力”向你覆仇。
戰爭為什麽和這種單方面的打擊不同呢?因為這種借由輿論的迫害行為,是借由國家機器進行的,並不動用發起者很大的精力。而戰爭是兩個國家機器對等的較量,很快,卷入其中的所有個體都會體會到國家層面的“精疲力盡”,當雙方都“無力覆仇”時,戰爭就到了轉折或終結的時刻。
人性中的陰影,戰爭和迫害、仇恨和破壞的魔鬼永遠不會消失,只能等待它們把人和人類社會折騰得精疲力竭,在傷痛和短缺中,度過短暫的和平區。
權力。Power。
蘇軾還有一個他不能說出口,也無法擺脫的枷鎖,那就是宋神宗自己下場參與了這場撕逼。無論宋神宗的動機是什麽,□□的權威被冒犯、出於對蘇軾的繼父式嫉妒(坊間有傳蘇軾和太後的緋聞)、出於一個掌握權力者想要探知自己權力界限的試探(從宋神宗的政治志向看,他是個不安份的),他是下場撕了的,而且明顯有親自下場踩的現象。
但是從那時的社會道德來說,蘇軾不能反抗。因為“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在等級制度下,當上位者對下位者行使權威,下位者只能像承受自然災害一樣接受,因為在道義上和法律上都沒有反抗的餘地。——可誰的心中沒有反抗的念頭?誰在心中沒有不平的吶喊?偏偏叫你生在這個社會體系之中,才華還是如此奪目,如果你不服從它,沒有這麽大的成就和前途;如果你服從它,也不過是屈膝折股的“雲淡風輕”。
人類,沒有誰的天性可以發展的很好。沒有一株樹可以保住它所有的枝條。
可是那傾軋的種子已經種下了,這只是一個縮影,宋亡於黨政,此言不假。
******
梅司因為跟隨司馬光上書求情,而被罰熟銅十斤。
他的仕途仍然不順,但是這一次,他的內心卻感到了無比的清明——這與民無利於國無功的幾句詩歌的爭論,居然掀起如此軒然大波,集中了所有人的註意力。不說本來這幾句詩原就沒有那麽深的政治意圖,只不過是隨性而發,隨見聞而錄;即便是真的抨擊了青苗法,那又怎麽樣?改革必有爭議,圍繞著一件事,必有無數的口舌,還不準別人說兩句了是怎麽著?
整個朝堂沸反盈天,沒有一個人真正關註,青苗法是不是有所說的問題,它的發起者沒有修訂它的弊端,反而所有的輿論都被調集,來打擊假想中反對自己的“朋黨”。
這與他在後宮中經歷的爭鬥,不過是換了一個場合、換了一個社會背景,發生同構的人類內部傾軋爭鬥的手性模型罷了——內耗競爭是人類的本性(nature),和被扔在輿論中央的這件事情到底有利有弊、是非對錯甚至都沒有關系,就像一個充滿鬥魚的池塘,那件事情不過是一塊投入其中的石頭,只要一個動蕩,人類就發揮陰影裏撕咬的本性,你死我活起來。
越發地回望歷史,就越發發現,人類從來不能從任何錯誤中吸取教訓。人類的愚蠢,從來只是重覆,從未有改進。梅司自嘲地笑笑,發出和克軍曾經一樣的感嘆:“你們陸猿,真好玩。”
對於這樣的人類,他能做什麽呢?
做我能做的。
既然來到了湖州,他於是探訪當年為真宗時丞相王旦兒子種痘的名醫,繼續改良精進種痘技術,開始在平民中推廣人痘術。立下了從醫不從相的家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沂州叛亂,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1079)正月,沂州 (今山東臨沂)盜賊何九郎謀劃打劫利國監,與此同時,闞溫、秦平等奸猾之人與何九郎遙相呼應,轉戰於沂、兗(今山東曲阜東南)二州之間。官軍對此無可奈何,徐州(今江蘇徐州)知州蘇軾大膽起用犯人家屬程棐。原來,程棐的弟弟程岳豪俠勇健,精通武藝,因與李逢一道謀反,被配隸桂州(今廣西桂林)牢城。程棐極願立功受獎,以使程岳早日被釋放。蘇軾了解這一情況後,迅速派人將程棐接來,告訴他為國效力;並許願說如果捕獲了何九郎、郭進等人,其弟程岳即可釋放。七月,程朵派人給蘇軾報信說捕獲妖賊郭進等人,為此蘇軾專門給宋神宗上了兩道奏折,建議獎勵程棐,釋放其弟程岳。蘇軾以為在徐、沂等地,象程棐、程岳這樣勇敢善戰的人頗多,官府如果不安撫他們,讓他們去捕捉盜賊,恐怕這些人會鋌而走險,起來反抗官府的統治,同時建議宋神宗將京東路地區的土豪組織起來,防禦盜賊等等。宋神宗采納了蘇軾的建議,提拔沂州承縣(今山東棗莊東南)縣尉師諤為左班殿直,賞錢一千貫,沂州民程棐、傅暉為右班殿直,其他一些人也給了不同程度的獎賞。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初,梅司回到杭州錢塘。三月,在曾子固的推薦下,出任湖州文字從議郎(這是我編的,有時間修訂的時候再改吧)。同年,蘇軾由徐州知州調任湖州知州,四月二十日到任。時官員到任地方,都要給皇帝上表表示感謝。
按慣例都要寫一篇到任謝表給皇帝。蘇軾的謝表到達朝廷後一個月,權監察禦史裏行何正臣首先發難,上書謂蘇軾謝表中有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之辭,並聲稱蘇軾的這些文字已在全國傳閱,自己是從已刊印後在市上賣的蘇軾文稿中摘錄遞呈宋神宗的。其後禦史舒亶也上書攻擊蘇軾,謂蘇軾的謝表是譏諷時政之作,士大夫爭相傳誦,並進一步指出蘇軾在謝表中誹謗宋神宗,牽強附會將蘇軾的謝表加以修改,於是蘇軾誹謗君主便是人贓俱在了,從而激怒了宋神宗,達到了陷害蘇軾,“大不敬”的罪名的目的,緊接著權禦史中丞李定上書蓋棺定論,攻擊蘇軾不學無術,浪得虛名,其實是一個陰險的家夥,他還列出應該罷黜蘇軾的四條理由。於是宋神宗下令將這些人的意見下達禦吏臺,審理後迅速上報皇帝。
於是宋神宗委派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捉拿蘇軾歸案。皇甫遵雖然日夜兼程,但由於兒子生病,仍被耽誤了半天。此時駙馬都都尉、蘇轍的好友得到消息,寫信交給蘇轍。蘇轍從南京任上快馬加鞭,先到達了湖州傳信。蘇軾告假不許,一時之間,一州知州,被驅如同雞犬。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被押到開封。負責審理此案的禦史臺首先是搜集整理蘇軾的文稿,然後加以驗證。但蘇軾認為自己的所有文稿都不涉及時政。蘇軾在杭州(浙江杭州市)任職期間觀錢塘潮時寫過一首詩“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忘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禦史臺官員認為蘇軾是在譏諷農田水利法。審理近兩個月,禦史臺將審案記錄上呈宋神宗批示。
蘇軾下獄後,他的弟弟蘇轍首先上書宋神宗救援其兄,範鎮,張方平等上書力救蘇軾,王安禮、宰相吳充也曾委婉勸諫宋神宗不能因文字而殺士大夫,宋神宗的祖母太皇太後曹氏對宋神宗說:“以詩系獄,得非受了小人中傷”。為蘇軾說情。
大理寺依律給蘇軾判處了二年徒刑,但因曹太後患病,因而被赦免無罪。由於李定等人的竭力反對,宋神宗重新委派馮宗道前往禦史臺覆審此案。
經判決,蘇軾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附馬都尉王詵追奪二官、勒停,蘇轍貶監筠州(今江西高安)鹽酒稅,王鞏貶賓州(今廣西賓陽)鹽酒務,其他與此案有關的官員被判處以罰銅的處分,其中張方平、李清臣三十斤,司馬光、範縝、錢藻、陳襄、劉邠、李常、孫覺、王汾、劉摯、黃庭堅、王安上、吳琯、戚秉道、周邠、盛僑、杜子方、顏覆、錢世雄各二十斤。
******
經歷了此案,蘇軾的文風和人格追求漸漸轉變。才華橫溢又嫉惡如仇的詩人,他原來的生活態度,是見到不平之事“如蠅在臺,不吐不快”,他滿含熱情地為牢獄中的犯人□□,為衣食無著的老人哽咽;他譏誚地看著煊赫鼎沸的官場:“我本麋鹿性,諒非優轅姿。”;他描寫春光村釀的美好,也寫出鹽鐵專賣對百姓生活造成的不便“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率真的天性和語言的天賦,讓詩句像月光那樣自然地流淌出來,他的歌詩成就成為個時代的一座高峰,前人和後人都很難企及和追上。
——可是這次人生的遭遇讓他的態度徹底轉變了。
他開始受困於人生苦厄的來源。
他縱然率真,但未必就像世人給他的那個評價一樣“豁達”,他有著和市井小民一樣對死亡共同的畏懼之心。詩案給他的不僅是□□的折磨,精神上的打擊更是不容小視,他在牢獄之中也隨時懼怕著死亡,因為消息的誤傳還寫下絕命之詩。
總是有歌頌苦難的後人說,苦難使他的靈魂得到了沈澱和升華,他後期的思想開始向著“更寬廣的人生苦難”轉向,向“儒釋道”思想深挖。——其實他並沒有完全解脫,他只是,也只能向“命運”低頭。
因為他並不明白,即使是這樣充滿靈性和才華的上天的寵兒,即使經歷了如此大風波還活下來,被家人(弟弟)太後全力憐惜和保護能夠全身而退的人類社會中的寵兒,也還是不明白。
人性。Nature。
因言獲罪。他的言論有罪嗎?僅僅是因為冒犯了君主的權威?怕不是吧。禦史臺的那些非要治他於死地的,掌握了“發言權”的人,為什麽非要將沸反的輿論炒揚到天上呢?畢竟,即使他真的在等級制度的社會結構下,犯了“犯上”的罪名,按照法律機構大理寺的判決,也只不過是“徒二年”的刑期。是什麽,讓一個輿論監察機構,可以把一個原本三年有期徒刑的罪,非要推到“死刑立即執行”的程度呢?
這就是覆雜的Nature。當平常沒有撕破臉,處於利維坦彈壓的暫時的“和平”時期之時,人為了維持損失最小,保持和平。可是和平的狀態一旦打破,進入“仇恨”的狀態,那就是非要置對方於死地不可了,因為仇恨的種子一旦播下,就很難消弭,你無法將安全的希望押在對方熱愛和平而“主動放棄”覆仇,人會更傾向與選擇讓對手“無力”向你覆仇。
戰爭為什麽和這種單方面的打擊不同呢?因為這種借由輿論的迫害行為,是借由國家機器進行的,並不動用發起者很大的精力。而戰爭是兩個國家機器對等的較量,很快,卷入其中的所有個體都會體會到國家層面的“精疲力盡”,當雙方都“無力覆仇”時,戰爭就到了轉折或終結的時刻。
人性中的陰影,戰爭和迫害、仇恨和破壞的魔鬼永遠不會消失,只能等待它們把人和人類社會折騰得精疲力竭,在傷痛和短缺中,度過短暫的和平區。
權力。Power。
蘇軾還有一個他不能說出口,也無法擺脫的枷鎖,那就是宋神宗自己下場參與了這場撕逼。無論宋神宗的動機是什麽,□□的權威被冒犯、出於對蘇軾的繼父式嫉妒(坊間有傳蘇軾和太後的緋聞)、出於一個掌握權力者想要探知自己權力界限的試探(從宋神宗的政治志向看,他是個不安份的),他是下場撕了的,而且明顯有親自下場踩的現象。
但是從那時的社會道德來說,蘇軾不能反抗。因為“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在等級制度下,當上位者對下位者行使權威,下位者只能像承受自然災害一樣接受,因為在道義上和法律上都沒有反抗的餘地。——可誰的心中沒有反抗的念頭?誰在心中沒有不平的吶喊?偏偏叫你生在這個社會體系之中,才華還是如此奪目,如果你不服從它,沒有這麽大的成就和前途;如果你服從它,也不過是屈膝折股的“雲淡風輕”。
人類,沒有誰的天性可以發展的很好。沒有一株樹可以保住它所有的枝條。
可是那傾軋的種子已經種下了,這只是一個縮影,宋亡於黨政,此言不假。
******
梅司因為跟隨司馬光上書求情,而被罰熟銅十斤。
他的仕途仍然不順,但是這一次,他的內心卻感到了無比的清明——這與民無利於國無功的幾句詩歌的爭論,居然掀起如此軒然大波,集中了所有人的註意力。不說本來這幾句詩原就沒有那麽深的政治意圖,只不過是隨性而發,隨見聞而錄;即便是真的抨擊了青苗法,那又怎麽樣?改革必有爭議,圍繞著一件事,必有無數的口舌,還不準別人說兩句了是怎麽著?
整個朝堂沸反盈天,沒有一個人真正關註,青苗法是不是有所說的問題,它的發起者沒有修訂它的弊端,反而所有的輿論都被調集,來打擊假想中反對自己的“朋黨”。
這與他在後宮中經歷的爭鬥,不過是換了一個場合、換了一個社會背景,發生同構的人類內部傾軋爭鬥的手性模型罷了——內耗競爭是人類的本性(nature),和被扔在輿論中央的這件事情到底有利有弊、是非對錯甚至都沒有關系,就像一個充滿鬥魚的池塘,那件事情不過是一塊投入其中的石頭,只要一個動蕩,人類就發揮陰影裏撕咬的本性,你死我活起來。
越發地回望歷史,就越發發現,人類從來不能從任何錯誤中吸取教訓。人類的愚蠢,從來只是重覆,從未有改進。梅司自嘲地笑笑,發出和克軍曾經一樣的感嘆:“你們陸猿,真好玩。”
對於這樣的人類,他能做什麽呢?
做我能做的。
既然來到了湖州,他於是探訪當年為真宗時丞相王旦兒子種痘的名醫,繼續改良精進種痘技術,開始在平民中推廣人痘術。立下了從醫不從相的家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