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019

關燈
019

最近長江流域下大暴雨,小城的排水系統還是上個世紀的,再加上到處在修路,整個城市都淹了。

坐公交回家路上,水漲成河,車輛緩行,無意間多留心窗外濃綠的樹,渾濁的河,還有被雨浸成深色的陳舊建築。

忽然就想起來了,之前去北京那次。似乎還欠著自己一篇游記沒寫。趁這會兒頭腦風暴,索性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吧。

以我匱乏貧瘠的見識與閱歷,先下一個可能相對絕對的判定(僅代表我當下的觀點,並不代表永遠是這個觀點,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意識是運動的意識,love and peace):我所見過的大多建築,是功能大於形式的,在空間組織上總是一板一眼,即便它們在形式上確實存在多種多樣……表皮、基本形體、材料等諸如此類的變化。

唯二讓我被空間組織所打動,產生情感上流動的,是祈年殿和國家大劇院。

先說祈年殿。

鄉裏人頭一次去北京,自然對故宮、□□廣場等充滿憧憬,然而當我真正逛完咱們中國傳統建築集大成者故宮,印象裏只剩下人從眾……太多游客了,沒get到中建史老師說的建築空間的三段高.潮。

反倒是去天壇公園那天,抱著隨便逛逛的心情,而實打實地被震撼到。

說來挺有意思,那天北京衛視的一個關於發揚傳統文化的節目在天壇公園錄,我估計大家註意力都被帶跑偏了,圍著圜丘湊熱鬧看明星,心情十分放松輕快。當時,我跟朋友有說有笑,還沒緩過來勁兒,沿著丹陛橋那條路去對面的祈年殿,還沒有意識到我們即將看到的,是什麽。

排隊,驗票,進去。

整個過程都很隨意,旁邊人很多,老人小孩,各色皮膚的人,還有大爺操著股口音念water beer叫賣。

繼而從狹窄(其實也不狹窄,主要是祈年殿在太過空曠了,對比之下顯得)的甬道進去。

視野瞬間打開,藍天如蓋,北國的秋日風煙俱凈,漢白玉的三重臺上,坐落著三重檜金色寶頂藍琉璃瓦攢尖圓殿,這就是祈年殿。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是一句空話。關於這樣欲揚先抑的空間組織,在中建史重點的一筆,但理論只在書上的時候,人是不能置身其中,去體悟那種震撼感的。

不從專業角度說(主要是專業學得不咋地),單從一個游客的角度。在進入這個空間之前,秋高氣爽,日光明媚,沿途是松柏林,郁郁蔥蔥,環境靜謐而肅穆。圜丘和祈年殿在一條軸線上,但經由幹道過去,祈年殿被周圍的一圈建築圍住,一路上看不到祈年殿分毫。

前面也說了甬道的狹窄。

但是通過甬道進入,天地視野,豁然開朗,場地空曠偌大,沒有多餘的建築,唯有祈年殿在三重臺上,肅穆而立,與你對望。

祈年殿是三重檐攢角頂,請允許我冒昧地那中世紀哥特式教堂類比。在人類對自然科學的探索受限的時代,宗教、神明、先祖,是人類最自然而然的敬畏與崇拜。

應知道,在每個文明起源之處,人類這個嬰兒,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對天空的好奇心。奴隸時代、封建時代,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天空的敬畏與鬼神的敬畏相系。

攢尖就代表著向上的勢,在天地之間溝通起一根無形的線。

寬闊廣袤,也沒有風。

此時此刻,只有你與先祖神明相對。

我想這就是建築在滿足功能、經濟、安全等等需求之外,可遇不可求的情感需求。

畢竟在我們的生活裏,不是所有建築空間,都可以讓人感動。

-

關於大劇院,下次再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