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5章
雖然種田文中少不了主角自己制作豆腐發家致富的橋段,可在大雍朝,豆腐早已經出現了。
按照村裏賣豆腐的大娘說,她家裏從事這一行業,加起來已經幾代人了。
“當年宋朝的皇帝老爺就愛吃我家做的豆腐!”
豆腐大娘喜歡吹噓,但寧頌仍然願意和她說話。從豆腐大娘的話語行間,寧頌可以隱約定位到當下的時間節點。
宋朝結束之後,天下沒有被異族占領,反倒是由一個漢族的將領拿下。
改朝換代之後的國號定為雍。
或許是因為歷史因為一些意外拐了彎,一些生活細節當然也有了變化。
比如說在寧頌原世界到了明朝時才有的甘薯,大雍朝早已經出現。
除此之外,還有玉米、土豆等扛餓三件套,炒菜等烹飪方式,都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小說中發家致富的道路給寧頌堵了個七七八八。
雖說財路不夠通暢,但日常吃飯還是要吃的。
豆腐大娘這裏的豆腐一大塊只賣十五文,看在寧頌願意聽她吹牛的份上,又額外贈送了一大塊。
捧著一大塊豆腐,寧頌施施然地回了家。
豆腐的做法不難,但想要做的好吃,就要舍得下油和配菜。
前一段時間賺的錢給了寧頌底氣,不久之前換了點菜籽油回來,還從地裏扯了蔥。
豆腐出鍋的時候,整個房間裏香氣四溢。
就連不讚同寧頌鋪張浪費的寧渺都趁機咽了咽口水。
這一日做的紅燒豆腐被寧渺和寧木吃得精光,第二日,寧頌專門又跑了一趟豆腐大娘家,花錢預訂了豆漿。
雖然沒有飴糖,但香醇的豆漿滑進喉嚨裏,也是一種享受。
更何況,在寧頌看來,因為貧窮的緣故,寧渺與寧木兩人常年素食,不光是微量元素缺乏,蛋白質更是不夠。
孝期之內,他無法讓寧渺和寧木頓頓大肉,但植物蛋白質是要需要及時補充的。
飯桌上多了花樣,對於寧渺與寧木兩姐弟來說,似乎不光是飲食的改善這麽簡單。
這從未有過的體驗似乎昭示著貧瘠的、走向毀滅的道路轉了彎,生活似乎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作為激勵的結果,寧渺拿起了掃帚,主動接過了打掃衛生的活計。
因為營養的刻意補充,寧渺與寧木的精神狀態眼看著好了起來。
眼看生活越來越好,寧頌的生意卻在日益變少,等到了第二周,就再無上門找他的人。
好不容易積攢的兩貫錢沒有變多,反倒是因為日常花用有了變少的趨勢。
“為什麽會這樣?”
寧渺放下了打掃院子的掃帚,托著下巴看著忙碌的寧頌。
雖然沒有外面的活計,但寧頌還是無法閑下來,家裏的農活也不少——
種菜,修繕,日常維護。
更別說不久之前,寧頌又用自己的裏衣給寧渺和寧木兩人改了兩件衣裳。
“太浪費了!”寧渺忍不住說道。
有新衣服穿當然是好事,可她平日裏穿的是什麽材質的衣服,寧頌的衣服又是什麽材質?
那樣的好衣裳,用來出門都顯得浪費,要寧渺說,最好就是珍藏在箱子裏最好。
只要看著,心情就會變好。
對於寧渺的擔憂和抱怨,寧頌沒放在心上。他何嘗不懂在匱乏中長大的小孩子的想法?
曾經他在貧窮時,也恨不得一個錢掰成兩個花。
可他苛刻自己倒也罷了,如今有了弟弟妹妹,他舍不得讓孩子們過得太過緊巴。
“傻子,讓你穿你就穿。以後還有更好的呢。”
——以後還有更好的,這是寧頌一直堅持的信念。
村裏的活無法給寧頌更多的收入,寧頌也不著急。對於他來說,修繕所帶來的收入原本就沒有可持續性。
一則,村民們需要修繕的東西有限。今日修了,能用很長一段時間。
二則,農忙期馬上快要到了。在忙著投入生產的時候,當然沒有時間來管別的事情。
於是寧頌又閑下來了。
閑下來的時間中,作為插曲的是,劉大娘的貨郎兒子竟然真的看上了他做的竹花瓶。
只不過,劉貨郎看重的並不是竹筒花瓶這一個概念,而是寧頌在花瓶上用刻刀雕刻的簡筆畫。
那時候,為了裝飾花瓶,寧頌隨手刻了一朵牡丹。
那牡丹雖然簡單,但看上去栩栩如生,頗有意趣。
劉家貨郎想從寧頌這裏進貨。
俗話說得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寧頌原本無事可做,哪裏會推辭這送上門的生意。
他打聽了劉貨郎的賣貨情況,很快做了一批竹花瓶送上門。
花瓶上畫著梅蘭竹菊,可以湊成一套,也可以單賣,除此之外,還有刻著“福”字和詩句的。
劉貨郎在外行商多年,附近幾個村都有他的蹤跡。
村民們出行不易,平日的必需品都得從貨郎這裏采購,時間一長,在鄰裏之間頗有威信。
當時寧頌被遣送回來時,他恰好出門做生意了,等到回了村,才發現有這一樁奇事。
對於這位原本縣丞家的少爺,劉貨郎原本打算敬而遠之,卻不曾想自己的老母親先與人打上了交道。
“那孩子,懂事又貼心,是個好孩子!”
他娘親在他耳邊長籲短嘆。
“這麽好的孩子,怎麽就有人舍得不要呢?現在三個孩子,連飯都沒得吃。”說罷,劉大娘又在他眼前擺弄著自己的竹花瓶。
“得了,娘。”劉貨郎被自己娘親念叨得無可奈何,“我幫,幫還不行嗎?”
由此,即是看重了花瓶的樣式,又是為了還自己不在家時,那寧家哥兒照顧母親的人情,劉貨郎便主動提議,有了這樁生意。
既然做生意是為了還人情,劉貨郎便沒有對這生意抱有太大的期待,可沒想到,送來的竹花瓶竟然相當不錯。
他的目光停留在刻著“福”字,以及寫有古詩的那幾個上面。
“你讀過書?”
這話剛問出來,劉貨郎就發現自己說的是廢話——寧頌到底是當過縣丞家的養子。
怎麽可能不讀書呢?
但將詩詞刻在花瓶上,卻是一個新的想法。
寧頌沒有在意劉貨郎的第一反應,而是含笑點點頭,解釋自己的創意:
“我這竹花瓶原本沒有什麽技術含量,承蒙劉大哥看得上,想必是因為上面的畫。”
既然畫可以,詩詞相比也行?
更何況,寧頌從劉大娘那裏了解過劉貨郎的交易對象,大多分布在相鄰的村裏。
能夠花閑錢購買花瓶的,恐怕是一些有些餘錢的商戶人家。
既然如此,一個“雅”字就要做到最好。
“……不錯。”
劉貨郎以每個五十文的價格,收購了二十個竹花瓶,統共給寧頌了一千文,也就是一貫錢。
先前寧頌辛辛苦苦爬高上低才賺了兩貫,如今只是賣竹花瓶,就賺了一貫錢。
劉貨郎走之後,寧渺將得來的錢數了又數,一雙眼睛都在發光。
好不容易過足了癮,舍得將銅錢放進匣子裏了,又忍不住感慨:“要是以後都能幹這個就好了。”
做花瓶總比給人修房子好。
寧木雖然不懂,但跟著點頭。
寧頌被逗樂了,伸出手捏了寧木的臉蛋一把:“哪有這麽好的事?”
這竹花瓶與修屋頂一樣,都是一錘子買賣。
果然,寧頌的估計沒有錯。劉貨郎收了寧頌的竹花瓶出去兜售,先是因為新奇而暢銷了一批。
只是等到其他貨郎發現了,開始模仿,生意就差了。
同樣的竹花瓶,他賣一百文,旁人只賣七十五文,既然品質差不多,為何要多花二十五文?
不過,還沒等他憂愁竹花瓶爛在手中時,那些“福”字,刻有詩詞的花瓶反倒是銷量逆漲。
“這上面有字,買回去給俺兒子看看。”
對於能夠買得起竹花瓶的人來說,瓶身上畫著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字的東西,買回去似乎也能蹭一蹭文氣。
家裏有點錢財的人,誰不想讀書考功名光宗耀祖呢?
何況,哪怕是是在竹筒上刻字,這竹花瓶上的字體也足夠美麗。
有了這個插曲,劉貨郎從寧頌那裏收購來的花瓶,竟然全都賣完了。
相比之下,眼紅跟風的貨郎雖然也賣了一些出去,但因為短時間內找不到讀書人寫字,不得不偃旗息鼓。
經此一役,劉貨郎不得不重新琢磨寧頌一開始的想法。
難道這寧家的小哥兒,從一開始就料到了這一步?
想到這裏,劉貨郎忍不住搖搖頭,將這一想法甩出了腦海——無論再怎樣聰明,寧頌也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而已。
話雖如此,經過這一次合作,寧頌在劉貨郎心中留下了一個頗為深刻的印象。
可惜了。
以寧家大郎的資質,如果仍然是縣丞公子,恐怕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只是農家子,滿腦子的聰明才智,恐怕只能琢磨這些小打小鬧了。
劉貨郎忍不住嘆了口氣。
關於劉貨郎的可惜,寧頌自然無從得知。就算得知了,恐怕也會笑一笑,感謝鄰居的賞識。
只不過,此時的他無暇顧忌其他。
望著寧渺與寧木身上破破爛爛的衣服,三貫錢在手,他要帶著兩個小崽子去集市上買買買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雖然種田文中少不了主角自己制作豆腐發家致富的橋段,可在大雍朝,豆腐早已經出現了。
按照村裏賣豆腐的大娘說,她家裏從事這一行業,加起來已經幾代人了。
“當年宋朝的皇帝老爺就愛吃我家做的豆腐!”
豆腐大娘喜歡吹噓,但寧頌仍然願意和她說話。從豆腐大娘的話語行間,寧頌可以隱約定位到當下的時間節點。
宋朝結束之後,天下沒有被異族占領,反倒是由一個漢族的將領拿下。
改朝換代之後的國號定為雍。
或許是因為歷史因為一些意外拐了彎,一些生活細節當然也有了變化。
比如說在寧頌原世界到了明朝時才有的甘薯,大雍朝早已經出現。
除此之外,還有玉米、土豆等扛餓三件套,炒菜等烹飪方式,都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小說中發家致富的道路給寧頌堵了個七七八八。
雖說財路不夠通暢,但日常吃飯還是要吃的。
豆腐大娘這裏的豆腐一大塊只賣十五文,看在寧頌願意聽她吹牛的份上,又額外贈送了一大塊。
捧著一大塊豆腐,寧頌施施然地回了家。
豆腐的做法不難,但想要做的好吃,就要舍得下油和配菜。
前一段時間賺的錢給了寧頌底氣,不久之前換了點菜籽油回來,還從地裏扯了蔥。
豆腐出鍋的時候,整個房間裏香氣四溢。
就連不讚同寧頌鋪張浪費的寧渺都趁機咽了咽口水。
這一日做的紅燒豆腐被寧渺和寧木吃得精光,第二日,寧頌專門又跑了一趟豆腐大娘家,花錢預訂了豆漿。
雖然沒有飴糖,但香醇的豆漿滑進喉嚨裏,也是一種享受。
更何況,在寧頌看來,因為貧窮的緣故,寧渺與寧木兩人常年素食,不光是微量元素缺乏,蛋白質更是不夠。
孝期之內,他無法讓寧渺和寧木頓頓大肉,但植物蛋白質是要需要及時補充的。
飯桌上多了花樣,對於寧渺與寧木兩姐弟來說,似乎不光是飲食的改善這麽簡單。
這從未有過的體驗似乎昭示著貧瘠的、走向毀滅的道路轉了彎,生活似乎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作為激勵的結果,寧渺拿起了掃帚,主動接過了打掃衛生的活計。
因為營養的刻意補充,寧渺與寧木的精神狀態眼看著好了起來。
眼看生活越來越好,寧頌的生意卻在日益變少,等到了第二周,就再無上門找他的人。
好不容易積攢的兩貫錢沒有變多,反倒是因為日常花用有了變少的趨勢。
“為什麽會這樣?”
寧渺放下了打掃院子的掃帚,托著下巴看著忙碌的寧頌。
雖然沒有外面的活計,但寧頌還是無法閑下來,家裏的農活也不少——
種菜,修繕,日常維護。
更別說不久之前,寧頌又用自己的裏衣給寧渺和寧木兩人改了兩件衣裳。
“太浪費了!”寧渺忍不住說道。
有新衣服穿當然是好事,可她平日裏穿的是什麽材質的衣服,寧頌的衣服又是什麽材質?
那樣的好衣裳,用來出門都顯得浪費,要寧渺說,最好就是珍藏在箱子裏最好。
只要看著,心情就會變好。
對於寧渺的擔憂和抱怨,寧頌沒放在心上。他何嘗不懂在匱乏中長大的小孩子的想法?
曾經他在貧窮時,也恨不得一個錢掰成兩個花。
可他苛刻自己倒也罷了,如今有了弟弟妹妹,他舍不得讓孩子們過得太過緊巴。
“傻子,讓你穿你就穿。以後還有更好的呢。”
——以後還有更好的,這是寧頌一直堅持的信念。
村裏的活無法給寧頌更多的收入,寧頌也不著急。對於他來說,修繕所帶來的收入原本就沒有可持續性。
一則,村民們需要修繕的東西有限。今日修了,能用很長一段時間。
二則,農忙期馬上快要到了。在忙著投入生產的時候,當然沒有時間來管別的事情。
於是寧頌又閑下來了。
閑下來的時間中,作為插曲的是,劉大娘的貨郎兒子竟然真的看上了他做的竹花瓶。
只不過,劉貨郎看重的並不是竹筒花瓶這一個概念,而是寧頌在花瓶上用刻刀雕刻的簡筆畫。
那時候,為了裝飾花瓶,寧頌隨手刻了一朵牡丹。
那牡丹雖然簡單,但看上去栩栩如生,頗有意趣。
劉家貨郎想從寧頌這裏進貨。
俗話說得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寧頌原本無事可做,哪裏會推辭這送上門的生意。
他打聽了劉貨郎的賣貨情況,很快做了一批竹花瓶送上門。
花瓶上畫著梅蘭竹菊,可以湊成一套,也可以單賣,除此之外,還有刻著“福”字和詩句的。
劉貨郎在外行商多年,附近幾個村都有他的蹤跡。
村民們出行不易,平日的必需品都得從貨郎這裏采購,時間一長,在鄰裏之間頗有威信。
當時寧頌被遣送回來時,他恰好出門做生意了,等到回了村,才發現有這一樁奇事。
對於這位原本縣丞家的少爺,劉貨郎原本打算敬而遠之,卻不曾想自己的老母親先與人打上了交道。
“那孩子,懂事又貼心,是個好孩子!”
他娘親在他耳邊長籲短嘆。
“這麽好的孩子,怎麽就有人舍得不要呢?現在三個孩子,連飯都沒得吃。”說罷,劉大娘又在他眼前擺弄著自己的竹花瓶。
“得了,娘。”劉貨郎被自己娘親念叨得無可奈何,“我幫,幫還不行嗎?”
由此,即是看重了花瓶的樣式,又是為了還自己不在家時,那寧家哥兒照顧母親的人情,劉貨郎便主動提議,有了這樁生意。
既然做生意是為了還人情,劉貨郎便沒有對這生意抱有太大的期待,可沒想到,送來的竹花瓶竟然相當不錯。
他的目光停留在刻著“福”字,以及寫有古詩的那幾個上面。
“你讀過書?”
這話剛問出來,劉貨郎就發現自己說的是廢話——寧頌到底是當過縣丞家的養子。
怎麽可能不讀書呢?
但將詩詞刻在花瓶上,卻是一個新的想法。
寧頌沒有在意劉貨郎的第一反應,而是含笑點點頭,解釋自己的創意:
“我這竹花瓶原本沒有什麽技術含量,承蒙劉大哥看得上,想必是因為上面的畫。”
既然畫可以,詩詞相比也行?
更何況,寧頌從劉大娘那裏了解過劉貨郎的交易對象,大多分布在相鄰的村裏。
能夠花閑錢購買花瓶的,恐怕是一些有些餘錢的商戶人家。
既然如此,一個“雅”字就要做到最好。
“……不錯。”
劉貨郎以每個五十文的價格,收購了二十個竹花瓶,統共給寧頌了一千文,也就是一貫錢。
先前寧頌辛辛苦苦爬高上低才賺了兩貫,如今只是賣竹花瓶,就賺了一貫錢。
劉貨郎走之後,寧渺將得來的錢數了又數,一雙眼睛都在發光。
好不容易過足了癮,舍得將銅錢放進匣子裏了,又忍不住感慨:“要是以後都能幹這個就好了。”
做花瓶總比給人修房子好。
寧木雖然不懂,但跟著點頭。
寧頌被逗樂了,伸出手捏了寧木的臉蛋一把:“哪有這麽好的事?”
這竹花瓶與修屋頂一樣,都是一錘子買賣。
果然,寧頌的估計沒有錯。劉貨郎收了寧頌的竹花瓶出去兜售,先是因為新奇而暢銷了一批。
只是等到其他貨郎發現了,開始模仿,生意就差了。
同樣的竹花瓶,他賣一百文,旁人只賣七十五文,既然品質差不多,為何要多花二十五文?
不過,還沒等他憂愁竹花瓶爛在手中時,那些“福”字,刻有詩詞的花瓶反倒是銷量逆漲。
“這上面有字,買回去給俺兒子看看。”
對於能夠買得起竹花瓶的人來說,瓶身上畫著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字的東西,買回去似乎也能蹭一蹭文氣。
家裏有點錢財的人,誰不想讀書考功名光宗耀祖呢?
何況,哪怕是是在竹筒上刻字,這竹花瓶上的字體也足夠美麗。
有了這個插曲,劉貨郎從寧頌那裏收購來的花瓶,竟然全都賣完了。
相比之下,眼紅跟風的貨郎雖然也賣了一些出去,但因為短時間內找不到讀書人寫字,不得不偃旗息鼓。
經此一役,劉貨郎不得不重新琢磨寧頌一開始的想法。
難道這寧家的小哥兒,從一開始就料到了這一步?
想到這裏,劉貨郎忍不住搖搖頭,將這一想法甩出了腦海——無論再怎樣聰明,寧頌也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而已。
話雖如此,經過這一次合作,寧頌在劉貨郎心中留下了一個頗為深刻的印象。
可惜了。
以寧家大郎的資質,如果仍然是縣丞公子,恐怕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只是農家子,滿腦子的聰明才智,恐怕只能琢磨這些小打小鬧了。
劉貨郎忍不住嘆了口氣。
關於劉貨郎的可惜,寧頌自然無從得知。就算得知了,恐怕也會笑一笑,感謝鄰居的賞識。
只不過,此時的他無暇顧忌其他。
望著寧渺與寧木身上破破爛爛的衣服,三貫錢在手,他要帶著兩個小崽子去集市上買買買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