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祖孫
關燈
小
中
大
之後數日,傅清溪心裏都轉著這件事。只是她如今手邊的書, 並沒有什麽細說這等“自心”之事的。也只《學之道》的上冊裏頭略有提及, 到底不是專講這個的, 看著也不夠過癮。
也不知是否真如書上所言“漩渦自成後,萬事可修,機緣自來”, 這日她在翻看老太爺早年的雜記時卻看到了兩篇講這個的。老太爺在裏頭寫道,“人之已知恰如自持之斧刃,人以此為器解餘者萬物。只此斧此刃,並非萬能萬適, 當逢其用不恰時, 能否察其不恰,察後是自疑其器以更進,還是定言外事之大謬,此時之選便見境之高下……”
傅清溪掩卷沈思,似有所悟。
清暑會過去了幾日,老太爺回家來了。家宴過後, 照樣把三老爺四老爺叫進書房緊骨頭。第二天秦伯過來請傅清溪,傅清溪便把自己整理好的文冊同最近翻看的雜記一起帶去了多福軒。
老太爺見她來了挺高興, 還讓秦伯沏了苑裏新得的茶來。祖孫二人都落了坐, 便說起正事來。
傅清溪先把自己這陣子新整理好的一部分雜記交給老太爺過目, 老太爺拿過來細看了,點頭笑道:“這樣甚好。”又問,“這裏頭東西雜七雜八的, 有些或者叫人摸不著頭腦,可有看了不明白的地方?”
傅清溪先搖頭道:“並沒有遇著沒法歸類的情形,不過最近正有些東西想不明白,又找不到合適的書看,卻在外祖父的雜記上找了了一些話。”
老太爺“哦”了一聲,笑道:“這般巧事,且細說說。”
傅清溪便先從這回清暑會的試題開始說起,又說到之後陸吾書院老先生講的課並自己的一點所得和疑惑,最後把一本雜記翻開了遞給老太爺道:“正是這兩篇了。”
老太爺接過來掃了一眼,點頭笑道:“不容易啊,當日我寫這東西的時候,年歲可比你如今大多了。你現在就能體悟到這上頭去,真是難得的很。”
傅清溪道:“也是機運使然,若不是之前有四哥哥說了許多心術的事情,加上他偏去了陸吾書院,這回答題的時候或者也覺察不到這個心思。”
老太爺見她絲毫不以此為己之能,點頭道:“不錯,不容易。還有什麽想不明白的?”
傅清溪道:“外祖父,我有一些想頭,只是很零碎,不曉得對不對,想說給外祖父聽聽。”
老太爺很有興致,笑道:“好,你說來。”
傅清溪便道:“從一開始向學時,我本是個無知之人卻不自知,許多事情連腦子裏也未曾過過,只每日裏得過且過,渾渾噩噩的。待向學之後,才曉得自己真是什麽都不明白,如此一點一滴學來,漸漸好似能想明白一些事情了,又把自己那些自覺想明白的東西又用到世事中去,察其對錯,如此反覆。到如今……又經了些事,得了些肯定嘉獎,便越發覺著……覺著自己很是懂些道理了。
“這回數演會裏的試題,卻叫我心裏一驚。這兩日細想了,也明白了書院如此出題的用意。從前我學數術,都是從紛雜世事中提煉象數,雖也有需做決策之時,只那些事情多半都基於‘事實’,數在其中並不會有模糊。這回書院所出之題,給了一個極真極緊急的情境,引人在情境中做題,居然與從前在世事上煉數有如此大的差別。我細想了,若是去了那個情境故事,還是這些數據消息,我所推演必與當日多做不同。這數都是數,事都是事,只因人入了情境,便差出這許多來。真是越想越心驚。
“模模糊糊的,我大概覺著這為學之道,往後恐怕並不只是向外謀求所知,更要向己自知所限。只是這只一個念頭,究竟該如何做,這般想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就都不知道了……”
老太爺靜靜聽她說完了,撫掌笑道:“好,好啊!沒想到我這點能耐,還能隔代傳出個後人來!丫頭,你想得很好。就是這個道理了!”
端起茶來飲了一口,接著道:“你方才所說的,便是人為學的兩步。人初時多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你看看咱們府裏,你看看你那三舅四舅,他們可真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拿兩張破紙往外頭一晾說是靈符,我倒不是怪他這神神叨叨,只是他若真有向此之心,不該鉆進去瞧瞧所謂靈符之‘靈’究竟是何物?何時何地何人何事曾有過顯靈之事,當中真假如何……若真癡迷,就要有個癡迷的樣子!可他們呢?就是那個東西混日子,消耗些沒處用的心力罷了。
“到了第二步,開始真的去學去琢磨了,會發現自己真的不知道,這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了。這個時候也挺有意思。外祖父不瞞你,外祖父小時候覺得自己不是天下第一就是天下第二,大概世上沒有比我更聰明的人了。我怎麽能琢磨出那麽些東西來呢?嘿,真是了不得!後來真想要做點東西了,才發覺自己的那些‘知’屁用沒有!這才曉得自己實在所知甚少,開始怕了,真當用功起來。
“再之後,因看了許多書見了許多厲害人物,自己雖在進步,只因未到氣候,未曾覺察到理術一道上的‘萬變不離其宗’,被其細枝末節的千變萬化晃了眼,經見得越多反而越發心灰起來,只覺著自己這輩子大概也學不到那樣的水平了,不止學不到,更傷心自己學了這許久,竟然連同道中人的成果都讀不通讀不懂,還說什麽往後?這個時候其實自己已經知道一些道理了,只是尚未融會貫通,是以凡事只看到‘異表’而看不到‘質同’,便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階段。
“這個時候不能洩氣,仍要持之以恒學下去,到了通達的那一日,自然知道自己到底知道了多少。這個知道是清清楚楚的,沒有一絲疑惑,非常清楚自己究竟知道些什麽,又有什麽是不知道的。這個時候才有資格來說一句‘內’與‘外’。若是最開始的那些糊塗蛋,你問他去,就會發現他多半覺著自己好似什麽都知道一點似的,隨便哪一樣往深了一問,又都含糊了。你三舅四舅每每只當我要觸他們黴頭,實在我不過問問話,看看他們到哪一步了而已。不幸,白吃了幾十年的飯,還是兩個頭死鬼,稀裏糊塗活到了今日。”
傅清溪聽著老太爺所言的四步,知道自己這會兒大概算第三步上,已有所知,更有所疑,正該繼續堅定向學的時候。便又問起這心象的事來,老太爺微微點頭道:“這心,可是個嚇人的東西啊!人心是什麽?人心不過一堆念頭罷了。可你若沒有這堆念頭,你便沒有個支點,也無從再說向學。可又正是這個心,常叫人學不下去或者學偏了。你這回也試過了吧?心底裏盼著這事兒能成的時候,便是明明有證據證明這事兒成不了,你也不信的,不自覺地就舍了這細節,下意識地要證明自己盼著的事兒會出現。
“所以為什麽說有人會‘利令智昏’呢!再聰明一人,若心性不足,碰到於自身大利益合自己大欲求的東西,腦子就壞了,從前學的什麽三思而後行、什麽持心要正,連陰司報應都不怕了。這就是那個心起了作用,前後左右都看不見了,只盯著心裏渴欲的這點好處去了。許多時候,說‘人同畜生’相別,就是差在這一點上。還有另一句話叫做‘怕什麽來什麽’,也是心對智的影響,心裏存了懼怕,急著想要緩解這怕處,便容易昏招疊出。可見這心裏的東西,可以叫你‘知’也變成‘不知’了,你說厲害不厲害?
“心在哪裏,是非對錯都會跟著變化。所以你說往後向學是一者向外求多知,二者向內求自明,這話很對,再對沒有了。你這年紀能有這樣領悟,實在難得。至於說往後向學該如何的話,想必你如今也知道了,這向學都是得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沒有捷徑通途可用。是以外祖父也沒什麽細處好說,只一個行路經驗,說給你聽聽。
“這向學而又學有所成之人,已經學到的那些,好比是一個圈,這圈裏的都是已經學到了的。你學的越多,這個圈也越大。有人日日都只盯著圈裏看,自覺自己已經懂了許多,自以為都是真的放之四海皆準的,這心性,就算學到頭了。另一種做法,是把眼光放在那圈的邊上。這邊外頭就是你尚不知道的東西。照理說你這圈畫得越大,這遭遇的不知道的也應該越多。只有把力氣和心思放到這一塊上,才能叫你這為學之圈增無停滯,且能永遠心存謙遜敬畏。”
傅清溪從前向學,初時就靠俞正楠,後來遇著了小院裏的老者主仆獲贈古書,再之後又結識了胡芽兒;除此之外,郭教習雖看重她,卻沒多久就回西京去了,徐教習心思不在教書上,現在的肖教習倒是把她當女兒寵著,為學的事情上能指導的卻也不多。俞正楠同胡芽兒與她交好,只是她們自己也還在向學之路上摸索,只能算是切磋;那小院主仆倒是厲害人物,可到底萍水相逢,加上那位老人家自始至終連面都不露,傅清溪自然不敢上去“請教”什麽。
這回跟老太爺求教就大大不同了。這是自家外祖父,血脈相連,沒有那麽些計較,老太爺又本是學有大成之人,一席話說下來,傅清溪真是大獲裨益。祖孫兩個說了半日的話,老太爺又留了她在多福軒裏一起用了飯,說了許多老太爺年輕時候的趣事。
等傅清溪回到落萍院,陶嬤嬤迎上來笑道:“這府裏大概還沒哪個後輩能同老太爺說這許久話的。若是三老爺同四老爺被老太爺留這許久,三太太、四太太就得趕著去求老太太了。”
傅清溪笑道:“我自己讀書有許多想不明白的地方,外祖父聽我說了,給了我許多指點。”
邊上杏兒忙道:“早知道這樣,姑娘一早去問老太爺就好了,還省得在那小院裏受外人的氣。”杏兒一直對傅清溪被趕出來的事兒耿耿於懷。
陶嬤嬤說她:“也只你這樣的呆丫頭才想得出這樣的話來。若老太爺是誰的事兒都過問的,那還得不得安生了!這是咱們姑娘學得用功,能同老太爺說上話了,才能這麽著。換個人試試,多福軒能進得去?!”
傅清溪自覺有所得,回來了也沒歇著,趴在案上寫了半天不知道什麽東西。
剛寫完要歇歇,忽然外頭道:“三爺和四爺來了。”
傅清溪一楞,這越栐賢和越栐謙可難得見著的,這是來找自己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也不知是否真如書上所言“漩渦自成後,萬事可修,機緣自來”, 這日她在翻看老太爺早年的雜記時卻看到了兩篇講這個的。老太爺在裏頭寫道,“人之已知恰如自持之斧刃,人以此為器解餘者萬物。只此斧此刃,並非萬能萬適, 當逢其用不恰時, 能否察其不恰,察後是自疑其器以更進,還是定言外事之大謬,此時之選便見境之高下……”
傅清溪掩卷沈思,似有所悟。
清暑會過去了幾日,老太爺回家來了。家宴過後, 照樣把三老爺四老爺叫進書房緊骨頭。第二天秦伯過來請傅清溪,傅清溪便把自己整理好的文冊同最近翻看的雜記一起帶去了多福軒。
老太爺見她來了挺高興, 還讓秦伯沏了苑裏新得的茶來。祖孫二人都落了坐, 便說起正事來。
傅清溪先把自己這陣子新整理好的一部分雜記交給老太爺過目, 老太爺拿過來細看了,點頭笑道:“這樣甚好。”又問,“這裏頭東西雜七雜八的, 有些或者叫人摸不著頭腦,可有看了不明白的地方?”
傅清溪先搖頭道:“並沒有遇著沒法歸類的情形,不過最近正有些東西想不明白,又找不到合適的書看,卻在外祖父的雜記上找了了一些話。”
老太爺“哦”了一聲,笑道:“這般巧事,且細說說。”
傅清溪便先從這回清暑會的試題開始說起,又說到之後陸吾書院老先生講的課並自己的一點所得和疑惑,最後把一本雜記翻開了遞給老太爺道:“正是這兩篇了。”
老太爺接過來掃了一眼,點頭笑道:“不容易啊,當日我寫這東西的時候,年歲可比你如今大多了。你現在就能體悟到這上頭去,真是難得的很。”
傅清溪道:“也是機運使然,若不是之前有四哥哥說了許多心術的事情,加上他偏去了陸吾書院,這回答題的時候或者也覺察不到這個心思。”
老太爺見她絲毫不以此為己之能,點頭道:“不錯,不容易。還有什麽想不明白的?”
傅清溪道:“外祖父,我有一些想頭,只是很零碎,不曉得對不對,想說給外祖父聽聽。”
老太爺很有興致,笑道:“好,你說來。”
傅清溪便道:“從一開始向學時,我本是個無知之人卻不自知,許多事情連腦子裏也未曾過過,只每日裏得過且過,渾渾噩噩的。待向學之後,才曉得自己真是什麽都不明白,如此一點一滴學來,漸漸好似能想明白一些事情了,又把自己那些自覺想明白的東西又用到世事中去,察其對錯,如此反覆。到如今……又經了些事,得了些肯定嘉獎,便越發覺著……覺著自己很是懂些道理了。
“這回數演會裏的試題,卻叫我心裏一驚。這兩日細想了,也明白了書院如此出題的用意。從前我學數術,都是從紛雜世事中提煉象數,雖也有需做決策之時,只那些事情多半都基於‘事實’,數在其中並不會有模糊。這回書院所出之題,給了一個極真極緊急的情境,引人在情境中做題,居然與從前在世事上煉數有如此大的差別。我細想了,若是去了那個情境故事,還是這些數據消息,我所推演必與當日多做不同。這數都是數,事都是事,只因人入了情境,便差出這許多來。真是越想越心驚。
“模模糊糊的,我大概覺著這為學之道,往後恐怕並不只是向外謀求所知,更要向己自知所限。只是這只一個念頭,究竟該如何做,這般想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就都不知道了……”
老太爺靜靜聽她說完了,撫掌笑道:“好,好啊!沒想到我這點能耐,還能隔代傳出個後人來!丫頭,你想得很好。就是這個道理了!”
端起茶來飲了一口,接著道:“你方才所說的,便是人為學的兩步。人初時多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你看看咱們府裏,你看看你那三舅四舅,他們可真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拿兩張破紙往外頭一晾說是靈符,我倒不是怪他這神神叨叨,只是他若真有向此之心,不該鉆進去瞧瞧所謂靈符之‘靈’究竟是何物?何時何地何人何事曾有過顯靈之事,當中真假如何……若真癡迷,就要有個癡迷的樣子!可他們呢?就是那個東西混日子,消耗些沒處用的心力罷了。
“到了第二步,開始真的去學去琢磨了,會發現自己真的不知道,這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了。這個時候也挺有意思。外祖父不瞞你,外祖父小時候覺得自己不是天下第一就是天下第二,大概世上沒有比我更聰明的人了。我怎麽能琢磨出那麽些東西來呢?嘿,真是了不得!後來真想要做點東西了,才發覺自己的那些‘知’屁用沒有!這才曉得自己實在所知甚少,開始怕了,真當用功起來。
“再之後,因看了許多書見了許多厲害人物,自己雖在進步,只因未到氣候,未曾覺察到理術一道上的‘萬變不離其宗’,被其細枝末節的千變萬化晃了眼,經見得越多反而越發心灰起來,只覺著自己這輩子大概也學不到那樣的水平了,不止學不到,更傷心自己學了這許久,竟然連同道中人的成果都讀不通讀不懂,還說什麽往後?這個時候其實自己已經知道一些道理了,只是尚未融會貫通,是以凡事只看到‘異表’而看不到‘質同’,便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階段。
“這個時候不能洩氣,仍要持之以恒學下去,到了通達的那一日,自然知道自己到底知道了多少。這個知道是清清楚楚的,沒有一絲疑惑,非常清楚自己究竟知道些什麽,又有什麽是不知道的。這個時候才有資格來說一句‘內’與‘外’。若是最開始的那些糊塗蛋,你問他去,就會發現他多半覺著自己好似什麽都知道一點似的,隨便哪一樣往深了一問,又都含糊了。你三舅四舅每每只當我要觸他們黴頭,實在我不過問問話,看看他們到哪一步了而已。不幸,白吃了幾十年的飯,還是兩個頭死鬼,稀裏糊塗活到了今日。”
傅清溪聽著老太爺所言的四步,知道自己這會兒大概算第三步上,已有所知,更有所疑,正該繼續堅定向學的時候。便又問起這心象的事來,老太爺微微點頭道:“這心,可是個嚇人的東西啊!人心是什麽?人心不過一堆念頭罷了。可你若沒有這堆念頭,你便沒有個支點,也無從再說向學。可又正是這個心,常叫人學不下去或者學偏了。你這回也試過了吧?心底裏盼著這事兒能成的時候,便是明明有證據證明這事兒成不了,你也不信的,不自覺地就舍了這細節,下意識地要證明自己盼著的事兒會出現。
“所以為什麽說有人會‘利令智昏’呢!再聰明一人,若心性不足,碰到於自身大利益合自己大欲求的東西,腦子就壞了,從前學的什麽三思而後行、什麽持心要正,連陰司報應都不怕了。這就是那個心起了作用,前後左右都看不見了,只盯著心裏渴欲的這點好處去了。許多時候,說‘人同畜生’相別,就是差在這一點上。還有另一句話叫做‘怕什麽來什麽’,也是心對智的影響,心裏存了懼怕,急著想要緩解這怕處,便容易昏招疊出。可見這心裏的東西,可以叫你‘知’也變成‘不知’了,你說厲害不厲害?
“心在哪裏,是非對錯都會跟著變化。所以你說往後向學是一者向外求多知,二者向內求自明,這話很對,再對沒有了。你這年紀能有這樣領悟,實在難得。至於說往後向學該如何的話,想必你如今也知道了,這向學都是得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沒有捷徑通途可用。是以外祖父也沒什麽細處好說,只一個行路經驗,說給你聽聽。
“這向學而又學有所成之人,已經學到的那些,好比是一個圈,這圈裏的都是已經學到了的。你學的越多,這個圈也越大。有人日日都只盯著圈裏看,自覺自己已經懂了許多,自以為都是真的放之四海皆準的,這心性,就算學到頭了。另一種做法,是把眼光放在那圈的邊上。這邊外頭就是你尚不知道的東西。照理說你這圈畫得越大,這遭遇的不知道的也應該越多。只有把力氣和心思放到這一塊上,才能叫你這為學之圈增無停滯,且能永遠心存謙遜敬畏。”
傅清溪從前向學,初時就靠俞正楠,後來遇著了小院裏的老者主仆獲贈古書,再之後又結識了胡芽兒;除此之外,郭教習雖看重她,卻沒多久就回西京去了,徐教習心思不在教書上,現在的肖教習倒是把她當女兒寵著,為學的事情上能指導的卻也不多。俞正楠同胡芽兒與她交好,只是她們自己也還在向學之路上摸索,只能算是切磋;那小院主仆倒是厲害人物,可到底萍水相逢,加上那位老人家自始至終連面都不露,傅清溪自然不敢上去“請教”什麽。
這回跟老太爺求教就大大不同了。這是自家外祖父,血脈相連,沒有那麽些計較,老太爺又本是學有大成之人,一席話說下來,傅清溪真是大獲裨益。祖孫兩個說了半日的話,老太爺又留了她在多福軒裏一起用了飯,說了許多老太爺年輕時候的趣事。
等傅清溪回到落萍院,陶嬤嬤迎上來笑道:“這府裏大概還沒哪個後輩能同老太爺說這許久話的。若是三老爺同四老爺被老太爺留這許久,三太太、四太太就得趕著去求老太太了。”
傅清溪笑道:“我自己讀書有許多想不明白的地方,外祖父聽我說了,給了我許多指點。”
邊上杏兒忙道:“早知道這樣,姑娘一早去問老太爺就好了,還省得在那小院裏受外人的氣。”杏兒一直對傅清溪被趕出來的事兒耿耿於懷。
陶嬤嬤說她:“也只你這樣的呆丫頭才想得出這樣的話來。若老太爺是誰的事兒都過問的,那還得不得安生了!這是咱們姑娘學得用功,能同老太爺說上話了,才能這麽著。換個人試試,多福軒能進得去?!”
傅清溪自覺有所得,回來了也沒歇著,趴在案上寫了半天不知道什麽東西。
剛寫完要歇歇,忽然外頭道:“三爺和四爺來了。”
傅清溪一楞,這越栐賢和越栐謙可難得見著的,這是來找自己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