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關燈
小
中
大
孟約並不了解,楊廷禮是個什麽樣的存在,對孟約來說,楊廷禮再怎麽掉馬甲露出真身來,也都依然還是那個樂呵呵跟她磨戲本的老頭兒。同她講,非得講清,教宣慶帝“人心治而國治”的正是這位前首輔,朝上諸公皆謂宣慶帝擅治人心,其實宣慶帝作為學生,在耍心眼子上,才只學到楊廷禮七成功力而已。
所以,王醴登門時,是很忐忑的,反倒是孟約,提一籃子點心,並一壇秋日才蒸好的桂花釀,無比淡定地敲門。仰園的仆從打開門見是孟約,問候一聲便將門打開,將孟約迎進去,並貼心告知:“閣老在閑花亭。”
孟約熟門熟路走去,楊廷禮正自己和自己下棋,這位的棋力……孟約是看不出高低來的。早前聽宣慶帝提過一句,說是“禦待詔遠有不如,若為棋士,乃無雙國手”。
楊廷禮也並不專註下棋,見孟約來,樂呵呵瞧她,順手就把棋盤給收了,一點不擺高深姿態。因王醴是生臉,楊廷禮還問了王醴幾句話,然後便十分和氣地邀孟約王醴一塊坐,命人給他們上茶,見孟約提著籃子來的,笑問:“又給老夫帶什麽好吃的了?”
“點心是我家廚娘做的,桂花釀是我蒸的,早先在書上看到的,以酒蒸花為酒露,再覆以水蒸花為花露,酒露花露合而為一便是花釀。這才揭封,還沒喝過呢,特地帶來給楊先品飲一番。”孟約以閃做花釀,都是酒泡花,然後花扔掉,將泡過花的酒蒸一道,要喝的時候每壺摻進去半壺山泉水。這回改了方子,不用泡,全程蒸出來的,花不直接接觸酒或水,而是用蒸汽將花的香氣淬練出來,這樣就只有花的香,而沒有花瓣的澀味。
王醴:是啊,我也沒喝過……
不過孟約怎麽會把王醴落下呢,自然也給他滿上一盞,孟約自己是不敢喝的,她怕醉。在家醉了不要,在人家家裏醉了登高唱《征服》怎麽想怎麽不好。
楊廷禮飲一口酒,片刻後點頭稱許道:“入口清冽,如飲香花。”
孟約一聽,忍不住嘗了一小口,果然,像把一桶花的花香瞬間吸進肺腑裏一樣,極香,卻又不讓人覺得討厭:“就是好像酒勁大了點。”
楊廷禮倒覺得正好,連喝兩盞後問孟約:“今日阿孟姑娘登門,是新繪本畫得了?”
“哪有這麽快,今天來尋楊先生是為機械化一事,話我說不明白,讓師兄同您講吧。”即使孟約明白“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這個中心思想,也並不能很好的覆核孟老爺的話。因為要讓她來說,就是這句,沒別的。
然而,這是不合大明國情的,畢竟那是現代人在人口快速增長的情況下說出來的。這會兒她要跟人說“少生孩子”,官府能噴她一臉唾沫星子。
至於孟老爺,本來是孟老爺同孟約一起來的,結果,袁院士大清早就到孟園,把人扯到科學院去了,孟約只好臨時把王醴扯來。
楊廷禮雖已致仕,但朝堂上風雨豈能不聞,若說不關心那自然不可能:“老夫可以為此事代筆,但,阿孟姑娘,老夫的潤筆之資可不便宜。”
孟約看王醴,土豪家自然不差錢,雖然在南京城裏有點不夠看,但潤筆之資,哪怕是前任首輔的,她也自覺出得起。但,古代人普遍不愛談錢,她怕一張口提錢,反倒讓楊廷禮不肯幫忙。
見孟約看王醴,楊廷禮也笑呵呵看王醴,王醴深吸一口氣上前道:“五千兩。”
孟約:……
可以這樣嗎?真的直接談價錢嗎?五千兩是不是有點貴,有這五千兩,說不定能請責任首輔代筆了。
楊廷禮卻點頭表示滿意,看王醴的視線充滿“年輕人,就要這麽懂事”的老懷寬慰,細細詢問孟老爺的想法後,楊廷禮提出見孟老爺一面。孟老爺中午吃飯時,匆匆跑過來,將他早年在外行商看到的種種加上感想都說一遍,最後楊廷禮道:“三日後,老夫會將奏章呈往禦前,回去等消息罷。”
孟約趁這工夫提了提她打算山寨自己的事,楊廷禮這回倒沒說什麽潤筆之資,甚至不問孟約為什麽要自己抄自己,只一點頭便答應下來。
從仰園出來,孟約猶自不相信,疑惑道:“為何是五千兩?”
王醴:“楊閣老早年對登門欲求教的士子說過一句話,‘欲求教,君有八鬥才可教,君有五千兩亦可教’。”
孟老爺:“真乃性情中人。”
“能拿出五千兩的人不少吧。”
“當時楊閣老還不曾入內閣,待入閣時,便是五萬兩了。”
噢,了解了,還不是閣老的楊廷特意禮漫天要價,把求教的士子給嚇走:“那你開五千兩。”
“已經致仕,自然不需五萬兩了。”
這話好有道理!
“實則,他不欲你承情,亦不欲舍人情,不然,不會給我們提五千兩的機會。”
孟老爺覺著這位楊閣老幹事太地道了,如他這樣的小魚小蝦最怕什麽,最怕的就是欠人情,錢債好清,人情債難清。孟老爺手一揮,不僅奉上五千兩,還送去一車土產,自家的布匹,孟約蒸的花釀,冰窖裏還囤著不少的臘肉,自家廚娘做的耐放的點心。
三日後,久未入朝的楊廷禮自請入禦前奏對,宣慶帝自然應許。自楊廷禮在內閣首輔任上致仕,從未上請入禦前奏對,是以朝上諸公,皆抱幾分好奇心。
待到楊廷禮獻上奏章,並自陳奏章內容,且不說維穩派如何,只說改革派。
宣慶帝想:這回老師不但沒拆我臺,還替我站臺?感動死人了!
晁光甫想:這老狐貍八成早已胸有成竹,特特待朝堂上快打出腦漿子,才將奏章遞上,真是個……老混帳。
不管改革派怎麽滿心感動的同時,又滿心不敢置信,楊廷禮的奏章都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並指給他們一條康莊大道。
葉阜安眼見一面倒,自然不會坐視,也不必旁人,他自己站出來,逐條逐條提出置疑。
楊廷禮豈是葉阜安能問得住的,他這三天可不是在家閉門造車,而是特地為這奏章乘車去了南京周邊各個以種桑養蠶織絲紡綢為生的農家。哪怕葉阜安是有切身體會,卻終不如楊廷禮的眼光,孟老爺的經歷。
此刻,楊廷禮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走南闖北行商二十餘年,不但什麽都見,還什麽都吃過的孟老爺在幕後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所以,王醴登門時,是很忐忑的,反倒是孟約,提一籃子點心,並一壇秋日才蒸好的桂花釀,無比淡定地敲門。仰園的仆從打開門見是孟約,問候一聲便將門打開,將孟約迎進去,並貼心告知:“閣老在閑花亭。”
孟約熟門熟路走去,楊廷禮正自己和自己下棋,這位的棋力……孟約是看不出高低來的。早前聽宣慶帝提過一句,說是“禦待詔遠有不如,若為棋士,乃無雙國手”。
楊廷禮也並不專註下棋,見孟約來,樂呵呵瞧她,順手就把棋盤給收了,一點不擺高深姿態。因王醴是生臉,楊廷禮還問了王醴幾句話,然後便十分和氣地邀孟約王醴一塊坐,命人給他們上茶,見孟約提著籃子來的,笑問:“又給老夫帶什麽好吃的了?”
“點心是我家廚娘做的,桂花釀是我蒸的,早先在書上看到的,以酒蒸花為酒露,再覆以水蒸花為花露,酒露花露合而為一便是花釀。這才揭封,還沒喝過呢,特地帶來給楊先品飲一番。”孟約以閃做花釀,都是酒泡花,然後花扔掉,將泡過花的酒蒸一道,要喝的時候每壺摻進去半壺山泉水。這回改了方子,不用泡,全程蒸出來的,花不直接接觸酒或水,而是用蒸汽將花的香氣淬練出來,這樣就只有花的香,而沒有花瓣的澀味。
王醴:是啊,我也沒喝過……
不過孟約怎麽會把王醴落下呢,自然也給他滿上一盞,孟約自己是不敢喝的,她怕醉。在家醉了不要,在人家家裏醉了登高唱《征服》怎麽想怎麽不好。
楊廷禮飲一口酒,片刻後點頭稱許道:“入口清冽,如飲香花。”
孟約一聽,忍不住嘗了一小口,果然,像把一桶花的花香瞬間吸進肺腑裏一樣,極香,卻又不讓人覺得討厭:“就是好像酒勁大了點。”
楊廷禮倒覺得正好,連喝兩盞後問孟約:“今日阿孟姑娘登門,是新繪本畫得了?”
“哪有這麽快,今天來尋楊先生是為機械化一事,話我說不明白,讓師兄同您講吧。”即使孟約明白“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這個中心思想,也並不能很好的覆核孟老爺的話。因為要讓她來說,就是這句,沒別的。
然而,這是不合大明國情的,畢竟那是現代人在人口快速增長的情況下說出來的。這會兒她要跟人說“少生孩子”,官府能噴她一臉唾沫星子。
至於孟老爺,本來是孟老爺同孟約一起來的,結果,袁院士大清早就到孟園,把人扯到科學院去了,孟約只好臨時把王醴扯來。
楊廷禮雖已致仕,但朝堂上風雨豈能不聞,若說不關心那自然不可能:“老夫可以為此事代筆,但,阿孟姑娘,老夫的潤筆之資可不便宜。”
孟約看王醴,土豪家自然不差錢,雖然在南京城裏有點不夠看,但潤筆之資,哪怕是前任首輔的,她也自覺出得起。但,古代人普遍不愛談錢,她怕一張口提錢,反倒讓楊廷禮不肯幫忙。
見孟約看王醴,楊廷禮也笑呵呵看王醴,王醴深吸一口氣上前道:“五千兩。”
孟約:……
可以這樣嗎?真的直接談價錢嗎?五千兩是不是有點貴,有這五千兩,說不定能請責任首輔代筆了。
楊廷禮卻點頭表示滿意,看王醴的視線充滿“年輕人,就要這麽懂事”的老懷寬慰,細細詢問孟老爺的想法後,楊廷禮提出見孟老爺一面。孟老爺中午吃飯時,匆匆跑過來,將他早年在外行商看到的種種加上感想都說一遍,最後楊廷禮道:“三日後,老夫會將奏章呈往禦前,回去等消息罷。”
孟約趁這工夫提了提她打算山寨自己的事,楊廷禮這回倒沒說什麽潤筆之資,甚至不問孟約為什麽要自己抄自己,只一點頭便答應下來。
從仰園出來,孟約猶自不相信,疑惑道:“為何是五千兩?”
王醴:“楊閣老早年對登門欲求教的士子說過一句話,‘欲求教,君有八鬥才可教,君有五千兩亦可教’。”
孟老爺:“真乃性情中人。”
“能拿出五千兩的人不少吧。”
“當時楊閣老還不曾入內閣,待入閣時,便是五萬兩了。”
噢,了解了,還不是閣老的楊廷特意禮漫天要價,把求教的士子給嚇走:“那你開五千兩。”
“已經致仕,自然不需五萬兩了。”
這話好有道理!
“實則,他不欲你承情,亦不欲舍人情,不然,不會給我們提五千兩的機會。”
孟老爺覺著這位楊閣老幹事太地道了,如他這樣的小魚小蝦最怕什麽,最怕的就是欠人情,錢債好清,人情債難清。孟老爺手一揮,不僅奉上五千兩,還送去一車土產,自家的布匹,孟約蒸的花釀,冰窖裏還囤著不少的臘肉,自家廚娘做的耐放的點心。
三日後,久未入朝的楊廷禮自請入禦前奏對,宣慶帝自然應許。自楊廷禮在內閣首輔任上致仕,從未上請入禦前奏對,是以朝上諸公,皆抱幾分好奇心。
待到楊廷禮獻上奏章,並自陳奏章內容,且不說維穩派如何,只說改革派。
宣慶帝想:這回老師不但沒拆我臺,還替我站臺?感動死人了!
晁光甫想:這老狐貍八成早已胸有成竹,特特待朝堂上快打出腦漿子,才將奏章遞上,真是個……老混帳。
不管改革派怎麽滿心感動的同時,又滿心不敢置信,楊廷禮的奏章都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並指給他們一條康莊大道。
葉阜安眼見一面倒,自然不會坐視,也不必旁人,他自己站出來,逐條逐條提出置疑。
楊廷禮豈是葉阜安能問得住的,他這三天可不是在家閉門造車,而是特地為這奏章乘車去了南京周邊各個以種桑養蠶織絲紡綢為生的農家。哪怕葉阜安是有切身體會,卻終不如楊廷禮的眼光,孟老爺的經歷。
此刻,楊廷禮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有走南闖北行商二十餘年,不但什麽都見,還什麽都吃過的孟老爺在幕後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