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418章
把小象運到察沃總共需要一周時間,但為了宣傳目的,在它們離開“存放”地前,消息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鋪天蓋地地傳了出去。
雖說野化訓練難度高、成功率低,但在大多數關註者看來,這已經是動物們能得到的最好結局,人們不再追究當局曾對猛獸飼養不聞不問的事,也遺忘了他們在襲擊事件後長期裝聾作啞的做派,互聯網上到處都是稱讚的聲音。
或許是因為討論度太高,因為鮮花和掌聲太熱烈,在六頭小象正式進入轉運程序之前,基普加各夫婦的聯絡手機又響了起來。與上次接到的電話不同,這通電話傳達的是個私人請求。
“是這樣的,基普加各先生。”電話那頭的人用相當蹩腳的英語說,“我在兩年前從馬戲團裏接回來一頭母象,後來她又生下了一頭小象……因為程序合規,這次沒有被列入備案範圍……我聽說你們能把非洲象送回草原上去,所以我在想,把它們也送到你們那裏……會不會比較好呢?”
說真的,這並不是夫妻倆第一次聽到這種請求——很難要求每個想把寵物象送走的人都對非洲各大野象救助項目的救助範圍了如指掌——但接電話的威爾多少還是覺得有點荒唐。
瓦哈裏營地沒有辦法訓練有母象保護的小象:如果母子倆和其他小象混熟了,其他小象會本能地從母象那裏學習知識,染上人工飼養造就的習性;如果母子倆和其他小象混不熟,別說營地“創造家族”的目標不能實現,就連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雇員和那些小象都有可能受到襲擊。
於是他委婉地回覆:“馬戲團的母象無法適應野外,這個年紀的小象又需要和母親待在一起,接受母親的教導,把它們分開訓練是不可能的。”
不知為何,提到母象的教導,對面竟然詭異地沈默了幾秒鐘,隨後表示自己語言水平不佳,希望能將請求以郵件的形式再次傳達。
緊接著,基普加各夫婦就讀到了一個故事。
大約在二十多年前,一頭雌性非洲象被輾轉賣到了一個小型馬戲團,人們原本指望把它訓練成臺柱,但它“不夠聽話”、“相當暴躁”,於是只能放棄了這個想法。考慮到外形如此英偉的母象實在罕見,馬戲團便把它送去和其他公象配種,誕育下了草原印記相對較
淺的第二代。
這頭完全由人工飼養長大的母象很快就成了馬戲團的驕傲,多次在演出中壓臺登場,被列為最大的“非賣品”,可惜後來它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撅斷了單側象牙,外形受到了很大影響,再加上馬戲團經營不善,需要出售動物回血,便把好不容易懷上第三代的母象賣到了中東。
從出生到被現在,這頭母象看到的都是被圈住的天空,而那頭出生在豪宅裏的小象肉眼可見地將會覆制母親的命運,如果它們一生都無法在草原上行走一次,豈不是太可憐了嗎?
看完這封郵件,基普加各夫婦面面相覷。
不可否認,代筆者把信裏把母象的故事寫得非常煽情,有些句子簡直可以被搬進紀錄片,但正是因為太過煽情了,反而有一股“熟悉的味道”。
因為當局正在大肆宣傳他們“妥帖的處理方式”,瓦哈裏營地的“小象回家”項目備受關註,這段時間他們接到了很多“讚助電話”,希望達成互動的社會名流也不少……哪怕對方真想把大象送回草原,選擇這個時機,肯定也有類似的考量。
雖然對其真實目的有些懷疑,但既然都已經聽說了這件事,又能改變兩頭大象的命運,基普加各夫婦也不吝於提供幫助,指點買主去聯系一位運營散養式救助中心的同行。
這個救助中心和瓦哈裏營地之間只隔著十幾公裏的距離,雙方建立有密切的合作關系,瓦哈裏向對方轉運過幾頭受傷、患病的小象,對方也向瓦哈裏轉運過許多被救助的小象,是一個好去處。
事情也的確像這樣發展。
在六頭小象上車被運往港口的時候,一輛貨車開入了白色社區,與此同時,背景故事像病毒也在網上迅猛傳播,非洲象得到了更適合生活的環境,買主得到了滿足感和聲名,皆大歡喜。
據說後續救助中心還收到了一筆相當高的讚助費用,但那時基普加各夫婦已經沒空去關心了,小象很快就會運達,他們必須做好準備。
從項目成立開始,瓦哈裏陸陸續續往野外放歸了十六頭非洲象,除了最開始以家族形式放出去的七頭,另外九頭都是後來加入的。因為象群的主要活動範圍就在營地附近,在旱季還會回來接受投餵,因此它們和剩下十二頭小象也關系不錯。
今年,瓦哈裏計劃再放歸幾頭小象。
按道理說還可以用老辦法,但基普加各夫婦難得地有些猶豫:營地周邊並不是什麽“真空區”,環境承載力是有限的,又有其他象群的競爭,又有繁衍的增員,這個大象群差不多已經達到了極限,接下來應該往更遠的地方放歸才合適。
可是問題來了——
家族,家族,既然是家族,就得有一個族長。
人工打造的非洲象家族缺乏正常家族的世代階梯,在營地裏,小象們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處,可到了野外,就必須要有一個權威的聲音。
歲數達標的五頭小象裏壓根就沒有核心角色,讓它們跟著以前一起生活過的姐姐在外面活動還行,讓它們自己支撐一個象群……也太勉強了。
上面五頭是這個樣子,下面七頭也是這個樣子,哪哪都找不到能挑大梁的個體,基普加各夫婦的頭發都要愁白了——除非中東運來的這波小象裏有核心角色,否則還真得把它們塞進舊象群。
那麽,新一批六頭小象裏有核心角色嗎?
答案是有的。
就在卡車把“乘客”卸下之後不久,露皮塔和威爾就看到了他們一直在等待著的“好跡象”:或許是受到了“妹妹象”的影響,或許是在轉運途中還發生了什麽他們不知道的事,那頭被仔細觀察過的“姐姐象”很容易就成為了被尊重的“權威”。
這頭個性沈穩的小母象是第一個走出鐵籠考察環境的,哪怕剛剛經歷過長達七天的運輸過程,哪怕面對著許多陌生的氣味,哪怕妹妹一直寸步不肯離開鐵籠,它也沒有絲毫猶豫,而是仔仔細細地、煞有其事地把整個圈舍走了一遍。
三歲半的年紀,身高已經達到了成年男性的胸口位置,遠遠看著相當有威懾力,可是因為它走得很慢,鼻子也一直微微卷著,沒有流露出什麽攻擊性,就連剛來就職的雇員也沒有感到緊張。
露皮塔示意雇員們再退開一點,想看看小象會怎麽把妹妹從鐵籠裏弄出來——結果事實證明,中東買主的動態沒有任何誇大之處,“姐姐象”只是把象鼻往對方身上一拍,再往鼻子上一搭,本來有些焦躁的“妹妹象”就平靜了下來。
這套安撫動作可以說是無比熟練。
接下來幾天,基普加各夫婦眼睜睜看著這套動作被頻繁運用在“妹妹象”身上,以至於到了場面有些滑稽的程度:只要牽著姐姐的鼻子,或者貼著姐姐的身體,哪怕前一秒鐘“妹妹象”還在為獸醫的接近而大呼小叫,下一秒鐘它就會收攏耳朵。
等到六頭小象適應了各自的圈舍、又適應了大圈舍、工作人員開始把它們合並到一起餵食之後,這套動作又被運用在了其他小象身上,並迅速被它們習慣、信任、依賴。
“不可思議。”威爾感慨。
“誰說不是呢?”露皮塔回答。
膽大、心細、沈穩、自信,他們在這頭小母象身上看到了核心角色的特質,也因此對它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但在此之外,他們也不得不註意到另外的信息——這頭小母象似乎對草原環境特別適應,如果不強調來處,雇員也好,前來交流的專家也罷,都看不出它和野象幼崽的區別。
對於交流方式,它有著相當熟練的掌握。
人們總是能看到這頭小母象停下腳步,身體微微前傾,然後再以一些特別的頻率輕輕跺腳,毫無疑問是在捕捉、接收、傳遞信息,而這個動作以往常常出現在那些曾被母象系統教導過、後又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被送到瓦哈裏來的小象身上。
對於天氣系統,它也有著相當敏銳的感知。
因為“妹妹象”腳掌發爛,正處於恢覆期中,工作人員總會在早晚時分給它清洗傷口,用毛巾擦凈,然後把這塊毛巾晾曬在圈舍邊的欄桿上。
某天清晨,威爾剛剛給小象們餵完奶,就看到“姐姐象”慢悠悠地走到欄桿附近,慢悠悠地借著墻壁人立起來,然後慢悠悠地把毛巾摘了下來,一路卷著走進了房子。
這天下午,察沃下了一場瓢潑大雨。
本來還沒人把下雨跟摘毛巾兩件事聯系到一起,絕大多數雇員都認為“姐姐象”只是因為老能看到人類拿著毛巾幫助“妹妹象”,所以自己也想模仿,但等雨雲飄過去後,毛巾又被掛回了欄桿上。
小母象看起來優哉游哉,非常從容的樣子,十分自得的樣子。
但在那個瞬間,威爾想起了妻子的猜測,心臟劇烈地跳動了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把小象運到察沃總共需要一周時間,但為了宣傳目的,在它們離開“存放”地前,消息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鋪天蓋地地傳了出去。
雖說野化訓練難度高、成功率低,但在大多數關註者看來,這已經是動物們能得到的最好結局,人們不再追究當局曾對猛獸飼養不聞不問的事,也遺忘了他們在襲擊事件後長期裝聾作啞的做派,互聯網上到處都是稱讚的聲音。
或許是因為討論度太高,因為鮮花和掌聲太熱烈,在六頭小象正式進入轉運程序之前,基普加各夫婦的聯絡手機又響了起來。與上次接到的電話不同,這通電話傳達的是個私人請求。
“是這樣的,基普加各先生。”電話那頭的人用相當蹩腳的英語說,“我在兩年前從馬戲團裏接回來一頭母象,後來她又生下了一頭小象……因為程序合規,這次沒有被列入備案範圍……我聽說你們能把非洲象送回草原上去,所以我在想,把它們也送到你們那裏……會不會比較好呢?”
說真的,這並不是夫妻倆第一次聽到這種請求——很難要求每個想把寵物象送走的人都對非洲各大野象救助項目的救助範圍了如指掌——但接電話的威爾多少還是覺得有點荒唐。
瓦哈裏營地沒有辦法訓練有母象保護的小象:如果母子倆和其他小象混熟了,其他小象會本能地從母象那裏學習知識,染上人工飼養造就的習性;如果母子倆和其他小象混不熟,別說營地“創造家族”的目標不能實現,就連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雇員和那些小象都有可能受到襲擊。
於是他委婉地回覆:“馬戲團的母象無法適應野外,這個年紀的小象又需要和母親待在一起,接受母親的教導,把它們分開訓練是不可能的。”
不知為何,提到母象的教導,對面竟然詭異地沈默了幾秒鐘,隨後表示自己語言水平不佳,希望能將請求以郵件的形式再次傳達。
緊接著,基普加各夫婦就讀到了一個故事。
大約在二十多年前,一頭雌性非洲象被輾轉賣到了一個小型馬戲團,人們原本指望把它訓練成臺柱,但它“不夠聽話”、“相當暴躁”,於是只能放棄了這個想法。考慮到外形如此英偉的母象實在罕見,馬戲團便把它送去和其他公象配種,誕育下了草原印記相對較
淺的第二代。
這頭完全由人工飼養長大的母象很快就成了馬戲團的驕傲,多次在演出中壓臺登場,被列為最大的“非賣品”,可惜後來它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撅斷了單側象牙,外形受到了很大影響,再加上馬戲團經營不善,需要出售動物回血,便把好不容易懷上第三代的母象賣到了中東。
從出生到被現在,這頭母象看到的都是被圈住的天空,而那頭出生在豪宅裏的小象肉眼可見地將會覆制母親的命運,如果它們一生都無法在草原上行走一次,豈不是太可憐了嗎?
看完這封郵件,基普加各夫婦面面相覷。
不可否認,代筆者把信裏把母象的故事寫得非常煽情,有些句子簡直可以被搬進紀錄片,但正是因為太過煽情了,反而有一股“熟悉的味道”。
因為當局正在大肆宣傳他們“妥帖的處理方式”,瓦哈裏營地的“小象回家”項目備受關註,這段時間他們接到了很多“讚助電話”,希望達成互動的社會名流也不少……哪怕對方真想把大象送回草原,選擇這個時機,肯定也有類似的考量。
雖然對其真實目的有些懷疑,但既然都已經聽說了這件事,又能改變兩頭大象的命運,基普加各夫婦也不吝於提供幫助,指點買主去聯系一位運營散養式救助中心的同行。
這個救助中心和瓦哈裏營地之間只隔著十幾公裏的距離,雙方建立有密切的合作關系,瓦哈裏向對方轉運過幾頭受傷、患病的小象,對方也向瓦哈裏轉運過許多被救助的小象,是一個好去處。
事情也的確像這樣發展。
在六頭小象上車被運往港口的時候,一輛貨車開入了白色社區,與此同時,背景故事像病毒也在網上迅猛傳播,非洲象得到了更適合生活的環境,買主得到了滿足感和聲名,皆大歡喜。
據說後續救助中心還收到了一筆相當高的讚助費用,但那時基普加各夫婦已經沒空去關心了,小象很快就會運達,他們必須做好準備。
從項目成立開始,瓦哈裏陸陸續續往野外放歸了十六頭非洲象,除了最開始以家族形式放出去的七頭,另外九頭都是後來加入的。因為象群的主要活動範圍就在營地附近,在旱季還會回來接受投餵,因此它們和剩下十二頭小象也關系不錯。
今年,瓦哈裏計劃再放歸幾頭小象。
按道理說還可以用老辦法,但基普加各夫婦難得地有些猶豫:營地周邊並不是什麽“真空區”,環境承載力是有限的,又有其他象群的競爭,又有繁衍的增員,這個大象群差不多已經達到了極限,接下來應該往更遠的地方放歸才合適。
可是問題來了——
家族,家族,既然是家族,就得有一個族長。
人工打造的非洲象家族缺乏正常家族的世代階梯,在營地裏,小象們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處,可到了野外,就必須要有一個權威的聲音。
歲數達標的五頭小象裏壓根就沒有核心角色,讓它們跟著以前一起生活過的姐姐在外面活動還行,讓它們自己支撐一個象群……也太勉強了。
上面五頭是這個樣子,下面七頭也是這個樣子,哪哪都找不到能挑大梁的個體,基普加各夫婦的頭發都要愁白了——除非中東運來的這波小象裏有核心角色,否則還真得把它們塞進舊象群。
那麽,新一批六頭小象裏有核心角色嗎?
答案是有的。
就在卡車把“乘客”卸下之後不久,露皮塔和威爾就看到了他們一直在等待著的“好跡象”:或許是受到了“妹妹象”的影響,或許是在轉運途中還發生了什麽他們不知道的事,那頭被仔細觀察過的“姐姐象”很容易就成為了被尊重的“權威”。
這頭個性沈穩的小母象是第一個走出鐵籠考察環境的,哪怕剛剛經歷過長達七天的運輸過程,哪怕面對著許多陌生的氣味,哪怕妹妹一直寸步不肯離開鐵籠,它也沒有絲毫猶豫,而是仔仔細細地、煞有其事地把整個圈舍走了一遍。
三歲半的年紀,身高已經達到了成年男性的胸口位置,遠遠看著相當有威懾力,可是因為它走得很慢,鼻子也一直微微卷著,沒有流露出什麽攻擊性,就連剛來就職的雇員也沒有感到緊張。
露皮塔示意雇員們再退開一點,想看看小象會怎麽把妹妹從鐵籠裏弄出來——結果事實證明,中東買主的動態沒有任何誇大之處,“姐姐象”只是把象鼻往對方身上一拍,再往鼻子上一搭,本來有些焦躁的“妹妹象”就平靜了下來。
這套安撫動作可以說是無比熟練。
接下來幾天,基普加各夫婦眼睜睜看著這套動作被頻繁運用在“妹妹象”身上,以至於到了場面有些滑稽的程度:只要牽著姐姐的鼻子,或者貼著姐姐的身體,哪怕前一秒鐘“妹妹象”還在為獸醫的接近而大呼小叫,下一秒鐘它就會收攏耳朵。
等到六頭小象適應了各自的圈舍、又適應了大圈舍、工作人員開始把它們合並到一起餵食之後,這套動作又被運用在了其他小象身上,並迅速被它們習慣、信任、依賴。
“不可思議。”威爾感慨。
“誰說不是呢?”露皮塔回答。
膽大、心細、沈穩、自信,他們在這頭小母象身上看到了核心角色的特質,也因此對它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但在此之外,他們也不得不註意到另外的信息——這頭小母象似乎對草原環境特別適應,如果不強調來處,雇員也好,前來交流的專家也罷,都看不出它和野象幼崽的區別。
對於交流方式,它有著相當熟練的掌握。
人們總是能看到這頭小母象停下腳步,身體微微前傾,然後再以一些特別的頻率輕輕跺腳,毫無疑問是在捕捉、接收、傳遞信息,而這個動作以往常常出現在那些曾被母象系統教導過、後又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被送到瓦哈裏來的小象身上。
對於天氣系統,它也有著相當敏銳的感知。
因為“妹妹象”腳掌發爛,正處於恢覆期中,工作人員總會在早晚時分給它清洗傷口,用毛巾擦凈,然後把這塊毛巾晾曬在圈舍邊的欄桿上。
某天清晨,威爾剛剛給小象們餵完奶,就看到“姐姐象”慢悠悠地走到欄桿附近,慢悠悠地借著墻壁人立起來,然後慢悠悠地把毛巾摘了下來,一路卷著走進了房子。
這天下午,察沃下了一場瓢潑大雨。
本來還沒人把下雨跟摘毛巾兩件事聯系到一起,絕大多數雇員都認為“姐姐象”只是因為老能看到人類拿著毛巾幫助“妹妹象”,所以自己也想模仿,但等雨雲飄過去後,毛巾又被掛回了欄桿上。
小母象看起來優哉游哉,非常從容的樣子,十分自得的樣子。
但在那個瞬間,威爾想起了妻子的猜測,心臟劇烈地跳動了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