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百一十六章 蓋房

關燈
房子的樣式臘梅不敢太超前,就按當時最先進的蓋。定了個後硬面、前花臉兒。也就是仍然蓋坯房,只是後面包一層磚,前面不包嚴,只是在房角、房梁下面包一溜磚。

磚和木料、門窗,這個市場上有賣的,臘梅負責買,不用發愁。

坯卻成了難題。打坯不是季節;今年雨水多,脫坯也不行。不好幹不說,趕上陣兒雨,脫的坯就得報廢。

人們為了留住臘梅,都願意提前把房子給她蓋起來。

有人提議說:搜羅戶裏保留的坯。

原來,這個時期壘什麽都要用坯。蓋房或者壘院墻什麽的,如果剩下了,就寶貝地排到閑房裏,保存起來,以備日後用著方便。像現代農戶裏存放磚一樣,哪家或多或少,都存放著一些。

有人一提議,很多人都響應,都願意把自己家裏的坯拿出來。

有一戶打了坯打算蓋偏房,由於某種原因沒有改成,坯碼了整整一間屋子。聽說了以後,非要給臘梅。說:“要不是臘梅引來白頭發老奶奶給糧食,我一家早餓死了。只要能保住臘梅在這裏不走,這點兒坯算什麽!”

王貴蘭統計了一下,把十一隊各戶裏的坯都集中起來,給臘梅蓋三間北房一間耳屋,富富有餘。

於是,地基壘起來以後,坯源源不斷地運了來。

臘梅也不白要人們的,按一個坯二分錢付款。

二分錢一個坯,在當時可是磚的價錢呀。人們誰也不要,說在家放著也是放著,要用,秋後再打。說給就是給,不要錢。

臘梅執意給,對人們說:“白頭發老奶奶給的我有錢,她說人們過日子都不容易,不讓我白要人們的東西。”

人們說:“我們白要了很多白頭發老奶奶的糧食和青菜,沾了很多光啊!著點兒坯,就算還白頭發老奶奶的情誼的。”

臘梅:“白頭發老奶奶說,那是她應盡的義務。我是凡人,不能借她的名義,白要大家的東西。”

人們說不過臘梅,只好收錢。

如今實行了工分制,工分就是社員們賴以生存的財富。臘梅不想沾人的光,便對隊長王貴蘭說,給自己蓋房的人,仍然算出工,工分從自己積累的工分裏扣除。如果積累的工分不夠,先借隊上的,以後自己掙了再還上。

今年剛實行工分,以工分換工,臘梅還是先例。她是根據前世的經歷想起來的。

前世裏工分實行了二十年,工分就是人們的一切。為了找平衡,本隊的就以工分換工。只有用外隊人的,才動用錢財。

再一個就是,給工分就不用管飯了。如今沒了食堂,戶裏都是小鍋小竈兒,管飯困難很大。

王貴蘭:“可以。不過不大好掌握。我派的人好說,不派的人也去了,你給不給工分?

“臘梅,我看出來了,人們這是用這種方式,還願這兩年來白頭發老奶奶對人們的照顧。

“白頭發老奶奶人們看不見,摸不著,你是白頭發老奶奶特殊照顧的人,便回報在你身上了。我看你就認實,讓大家了卻自己的心願吧!”

臘梅:“可我並不是白頭發老奶奶,也不想沾大家的光。要不還像那天早晨那樣,給來幹活的人發玉米。”

王貴蘭:“也可以,如果白頭發老奶奶那裏玉米多的話,這倒是最好的辦法。只不過不要太多,我看啊,一個工值年終也就兩、三毛,還買不了一斤黑市的玉米。發個兩、三斤就不少。”

臘梅聞聽心中高興,玉米她有的是,前世現代中,要多少有多少!也願意以這種方式救濟人們,只是覺得太張揚。有隊長這句話,仿佛吃了定心丸一般。

臘梅找到家的事兒,也在王店村裏傳開了。人們與十一隊的人一樣,也都擔心臘梅走了以後,白頭發老奶奶或者跟著走,或者不顯靈了,再也不給糧食了,人們又將重新過上挨餓的日子。

後來又聽說十一隊為留住臘梅在給她蓋房,所有參加蓋房的人,散工時每人發一兜玉米。

幹活兒就給玉米,臘梅只身一人,無家無業,這從天而降的玉米,自然也是白頭發老奶奶給的了!

臘梅蓋房,白頭發老奶奶給玉米,說明白頭發老奶奶也支持臘梅在這裏蓋房。

白頭發老奶奶都如此支持,自己何不也過去添一把力氣,報答白頭發老奶奶的照顧之恩,為留住臘梅盡一份力量。畢竟只有臘梅才能與白頭發老奶奶溝通。

一個這樣想,兩個這樣想,不承想全村人都這樣想,都來為臘梅蓋房幫忙。

還有聽說臘梅買坯的,二分錢一個,土坯賣出磚價,既幫了臘梅,自己還落好處,何樂而不為呢!都紛紛向臘梅報告:自己家裏有多少多少坯,“用著言一聲兒,立馬給你拉過來!”

工地上人挨人,都想為臘梅蓋房添把力氣,怎奈就一個小宅院,地方有限,用人也有限,人多了反倒活動不開。

臘梅只好對人們說:“大家的心情,我心領了,也替白頭發老奶奶謝謝大家。

“白頭發老奶奶確實支持我在這裏蓋房子,給玉米讓我酬謝大家。白頭發老奶奶還說,參與蓋房與不參與蓋房一個樣,她該怎樣照顧人們,還是怎樣照顧。

“我是十一隊的人,十一隊平時受白頭發老奶奶的照顧也多,蓋房的事兒,就讓十一隊承擔吧!”

別的隊上的人卻不幹,說:“我們平時也受到了白頭發老奶奶的恩惠,對白頭發老奶奶支持的事,不出點兒力氣,心裏過意不去!”

王貴蘭只好出面與各隊隊長商量。

結果是:十一隊負責蓋北房,東、西廂房、院墻、大門,由村裏其他隊組織泥瓦匠承擔。視工地的承受能力而進,盡量做到不窩工。

本計劃蓋三間北房一間耳屋,再蓋個棚子當廚房。這一來,臘梅又趕緊備東、西廂房的料。

好在現在蓋房的少,由於饑荒,人們都想把家裏存的木料出手。臘梅很快備齊。

不過,還是把西廂房改成了簡陋的廈子,用以日後盛柴草、放雜物。雖然有大家幫忙,能省個兒又能解決問題的,就盡量省個兒。

蓋房緊張有序地進行起來。

第三百一十七 換房住

臘梅買了一編織袋大號塑料食品袋,每天從前世現代弄過來幾百斤玉米,由母親馬惠恩、王曉華姐妹、及來幫忙的嬸子、伯母們,在馬惠恩這邊裝塑料袋。蓋房的人們晚上收工時,每人拿一袋走。

人們都知道這是白頭發老奶奶給的,並且人人有份兒,拿的都很坦然。

十斤玉米,在前世現代買,也就十塊錢;在現實的黑市上,也就四、五塊,卻把人們哄得很高興。

因為工分只有到了年終結算以後,才能見到錢,還得說餘糧戶;糧食也只有地裏的莊稼收割了,才能分到手。

青黃不接的時候,又是大饑荒之年,勞動一天能有十斤糧食,比給工分、吃肉菜饅頭都強多了。

前世現代的王貴勇看出異樣,問臘梅:“我見你每天忙忙碌碌的,是不是現實中有重大舉動?”

臘梅如實對他說了。

“我去看看行嗎?”王貴勇激動地要求。

在人們正在施工的時候,臘梅帶著他,在空間通道裏觀看。

幹活的人們王貴勇都認識,大部分已經作古,活著的人也進入耄耋之年。

望著他們五十年前生龍活虎的樣子,王貴勇感動得熱淚盈眶,喃喃說道:“真想不到,真想不到!看看過去人們賣的憨力氣,現代的人真是生活在福窩裏呀!”

臘梅:”時間過了半個世紀,變化也是必然的。所以,我很珍惜這邊的每一天。”

王貴勇:“臘梅,你又從新過了一次艱苦創業的日子,你不覺得委屈嗎?”

臘梅笑笑:“看見哥哥和父親他們高興,我覺得值!”

看見母親和大伯母在忙著往塑料袋裏裝玉米,王貴勇說:“裝玉米的事兒,我可以在這邊辦。我和你弟妹,還有糧店的員工,我們裝好了,你往那邊拿塑料袋兒就行,讓我也為蓋房添點兒力氣!”

臘梅同意了王貴勇的要求,把分裝塑料袋的任務留給了他。

人就是這樣:不知道沒法兒,一旦知道了,不讓他做點事情,他心裏也不甘。雖然是為五十年前出的力氣。

顧欣茹不解,只問好好的玉米裝這麽多塑料袋幹什麽。

王貴勇只好說:“臘梅有用,想叫你裝你就裝吧!”

不解的還有現實中的馬惠恩:“為了支持臘梅蓋房子,難道白頭發老奶奶也雇人分裝玉米,騰出自己的時間來做別的?!

馬惠恩天生閑不住,臘梅又是她喜歡的幹女兒,帶領著幾個孩子,撂下筢子就是掃帚,忙活在蓋房工地上。

人們心裏高興,幹起活兒來又利索又快。原計劃十五天完工,結果只用了十天,北房和院墻、東廂房、西廈子、大門都壘好,一處嶄新的宅院呈現在臘梅面前。

前前後後,算起來用了一萬斤玉米。

臘梅有家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家,買了幾件像樣的家具,精心布置了一下,臘梅便離開了隊部,離開了住了將近兩年的小東耳屋,搬進了自己的新家。

為了與父母聯系方便,臘梅讓把兩家的東、西夾道打通。這樣,兩個院兒不用出大門,就可以來回走動。

“幹娘,我一個人,東西少,你可以把這院兒當成個跨院兒,柴草雜物可以放到這邊的西廈子裏。”臘梅對母親馬惠恩說。

現在農村做飯全靠燒柴火,各家都有放柴火的棚子。父母這邊住房緊張,只在東廂房的南屋裏,既放柴火又放雜物,擁擠的很。

臘梅之所以把西廂房蓋成廈子,就是為了讓母親和自己放柴火。

馬惠恩:“好的。臘梅,你一個人的時候,要麽這邊來和曉華她們住在一起,要麽讓曉華過去給你作伴兒,一個人住不安全。”

臘梅想了想說:“幹娘,如果你同意我過來住,我倒願意與哥哥和弟弟換房,讓哥哥和弟弟到那邊去住,我搬到西廂房裏。

“讓哥哥和弟弟住西裏間屋,東裏間屋留給賈家村的奶奶。妹妹賈鳳嬌來了,和我一起住西廂房。奶奶不來的時候,弟弟還可以住到東裏間屋裏去。”

“這樣,哥哥就有了一個安靜的學習場所。我做飯在東耳屋裏,一點兒也打攪不到他。”

馬惠恩:“這樣調換也可以,畢竟是兩個小子家,擔是非。只是苦了你,放著明亮的正房不住,來住偏房。”

臘梅:“總比我的小東耳屋寬敞吧!在東耳屋裏住了快兩年,我已經習慣了。乍住大屋子,還有些空落落的。”

其實,臘梅之所以要在父母親的左鄰蓋房,一是為了照顧父母家人方便;再就是為了給父母親一處宅院。

前世裏哥哥過世早,男孩兒就剩了王貴勇一人,所以家裏只有一處宅院。

這世保住了哥哥,一處宅院就不行了。農村有要婚房的習慣,兄弟倆一處宅院,勢必成為哥哥訂婚的不利因素。

有了相鄰的這處宅院,哥哥成人以後,就可以某種理由過戶給他。自己一個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留著也沒多大用項。相信這樣父母親也好接收。

與王貴強一說,王貴強高興得不行:總算有了屬於自己的屋了,可以和調皮的弟弟分開住了。

王貴勇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欣然同意一個人在東裏間屋裏住。還美滋滋地說:“老太太來了,讓老太太睡大炕,我睡小炕。這樣,就不挨哥哥踹屁股了。”

經過了一番周折,臘梅終於與父母家人住在了一起。

王曉華非要到西廂房給臘梅作伴,卻被臘梅婉言謝絕。

她不是不願意與前世的自己住在一起,是因為她作息時間不規律,在一起挺礙事。

馬惠恩也不讓臘梅起火做飯,說:“家裏人多,多你一個碗兒不嫌多,少你一個碗兒不嫌少。

“既然住在了一起,就一起吃。我的東西還不全是你給的,分什麽你的我的。”

此話正合臘梅心意。便對母親馬惠恩說:“也行,待奶奶和妹妹來了,我再過去陪著她們一塊兒吃!”

馬惠恩:“看你奶奶的意思吧,如果她們願意過來,就別動火了。我是從大家庭裏過來的,不怕人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