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門 :不知何處是他鄉
關燈
小
中
大
會館 :杜鵑聲裏斜陽暮
崇禎十六年開春 1643年
過了十五,父親忽然說要出門去,要我去收拾東西,準備換洗衣裳。
平日裏,父親的這些事物都是端娘打點的,如今怎麽忽然問我?難道是他糊塗了?好生奇怪。
我說:“爹爹出門要去多少時日?除了衣衫,還要帶些什麽?我這就去告訴端娘。”
“你也去。”我的問題父親一個也沒有回答,反而回答了一個我沒問的。
“去哪兒?”
“杭州。”
“去拜訪什麽人家,還是商鋪?”
“去鹿鳴園。”
說完,父親再沒有言語,轉身回到書房去了,沒有再看我。
好些事情我想清楚了,又有好些事情卻又想不清楚的。
由於拆看父親的信箋,我知道了鹿鳴園是馮六郎家的產業,他家並沒有聽說有什麽女眷,如何叫我去拜訪?
之前我還在絲綢行裏頭做事的時候,父親談事情不叫我,為何現下我並不管事了,又要帶我去杭州?
還有,馮六郎好好的在信箋裏問候我和小璨做什麽?
於是我就明白了,起碼明白了七分。
正月十八,端娘留下來照顧小璨,我和父親帶著月白,並兩名仆童乘船而去。
去杭州前夜,行李已經打點清楚,移到了小船上。由於載重,那船吃水深了一寸餘。
船系在青石欄桿上,我站在青石碼頭上,我在岸上,月亮在水裏。
恍惚間,我看見一葉小舟從水中浮起,追逐月光而去。從左岸進入寬闊的水道,穿梭過草窪,游弋過望溪,匯入白鯉江。順流而下,九轉而上,與粼粼月色共同溶入茫茫江水,駛入驚濤駭浪的三峽,流向蜀地,流向雲南,流到我看不見的地方去……
夜深了,船還停在原地,我回家去了。
這些年,父親所經歷的件件樁樁全是失望失意之事,我再不能雪上添霜。話雖這麽說,說是為著父親,其實也為著我自己膽小害怕。那船太淺了,根本經不得深水,再說我也並不知道該怎麽走,不知道出了湖州後,天下水路是否還都這般平坦;再說路上要走多久,沒吃沒穿了又該怎麽辦?外頭正人相食。
小璨已經睡著了,我打開水經註,抽出一張箋紙。這是一張蜀地的軋光箋,畫著巖石高聳,枯松絕壁,棧道飛鳥。與小妹臥游,某具。
蜀中水好,那花箋幾乎透出青瓷白玉的顏色,分外顯得青天之高,蜀道之難。
北邙山,與小妹臥游,某具。
關中沃野千裏,與小妹臥游,某具。
都是四個月前的。
一盞燈火燃盡,萬裏江山化為紙灰。
就像小時候做錯事那般,我總想著先責怪別人。馨遠重要,可我父親、妹妹、端娘、還有陳家就不重要嗎?我又不是活在戲文裏。天下熙熙攘攘,各人有各人最為要緊的事情。他撇下我走了,對他來說,道義為重;對我來說,陳家為重。
數月音信全絕,我不等了。
出了湖州,換了大船,江面遠比我想象的更寬更廣,茫茫水道一望無際。兒時讀書: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可見古人是如何的不切實際。
每每路過市鎮,就要停船泊岸,裝卸貨物。我坐在船艙裏,瞧著岸上的人忙忙碌碌。主人家呵斥裝船的人要手腳麻利,輕拿輕放;管船的人呵斥纖夫不要偷奸耍滑,不肯出力;人人都呵斥流民莫要擋路礙事,舔顏乞討。
可是那流民太多了,在碼頭被驅散了,又沿著江岸行走,緩緩的,木木的,一個個如同被奪去了魂魄,老者無言,壯者失聲,就連懷中抱著、手裏牽著的孩童都沒有一絲哭聲。
那些做母親的,或許是覺得自己再也撐不下去了,就安安靜靜地將孩子包裹了,放在顯眼的石頭或樹根下面,自己一個人悄悄地往前頭走。那也不叫走,也不叫爬,只能叫挪動,積攢著全身力氣,半晌挪一點,又挪一點。務必使得自己離孩子遠遠的。或許她們心裏頭還存了念想,沒有了垂死母親的負擔,有人就會將這無主的可愛孩子抱了去,養活著。
可是,更多孩子,就那麽躺著,從正午到夜晚,從夜晚,在到正午。以後,再也沒有任何夜晚和正午了。
船剛剛離岸的時候,我瞧見一個人,倒是穿著件麻布棉衣。一路拖拖拽拽的向前行走著,忽然間,外頭的麻布給樹枝子刮破了,木屑、蘆葦花、枯樹葉子飛雪般地朝外頭散落飄飛,可這人連頭也不回,只是木然地沿著江岸走著,不知道要往何處去。
若是瞧過了這副景象,寺廟墻壁上的十殿閻羅圖景就再也不算駭人了。
我縮回倉中,打開一本書來,是杜少陵的文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馨遠做的終歸是對的。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尾生有抱柱之信,範張有雞黍之交。
而我,對天下事,麻木不仁;對有約之人,不忠不義。
我才是那個可鄙之人。
船靠了岸,杭州城到了。
父親沒有告知馮六郎,我們是這一天來,為著不想正月裏麻煩人家來迎。
乘著一輛靛藍色布簾子的馬車,我們往會館駛去。一路上,我掀開簾子的一角,悄悄往外面瞧著。
僅僅和外頭一座城門之隔,杭州城裏可真是熱鬧,人人著著綢緞綾羅之衣,處處是花鼓笙簫之樂。百業興旺,萬家亨通,游春踏青,買花鬻朵,一幅太平盛世光景。
我放下簾角,眼睛落在自己身上,遠山藍的衫子,靛青色的裙子,杭州大概已經不興這樣寒素的穿著了。這裏天氣又熱,端娘新絮的鬥篷披在身上,有些微微發汗。
到了會館,父親選定兩間屋子,一間月白伺候我住,一間父親和兩個小廝歇息。推開門去,我算知道《五柳先生傳》世怎麽寫出來的,真個環堵蕭然。
父親二十日早上送了拜帖過去,馮六郎下午就來了。
我在隔壁聽著談話,父親年邁聲音弱,總要花些功夫才能聽清,馮六郎年輕,中氣十足,省了我不少力氣。可是一下午,他們卻什麽要緊的都沒談,甚至連賬目經營的事情,提都沒提,令人殊為不解。
第二日,馮六郎來,送了些時令小菜,杭城特產,並著一大之素心臘梅。可依舊什麽要緊事情都沒談。
原本,出來之前,我特地在父親的行囊中拿出了賬目,又特地整理了一番,背記了一番。又不是孫大聖那樣的好記性,再這麽拖延下去,那些大寫文字,蘇州碼子,我可都要忘了。
第四日,馮六郎再來,父親叫我出去拜謝,謝他送的那支梅花。
我拜過年,也謝過了。馮六郎就同我攀談起來。問我湖州一年生意如何,沿海商貿倭寇影響下損失是否慘重,還問我如何看待多爾袞並張李賊患。還有什麽洪承疇、左良玉和馬世英的事情。
問我這些做什麽呢?湖州生意,我雖然有賬目,可許久沒有去絲綢行裏坐著了,日常進出,遭遇事情,我都不知,如何能夠瞎說呢?沿海倭寇和四處盜匪,更是我不清楚也講不明白的。
至於朝廷的事情,經過那次端午家宴,我自知必然與他意見相左。可他要與父親談生意,我何必搞得氛圍失和。因此我既不願意撒謊,也不願意扭著他來,只有沈默不語,請他發表高見。
於是,他就一件一件地說了起來,雖和我想法不同,但不得不承認鞭辟入裏,一針見血。這些事情,他想的很明白,而且每一件都能融會貫通起來。原來,他剛剛不過只是問問,並沒指望我說什麽,而是要將自己的想法說給我和父親聽。他有備而來,有成竹於胸。
這場談話,父親或許沒聽明白,我卻明白了。那就是:我們的產業必須作價更低一些。
自那一日起,事情正式談了起來。
我在隔壁聽著,無外乎是:父親執意要開著那麽多織機,要留下七成人來,說那些織工繡娘都是家裏舊人,此時斷了他們的營生,只能餓死。馮六郎則不以為然,說:最多三成,如今天下百業蕭條,如此鋪張只會蝕本。
日覆一日,拉鋸戰一般,各自僵持。我真懷疑他們雙方如何有這樣的耐心,句句話不投機,件件著眼點不同。父親忍耐著,馮六郎怕是也忍耐著,我猜,他只差直接說父親是婦人之仁了。
如此小半月過去了。
天氣轉暖了,這日馮六郎來穿了一件桃花色的湖綾袍子,光色耀眼。他坐下去,喝了一杯茶,對父親說:“最近新蔔了一卦:初九。潛龍勿用。”
這時候,怕是連傻子都該明白了。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無論是絲綢業務,還是我家,都全然在下風。因此就該像一條龍意義潛藏在深淵,要懂得蟄伏,懂得風向,懂得時機,固執、拖延和矜持都是沒有用處的。
我說:“馮先生,現在已經是春陽回暖的時節,這卦與氣候時令未必全然準確,照我看,不若九二——見龍在田更為貼切。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我的意思他立刻就聽懂了,一則,雖然絲綢產業現在不濟,以後勢頭卻會好,而且會好的很快。畢竟,大戰在即,無論哪一家定鼎中原後,百廢待興,無論是絲綢生意還是其他,誰先謀篇布局,誰的收益就最大。二則,我只堪堪說了九二,於利益上不過絲縷之爭,並不過分。
也許是我背後的道理借用了他那一套對於時局的解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許是我的一番話恰好對上了他對將來的預期與野心,討得了口彩。馮六郎沈吟片刻,點點頭,說,很有道理。
這次他沒有笑,我知道,這是聽進去了的意思。與父親談話,他總是一會兒笑笑,再過一會又笑笑。這些日子,他何種表情背後是什麽意思我也揣摩的差不多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崇禎十六年開春 1643年
過了十五,父親忽然說要出門去,要我去收拾東西,準備換洗衣裳。
平日裏,父親的這些事物都是端娘打點的,如今怎麽忽然問我?難道是他糊塗了?好生奇怪。
我說:“爹爹出門要去多少時日?除了衣衫,還要帶些什麽?我這就去告訴端娘。”
“你也去。”我的問題父親一個也沒有回答,反而回答了一個我沒問的。
“去哪兒?”
“杭州。”
“去拜訪什麽人家,還是商鋪?”
“去鹿鳴園。”
說完,父親再沒有言語,轉身回到書房去了,沒有再看我。
好些事情我想清楚了,又有好些事情卻又想不清楚的。
由於拆看父親的信箋,我知道了鹿鳴園是馮六郎家的產業,他家並沒有聽說有什麽女眷,如何叫我去拜訪?
之前我還在絲綢行裏頭做事的時候,父親談事情不叫我,為何現下我並不管事了,又要帶我去杭州?
還有,馮六郎好好的在信箋裏問候我和小璨做什麽?
於是我就明白了,起碼明白了七分。
正月十八,端娘留下來照顧小璨,我和父親帶著月白,並兩名仆童乘船而去。
去杭州前夜,行李已經打點清楚,移到了小船上。由於載重,那船吃水深了一寸餘。
船系在青石欄桿上,我站在青石碼頭上,我在岸上,月亮在水裏。
恍惚間,我看見一葉小舟從水中浮起,追逐月光而去。從左岸進入寬闊的水道,穿梭過草窪,游弋過望溪,匯入白鯉江。順流而下,九轉而上,與粼粼月色共同溶入茫茫江水,駛入驚濤駭浪的三峽,流向蜀地,流向雲南,流到我看不見的地方去……
夜深了,船還停在原地,我回家去了。
這些年,父親所經歷的件件樁樁全是失望失意之事,我再不能雪上添霜。話雖這麽說,說是為著父親,其實也為著我自己膽小害怕。那船太淺了,根本經不得深水,再說我也並不知道該怎麽走,不知道出了湖州後,天下水路是否還都這般平坦;再說路上要走多久,沒吃沒穿了又該怎麽辦?外頭正人相食。
小璨已經睡著了,我打開水經註,抽出一張箋紙。這是一張蜀地的軋光箋,畫著巖石高聳,枯松絕壁,棧道飛鳥。與小妹臥游,某具。
蜀中水好,那花箋幾乎透出青瓷白玉的顏色,分外顯得青天之高,蜀道之難。
北邙山,與小妹臥游,某具。
關中沃野千裏,與小妹臥游,某具。
都是四個月前的。
一盞燈火燃盡,萬裏江山化為紙灰。
就像小時候做錯事那般,我總想著先責怪別人。馨遠重要,可我父親、妹妹、端娘、還有陳家就不重要嗎?我又不是活在戲文裏。天下熙熙攘攘,各人有各人最為要緊的事情。他撇下我走了,對他來說,道義為重;對我來說,陳家為重。
數月音信全絕,我不等了。
出了湖州,換了大船,江面遠比我想象的更寬更廣,茫茫水道一望無際。兒時讀書: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可見古人是如何的不切實際。
每每路過市鎮,就要停船泊岸,裝卸貨物。我坐在船艙裏,瞧著岸上的人忙忙碌碌。主人家呵斥裝船的人要手腳麻利,輕拿輕放;管船的人呵斥纖夫不要偷奸耍滑,不肯出力;人人都呵斥流民莫要擋路礙事,舔顏乞討。
可是那流民太多了,在碼頭被驅散了,又沿著江岸行走,緩緩的,木木的,一個個如同被奪去了魂魄,老者無言,壯者失聲,就連懷中抱著、手裏牽著的孩童都沒有一絲哭聲。
那些做母親的,或許是覺得自己再也撐不下去了,就安安靜靜地將孩子包裹了,放在顯眼的石頭或樹根下面,自己一個人悄悄地往前頭走。那也不叫走,也不叫爬,只能叫挪動,積攢著全身力氣,半晌挪一點,又挪一點。務必使得自己離孩子遠遠的。或許她們心裏頭還存了念想,沒有了垂死母親的負擔,有人就會將這無主的可愛孩子抱了去,養活著。
可是,更多孩子,就那麽躺著,從正午到夜晚,從夜晚,在到正午。以後,再也沒有任何夜晚和正午了。
船剛剛離岸的時候,我瞧見一個人,倒是穿著件麻布棉衣。一路拖拖拽拽的向前行走著,忽然間,外頭的麻布給樹枝子刮破了,木屑、蘆葦花、枯樹葉子飛雪般地朝外頭散落飄飛,可這人連頭也不回,只是木然地沿著江岸走著,不知道要往何處去。
若是瞧過了這副景象,寺廟墻壁上的十殿閻羅圖景就再也不算駭人了。
我縮回倉中,打開一本書來,是杜少陵的文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馨遠做的終歸是對的。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尾生有抱柱之信,範張有雞黍之交。
而我,對天下事,麻木不仁;對有約之人,不忠不義。
我才是那個可鄙之人。
船靠了岸,杭州城到了。
父親沒有告知馮六郎,我們是這一天來,為著不想正月裏麻煩人家來迎。
乘著一輛靛藍色布簾子的馬車,我們往會館駛去。一路上,我掀開簾子的一角,悄悄往外面瞧著。
僅僅和外頭一座城門之隔,杭州城裏可真是熱鬧,人人著著綢緞綾羅之衣,處處是花鼓笙簫之樂。百業興旺,萬家亨通,游春踏青,買花鬻朵,一幅太平盛世光景。
我放下簾角,眼睛落在自己身上,遠山藍的衫子,靛青色的裙子,杭州大概已經不興這樣寒素的穿著了。這裏天氣又熱,端娘新絮的鬥篷披在身上,有些微微發汗。
到了會館,父親選定兩間屋子,一間月白伺候我住,一間父親和兩個小廝歇息。推開門去,我算知道《五柳先生傳》世怎麽寫出來的,真個環堵蕭然。
父親二十日早上送了拜帖過去,馮六郎下午就來了。
我在隔壁聽著談話,父親年邁聲音弱,總要花些功夫才能聽清,馮六郎年輕,中氣十足,省了我不少力氣。可是一下午,他們卻什麽要緊的都沒談,甚至連賬目經營的事情,提都沒提,令人殊為不解。
第二日,馮六郎來,送了些時令小菜,杭城特產,並著一大之素心臘梅。可依舊什麽要緊事情都沒談。
原本,出來之前,我特地在父親的行囊中拿出了賬目,又特地整理了一番,背記了一番。又不是孫大聖那樣的好記性,再這麽拖延下去,那些大寫文字,蘇州碼子,我可都要忘了。
第四日,馮六郎再來,父親叫我出去拜謝,謝他送的那支梅花。
我拜過年,也謝過了。馮六郎就同我攀談起來。問我湖州一年生意如何,沿海商貿倭寇影響下損失是否慘重,還問我如何看待多爾袞並張李賊患。還有什麽洪承疇、左良玉和馬世英的事情。
問我這些做什麽呢?湖州生意,我雖然有賬目,可許久沒有去絲綢行裏坐著了,日常進出,遭遇事情,我都不知,如何能夠瞎說呢?沿海倭寇和四處盜匪,更是我不清楚也講不明白的。
至於朝廷的事情,經過那次端午家宴,我自知必然與他意見相左。可他要與父親談生意,我何必搞得氛圍失和。因此我既不願意撒謊,也不願意扭著他來,只有沈默不語,請他發表高見。
於是,他就一件一件地說了起來,雖和我想法不同,但不得不承認鞭辟入裏,一針見血。這些事情,他想的很明白,而且每一件都能融會貫通起來。原來,他剛剛不過只是問問,並沒指望我說什麽,而是要將自己的想法說給我和父親聽。他有備而來,有成竹於胸。
這場談話,父親或許沒聽明白,我卻明白了。那就是:我們的產業必須作價更低一些。
自那一日起,事情正式談了起來。
我在隔壁聽著,無外乎是:父親執意要開著那麽多織機,要留下七成人來,說那些織工繡娘都是家裏舊人,此時斷了他們的營生,只能餓死。馮六郎則不以為然,說:最多三成,如今天下百業蕭條,如此鋪張只會蝕本。
日覆一日,拉鋸戰一般,各自僵持。我真懷疑他們雙方如何有這樣的耐心,句句話不投機,件件著眼點不同。父親忍耐著,馮六郎怕是也忍耐著,我猜,他只差直接說父親是婦人之仁了。
如此小半月過去了。
天氣轉暖了,這日馮六郎來穿了一件桃花色的湖綾袍子,光色耀眼。他坐下去,喝了一杯茶,對父親說:“最近新蔔了一卦:初九。潛龍勿用。”
這時候,怕是連傻子都該明白了。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無論是絲綢業務,還是我家,都全然在下風。因此就該像一條龍意義潛藏在深淵,要懂得蟄伏,懂得風向,懂得時機,固執、拖延和矜持都是沒有用處的。
我說:“馮先生,現在已經是春陽回暖的時節,這卦與氣候時令未必全然準確,照我看,不若九二——見龍在田更為貼切。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我的意思他立刻就聽懂了,一則,雖然絲綢產業現在不濟,以後勢頭卻會好,而且會好的很快。畢竟,大戰在即,無論哪一家定鼎中原後,百廢待興,無論是絲綢生意還是其他,誰先謀篇布局,誰的收益就最大。二則,我只堪堪說了九二,於利益上不過絲縷之爭,並不過分。
也許是我背後的道理借用了他那一套對於時局的解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許是我的一番話恰好對上了他對將來的預期與野心,討得了口彩。馮六郎沈吟片刻,點點頭,說,很有道理。
這次他沒有笑,我知道,這是聽進去了的意思。與父親談話,他總是一會兒笑笑,再過一會又笑笑。這些日子,他何種表情背後是什麽意思我也揣摩的差不多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