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理家:但憂蠶與桑

關燈
理家:但憂蠶與桑

崇禎十四年春

“趙先生,這賬目不對。”

“姑娘,怎生不對了?”掌櫃先生聽了,雖然言語還是恭敬,眼睛卻只管瞪著我,胡子也幾乎被氣息吹的翹了起來。

“楓樹村的那塊田,一畝地裏產的桑葉,最多也就一千一百斤,你這裏寫的卻是一畝一千五百斤。”

“姑娘怎麽又知道了?你去過楓樹村,瞧見了前幾日采摘?”

“雖然沒有瞧見,但那桑樹是前年才種下的,那塊地又低窪,去年還泡了水。而且那一帶的佃戶前兩年還在種稻子,又少經驗,不知道該如何養護,一千一百斤都是我多說了。不信,趙先生去拿了現場交割的單子來看。”

單子拿了來,一畝只得了堪堪一千斤,連一千一百斤都不足。

是掌櫃先生算錯了。他登時紅了臉皮。

可是,一畝地只有一千斤,今年桑葉又賤,我倒寧願他是對的。

“下月裏裝船的絲綢走哪條路?”

“繞杭州。”

我知道這是有人為難我,誰知道下月會如何呢?兩京十三省中,除了兩廣,沒有一處是太平地。眼下這樣的局勢,繞杭州雖然遠些,總比都丟了強。

過了年來,我上午坐在家中,處理家事——如今家事比過往少多了。到了下午,又被派遣到絲綢行裏來坐著——我心裏只願這裏的事情不要再少。

家中仆婦還好,這絲綢行裏可是人人都不喜歡我。

自從母親和祖母都去了,家中沒有女眷主中饋。父親似乎想起來,要多看顧我和小璨一些。可是他一向未曾沾手,並不知道該同我們說些什麽,更不曉得該如何開導教育我們。

起初,父親在家中編了些篾片小籃子,說是給我們養金鈴子玩。可是,如今我已經十六歲了,連小璨都過了十三歲,早就不玩這些東西了。

沒過多久,父親也領悟到了我年歲漸長,不再是孩童了,又帶我去坊裏,說去照看生意。

這下子,可是驚世駭俗了。

絲綢行的老先生自然不願意。

湖州經商人家,不是沒有女眷參與打理的,只是哪有讓在室女坐在鋪子中,堂而皇之的發號施令,她是早晚要出閣去了的呀。

然而,無論怎麽說,陳家既然是東家,父親力排眾議,我終究是坐在了這堂中,每日裏瞧著人進人出、畫著蘇州碼子的袋子來來往往。

為了不叫父親失望,為了不叫先生夥計取笑,我就是萬般沒有興趣,也只能硬著頭皮去瞧。

可那桑葉的賬目越看越令人揪心。以前的老樹,一畝之地,能收二千餘斤,可飼蠶十餘筐。改稻為桑後的新樹,得桑不過一千四五百斤,次者不過千餘斤而已。地勢低的新桑,桑根浸水,多瘦損,又或不及千斤之數。我們家裏有七成是後面兩種。

就像今天這樣發生在我與趙先生之間的、終要一個人慚愧的面皮通紅的問答,此前有,以後也不會斷絕。管家就像孫行者和觀音菩薩、諸路伸向討價還價,使寶鬥法,需得拿出機智和本領來才行。因此,雖不能迫使趙先生喜歡我,卻必須要他同意我說的。如何同意?那只能是我必須說的對,讓人折服——折服於我那是無望了,只能是折服於事實。想到這裏,我方才領悟,什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哪裏的地如何、樹如何、哪個人經手的,去年如何,前年如何;各種緞子近十年來都織了多少,為什麽增益,又為什麽減損;為什麽船只前年走從金陵走的多,去年卻從杭州走的多;件件樁樁,我務必要記得清清楚楚。

起先我只看不說,過了些時日,清楚明白了,我才開口。這也並非是我天賦異稟,不過夜夜裏熬著,一一記下,等到處理桑務蠶務紡織的時候,才總算背熟了。

早春蠶過,我又有了新營生,查攏賬本。

厚厚的冊子放在金絲楠的盒子裏,鄭重地端了上來。

“進”、“繳”、“存”、“該”,每一欄下面都是層層疊得的繁覆寫法的字跡,一定要寫作壹,二又要寫作貳。為了清楚核對,下面還有同樣表意的蘇州碼子。

幾個時辰下來,看的人頭昏眼花,遇到記載不清楚的,簡直惱火,恨不能斥責那記賬的人,怎麽這樣糊塗!

我喝了一口茶,將想要嘆的那長長一口氣憋了回去,一並憋回去的還有雷霆火氣。端娘不許我嘆氣,祖母告誡我事緩則圓。我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如此不成器,不能叫去了的親人憂心,更不能叫還活著的人失望。

我既然坐在堂中,就好比端坐在廟裏的泥塑,總要對繚繞香火和種種期盼負起責任來。

回到家裏,我又翻出昔年那番客送的計數書籍來看。如是反覆磨了個把月,數是算的快了,賬目也核對清楚了。

可是,那又有什麽用呢。我曉得一是一、二是二;曉得哪裏有進賬,何處有虧空,僅此而已。虧變不成盈,一變不成十,數字分明擺在那裏,威嚴誠懇地告知我不賺錢的生意越來越多,虧空越來越大,可比如今廢紙一般的大明律嚴謹多了。

數字背後,一團亂麻、一片烏雲、一種不祥的預兆逐漸清晰地浮現在我的心裏。

於內,朝廷苛捐雜稅連綿不絕,兩京各省戶口漸少。於是,買綾羅綢緞的自然也就少了。即便不看賬目,擡眼瞧瞧,也能知道。今年就連燈會也比往年蕭條,就是這般,湖州也還算好的,據說松江府連今年上元都沒有辦,帶累著裱糊花燈的薄紗也不景氣,四處都積壓了好些存貨。

於外,如今盜賊四起,從泉州港下馬六甲海灣的織金緞子和特制天鵝絨,屢次三番運送不出。閩南諸港倭寇橫行,甚至三條船就要損失一條,再加上稅費,有賠無賺,人禍猛與海天風暴。就是僥幸出了泉州港,扼住水道的三佛齊諸港口年前又起了兵戈;便是陸路上,天方城也起了內亂,如今需要布匹也越發少了。

再說我家裏,絲綢不好,田莊更差,改種桑樹方三年,旱澇蝗災相繼,桑葉品質不佳,賣不上價格,自用也不佳,父親憂心,下頭的桑戶更是愁苦。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原本,我總以為家中有穿不完的綾羅,吃不完的米谷,實際上呢,再多的算術書籍也說不清答案。我忽地想起三兩年前,先生誇我那篇《桑稻論》做的好,我也很得意。如今,比對生計實情,都是些無用的虛話罷了。

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道何時才是個盡頭。我真想一朵筋鬥雲翻了出去。

附註:

1、在沒有阿拉伯數字的時候,蘇州碼子,遍行天下,使用非常廣包括簿記、契約、銀票、官帖、當票、發票、收據、印花□□、菜單、水牌、公文等。

2、龍門賬法是產生於我國明末清初的一種覆式記賬方法,把全部賬目分為四個部分,以“進-繳=存-該”作為會計平衡等式,“進”相當於各類收入,“繳”相當於各種費用,“存”相當於各種資產,“該”相當於負債和資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