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二一章 你知道孔子是怎麽說的麽

關燈
原本在林文遠的設想中,這場科學和文學間的對話,是由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主導,張重現在人氣高,年紀輕,而且在國外受眾很多,所以就讓他作陪,算是當個吉祥物。

只不過現在這情況,何克蘭因為語言問題跟其他兩個人交流起來不是特別方便,情況漸漸地變成話題由張重和楊帆主導。

楊帆說道:“兩年前,方可音先生曾經贈送過我一副畫,畫上有一首小詩,其中一句我記得非常清楚,叫作‘真情妙悟鑄文章’。這其實不僅僅描寫了文章鑄就的過程,也清楚地展現了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先要有真情,什麽是真情呢,就是你對這個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真情才有努力,之後就需要妙悟,最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進展。”

這個話題,何克蘭就插不上嘴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方可音是誰。這倒不是說方可音的名氣局限在國內,只不過如果不關註繪畫的話,即便是華夏人一般也沒聽過方可音這個名字。

張重也是因為芃芃學畫畫,他多關註了一點,所以才知道方可音是誰。

再者說了,方可音的這句“真情妙悟鑄文章”翻譯起來有些難度,特別是最後的“文章”二字。

華夏人都知道,文章這兩個字可不僅僅表示各種文體的著作,它還有廣義的解釋,比如“學問”、“奧秘”等等等。

想要從法語裏面找到一個能代替“文章”的詞語,難度非常之大。

何克蘭的翻譯是從耳機裏面聽到的,其他人不知道翻譯怎麽翻譯,即便聽到了,絕大多數人也聽不懂。

張重的法語很差,就算他聽到了,也無法判定對方翻譯得怎麽樣,說不定何克蘭聽到的東西,跟楊帆所要表達的東西有很大的出入,這就是翻譯的問題,之前何克蘭自己還提到過。

何克蘭沒辦法接話茬,張重只能主動開口:“我倒是也想起來兩句話,都是法國的諺語,第一句是‘問號,是打開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第二句則是‘想要獲得科學知識,就得從字母學起’,我想這兩句話用來講述科學和文學都可以,不論是科學家還是文學家,最初的動力都是來自於問號,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疑問,恐怕不論是科學還是文學都是做不好的。有了問號,也要有基礎,即便是天縱奇才,恐怕也很難有所成就。王憶先生總是謙虛說他識字不多,算半個文盲,有些朋友喜歡叫他天才,我想,即便是王憶先生這樣的天才,也不能不識字就寫書吧。”

張重調侃了一句王憶,引得哄堂大笑。

在底下,莊語笑著對王憶說道,“原來你這家夥天天說自己文盲是在故意炫耀,偏偏我之前一直沒聽出來。”

劉源也說道,“古有趙宰相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有你王憶五百常用字做文章,失敬失敬。”

五百常用字這個梗是之前有個學者說的,那個學者在研究過王憶的作品後,得出結論,王憶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華夏文字只有五百個。

事實上,雖然華夏文字很多,但是小說家在運用的時候能用到的也就只有那麽幾百個常用字而已,不僅僅是王憶,其他人也都差不多。

張重說完之後,方應物感激地看了張重一眼,他其實就怕冷落了何克蘭,讓場面變得尷尬,而張重現在忽然拋出來兩個法國諺語,等於是把話題拋給了何克蘭。

同時,他也有些汗顏,明明他才是主持人,活卻給張重幹了。

果然,何克蘭聽完耳機裏面的翻譯之後,笑著說道,“想不到pz連我們法國的諺語都知道,你剛才說的那位王憶先生讓我想起了在我們法國的一位小說家,他叫阿德裏安,在他的小說裏面就很少出現生僻的單詞。”

阿德裏安在座的都知道,因為阿德裏安是前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如今最知名的現實主義作家。

方應物說道,“剛才張重提到了天縱奇才,我倒是挺想問問三位,對天才有什麽看法。在大家眼中,三位肯定是不折不扣的天才,我是相信天才的存在的。不知道三位信不信。”

張重笑道,“在我看來,楊先生跟何克蘭先生肯定是天才了,兩位都獲得過自己行業中最崇高的桂冠,這本身就是天才的象征。”

何克蘭卻笑道,“我想,要說天才的話,楊先生跟pz應該更符合一點,像我這樣的,不過算是個幸運兒罷了。”

張重在心中默默笑了笑,要說幸運,十個何克蘭都沒有自己幸運。

如果說天才的東西都是上天給的,那張重也算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他本身就比別人擁有得更多。

聽到天才這兩個字,楊帆呵呵一笑,“其實天才有很多,只不過大部分沒有好的運氣。何克蘭先生說他是運氣好,其實誰又不是運氣好。如果不是運氣好,再優秀的天才也會被淹沒在人群當中,我們現在的教育還不夠完善。事實上,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種教育模式是完善的,所以大部分天才都少了點運氣,他們缺乏引導他們發展興趣的人。”

楊帆提到教育,方應物也就順著說了下去,“正好楊先生提到人才培養的事情,我就想問問三位,對現如今的華夏教育體制有什麽意見和建議。”

聽到方應物提出這個問題,張重瞇了瞇眼睛,沒有開口。

這次是何克蘭先說話的,“我其實對華夏的教育體制不太了解,既然是不了解,也給不了什麽建議了。我想在座的其他兩位,楊先生和pz應該會有一些好的見解。”

楊帆往後靠了靠,先是看了看方應物,再又看了看張重,說道,“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論語先進篇中有一段,子路和冉有先後問孔子同一個問題,而孔子給他們兩個的解答卻不一樣。公西華問孔子為什麽會這樣,方應物先生,你知道孔子當時是怎麽回答的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